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电子假肢肌电信号源的改进

    作者:董震;顾玉东;成效敏;张凯莉;朱艺

    目的通过对上肢肌群肌肉轻收缩时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提供电子假肢信号源。方法对60例正常人,用表面电极分别测定上肢四组拮抗肌(前臂屈肌——前臂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冈下肌——背阔肌)在轻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并分析其频率与波幅。结果上肢四组拮抗肌在肌肉轻收缩时,肌电信号频率集中在85 ~ 150 Hz,波幅集中在220 ~ 250 V。结论采用频率85 ~ 150 Hz,波幅220 ~ 250 V的肌电信号作为电子假肢信号源,可提高肌电信号实时性及假肢的实用性。

  • 比较两种带血供长段尺神经移植术神经再生远期结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杰;顾玉东;成效敏;董震;劳杰;陈亮

    目的对带尺侧上副血管的尺神经移植和带尺侧上副血管加尺血管的尺神经移植中,神经再生的远期结果进行比较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将双侧上肢的尺神经游离后,于尺侧上副动脉起始水平及腕部切断后作原位移植。右侧:尺神经带尺侧上副血管。左侧:尺神经肘上段带尺侧上副血管,肘下段则带尺血管。两侧尺神经原位移植后均置于屈肌群表面。术后7个月进行尺神经肌电、再生有髓纤维数与截面积、髓鞘厚度(mt)和轴突/纤维的直径比(d/D)及肌肉组织学的检测。结果术后7个月,9只大白兔双侧前足的溃疡均愈合。右侧尺神经移植段神经干电位的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左侧(P > 0.01)。在腕部缝合口近端3 cm水平,两侧再生有髓纤维数及截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腕部缝合口近端1 cm、远端0.5 cm水平,左侧优于右侧(P < 0.05,P < 0.01)。双侧小鱼际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无明显差别。髓鞘厚度与d/D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带血供的尺神经移植术效果均好。再生神经纤维数量上的差异主要发生在移植神经的远端部分。临床作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转位或移植时,应增加尺神经肘上段的长度,缩短肘下段的长度。

  • 《中华手外科杂志》引文变迁分析

    作者:王之一;李爱昌

    目的了解我国手外科学领域论文引文的一般规律和著者吸收利用科技文献的实际情况。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对《中华手外科杂志》5 年(1995年~ 1999年)的论文引文的平均值、引文的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论文平均引文量为5.4条,中外文的比例为1∶1.3,期刊占总引文量的87.1 %,引文自引率为11.0 %。被引文献峰值(9.8 %)是在发表后的第4年,文献半衰期为6 ~ 7年。结论期刊是手外科学论文的主要引文源,按照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找出8种核心期刊而《中华手外科杂志》在其中占首位。

  • 帕歌斯对手外科病人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庄永青;李珍生

    目的观察帕歌斯对手外伤患者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和术后吗啡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急诊手外伤82例,按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口服帕歌斯,后者口服散利痛。按11点数字记分法评估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持续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P < 0.05),帕歌斯起效缓慢,作用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术后度冷丁使用人次少于散利痛。散利痛起效快,作用时间较帕歌斯短,胃肠道副作用和皮疹发生率高,分别为18 %、6 %。结论帕歌斯对手外伤病人能有效地镇痛,减少吗啡类药品的应用,起效缓慢、作用持久,无明显副作用,可长期用于手外伤患者。

  • 手部感染创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王成琪;王剑利;王刚;孙建

    目的根据手部创面的感染程度、波及组织的范围等,将手部感染创面分为3类并根据每类的特点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对648例手外伤患者根据手部不同部位、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感染创面,采用不同的组织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 648例手部感染创面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1.7 %,需要再次手术治愈者54例,占8.3%。结论手部各类不同程度的感染创面,在应用抗生素和彻底扩创术的基础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各种组织移植术,只要方法选择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一次手术治愈率。

  • 亚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洪建军;高伟阳;廖孔荣;厉智;李志杰;陈星隆

    目的探讨亚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1990 ~ 1999年对35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急诊修复115例、亚急诊修复139例,二期修复98例。修复方式视损伤部位及程度的不同采用植皮、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三种方法。对3组的皮瓣(植皮)感染率和坏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感染率:亚急诊组为2.9 %(4/139),和急诊组加二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γ2 = 0.09, P > 0.05)。(2) 坏死率:亚急诊组为3.6 %(5/139),和急诊组加二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γ2 = 0.00025, P > 0.05)。结论 3组的感染率和坏死率均无明显差别。亚急诊手术期以急诊清创后1~5 d为妥,临床应用疗效可靠。

