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第一掌骨背动脉桡侧皮支蒂桡神经浅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小芳;芮永军;许亚军;糜菁熠;赵刚

    目的 介绍应用第一掌骨背动脉桡侧皮支蒂桡神经浅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体会.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对9例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以第一掌骨背动脉桡侧皮支为轴心血管并携带桡神经浅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4.0 cm×2.0cm~7.0 cm× 3.5 cm.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6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为11~3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植皮愈合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 第一掌骨背动脉桡侧皮支蒂桡神经浅支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方法简单,可修复拇指全指腹缺损,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之一.

  • 冈下肌腱固定术治疗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

    作者:程飚;李国东;孙健;蔡郑东

    目的 探讨运用冈下肌腱固定到Hill-Sachs缺损处治疗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的肩关节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对15例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的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35.2岁.在盂唇前方置入骨锚修复前关节囊,同时在Hill-Sachs缺损处另外置入2枚骨锚将冈下肌腱固定在缺损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照Rowe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肩关节的再次脱位.结论 用2个附加的骨锚将冈下肌腱固定到Hill-Sachs缺损的骨床上是治疗伴有对吻性Hill-Sachs缺损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 一种改良的非生理性手指末节离断再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光;施海峰;芮永军;林伟栋;胡刚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手指末节离断的再植方法.方法 对9例手指末节甲根平面以远离断伤,清创后采用指骨短缩克氏针固定、显微镜视下吻合两侧指动脉和指神经,再于手指近节非优势侧将远端非优势侧动脉与近端静脉吻合,建立患指的非生理性血液循环.结果 术后9例手指均存活.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患指外观满意,指甲平整,关节活动良好,两点分辨觉8~10 mm.结论 采用适当平面动脉静脉化进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不仅可以降低手术难度,还可以提高断指成活率.

  • 全臂丛神经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后大鱼际肌功能的远期随访

    作者:王立;劳杰;赵新;高凯鸣

    目的 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5例行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 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结果 5例患者(2例儿童,3例成人),其患侧大鱼际肌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肌力恢复达M2者为4例,M1者1例;电生理检测拇短展肌动作电位有2例为单纯相,3例为少量运动单位电位(MUP);感觉恢复达S3者4例,S2者1例.结论 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使大鱼际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上肢骨折发生率和发生特点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古衡;谢仁国;汤锦波

    目的 了解本地区夏季上肢各类骨折发生的特点和分布,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8月间所有骨折患者共12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骨折的发生种类、部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然后按性别及年龄等进行分组.分析各骨折的构成和发生特点.结果 在1270例骨折患者中,共发生1395处骨折,其中上肢占骨折总数的48.0%,下肢占骨折总数的29.0%.上肢骨折部位中,指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30.0%;桡骨远端骨折占上肢骨折的15.7%;锁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10.8%;掌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8.8%.上肢骨折病例中,指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31.6%,桡骨远端骨折占上肢骨折的10.9%,桡骨远端伴尺骨茎突骨折占上肢骨折的5.7%,锁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11.4%;掌骨骨折占上肢骨折6.5%.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本地区的夏季骨折尤其是上肢骨折的分布和发病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总体把握各类骨折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指导预防及治疗.

    关键词: 上肢 骨折 统计分析
  • 手指近节指骨骨折后旋转畸形的治疗

    作者:魏壮;张展;索岩;刘浩宇;尹维田;刘飙

    目的 探讨手指近节指骨骨折后原位截骨矫正旋转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用钛板螺钉对6例手指近节指骨旋转畸形愈合的患者进行原位截骨矫形后固定,手术均采用背侧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6~22个月,伤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愈合时间为6~9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 近节指骨骨折处原位截骨不仅可提供更精确的矫形,恢复手指的功能,改善外观,还能解决骨折继发的肌腱粘连,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 上肢挤压伤后神经损伤机制分析与临床治疗

    作者:肖强;李德华;张彩顺;张基仁;杨立民;齐勇

    目的 报告上肢挤压伤后神经损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7例上肢挤压伤后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治疗3周后部分轻症患者受压部位肌群肌张力开始恢复,肌力恢复至M2~M3.6周后,大部分患者受压部位以远肌群肌力逐渐恢复至M3~M4.11例获得6个月至2年的随访,6例失访.11例患肢感觉功能完全恢复.7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2例遗留轻度手功能障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较健侧减少20.,肌力M4;2例并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患者,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但手部感觉和肌张力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2例,差2例.结论 上肢挤压伤后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应针对其损伤机制予以积极治疗.

