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半关节移植治疗重复拇指畸形伴指间关节严重发育不良

    作者:朱晓光;胡春鹤;张克亮;邵新中

    目的 通过半关节移植修复缺如的指间关节近端关节面及侧副韧带,重建重复拇指畸形患者严重偏斜的指间关节.方法 1994年3月-2002年11月间,对7例患者利用赘生拇指近节指骨的近端关节面及部分关节囊,行一期或二期半关节移植,重建保留拇指的指间关节近端发育不良或缺如的关节面.术后随访3年,观察骨关节生长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移植的半关节大部存活,85%患者的骨外形良好、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半关节移植是治疗重复拇指畸形伴指间关节严重发育不良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改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的外形

    作者:王金昌;赵炳显;刘健伟;李炳万;王天斌

    目的 介绍应用第一掌背动脉顺行筋膜皮瓣改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屈曲畸形的方法.方法 对9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指体过细或趾间关节过度屈曲畸形的患者,以第一掌背动脉起点为轴点,于示指背侧切取筋膜皮瓣进行转移修复,改善再造拇指的外形.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3.0 cm~2.5 cm×4.0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拇指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拇指原有的功能无影响.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结论 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是改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外形的理想方法.

  • 手部痛风的手术治疗

    作者:庄永青;付强;傅小宽;童静;杜冬;熊洪涛

    目的 探讨手部痛风的手术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6例手部痛风伴有结石、关节肌腱粘连及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单纯痛风石切除5例,痛风石切除同时行肌腱粘连松解及部分指浅屈肌腱切除5例,痛风石切除、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或指神经松解6例.术前、术后1周内服用痛风利仙50 mg/次,每日2次,西乐葆0.2 g/次,每日1次.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切除了痛风结石,同时纠正了手指的外形畸形,手指麻木症状好转,皮肤无坏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个月~5年,未见痛风石复发,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对痛风晚期进行痛风石清除有效,同时也可纠正畸形及外形,改善手功能.

    关键词: 痛风 治疗结果
  • 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法再造拇指

    作者:王文德;李宗宝;姚保兵;吴德富;王业本;王统立;胡亮

    目的 介绍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 用传统方法切取第二足趾后,于第二足趾近段跖侧设计菱形皮瓣,用180°逆形转移或向远侧直接推进的方法将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狭细处,以改善其外形.结果 临床应用6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美观,感觉运动恢复满意.结论 用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法再造拇指,能明显改善第二足趾的外形,使再造拇指更美观.

  • 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杨运发;侯之启;徐中和;温世锋;王新亮

    目的 探讨应用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7例,其中修复示指13例,中指3例,环指1例;切取皮瓣面积为1.4 cm×1.4 cm~2.7 cm×2.0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21个月,平均13.4个月.皮瓣修复后指端外形满意,并渐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无明显畸形,各指间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避免了指固有动脉的损伤,手术简便,疗效满意.

  • 腕管综合征128例分析

    作者:顾玉东;陈德松;史其林;王涛;张丽银

    目的 随访近3年收治的128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与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1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128例腕管综合征中女性患者为113例,男性为15例,男与女之比为1:7.5;年龄中41岁以上占91.4%.全部病例均出现1~3指麻木,83.6%的病例有夜间麻醒史,87.5%的病例1~3指刺痛觉减退,5.4%病例刺痛过敏.电生理检测均有腕部正中神经卡压征象.112例应用掌心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12例在内窥镜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4例应用腕及掌心小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结果 76例经术后1~4年的随访,其中症状消除,功能满意者51例(67.1%);症状大部消除,功能基本满意者19例(25.0%);症状残留,功能未改善者6例(7.9%),其中4例为刺痛过敏患者.结论 腕管综合征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92%病例均能取得满意或基本满意的疗效,对感觉过敏型病例手术应谨慎.

  • 多指离断中的同步法再植

    作者:潘风雨;田万成

    目的 探讨多指离断的再植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8对(36例94指)多指离断患者组成配对资料,将同对病人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同步法再植组和传统法再植组.通过对断指再植时间、再植成功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对两种断指再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在再植时间上,经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t=5.109,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再植成功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中,根据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步法再植对手术进程优化组合,采用程序化再植技巧进行再植,简化操作步骤,明显缩短了再植时间.但在再植成功率及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上两种再植方法无明显差异.

