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保留腓肠神经的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涛;陈振兵;丛晓斌;艾方兴;周攀;季伟;徐祥

    目的 探讨以腓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保留供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的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评价其修复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采用以腓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保留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供区创面内,保留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网在小腿后、外侧皮瓣内的方法修复足、踝、跟腱区皮肤缺损12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6例,糖尿病所致慢性溃疡、伤口不愈合4例,感染导致皮肤坏死2例,创面大小4.0 cm×2.5 cm~8.0 cm×5.0 cm,皮瓣面积9.0 cm×4.0 cm~ 17.0 cm×7.0 cm.术后常规观察皮瓣血运,评价供区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后期评价皮瓣外形、质地及感觉功能,6~ 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对患足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 12例供区均完整保留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术后10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出现各约2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在2个月内愈合.9例获得有效随访,时间平均13.7个月,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患肢肿胀轻.皮瓣恢复痛觉、触觉、温度觉及单点分辨觉,术后12个月感觉功能评级为S3.患者对皮瓣外形均满意,患足AOFAS评分87 ~ 93,平均值为90.2.结论 以腓动脉远端穿支为蒂的小腿后、外侧皮瓣可以完整保留供区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减少了供区损伤,且皮瓣血运可靠,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 C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内固定中接骨板不同位置对疗效影响

    作者:王古衡;谢仁国;茅天;邢树国;陈亚兰;李玉周;张宇轩

    目的 分析比较C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内固定治疗中,接骨板不同位置(与分水岭间关系)对愈后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C型(AO分型)并接受掌侧内固定治疗的患者53例.研究中根据Soong分级标准在X线侧位片基础之上,将接骨板与桡骨远端分水岭的关系分为0级、1级、2级三个等级,并随访调查.随访内容:影像学参数(Teardrop角、掌倾角、尺倾角、尺骨变异),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手部握力,DASH评分,有无并发症.然后统计分析不同Soong分级组别之间,各测量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1.1个月(12~39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已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治疗相关并发症,不同Soong分级间各测量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C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接骨板放置不同Soong等级间愈后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无明显差别,但如有条件接骨板应尽量放置于分水岭以近.

  • 改良神经修复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林伟栋;芮永军;张全荣;张志海;吴柯

    目的 对传统的手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中神经修复术式进行改良,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12例手指撕脱离断伤患者,在手指再植术中采用撕脱离断指一侧神经移植修复另一侧神经,并将切取侧神经端与另一侧神经行端侧缝合的方法修复指神经.结果 术后12例离断再植的手指均顺利存活,创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 18个月,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恢复痛、温觉,指腹两点分辨觉移植侧为4~9mm,感觉功能评定为S3+~S4,端侧吻合侧为S3 ~ 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5例.结论 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经过清创后两侧指神经缺损并在近端找到可缝合的神经断端,采用一侧指神经移植修复另一侧神经,而切取侧神经与另一侧指神经采用端侧缝合修复,手指可恢复良好感觉,是一种可用的修复方法.

  • 克氏针弹性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

    作者:张文龙;张云鹏;张净宇;于俊;胡宏宇;董慧双;赵刚;高顺红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我们对43例新鲜骨性锤状指Mallet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骨块,1枚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1枚克氏针弹性扣压固定撕脱骨块治疗.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其中39例获得6~28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26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9%.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Mallet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利于手功能恢复.

  • MR(3.0T)3D-SPACE-STIR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后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健;王溯源;余方正;倪晓;杜胜虎;劳杰

