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早闭导致的马德隆畸形

    作者:孙华伟;谢振军;赵国红;邓小兵;郑竟舟;邓名山;赵建军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早闭导致的马德隆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对5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闭合合并腕关节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并桡骨远端截骨延长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5例桡骨短缩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随访2~ 18个月,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截骨部位愈合良好,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良好,旋转功能良好,手指活动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 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早闭导致的马德隆畸形是一种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法,损伤小,并发症少.

  • 手术治疗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季伟;陈燕花;李涛;陈江海;李进;翁雨雄;黄启顺;陈振兵

    目的 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CC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19例(共95处缩窄带),男9例,女10例;年龄3个月至19岁,平均73个月.26处Ⅰ度缩窄带采用一期“Z”字成形术进行松解;49处较窄的Ⅱ、Ⅲ度缩窄带采用二期“Z”字成形术予以松解;2处较宽的Ⅱ度缩窄带,则分二期手术切除缩窄带,再行带蒂皮瓣转移术予以修复;6处宫内截指(即Ⅳ度)行游离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术;12处宫内截肢未予处理.术后采用Moses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手指与足趾缩窄带占全身的75.8%,上肢缩窄带发生率大于下肢,肢体远端缩窄带发生率大于肢体近端,长指(趾)比短指(趾)更易发病.手指、足趾主要为Ⅱ~Ⅳ度,前臂、上臂、小腿主要为Ⅰ度.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0.5个月(12 ~ 60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感染,皮瓣及肢体无坏死;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减退或消失,功能及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无复发病例.按Moses评估标准评定:优51处,良27处,差5处;优良率94%.结论 “Z”字成形术、皮瓣转移术及第二趾再造手指术能有效矫正CCBS患者肢体畸形,促进患肢的发育和功能的康复.

  •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朱晓中;付凯;郑宪友;柴益民;曾炳芳

    目的 分析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神经采用探查修复术,其中单纯探查18例,直接神经端端缝合修复11例,3例陈旧性骨折采用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修复.分析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桡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2.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5~6.0个月,平均4.2个月.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1.25%.6例桡神经功能恢复差者行肌腱转位重建术.结论 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伴发神经症状的肱骨干骨折均需桡神经探查修复,具体修复措施因神经损伤时间、损伤程度而异.

    关键词: 桡神经 骨折 肱骨干
  • 甲下外生性骨疣复发的病因学分析

    作者:刘红霞;路来金;李秀存;柴立兵;刘悦娇;崔建礼

    目的 分析甲下外生性骨疣复发的病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3例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及解剖学特征、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23例获得随访,时间平均1.8年,23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8.7%.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骨软骨瘤.结论 了解甲下外生性骨疣的发病特点,明确其组织结构及病理特征,以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及复发率.

  • 前臂腕掌侧H型浅静脉弓的解剖学观察及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曹松华;朱磊;许庆家;王俊涛;聂林

    目的 观察前臂腕掌侧H型浅静脉弓的解剖学特点,并总结其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健康成人和12例新鲜尸体观察前臂腕掌侧H型浅静脉弓的特点,并应用浅静脉弓进行移植,修复复杂断指血管缺损32例33指.结果 通过解剖学观察,了解前臂腕掌侧普遍存在H型较为恒定的浅静脉弓,该弓的远心端和近心端的静脉直径与手指固有动脉、指背静脉相近.对26例伴有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和6例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病例,共进行浅静脉弓移植32例33指(移植静脉弓33条、修复动脉60条、修复静脉6条),术后断指全部存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随访优良率达90%.结论 腕掌侧H型浅静脉弓具有位置相对恒定、直径适宜、取材方便等优点,相比单条静脉和2条静脉移植不增加额外切口和创伤,移植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适合在复杂断指再植和断指术后危象探查中应用.

  • 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靳兆印;张敬良;陈雷;丁亚南;方文;童立苗;张志新;张国平

    目的 介绍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甲床创面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共15例,皮瓣面积大4.0 cm×2.0 cm,小1.5 cm×1.2 cm.皮瓣蒂部血管神经束与受区指动脉及指腹指背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6~ 10 mm.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甲床及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恒定,受区外观饱满且感觉功能良好,供区隐蔽,是修复手指末节指腹及甲床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 T形血管吻合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涛;陈振兵;翁雨雄;丛晓斌;艾方兴;周攀;洪光祥

