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腕管综合征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与手术疗效评价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劼;徐雷;徐建光;田东;朱艺;韩栋;顾玉东

    目的 通过对腕管综合征术前、术中正中神经-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变化的观察,寻求检测手术效果的可靠指标和时机.方法 对15例腕管综合征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正中神经松解术毕松止血带后即刻及1、3、5、7 min检测正中神经-拇短展肌CMAP潜伏期和波幅的动态变化,并与术前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果 正中神经松解术毕松止血带后即刻至5 min,正中神经.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随时间变化而有显著改变(P<0.05),5 min以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比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方论 对腕管综合征行神经松解术后,拇短展肌CMAP的波幅比其潜伏期更能体现神经松解的疗效,而在松止血带5 min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来评价手术效果更为可靠.

  • 甲床局部转移结合甲床扩大术修复甲床侧方缺损

    作者:陈乐锋;张振伟;廖坚文;陈国荣;吴耿;杨诚;谭亚茜;柯于海

    目的 报告甲床局部转移结合甲床扩大术修复甲床侧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甲床侧方缺损的患者,应用甲床局部转移结合甲床扩大术进行修复,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果 30例甲床转移术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再生指甲生长良好,甲板面积及指甲弧度与健侧指相近.根据甲床修复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占80.0%),良4例(占13.3%),可2例(占6.7%);优良率为93.3%.方论 应用甲床局部转移结合甲床扩大术修复甲床侧方缺损,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甲床侧方缺损的理想方法.

  • 第三趾胫侧趾动脉皮瓣联合第二足趾移植改善再造手指外形

    作者:刘亚平;程国良;孙乐天;王振军;冯鹏

    目的 探讨携带第三趾胫侧趾动脉皮瓣弥补第二足趾移植时因足趾趾腹膨大、趾体狭细而导致的外形缺陷.方法 对9例10指拇、手指缺损的患者,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同时,于第三趾胫侧设计并切取趾动脉皮瓣,嵌插于第二足趾中末节跖侧,增加第二足趾的周径使其接近正常拇、手指周径,同时修整趾腹,使再造拇、手指外形更接近正常.方果 术后9例10指再造拇、手指全部存活,再造指中段周径增加了6~8mm,外形明显改善.方论 第三趾胫侧趾动脉皮瓣血管恒定,切取方便,厚度适中;于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时可一并切取,修饰第二足趾的外形,弥补再造拇、手指的外形缺陷.

  • 指尖套脱性离断再植

    作者:沈小芳;许亚军;芮永军;糜菁熠;周建东

    目的 探讨指尖套脱性离断再植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对14例21指指尖套脱性断指进行再植.术中吻合指动脉21指;吻合指腹静脉7指,指动脉静脉化2指,未吻合指腹静脉而行伤口放置皮片、生理盐水点滴12指.方果 术后20指存活,1指坏死,成活率为95.2%.随访9例15指(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年.再植手指外形和指甲生长良好,关节活动度正常.指端两点分辨觉平均为4mm.方论 指尖套脱性离断指体再植后功能恢复良好,不论是否吻合静脉,只要有可供吻接的动脉应尽量对其进行再植.

  • 多角形姆趾腓侧皮瓣塑形第二足趾中段再造拇手指

    作者:魏在荣;孙广峰;谭静;袁凌;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

    目的 探讨多角形姆趾腓侧皮瓣塑形第二足趾再造拇、手指的效果.方法 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游离并切取四角或八角形带翼状组织瓣的姆趾腓侧皮瓣,将姆母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多角形姆趾腓侧皮瓣分别嵌入第二足趾趾腹侧的相应位置,翼状组织瓣嵌入两角之间的皮下.方果 再造10例11指全部存活,嵌入的姆趾腓侧皮瓣也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再造拇、手指的外形较传统方法移植的第二足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外形与健侧的拇、手指接近.方论 多角形姆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不仅改善了第二足趾中部的狭细外形,也改善了第二足趾的屈曲畸形.

  •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作者:周喆刚;肖颖锋;万圣祥;王拥军;江长青

    指端外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多见,可采用多种皮瓣修复,但多数皮瓣修复术后存在感觉障碍,对手指功能的影响较大.2006年5月至今,我们应用带指神经背支或指背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5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应用肩锁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庄苏阳;孔翔飞;王宸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而锁骨远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0%~15%.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所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型骨折已经被临床广泛接受.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应用AO肩锁钩钢板和Wolter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53例,报告如下.

