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血管吻合术后晚期突发危象的处理

    作者:施海峰;芮永军;陆征峰;沈泳;周朝;刘宇舟;张宇轩;张全荣

    目的 探讨血管吻合术后晚期突发危象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4年11月31例在血管吻合术3d后突然出现血管危象并进行手术探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植22例,足趾移植5例,游离皮瓣移植4例.探查时间短的是术后3d,长的是术后10 d.结果 探查再植和再造的27例均为动脉危象,4例游离皮瓣均有静脉危象,2例伴有动脉危象.再植22例中坏死7例,成活率68%;再造5例全部存活,成活率100%;皮瓣移植4例中完全坏死1例,边缘1/3坏死1例,成活率63%.回顾发现31例D-二聚体的检测值在术后均高于正常.结论 血管吻合术后出现晚期血管危象,只要组织尚未变性,尽早手术探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D-二聚体值偏高的患者严密观察,必要时延长使用肝素钠时间.

  • 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远期疗效

    作者:朱勇;杨英才;王博

    目的 探讨使用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月骨无菌性坏死住院患者46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分为Ⅲa、Ⅲb、Ⅳ期组,分别行月骨摘除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各组分别进行术前腕关节功能与术后远期(术后3年)腕关节功能的对比,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6个月(36~96个月).Ⅲa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4.0°、30.0°,术后3年分别为42.0°、47.5.;Ⅲb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4.0°、26.0°,术后3年分别为39.0.、45.0°;Ⅳ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22.5°、21.5.,术后3年分别为29.5.、35.0°.Ⅲa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46.15%,术后3年为92.30%.Ⅲb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50.00%,术后3年为80.00%.Ⅳ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30.43%,术后3年为43.47%.结论 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Ⅲ、Ⅳ期病例的较好方法.

  •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与月骨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玉周;谢仁国;王古衡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月骨形态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规律,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2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标准X线正、侧位片,将桡骨远端骨折按AO和Mayo分型,月骨形态按Antuna Zapico分型;采用统计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与月骨形态间的相关性.结果 桡骨远端骨折AO-B型与Antuna Zapico月骨形态学分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9),而A型和C型与月骨分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A=0.226;Pc=0.238);桡骨远端骨折Mayo分型与Antuna Zapico月骨形态学分型之间无相关性(P=1.77).结论 AO-B型桡骨远端骨折与Antuna Zapico月骨形态学分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AO-B1-3型桡骨远端骨折与对应的Antuna ZapicoⅠ~Ⅲ型月骨形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其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 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赵沛;张华;张健;周爱国

    目的 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Ⅳ~Ⅵ型)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式治疗.术后采用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评估疗效.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经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疼痛缓解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患肩主动活动时平均VAS评分为(1.69±0.79)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VAS评分为(0.92±0.69)分,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8.70± 4.30)分.末次随访时平均VAS评分为(0.54±1.24)分,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95.40±5.10)分.术后随访未发生伤口感染、锁骨骨折、脱位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术后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患者可早期开始康复锻炼,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 内侧过顶入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作者:田建;芮永军;许亚军;糜菁熠;沈小芳

    目的 探讨内侧过顶入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们共收治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15例,其中8例存在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均采用内侧过顶入路进行肘关节松解,其中3例因外侧存在异位骨化而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评分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7.8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异位骨化复发、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切口下积液,2例出现尺神经麻痹.术后肘关节伸直增加角度为25.3°±12.5°,屈曲增加角度为31.7°±14.6°,伸屈活动度为97.4°±13.1°,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Mayo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01),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结论 内侧过顶入路松解肘关节僵硬具有创伤较小、松解彻底、方便处理尺神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屈曲挛缩的肘关节僵硬.