  • 探讨肘管综合征电生理分期的定量指标

    作者:田东;顾雁浩;张凯莉;徐雷

    目的 探讨并制定肘管综合征轻度、中度、重度三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82例(82侧)患者,测定以下电生理检查:(1)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的肌电图(EMG);(2)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测定;(3)感觉诱发电位的测定(小指→腕,腕→肘).结果 轻度:EMG(-),肘段MNCV≥45.0 m/s,尺神经感觉电位或神经干(腕→肘)电位波幅较健侧下降≥50%.中度:EMG(±),肘段MNCV<45.0 m/s,尺神经小指感觉电位波幅及尺神经干电位波幅均较健侧下降>50%,重度:EMG(+),肘段MNCV<40.0 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消失,尺神经小指感觉电位或尺神经干的CMAP电位引不出.结论 肘管综合征电生理的分期指标,主要看尺神经肘段的MNCV,MNCV≥45.0 m/s提示为轻度,MNCV<45.0 m/s提示为中度,MNCV<40.0 m/s提示为重度.

  • 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东柱;周祥吉;范启申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臂或腕背部及虎口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皮肤缺损(前臂4例,腕背部6例,手背至虎口区15例)的患者,应用带蒂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进行修复.其中急诊皮肤缺损创面21例,瘢痕切除皮肤缺损创面4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好,肤色与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伸肌腱粘连不明显,伸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对前臂至腕背部的皮肤缺损,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环形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作者:陈军;潘玉兰;宋振东

    1996年4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环形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作者:吴恙

    1999-2005年,我科应用改良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特殊颈肋二例报告

    作者:宋知非;任杰;陈晖;骆东山

    病例1 女,18岁.因右颈部肿块2年,右肩不适、上肢乏力1年入院.病程中自觉肿块逐渐增大,右上肢乏力加重,伴有小指麻木.临床检查:右颈部锁骨上触及约3 cm×2 cm肿块,固定、无压痛.右胸大肌锁骨部明显萎缩,背阔肌和手部骨间肌轻度萎缩,右小指轻度爪形指,腕部桡动脉搏动减弱.

  •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文杰;曾林如

    2003年以来,我院对17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术后效果满意.

  • 游离废弃指皮瓣在急诊手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苏明;张全荣;寿奎水;张志海;陆征峰

    2003-2005年我院采用废弃指再利用,10例离断废弃组织经剔除骨质及肌腱形成游离皮瓣,一期移植修复创面,术后手功能及外观满意.

  • 撕脱性断指再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爱国;李昶;张彬;高怀生

    近年来,各种特殊损伤类型的断指再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般认为撕脱性离断的血管无法使用吻合,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许多非切割性离断手指的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保留并吻合这些血管后断指再植也获得了成功[1].因此,我们在各种严重损伤的断指中尝试使用撕脱性离断的血管进行吻合并获得了成功.

  • (足母)趾腓侧皮瓣在示中环指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陈琳;姜佩珠;田长学;卢堂;董予东

    2001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带(足母)趾腓侧皮瓣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37例(59指),术后再造手指外形及功能较满意.

  • 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赵建强;刘勇;孙军锁;康延忠

    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是手外伤中较为严重的损伤,常规方法处理往往会造成手指及撕脱皮肤的坏死.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逆行套状撕脱伤15例,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银杏酮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浩东;王欢;陈德松;李继峰;顾玉东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78只,其中72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成损伤对照组与实验组,另6只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给予EGb50 200 mg/kg/d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灌胃,损伤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0 ml灌胃,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 d取吻合口远段的神经、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及脊髓,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所取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坐骨神经中NGF mRNA的表达在术后7、14和21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和14 d,实验组脊神经节及脊髓中NGF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银杏酮酯治疗,在早期可促使坐骨神经及相应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NGF mRNA的表达增加.

  •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目的 观察并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影响和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皮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髓鞘数目为[(715.29±84.30)个,(-x)±s,下同],较对照组(403.67±70.56)个明显增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电刺激可能具有通过促进Schwann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 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bFGF、NGF和Trk的影响

    作者:杨德梅;阿丽娅;魏光如;董建强;姜保国

    目的 研究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bFGF、NGF和Trk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促进损伤坐骨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建成单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为复方红芪减方组:术后每日灌服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2 ml.B组为对照组:术后每日灌服生理盐水2 ml.分别在损伤后1周、2周、3周及4周时每组处死6只取坐骨神经损伤处的远近端,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观察bFGF、NGF和Trk的表达.结果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在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和NGF的表达在术后1、3、4周时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但在术后第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k表达在术后第1周时两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或运输有关.