    目的 探讨应用MR(3.0T)三维快速自旋回波短时反转恢复序列成像(3D-SPACE-STIR)增强扫描显示臂丛节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对12例怀疑臂丛节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3.0T)常规检查及3D-SPACE-STIR平扫和增强扫描,将3D-SPACE-STIR平扫和增强的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大限度显示臂丛神经根、干、股、束结构,观察节后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边缘是否光滑、与近侧段和远侧段臂丛神经的关系以及有无神经卡压征象等.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组织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再次行MRI(3.0T)常规检查及3D-SPACE-STIR平扫和增强扫描复查.结果 12例臂丛节后神经源性肿瘤病变在增强扫描的3D-SPACE-STIR中均显示清晰,其中上干5例,中干2例,下干1例,外侧束3例,后束1例,肿瘤体积大5.4 cm× 4.2 cm× 4.3 cm,小2.4 cm× 1.2 cm×1.3 cm.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信号(稍高信号),信号高于神经纤维束,肿瘤与神经纤维延续,而神经纤维瘤呈梭形或纺锤形稍高信号或者混杂高信号.术后6个月臂丛节后神经增强3D-SPACE-STIR扫描重建图像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神经纤维连续性完整.结论 MR(3.0T) 3D-SPACE-STIR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臂丛节后神经根、干、股、束部位的肿瘤病变,重建图像表现为高信号或者稍高信号,能为臂丛节后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前臂毁损性离断的保肢治疗

    作者:张波;宫可同;韩力;鲁毅军;尹路;徐建华;曹树明;齐江明

    目的 探讨前臂毁损性离断后的保肢治疗.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8例前臂毁损性离断患者急诊采用前臂部分短缩再植方法进行保肢治疗.结果 术后8例患者均保肢成功,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例,良5例,差2例.1例并发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肢体存活;1例并发严重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1例并发前臂骨折不愈合,经二期植骨固定后愈合;1例并发肌腱粘连,二期行肌腱松解术.结论 对有保肢条件的前臂毁损伤应积极行保肢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足母)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研究

    作者:孙乐天;侯书健;程国良;刘亚平

    目的 研究(足母)趾动静脉的走行规律及不同断面的大口径,从而指导和改进(足母)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巨微解剖、血管铸型解剖、断层解剖对新鲜尸体足26只的(足母)趾动静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分析.结果 (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口径:末节近1/3为(0.78±0.05) mm,趾间关节为(0.96±0.07) mm,近节远1/3为(1.06±0.16) mm,近节近1/3为(1.13±0.28) mm,跖趾关节为(1.32±0.31) mm.(足母)趾趾背静脉口径:末节近1/3为(0.40±0.04) mm,趾间关节为(0.52±0.16) mm,近节远1/3为(0.68±0.16) mm,近节近1/3为(0.81±0.21) mm,跖趾关节为(1.06±0.32) mm.结论 (足母)趾皮瓣的主要血供为趾底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是(足母)趾组织瓣移植的重要回流血管.

  • 55例拇手指套脱伤再造术疗效评价

    作者:石志华;巨积辉;侯瑞兴;赵强;李雷;金光哲;张广亮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13年11月治疗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组(40例51指),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组(15例15指).术后对患者再造手的客观功能、主观感受、供区足部整体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疗效.结果 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评定标准评定优23例、良17例,Michigan手功能评价平均分73.08,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33例、可2例;足部瓦合皮瓣组15例,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Michigan手功能评价平均分84.33,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 第二趾甲皮瓣及瓦合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拇手指套脱伤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瓦合皮瓣修复组临床疗效更好,足部供区损伤更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 12例掌指关节绞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马振杰;于胜军;付胜强

    掌指关节绞锁是一种以掌指关节主动和被动屈伸运动突发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1],容易与其他导致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混淆[2],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们诊治12例原发性掌指关节绞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3 ~ 61岁,平均39.2岁.左手5例,右手7例.示指11例,中指1例,绞锁后2h至5d就诊,9例为日常活动时突然发病,3例于搬重物时发病,均无明显外伤史.X线片检查见11例第二掌骨头桡侧髁突起明显,其中2例伴有掌骨头肥大、1例伴有籽骨形成,1例第三掌骨头桡侧髁突出明显.

    关键词:
  • 游离第二足趾联合足背双耳皮瓣急诊修复拇指Ⅴ、Ⅵ度缺损

    作者:杨胜相;程栋;宋杰;王再岭;张明慧

    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在国内普遍开展,已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手指再造“功能第一,外形第二”的认识被“功能第一,外形第一”的理念所取代[1].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们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联合足背双耳皮瓣急诊修复拇指Ⅴ、Ⅵ度缺损患者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 韧带重建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五腕掌关节脱位

    作者:张净宇;张云鹏;高顺红;于志亮;周彤;张文龙

    第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少见仅,仅占腕部骨折脱位的0.2%[1],单纯第五腕掌关节脱位更为少见.自2006年5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7例第五腕掌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韧带重建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7~42岁,平均36.5岁.左手4例,右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6.5d.致伤原因:高处摔伤4例,车撞伤2例,绞伤1例.掌骨脱位方向:掌侧5例,背侧2例.2例伴第四掌骨骨折,2例合并腕骨骨折,3例伴尺神经损伤.

