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的初步观察

    作者:章伟文;王扬剑;何凌锋;李学渊;陈薇薇;孙涛;刘林海

    目的 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105例(129指)单指或双指断指再植的患者,其中46例(55指)术后采用改良治疗方案,抗凝血治疗中不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绝对卧床3d,再植指血运稳定的患者3d后允许在进食及如厕时起床、5d后下床可室内活动;59例(74指)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常规抗感染、抗凝血及抗痉挛药物和绝对卧床7d.观察记录两组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再植成活率(96.4%)与常规组(97.3%)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舒适度调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应用改良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同时对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未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再植术 指损伤 改良
  •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影响

    作者:杨焕友;张楠;杨振建;李瑞国;王斌;刘德群;李浩

    目的 研究各型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1年8月至2010年5月,对150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Ⅰ型骨折68例、Ⅱ型骨折82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测量,术后随访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通过腕关节标准侧位片,在豆舟骨间距≤3mm时,测量桡尺远侧关节间距,尺骨茎突骨折Ⅰ型桡尺远侧关节间距≤5mm,Ⅱ型≥5mm.术后随访时间为26~ 102个月,平均70个月.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68例Ⅰ型骨折未出现桡尺远侧关节松弛,82例Ⅱ型骨折中11例出现桡尺远侧关节松弛.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Green-O'Brien评分法:Ⅰ型骨折手术治疗28例,其中优12例、良11例,优良率为82.1%;非手术治疗40例,其中优10例、良19例,优良率为72.5%.Ⅱ型骨折手术治疗72例,其中优62例、良6例,优良率为94.4%;非手术治疗10例,其中优1例、良2例,优良率为30.0%.结论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Ⅰ型较小,Ⅱ型较大.所以对Ⅱ型尺骨茎突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使其解剖复位.

  • 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曾庆敏;卢伟;刘德昌;张新潮;吴靖平

    目的 比较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1例.其中背侧双钢板组24例,采用背侧切口,按三柱理论,用双钢板分别固定中间柱和桡侧柱.外固定支架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术后背侧双钢板组随访12 ~ 36个月,平均18.2个月,外固定支架组随访10~ 34个月,平均15.8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背侧双钢板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及Gartland-Wetley评分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掌倾角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伤口感染1例,腱鞘炎1例,桡神经浅支损伤1例;外固定支架组钉道感染2例,固定松动1例,腕关节僵硬2例.两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侧双钢板对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但双钢板固定手术复杂、费用高、需二次住院手术取出内固定,两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永伟;殷渠东;孙振中;顾三军;芮永军;寿奎水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5例有移位和复位效果不满意的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骨折均经X线片和CT确诊,包括:背侧型4例,掌侧型1例,劈裂型2例,塌陷型5例,劈裂加塌陷型3例;合并桡尺远侧关节分离3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3例.除背侧型采取背侧切口外,其余均采取掌侧切口.本组采用2.4mm或2.7mm解剖钛板固定6例,3.5mm钢板固定3例,螺钉固定3例,克氏针固定1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伴桡尺远侧关节分离3例中,复位后不稳定者1例予克氏针固定5周,2例行植骨.结果 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和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 ~ 2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例复位不良者有轻度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腕关节功能按Sar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是一种较特殊的关节内骨折,有移位和复位效果不满意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佳.

  • 3D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宋永焕;林大木;丁健;周飞亚;杨景全;陈一衡;李士;陈星隆;高伟阳

    目的 分析3D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35处掌、指骨骨折的患者,其中掌骨骨折20处、近节指骨骨折15处,采用切开复位背侧3D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合并肌腱断裂者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获得3~9个月随访,无钢板断裂,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后外观无明显成角和旋转畸形.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分:优18处,良14处,可3处;优良率为91.4%.结论 3D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掌指骨骨折,可提供双平面及多方位牢靠的固定,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及纵形骨折,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开放式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的主观评价