    目的 探讨“T”形血管吻合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方法以及修复四肢创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对11例四肢缺损创面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7~ 62岁,采用“T”形血管吻合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将胸背动脉主干、内侧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断端行端-端吻合;胸背动脉伴行静脉(8例为2支,3例为1支)与受区浅静脉(或伴行静脉)行端-端吻合;2~3支皮神经共干与受区皮神经行端-端缝合.术后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的满意度(%),检测皮瓣痛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mm),对患肢功能行Enneking评分.结果 11例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耐磨,“T'”形血管血流通畅.9例术后随访12~ 24个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100%).术后12个月皮瓣感觉神经功能评级为7例S3+、2例S3;Enneking评分为21 ~ 28分,达到正常侧的72% ~ 93%,平均值为85.3%.结论 “T”形血管吻合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创面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四肢缺血、慢性溃疡、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创面修复,并可根据创面情况改进为多种切取方式.

  • 扩张髂腹股沟超薄皮瓣修复手部前臂瘢痕

    作者:孙广峰;魏在荣;金文虎;王达利;聂开瑜;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器预制扩张髂腹股沟超薄皮瓣二期带蒂治疗手及前臂瘢痕的体会.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16例手、前臂瘢痕患者,其中伴有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挛缩畸形12例,均采用扩张器扩张预制髂腹股沟超薄皮瓣修复,一期髂腹股沟皮瓣下安置扩张器,定期注射生理盐水扩张皮瓣,3~6个月行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同时切取带蒂髂腹股沟超薄皮瓣,转移覆盖手或前臂瘢痕切除后创面,取瓣供区直接缝合,3~4周予皮瓣断蒂,拆线后逐渐加强手功能锻炼.结果 扩张器植入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血肿、外露等并发症,注射生理盐水扩张成功,均将皮瓣扩张至所需要的面积.二期切取超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有2例皮瓣远端宽约1 cm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14例皮瓣均存活.随访6~ 1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观满意,不需再次行皮瓣修薄整形术,手、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器扩张髂腹股沟超薄皮瓣治疗手、前臂瘢痕可大限度地恢复手、前臂外观以及功能,是治疗手、前臂瘢痕的良好手术方式之一.

  •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患者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俞君;王骏;朱毅

    目的 研究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明确术后康复重点.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成功行断臂再植患者13例进行术后功能评估,包括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视觉模拟评分(VAS)、手部关节活动度、抓握力量等.结果 患者对外形的满意率是76.92%,对功能的满意率是84.62%,前臂及手部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力量明显减弱,手功能受限,冷热觉及痛觉恢复.结论 患肢能够完成基本简单的日常活动,断臂再植术意义较大.术后康复重点应注重改善外观,加强内在肌训练和刺激,提高手部肌力.

  • MRI与关节镜在诊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中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作者:陈时益;高伟阳;李俊杰;纪涛涛;汪洋

    目的 通过与腕关节镜结果对照,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分析原因.方法 对48例临床怀疑腕TFCC损伤的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其中19例行3.0T检查,29例行1.5T检查),并且同时行关节镜检查,术后由影像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MRI(在对关节镜结果未知的情况下),通过与腕关节镜结果对照,分析MRI诊断TFCC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关节镜下证实15例TFCC未有明显撕裂或穿孔,33例TFCC存在撕裂或穿孔;而影像科高年资主治医师通过读片,判定TFCC存在撕裂或穿孔30例,未有明显撕裂或穿孔18例,其中造成5例假阴性和2例假阳性(3.0T检查出现1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1.5T检查出现4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MRI诊断TFCC损伤的敏感性达85%,特异性达87%,准确性达85%,而在具体的损伤定位方面33例中判断准确24例,准确性达73%.结论 MRI(尤其是3.0T MRI)对于诊断TFCC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仍需注意因对TFCC解剖认识不清或读片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的错误结果.

  •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秀存;路来金;崔建礼;孙希光;刘红霞;张颖;王维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11只手,99只手Ⅰ期愈合,12只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81%.其中68例患者98只手术后平均随访3.9年,6只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6.12%.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1只手,良11只手,差6只手;优良率为93.88%.结论 早期手术、精细操作将极大降低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出现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的机会.

