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近指间关节掌板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兆毅;李炳万;刘有玉;李子华;黄若强

    目的 了解近指间关节掌板及其韧带的解剖结构并进行模拟试验,分析掌板各条韧带的作用,探讨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成人新鲜尸体除拇指外的断指标本共16指,8指用于观察掌板及韧带的解剖结构及运动复位情况;另8指用于模拟实验,分别切断掌板的不同韧带,观察掌板运动情况,以此分析各条韧带的具体作用.结果 在屈指过程中,掌板的移动主要是依靠中节指骨底掌侧唇的推动作用,远端连接韧带是伸指过程中牵拉掌板复位的主要动力源.两条Check-Rein韧带对掌板的运动几乎不起作用.两边的副韧带将掌板限制于关节滑车内,靠自身的伸缩作用对掌板运动产生一定影响.侧副韧带是保持近指间关节稳定的主要因素.结论 当掌板远端损伤时,副韧带的挛缩使掌板固定在半脱位状态.如何恢复副韧带的弹性是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关键.

  • 健侧颈7神经根经改良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

    作者:杨勇;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李文军;李玉成

    目的 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改良的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健侧颈7神经根经改良椎体前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200例,男183例,女17例;年龄4~59岁,平均(28.3±10.6)岁.受伤至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手术时间1~11个月,平均(3.7±1.6)个月.健侧颈7均经过改良的椎体前通路,即经过前斜角肌深面并通过食管-颈椎间隙移位至伤侧颈部.根据修复神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健侧颈7神经修复臂丛神经上千,共60例;B组为健侧颈7神经直接修复臂丛神经下干,共140例.A组术后肌力的检查包括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胸大肌锁骨部;B组包括指屈肌、腕屈肌和肱二头肌.结果 A组随访60~143个月,平均(90±13)个月;B组随访48~152个月,平均(86±15)个月.A组健侧颈7神经根分离长度平均为(6.7±0.8)cm,3例健侧颈7与上干直接缝合,腓肠神经移植长度平均为(6.8±1.7)cm;B组健侧颈7神经根分离长度平均为(6.7-0.7)cm,通过短缩伤侧肱骨干和游离提升臂丛神经下干远端,均与臂丛神经下干直接缝合,其中肱骨短缩74例.A组患者中肌力大于M3+的三角肌占82%,肱二头肌占85%,胸大肌锁骨部占88%.B组患者中肌力大于M3+的肱二头肌占60%,腕屈肌占72%,指屈肌占63%,拇屈肌占53%.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经改良的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显著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有助于改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疗效.

  • 小口径人工神经鞘管预防手部指神经挤压伤后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志;赵睿;臧成五;张建磊;马继;陈永祥;孟泽祖;丛锐

    目的 观察应用小口径人工神经鞘管预防及减少指神经挤压伤后神经病理性痛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对37例50根指神经挤压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人工神经鞘管组及对照组分别纳入19例和18例,受累指神经数量均为25根.两组均由同一术者进行创面清创、指神经探查修复术.术后2周、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工神经鞘管组中有2例患者2根受损指神经支配区域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痛症状,疼痛高峰均在术后2周出现,术后6周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8根受损指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神经病理性痛症状,疼痛高峰出现在术后2~6周,术后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人工神经鞘管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痛的病例数显著减少,疼痛程度显著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小口径人工神经鞘管能够有效保护手部挤压伤患者受损的指固有神经及指总神经,预防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

  • 改良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赛雄;吴迪;利春叶;陈金仁;喻林波;龙海泉;杨钦泰

    目的 探讨改良的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我们采用改良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拇短伸肌腱转位手术重建19例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穿过拇短展肌止点并缝合固定后,在掌长肌腱深层与转位的尺侧腕伸肌腱编织缝合,以掌长肌腱作为屈肌支持带,避免术后弓弦效应为改良特点.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功能评定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8个月,按朱伟等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5例.结论 改良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该手术简单易行,符合拇对掌的生物力学特性,术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足趾移植修复小儿拇手指缺损

    作者:闫军美;李三亮;刘宏波;王建国

    目的 介绍小儿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通过游离足趾移植重建小儿拇、手指11例16指,其中重建拇指8指、示指6指、中指2指.结果 术后11例重建拇、手指均存活,足供区植皮部边缘坏死1例,换药后愈合.随访1~5年,重建指生长发育满意,较好地恢复了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5~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8例,良3例.供足行走正常,功能无影响.结论 采用游离足趾移植重建小儿拇、手指缺损疗效满意.