  • 阻挡支具治疗近指间关节掌侧撕脱骨折

    作者:韩伟;潘勇卫

    目的 探讨采用背侧阻挡支具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掌侧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对10例近指间关节EatonⅡ型和较稳定的Ⅲ型损伤患者,采用背侧阻挡支具治疗.从受伤到接受治疗时间为2~14d,平均8d.背侧阻挡支具限制近指间关节背伸,鼓励屈曲活动,4~6周后去除支具,全面进行功能练习.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92°(87°~96°),与对侧健指关节活动范围相当.手功能评定采用Incavo评定法,临床结果全部为优.所有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效果满意.结论 背侧阻挡支具治疗近指间关节EatonⅡ型和较稳定的Ⅲ型损伤,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方法简单、廉价而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损伤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指关节 骨折 掌板
  • 下腹部单蒂三叶薄皮瓣修复多指套脱伤

    作者:宿晓雷;杜志国;丁明斌;赵建勇;张远林;王鸿飞

    目的 报告应用下腹部单蒂三叶薄皮瓣修复三指套脱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对11例示、中、环指套脱伤患者,应用下腹部旋髂浅动脉为轴心血管的双叶薄皮瓣及阴部外浅动脉为轴心血管的单叶薄皮瓣,使其形成以股动脉主干为蒂的三叶薄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4周后行皮瓣断蒂术.结果 术后4周断蒂,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 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形好,质地柔软,无瘢痕挛缩,患指活动正常,皮瓣恢复部分感觉功能;患者对皮瓣外形较满意.结论 单蒂三叶薄皮瓣修复手指皮肤套脱伤,不需二期分指植皮,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

    作者:徐华;陶然;刘璠;王友华;刘雅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57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根据Mason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型24例、Ⅲ型19例、Ⅳ型2例.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8~48个月,平均28.4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9例,良18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为82.5%.术后无一例发生肘部感染和神经损伤,1例发生骨不连,4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3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有肘关节不稳定表现.其中MasonⅢ、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MasonⅠ型骨折可行保守治疗;Ⅱ型骨折治疗需慎重,存在肘关节不稳定的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Ⅲ、Ⅳ型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术,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对桡骨头切除要谨慎.

  • 股前外侧皮瓣分层应用修复手足撕脱伤

    作者:郑晓菊;王保山;王新宏;仇永锋;宋文斌

    手足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撕脱皮肤血运、多组织移植修复皮肤和手指等方法[1-2].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我们采用将股前外侧皮瓣中皮肤及皮下组织与筋膜分开,分别覆盖手、足掌(跖)和背侧,筋膜面植皮.如有尚存撕脱皮肤(完全离体或带有少量皮肤蒂)无法重建血运,预制在股前外侧,再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以此为载体将撕脱组织回植,取得一定效果.

  • 高频超声辅助定位小切口松解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

    作者:施良森;董应梅;谢献华;施文叠;郑倍奋

    高频超声应用于上肢周围神经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定位提供了方便和快捷.骨间前神经卡压是肘下正中神经运动支受压而产生手部单纯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周围神经综合征[1],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与处理时间关系密切,每延误6d就会丧失1%的功能[2],如果不早期诊断治疗将会影响手的功能.为了提高手术定位的准确性,减少因大范围切开、松解致术后组织粘连、瘢痕增生影响术后的疗效,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我们对7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的患者在高频超声辅助定位下,采用小切口松解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吸食麻果断指再植临床分析

    作者:陈志龙;魏任雄;杨标;邓洲铭;黎清波;蔡林

    近年来,社会上有些年轻人接触麻果等毒品,并在公共场所打架斗殴,导致刀砍伤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4月至9月,我科共收治7例(10指)吸食麻果断指的患者,术后再植指全部坏死.1.一般资料:本组7例(10指),均为男性;年龄19~34岁.追问病史中均有麻果吸食史3~12年,平均7.5年.其中1指离断再植4例,2指3例;完全断指6指,不全断指4指.离断平面:近节4指,中节4指,末节2指;切割伤7指,棍棒毁损伤3指.断指缺血时间为3~23h.经冰水浸泡过的断指1指.

  • 提高皮肤撕脱伤中皮肤成活的方法探讨

    作者:宋贤超;刘亚峰

    皮肤撕脱伤是全身常见的创伤之一,治疗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早期局部处理是否得当,如处理不当可致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晚期形成瘢痕,影响外观和功能.我院近10年来收治26例皮肤撕脱伤,采用不同厚度的带蒂撕脱皮肤回植,效果满意.

  • 携带指背感觉神经的近节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作者:王五洲;王剑利;郭德亮;曲新强;郭永强;孙圣亮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以携带指背感觉神经的筋膜蒂皮瓣修复指腹缺损45例55指,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45例55指,男38例,女7例;年龄12~ 54岁.患者均为外伤所致指腹缺损.左手31指,其中拇指3指、示指10指、中指9指、环指4指、小指5指;右手24指,其中拇指3指、示指6指、中指8指、环指6指、小指1指.