  • 游离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周小祥;刘立春;刘成君;沈旭江;郎向华

    手外伤后常合并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需通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如腹部带蒂、局部带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应用游离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林;程翔;金汉宏;郑国平;邹文;金方

    手为肢体暴露部位,容易发生烧伤、热压伤等创伤.在烧伤科,手背的深度烧伤往往多伴肌腱、骨与关节外露,需要应用皮瓣来覆盖创面,以达到一期修复,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筋膜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且骨、肌腱外露创面7例,虎口瘢痕挛缩1例,术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
  • 带外踝前静脉网足背静脉弓逆行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

    作者:于胜军;付胜强;李晓;马振杰;侯忠军;李京宁;王志龙;姜俊杰

    手掌部严重的碾压或压砸等高能量损伤,常导致手部掌浅、深弓以及指掌侧总动脉完全断裂并缺损,临床处理十分困难,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手术失败甚至截指.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我们设计应用带外踝前静脉网足背静脉弓逆行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5例,术后疗效满意.

    关键词:
  • 加压克氏针阻挡技术治疗指深屈肌腱撕脱骨折

    作者:李国华;李春江;刘会仁;刘德群;刘志旺

    1997年日本学者Ishiguro等[1]报告克氏针阻挡技术以来,这一技术一直用于治疗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且日后得到了很多改进,治疗效果不断改善[2-4].基于加压固定的理念,受克氏针阻挡技术的启发,我们设计了加压克氏针阻挡技术用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治疗[5].2010年至2013年,我们又将改进的这一技术应用于治疗指深屈肌腱撕脱骨折,使远指间关节获得了解剖复位和满意的无痛活动范围.

    关键词:
  • 逆行带蒂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及腕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重阳;杨英才;叶永奇

    桡动脉皮瓣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皮瓣(Chinese flap)”.该术式的主要缺点为需要牺牲前臂1条主要动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皮瓣供区不断被发掘和应用,对供区损伤较小的穿支皮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5].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应用逆行带蒂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及腕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效果良好.

    关键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尚修超;张乃臣;刘宏君;张文忠;许涛;顾加祥

    手外伤所致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往往需要皮瓣移植修复,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效果不一.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皮瓣的厚薄、质地要求较高[1],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们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9例,术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
  • 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红胜;袁海平;袁勇;崔剑华;樊川

    拇指损伤是手部常见的损伤,伤指常伴骨、肌腱损伤外露.常用的修复方法有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尺(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游离踇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等,临床治疗效果各异[1-2].手术治疗目的是尽量保留拇指长度,覆盖创面,恢复外观和感觉.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8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

    关键词:
  • 循环牵张应力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艳军;孙晓雷;张扬;赵斌;马剑雄;李风波;马信龙

    目的 通过应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研究循环牵张应力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渗联合冻干改良化学萃取法制备同种异体脱细胞神经支架并与雪旺细胞复合,分别施加0%、5%、10%及15%形变量、频率0.25 Hz的周期性循环牵张微应变刺激3h.将其植入周围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体内,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4、8周超声观察支架在体内缝合口的生长情况.8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计算神经传导速度,并计算腓肠肌湿重比.结果 四种形变量刺激的支架超声长轴图像可见缝合口处神经外膜平滑延续,无离断;短轴图像显示神经纤维束结构清晰完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10%形变量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其余三种形变量组,且0%、5%、15%组可见低电压、多相电位的新生电位,10%组可见短时程、高波幅的再生电位.10%组双侧腓肠肌湿重比明显高于其余三种形变量组.结论 适当形变量的循环牵张应力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的功能恢复.

  • 全臂丛神经损伤后对侧大脑运动皮层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江烨;徐秀玥;赵新;劳杰;金红;张磊

    目的 建立全臂丛神经损伤(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TBPI)后对侧大脑皮层差异蛋白质谱,从分子水平研究TBPI后大脑运动皮层重组表现.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TBPI模型,随后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大鼠TBPI后1d大脑运动皮层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共鉴定到1 293个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蛋白质259个,包括214个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和45个下调的差异蛋白质.其中有关大脑神经活动的差异蛋白质18个.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发挥蛋白质定位、蛋白质转运、细胞内运输等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离子结合与核苷酸结合.结论 TBPI后对侧大脑运动皮层有多种蛋白质表达异常,可能是损伤的急性期即出现了皮层重组的表现.

  • 肺癌手指骨远端转移一例

    作者:官士兵;许兰伟;张迪;马国元

    患者 男,52岁.因“发现左手拇指末节发硬、轻度肿胀40d,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7d”就诊,伴拇指明显疼痛、红热,与运动无关,夜间疼痛不减,休息无明显缓解,曾在当地县医院门诊按炎性反应对症治疗,服用抗生素、消炎镇痛药、局部消毒等措施,效果不佳.2012年10月转来我院,临床检查:一般状况尚好,心肺功能可;左手拇指末节肿胀、皮肤发红(图1),没有破溃、局部皮温较高,压痛明显、无波动感,指间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无异常;其他手指无异常发现.

