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40例远期随访结果

    作者:郭阳;田光磊

    目的观察40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8-199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40例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随访项目包括:手术当时骨折复位状况、术后拇指腕掌关节主观症状、运动受限及X线片情况.结果术后40例获得5~26年随访(7例为信访),其中14例(占35.0%)有主观症状,但大多较轻微.来院随访的33例中,17例(占51.5%)有拇指运动受限,15例(占37.5%)握、捏力下降,22例(占67.0%)X线片上有第一腕掌关节炎表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复位质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节炎发生率随时间进展有增加的趋势.主观症状、拇指运动受限的程度与骨折复位质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无论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的方法,均应尽力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 AO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国敬;张雷;张力成;吴建伟

    目的评价AO微型钢板和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共评价68例88处掌、指骨骨折病例,分为AO微型钢板组(26例37处)及交叉克氏针组(42例51处),随访3~12个月(平均5.3个月).以TAFS评分为评价标准.结果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AO微型钢板组TAFS评分中,优良率为78.4%;而交叉克氏针组为54.9%.两者的TAFS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9,P<0.0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AO微型钢板组延迟愈合率为2.70%;交叉克氏针组为7.84%,前者优于后者.AO微型钢板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周,交叉克氏针组为7.6周,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P<0.05),前者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两者术后感染率相似.结论 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延迟愈合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但在术后感染率上无明显差异.

  • 趾蹼血管分型的临床认识

    作者:高伟阳

    目的分析120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病例,对趾蹼间的血管形态和交通情况进行观察,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观察120例156侧趾蹼,对第一跖骨背动脉和第一趾底动脉在趾蹼间的走向、口径以及两者的交通支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型.结果按孙博的分型方法[1]:Ⅰ型72侧,占46.2%;Ⅱ型57侧,占36.5%;Ⅲ型7侧,占4.5%;Ⅳ型3侧,占1.9%;Ⅴ型15侧,占9.6%;另有2侧(占1.3%)第一跖骨背血管口径>1mm,虽发出趾背动脉供养趾胫侧和第二趾腓侧,但在趾蹼内与趾底血管无吻合,故称之为孙博Ⅵ型.结论 (1) 从解剖形态看应增加孙博Ⅵ型较全面;(2) 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趾蹼间血管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Ⅰ型交通支口径在0.5mm以上.Ⅱ型交通支在0.5mm以下.Ⅲ型无交通;(3) 手术中采用第一套或第二套供血系统,首先要看趾蹼间血管的交通支,即按本组的分型属Ⅰ型采用第一套供血系统,Ⅱ、Ⅲ型采用第二套供血系统.

  • 人工血管在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中应用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彭峰;陈琳;蔡佩琴;方有生;陈德松

    目的研究人工血管在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004年2月 -2004年10月,对6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大动脉损伤的患者,进行臂丛修复和人工血管移植修复.人工血管移植长度为7~18cm,平均12.3cm.结果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随访3~6个月,B超证实血管通畅率为100%.2例臂丛束支部不全损伤松解术后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臂丛损伤同时合并有血管损伤时,采用神经、血管同步修复,有望术后改善患肢的血运,提高臂丛治疗的效果.

  • 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

    作者:糜菁熠;芮永军;寿奎水;钱俊;储国平

    目的介绍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的(足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该皮瓣在传统(足母)趾腓侧皮瓣设计方法基础上,将皮瓣腓侧缘及近端分别向背侧及趾蹼侧移动,从而避开口径细小又紧贴于皮下的(足母)趾腓侧浅静脉,直接游离第一跖背浅静脉;皮瓣的动脉和神经游离仍以常规方式进行.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2例获得4~11个月随访,3例失访.手功能评定[1]:优10例,良2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8mm,12例对皮瓣外形满意.供区行走无影响,步态正常.10例对供区外观满意,2例欠满意,其中1例(足母)趾腓侧偶有触痛.结论应用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

  • 第二趾与足内、外侧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拇指

    作者:李瑞国;刘会仁;曹磊;张艳茂;于占勇;刘志旺;王国强;侯金玲;王岩;项力源;李国华

    目的介绍应用第二趾与足内、外侧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一期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对6例拇指Ⅳ°、Ⅴ°缺损及合并虎口及桡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设计以胫前动、静脉为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与带足内、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虎口及掌部桡侧皮肤缺损.结果 6例再造拇指及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6 h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随访4~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移植皮瓣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11~15mm.供区行走无影响.结论第二趾与足内、外侧皮瓣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拇指Ⅳ°、Ⅴ°缺损及合并虎口及桡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