  • 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掌指骨骨折不愈合

    作者:任东;邢丹谋;冯伟;陈焱;赵志明;肖志宏;彭正人

    目的 探讨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骨瓣移植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游离移植治疗掌指骨骨折不愈合6例,其中掌骨2例,近节指骨3例,中节指骨1例.术中清创骨折端,随后将骨瓣移至缺损处,骨瓣动脉与指总动脉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皮下浅静脉端端吻合.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根据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1个月,平均8.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9~ 16周,平均11.5周.结论 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血管恒定,解剖简单.血管直径与指总动脉匹配,供区骨质好,骨量充足,损伤小,且部位较隐蔽.该方法是治疗掌指骨骨折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式.

  • 锁骨上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崔天娇;崔建礼;李秀存;余欣;孙希光;徐广阳;路来金

    目的 探讨锁骨上区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2例锁骨上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中良性39例(62.90%),恶性23例(37.10%).6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2例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后仅行放射、化学治疗.57例获得随访,时间11~97个月.臂丛神经鞘瘤、锁骨软骨瘤、锁骨软骨肉瘤各1例复发,恶性肿瘤死亡6例.结论 锁骨上区肿瘤以良性为主,臂丛神经鞘瘤为常见,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结转移为主.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对周围重要器官的压迫及浸润,改善外观,提高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 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夏利锋;张亚斌;李会晓;裴少琨;党亚军;郝宁;蒋永彬;安伟;王增涛

    目的 探讨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上肢(前臂及手部)标本行乳胶灌注后,观测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管径、交通支及分布范围,并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以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为蒂的鱼际区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20例.结果 解剖研究的10例标本均存在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并且皮瓣静脉回流丰富,有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伴行静脉及真皮下浅静脉两套系统,皮瓣感觉主要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的分支支配.临床上20例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皮瓣质地柔软、耐磨,外形、感觉、功能好.结论 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管径、交通支及分布范围较为恒定,符合穿支皮瓣"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是修复手指创面的选择之一.

  • F波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张献宇;李强;吴广智;张展;崔树森

    目的 探讨F波检测对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诊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或电生理检测诊断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并得到术中证实的24例患者,我们对其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24例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正中、尺神经F波电生理资料后发现上肢F波异常率达83%(20/24).结论 正中、尺神经F波检测对于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 不同类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芮永军;孙振中;许亚军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共收治48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背侧型9例,掌侧型2例,劈裂型9例,塌陷型18例,塌陷伴劈裂型10例.移位型骨折37例,无明显移位型11例.手术治疗移位型34例,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型11例和移位型拒绝手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法评定,仅3例功能恢复为中,其余均为优或良.3例功能恢复为中者,分别是1例移位塌陷伴劈裂型骨折因手术复位不满意和2例移位塌陷型骨折因拒绝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无移位型骨折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移位型骨折,而移位型骨折中塌陷型和塌陷伴劈裂型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低于其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Die-punch骨折治疗效果具有差异,移位的塌陷型或塌陷伴劈裂型是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严重的骨折类型,容易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从而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 矩形甲根皮瓣法切口治疗锤状指

    作者:舒景坤;孟凡义;李红;赵连伟

    自2012年起我院应用矩形甲根皮瓣法切口治疗锤状指患者15例,我们根据指背侧皮肤血供特点,采取穿支皮瓣的理念,术中可显露充分、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外观恢复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0~ 53岁,平均31岁.示指3例,中指5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腱性锤状指12例,骨性锤状指3例;受伤时间平均1~40d,平均6.5d.

    关键词:
  • 掌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中指皮肤缺损

    作者:章剑;谢振军;赵国红;邓小兵;郑竞舟;孙华伟;邓名山

    在临床工作中示、中指皮肤缺损较为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往常用邻指皮瓣、同指带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局部皮瓣等方法治疗[1-3],但上述方法存在供区损伤大、需要多次手术、外形臃肿、治疗时间长,皮瓣血运、感觉及质地不佳等缺点.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以掌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中指皮肤缺损患者12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 移植肌腱填塞式止点重建法治疗腱性锤状指

    作者:冯晓娜

    腱性锤状指临床常见,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自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我们用移植肌腱填塞式止点重建法治疗腱性锤状指,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7~ 58岁,平均38岁.左手18例,右手13例.致伤原因:砸压伤3例,皮带绞伤6例,戳伤20例,打架扭伤2例.均为单指,其中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11例,小指13例;新鲜损伤26例,陈旧损伤5例;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h至33 d,平均8.5d.肌腱断端修剪后平均缺损长度为2.2~5.3 mm.