    关键词: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前臂离断合并复合组织缺损急诊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蔡华;赵玉华;吴震;邵文年

    近年来,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前臂离断且合并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一般伤情复杂,需急诊处理,临床处理棘手,并发症多,致残率高[1].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我们急诊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离断合并复合组织缺损伤患者6例,术后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3~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重物压砸伤1例,机器绞压伤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1 cm×7 cm~15 cm×22cm.

    关键词:
  • 多种方法重建旋转撕脱离断拇指感觉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宁;宿晓雷;陈广先;高艳红;孙中平;赵建勇

    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41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分别采用桡神经浅支转位修复、指固有神经转位修复、取腓肠神经移植三种术式重建拇指感觉[1-3],以寻求操作简便、损伤小、感觉恢复良好的术式.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16 ~ 41岁.致伤原因:机床卷入伤16例,电钻绞伤11例,滚筒绞伤9例,钢丝绳伤5例.桡神经浅支修复组(Ⅰ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6 ~ 41岁,平均28.4岁;左侧3例,右侧14例.指神经转位修复(Ⅱ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27.8岁;左侧2例,右侧11例.腓肠神经移植修复(Ⅲ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6~ 40岁,平均28.1岁;左侧2例,右侧9例.三组患者的年龄、受伤时间及断指离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复合支具联合药物应用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作者:李春江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triggering finger,TF),在手外科临床常见,首先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1-2],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方法.自2003年2月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腱鞘炎复合支具(专利号ZL 200920275915.8)结合扶他林乳胶剂外敷用于155例TF患者,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
  • 急诊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侧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风瑞;何明武;姚忠军;杨帆

    对于较大范围的拇指指腹侧缺损的急诊修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较多.拇指背侧皮瓣因转移方便且解剖恒定,迅速被患者和临床医师广泛接受[1-2].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急诊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修复拇指指腹侧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41例,获得良好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皮带机绞伤10例,电烧伤4例,冲压伤12例,电锯伤15例.均在伤后24 h内入院.

    关键词:
  • 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沈霞;王骏

    指屈肌腱Ⅱ区起自远侧掌横纹至中节指骨中远处,此段肌腱位于鞘管内,该区域内指浅、深屈肌腱交叉换位,修复后肌腱难以顺利滑行[1-3].指屈肌腱Ⅱ区受损易伴腱鞘和A2、A4滑车损伤,因此修复更加复杂.而且腱鞘损伤后局部易形成血肿并机化,导致肌腱粘连[4].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对急诊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30例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末次随访均未发生肌腱断裂,有效预防了肌腱粘连.

    关键词:
  • 不同保存方法对大鼠跟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杰;马信龙;马剑雄;杨阳;朱少文;马宝意;陈阳;贾浩波

    目的 比较不同保存方法对大鼠跟腱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荐保存肌腱的佳方法.方法 取2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新鲜组、-20℃组、-80℃组、液氮组和10%甲醛组.先测量跟腱横截面的长和宽,计算横截面积,再进行预加载,预加载后拉直跟腱,记录跟腱的初长度.此后以3 mm/min的速率拉伸跟腱,以跟腱中部断裂为成功的标准.记录载荷和位移,并计算大应变、大应力和肌腱刚度.结果 各组肌腱的初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7,P=0.921).低温冷冻组肌腱横截面积增加,10%甲醛组肌腱横截面积减小.各组肌腱的大拉伸长度、大应变和大应力均较新鲜组减小,而液氮组和10%甲醛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组和-80℃组的刚度较新鲜组增加,而液氮组和10%甲醛组均较新鲜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和-80℃组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液氮和10%甲醛组肌腱更接近新鲜肌腱,推荐低温冷冻保存肌腱.