  • 腕舟骨、大、小多角骨三关节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蔡玉辉;刘璠

    目的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腕舟骨、大、小多角骨(scaphoid trapezium trapezoid,STT)三关节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取30具尸体腕关节标本,测量STT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短距离及STT关节深度.结果 STT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短距离为[(6.03±0.14)mm,±s,下同],95%的可信区间为 5.74~6.32mm.STT关节深度为(13.83±0.30)mm,95%的可信区间为13.22~14.45mm.结论本研究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数据.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作者:朱弢;任建峰;陈华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cm×2.1cm~3.1cm×3.6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分辨觉在5~7mm以内.结论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效果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树枝状静脉移植在手部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韩清銮;张磊;林彬;张大学;张玉;曾文超

    目的探讨手掌严重碾挫伤应用血管移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手掌碾挫伤伴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树枝状浅表静脉倒转后多级移植修复缺损的手掌动脉,同时对缺损皮肤一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术后12例创面全部Ⅰ期愈合,手指血循环好.术后随访3~22个月,手功能评定[1]: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手掌恢复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能完成手指的捏、握、对掌和对指功能.结论对严重的手掌毁损伤,利用树枝状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的血管,能获得较好的手功能和外形.

  • 手部不同种类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津;陈克俊;高广伟;韩宝平;赵金岩;戚伟;王晓南

    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手部微型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于国平

    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科应用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8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

  • 环指浅屈肌腱转移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伤

    作者:梁武华;王福星;孙小东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拇长屈肌腱是拇指的主要肌腱之一,一旦缺损将对拇指及手的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我科从2003年至今用环指浅屈肌腱转移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 起网机网绳绞扎伤致肢体离断再植修复

    作者:姜德欣;吴旭东;刘遵勇;将明;余迎浩;胡静波

    起网机网绳绞扎致肢体离断伤是一种区域性特有的损伤,主要发生在渔区作业的渔民.1998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收治53例,其中截肢22例(占41.5 %);肢体再植31例,成活29例.术后再植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作者:吴力军;许汉荣;朱江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并不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1,2].自从1989年朱盛修等[3]、卢景和等[4]和陈德松等[5]报告了肩胛上神经卡压后,临床上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2001-2003年,我们共诊治了9例肩胛上神经卡压,报告如下.

  • 高压合成HA/PLGA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体内外降解研究

    作者:于家傲;路来金;李玲玲;刘志刚;邹广田

    目的通过体内、外降解实验来探索超高压技术合成的HA/PLGA生物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降解规律.方法将HA/PLGA样品置于恒温SBF液中,定期测试失重率、平均分子量,并对试件作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将 HA/PLGA样品置于新西兰白兔皮下、骨内,定期做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HA/PLGA材料在体外的水解过程中,随着材料表面HA颗粒的脱落,水分子渐入材料内部,表现为早期平均分子量的降低,晚期失重率的升高.体内实验观测到材料逐渐被机体组织利用,并有血管等组织进入材料深部,形成对材料的持续性降解.结论高压合成的HA/PLGA在体内实验期间显示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具有生物降解特性,可被机体利用形成新生骨组织.

  • 单侧膈神经切断对幼猪呼吸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勇;陈亮;顾玉东

    目的比较单侧膈神经切断对不同年龄幼猪肺功能及肺组织形态影响的差异,为临床上确定小儿行膈神经移位术的安全年龄范围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幼猪36只,按手术时日龄(10 d、30 d、50 d)分为3组,每组12只,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于颈部将左侧膈神经切断,对照组仅行左侧膈神经暴露.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及生长至3月龄时检测动脉血气、肺功能及进行胸透,并于3月龄时观察肺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膈神经切断后30 min,10 d及30 d实验组分钟通气量(MV)和吸入潮气量(VTins)较术前下降(P<0.05),50 d实验组分钟通气量及吸入潮气量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3月龄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分钟通气量和吸入潮气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10 d及30 d实验组动态顺应性(Cdyn)下降(P<0.05),气道阻力(Raw)增高(P<0.05),50 d实验组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月龄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学比较,10 d实验组左肺及右肺下半区肺泡直径(Da)减小,肺泡隔密度(Ds)增加(P<0.05),30 d实验组仅左肺下半区肺泡直径减小、肺泡隔密度增加(P<0.05),而50 d实验组双肺各区肺泡直径及肺泡隔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膈神经切断将影响术时年龄较小幼猪的肺功能及肺组织形态,手术年龄越小影响越显著,而术时年龄较大幼猪膈神经切断对呼吸系统影响不明显.

