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双足带有同蒂多叶皮瓣的趾甲皮瓣移植治疗全手皮肤套脱伤

    作者:侯瑞兴;王海文;巨积辉;郭大强;陈宏彬;江新民;盛进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全手皮肤套脱伤的方法.方法 对3例全手皮肤套脱伤患者,分别采用一侧足部以胫前动脉为蒂的带踝前皮瓣、足背皮瓣、足内侧皮瓣和足外侧皮瓣的拇甲皮瓣再造拇指,修复桡侧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缺损;另一侧足部带以上相同皮瓣的第二趾甲皮瓣再造示指(或中指),修复尺侧手掌及手背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3例,除一再造示指坏死外,其余组织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修复后手部外形和捏、握、抓等功能基本恢复.皮瓣及再造拇、示指(或中指)感觉恢复至S2~S4.结论 双足带有同蒂多叶皮瓣的趾甲皮瓣移植治疗全手皮肤套脱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庄加川;廖坚文;李敏姣;陈国荣;陈乐峰;张振伟

    目的 探讨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8 cm×3.0 cm~2.6 cm×5.0 cm,分别以桡、尺动脉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其中7例指神经与皮神经缝合.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全部存活,4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满意,皮肤饱满,7例缝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4~6 mm.结论 前臂微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指

    作者:黄海东;胡修德;滕超;唐继东;陈文明

    目的 介绍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指的方法.方法 对7例(9指)再造指术后4~12个月,于指腹较臃肿侧切取梭形皮瓣,保留近端皮下纤维脂肪组织为蒂,逆行转移150°~170°,嵌入再造指中节狭窄细小段,使其增粗.再造指腹供区直接缝合变细,更接近原手指外形.皮瓣切取面积为0.5 cm×1.0 cm~0.8 cm×1.5 cm.结果 临床应用7例(9指)转移梭形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再造指外形更美观,不影响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 用再造指指腹梭形皮瓣转移整形再造手指,能明显改善再造指的外形,使再造指更加美观.

  • 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手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黄敢;管力;张黎明;周晨

    目的 报告应用改进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以骨间背侧血管下段为蒂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向转位修复手腕背以远的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2例,皮瓣远修复至近侧指间关节,皮瓣大切取面积为14cm×10 cm,蒂部长12 cm.结果 术后22例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血管危象.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经改进后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 胸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建昌;王元云;马世云;陈凤兰

    手掌和手背软组织缺损伴有手指骨与肌腱外露的创面较大时,临床处理较为困难.1995年以来,我院应用胸部带蒂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6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支具在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大为;姜德欣;胡静波

    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治疗较困难,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恢复欠佳,是目前手外科中较难解决的问题.2007年1月-12月,我科治疗6例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术后使用动力支具行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 CT三维成像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

    作者:梅锦荣;李雄峰;罗斌;寿志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涉及关节面的严重骨折,其骨折形态多样,无特殊规律可循;X线片在显示该类骨折时有些力不从心,对治疗的指导也存有诸多困难.因此,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在治疗上存在的问题较多.2001-2007年,我院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通过CT图像重建指导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改良Ishiguro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作者:李国华;刘会仁;曹磊;李瑞国;张艳茂;王国强;于占勇;刘志旺;侯金玲;王岩

    2004年5月-2007年8月,我科共收治骨性锤状指14例,采用改良Ishiguro双克氏针加压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吻合跗外侧动脉的足背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作者:付胜强;于胜军;孙明;张至武

    足背外侧皮瓣具有质地薄、携带感觉神经、供区隐蔽等优点,常作为足背多叶皮瓣的组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带蒂转移修复足踝部、足趾部的皮肤缺损.2005年7月以来,我院应用吻合跗外侧动脉的足背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带趾腹远端动脉弓甲床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甲缺损

    作者:于胜军;付胜强;李京宁;侯忠军;张至武

    指甲是指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甲缺损将影响手的外观和功能.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带趾腹远端动脉弓甲床游离移植修复再造拇手指指甲缺损12例,效果满意.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溶栓治疗手部血管栓塞