  • 低分子量肝素钠对逆行岛状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欣;张英琪;陈锐;张世民;俞光荣

    目的 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实验模型,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对逆行岛状皮瓣存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其左右两侧后肢各10块皮瓣,进行对照研究.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皮瓣面积3 cm×3 cm,血管蒂长4 cm,血管蒂周围保留1 cm宽的筋膜组织).对照组(A组):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B组):术后即刻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200 U/kg,每日1次,共5d.术后每天观察皮瓣颜色、肿胀情况.术后1周测皮瓣成活率.结果 两组皮瓣早期血液循环良好.对照组皮瓣创面渗血停止后,出现明显的肿胀,以皮瓣远端部分为明显.实验组皮瓣的渗血时间延长,未出现静脉危象,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7d,两组皮瓣平均存活面积比较,对照组为(89.5±15.2)%,实验组为(97.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能延长逆行岛状皮瓣创面渗血时间,减轻皮瓣早期静脉回流的负荷,提高皮瓣存活质量.

  • 纳米化姜黄素抑制大鼠跟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乐;崔树森;杨光;李岩;张为众

    目的 研究纳米化姜黄素对大鼠跟腱损伤后粘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取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单纯姜黄素实验组(B组),纳米化姜黄素+激光照射组(C组).在肌腱缝合处3组分别应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姜黄素及纳米化姜黄素,并在肌腱愈合过程的不同时间点(1、2、4、8周)对大鼠跟腱的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肌腱粘连程度明显较A、B组轻;术后4周起,C组从早期炎性细胞浸润到中后期胶原纤维排列均明显优于A、B组;生物力学检测C组的肌腱滑动距离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证实,纳米化姜黄素+激光照射能明显地抑制肌腱早期局部炎性反应,具有显著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上肢韧带样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岳震;曾文超;王洪宾;刘淑永;梁文勇;纪林善;颜景坤;杨祥雷

    患者女,28岁,发现左肩部肿物逐渐增大3个月,疼痛1周入院.临床检查:左上肢肩部可见皮肤隆起,皮肤表面无红肿及破溃,触之质地较硬,大小约3 cm×3 cm,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按压局部可放电样疼痛,左上肢运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X线片示左上肢骨质未见异常表现;彩超示左上臂肌肉间隙不规则硬性结节分布,考虑纤维瘤.临床诊断:左肩部纤维瘤.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肩部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位于皮下,与肌肉组织粘连紧密,肿物极不规则,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形成,分离时可见类似条索样纤维增生改变,包裹肩部三角肌,深部探查见肿物侵袭性蔓延分布,将肿物及受累肌肉组织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左上臂韧带样纤维瘤病.

    关键词:
  • 右中指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一例

    作者:张小伟;黄必飞;陈艳;吴爱姣;王利宏

    患者女,54岁.于1年余前发现右中指肿块,约如花生米大小,无明显疼痛、触痛,未重视治疗,肿块逐渐增大伴有右中指活动受限故至本院门诊就诊.临床检查:右中指近节约山核桃大小肿块,肿块质中,边界清,表面无红肿及溃道,稍压痛,右中指指端血运、感觉可.B超(图1):右中指低回声团(囊肿内液稠厚).于2015年3月5日局部麻醉下探查见:右中指近节约1.5 cm肉芽增生状肿块,边界清,质脆,有黏液.仔细分离指神经、指动脉,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分叶状肿物一个大小1.5 cm× 1.0 cm,剖面部分黏冻状,部分实性灰白质,质地中等.

    关键词:
  • 右前臂巨大肌肉血管瘤一例

    作者:赵晓博;陈江海;陈振兵

    患者,男,66岁,因右前臂包块20余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20余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约拇指尖大小包块,未诊治,逐渐增大,近一年肿块明显增大,右前臂明显增粗.2个月前于外院MRI检查怀疑血管瘤,行手术切开发现切除困难,未行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检查:右前臂尺侧包块大小约16cm×10cm×5 cm(图1),质硬,活动性差,皮温高,无红肿、压痛,皮肤张力高,未触及搏动;右手各手指屈伸活动可,握力轻度减弱,肌力地+;右手拇、示、中指末端麻木;右前臂尺侧见一长约18 cm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合可.