  • 综合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蔡宇;周华军;肖婷;陈焱;任东;肖志宏;邢丹谋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创伤性肘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 白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们共收治68例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即中药熏洗+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关节松动术+主动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及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 治疗后2、6、12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肘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还可以大大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板钉固定治疗指深屈肌腱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熊革;肖滋润;张春林;郑炜

    目的 探讨板钉固定治疗指深屈肌腱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我们对12例采用板钉固定治疗指深屈肌腱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从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和统计,分析并讨论其发病特点、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5.8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9±0.6)个月,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分别为6.6±0.7和1.6±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为(59.5±10.6)°,大多数患者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轻度受限(8.8±2.5)°.结论 对于合并撕脱骨折的指深屈肌腱止点损伤,可以使用板钉固定进行止点重建,其复位可靠性好,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并支持较早地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 3.0T MRI对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丽娜;丁庆国;陆永明;张红强;钱征;张芬芬

    目的 探讨3.0T MRI对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7例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进行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定量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23例(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9例),良性肿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指标包括T2W IDEAL序列信号(高信号为主),瘤内囊变、出血改变,肿瘤与起源神经的位置关系.恶性神经鞘膜瘤4例,良恶性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指标包括肿瘤平均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瘤周水肿及肿块ADC值.结论 3.0T MRI对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可靠,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

  • 手外伤术后健指甲根炎28例

    作者:周望高;陈乐锋;熊懿;余少校;李征;陈国荣;曾锦浩;陈泽华;叶学浪

    甲根炎常发生于手外伤术后,好发于患指邻近的健指.自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诊治手外伤术后健指甲根炎28例36指,效果较理想.1.一般资料:本组28例36指,男18例24指,女10例12指;年龄16~33岁,平均24岁.1指发病22例,2指发病4例,3指发病2例.手外伤原因:压砸伤16例,切割伤12例.断指6例,指骨骨折12例,手指神经、血管、肌腱损伤10例.发病时间:手外伤术后3~8周发病.病程5~12周.临床特点:患指均为手外伤术后邻近健指发病,甲根处皮肤软组织肿胀,无发热及疼痛,指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指甲增厚,无光泽,病情严重者甲根处甲床沟渗液,渗液多为清亮,无明显脓性分泌物.

    关键词:
  • 改良交叉加压克氏针治疗骨性锤状指

    作者:刘书强;魏晓健

    手指锤状指畸形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症,通过X线片检查发现有部分为末节基底背侧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骨折块常累及关节面,为骨性锤状指.多年来有许多文献报告了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包括支具外固定治疗及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不尽相同[1-3].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26例Wehbe和Schneider[4]分型ⅠA、Ⅰ B型骨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交叉加压克氏针治疗,术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 指背筋膜蒂皮瓣联合V-Y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缺损

    作者:缪华;戴靖宇;李金付;刘正涛;巨积辉

    拇指指腹缺损临床上常见,传统的一侧近节指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1-2].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们利用拇指多源供血的尺侧指背筋膜蒂皮瓣联合桡侧V-Y推移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缺损患者8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 拇指离断足背寄养择期回植再造

    作者:杨世林;龙兴敬;匡安银;代羽;陈佳

    人手的拇指除屈伸功能外,还具有外展、内收、对掌、对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36%[1].因此在创伤治疗中挽救拇指并尽可能保留其长度对改善手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白200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掌指关节及掌骨离断缺损患者21例,采用拇指清创、足背寄养、择期游离移植再造修复治疗,术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指骨内断针取出方法——顺行针头套取推出技术

    作者:刘志波;李辉;刘雨;孟凡丁

    手外科手术中经常对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克氏针于指骨内断裂的情况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断针断端位于指骨内,近端平齐或低于关节软骨平面,以较小的损伤取出断针非常困难.自2012年以来我们本着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宗旨,利用注射器针头的类环钻效应,结合断针的导向作用,设计了顺行针头套取推出技术,凭借临床常见的普通器械,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手术过程大大简化,手术创伤大大减小,成功率达100%,较完美地解决指骨内断针存留的难题,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4-苯基丁酸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岳振双;汤样华;郑文杰;曾林如;胡中青;熊振飞