    关键词:
  • 手部乳房外Paget病一例

    作者:肖宁;戴黎明

    患者 女,62岁.于7年前发现左中指近节桡背侧出现湿疹并伴痛痒溃烂,采用碘伏等药物外用,口服依巴斯汀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近半年来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症状加重,前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中指近中节掌、背侧皮肤大片状湿疹样改变,边界清楚,中央稍隆起并伴有溃疡渗液,部分皮肤角化.

    关键词:
  • 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第4、5掌骨融合小指外展畸形一例

    作者:杜晓龙;欧学海;宋涛;熊咏民;张世辉;从飞;付华

    患者 男,6岁.以“发现右小指外展畸形6年”入院.临床检查:右手较左手小,右小指外展畸形,外展约70°,主、被动活动可,右手各指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X线片显示:右手第4、5掌骨融合,右小指近节指骨骨骺消失,第5掌骨骨骺发育不良.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满意后,患肢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取右小指近节桡侧纵形切口,向掌指关节延续,长约3 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右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于右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桡侧楔形截骨,将小指向桡侧矫正,使用直径0.8mm克氏针固定.再将小指伸肌腱桡侧部分切除后做紧缩缝合,被动活动见小指活动良好,冲洗关闭伤口,无菌敷料包扎,石膏条固定(图1~5).

    关键词:
  • 小多角骨掌侧脱位合并第2、3、4腕掌关节脱位一例

    作者:郑忠;顾恩毅;蔡碰德;林勤;陈国龄

    患者 男,36岁,因骑摩托车摔伤致全身多处流血、疼痛、活动障碍1d于2013年8月2日由外院转入我科.临床检查:左肩部三角肌以下肢体感觉及主动运动完全丧失.左腕背部第2、3腕掌关节处可触及隆起的掌骨基底部,按压后可复位松开后弹起.左膝关节前方见一长约3.0 cm伤口已缝合,左膝内翻畸形局部肿胀,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关键词:
  • 幼儿前臂不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周绍勇;张航;唐林俊;王海军;邓小江

    患儿 女,2岁6个月.因切割机伤致左前臂离断3h急诊来院.入院检查:左前臂于中段斜形离断,仅背侧少量皮肤相连,尺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尺桡动脉及伴行静脉断裂并缺损,头静脉、贵要静脉断裂,左1~5指伸、屈肌群及肌腱断裂,桡侧及尺侧腕伸、屈肌腱和掌长肌腱断裂,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断裂,创缘皮肤挫伤严重,离断肢体远端苍白、干瘪,创面满布污垢.诊断:左前臂不全离断.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前臂再植术.

    关键词:
  • 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关节骨折

    作者:钱俊;芮永军;张全荣;吴权;吴柯

    目的 探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手部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我们应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13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并将关节间隙撑开至3~4 mm.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手指功能训练.5~6周去除外固定支架,进行系统功能训练.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手指活动度评价手功能.结果 术后12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为8~ 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受伤关节活动度达健侧关节的80% ~ 100%,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及针道感染,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均恢复原有工作.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分级评定方法评定:优9例,可3例.结论 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是治疗手部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带关节的外固定支架可以在保证固定的同时允许关节活动,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侧副韧带挛缩,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结合有限的克氏针固定骨折,可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恢复手指功能.

  • 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掌背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臧成五;鲜航;张文志;赵睿;张航;史林;马继;秦凯;丛锐

    目的 探讨应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掌背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们采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掌背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15例15指.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3.5 cm~4.5 cm×2.5 cm,15例皮瓣供区均直接闭合.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第2天远端出现部分血液循环障碍,经拆除远端缝线减张后恢复,皮瓣存活.其中10例皮瓣获得随访,时间为6~ 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为8~12mm,平均10 mm.结论 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掌背皮瓣可灵活设计皮瓣蒂部,能有效覆盖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皮瓣内可携带掌背桡浅神经分支恢复皮瓣感觉,供区直接闭合,手术方式简便,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再论锤状指的治疗方法