  • 部分腕骨融合术对腕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立;邵新中

    目的探讨部分腕骨融合术后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压力负荷及对腕关节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12例新鲜腕关节标本随机分为3组,A组:舟大小融合术;B组:舟骨三角骨切除+头月融合术;C组:四角融合+舟骨切除术.通过CSS-44020系列生物力学试验机,用100 N力,以5mm/s的速度分别牵引腕关节被动掌屈、背伸、尺偏和桡偏,并测量A、B、C 3组标本的活动角度.然后,于腕关节内放置压敏片,用自制的实验架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以5 N/s的压速对腕关节施压至200 N,维持60 s后测量压敏片上各组标本的受力面积和压力负荷.结果 (1) 活动范围:A组掌屈(68.4±5.2)°(±s,下同)、背伸(51.5±4.6)°、尺偏(24.5±2.3)°、桡偏(15.7±3.4)°.B组掌屈(64.5±7.1)°、背伸(60.0±5.2)°、尺偏(42.4±3.2)°、桡偏(26.9±5.2)°.C组掌屈(61.9±6.6)°、背伸(54.9±5.3)°、尺偏(27.1±3.9)°、桡偏(17.0±4.9)°.(2) 腕关节的受力面积:A组为(265.00±8.97)mm2.B组为(125.81±5.97)mm2.C组为(164.00±8.43)mm2.(3) 负荷压力:A组为(53.87±3.07)N/cm2.B组为(112.86±0.74)N/cm2.C组为(55.28±5.11)N/cm2.结论舟大小融合术、舟骨切除+四角融合术对腕关节应力负荷的影响与正常腕关节相比变化不大,而舟三角骨切除+头月融合术对腕关节的影响较大,其应力负荷的增加明显超出了正常腕关节所承受的压力负荷.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神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庆刚;洪光祥;钱贵宾;岳琦;张凤蕴;王立峰;孙立国

    目的探讨小鼠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同种异体异基因坐骨神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供体小鼠C57BL/6的脾细胞中提取MHC抗原注入受体鼠Balb/c小鼠胸腺内,于2周后移植供体鼠坐骨神经.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胸腺内注射组)、B组(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异体神经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于3周后进行电生理学、组织学、免疫学检测.结果 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8.23m/s)与D组(36.39m/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电镜、免疫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检测结果均证实B组分别优于A组、D组和C组.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MHC抗原可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交感神经刺激对周围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沙轲;陈德松;朱艺;陈琳;彭峰;方有生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和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兴奋在颈肩痛的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不同强度电流刺激大鼠颈交感神经后,用肌电图分别检测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和潜伏期(latency ,LAT).结果电刺激大鼠颈交感神经能降低实验侧正中神经NCV,并使LAT延长,强度越大,NCV和LAT的变化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干受刺激可显著地降低其支配的周围神经的功能.周围神经功能降低程度与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强度存在相关关系.

  •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神经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恢复动态观察

    作者:孙贵新;顾玉东;李继峰;李文军;王欢

    目的比较七种不同术式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受体神经的功能以探讨颈7神经重建多组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建立传统的健侧颈7移位经尺神经近端(单根)接正中神经或肌皮神经或桡神经(A、D、G组),健侧颈7经尺神经近端(2股,合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B、E组),健侧颈7经尺神经及腓肠神经(分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C、F组).术后观察患肢功能,抓握力及梳洗动作出现时间.结果术后2个月,修复正中和肌皮神经的B、C组,均出现主动屈趾、屈肘功能.抓握力比较:合干法(B、E组)、分干法(C、F组)及传统法(A、D、G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6个月合干、分干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梳洗试验出现时间:合干、分干法及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7神经根能提供足够的神经再生纤维,可同时恢复2条神经功能.

  • 血管球瘤并发脓性肉芽肿一例报道

    作者:何明锋;韩汉平;袁伟宏

    患者男,75岁.因"右手环指肿物伴出血21 d,肿物迅速增长7 d"而诊.21 d前右手无名指甲根部无诱因出现绿豆大小、鲜红色肿物,无疼痛,无意中将肿物碰破出血,在他院缝合(肿物未破切除)后仍出血不止,术后第4天肿物开始逐渐增大,每次换药仍出血,7 d前肿物迅速增大.查体:右手环指甲根部偏尺侧有一球形肿物,直径约1.0cm,基底部呈环状游离缘,表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质脆,触之出血.