  • 肌膜包裹法治疗灼性神经痛

    作者:张少成;张雪松;郑旭东;陈军春;王立宏;禹宝庆;闰国章

    目的提供一个治疗灼性神经痛的新术式。方法将损伤段神经行束间松解后,以附近正常肌肉形成的带蒂肌膜瓣,翻转卷曲成管状以肌膜表面包裹损伤段神经,肌膜管两端与正常神经外膜缝合。术后3周去除外固定。结果术后经6个月~ 5年的随访,9例患者均获得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的疗效。未见复发。结论该法有利于改善损伤段神经的血运,提供适宜新生神经纤维生长的通道,是一个治疗灼性神经痛的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 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

    作者:韩国栋;李长虎;王凯;沈晓钟

    目的阐明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990年3月至1998年2月, 对14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患者, 将同侧胸前外侧神经直接移位于腋神经,胸背神经直接移位于肌皮神经,以重建三角肌、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三角肌肌力8例恢复至M4,4例为M3,2例为M3-;肱二头肌肌力14例均恢复至M4。结论运用同侧胸前外侧神经、胸背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疗效较好;对原有的臂丛中、下干神经的主要功能无明显影响。

  • 立止血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劳杰;顾玉东;沈燕国;徐建光;张丽银;蔡佩琴;虞聪

    目的了解立止血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方法对手外科患者术前肌肉注射立止血1 ku-1,术后静脉注射1 ku-1*d-1,共3 d。术后观察伤口有无血肿形成、渗血情况和引流出的血液量。对肋间神经移位者进行对照观察和统计学检验。结果应用立止血者伤口仅有少量渗血,至拆线时无1例有血肿形成。肋间神经移位者的负压吸引出的引流量术后当天的平均为52.4 ml ± 33.7 ml( ± s,下同),术后第1天、第2天为(20.1 ± 14.9)ml和(5.8 ± 4.3)ml。总引流量平均为(76.5 ± 46.8) m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t = 3.99,P < 0.01)。结论立止血是一种止血效果较好的理想药物。

  •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结构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黄继锋;钟世镇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稳定结构在前臂活动中的稳定作用及损伤后的临床体征。方法用自制的实验架固定8侧新鲜上肢标本。分级切除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进行生物力学测量分析。结果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水平部分前半段切除后,DRUJ于旋后位时不稳定;水平部分后半段切除后,DRUJ于旋前位时不隐定;TFCC水平部及远侧骨间膜全部切除后,DRUJ于各个位置均不稳定。结论 DRUJ的稳定性主要依靠TFCC水平部分和远侧骨间膜的维持。背侧桡尺韧带在前臂旋前位时,维持DRUJ的稳定作用较掌侧桡尺韧带大;相反,在旋后位时掌侧桡尺韧带比背侧桡尺韧带更为重要。

  •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长段神经缺损实验的初步报告

    作者:沈尊理;Berger Alfred;Hierner Robert;Lohmeyer Joern;Allmeling Christina;Walter F.Gerhard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2.5 cm长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90只2个月月龄的Lewis 1W雌性大鼠,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3个神经移植组, 每组30只。A组:用种植同源雪旺细胞并具有内部支架结构的胶原神经管桥接,即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组。B组:用无雪旺细胞但具有内部支架结构的胶原神经管桥接, 即对照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6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肌肉组织学观察;用S - 100和神经微丝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后,行轴突计数等检测。结果完成对21只大鼠(每组7只)的实验评估。从A组和C组的胫前肌中均能诱发出波幅明显的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再生轴突已通过移植段神经全长,远端肌肉轻度萎缩。B组中则没有或仅记录到波幅很低的CMAP,移植神经远端结缔纤维组织增生,再生轴突罕见, 所支配肌肉明显萎缩。结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可用来修复大鼠长段神经缺损。

  • 失神经纤颤电位及正尖波波幅与神经修复后肌肉功能恢复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靖波;徐建光;王欢;陈正永;胡韶楠