    作者:季伟;陈振兵;黄启顺;翁雨雄;李涛;陈江海;陈燕花;李进

    目的 采用主观功能评价量表评价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开放式腕管切开松解手术治疗CTS患者26例,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采用4种主观功能评价量表(Levine腕管综合征症状及功能问卷调查表、DASH量表、UEFI量表及SF-36量表)对患者手部症状与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Levine症状及功能评分值、DASH值、UEFI量表评分值术后分别为1.41±0.54(术前2.90±0.87)、1.28±0.39(术前2.58±1.19)、9.01±15.29(术前30.61±18.12)、73.92±10.29(术前57.27±16.26);SF-36量表各评分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以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更突出;症状方面以钝痛及夜间症状的改善更显著,功能方面手部精细活动较力量型活动改善显著.结论 开放式腕管松解术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手部功能,促进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 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治疗中青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王健;张怀保;卓高豹;邱海胜;劳杰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结合克氏针治疗中青年高能量损伤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中青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26例,平均年龄28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4例,C2型6例,C3型6例.采用掌侧LCP结合克氏针固定20例,背侧LCP结合克氏针固定4例,桡侧LCP结合克氏针固定2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评分(VAS),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Gartland-Werley评分,Batra放射学评价以及并发症.结果 26例均获得18 ~ 4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 24周,平均18周;克氏针拆除时间为3~5周,平均4周;钢板拆除时间为12 ~ 18个月,平均14个月.l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3例术后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优18例,良5例,可3例.结论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中青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经关节面不规则型骨折块移位明显,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通过桡掌侧、背侧及桡侧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个性化解剖复位,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

    作者:陈情忠;龚炎培;顾剑辉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对复杂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访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肘后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4例复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访时间16~ 32个月,平均(21.7±4.4)个月.按照肱三头肌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病例分为肱三头肌正中切开入路组(A组),肱三头肌旁入路组(B组).A组19例,B组15例.随访内容:两侧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提携角,两侧伸肘肌力;影像学资料(Baumann角、肱骨干髁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记录随访结果,并对后一次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中肘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算患侧伸肘肌力与健侧的百分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100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Baumann角、肱骨干髁角,两组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肱三头肌旁及肱三头肌正中切开两种入路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的疗效.

  • 微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

    作者:孙克富;耿玉强;崔建国;黄叶建;韩成相;李向东;陶明高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肘关节功能受限,其中以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为棘手.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微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9例,治疗效果较为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4~51岁,平均34.1岁.受伤原因: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伤1例.术前常规肘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及CT检查,根据Mason分型,均为Ⅲ型骨折,均累及桡骨颈部.

    关键词:
  • 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张龙;俞学子;高伟;姚军;宋泽辉

    手指Ⅰ区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或撕脱是引起锤状指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有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临床上常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远指间关节伸直位,用细钢丝横穿近端腱束或撕脱骨折块,将丝线两端从远节指骨两侧向指腹穿出,将骨折块复位好,用钮扣固定在掌侧指腹处[1].此法虽然固定可靠,但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复杂,增加组织损伤.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治疗24例伴有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的伸肌腱止点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关键词:
  • 手部玉米剥皮机伤的临床治疗

    作者:石延鹏;宣昭鹏;路来金

    近年来随着农机具的普及和应用,玉米剥皮机所致的手部损伤越来越多.由于其特殊的损伤机制,重症病例伤后组织坏死、创口感染率较高,远期的手功能障碍往往难以避免.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并随访了239例较为严重的手部玉米剥皮机伤患者(至少一处掌骨或指骨骨折,皮肤软组织严重挫裂伤合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对治疗方法、结果和预后进行分析.