    关键词:
  • 矫形型外固定支架在外伤后手部关节屈曲挛缩中的应用

    作者:汪翔;萧志雄;梁晓宗;王昌义;尤庆国;李娟

    手外伤后关节屈曲畸形是手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植皮或皮瓣修复、肌腱延长、关节囊韧带切断等[1-2].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对12例14指掌指关节或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患者采取矫形型外固定支架矫治挛缩畸形,术后功能恢复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12例(14指),男10例(12指),女2例(2指);年龄17~48岁,平均29岁.挛缩部位:掌指关节4例(6指),近指间关节8例(8指).屈曲畸形为各种手外伤术后所致,如骨折、肌腱损伤、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等.欠伸角度:掌指关节为10~50°,近指间关节为20~70.

    关键词:
  • 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大为;姜德欣;胡静波;蒋明;高鹏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常用带蒂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掌背动脉皮瓣等修复,各有优缺点.自2009年11月至2014年3月,我科采用游离静脉皮瓣一期修复手指背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皮瓣存活良好,以小的代价保留伤指的功能,使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都得到良好的改善.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7 ~ 53岁,平均40.9岁.示指5例,中指3例,拇指1例.均为外伤性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均一期急诊手术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 1.5 cm~4.0 cm×2.5 cm.

    关键词:
  • 上肢贯通伤金属异物残留的手术治疗

    作者:龙航;陈廷刚;王显辉;李远国;陈世玖;吴奇;安宁;欧阳东

    上肢是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劳动器官,较容易受伤,贯通伤后金属异物残留也日益增多,处理颇为棘手.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共收治上肢贯通伤并金属异物残留患者15例,异物均顺利取出,创口Ⅰ期愈合,上肢功能恢复良好.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 ~ 58岁,平均36.1岁.右侧9例,左侧6例.受伤部位:前臂1例,腕部3例,手掌6例,手指5例.金属异物残留类别:螺钉5枚,带铜丝的钉子8枚,螺纹钢筋2条.

    关键词:
  •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巨指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李文军;常会波;田光磊;陈山林;田文;赵俊会;杨勇

    目的 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初步研究巨指脂肪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性,并筛选验证差异基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自2012年4月至12月,我们共收集5例巨指症患儿正常和病变脂肪组织.提取组织RNA后,检测总RNA的质量和纯度,合格样品RNA反转录制备含荧光分子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30968点cDNA的表达谱芯片杂交后扫描荧光强度,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分析,选取5个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结果 使用m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了17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01个,下调基因924个.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4个基因表达上调,1个基因表达下调,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巨指症患儿中受累脂肪组织和正常脂肪组织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分析这些表达基因有助于我们探索巨指发病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MicroCT扫描正常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研究

    作者:肖滋润;熊革;陶剑峰;杜传超;王海华;张友乐

    目的 应用MicroCT对正常月骨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正常月骨骨小梁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 使用MicroCT对5例新鲜的正常月骨标本进行扫描,以DataViewer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确定并统计滋养孔.以CT Analyser软件对横断面图像进行重建,分别选取9个兴趣区(200× 200× 40,pixel3),计算各兴趣区内骨小梁骨组织密度(BV/TV)、骨组织表面积(BS)、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异向度(DA)等参数,分析骨小梁结构特点.结果 MicroCT扫描数据经过三维重建后能够清晰显示正常月骨骨小梁的显微结构,我们发现冠状面上月骨骨小梁由远端向近端呈放射状分布,垂直于桡月关节面与头月关节面.放射状骨小梁为板层状,通过横形与斜形棒状骨小梁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头月关节面软骨下骨小梁为平行于关节面的板层状结构,十分致密,并向掌、背侧延伸,通过一处移行带转化为网状骨小梁.该结构与掌、背侧远极骨小梁的BV/TV、BS/BV、SMI、D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T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构与掌侧远极Tb.S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背侧远极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月骨标本的掌侧滋养孔平均为(2.80±0.84)个,平均直径(1.87±0.21)mm;背侧滋养孔平均(1.60±1.52)个,平均直径(1.27±0.21)mm.掌、背侧滋养孔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掌、背侧滋养孔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icroCT可以获得正常月骨骨小梁的精细显微图像,并可用于分析月骨的滋养孔,正常月骨远侧关节面的掌、背侧骨小梁结构明显弱于中央部位.