  • 静脉皮瓣移植治疗断掌再植术后手背皮肤坏死及静脉栓塞成功一例

    作者:肖志雄;刘晓军;徐基农;夏霆

    断掌再植后,因挫伤严重导致创面皮肤坏死,静脉栓塞引起静脉危象,临床并不少见.其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移植静脉以恢复血液回流,同时用皮瓣覆盖创面.我们曾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1例断掌再植后手背皮肤坏死及静脉栓塞患者,术后皮瓣及断掌存活,手指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 手掌骨外软骨瘤误诊一例报告

    作者:张向宁;胡敏

    患者男,48岁,因右手掌侧肿物伴环指屈伸活动受限1年而入院.患者1年前右手环指无明显诱因出现伸屈活动不利,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予局部封闭、理疗处理,症状好转.近期因再次复发来我院就诊,以狭窄性腱鞘炎收住入院.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作者:侯春林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科急诊骨折的1/6~1/4.人类对此种骨折的认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outeau在1783年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1814年Abraham Colles详细描述了这种骨折的特点,并以Colles骨折命名.1838年Barton、1854年Smith、1887年Dupuytren等又分别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的特点.

  • 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失败病例分析

    作者:寿奎水

    1966年杨东岳等首创择期移植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十多年后顾玉东[1]第二套供血系统理论的提出,使第二趾移植的成功率大为提高.四十年来这一手术已被手外科临床医生广泛采用,并作了不少改进和发展.如1984年程国良等[2]开创了急诊足趾移植手术,报道13例(14指)急诊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手术;1995年寿奎水等[3]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亚急诊修复和再造拇、手指,认为术后疗效良好,方法切实可行.同年程国良等[2]采用不同形式的足趾组织移植修复不同程度拇、手指缺损,基本上做到了拇、手指缺什么,可以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趾组织来修复,而且得到了优良疗效.

  • 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作者:顾玉东

    一、世界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纪实1.病情介绍:患者男性,20岁,机床厂车工.一年前因工伤事故,左手丧失5个手指,仅存部分第一掌骨与第五掌骨.

  • 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目的、手术方案与技巧商榷

    作者:程国良

    自1979年以来,我院对1255例不同程度拇、手指缺损者,选用不同形式足趾组织移植,施行拇、手指再造与修复达1569指,成功1545指,成功率为98.5%.新近对拇、手指部分缺损者,选用足趾相应组织移植进行修饰性修复与重建,获得了较满意的外形与功能,达到缺什么再造修复什么的临床效果,使拇、手指再造与修复获得了自由.在这26年手指再造的经历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并摸索了一些新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愿在此与同道共商.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陈晓东;王宇仁;王栋梁;蒋雷生;沈雷;姚维芳;周青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累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6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61岁.按照AO骨折分型:C1型8例;C2型12例;C3型6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另2例分别合并肩与肘关节脱位.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26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6~12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40°,背伸45°,尺偏30°,桡偏20°,旋前70°,旋后65°.近1次随访X线片与术前相比,桡骨茎突平均长度自术前6 (-10~10)mm增加至11(8~14)mm.平均掌倾角自术前-15°(-40°~10°)增加至8°(-5°~15°).平均尺偏角从12°(-5°~20°)增加至20°(10°~25°).关节面骨折块平均间距从6(1~18)mm减少至0(0~3)mm.术侧握力为健侧的 78%(55%~100%).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差2例.结论对于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T型锁定钢板可以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王强;蒋百川;陈鹏涛;王静成;施晓明

    目的研究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1例.结果治疗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5周.根据Jaki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为83.87%.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功能优良的优点.

  • 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张秋林;王秋根;张少成;纪方;王万宗;汤旭日;陆晴友;唐昊;吴剑宏;蔡晓冰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以及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等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8例41侧.结果 34例36侧获得5~30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4例失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9侧,良10侧,可5侧,差2侧.结论每一种微创方法应掌握好其适应证,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 T型接骨板加有限钢丝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杨小祥;汤黎明

    目的探讨应用T型钢板螺钉加有限钢丝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9~66岁,平均33岁.按AO分类为C2型和C3型.切开复位后按AO内固定原则,使用T型钢板螺钉加有限钢丝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16个月.后1次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8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7.5%.术前为-35°~0°,平均-15°;术后为7°~14°,平均10°.术前尺偏角为-20°~15°,平均9.5°;术后为18°~24°,平均21.1°.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T型钢板螺钉加钢丝治疗C2型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牢固维持于术中复位达到的解剖位置,有利于患肢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