    目的 观察4-苯基丁酸(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75只,建立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4-PBA组、生理盐水组(NC组).对照组大鼠皮瓣形成后及4-PBA组、NC组皮瓣缺血再灌注后0、1、6、12、24h,分别于皮瓣边缘取全厚皮瓣组织,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皮瓣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GRP78、CHO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NC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6h后组织肿胀程度、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数较4-PBA组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6和24h,4-PBA组与NC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减少19.4%和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6、12、24 h,4-PBA组较NC组CHOP、GRP78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PBA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能减轻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起到对皮瓣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

  • 左中指毛母质瘤一例

    作者:王瑞;苗平;葛华平;刘会军;孙莹

    患者 男,21岁,发现左中指指背侧软组织肿物1年余就诊.初始为小米粒大小,逐渐增大,无痛,无活动功能障碍及血运感觉异常,皮肤科初诊为左中指寻常疣,一直未予治疗.目前左中指软组织肿物增大、变硬.临床检查:左中指指背侧近指间关节处可见一凸出于皮肤的软组织肿物,直径约1.2 cm,皮肤呈淡蓝色、表面粗糙,无破溃,边界清晰,质地较硬,压痛不明显,无明显瘙痒症状,左中指指间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指端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图1).X线片示左手骨质未见异常;各项化验检查正常.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中指软组织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深及指伸肌腱浅层,基底呈灰白色,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无分叶,大小约1.4 cm×1.0 cm×0.4 cm,肿物切除后的缺损创面应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组织病理示:肿瘤边界清,真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团块,瘤团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镜下中央见嗜伊红的“影细胞”,周边为嗜碱细胞(图2).病理诊断:皮肤毛母质瘤.术后随访2个月肿物无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
  • 手部指骨骨样骨瘤一例

    作者:缪道一;张凌洲;吴建伟

    患者 男,14岁.半年前外伤后出现右小指肿胀、活动受限、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夜间加剧,活动时加重,当时至当地诊所治疗,予外用中药,未见好转,曾服用水杨酸类止痛药物,疼痛明显减轻,但是症状反复发作.我院临床检查:右小指近节远端肿胀,皮肤表面无红肿,近指间关节呈过伸位、屈曲障碍、压痛明显、被动活动受限,手指感觉血运正常.X线片示右小指近节指骨头可见小透亮区,周围可见密度增高影(图1).MRI示长T1T2信号,瘤巢类圆形,混杂信号,周围边界较清楚,软组织可见水肿(图2,3).

    关键词:
  •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并拇长伸屈肌腱缺如功能重建一例

    作者:尤科;徐磊;周荣;巨积辉

    患儿 女,2岁.1年前患儿父母发现其左拇指发育较对侧缓慢、指体屈曲、桡偏畸形而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拇指近末节指体较对侧细小,指体屈曲及桡偏畸形,伸屈活动不能,被动活动可,拇指掌指关节伸屈、外展活动不能(图1,2),指端皮色红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X线片示:左侧第一掌骨及拇指近末节指骨较健侧短小(图3,4).临床诊断:先天性左拇指发育不良,先天性左拇长伸屈肌腱缺如.

    关键词:
  • 腕部骨外(软组织)软骨瘤一例

    作者:柳权哲;孙鸿斌;龚喜龙;杨光

    患者 女,60岁.因发现左腕部无痛性肿物1年人院.既往无外伤史.临床检查:左腕桡骨茎突处可触及2cm×3cm类圆形皮下肿物,质硬,无活动度,肿物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皮温、皮色改变,腕关节活动正常(图1).彩色超声:肿物为不均质回声,内见多个粗大强回声,血流略丰富.X线片示:局部软组织肿胀,内可见多个团块状高密度骨化影(图2).腕关节MRI:腕关节桡侧软组织内多个类圆形长T1、略长T2信号影,边界尚清,聚成团块状,其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边界清晰(图3).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楚,表面灰白色,切开见中心灰黄色,骨样硬(图4).病理切片镜下见增生的软骨细胞,中心见骨化(图5),诊断骨外软骨瘤(软组织软骨瘤).