  •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安全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瞿玉兴;赵洪;郑祖根;言湛军

    目的 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posterior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钉安全入路及位置,探讨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9具成人上肢尸体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按照标准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手术方法,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从3种不同入路(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进行锁钉,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测量和观察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单纯桡骨骨折8例,盖氏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全部采用外侧手术入路锁钉.结果 在前臂中立位时,外侧入路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短距离平均为5.8 mm(前侧入路平均为1.7 mm,后侧入路平均为1.2 mm).前臂过度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50.8±6.2)mm,(-x)±s,下同],前臂过度旋后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30.4±5.8)mm.术后22例均未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症状.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桡骨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失败1例.结论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段锁钉采用前臂过度旋前位,于桡骨小头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进行锁钉对桡神经损伤的机率小.

  •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潘勇卫;田光磊

    目的 总结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7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 277例1 398块皮瓣.其中带蒂腹部皮瓣655例726块,腹部埋藏皮瓣115例,皮管180例,带蒂小皮瓣327例377块,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5.0 cm×20.0 cm.修复急诊创面954例,择期手术瘢痕松解后创面323例.结果 1 398块皮瓣中,术后47块(47/1 398,占3.4%)发生感染;51块(51/1 398,占3.6%)发生坏死,其中腹部皮瓣坏死31块(31/726,占4.3%),皮管坏死20块(20/180,占11.1%).67块(67/726,占9.2%)腹部皮瓣、48块(48/115,占41.7%)腹部埋藏皮瓣和34块(34/180,占18.9%)腹部皮管术后,因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修整.6块腹部皮管再造拇指者出现皮瓣破溃,需二次手术扩创缝合.1例交臂皮瓣术后撕脱.所有带蒂小皮瓣均成活,患者对修复后的手部外形满意,暂时性的指间关节僵直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练习后,均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带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果适应证选择适当,仍不失为覆盖手部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 应用骨间后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张敬良;谢振荣;雷彦文;宋君;郭桥鸿;黄忠明;汤钟铭;江南

    目的 应用骨间后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对手部较小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方法 在前臂背侧中部,以骨间后动脉(骨间总动脉尺侧肌皮支)为轴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穿支部位后以此设计皮瓣.对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对皮瓣的设计、切取、吻合、成活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结果 术后21例皮瓣顺利存活,3例皮瓣术后1~3 d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疱、暗紫、结痂,2例皮瓣脱痂后成活,1例坏死.术后17例获得5~17个月的随访,7例失访.皮瓣外形满意,手指修复后效果良好.3例缝合伴行神经、皮下神经者,Dellon试验达5~6 mm.结论 骨间后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可对手部较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

    作者:张志海;寿奎水;芮永军;柯尊山;储国平

    目的 介绍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7例单侧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采用拇指桡侧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尺侧皮瓣10例.指腹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0 cm,皮神经与指神经缝合.结果 17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拇指外形、功能满意,皮瓣质地、色泽与正常指相近,皮瓣不臃肿,两点分辨觉为10~15 mm.结论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瓣供区靠近创面,操作方便,患者容易接受,术后皮瓣外形满意,可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07例分析

    作者: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汤海萍;丁小珩;王振军;孙乐天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0年5月-2005年9月,选用18种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07例.其中(足母)趾腓侧趾腹皮瓣39例,(足母)趾或第二趾趾甲瓣11例,(足母)甲瓣或第二趾趾甲皮瓣60例,(足母)趾腓侧半月形皮瓣6例,(足母)趾腓侧或第二趾胫侧半侧甲瓣7例,足背三叶或二叶皮瓣6例,带足背皮瓣的足趾移植144例,第一趾蹼皮瓣12例,足底内侧皮瓣4例,足背皮瓣10例,足外侧皮瓣8例,小腿内侧皮瓣21例,小腿外侧腓骨皮瓣2例,肩胛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9例,胸脐皮瓣27例,背阔肌皮瓣5例,桡动脉皮瓣5例,(足母)甲瓣或第二趾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29例.结果 术后成功401例,成功率为98.5%.术后经6个月~8年(平均3.5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不同类型的足趾组织瓣或足部皮瓣移植修复后的拇、手指外形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至8 mm.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对拇手指皮肤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功能与外形优于其他方法.

  • 鼻烟窝皮瓣治疗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姚保兵;王文德;李宗宝;胡亮;赵亮

    2000年以来,我科应用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中、重度挛缩12例,急诊修复虎口皮肤缺损4例,术后效果满意.

  • 吻合血管的双叶复合皮瓣瓦合修复手指套脱伤

    作者:俞俊兴;李向荣;秦军

    目的 探讨手指皮肤套脱伤(或部分套脱伤)选用足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创面的新术式.方法 以第一跖背或跖底动脉、足背静脉、趾神经为蒂,切取(足母)趾腓侧皮瓣及第二趾背侧甲皮瓣(保留第二趾)的双叶复合皮瓣移植瓦合修复手指皮肤套脱伤.血管蒂与指总动脉、掌背静脉、指神经吻合.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受区手指外形逼真,主动伸屈功能良好,两点分辨觉达5~7 mm.供足外形及功能正常.结论 以第一跖背或跖底动脉为蒂的(足母)趾腓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双叶复合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套脱伤,是一种符合"生理性修复"的手术方法.