    关键词:
  • 闭合整复AO克氏针固定治疗非粉碎性指骨骨折

    作者:刘亮;吕云亮;魏勇;常西海

    闭合性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我们在C臂机下闭合整复、AO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23例闭合性非粉碎性指骨骨折(本组均为近节或中节指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 游离移植残肢皮瓣在上肢毁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大蛟;宋志强

    上肢的离断伤、毁损伤,由于断肢条件差无法再植,或者是没有再植意义;有的断肢皮肤撕脱离断,形成了骨折断端外露的大创面.如按传统手术方法,肢体缩短太多,不利于后期假肢的配戴.这些上肢残端创面的修复成为新的问题[1-3].自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游离移植残肢皮瓣修复上肢毁损创面8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武理国;沈军;傅国海;马一平;胡韶楠

    鉴于人类的双手需要完成生活中的许多精细动作,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显得非常重要.治疗上应努力做到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的掌背侧成角移位[1].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掌骨骨折的两种常见方法[2-3].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分别采用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患者60例,现对两种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以指背动脉弓供血的指尖再植

    作者:张威凯;王相;王海兵;何涛;龚永清;朱国明;沈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指外形和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指缺失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对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指尖是手指的特殊部位,离断后需要再植已形成共识.挤压伤和绞伤造成的指尖离断往往伴有双侧动脉大段栓塞或血管内膜损伤,为了保留手指长度和指甲,减少骨骼的缩短,或为了保留关节不缩短,必须行血管移植才能完成再植,因而增加了手术时间,部分医生可能因此放弃再植.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们采用指背动脉弓与远端动脉吻合的方法行指尖再植,效果满意.

    关键词:
  • 三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离体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胡玉明;谢仁国;邢树国;王古衡;茅天

    目的 比较分析克氏针、空心加压螺钉与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18例成人上肢防腐标本制作成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克氏针、空心加压螺钉和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将3组标本置于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测定每例标本骨折线发生垂直移位、水平移位和完全破坏时的压缩载荷.结果 掌侧锁定接骨板组、空心加压螺钉组和克氏针组的垂直移位压缩载荷分别为(808.8±25.0)N、(404.2± 26.0)N和(243.1±23.5)N;水平移位压缩载荷分别为(1196.1±114.8)N、(439.5±28.7)N和(323.7± 20.4)N;破坏压缩载荷分别为(1333.6±139.3)N、(463.1±31.7)N和(348.2±20.4)N.三组之间的垂直移位、水平移位和破坏压缩载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性优于克氏针,次于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

  • 静脉动脉化法治疗皮肤大面积套脱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南;阚世廉

    目的 探讨以静脉动脉化法增加血液灌注对大面积套脱皮肤成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0只,将其双后肢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制成3.3:1的皮肤逆行套脱伤的动物模型,实验侧将小腿近端胫后动静脉发出的皮肤营养血管切断,将动脉近端与静脉远端吻合,并吻合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而对照侧只吻合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结果 对照侧套脱皮肤平均成活50.5%,实验侧套脱皮肤平均成活6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套脱皮肤平均挛缩31.9%,实验侧套脱皮肤平均挛缩26.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对照侧腹股沟平面的静脉血PaO2为41.32mmHg(1 mmHg=0.133 kPa),实验侧腹股沟平面的静脉血Pa02为60.35 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动脉化法可增加套脱皮肤的血液灌注,有利于套脱皮肤的成活;但其非生理性血液循环方式对套脱皮肤的成活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587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伤口致病菌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作者:刘颖;张会英;吴俊;朱伟;王艳;孟昭阳;李凤敏;童静

    目的 监测手外伤感染患者伤口致病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表型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抗生素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微量稀释法和/或纸片法.结果 587例患者伤口共分离出98种603株细菌,前十位细菌占64.18%.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占38.97%,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占57.21%,厌氧菌占3.4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分别占19.12%和73.7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敏感率大于90%的抗生素为复方新诺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敏感率大于90%的抗生素为利福平.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为11.76%,粪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都高于屎肠球菌.未检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均大于80%.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发生率为27.27%,敏感率在9.09%~ 56.52%范围内,亚胺培南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8.06%,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36.36%.阴沟肠杆菌敏感率大于80%的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结论 虽然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繁多,但相对集中于前十种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高于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高;不动杆菌对抗生素敏感率非常低;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 一种新的泪滴角测量方法及结果分析