    关键词:
  • 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体会

    作者:孙广峰;金文虎;聂开瑜;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王达利;魏在荣

    目的 探讨应用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们共收治1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1例伴有桡尺远侧关节重度不稳定.应用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1例,伴有桡尺远侧关节重度不稳定1例行Sauve-Kapandji术治疗.术后6~ 18个月拆除螺钉钢板,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行Sauve-Kapandji术治疗患者失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消失,桡尺远侧关节稳定,腕关节活动度改善,握力增加.参照Chun和Palmer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可2例.结论 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 人工真皮修复手部全层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斌;冯亚高;张雪;王秋生;吴清华;刘龙刚

    目的 观察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部大面积全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至2014年对9例手部大面积全层皮肤缺损患者采取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皮肤缺损.急诊手术7例,皮肤坏死择期手术2例.6例无肌腱外露,3例伴有少许肌腱外露,均无骨外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植皮色泽及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手部功能.结果 全部创面修复良好,未出现感染.急诊手术创面修复时间26~32 d,皮肤坏死创面修复时间45~52 d.随访时间10 ~ 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6个月肿胀基本消退,色泽红润,植皮平整,有弹性,未见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术后2年植皮接近正常皮肤颜色,平滑柔软,美观,瘢痕增生及挛缩不明显,植皮痛触觉明显,抓捏试验阳性.两点分辨觉4~6mm,手功能评价优1例,良6例,中2例.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修复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手部大面积全层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早期与晚期手术治疗的比较

    作者:初海坤;王立波;孙智颖;徐衍斌;沈建辉;方今女;王暖凤

    目的 比较分析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早期和晚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至2012年,我们共收治20例神经型TOS患者,其中10例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后进行手术,10例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后进行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神经生理学评估,并填写简易DASH问卷.结果 早期手术患者的感觉异常、疼痛和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术后DASH得分都有所提高,早期手术患者改善更为显著.结论 神经型TOS的手术治疗能改善功能障碍,阻止神经变性.早期与晚期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早期手术能减少肌肉萎缩和失神经支配的程度.

  •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折的改良手术治疗

    作者:吴迪;利春叶;杨钦泰;陈金仁;贾赛雄;相文龙

    目的 探讨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折的改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我们对23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并在常规固定远指间(DIP)关节于伸直位的基础上,应用克氏针反向扣压骨折块和肌腱缝线“U”形缝合腱性止点治疗.术后5周拔除固定DIP关节的克氏针,6周取出皮下扣压骨折块的克氏针.结果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为3~6个月,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测定法评定疗效:优19例,良4例.结论 该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改良手术方法能有效治疗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 创伤性浮肘合并手指离断伤的治疗

    作者:刘军;芮永军;孙振中;殷渠东;王建兵;马运宏;韦旭明;宋升;盛鹏

    目的 探讨同侧创伤性浮肘合并手指离断伤的治疗方式及疗效评价.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9例同侧创伤性浮肘合并手指离断伤的患者行急诊手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断指4例再植,2例残端皮瓣修复,3例残端修整术治疗,术后系统康复物理治疗.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所有再植指体、皮瓣均存活,无残端痛发生,按Khalfayan上肢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3例,良5例,中1例.结论 急诊合理决策同侧创伤性浮肘合并手指离断伤的治疗方式,可大限度保肢并获得满意疗效.

  • 闭合灌流冲洗法治疗手创伤后骨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章峰火;胡玉祥;张文正;郭随林;江旭

    目的 探讨手创伤后骨关节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治疗手创伤后骨关节感染患者40例,均给予清除病灶、关闭创面或者皮瓣修复创面,抗生素盐水闭合灌流冲洗治疗.结果 病灶灌流冲洗7~10d后,引流液3次细菌培养均阴性,40例创口均愈合良好,经6~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随访病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闭合灌流冲洗法简单易行,是治疗手创伤后骨关节感染的有效方法.