    作者:芮永军

    锤状指是手外科中的常见病,主要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由于伸肌腱在Ⅰ区断裂造成腱性锤状指,另一类为带骨片的伸肌腱从末节指骨撕脱造成骨性锤状指.如果不处理,锤状指有可能造成鹅颈畸形,也就是近指间关节过伸,远指间关节屈曲,严重影响功能和外形.绝大多数锤状指不需要手术,只有少数带有大片骨片或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例才需要手术.现结合本刊的几篇关于外科手术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文章,以及骨性锤状指治疗的进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应用微型钩钢板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志鹏;林大木;陈星隆;高伟阳;虞庆;丁健

    目的 探讨微型钩钢板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对8例伴有末节指骨基底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采用远指间关节(DIP)背侧“S”形或“L”形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后用微型钩钢板固定骨折,纠正锤状指畸形.结果 术后8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5~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7周,平均5.6周.患指DIP主动背伸时欠伸0°~ 15°,平均5.0°;主动屈曲丧失0°~ 12°,平均2.1°.1例指甲出现轻微隆起脊,无疼痛、关节炎、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DIP按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微型钩钢板治疗伴有撕脱骨折的锤状指能达到坚强固定,术后DIP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 改良克氏针张力加压牵引治疗骨性锤状指

    作者:周广良;蒋国栋;邹国平;李雷;张玉军;唐林峰;崔龙杰;巨积辉

    目的 探讨改良克氏针张力加压牵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对28例骨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牵引的同时结合钢丝交叉加压骨块治疗.结果 本组26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均Ⅰ级愈合,患指远指间(DIP)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70° 7例,0°~60° 15例,0°~55°2例,0°~ 30°1例,关节无活动度1例.26例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个月,其中2例向背侧移位畸形愈合,1例DIP关节活动度为0°~30°的患者因关节疼痛行DIP关节融合.根据Patel等的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7例,良1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达85%.结论 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加压牵引治疗骨性锤状指,应用材料简单,手术操作容易,临床效果满意.

  • 克氏针与抽出钢丝内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比较研究

    作者:江波;王培吉;赵家举;张勇;董启榕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与抽出钢丝内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我们共治疗62例骨性锤状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块大于关节面1/3),其中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1例,采用抽出钢丝法治疗31例.研究项目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rawford优良率评价及并发症.结果 克氏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抽出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10个月.克氏针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9周;抽出钢丝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9周.两组Crawford优良率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克氏针组并发症少于抽出钢丝组.结论 骨性锤状指治疗时,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比抽出钢丝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牢固且并发症少.

  • 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与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比较

    作者:张宇轩;谢仁国;许亚军;茅天;王古衡;邢树国;李玉周

    目的 比较分析AO 2.4 mm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与AO2.4 mm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其中采用万向双柱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20例,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30例.术后及随访摄片并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随访时进行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及腕关节评分(PRWE),测量腕关节的桡偏、尺偏、掌屈、背伸、旋前、旋后和握力、捏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两组患者的DASH和PRWE值、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捏力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尺偏角平均值大于万向双柱锁定加压接骨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指标在术后、随访以及变化值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向双柱锁定加压接骨板与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相似的疗效.

  • 背侧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

    作者:徐农;倪红联;李旱雨;祝军峰;朱康祥;金盛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15例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患者通过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 ~ 72岁,平均41.5岁.骨折AO分型:B3型1例,C2型12例,C3型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 18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价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3例,良2例.良2例均是腕掌屈缺陷<30°伴偶尔疼痛.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通过良好的背侧显露,微型锁定钢板可有效完成复位和固定并支持早期功能锻炼.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一衡;陈时益;陈星隆;宋永焕;李士;褚庭纲;蒋良福;杨景全;高伟阳

    目的 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各类腕骨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20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腕部正、侧位X线检查,部分病例行CT平扫及重建.从中统计合并单块或多块腕骨骨折的病例,统计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结果 共有15例(7.35%)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合并发生腕骨骨折,其中合并舟状骨骨折8例(发生率高),三角骨骨折2例,头状骨骨折1例,月骨骨折1例,钩骨骨折1例,有2例合并至少两处腕骨骨折.共有8例无法通过常规X线发现腕骨骨折,而是需要CT平扫得以明确.各相关危险因素中,以男性患者、AO分型为B型、致伤原因为高能量损伤的患者容易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治疗方式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石膏外固定,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个月,有3例发生腕骨骨折延迟愈合.所有患者经明确诊断和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发生率不高,很容易被忽视造成漏诊,CT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率.男性患者,骨折类型为B型和高能量损伤是合并腕骨骨折的高危因素.无明显移位的骨折需延长石膏外固定时间和开始功能锻炼时间,而移位明显的腕骨骨折则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以纠正移位.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