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手部开放性骨缺损

    作者:洪建军;高伟阳;陈星隆;李晓阳;李志杰;闫合德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手部开放性骨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0-2003年治疗手部开放性骨缺损12例;急诊采用彻底清创,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7例因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行皮瓣移植术.结果 11例创面Ⅰ期愈合,其中6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钢板外露,经皮瓣提升覆盖创面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1~3年,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手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达82 %.结论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手部开放性骨缺损能缩短病程,防止指体短缩,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彻底清创和良好的创面覆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AO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骨不连或畸形愈合

    作者:李晓阳;杨胜武;高伟阳;洪建军;陈星隆;厉智;李志杰;阎合德

    目的探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4个掌指骨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指骨骨不连7个,掌骨骨不连5个,掌骨畸形愈合2个.术中骨折端修整,取自体髂骨植骨12个,畸形愈合行截骨矫正2个.11例均应用AO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期行肌腱或关节囊松解术,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11例均于术后6~8周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无畸形愈合.根据TAFS评分,2例为优,9例为良,3例差,优良率为78.5%.结论 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同期行肌腱和关节囊松解以及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掌指骨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治疗原则.

  • 逆行肱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路来金;王克利;宫旭;于家傲;丰波

    目的介绍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肱桡肌有三组供血系统,由近及远分别为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发出的肌支,各营养血管又在肌内形成丰富的吻合.设计以桡动脉发出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临床应用8例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5cm×8cm~8cm×6cm.结果 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满意.供区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以桡动脉肌支为蒂设计的逆行肱桡肌皮瓣,对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 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的综合治疗

    作者:成本强;区国集;陈友明;龙朝仪;李海平;孔志强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的效果.方法对伤后2 h至24 h的80例手部创伤后早期肿胀者(其中34例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行急诊手术后),进行抬高患肢、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和小剂量甘露醇的综合治疗.用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手指血循环1周,并复查肝肾功能.肿胀程度按顾玉东的分级,Ⅱ级12例,Ⅲ级40例,Ⅳ级28例.结果 80例中,显效51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手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及肝肾功能异常.17例出现局部刺激性疼痛,3例产生静脉炎,1例出现过敏性皮疹,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治疗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具有简便易行,快速消肿,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重腕管综合征腕管松解与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作者:张高孟;张丽银;马建军;赵新;郑圣鼐

    目的研究观察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5~2001年,对严格选择的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9例,采用在腕管切开、神经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中将掌长肌腱游离至腕部附着处后用掌腱膜延长,在掌根部沿拇短展肌表面作皮下隧道,使掌长肌与拇短展肌成135°,将掌长肌止点缝合在拇指掌指关节的背桡侧.结果术后随访3~7个月,7例患者手麻症状全部消失,拇指对掌功能完全正常;2例患者拇指桡侧尚有轻度感觉减退,拇指对掌轻度受限,但拇指指尖可与小指指尖相对.结论腕管松解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 手术简便, 拇指对掌功能的疗效可靠.

  • 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重建

    作者:张海兵;曹盛俊;廖瑛

    目的探讨重建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 A组10例,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拇长屈肌腱;B组10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屈肌腱术后评定标准(Kleinert)评定[1],A组优良率为90%,B组优良率30%.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伤后时间超过8周的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首选修复方法是行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

  •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范存义;蔡培华;宋飒;张长青;姜佩珠;曾炳芳

    目的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对21例尺桡骨骨折,按AO分型[1]:B3型8例、C1型10例、C2型3例,采用骨折复位、Smith-Nephew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6.2周.术后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锁钉钉道感染,拔钉后愈合,无1例发生骨不连.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7例,可4例.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10°~35°,平均18.5°,前臂旋前功能丧失15°~55°,平均25.0°,旋后功能丧失15°~45°,平均33.5°.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是治疗前臂软组织损伤同时伴有尺桡骨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手术选择.

  • 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与治疗

    作者:李进;洪光祥;王发斌;康皓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4侧)复拇术后畸形患儿,参照Kawabata[1]方法,按畸形发生水平分为三组:指间关节组、掌指关节组和"Z"形畸形组,对其中41例采取不同的矫形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到26例(28侧),15例失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术后三组畸形均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优15侧,良13侧.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或合并拇指肌腱先天性异常等是复拇术后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再次矫形手术能有效的纠正畸形.