  • 亟待提高腕舟骨骨折的整体诊治水平

    作者:路来金

    腕舟骨骨折是继桡骨远端骨折外第二常见的上肢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手部骨折的11%,腕骨骨折的60% ~ 80%.病因多为低能量损伤,如运动性损伤(59%),腕关节背伸位摔伤(35%),其余多为高能量损伤,如高空坠落伤、交通事故损伤等.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年限的提升和体育健身运动的普及,腕舟骨骨折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由于舟骨具有特定的解剖结构、特殊的血供来源和方式以及独特的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易受腕关节的剪切及折弯应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临床上早期临床诊断率低、漏诊率高以及骨折延迟愈合、骨坏死、不愈合的发生率高等一系列临床难题,造成晚期腕关节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致残率较高[1-2].

    关键词:
  • 新鲜腕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王培吉

    舟骨骨折是腕骨中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舟骨的大小、形态和在腕部的特殊位置,骨折后难以获得稳妥的固定,加之其特殊的解剖及血供特点,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生腕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或缺血性骨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有关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国内外已报告了大量研究结果,但依然存在不同争议.本期刊登的4篇论文在这方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现就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谈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中南地区学术会议暨全国再植再造及皮瓣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戚剑;顾立强;庄永青

    2015年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中南地区学术委员会承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协办的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中南地区学术会议暨全国再植再造及皮瓣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泰宾馆圆满召开.大会同期召开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委会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议及青委会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中南地区学术委员会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再植再造及皮瓣专题研讨会、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年会和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年会.

    关键词: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凡;李明静;刘郁东;徐剑;胡涛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34例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18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内固定组),16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的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49.1±6.6)min较外固定组(72.3±12.6)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6±0.9)次较外固定组(10.1±2.0)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组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变化(2.4±1.3)°与外固定组(6.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27.8%(5/18),外固定组为25.0%(4/16);术后1年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9.4%(17/18)、外固定组为81.3%(13/16).两组患儿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但前者可获得更满意的复位、更稳定的固定、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 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作者:马一平;武理国;胡成挺;陈林

    目的 探讨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15例Judet 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患儿,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周.患肢各关节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 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利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有助于错位严重的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

  • 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幼儿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海永

    目的 探讨应用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幼儿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设计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幼儿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共21例,于近节指体侧方设计皮瓣,以指体侧方中线为皮瓣轴线,皮瓣蒂宽4~8mm,蒂部旋转轴点为中节中远段背外侧,皮瓣逆行转移,明道覆盖蒂部,皮瓣所携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皮支与供区的指固有神经断端或背侧皮支断端缝合,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21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血运好,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恢复满意.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术式简单,血供可靠,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原位保留,供区损伤小,可重建感觉,术后并发症少,是修复幼儿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 儿童输液渗漏性掌指关节僵硬的治疗

    作者:施海峰;芮永军;马昊;沈霞

    目的 介绍因儿童手背静脉输液渗漏导致掌指关节过伸位僵直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5例因手背静脉输液渗漏导致掌指关节过伸位僵直的患儿,其中3例为克林霉素渗漏,另2例药物不详.均采用手术切除增厚变性挛缩的腱旁组织,并联合系统的术后康复治疗.结果 其中4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为3~ 18个月,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同健侧,手背无明显的瘢痕增生及色素沉着.结论 输液渗漏性掌指关节僵硬经外科治疗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婴幼儿手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守平

    目的 探讨婴幼儿手外伤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487例手外伤婴幼儿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其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5个月的幼儿多,占37.37%.四月发病率高(11.91%),十二月低(4.52%);全年第二季度发病率高,占29.16%.近四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以长沙市内为主,占50.10%.受伤原因共79种,分为9类,门窗挤压伤占比较高(14.58%).受伤部位以手指受伤为主(71.46%),其中示指占27.04%.受伤机制以手指离断伤多(31.42%).平均住院时间为(8.29±6.67)d.患儿临床治愈率为29.77%,好转率为69.6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了本地区手外伤婴幼儿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了婴幼儿手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家长及监护人忽略了对婴幼儿的监护.