    作者:张子清;刘铭波;马立峰;杨延军;刘良燚

    因注射、外伤尤其挤压伤导致手部血管闭合性损伤,临床较为常见.早期及时正确地处理血管栓塞,可以减少肢体的伤残率.2005年5月-2007年8月,我院对5例闭合性桡动脉损伤血管栓塞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明确栓塞部位,经动脉导管注射尿激酶药物溶栓后,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席新华;吴强;胡孔和;卢海波;李康华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特别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使用传统钢板固定时,如骨质条件差会导致固定不牢固[1],术后肱骨头的坏死率、残疾发生率较高.

  • 指动脉背侧支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

    作者:刘双明;赵如清;王强;冯锟;杜杰

    手指中、远节的皮肤缺损,在手部外伤中极为常见.由于经常裸露指骨或肌腱,常需行皮瓣修复.近年来,随着对手部皮肤血供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出现了许多新皮瓣,指动脉背侧支筋膜皮瓣即是其中之一[1,2].2005年3月-2007年1月,我科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各类缺损共28例,疗效满意.

  • 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

    作者:顾施辉;刘璠;徐建光;徐文东;徐雷

    目的 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桡腕关节内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变化,研究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方法 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 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舟、桡月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测量结束后对标本行四角融合术,以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数据,分析四角融合对桡腕关节的影响.结果 正常时,桡舟关节内受力面积占其关节面的3%~43%,桡月关节为6%~30%;四角融合后,桡舟关节为0%~30%,桡月关节为7%~32%.正常时和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变化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正常时应力柔和渐变,四角融合后明显剧烈而僵硬.结论 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面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根据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变化较正常时剧烈、僵硬,长期作用可能使腕关节内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

  • 血液供应对移植大鼠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成活的影响

    作者:周晓彬;朱晓光;张克亮;胡春鹤;徐屹

    目的 探讨血液供应对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生长与成活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成A、B、C三组.分别摘取大鼠的一侧L4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s,DRGs).A组:将DRGs放置于下腹部皮下脂肪内.B组:将DRGs放置于股四头肌肌肉内.C组:剥离神经节外膜后将DRGs放置于股四头肌肌肉内.于移植后3 d,7 d、14 d、21 d和28 d将背根神经节取出,进行Nissl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不同移植环境下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细胞的成活情况.同时计数三种环境下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细胞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背根神经节中成活的感觉神经元细胞数目比B、C两组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比B、c两组明显.结论 丰富的供血可有效阻止神经元的死亡,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大限度地增加在移植环境中成活的神经元胞体的数量.

  • 大鼠雪旺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晓涛;路来金;陈雷;刘彬;张志新;张蓓蓓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s)在体外对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胎鼠脊髓和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NSCs及SCs并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NSCs单独培养组;A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黼)与NSCs共培养组;B组:SCs与NSCs共培养组;C组:BDNF+SCs与NSC共培养组.观察NSCs的形态学变化,计数并测量细胞团的数量及直径.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的表达并计算其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的平均长度.结果 来源于新生大鼠脊髓组织的NSCs能够表达NSCs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72 h,A、B、C组细胞团的数量及细胞团的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传代培养3 d、7 d、14 d的NAP-2染色阳性神经元样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SCs在体外能够促进脊髓来源的NSCs生长并诱导其定向分化.

  • 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与肘管综合征手术切口的解剖关系

    作者:张世民;张凯;黄轶刚;李海丰;王欣

    目的 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 cm范围内,观察NACN后支的数目、横跨角度并测定其与手术切口(内上髁前1 cm)的交汇部位.结果 32侧肢体共记录到62支MACN 后支,平均每侧肢体为1.9支.其中1支者8侧(25.0%,均位于内上髁远侧),2支者19侧(59.4%),3支者4侧(12.5%),4支者1侧(3.1%).位于内上髁下方者37支(59.7%),内上髁上方者25支(40.3%).这些后支与切口线的交角均大于45°,即皮神经是横向跨过切口线的.所有标本(100%)均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远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9±2.3)cm,x-±s,下同];在68.8%的标本中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近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1±1.8)cm.结论 MACN后支至少有1支横跨肘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线,了解其位置关系并在皮下组织中仔细解剖分出保护,有助于避免误伤.