  • 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游离修复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根据损伤部位和特点,将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分成9类,选用9种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对170例手外伤进行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存活168例,坏死2例.术后随访2个月~3年,皮瓣质地、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10 mm.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微型皮瓣游离修复,皮瓣具有良好的血供,供区隐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拇指上皮样肉瘤一例

    作者:杨英才;任红波;李秀娟;李晓娟

    患者 男,12岁.5年前发现右拇指根部有一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1年后伤口破溃,肿物复发,呈肉芽肿样.去年,由于肿物迅速增大,又到外地某医院行右拇指肿物切除,右示指背岛状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肿物再次复发,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胸部及手部X线片未见异常.局部检查:右拇指掌侧肿物,呈菜花状,有脓性分泌物,肿块大小约4.0 cm×3.0 cm×1.5 cm.

  • 伴有示指伸肌腱撕脱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吴攀峰;唐举玉;刘鸣江;刘洋波

    患者 男,38岁.因戴手套操作机车时,左拇指不慎被被机器卷人,用力回抽肢体后造成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而急诊入院.局部检查:左拇指于近节指骨基底平面完全离断,拇长屈肌腱、拇长伸肌腱均于肌腱肌腹交界处抽出,掌指关节半脱位,远端指体有瘀斑.余手指活动均正常,指背无创面.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清创后见指动、静脉缺损较长,取前臂浅静脉作血管移植.指神经直接缝合,取环指指浅屈肌腱与拇长屈肌腱编结缝合,取示指固有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编结缝合,在取腕背侧切口寻找示指固有伸肌腱时,见示指固有伸肌腱和示指指总伸肌腱均从近端肌腹中抽出,故改选用小指固有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编结缝合,示指伸肌腱远端编结缝合于指总伸肌腱上.术后再植拇指顺利成活,6个月后随访,拇指功能完全正常(图1~4).

  • 右腕部屈肌腱腱鞘结核一例

    作者:文雪刚;曾宏;刘勇;姜隽;何延政

    患者 男,30岁.2年前,无意间发现右前臂尺侧近腕关节处有一肿块,局部不红,无疼痛.曾到当地医院检查,未能确诊.以后肿块逐渐增大且蔓延至右手掌近小鱼际肌处,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以拇指为甚.在当地医院行B超和肿块造影检查,考虑为血管瘤而转入我院.

  • 拇指离断静脉动脉化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作者:吴红军;李金晟;王晨霖;丛海波;杨庆民

    患者 男,52岁.因三角带绞伤致左拇指完全离断,在当地医院行再植失败残断缝合后7 h,因患者强烈要求再植而转来我院.局部检查:左拇指于近节远端已作残断缝合,环指掌指关节掌侧及腕掌侧各有约2 cm切口,已缝合.离断拇指末节指体完整,指腹有挫伤,拇长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在止点处残留1 cm,断端皮缘已清创修整,较整齐.

  • 手部血管内异物一例

    作者:王增涛;寇伟;杨军;李桂石

    患者 男,37岁.因左手背桡侧被高速铁屑击伤后痛疼流血2 h入院.局部检查:左手第一掌骨基底背侧有长约0.5 cm不规则伤口,深约0.5 cm,手部活动正常.X线片显示:左腕桡背侧异物存留.

  • 手部皮肤覆盖原则与趋向

    作者:程国良

    手部皮肤覆盖是手部创伤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合理正确的皮肤覆盖是手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时时遇到的技术操作.它决定创面覆盖后手的外形、功能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皮肤覆盖的治疗原则是:能用游离皮片移植不用皮瓣移植,能用局部皮瓣不用远隔皮瓣,能用带蒂皮瓣不用游离皮瓣.这一治疗原则一直是手外科临床医师应牢记的准则.

  • (足母)趾系列皮瓣

    作者:程国良;侯书健;方光荣;袁光海;汤海萍;刘亚平;丁小珩;孙乐天;张云飞

    1980年,Morrison等[1]首先为1例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者,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应用(足母)趾甲皮瓣施行拇指再造与修复中获得较大的启发,根据(足母)趾的应用解剖,拓宽了对(足母)趾甲皮瓣的认识,从而开发出(足母)趾系列皮瓣.皮瓣切取范围:第一跖骨远1/3以远除保留(足母)趾胫侧舌状瓣外(足母)趾任何部位的组织.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