  •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

    作者: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 deproteinised cancellous 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 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 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 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 Micro-CT及三维打印机制备仿生化数字化组织工程指骨支架材料的研究

    作者:艾尔肯·热合木吐拉;阿不都赛米·艾买提;刘广鹏;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目的 采用Micro-Cr扫描采集人类拇指末节指骨三维微观数据并使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建立三维指骨支架材料模型,对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外构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成年男性新鲜拇指末节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所得的原始DICOM数据为基础,通过Mimics软件三维处理得到宏观及微观仿生的三维打印STL文件,并通过三维打印机打印出指骨支架三维模型.结果 采用Micro-CT扫描得到的数据用Mimics三维医学处理软件处理后,可直接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快速成型构建仿生化、数字化组织工程指骨支架材料.结论 基于Micro- CT及三维打印机的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对治疗指骨毁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旋后肌肌支移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雷;董震;张成钢;陈亮

    目的 通过对桡神经旋后肌肌支和骨间后神经的显微解剖,为旋后肌肌支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旋后肌肌支移位术的佳手术入路.方法 选择13侧甲醛固定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肘以远桡神经及各肌支,记录旋后肌肌支及骨间后神经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直径.结果 旋后肌肌支一般有3支,旋后肌Frohse弓近端2支,旋后肌肌管内1支,管外肌支恒定,可直接与骨间后神经缝合,且口径匹配.结论 旋后肌肌支可用来移位修复骨间后神经,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神经移位方式.

  • 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景尚斐;温树正;王继宏;樊东升;郝增涛;冀云涛;杨晨瑗

    目的 探讨去细胞异种神经(acellular xenogeneic nerve,AXN)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取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建立右坐骨神经10 mm缺损修复模型.A组:BMSCs与AXN复合修复神经缺损;B组:单纯AXN修复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4、12周依次进行干细胞的转归、移植免疫、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小腿三头肌肌纤维横径等检测,判断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移植物内均可见细胞生长,A、C组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只有A组S-1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内可见BrdU阳性表达,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远端缝合口.A组、C组组织学及电生理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并可分化为SCs,其与AXN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 复合神经动作电位与神经再生纤维数目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永平;劳杰;赵新;刘靖波;田东;张凯丽;朱艺

    目的 研究大鼠正中神经切断缝合后神经再生期间,其复合神经动作电位( CNAP)与神经再生纤维数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大鼠上臂正中神经中段切断后,用6种不同型号的缝线进行缝合,切断缝合后2周和8周,进行CNAP检测,观察其参数变化,然后切取大鼠正中神经组织标本(正常、缝合口近端、缝合口远端),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luxol fast blue染色三种形态学检测方法进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神经切断缝合术后2周和8周,再生神经记录的CNAP波幅与正常的CN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面积(Area)也显著低于正常(P<0.01).不同型号缝线的各组之间的正中神经有髓纤维再生恢复率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远端记录的CNAP波幅和有髓纤维的计数之间有线性关系,拟合的线性方程,即2周:y=250.859x+ 27.826;8周:y=265.584x+2721.462.结论 大鼠正中神经切断缝合后早期和成熟期,再生神经远端的CNAP波幅与相应的有髓纤维计数之间均有线性关系,线性方程斜率的相近,仅截距有明显差异,可以在神经损伤后再生早期或晚期,根据电生理CNAP的波幅,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出损伤远端的有髓纤维计数,确定神经再生的轴索通畅率,定量评定损伤神经的功能.

  • 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活性蛋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立义;李晨;柯雪蕾;肖强;邓亮

    目的 通过局部注射不同剂量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并造成6mm缺损,用10 mm硅胶管套接缝合.其中10只硅胶管内注射高剂量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高剂量组),10只硅胶管内注射低剂量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低剂量组),10只硅胶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8周通过后肢小腿三头肌肌湿重、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不同剂量的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作用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对坐骨神经再生有明显作用,高剂量作用更佳.

  • 指骨骨髓炎混合疱疹病毒感染一例

    作者:赵睿;丛锐;张航;臧成五

    患者女,30岁.1个月前因外伤致左环指中节指骨闭合骨折,在外院行中节指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术后伤口持续肿胀伴局部渗出物,伤口周围可见小水泡样皮疹生长.由于考虑为内置物感染,钢板及螺钉于术后半个月取出,但伤口仍迁延不愈并伴有皮疹渗出物,瘙痒症状加重,为行进一步诊治而转至我院.