  • 微型锚钉加克氏针固定治疗锤状指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李伟;郑军;高迪

    锤状指临床常见,采用微型锚钉予以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并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1]).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对152例锤状指患者采取此种方法治疗,疗效满意,但术后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

  • 第二足趾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刚义;席志峰;王从虎;朱修文;李学亮

    自2006年以来,我院采用第二足趾微型皮瓣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39例修饰性拇手指再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延军;张子清;刘良燚;马立峰;刘铭波;黄刚;王克列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外伤患者对伤手的功能及外形的修复要求也在提高.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39例46指拇手指不同程度缺损的患者进行吻合趾.指血管的拇手指修饰性再造,效果满意.

  • 闭合AO加压螺钉内固定在舟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遵勇;姜德欣;余迎浩;胡静波;蒋明;李大为;高鹏

    舟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较多~([1]),然而对于稳定型的舟骨腰部骨折,多数采用外固定治疗也可获得较高的愈合率.自2004年5月始,我院选择性地应用闭合AO加压螺钉治疗新鲜稳定型舟骨腰部骨折13例,效果满意.

  •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早期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孙燕琨;张友乐;诸寅;陶剑锋;李翔

    目的 通过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异体肌腱移植术后早期的组织学形态并检测其生物力学性质,评估异体肌腱移植后是否适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成自体肌腱移植和异体肌腱移植两组,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4周、8周时取肌腱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后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生物力学检测包括肌腱抗拉强度、拉伸至2 mm间隙时的强度、肌腱滑动时的阻力.方果 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显示,异体肌腱移植后愈合较自体肌腱移植开始晚、持续时间长,术后2周时肌腱与周围组织尚未形成致密的粘连,术后4周肌腱与周围组织形成的粘连较致密.力学测试显示在肌腱愈合的过程中其力学强度略低.术后3 d和1周时,肌腱滑动的阻力小于肌腱的抗拉强度;2周时肌腱的强度有所下降,肌腱滑动的阻力增加;术后4周时肌腱与周围组织形成较致密的粘连,其滑动的摩擦力大于肌腱的强度;术后8周时肌腱与周围组织形成致密粘连.方论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1周内肌腱的强度大于肌腱滑动的阻力,此时可以开始谨慎的早期功能锻炼.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移植
  • 聚对二氧环己酮缝线编织构建仿生型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光;游庆军;芮永军;寿奎水;施海峰;赵刚

    目的 探讨以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S)缝线编织网管为中间弹力层,构建仿生型三层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7-0 PDS缝线编织内径为4mm的网管,比较不同的编织结构和编织工艺角对PDS网管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小肠黏膜下基质包被于PDS支架外表面,以8-0 PDS缝线沿纵轴连续缝合固定,支架内层覆以复合硫酸软骨素共混胶原,真空冷冻干燥.检测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爆破压力、抗拉伸能力、顺应性等),并与犬颈总动脉进行比较.方果 选择65°的编织工艺角编织内径为4 mm规则结构的网管,长度为3~5 cm;所制备的人工血管的爆破压为(43,50±8.30)kPa,断裂强度为(19.10±1.56)N,应变率为(42.88±3.16)%,径向顺应性为(5.96±0.87)%/100 mm Hg.方论 以PDS编织网管作为中间弹力层构建的复合型人工小血管支架力学性能满意,可以满足动物体内移植试验的需要.

  • Er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亮;陈振兵;翁雨雄;陈燕花;李涛;孟繁斌;莫路姣;刘娟

    目的 探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s,MDSC)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TCF-β1)刺激产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过程中,Erk信号转导通路和p38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差速贴壁法,从新生大鼠骨骼肌中分离提取肌源性干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后传代培养.实验设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共8组:空白组,添加液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中加TGF-β1;PD98059实验组,分别用20、40、80μM的PD98059预处理;SB203580实验组,分别用0.2、0.5、1.0μM的SB203580预处理.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CTGF mRNA和蛋白质的水平.方果 空白组、对照组和PD98059实验组间CTGF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B203580实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论 TGF-β1诱导NDSC产生CTCF的过程中,存在着Erk信号转导途径,不存在p38信号转导途径.