    目的研究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纤颤电位与正尖波波幅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在损伤后不同时期修复断伤胫神经后腓肠肌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8组。第1组12只大鼠,于切断其右侧胫神经后即刻、48 h、72 h、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测定右侧腓肠肌的纤颤电位及正尖波。第2 ~ 7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在胫神经切断后1、2、4、8、12、16周时修复神经,各组于修复后12周取腓肠肌,测定肌湿重及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第8组(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第1组的正尖波先于纤颤电位出现,纤颤电位的波幅在术后1周高,在神经切断后4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术后8周起其波幅呈进行性下降,16周时全部消失。正尖波于神经切断后48 h开始出现,术后8周其波幅大,术后16周时半数大鼠的正尖波消失。于神经断伤后8周内修复的胫神经,恢复的肌肉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 =1.952,P > 0.05); 神经断伤后12周以后修复组恢复的肌肉功能明显变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3.217, P < 0.05)。结论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纤颤电位与正尖波的波幅,与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程度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是否可逆的一个量化指标。

  • 兔坐骨神经高压电损伤后早期电生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维平;陈正永;朱艺;赵琳;陈国平;吴亚莉;忻向荣;李桦

    目的研究家兔坐骨神经高压电损伤后早期电生理的变化规律。方法新西兰家兔48只,分成2组。实验组40只,以1万V高压电电击右下肢,于伤后即刻、3、7、14、21 d共5个时间组检测实验兔右下肢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复合肌肉电位(CMA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正常对照组8只家兔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20只兔右侧坐骨神经的MNCV、CMAP、SEP在伤后3 d全部测不出,提示为完全损伤。20只兔随伤后时间的推移,坐骨神经的MNCV逐渐减慢;CMAP和S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降低。提示为不全损伤。两者肌电图失神经电位的变化则相似。结论家兔坐骨神经被高压电击伤后早期的肌电图神经电图改变呈进行性加重。

  •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烽;顾玉东;徐建光;李继峰

    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xogenou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建立成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按术后注射药物的不同分成2组,每组24只鼠。损伤对照组:在神经损伤处注射生理盐水5 μl;EGF组:注射EGF/生理盐水液(10 μg /5 μl)。于术后2、4、6周3个时间点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CMAP的潜伏期、大诱发电位的恢复率、组织学检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在各时间点,EGF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CMAP潜伏期的延迟率,EGF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 < 0.01);诱发电位恢复率EGF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1)。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在术后2、4周时EGF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各时间点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截面积,EGF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超微结构观察:EGF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EGF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 屈肌腱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蛋白对腱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崔志明;汤锦波

    目的了解肌腱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蛋白对腱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按Handerson分步酶消化法分离刚孵出的Leghorn鸡的趾屈肌腱腱细胞。选用F - 12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肌腱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蛋白,与腱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比色试验,观察该蛋白对腱细胞的作用。结果屈肌腱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蛋白,可促进腱细胞的增殖,其增殖作用与该蛋白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结论屈肌腱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蛋白,对腱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125碘 - 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手术后神经

    作者:尹宗生;顾玉东;朱建华;高秀健

    目的研究125碘 - 辣根过氧化物酶(125I - HRP)追踪术后神经轴浆流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神经再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只SD大鼠,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两组。(1) 实验组: 于坐骨结节远端0.8 cm处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立即行端端缝合术。术后4周,从右侧小腿三头肌内注射125I - HRP。(2) 对照组:将125I - HRP注射到大鼠右侧小腿三头肌内。于注射125I - HRP 24 h后,实验组取神经缝合口近段0.8 cm神经干,对照组取右侧坐骨结节远端的坐骨神经0.8 cm;两组同时切取该段神经周围肌肉和左侧相应部位坐骨神经干,进行125碘放射性强度的г - 计数。结果对照组,注射侧坐骨神经干的125碘放射性强度是其它组织的30倍以上。实验组,注射侧坐骨神经的125碘放射性强度是其周围肌肉和对侧坐骨神经的6倍和7倍。两组注射侧坐骨神经的125碘放射性强度和其它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 125I - HRP注入肌肉被神经末梢摄取后,经轴浆逆流可以通过神经缝合口到达神经近段;应用г - 计数器可探测神经组织中的125碘放射性强度。