    作者:李玉周;谢仁国;茅天;王古衡;邢树国;张宇轩;任汉儒;刘佳佳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泪滴角(tear drop angle,TDA)测量方法,并分析腕关节屈伸位置不同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过泪滴的顶点以短距离向月骨作线段与月骨相交于一点,过该点以月骨近端关节面的弧为基础做圆,将过该点的圆的切线作为泪滴的中轴线.其与桡骨纵轴线的夹角为TDA.本研究收集60个正常腕关节侧位片,根据摄片时腕关节背伸、中立和掌屈位将其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以上方法测量TDA,并分析腕关节屈伸对TDA测量有无影响.结果 TDA值:背伸位为(53.39±5.88)°、中立位(53.54±6.49)°、掌屈位(52.86 ± 5.44)°,三组侧位片TDA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不受腕关节屈伸位摄片的影响,可进行临床推广.

  • 第二掌骨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莉;黄韶敏;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贾潇天;陈琳

    患者 男,33岁.1年前发现右手背桡侧一肿块,伴有胀痛及示指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入院检查:右手背桡侧肿块,向背侧突出,约8.0 cm×6.0 cm× 5.0 cm,质硬,边界尚清,肿块表面皮温略高,无活动,与表面皮肤无粘连,右示指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刺痛觉正常.CT显示:右第二掌骨形态异常(图1),呈囊状膨胀性增粗,骨皮质变薄,外缘呈波浪状,骨皮质中断,内部密度不均匀,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MRI显示:右第2掌骨形态异常(图2),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呈膨胀性生长,大小约5.5 cm× 3.7 cm,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内见多发分隔,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不均,周围软组织肿胀.

    关键词:
  • 右中指末节黏液样囊肿一例

    作者:王自方;马彦飞;明立功

    患者 男,70岁.因右中指末节背侧肿物反复溃破、间或疼痛半年,于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指末节背尺侧近甲根处一肿物,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及不适,肿物长至绿豆大小时,顶端呈半透明状,触之有囊性感,无压痛,破溃后溢出胶冻样黏液,肿物消失、陷落后和皮肤平齐;月余后肿物又逐渐长大,多次破溃后肿物不再变小,质地变硬,碰之剧痛,肿物对应部位指甲出现条形凹陷.临床检查:右中指末节背尺侧皮肤突起约0.5 cm×0.5 cm大小半透明状肿物,肿物表面皮肤菲薄,波动感,周缘皮肤无红肿,边界清楚,压痛,对应部位指甲呈条形凹陷畸形,手指屈伸活动正常.X线片未见骨质异常.临床诊断:右中指末节瘤样病损.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指根部上橡皮止血条.沿肿物做一梭形切口,由于覆盖囊肿的皮肤太薄,无法分离,连同部分皮肤一起切除.

    关键词:
  • 手指腱鞘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作者:路云翔;王昆;李智勇

    患者 男,23岁.发现左环指掌侧近指间关节近端肿胀2年余.既往无外伤史.临床检查:左环指近端指节掌侧可触及3.0 cm× 2.0 cm不规则实质性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轻压痛,活动度稍差,局部皮肤无红肿,左环指掌指关节活动度约60°.B超显示:左环指多发结节状皮下肿物,位于腱鞘内,界限清楚,考虑良性肿物可能性大.血液生物化学检查均正常.

    关键词:
  • 九个月婴儿断臂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侯健玺;董其强;谢书强;张明伍;牛宗淼;王宏鑫;吴召森;陆军

    患儿 女,9个月.因电锯伤致左上臂部完全离断,于2007年3月30日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左臂自中远1/3处完全离断,断臂完整、断面整齐呈斜形、污染重(图1,2).入院后积极输液、输血纠正休克,尽快完善术前检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断臂清创再植术.清创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对断肢近端进行清创,修剪皮缘及污染失活的组织,寻找头静脉、贵要静脉及皮下静脉,清创后标记;清除部分挫伤污染失活肌肉,分别显露肱动脉及伴行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并标记;根据清创情况,肱骨骨折端短缩约0.5 cm待固定.