    关键词: 月骨 骨小梁 MicroCT
  • 深低温冷冻去细胞肌腱移植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苑生;王斌;于维;张义群;王振兴;张巨

    目的 通过对比深低温冷冻去细胞肌腱和未经处理肌腱移植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肌腱内去细胞对移植肌腱愈合的影响,探讨肌腱愈合的机制.方法 取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备跟腱缺损模型.实验组大鼠行深低温冷冻去细胞肌腱移植,对照组行自体肌腱移植.术后1、2、4、8周处死大鼠取移植肌腱,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视下进行形态学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图像分析,并测量移植肌腱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生物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增加,其中1、2周时对照组表达水平高于实验组(P<0.05),4、8周时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结果显示1、2周时对照组弹性模量和大载荷均高于实验组(P<0.05),而4、8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低温冷冻去细胞肌腱移植和自体移植远期效果相似,因此深低温冷冻去细胞肌腱可用于肌腱移植.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王立波;初海坤;孙智颖;徐衍斌;周丽;李敏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对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Ad-VEGF165)感染原代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大鼠背部随意皮瓣组织,分别从体外和体内实验两方面研究Ad-VEGF165感染对靶细胞或/和组织生物学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VEGF165基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观察其增强皮瓣存活的潜力.结果 Ad-VEGF165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VEGF165含量较对照组和腺病毒空载体感染组均明显升高(P<0.05);Ad-VEGF165组、腺病毒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比较,皮瓣组织中的VEGF165表达差异显著(P<0.05),血管生长更旺盛.结论 Ad-VEGF165感染皮瓣组织后,能显著增加VEGF165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血管生成,为进一步开展VEGF165基因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成人桡侧列先天缺如一例

    作者:李岩峰;蔡培华

    患者 男,22岁.2013年4月因右手及右前臂短小、畸形、无功能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右上臂正常,右前臂长度约为健侧的一半,并呈重度桡偏畸形,右拇指为漂浮拇畸形,余4指呈不同程度屈曲挛缩畸形(图1).右腕活动度为桡偏45°~90°、屈伸-10°~10.腕活动肌力弱,屈伸指肌力弱,但固定腕部后握拳及伸指力量明显增加.X线片示:尺骨短小并向桡侧弯曲,尺腕关节脱位,桡骨近端短小,桡骨中段及远端、舟状骨、大多角骨、第一掌骨完全缺如,拇指近节指骨及远节指骨短小,且漂浮于第二掌指关节桡侧(图2).诊断:右前臂桡侧列先天缺如畸形.

    关键词:
  • 左中指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一例

    作者:张小伟;黄必飞;陈艳;吴爱姣;王利宏

    患者 男,46岁.10余年前发现全身多处肿块,门诊检查后拟全身多发脂肪瘤住院手术治疗.临床检查:左中指近节桡背侧可扪及1.5 cm× 1.0 cm× 2.0 cm肿块,质地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右前臂可扪及3.0 cm× 3.0 cm×2.0 cm肿块和多个小肿块,左上肢可扪及多个直径1.0和1.5 cm不等肿块.胸背部、腹部可扪及多个小肿块.于2015年4月11日局部麻醉下行左中指桡背侧肿块切除术,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达肿块,术中见肿块为脂肪组织,有包膜,沿包膜分离肿块,完整切除肿块,大小约1.5 cm× 1.0 cm× 1.0 cm,有分叶状.