  • 拇指异位寄养二期回植一例

    作者:杨蓊勃;杨剑云;虞聪;陈琳

    患者男,32岁.2007年4月28日工作时左手不慎卷入轮锯导致严重毁损,急诊入院.查体:左手掌侧皮肤大面积缺损,拇指仅以少量皮肤相连,指体完整,无血供,大鱼际肌毁损,2~5指血供存在,示中指主动屈曲不能,创面污染严重(图1).X线片示:第一掌骨缺失.

  • 急诊治疗舟骨伴头状骨骨折一例

    作者:钱俊;芮永军;寿奎水;张全荣

    患者女,37岁.因汽缸压伤左腕部,疼痛、出血伴腕关节功能障碍1 h,急诊以"开放性舟骨伴头状骨骨折"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左腕部明显肿胀,腕背侧有一不规则伤口,长约5 cm,创口皮肤挫伤较重,有出血.

  • 小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余恒;胡洪良;沈卫军

    患者男,23岁.工作时右小指不慎卷入制塑机,保护性回抽肢体导致小指旋转撕脱性离断2 h入院.临床检查:右小指自掌指关节处完全离断,创缘不规则,小指指深、浅屈肌腱自肌腱肌腹交界处撕脱,指伸肌腱离断并向远端抽出长约5cm,小指固有伸肌自掌指关节平面离断,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及部分指背静脉均呈"鼠尾"状抽出至远断端.

  •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解剖入路研究

    作者: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

    目的 总结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方法 对112例掌骨骨折且接受了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神经、肌腱的并发症.对16侧成人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尺神经手背支及伸肌腱的走行特点,测量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人针点到周围神经及肌腱的距离.方果 112例中有8.0%(9/112)的患者术后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障碍,其中7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症状.无肌腱粘连、肌腱刺激或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解剖学研究显示,第四掌骨入针点距尺神经手背支的中间支约(4.9±1.4)mm,距横支(12.9±2.8)mm,距小指指伸肌腱(2.8±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4.9±1.5)mm;第五掌骨入针点距尺侧支(4.7±2.1)mm,距中间支(5.7±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3.0±1.5)mm.方论 第四、五掌骨基底尺背侧为神经、肌腱的"裸区",是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相对安全的入针区域.但仍要谨慎操作,才能避免损伤.

  • 一期近排腕骨切除治疗严重开放性腕关节骨折脱位一例

    作者:唐辉;徐永清;郭远发;徐小山;罗国;范新宇;李军;丁晶;汤逊

    患者男,42岁.2008年6月不慎摔下陡坡,左腕部猛烈撞击石头后感疼痛、活动困难、出血.即往当地医院进行简单冲洗包扎治疗,并于伤后20 h转入我院.专科检查:左腕关节有异味,腕掌侧有一长约7 cm横行裂口,活动性渗血,左手3~5指感觉减退,以尺侧明显,手指血运可,于尺侧裂口可见尺动脉、尺神经断裂.

  •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白志刚;聂继平;李昶;马志新

    目的 比较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获得随访的AO/ASIF分型为A3型及B2型以上的各类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T形钢板固定治疗30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4例.放射学治疗结果按Batra和Gupt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功能恢复以腕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方果 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4周.Batra和Gupta评分70分以下2例,70分以上2例,80分以上26例;优良率为86.7%.其中5例(5/30例)患者有腕关节轻度疼痛,3例(3/30例)有至少一个方向的活动范围达不到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的低功能要求.外固定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1周.按Batra和Gupta评分70分以下3例,70分以上3例,80分以上28例;优良率为82.4%.其中5例(5/34例)患者有腕关节轻度疼痛,6例(6/34例)有至少一个方向的活动范围达不到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的低功能要求.方论 采用钢板及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具体可根据患者的功能需求、年龄及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固定方式.

  • 手部关节内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贾万新;张兆峰;王永春;黄燮青;蔡嬿娴;黄一雄;沈华;章开衡;沈尊理

    目的 探讨手部关节内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骨锚及骨片钉治疗26例手部关节内骨折.方果 术后随访2~23个月,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2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活动度均达到优良水平.方论 应用骨锚及骨片钉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撕脱骨折,操作方法简单,骨折固定确实,疗效可靠.