  • 长时限断指再植15例

    作者:智丰;滕云升;郭永明;赵玲珑;张朝;吴勐;梁高峰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伤后12~20 h离断手指进行再植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先天性裂手裂足畸形一例

    作者:薛文;管晓鹂;刘林;王栓科

    患者男,9个月.出生后发现左侧手、足分裂畸形.专科检查:左中指缺如;手中部有一"V"形裂口,达远侧掌横纹,将手指分成尺、桡侧2组;环指多指畸形,近节显著增粗;拇、示、小指发育基本正常.

  • 闭合穿针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骨折

    作者:陈星隆;高伟阳;李志杰;李晓阳;蒋良福;闫合德;虞庆

    目的 探讨闭合穿针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以来,对17例掌骨颈或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单部位骨折11例,其中掌骨头或颈部骨折7例,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4例;多部位骨折6例,其中2处以上掌骨颈骨折3例,2~5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均骨折1例,2~4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均骨折1例,第五掌骨颈骨折伴环指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急诊手术4例,伤后5 d内手术12例,伤后11 d手术1例.术后2-3周拆除石膏,4周拔克氏针.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良好复位.随访6~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4例.结论 闭合穿针治疗掌指关节部位骨折创伤小、方法简单、疗效佳,是治疗掌指关节部位骨折理想的方法.

  • 手指中节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改良

    作者:刘坤;朱伟;张友乐;田光磊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侧方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方式,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对10例10处中节指骨骨折,行侧方切开复位后,保护并维持指背伸肌装置的完整,采用微型钛板侧方固定治疗.术后2 d开始屈、伸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3~8个月,平均5个月.10例均于术后4~8周(平均6周)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无畸形愈合.按TAM法进行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侧方固定治疗手指中节指骨骨折,既可维持指背伸肌腱辅助结构的完整,又可减少术后伸肌腱粘连和磨损,手指功能恢复好.

  • 第一、二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治疗舟骨骨不连

    作者:王斌;顾建辉;倪锋;章一新;高振;周栩;朱吉;汤锦波

    目的 探讨以第1,2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1,2 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治疗舟骨骨不连伴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12例舟骨骨不连伴背侧镶嵌不稳定的患者,设计并应用1,2 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进行治疗,采用腕背侧单一切口同时完成畸形矫正和骨瓣转移.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痛状况,比较手术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腕骨排列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舟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11.3周.11例患者腕痛消失;1例腕痛持续,经行桡骨茎突切除后好转.12例术后头月骨间角、舟月骨间角、腕高指数恢复正常;腕关节屈伸、桡尺偏活动度接近术前的2倍,握力为术前的3.5倍.结论 1,2 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能促进舟骨愈合,矫正骨折成角,有利于腕部生理力学的重建,是治疗舟骨骨不连伴DISI的有效方法.

  • 健康成人舟月关节间隙的磁共振测量

    作者:梁宗辉;冯晓源;陈得昶;徐文东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舟月关节间隙的磁共振测量值及其意义.方法 63例健康成人,均为右利手,男38例,女25例,右腕41侧,左腕22侧.年龄19~62岁,平均31.1岁.采用GE1.5T MR扫描仪,行冠状面PDWI、T2*WI扫描和横断面PDWI扫描,分别测量不同序列上舟月关节间隙的数值.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序列及左右手之间舟月关节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健康成人舟月关节间隙的平均测量值:冠状面关节间隙宽度[(2.5852±0.3970)mm,x-±s,下同],关节长度(5.5635±0.8936)mm;横断面关节间隙宽度(2.8794±0.4789)mm,关节长度(10.5683±2.1983)mm.且关节间隙宽度的测量值在不同性别、年龄、序列及左右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能够准确测量健康成人舟月关节间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正常参考值数据.