  • 四肢多发巨大痛风石一例

    作者:张红星;邱武安;李家庚;王强

    患者男,58岁.双手、双足及右肘部多发皮下包块10余年,于2009年4月入院.专科检查:双手增大,右拇、示、中、环指,左示、中指明显增粗,双手背侧、左示指掌指关节掌侧均见大小不规则、质地较硬的包块,以左中指为巨大,包块处皮肤红白相间,可见石灰石样物(图1,2),右肘后部约10cm×10 cm较大包块(图3),伴波动感;右拇指指间关节、左中指指间关节活动受限,右示中环指、左示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度45°.

  • 组织移植中受区无皮下浅静脉的处理长期随访一例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王鑫;胡亮

    患者 男,37岁.1999年11月因机器伤导致右前臂、手背皮肤及皮下组织自肘关节至手背逆行套状撕脱伤,深达肌膜层,伴有拇指和虎口区皮肤缺失,撕脱下的组织内含有皮下浅静脉、皮神经,挫伤污染重,无法通过血管吻合的方式修复,一期手术行清创术,将撕脱下的组织修剪成全厚皮片戳孔回植,皮片成活后,留有拇指和虎口区皮肤缺损创面(图1).于伤后14 d行游离第二足趾加股前外侧皮瓣联合移植再造拇指和重建虎口术(图2).

  • 桡神经走行变异一例

    作者:张明勇;胡锐;梁军

    患者男,41岁.因“右肘关节肿痛2年,加重并发现包块6个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右肘部包块;肘部无压痛及叩击痛,右肘关节外侧可触及一约5 cmx4 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局部皮色不红、皮温不高,未见明显静脉曲张.右肘关节活动度30°~110°,右手虎口区感觉减退,伸指肌力M4级,末梢血液循环好.腋窝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右肘关节MRI检查示:右肘关节外侧皮下肌间隙内病灶,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分离致尺神经损伤一例

    作者:王斌;宗双乐;邵新中

    患者男,39岁.右利手,骑摩托车摔伤致左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分离(图1).患者自述摔伤后左环指尺侧和小指麻木、无力,而手背尺侧感觉正常.临床检查:左腕部肿胀明显,无皮肤破溃及张力性水泡,左腕呈“枪刺”样畸形,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手握力、小鱼际肌和第一骨间背侧肌肌力减弱,左小指及环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伤后6d,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桡骨骨折外固定架复位+有限克氏针固定、桡尺远侧关节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图2).术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术后8d,患者自述手部无力症状消失,环、小指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 西部地区手外科首届学术会议暨西部地区手外科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作者:智丰;滕云升;郭永明

    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西部地区手外科学术委员会主办,西安兵器工业521医院承办的首届西部地区手外科学术会议暨西部地区手外科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1年9月16日至18日在西安市东方大酒店隆重召开.

  • 手指末节闭合性损伤晚期并发Ⅰ区指伸肌腱损伤

    作者:马世伟;王春渤

    目的 手指末节闭合性损伤晚期并发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致病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手指末节闭合性损伤患者中晚期并发Ⅰ区指伸肌腱损伤19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19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参照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本组优6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73.7%.结论 手指末节闭合性损伤致Ⅰ区指伸肌腱的血供破坏是晚期并发Ⅰ区指伸肌腱损伤可能的致病原因,伤后患指制动固定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 掌侧支具在急性闭合性锤状指中的应用

    作者:张亚楠;朱磊;李淑媛;王增涛;戴菲菲

    目的 介绍应用低温热塑板材掌侧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Ⅰ型)患者,采用过掌指关节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固定6周(掌指关节屈曲30°~40,近指间关节屈曲60°~70,远指间关节过伸0°~15°);然后改为短锤状指支具(仅固定远指间关节)固定3周;以后3周白天取下支具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夜间继续佩戴支具至第12周.采用Dargan法评价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 保守治疗12周后随访到20例,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或坏死、甲板畸形和局部肿痛等并发症.结论 在闭合性锤状指的保守治疗中,结合指伸肌腱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结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稷兴;郭明珂;段亚飞;窦志;韩春明;暴通;范凤亮

    目的 分析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8至2010年收治伸肌终腱止点近端1~3 mm断裂致锤状指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0°位,B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5°~15°位;两组均不固定近指间关节,常规缝合肌腱断端.术后6周取出克氏针,经3~6个月功能锻炼后,测量患指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6例患者延迟拆线3~5d,9例伤口皮缘表现轻度血运障碍,其中2例出现小范围浅表坏死结痂,1例肌腱再次断裂.结论 锤状指手术时固定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应该以健侧对应手指或相邻手指作为对照,尽量接近中立位,过伸角度不超过5°.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