    关键词:
  • 单蒂跨胸腹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超长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亚军;陈政;包岳丰;周晓;张辉;周建东;陈学明

    目的 介绍单蒂跨胸腹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超长创面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自2006年至2012年,利用腹壁下动脉→腹壁上动脉→肋间动脉或侧胸动脉两重“链式供血”这→特点设计并采用仅作一组血管吻合的跨胸腹供区超长胸脐皮瓣修复上肢超长创面,临床应用共8例.结果 8例皮瓣术后均顺利存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利用腹壁下动脉→腹壁上动脉→肋间动脉或侧胸动脉两重“链式供血”这一特点设计的仅作一组血管吻合的跨胸腹供区超长胸脐皮瓣是修复上肢超长创面的好方法.

  • 大鱼际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赵亮;徐有静;王鑫;王文德;李宗宝

    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非生理性皮瓣,Nakayama等[1]于1981年首次建立模型获得成功.大鱼际皮肤与手指掌侧结构、质地相同,位置隐蔽,是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传统的游离大鱼际皮瓣操作复杂、创伤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2010年至2013年,我们应用大鱼际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9例12指,效果满意.

    关键词:
  • 双足趾皮瓣瓦合修复全手指套脱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广亮;巨积辉;金光哲;李祥军;王天亮;唐林峰;侯瑞兴

    目的 探索双足趾皮瓣瓦合修复全手指套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具尸体标本右中指建立全手指套脱伤模型,将创面分为掌侧和背侧两部分,背侧创面应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甲背皮瓣覆盖,掌侧创面应用对侧足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胫侧皮瓣覆盖,两皮瓣瓦合后修复整个手指创面.结果 20例尸体标本中指全手指套脱伤一次手术完成了对创面、指腹和指甲缺损的修复,修复后手指保留原长度,外形美观,与对侧正常手指外形相似,明显克服了第二趾甲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膨大、颈部狭窄等缺点.双足第二趾均能够提供足够大小皮瓣来覆盖手指掌背侧的创面.结论 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甲背皮瓣和对侧足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全手指套脱伤的手术方式具有可行性.

  • 以股内侧穿支为蒂的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明宇;芮永军;寿奎水;周晓;强力

    目的 探讨应用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对6例手足创面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同时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创面采用以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6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存活;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5例存活,1例皮瓣尖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愈合平整,色泽均衡,膝关节活动正常.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无麻木.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是对传统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修复方法的改进.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杨晓东;刘杨武;杨锦;张根福;丁茂超;梅劲;唐茂林

    目的 探讨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共9例,其中手掌侧创面4例,虎口区创面1例,手指侧方创面1例,手背创面3例;缺损面积为3.0 cm×4.5 cm~ 5.0 cm×10.0 cm.其中4例与受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4例与指总动脉浅静脉吻合,1例与尺动脉贵要静脉吻合.5例供区直接缝合,4例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 本组9例皮瓣全部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3~ 12个月,原缺损部位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内外侧解剖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下段髁间骨折

    作者:周炎;刘世清;陈振兵;瞿新丛;方祖怡;潘晓辉

    目的 探讨内外侧解剖型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下段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累及肱骨下段髁间骨折12例.骨折按照AO分型:C2型4例,C3型8例.其中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1例.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解剖型接骨板固定术.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获得12~ 18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前3例桡神经损伤及1例尺神经损伤患者分别于术后2~3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1例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伸直(12.7±5.5)°,屈曲(100.5±13.2)°,旋前(70.9±5.3)°,旋后(68.7±6.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1.5±7.2)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DASH评分值为(18.0±10.0).结论 采用内外侧解剖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下段髁间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良好.

  • 足部一蒂多瓣在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梁富旭;王凯;巨积辉

    目的 探讨足部一蒂多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应用足部一蒂多瓣修复1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伤,其中(足母)趾腓侧皮瓣联合第二趾甲瓣修复4例;(足母)趾腓侧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10例;足背皮瓣或跗内(外)侧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及(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2例;足背三叶皮瓣修复1例.结果 本组1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 36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形较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其中随访19指吻合血管的同时一期修复皮神经的皮瓣,均恢复感觉,两点分辨觉为9~ 15 mm.供区创面全部愈合.局部瘢痕增生轻微,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部一蒂多瓣是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理想方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修复效果良好,但应根据损伤类型、面积选择合适的皮瓣.

