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LINK评估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金涛;李银太;李神奕;吴鹏;侯强

    目的 探索E-LINK评估训练系统结合针刺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E-LINK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结合针刺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运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大握力和捏力,上肢FMA评分、BI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NK评估训练系统结合针刺、康复训练进行手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

  •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分析

    作者:唐宇红;刘佳;黄巍;饶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练习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使用中文版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肌电图仪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手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手功能.

  • 皮神经的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对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覃瑞良;许永秋;王文权;卢庆弘;李冰

    目的:探讨带皮神经的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对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皮神经瓣组(n=50)和传统邻指皮瓣组(n =50).给予皮神经瓣组患者带皮神经的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给予传统邻指皮瓣组患者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结果:皮神经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邻指皮瓣组(P<0.05),皮神经瓣组患者的皮瓣肿胀及淤血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传统邻指皮瓣组(P<0.05).结论:带皮神经的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西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桂花

    目的 探析中西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67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功能(DASH评分评价)与步行能力(Holden步行功能量表评价).结果 观察组经康复护理后DASH评分为(75.6±11.9)分,低于对照组(93.4±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能力优良率79.4% (27/34),高于对照组54.5%(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积极作用明显,应用价值高.

  •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如敏;李和平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瘫痪时肢体远端受累比较重而且恢复迟差,在康复过程中,人们更重视下肢的功能锻炼,而忽视上肢尤其是手功能的康复,笔者对中风偏瘫手功能康复的各种针刺疗法进行综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 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梦;娄天伟;冷军

    目的:观察手针联合电针与单纯手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手针联合电针组,每组30例.手针组穴取患侧肩髃、臂臑、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以及各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手针联合电针组在手针组的基础上于外关和第2、3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接以断续波型的电针仪.两组均留针4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较治疗前分级均下降(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患者MAS较手针组分级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高于手针组(均P<0.05).结论: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与单纯手针相比,更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手的痉挛程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热压伤术后瘢痕手功能障碍案

    作者:黄辉霞

    浮针对疼痛的疗效确切,但在伤科非疼痛病症的应用几近空白.笔者应用浮针治疗热挤压伤术后瘢痕手功能障碍患者1例,针对患肌进行浮针皮下扫散与再灌注活动,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取得快速的康复疗效,对浮针在伤科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的应用提供治疗思路与临床借鉴.

  • 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的影响

    作者:赵艳玲;李文纯;黄娟;符再立;谭玲琼;唐兆安;何军锋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穴取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组并于患手掌侧、背侧五指掌指关节与近侧指间关节之间的筋肉进行隔日交替针刺,得气后接电针;对照组于患侧手八邪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接电针.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手关节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Lindmark评分中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8.24±3.07 vs 6.84±2.43,3.52±2.33 vs 2.16±2.12,11.76±3.55 vs 9.0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手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25.35±10.91)°vs (18.65±7.86)°,P<0.05];两组患者BI评分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浮针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江霞;肖红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手运动功能、痉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6个月以内的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in,治疗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于患者前臂内、外侧选择二三个点行浮针疗法,同时配合患者主动或被动屈伸腕、指关节,直到手痉挛缓解.浮针治疗前3日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14天和8周后记录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肢体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对患者的手痉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手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7天、14天、8周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Barthel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在治疗14天和8周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浮针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均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手痉挛程度、手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浮针配合康复训练对手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者.

  • 自身诱导法结合头针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裴景;孙伟娟;吴明莉;郭健;张朝阳;薛洋;任亚锋

    目的 探索自身诱导法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头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自身诱导法进行手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运用自身诱导法进行手功能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患侧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表面肌电信图(sEMG)评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肱二头肌肌力评估、肱三头肌肌力评估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上肢及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诱导法的训练方法结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优于只进行自身诱导法单一的训练方法.

  • 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疗效观察

    作者:张裴景;毛光兰;郭青川;郭健;张铭;白艳杰

    目的 探索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手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运用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患侧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评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及的肌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的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及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优于只进行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单一的训练方法.

  • 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丽萍;卞海萍;曹德峰;王瑾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 再造手

    作者:于仲嘉;黄玉池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索为手缺失残疾者在前臂残端重建手功能.

  • 轻型化外骨骼手功能训练器结构设计及实现

    作者:易金花;李继才;胡鑫;喻洪流

    为帮助由脑卒中引起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更好的完成手部的康复,设计一种能在日常生活辅助使用的轻型化穿戴式外骨骼式手功能训练器.通过对拇指运动仿生机构和四指运动仿生机构的设计,得到了适用于患者穿戴的手指仿生结构.在SolidWorks motion仿真软件中对训练器的抓握运动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运动符合正常人手抓握运动规律.在实验样机上进行穿戴实验和关节活动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轻型化外骨骼手功能训练器具有很强的仿生性,安全可靠,适合手功能障碍患者穿戴进行手部康复训练.

  • 二例异体手移植的病理改变

    作者:王慧君;丁彦青;朱立军;顾立强;裴国献

    1999年9月21日,我院在同一天完成了世界第3、4例异体手移植术,获得成功, 经过1年的追踪随访,移植手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临床观察无排斥反应.为调查异体移植手存活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等变化,对受者的皮肤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系列追踪观察,选择性的对神经、肌肉、肌腱和骨组织等进行了病理学观察,报道如下:

  • 聚焦解决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秀;徐远红;王桂荣;冯晓敏;郑书雅;陈蕾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采用Brunnstrom手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和简明健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1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后2个月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 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章惠英;王燕;章雅青;蒋旭侃;袁晓玲;帕孜力亚

    目的:探讨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交叉对照设计方法随机分为A组(16例)和B组(16例)。第1~3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的训练、B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A、B两组均不进行正规的运动想象疗法及常规康复训练,称为洗脱期。第6~8周A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的训练。实验前和实验后第3,5,8周时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两组患者上肢以及手的精细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和FTHUE-H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阶段结束后A、B两组的以上各项评分较实验前均有改善(P<0.01);B组FMA评分在8周末时为(50.31±7.69)分,明显高于A组(42.50±1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 P<0.05);A组MBI评分在3周末为(24.69±2.87)分,明显高于B组(20.63±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1);B组FTHUE-HK评分在5周末和8周末时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4,-4.40;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友莲;戚晓昆;钱海蓉;刘振亭;刘岩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以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适量的强制性运动为主方法,反复进行上肢的训练,必要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Fugl-Meyer 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减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切实有效.

  • 断指再植术后的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王巧灵;李奎成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1例断指再植者进行系统综合的康复训练,早由术后2周介入康复治疗,全部病例术后行康复训练超过2个月,分别采用总活动度测定(TAM)法和两点辨别觉(2-PD)进行评估,后期对21例患者出院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结果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总有效率分别占92.3%、88.5%;19例患者恢复原工作,2例更换轻工作.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手功能和职业能力的康复.

  • 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

    作者:黄文柱;严文;王志军;陈禄;崔淑仪

    目的 观察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外伤手术修复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7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共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进行上肢功能评分(DASH)、Carroll手功能评分(UEFT).结果 治疗后两组TAM、DASH、UE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632,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269,P<0.05).结论 基于康复花园的模拟园艺训练能有效改善手外伤患者手功能和上肢功能.

369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