  • 腕关节镜下射频皱缩治疗腕骨间韧带部分损伤合并TFCC损伤

    作者:尹华伟;徐文东;徐建光;徐雷;陆九州;顾玉东

    目的 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射频皱缩技术治疗腕骨间韧带部分损伤合并TFCC(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并初步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腕关节疼痛的患者,关节镜检查发现腕骨闻韧带部分损伤合并TFCC损伤,予清创后利用射频器对腕骨间韧带和TFCC残缘进行射频皱缩.术后观察其疼痛情况,关节各项活动度,握、捏力,并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DASH量表评分评估其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6~12个月).3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明显减轻,1例尚无明显好转.按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1.3(30~70),术后平均78.1(45~95).按DASH量表评分:术前平均39.3(18.3~49.3),术后平均19.2(8.8~28.7).两种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无关节炎、手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表现.结论 关节镜下射频皱缩对腕骨间韧带部分损伤合并TFCC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腕关节镜诊断及治疗

    作者:周可;王大平;陆伟;朱伟民;柳海峰;冯文哲

    目的 评价腕关节镜对创伤性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有急慢性外伤史的16例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可疑损伤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27.6岁.对经体格检查、关节造影或MRI检查有异常,疑为TFCC损伤者施行关节镜检查.按照Palmer分型:I A型6例,I B型9例,I D型1例.I A型、I D型在关节镜下行TFCC修整术,IB型行边缘部撕裂缝合修复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按Green-O'Brien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腕关节镜手术治疗TF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关节外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周海涛;项舟;梁新刚;彭鲲;黄光平;李秀群;陈孟诗;黄学进

    目的 探讨掌侧与背侧钢板固定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时的抗压缩、抗扭转差异性.方法 将12侧新鲜成人尸体桡骨标本制成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个大组,分别进行掌侧与背侧钢板螺钉固定;再将每个大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试验和水平扭转试验.检测指标:轴向压缩强度、轴向压缩刚度、水平扭转强度和水平扭转刚度.结果 在轴向压缩试验中,掌、背侧两组之间轴向压缩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组大于掌侧组;在生理压缩载荷下,掌、背侧两组刚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组高于掌侧组.在水平扭转试验中,两组水平扭转强度与扭转刚度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数据显示,掌侧组都略强于背侧组.结论 在抗压缩方面,两组的压缩强度以及压缩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背侧组要优于掌侧组;而在抗旋转方面,两组的扭转强度与扭转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掌侧组在数据上均稍大于背侧组.

  •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洪建军;陈临伟;赖红燕;郭晓山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24例浮肩损伤患者.按黄长明等的分类:A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14例;B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6例;C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锁骨或肩锁关节固定7例,锁骨或肩锁关节和肩胛颈部固定17例.并对手术前后孟极角(GPA)进行测量.结果 术前GPA≥30°5例,GPA 20°~29°8例,GPA<20°11例.术后GPA≥30°19例;GPA20°~29°5例,均为单纯固定锁骨者;术后GPA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7周,平均15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2例.结论 浮肩损伤为肩关节悬吊复合体结构的严重损伤,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孙辽军;陈华;郭晓山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并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50个月(平均32.1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38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7周(平均18.3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26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采用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掌侧入路AO双螺纹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

    作者:杨明;王天兵;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陈建海

    目的 探讨掌侧人路AO双螺纹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8年1月,通过透视机下复位,取掌侧入路AO双螺纹加压螺钉固定治疗2l例新鲜舟骨骨折.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按Krimmer评分方法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1例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21例骨折均为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按Krimmer法评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 对于舟骨腰部骨折,通过术中透视机下复位,经掌侧入路应用AO双螺纹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进行活动,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功能良好.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