  • 实验性不同类型大鼠臂丛根性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观察

    作者:张立群;朱维钦;林建华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情况。方法对76只健康成年SD大鼠,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组和根性撕脱伤组,两组按术后9个不同的时间组取材,每组4只大鼠,共72只大鼠。另外4只为正常对照组。取出脊髓标本后,观察颈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后,各时间组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和术前无明显变化;而根性撕脱伤组于术后1周其神经元数目开始减少,术后2周时神经元数目比正常对照组减少30 %,术后6周时减少70 %。撕脱伤组与切断伤组相比,损伤1周后,各时间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 = 3.922 ~ 17.21, P < 0.01)。结论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其脊髓运动神经元和术前比无明显变化,而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其脊髓运动神经元有死亡,死亡速度快,死亡程度高。

  • 再植指的感觉功能训练

    作者:张丽;辛海霞;金吉力;田秀香;杨蕊;廖登文;刘续英

    断肢再植后的功能评价,往往重视运动而忽略了感觉。感觉功能恢复不佳也会引起手功能障碍。因此,加强再植指感觉功能的训练就特别重要。我们对10例再植示指进行了系统的感觉功能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手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一例报道

    作者:李炳万;崔建礼;王彩芹

    手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亦称巨细胞反应(giant cell reaction),是一种罕见的骨病。我们曾收治1例掌骨头颈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疗效满意。 病例女,20岁。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班学生。在1个月前右手掌尺侧突然肿胀、疼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1999年2月12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右第五掌骨内生性软骨瘤而收住院。局部检查:右手第五掌骨头颈部有一膨大性肿块,边界不清,无活动度,有轻度压痛。

  • 右腕掌部V型三段离断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作者:章友棣;章鸣;张灵芝;王顺炳;郭翱

    患者男,24岁。1999年9月9日,因操作不慎右腕掌部被机床轧断,伤后2 h到我院急诊。局部检查:右腕掌部呈“>”形离断,仅腕部尺侧小部分组织相连。近端断面自桡骨茎突至第5掌骨基底,远断段面自第2指蹼间斜向第5掌骨基底。中间段完全离断,包括腕掌桡侧和拇示指,拇指末节也完全离断,远断段已损毁。3 ~ 5指的感觉、运动和血运完全丧失。X线片显示:右第3 ~ 5掌骨、远排腕骨、腕舟骨及拇指、第2掌骨骨折。诊断:(1) 右腕掌部V型三段离断伤,(2) 右拇指末节完全离断。

  •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一例报告

    作者:吴同军;牛永民

    患者女性,54岁。因左拇指无力,对掌、对指功能逐渐受限,拇、示指对捏功能障碍1年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左手大鱼际肌萎缩(++),1 ~ 5指及手掌感觉正常,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对指时,不能成“O”形。拇内收功能正常。左腕X 线片、颈椎X线片,均未发现异常。拟诊为左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于2000年3月6日收住院。

  • 手部脱套皮肤的显微回植

    作者:廖孔荣;李志杰;高伟阳;陈星隆

    手部皮肤脱套的处理比较困难[1],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组合皮瓣移植[2],或将撕脱近端皮肤修整成真皮下带血管网的皮肤回植。前者虽能改善部分功能,但外形仍不满意,手术创伤较大,风险也大;后者当时虽可覆盖手部创面,但远端手指骨关节创面植皮难以成活。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将损伤严重的撕脱皮瓣回植,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单指脱套皮肤回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为2例全手脱套伤患者将撕脱皮肤回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手外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梁秉中

    手外科的历史不长,经历的发展和变迁,不过半个世纪左右。居于亚太区的专业工作者,不妨以个人的经验,从历史的角度,去检讨过去、展望将来,并分析一下手外科的发展趋势。除主观看法之外,必须掌握客观资料,如各地手外科专科之发展历程、发表的学术文章等。若以亚太区的实况,比之欧美先进地区,将更能满足于检讨与前瞻的需要。无论如何,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在于比较亚太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异。