  • 人工真皮修复儿童指端缺损

    作者:龙航;吴奇;陈廷刚;吴庆群;陈世玖;王显辉;安宁;欧阳东;任永和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修复儿童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科对15例20指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儿童指端缺损,彻底清创后根据指端创面大小及形状制作布样,依布样裁剪人工真皮并将其缝于创面,术后3周去除人工真皮.结果 术后外露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创面自然上皮化.随访4~24个月,患指外形美观,5岁以内患儿针刺指端均有回避反应,5岁以上(包括5岁)患儿指端两点分辨觉为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指,良3指.结论 人工真皮修复儿童指端缺损,操作简便,不牺牲供区,患儿痛苦少,疗效可靠,是一种修复儿童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 儿童肱骨髁上突九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祥水;江波;楼跃;范毓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肱骨髁上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自200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诊治9例肱骨髁上突患儿,男6例,女3例;发现年龄2~11岁,平均5.3岁.左侧3例,右侧6例.7例肘关节外伤后摄片无意中发现,2例因患侧肘上方疼痛就诊摄片发现.7例未给予特殊处理,门诊随访观察;2例行手术切除髁上突.结果 7例门诊随访观察6个月至3年,未见髁上突明显增大趋势及出现局部疼痛.2例手术切除髁上突后局部疼痛即消失.结论 儿童肱骨髁上突临床少见,以右侧多见.诊断上需与骨软骨瘤相鉴别.多数病例无需特殊处理,有局部疼痛者可行手术切除髁上突.

    关键词: 儿童 肱骨 髁上突
  • 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作者:钱辉;陈国兆;黄建平;刘宗宝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共收治18例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其中9例行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同时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头月关节,并修复腕骨间韧带;另9例采用相同内固定术式,亦修复腕骨间韧带,术后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 24个月,所有患者均基本恢复腕关节功能,未出现再次脱位及舟骨月骨坏死.采用Cooney评分系统评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组优4例,良4例,可1例;石膏托外固定组优2例,良2例,可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组的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明显优于石膏托固定组(P<0.05),而腕关节尺、桡偏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固定在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韧带早期修复及腕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先天性二分舟骨一例

    作者:周宗伟;杨良慧;高伟阳;丁健;陶先耀;王珑;封晓亮

    患者 女,51岁.因左腕部肿胀疼痛6个月来我院就诊.右腕部无不适症状,否认既往左腕部明显外伤史.专科体格检查:左腕部背侧触及肿胀和轻压痛,鼻烟窝及舟状骨结节无压痛,第二、三掌骨无叩击痛,腕舟骨移动试验阴性,左腕背伸45°,掌屈80°,右腕屈伸活动正常.左腕关节X线正位片、MRI平扫T2像示:舟骨可见两个骨块(图1,2).左腕部CT示:两骨块明显分离,骨密度及大小相当,边缘光滑平整;三维重建示:两骨块骨面平滑,间隙等宽(图3).因此诊断为左腕二分舟骨,考虑该患者疼痛时间较长,左腕部肿胀明显,并且有轻微的关节囊病变,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关键词: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梁高峰;智丰;石宇;贾晶;滕云升;郭永明;赵玲珑;段超鹏;张满盈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我们共收治11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患者.桡骨远端骨折采用AO分型,舟骨骨折采用Herbert分型,AO/Herbert分型:B1/A2型1例,B3/B1型3例,C2/A2型4例,C2/B1型2例,C3/B2型1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随后舟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无头加压空心螺钉(HCS)内固定治疗,其中1例术中行植骨术.术后1年采用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及DASH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骨不连、舟骨缺血坏死等发生.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4~ 12个月,平均8个月;舟骨骨折愈合时间为4~ 10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年随访腕关节主动背伸平均65°,掌屈55°;DASH评分平均12分;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功能评定:优7例,良2例,可2例.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Herbert螺钉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腕舟骨稳定型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辉豪;黄俊伍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腕舟骨稳定型骨折愈合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8例腕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Herbert螺钉内固定组(A组):26例患者予以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石膏外固定组(B组):22例患者予以管型石膏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 ~ 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末次随访按照Mayo系统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A组优1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B组优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7.3%.A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腕舟骨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