  • 静脉动脉化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

    作者:袁海平;王红胜;袁勇;崔剑华;樊川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5月,对31例37指全静脉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采用静脉动脉化再植.结果 术后32指全部存活,2指部分坏死,3指完全坏死,成活率为91.9%.术后随访3~ 12个月,组织块颜色红润,外形较饱满,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患者对组织块再植后的手指外形和功能均满意.结论 全静脉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应积极再植,静脉动脉化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改良褥式缝合加甲板回植治疗甲床裂伤

    作者:马铁鹏;胡宏宇;于志亮;高顺红

    目的 报告治疗甲床裂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37例42指甲床裂伤患者,采用改良褥式缝合方法修补破裂甲床,同时利用脱落的甲板进行回植.结果 术后42指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3~ 12个月,全部指甲再生良好.按照指甲再生疗效标准评定:优29指,良9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0.5%.结论 改良褥式缝合方法操作简便,可大限度地恢复指甲形态,是修复甲床缺损的有效方法.

  • 172例闭合性锤状指畸形的统计学分析

    作者:薛云皓;田光磊

    目的 对172例闭合性锤状指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支具的成功率、并发症率及影响愈合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们从门急诊收集了172例闭合性锤状指使用支具制动的病例,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的分布、三种治疗支具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本组共172例,男123例,女49例,随访时间为拆除支具3个月以上,三种支具之间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与局部症状相关,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是发病至制动的间隔时间.结论 三种治疗支具成功率相当,因此近指间关节(PIP)不必制动,只制动远指间关节(DIP)时患者耐受性好;影响愈合率的大因素是患者出现锤状指至佩戴上支具的间隔时间,而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局部症状.

  • 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陆新颜;刘义强;周攀;翁雨雄;陈振兵;吴农欣;陈刚;陈江海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陈旧性骨性锤状指较为合适的治疗手段.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有81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受伤后8~21周,分别采用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术(A组43例),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先经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但效果不佳,B组21例),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先经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但效果不佳,C组17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1个月.A组:优21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0%.B组:优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C组:优6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4%.损伤8~ 14周患者中,91.9%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损伤14周以上患者中,79.5%需再次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术.结论 根据受伤时间的差异,合理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锤状指,以期取得较好的疗效.

  • 改良指伸肌腱止点撕脱重建的修复方法

    作者:陈光;施海峰;芮永军;陆征峰;林伟栋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3例新鲜指伸肌腱止点撕脱的患者,采用1.0mm克氏针在手指末节基底垂直钻“T'”形孔,将伸肌腱近断端用3-0肌腱缝线经骨孔固定于末节基底部.6周后拔除克氏针,远指间关节继续使用支具固定于背伸位,8周后白天逐步加强患指伸屈活动,夜间继续支具佩戴至10周.结果 术后12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因指背皮肤损伤严重,术后肌腱外露,采用皮瓣修复后愈合.术后随访4 ~ 30个月,锤状指畸形矫正,患指活动无疼痛.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 在末节指骨基底钻孔,通过改良方法将指伸肌腱止点固定于末节基底重建伸肌腱止点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 改良克氏针固定并肌腱修复治疗儿童腱性锤状指

    作者:张净宇;于志亮;高顺红;胡宏宇;张云鹏;齐巍

    目的 探讨儿童腱性锤状指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2月至2011年7月,对17例(17指)儿童锤状指进行治疗,分别在骨骺两端用4枚克氏针置入指骨,远近端克氏针交叉固定于远指间关节过伸5°~10°位,并缝合断裂伸肌腱.术后支具外固定,4周后去除.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锻炼伤指屈伸功能.结果 本组患儿17例(17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 50个月,平均29个月.指伸肌腱愈合良好,锤状指畸形被矫正,关节活动正常,伤指骨骼生长未受影响,不影响生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改良克氏针固定并肌腱修复治疗儿童腱性锤状指效果满意.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