    关键词:
  • 腕不全离断再植术后并发Charcot关节一例

    作者:孙汝涛;刘会仁;刘家寅;吴学强;张艳茂;于占勇;马铁鹏;王岩;刘建华

    患者 男,20岁,因右腕部机器绞伤疼痛、出血,手指苍白2h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腕近似环形伤口,仅桡背侧宽约2.5 cm皮肤完整,掌横纹水平自拇指掌指纹尺侧一横行伤口,并在手尺背侧与环形伤口相邻,两伤口间皮条向桡侧、远端剥脱掀起,手背侧散在压伤痕,皮肤逆行剥脱至掌骨头水平.各伤口创缘不整齐,肌肉碾挫断裂,污染及软组织挫伤重,压痛,可触及异常活动.环形伤口以远肢体苍白,皮温低,无点压回血.

    关键词:
  • 腕部多发性炎性肉芽肿引起腕管综合征一例

    作者:裴军;尹卫东;全君洁;唐晨;邱小兰;尤加锐

    患者 男,50岁,因左腕部掌侧逐渐增大的包块及左手指麻木约半年余人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痛风病史.临床检查:左腕部掌侧可见一4cm×5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楚,活动度欠佳.左示、中、环指感觉麻木,活动尚好.Phalen试验阳性,Tinel征阳性.左腕部核磁共振提示:左腕关节骨质异常信号,并掌侧滑膜明显增厚;左手掌第一、三掌骨异常信号,并滑膜明显增厚.行左腕部包块切除+腕管切开减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左上肢扎气压止血带,在左腕部正中做“S”形切口,并延长至左手掌,游离切口下软组织,显露出左腕部掌长肌腱和腕横韧带,切开腕横韧带,显露出正中神经及左手指浅、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外膜可见较多的暗灰色增生的组织赘生物,沿肌腱纵行切除,并切除部分腕横韧带,见增生组织延伸至手掌.生理盐水冲洗,电刀止血.4-0可吸收线缝合左腕部皮下软组织,5-0丝线缝合左腕部及手掌切口处.

    关键词:
  • 以弹响指为表现腕部炎性肿物一例

    作者:杜伟帅;杜心如;骆辉;徐子或;李健

    患者 女,62岁,因右手中指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患者于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指屈伸时弹响并伴有疼痛感(图1),晨起症状明显,活动后稍缓解,局部无红肿,近期弹响及疼痛加重,以右手指腱鞘炎入院.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具体年限不详).临床检查:双手掌指关节轻度肿胀,双手皮肤正常,右中指屈伸时弹响(+),屈90°,伸10°,末梢血运良好,各指感觉正常.

    关键词:
  • 拇指背腹轴错位畸形一例

    作者:李连楚;王斌;杨武略;朱志科;刘安金;卿晓玲

    患者 女,14岁.左拇指畸形14年.足月顺产,家族中无先天性疾病和类似病史.临床检查:左拇指纤细短小,钩甲、掌侧异位指甲,掌指关节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均为0°;桡侧活动度5°,尺侧活动度60°,尺侧侧翻应力试验阳性;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双侧活动度均为0°;拇外展范围45°,内收功能良好,可以完成对指动作,但对指时拇指尺翻(图1),余肢体及身体未见异常.X线片及CT显示:拇指末节呈锥状指骨,桡动脉缺如,骨间动脉异常发育(图2).

    关键词:
  •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一例

    作者:祖娟

    患者 女,46岁,发现左上臂下段内侧包块lOd就诊,偶感疼痛,无发热、疲乏、厌食、体质量下降等.临床检查:左上臂下端内侧一鸡蛋大小包块,呈圆形,质韧,表面光滑,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差,远端肢体感觉、血运及活动正常.彩超示:左肘关节皮下等低回声光团,大小约18 mm×13 mm.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上臂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深筋膜层,大小约20 mm×15 m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底部一条索状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见蒂部为管道状,有清亮淡黄色液体流出,考虑包块为肿大淋巴结(图1).

    关键词:
  • 指固有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

    作者:周翔;李向荣;秦军

    手指远端组织缺损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常伴有末节指骨、肌腱组织外露,修复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采用指固有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 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

    作者:刘金伟;何藻鹏;李卫;周琮镇;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目的 探讨应用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外伤所致指端缺损的患者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设计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1.5 cm× 2.0 cm~2.0 cm×3.5 cm,切取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5 cm×2.0 cm~2.0 cm× 3.5 cm.结果 术后24块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18个月,穿支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指蹼宽度和深度无影响,伤指的外展角度与健侧指相近,无瘢痕挛缩、瘢痕触痛、神经传导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恒定、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的较理想方法.