  • 异体手移植

    作者:裴国献;郑小飞

    上接本刊2001年17卷第1期第61页 (五)异体移植手的功能检测 手的异体移植与自体再植的功能评测指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评测指标包括活动范围、感觉的检测、Carroll检测、抓和捏的检测及肌电图等。 从中、美、法3国4例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抓捏力量的检测结果来分析,可作出明确的结论:中国2例患者的结果强于美国的患者,而美国患者的结果又优于法国的患者。对感觉,各异体手移植组均进行两种基本的检测。第一是Tinel征。它是由检测者用叩诊的方法确定正中神经的分布范围即离神经缝合口(疼痛处)的远端水平。法国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其Tinel征为24 cm,达到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皮肤横纹之间。美国患者的Tinel征在术后6个月已达到指尖。中国2位患者由于截肢的平面较低,术后不到4个月其Tinel征已达指尖。术后2个月感觉神经的生长已超过10 cm。正如前述,这种生长远远快于人们的预测,比自体神经移植和手自体再植的速度要快得多。Tinel征的进展如此之快使人们推测感觉与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应与之相适应。但Semmes - Weinstein测验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美国和法国进行了此项测验)。美国和法国的病例功能恢复的进度低于人们根据Tinel征所作出的预测。

  • 异体手移植术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早期监测

    作者:郑小飞;裴国献;裘宇蓉;顾立强;朱立军

    目的异体手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通过CD+3细胞数量的监测指导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的用量。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加入三荧光和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4/CD8,CD3/CD(16+56),CD3/HLA - DR,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术后1周内CD+3,CD+4,CD+8 T细胞,活化T细胞[CD+3/CD(16+56)+,CD+3/HLA - DR+],静止性T细胞[CD+3/CD(16+56),CD+3/HLA - DR-]明显下降,1周后除CD+8细胞比术前升高外,其余均恢复至术前水平;CD4/CD8比值持续呈低水平; NK细胞(CD-3/CD(16+56)+)术后1 d内显著升高,但术后第2天就直线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结论异体手移植中应用ATG的剂量以(2 mg*kg-1*d-1)较为适宜,其CD+3 细胞数量的监控范围为0.1 × 109 ~ 0.4 × 109/L。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有助于判断手的存活和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的影响。

  • 异体手移植供手的获取和保存

    作者:王钢;朱立军;杨运平;裴国献;顾立强

    目的通过2例异体手移植探讨获取和保存供手的方法。方法在供者被宣布脑死亡后,将拟取肢体用3 %碘酒、75 %酒精常规消毒,从肘关节以上5 cm平面作环形皮肤切口,游离肱动脉后插管,用4℃ UW液灌注(保留插管)后行前臂离断(肱动脉相连),再灌洗至回流液清亮后拔管,肢体作标记后用无菌敷料包裹、塑料袋封装,装入放置冰袋的保温箱中快速运输。同时取供者的颈动脉血留作检验用。移植手术基本同自体手再植术。结果供手的热缺血时间为5 min和6 min。异体手移植的缺血时间为6 h和6 h 19 min。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移植手血循环良好。免疫学指标检测及术后组织活检证实均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后10个月,例1、2的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达良级;例1正中神经的恢复等级为优,尺神经恢复等级为良;例2,正中神经恢复等级为可,尺神经恢复等级为可。结论 2例异体手移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异体手的获取是成功的。

  •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操作

    作者:顾立强;裴国献;林昂如;王钢;朱立军

    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对2例右手缺失患者行异体手移植,1例双手及前臂中远段缺失者行异体双手及前臂移植。参照自体断肢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行受区准备、供肢准备、移植手组织的重建。首先确定骨骼再接平面,将桡(尺)骨作阶梯状截骨、对合、螺钉固定后,先缝合前臂腹侧屈腕屈指深肌腱(肌腹),吻合尺、桡动脉后行静脉放血,再吻合头静脉、贵要静脉,再缝合腹侧屈腕、屈指浅肌腱(肌腹)及背侧伸肌腱(肌腹),后缝合神经、皮肤。术后给予抗免疫排斥的药物治疗。结果 3例4肢手术时间为7 h 52 min、9 h 10 min、9 h 28 min、10 h 5 min,供手缺血时间为6 h、6 h 19 min、8 h 59 min、7 h 58 min。术后2例3肢移植手血循环良好;1例1肢于术后3 h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循环。术后随访2 ~ 14个月,移植手均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功能恢复顺利。结论异体手移植手术设计的重点,是依据手缺失残端的位置来确定受 - 供体手的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层肌腱(肌腹)、动脉、静脉、浅层肌腱(肌腹)、神经和皮肤。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