  • 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缝合重建屈肘功能

    作者:常万绅;李玉成;诸寅;张长清;张云涛;王海华;李忠哲

    目的评价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缝合重建屈肘功能的疗效,观察供体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讨论影响疗效的因素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995年以来的45例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者,采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缝合术.术中切取正中神经后内侧,横截面的1/6~1/5为移位束支,因为来自内侧束的神经纤维多位于后内侧.术后随访12~108个月,患者终恢复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手术有效率达到86.7%,优良率达60.0%.1/4患者在术后出现供体支配肌肌力和握力减退,术后1~2个月恢复正常.该组中以C5,6根性损伤伴中下干部分损伤、骑摩托车摔伤、41岁以上年龄组的疗效差.结论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重建屈肘功能的一种简单、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损伤类型、损伤原因、手术距损伤的间隔时间、患者的年龄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准确判断损伤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腹部管状皮瓣移植治疗手指脱套伤27例

    作者:周标

    单个或多个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尤以拇指更为多见.基层医院在处理中常简单地将外露指骨切除,短缩伤指,使手指功能大部分丧失.1997年12月-2002年10月,我院应用腹部管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27例,保留了伤指长度和手指大部分功能.

  • 婴幼儿手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及分析

    作者:王忠岳;李清平;李世文;朱海伦

    手外科技术用于婴幼儿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患儿术中不易配合,手术时间偏长等特点,麻醉的选择及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总结140例婴幼儿手外科手术的麻醉经验后,提出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和全麻组,比氯胺酮组的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和安全系数高.

  • 鼻烟窝神经血管蒂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峰;赵立宗;任喜明

    手部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供选用的皮瓣也有多种.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鼻烟窝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不包括中节、远节手指)皮肤缺损8例,临床效果满意.

  • 手指非化脓性炎症五例分析

    作者:尚福亮;陈宗勇;王传伟

    手指化脓性感染临床上常见,报道较多,而对非化脓性炎症的报道较少.1997-2003年,我院收治了5例手指非化脓性炎症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臂丛神经鞘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黄汉伟;林建华;朱维钦;叶君健;林志雄

    [编者按] 神经鞘瘤是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但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有时病理切片可见神经鞘瘤束状区内有少量核分裂相及异形核细胞,容易被误诊为恶性变,应仔细鉴别.恶性神经鞘瘤来自小神经者,肿瘤与神经关系不明确.来自大神经,神经干常呈浸润性生长的圆形肿瘤包绕.恶性神经鞘瘤累及一段神经时,常难以确定肿瘤切缘,通常应在累及神经段的上、下切缘做冰冻切片检查浸润程度.对低度恶性的表浅肿瘤广泛切除可达治愈.高度恶性的肿瘤如累及较大神经干时,则可牺牲此神经.有作者尚建议若肿瘤深在,累及神经主干时需截肢手术.术中怀疑恶性神经鞘瘤应做冰冻切片.

  • 拇指桡侧指背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小祥

    近年来,我科应用拇指桡侧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 掌背筋膜瓣修复手指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

    作者:孙步梅;陈传俊;李罗珠;于益鹏

    1998年1月-2003年9月,我科采用掌背筋膜瓣修复手指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并伴有肌腱、指骨外露者48例,效果满意.

  • 建立周围神经二次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廖亮;张高孟;王欢;顾玉东

    目的建立周围神经二次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神经二次损伤后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是在第1次损伤2周后修复,术后3周予以第2次损伤和修复;B组是在第1次损伤2周后修复,术后6周再予以第2次损伤和修复;C组是在第1次损伤4周后修复,术后3周予以第2次损伤和修复;D组是在第1次损伤4周后修复,术后6周予以第2次损伤和修复.结果大鼠全部存活,术后A组于28~36 d,B组于24~32 d,C组于38~45 d,D组于27~34 d后出现左前肢屈曲活动.结论该实验模型可行有效、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二次损伤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灶中分支杆菌的检测

    作者:李学渊;章伟文;谭理;胡忠义;朱运松;陈德松

    目的探讨应用Nest-PCR检测技术对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的手部慢性特殊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方法对15例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灶,除一般的病理、普通及特殊细菌培养、直接抗酸染色检查外,应用Nest-PCR技术来检测感染病灶中的分支杆菌,并对分支杆菌进行核酸测序分型.结果 15例中普通及特殊细菌培养、直接抗酸染色均呈阴性.病理检查:结核性肉芽肿1例,结核样肉芽肿3例,结节性肉芽肿4例,慢性肉芽肿性炎7例.应用Nest-PCR检测技术,测出9例为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阳性,结核杆菌为0.经核酸测序分型属海分支型5例,堪萨斯/胃型2例,鸟分支型1例,龟/脓肿型1例.结论 Nest-PCR检测弥补了肺外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率低下的缺陷,证实了NTM感染,尤其是海分支杆菌远比结核菌常见,是沿海地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

  • 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神经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纯化

    作者:周立义;王发斌;黄启顺;翁雨雄

    目的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条件培养液以获得某些神经活性物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并收集其培养液,超滤浓缩后采用Sephadex G-10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SDS-PAGE)等技术分离其培养液中的蛋白组分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验证其神经活性作用.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经Sephadex G-100层析及HPLC分析,证实Ⅲ峰中的A峰和B峰对神经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 000和14 000.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和14 000两组分对神经元有营养活性.