  • 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谷爱奇;王煜;闵祥辉

    目的 评估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们共收治指端缺损患者22例,采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供区采用指蹼推进皮瓣修复9例(皮瓣组),游离植皮修复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瓣大小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坏死或部分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间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岛状皮瓣长度,皮瓣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岛状皮瓣感觉恢复>S318例、S32例,S21例.皮瓣供区感觉恢复>S3:皮瓣组6例,对照组2例;S3:皮瓣组2例,对照组3例;S2:皮瓣组1例,对照组5例;S1:对照组3例.皮瓣组病例术后均无指蹼挛缩发生.结论 采用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供区创面,可显著改善供区创面皮肤质地及浅感觉恢复,无指蹼挛缩,在保持良好疗效同时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并简化术后护理.

  • 臂外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后感觉恢复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广智;张展;阳跃;李春雨;崔树森

    目的 分析比较臂外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后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自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对4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臂外侧皮瓣18例,股前外侧皮瓣28例.术后检测游离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内容包括皮瓣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分辨觉.感觉恢复等级评定:S3+、S4为优,S3为良,S2为可,S0、S1为差.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23个月.臂外侧皮瓣: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4例,S311例,S23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3%.股前外侧皮瓣: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3例,S317例,S28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71%.结论 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后感觉恢复优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建议优先选用臂外侧皮瓣.

  • 携带感觉神经的拇指指背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强力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拇指指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对20例20指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8 cm~2.0 cm×2.2 cm,其中5例纵行缺损距离小于1.5 cm的指背创面设计携带感觉神经的拇指背侧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11例拇指末节掌侧或者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拇指背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4例拇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拇指指背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无法直接缝合,采用拇指指背穿支蒂V-Y接力皮瓣修复供区创面;术中将逆行皮瓣内指背神经与一侧指神经或指背神经缝合重建皮瓣的感觉.结果 20例20指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顺利存活,蒂部无臃肿,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两点分辨觉7~10 mm,患指术后各关节活动正常.指背创面线形愈合,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6指,良3指,可1指;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不损伤指动脉和指神经,优化了传统的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手术,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一种新型皮瓣.

    关键词: 拇指 外科皮瓣 穿支
  • “W”形腹部皮瓣修复手部梭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宁;宿晓雷;贺椿媛;刘妍;陈广先;赵建勇

    目的 探讨“W”形腹部皮瓣修复手部梭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们共收治手部单纯梭形皮肤缺损患者16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3.0 cm~1.2 cm×5.0 cm,切取腹部“W”形随意皮瓣,皮瓣卷成管形后,远端“W”形皮瓣成为两个“V”形合并的梭形皮瓣,覆盖修复梭形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渗出及皮肤开裂.术后1个月,皮瓣断蒂,手部皮瓣颜色红润.结论 应用“W”形皮瓣修复手部梭形皮肤缺损,可有效避免传统单叶腹部皮瓣与创面内侧缝合部分缝合不紧密导致皮瓣裂开,以及创面继发感染等问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阶梯状V-Y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掌侧皮肤缺损

    作者:黄海华;王绥江;吴泽勇;陈秀凤;李小芳;张培华

    目的 探讨阶梯状V-Y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们对10例前臂及手部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阶梯状V-Y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穿支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2~1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感觉及功能与邻近组织相似,皮瓣及供区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阶梯状V-Y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掌侧皮肤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腕管综合征标准化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吴亮;杜维卫;张伟平;赵志林;唐贤翱;尚超

    目的 对照顾玉东提出的腕管综合征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电生理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60例,依据顾玉东提出的分型方法,按照感觉、运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不同表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局部封闭、腕关节制动)及手术治疗(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必要时进行正中神经返支松解).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电生理和临床随访.根据顾玉东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轻度组患者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中度组患者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重度组患者优1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 根据顾玉东提出的腕管综合征分型,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

  • 芬太尼透皮贴超前镇痛对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胜;蒯英英;张广亮;金光哲;李祥军;巨积辉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超前镇痛对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我院100例断指再植病例,按人院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按照传统方法术后出现疼痛时再予镇痛药物镇痛;实验组50例,术后疼痛发生前即给予芬太尼透皮贴镇痛.比较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50例中发生血管危象15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50例中发生血管危象6例,发生率为12%.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前镇痛能减少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 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后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式改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宿晓雷;朱伟;张友乐;杨辰

    目的 报告改良术式重建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后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们对20例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患者应用改良术式重建拇对掌功能,将移植肌腱与拇短屈肌止点缝合,纠正拇指爪形指畸形.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9个月,平均11个月.按北京积水潭医院1992年制定的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6例,中4例,差1例.所有患者拇指均未出现爪形指畸形.结论 应用改良术式重建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损伤患者的拇对掌功能,可以有效纠正拇指爪形指畸形,增加拇指屈曲和对捏力量.