    关键词:
  • 腕部巨大腱鞘囊肿致腕管综合征一例

    作者:吴春;谭莉;应建军

    患者 男,66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腕掌侧出现蚕豆大小肿块,呈渐进性生长,半个月前肿块明显增大,出现拇、示、中指麻木不适,左手肿痛难忍,一直未做特殊处理,近两日因左手肿痛影响睡眠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手腕部掌侧可见局部皮肤隆起,可触及4.0 cm× 3.5 cm× 1.5 cm大小肿块,界限不清,质地中等偏硬,无明显波动感及活动度,轻叩腕部正中神经有Tinel征,左手肿胀明显,桡侧3指半皮肤触痛觉减退,手指伸屈活动基本正常.左腕部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质异常.B超显示:左手腕掌侧探及大小35 mm×34 mm×15 mm混合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包绕手腕的肌腱回声,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关键词:
  • 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

    作者:何晓清;朱跃良;徐永清;段家章;梅良斌;王毅;金涛;范新宇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皮肤缺损,伴深在死腔9例,贯通性软组织缺损2例.手部皮肤缺损面积6.5 cm× 2.3 cm~13.0 cm× 6.5 cm.所有病例均为二期修复.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受区伤口感染,1例发生伤口周围湿疹.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6~ 14个月),其中7例回医院随访.8例术后皮瓣外形、质地良好;3例术后皮瓣外形早期部分臃肿,3个月后逐渐改善,无需修薄术.皮瓣供区大腿无明显活动障碍,1例出现瘢痕增生.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是治疗手部深在创面的有效方法.

  • 游离上臂外侧组合穿支皮瓣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学渊;黄剑;胡浩良;刘林海;周晓玲;费剑荣;何凌峰

    目的 探讨组合穿支皮瓣设计在上臂外侧皮瓣中的应用技巧以及临床修复上肢较大软组织创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6例较大面积(10 cm×8 cm~ 11 cm×14 cm)的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了这一新的术式.通过组合穿支皮瓣设计,将一个宽度较大的缺损面积分割为两个宽度较小的上臂外侧穿支皮瓣,通过分叶皮瓣的重新组合,覆盖受区缺损,并实现供区皮肤直接缝合.其中5例患者远端皮瓣的设计超过了肱骨外上髁,血供来自桡侧副动脉终末支在肘关节外侧形成的血管网.结果 6例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3~ 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供区仅留一条线性瘢痕.结论 基于上臂外侧穿支皮瓣的组合穿支设计可用于修复较大创面的皮肤缺损.这一新的理念扩展了上臂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且临床效果满意.

  • 重建感觉的桡背侧皮神经营养M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脱伤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黄军

    目的 探讨通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的桡背侧皮神经营养"M"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对9例拇指末节套脱伤患者,采用指背神经与指神经缝合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M"形皮瓣修复.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 12个月,皮瓣全部顺利存活,蒂部无臃肿,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两点分辨觉为7~ 10 mm,拇指术后各关节活动正常.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7指,良2指.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不损伤指动脉和指神经,通过缝合指背神经重建皮瓣的感觉,是修复拇指末节套脱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拇指 外科皮瓣 修复
  • 微型钢板与螺钉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晓楠;范猛

    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与螺钉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骨折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微型钢板组(61例)和螺钉组(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手指关节总体活动度及Quick-DASH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型钢板组随访时间为14~ 26个月,平均19.7个月;螺钉组为16~ 29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7,P=0.297).螺钉组手术时间、Quick-DASH评分显著低于微型钢板组,而微型钢板组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手指关节总体活动度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螺钉组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显著高于微型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掌指骨斜形骨折,使用螺钉内固定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而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握力.