  • 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合适含量

    作者:徐永年;黄继锋;闫玉华;程文俊;陈谦;李德中;王伟莉;刘曦明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导管中促进大白鼠神经再生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合适含量.方法 Wistar雌性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各组采用PDLLA/NGF复合导管中的NGF含量分别为100u、250u、400u、500u和800u.将每组动物的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缺损的间隙,分别以不同NGF含量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缺损.术后6个月检测比较各组坐骨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 NGF含量为400u和500u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组的神经再生情况显著优于其它3组(P<0.01或P<0.05),而该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中,NGF含量为800u组的神经再生情况差.结论 PDLLA/NGF复合导管中NGF的含量为400~500 u左右,对促进大白鼠神经再生为合适.NGF含量过高反而不利于神经再生.

  • 自体组织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德宏;杨大平;王冬艳;付红;吴克非;张莉;张守臣

    目的在大鼠自体肌肉内预置硅胶棒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个月移植组.先在腹壁肌肉内埋植直径0.2cm、长 1.5cm 硅胶棒,6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结缔组织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大鼠腹主动脉,在移植术后2、4、6个月分别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结果 1.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2、4、6个月血管全部通畅.2. 组织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在2个月组替代物仅中段少部分未覆盖,4个月组替代物内壁覆盖连续,6个月组与对照组相近,且在近吻合口端可见弹力膜形成.结论 1. 自体组织所形成的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6个月后管腔通畅良好.2. 移植后6个月的替代物管壁厚度及组织结构已接近正常血管.

    关键词: 血管 移植 组织工程
  • 周围神经卡压外膜松解范围对手术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连勇;邵新中;周俊祥;康亚娟;张云;张增祥

    目的研究神经外膜松解范围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取SD大白鼠96只,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根据神经外膜松解范围的不同将实验分为6组.A组:卡压段外膜纵向切开0.3cm,神经外膜下向两侧分离1/2.B组:卡压段外膜切除1/2.C组:卡压段外膜全部切除.D组:以卡压段为中心外膜纵向切开0.9cm,神经外膜下向两侧分离1/2.E组:以卡压段为中心切除0.9cm一段外膜的1/2.F组:以卡压段为中心外膜全部切除0.9cm.术后分别于4、6、8、10周进行肌电图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D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P<0.01),有髓神经纤维多,变性的神经纤维少(P<0.01),髓鞘发育成熟,神经内血管增生明显.结论单纯神经外膜纵向充分切开并向两侧分离1/2松解术,既能有效解除压迫,又大限度地保存了神经外膜的连续性和血供,疗效好.

  • 一趾分组式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多指组织缺损

    作者:欧学海;邱武安;宋倩;张红星;朱一慧;魏凳科

    2004年1月,我院收治一例因压盖机致左拇、示、环指损伤患者.入院后急诊取右第二足趾,利用一个足趾切取成多块复合组织,同时修复三个手指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加强产瘫基础研究全面提高防治水平

    作者:陈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科中巨大儿(>4 kg)的出生比例呈上升趋势,因而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产瘫)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估计,目前产瘫在发达国家的发生率约0.6‰~1.0‰,而在发展中国家则达到3‰~4‰.我国尚无发生率报告,但我院近10年收治病种的构成表明,患者数量确有增加.产瘫致残性强,治疗棘手,给患儿和家庭带来沉重压力,也是产科中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瘫,是临床上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 改良游离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

    作者:潘勇卫;田文;田光磊;陈兆军;王澍寰;栗鹏程;朱伟

    目的探讨改良的(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以减少对供足的损害.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应用作者设计的改良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11例,其中6例为II类A区缺损,5例为II类B区缺损.在同侧(足母)趾切取(足母)甲皮瓣,皮瓣的神经血管蒂同传统的(足母)甲皮瓣;将保留于供趾上的皮瓣设计于跖底负重区,其内包含跖底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造拇指全部存活,外形功能与传统(足母)甲皮瓣再造拇指的结果相当.10例患者顺利保留了供趾的全长或大部分,1例患者供趾保留的皮瓣部分坏死,作二期手术处理.11例的供足无疼痛,无磨损或破溃,步态正常.供足的静态负重,动态力学分布与对侧正常足基本相同.结论改良设计的(足母)甲皮瓣再造拇指,在不增加手术难度,不降低再造拇指质量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保留了供趾的功能.