  • 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治疗前臂Cierny-Mader Ⅳ A/B型骨髓炎

    作者:滕云升;段超鹏;梁高峰;智丰;张满盈;贾宗海;文波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治疗前臂Ciernv-Mader Ⅳ A/B型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我们对13例前臂Cierny-Mader Ⅳ型骨髓炎患者,采用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治疗,术后观察骨皮瓣血运情况.结果 术后移植组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骨愈合率为100%.根据Enneking上肢功能评分:11~15分无,16~20分1例,21~25分2例,25~29分10例,平均27分.术后1年,DASH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11.7分.结论 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不仅解决了骨髓炎造成骨缺损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同时保证或重建了肢体动脉的完整,是治疗前臂Cierny-MaderⅣA/B型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 微创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

    作者:赵晓博;陈振兵;翁雨雄;薛航;刘汉林;刘志伟;陈江海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共收治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患者11例.所有骨折均先在微创操作下克氏针初步固定,能闭合复位则避免切开,需切开复位的则以小切口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牵张固定,将第一腕掌关节撑开2~3 mm,辅以石膏托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于7~9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7.6周.术后5~6周拆除外固定支架,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平均10.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拇指进行功能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使用外固定支架辅以克氏针内固定,将腕掌关节撑开,术后疗效满意.

  • 侧副凹进针法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作者:贾晶;向胜涛;凤宁娟;赵玲珑;石宇;于学军;郑文;张伟

    掌指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外伤.自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我们对15例20处掌骨骨折患者行侧副凹进针法穿针固定术治疗,术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15例20处,男11例,女4例;年龄18~51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拳击伤5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6例.开放性骨折12处,闭合性骨折8处.单纯骨折16处,伴肌腱、血管、神经损伤4处.掌骨干骨折16处,掌骨颈骨折4处.横行或斜形骨折17处,粉碎性骨折3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d,平均3d.

    关键词:
  • 自制袢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葛建华;阳运康;魏代清;张忠杰;鲁晓波

    目的 分析自制袢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提供新技术. 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应用袢钢板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9例,选择肘关节前内侧切口,尺骨冠状突复位后自制袢钢板固定.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0.6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关节不稳定、骨折再移位等发生.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 结论 袢钢板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但不适用于冠状突尖的骨折.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支撑固定治疗新鲜掌骨多发骨折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王自方;明朝戈;王慧;王新德;孟维娜

    目的 报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支撑固定治疗新鲜掌骨多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对64例新鲜掌骨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直径1.2~1.5 mm克氏针横行支撑固定.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一天进行患手功能锻炼.术后患肢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2周,6至8周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则拔出克氏针.结果 术后6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4~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发生移位及畸形愈合.其中6例出现外露克氏针不同程度渗出,经换药,克氏针拔出后渗出消失,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优18例,良38例,可4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价廉、固定牢靠等优点,并且能尽早功能锻炼,恢复患手功能.

  • 四通道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李春江;王保苍;刘守友;齐建明;高晓伟;徐剑

    目的 探讨四通道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体会.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们对1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四通道张力带技术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无感染,无神经损伤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无异位骨化发生,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10周.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6例,良8例,可1例.结论 四通道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加压及抗旋转作用强,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推广应用.

  • 锁定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王烨明;刘俊阳;田旭;杨建华;东靖明

    目的 探讨2,5 mm锁定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共收治1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以明确骨折移位情况及骨折类型.根据O'Driscoll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采用内侧人路8例,后正中入路5例,锁定钢板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使用Mav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患者肘关节均得到解剖复位,无骨折固定失效发生,无一例行尺骨冠状突切除或植骨重建.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24~31个月,平均27.2个月.术后冠状突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9.6周.按MEPS评分标准,平均为89.2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18.8°,旋转活动度平均141.9°.本组4例出现骨关节炎征象,根据Broberg-Morrey标准,其中1级3例,2级1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