  • 解决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两种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学磊;赵建勇;刘长利;刘京生;赵倩;王鸿飞

    目的 介绍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时应用两种外科静脉皮瓣来挽救静脉危象的方法及临床对照分析.方法 将20例断指再植术后3~72h出现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第一组采用切取邻指背侧带蒂静脉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邻指皮瓣四周断蒂.第二组采用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方法,动、静脉间进行端端吻合.术中记录两组手术方式各自所用的时间,皮瓣的存活情况等以及断指成活率并进行对照评估.结果 邻指指背静脉皮瓣组手术时间平均(64.00±4.80) min,再植指全部存活;随访3~ 12个月,平均6.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2.5%.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组手术时间平均(82.00±3.60)min,再植指完全存活,优良率为91.3%.两组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功能恢复及皮瓣存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及患指的随访恢复情况,两种手术方法均相对简单,效果满意,但带蒂邻指指背静脉皮瓣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高,可在单指再植静脉危象发生后首选使用.

  • 抗生素骨水泥药珠植入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

    作者:刘长利;赵建勇;张学磊;王鸿飞;于从海;王华柱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药珠植入治疗慢性指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慢性指骨骨髓炎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0~65岁,平均3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清创、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药珠植入,术后8周炎性反应消失,血液检查指标正常后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监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为正常值.植骨术后复查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药珠植入治疗指骨慢性骨髓炎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术方法.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

    作者:陈春华;吴作培;龚冲丞;王勇;姚中凯;孙贵新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桡骨头骨折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6.4岁.MasonⅡ型4例,Ⅲ型11例.通过术后随访肘关节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评分等进行研究.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时间7~ 15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时间3.2~5.4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MasonⅡ型,优2例,良2例;MasonⅢ型,优8例,良2例,中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提携角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患者有轻度骨化性肌炎.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满意,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肘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近节指骨骨折伴屈肌腱损伤的治疗

    作者:周建东;糜菁熠;芮永军

    目的 介绍近节指骨骨折伴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我们对27例(27指)手指近节指骨骨折伴屈肌腱断裂患者,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屈肌腱采用多束缝合法,术后1周内开始主动屈伸练习,通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来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平均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6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74%.1例患者出现骨不连,行游离植骨后愈合,其余骨折均Ⅰ期愈合,无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坚强的骨折固定,牢固的肌腱缝合,配合早期主动活动是一种治疗近节指骨骨折伴屈肌腱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王明辉;王秀会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2例.按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按传统分类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12例,粉碎型8例.合并同侧肱骨干中段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方法均采用闭合复位,2例合并肱骨干中段骨折的选择长钉固定,其余均选择短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6%.结论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内固定可靠的优点,特别适合老年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

  • 掌骨内支架系统固定相邻掌骨头下骨折

    作者:周阳;杨晓东;张根福;杨锦;陈逸民;付尚俊;楼旭鹏

    目的 探讨以掌骨内支架系统固定相邻掌骨头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正常掌骨为内支架通过克氏针对18例相邻的掌骨头下骨折进行固定,并辅助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 18例22处中,有2处因克氏针针眼感染经换药后控制;其余20处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 12周,平均8周.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法评定:优11处,良7处,可3处,差1处;优良率81.8%.结论 以掌骨内支架系统固定相邻掌骨头下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对骨折部位的二次损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掌骨头下骨折切实可行的术式之一.

  • 双克氏针指骨基底进针髓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

    作者:李士;蒋良福;薛继鑫;陈一衡;林大木;杨景全;高伟阳;陈星隆

    目的 探讨双克氏针于指骨基底进针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对25例30指除拇指外的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于指骨基底处经皮进针行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即刻开始功能锻炼,合并神经或肌腱损伤者术后支具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获得6~11个月的随访,平均8.3个月,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后外观无明显成角和旋转畸形,克氏针无断裂、无松脱,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价标准评定:优13指,良12指,可4指,差1指;优良率为83.3%.结论 双克氏针指骨基底进针髓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可选用更粗的克氏针获得更好的稳定性,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并能简化操作过程,降低操作难度.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