  • 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翁雨雄;康皓;黄启顺;陈振兵;王发斌;洪光祥

    目的探讨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能性及经基因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取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60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将3组大鼠右侧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cm处整齐切除2.0cm,切除的神经段互换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处.术中A组于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质粒,B、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仅C组给予环孢霉素A(15mg/kg )喂养.于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形态学观测及再生轴突计数.结果 A、C组的神经生长明显优于B组,水肿明显减轻.A、C组再生轴突数明显多于B组[A组为(78.3±4.6)个,±s,下同];B组为(15.0±3.5)个,C组为(76.1±4.2)个.A、C组明显优于B组(P<0.01).A、C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生轴突均已通过移植体.结论局部使用TGF-β1质粒可在局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 小剂量环孢素A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康皓;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黄启顺;翁雨雄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分析小剂量环孢素A(cyvlosporin A,CsA)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以CsA为免疫抑制剂.对照组:14只,将Wistar大鼠肢体移植至SD大鼠,术后不用药.实验组:术后按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2组(2mg/kg组17只大鼠和CsA 6mg/kg组18只大鼠).2组术后用药时间均为4周(每日1次共2周,然后每周2次共2周).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平均存活时间为[(7.00±0.78) d,±s,下同];CsA 2mg/kg组为(37.18±0.51) d, CsA 6mg/kg组为(33.20±1.05) d.术后第3天,对照组的CD4/CD8比值显著增高,移植肢体开始出现肿胀、皮肤红斑等表现.实验组的CD4/CD8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CsA能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延长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

  • 产瘫与成人臂丛损伤发生机制差异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黄轶刚;陈亮;顾玉东

    目的研究产瘫较成人臂丛损伤更容易出现C7神经根撕脱的解剖学基础,以进一步了解产瘫的特殊性.方法 1. 解剖新生儿与成人尸体各6具(12侧),观察并比较新生儿与成人C5~T1神经根在椎管内外的形态特点.具体指标为:神经根分出角、前支分出角、前根长度、前根发出区长度、前根根丝数目.2. 解剖新鲜新生儿尸体6具(12侧),采用HE染色及Mallory三色染色观察臂丛诸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神经根之间的差异.结果新生儿C7神经根分出角小于其前支分出角,成人C7神经根分出角大于其前支分出角,其余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C5-7神经根在椎间孔处的主要保护性结构为上半椎韧带,但C7神经根上半椎韧带内胶原纤维面积比小于C5、6神经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C5、6上半椎韧带与横突附着处常可见Sharpey纤维而C7上半椎韧带内几乎见不到Sharpey纤维.结论新生儿C7神经根在椎管内外走行方向的特点及其上半椎韧带较薄弱,可能是造成产瘫患儿C7常表现为根性撕脱的重要原因.

  • 神经移植移位术治疗产瘫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高仕长;陈亮;顾玉东;胡韶楠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瘤切除后,神经移植或移位术对产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该手术在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2001年3月至2002年4月,对49例早期产瘫患儿,采用臂丛神经瘤切除、神经移植或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术后经1、3、12个月随访肩外展、屈肘、伸腕和伸掌指关节功能,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结合术前体检、术中各神经根探查及电生理检测结果,手术探查发现C5、6神经根以椎孔外断裂为主;C7神经根多为根性撕脱;C8、T1神经根常为轻度损伤(Sunderland Ⅱ度以下)或根性撕脱.术后1个月原已部分恢复的肩外展、屈肘、伸腕和伸掌指关节动作均丧失;术后3个月肩外展功能已优于术前,屈肘、伸腕和伸掌指关节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年肩外展、屈肘、伸腕和伸掌指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P<0.01).结论对有早期手术探查指征的产瘫患儿,在切除创伤性神经瘤的同时修复臂丛神经,术后不会导致肢体原有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 分娩性臂丛损伤创伤性神经瘤的病理研究

    作者:高仕长;陈亮;顾玉东;胡韶楠

    目的为早期神经瘤切除、臂丛修复治疗产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4例早期产瘫手术患儿,术中作臂丛上干神经电生理测定(37例),随后切除神经瘤、行神经移植和移位修复臂丛术.对神经瘤进行如下检测:大体观察、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Van-Gieson胶原纤维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神经丝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标记以计数轴索等.另取23侧新鲜婴儿尸体的臂丛上干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中发现臂丛上干神经瘤呈梭形或"双峰骆驼"形,瘤长1.2~1.5cm, 质硬.神经瘤近端可见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远端的神经外膜、束膜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束内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分布不均.神经瘤和正常上干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分别为(63.73%±12.27,±s,下同) 和42.38%±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不同髓鞘厚度的神经纤维和脱髓鞘病变分布于神经瘤远、近端和中央段.神经瘤近端和正常上干神经纤维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瘤内再生神经纤维的通过率41.67%±8.00%.根据被检肌肉(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能否引出复合动作电位(CMAP)将患儿分为三组,被检肌肉波幅均有明显下降.但方差分析表明,三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瘤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早期手术指征的臂丛上干创伤性神经瘤不论有无传导性,其神经结构已遭严重破坏,应予切除重建.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