  • 创伤性腕骨轴向尺侧脱位

    作者:魏壮;刘浩宇;刘飙;尹维田

    例1 女,36岁.左腕部碾压伤.临床检查:左腕明显肿胀,开放性损伤,左腕掌尺侧至中、环指指蹼处斜行创口,左手掌变扁、宽.腕横韧带完全断裂,正中神经外露,腕关节活动受限.

  •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在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任东;邢丹谋;冯伟;吴飞;陈炎;彭正人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桡骨下端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16例18侧,年龄29~72岁(平均52.6岁),其中Colles骨折13例15侧,Smith骨折3例3侧.桡骨下端复位及植骨后,以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及静力性固定.方果 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7周.根据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侧,良4侧,可3侧;优良率为83.3%.方论 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陈旧性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是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桡骨
  •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

    作者:沈其孝;陈振兵;翁雨雄;陈燕花;李涛;刘娟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8例,按Krimmer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ASH问卷调查表)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方果 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5个月,包括手术前后腕掌关节疼痛程度、腕掌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X线片检查.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值术前为(5.6±2.2),术后为(1.6±1.0);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术前为(32.0±10.0)°,术后为(58.0±13.0)°;拇指屈伸活动度术前为(20.0±11.0)°,术后为(43.0±13.0)°;握力术前为(16.5±3.9)ks,术后为(25.0±8.3)ks;捏力术前为(2.0±0.9)ks,术后为(3.2±1.3)ks.Krimmer评分值术前为(48.0±19.0)分,术后为(85.0±23.0)分;其中优5例,良2例,中1例.DASH值术前为(52.0±20.0)分,术后为(21.0±14.0)分,DASH调查表结果显示术后手部灵巧,动作恢复良好,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部分功能受限.方论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可减轻疼痛、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仍有部分功能受限.

  • 先天性双侧近排腕骨融合一例

    作者:郭峰云

    患者女,62岁.因右腕部畸形、疼痛、活动受限40 min急诊入院.临床检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右腕部轻度肿胀,呈"锅铲"状畸形,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叩击痛,右腕关节生理功能基本消失,右手各手指感觉、血运正常;无明显的既往病史.

  • 家族性近指间关节融合症一组

    作者:南国新;曹豫江;覃佳强;张德文

    患儿男,46 d.出生后家人发现除双手拇指外,其余各指中节指间关节活动受限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手示、中、环、小指近指间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受限,近指间关节部位皮纹消失,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 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

    作者:田文;赵俊会;田光磊;李淳;朱瑾;薛云皓;杨勇;刘春玲

    目的 研究和分析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系统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8月经治疗的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40例,以临床形态特点为依据,结合既往已有的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解剖形态学改变的归为同一类型,归纳出新的分型特点.新的分型系统包括:Ⅰ型(IA、m),Ⅱ型,Ⅲ型(ⅢA、ⅢB、ⅢC、ⅢD、ⅢE),Ⅳ型,Ⅴ型,以及Ⅵ型.方果 在本分型系统中,包括了既往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系统中的所有内容,同时增加了新的内容,如ⅢC、ⅢD、ⅢE、Ⅳ型、Ⅴ型,并将Blauth Ⅲ型(Ⅰ型)分为两个亚型.方论 新分型系统详细、全面地涵盖了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形态学特征,为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 先天性第四、五掌骨发育异常致小指短缩一例

    作者:王培吉;江波

    患者男,11岁.出生时双侧手指无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右小指短缩畸形而来院就诊.患儿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无短指畸形及其他畸形病史.

  • 先天性并(多)指(趾)畸形家系的HOXD13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于亚东;李渊深;邵新中;雷芳;杨春雨

    先天性并(多)指(趾)(synpolydactyly,SPD)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SPD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由HOXD13突变所导致的人类畸形综合征.

  • 再论如何判断颈_7神经根的功能质量

    作者:顾玉东

    2009年笔者曾在<中华手外科杂志>上发表<如何判断颈_7神经根的功能质量>~([1]),文中提出颈_7神经根的功能质量判断主要依赖一组肌群的功能状态.

  • 肘管综合征如何治疗

    作者:顾玉东

    查阅文献,对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有两种意见.一种强调一旦诊断确定应及早进行手术探查,理由是肘部压迫与牵拉因素的存在影响局部神经内循环,造成充血、水肿,随后成纤维细胞浸润,当神经内形成纤维化再作神经松解或前移,不能使症状消失,所以延迟手术效果不良.

  • 更改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