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供的一蒂双叶并联皮瓣一次性修复手部两个相邻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国志

    目的:介绍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供的一蒂双叶并联皮瓣一次性修复手部两个相邻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以尺动脉腕上皮支动脉作为血供来源,以尺神经的掌背分支为感觉支配神经,设计携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及下行支的一蒂双叶并联游离皮瓣,移植一次性修复两个相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 术15例共16个并联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48个月.修复后手指外观饱满,皮瓣颜色无色素沉着,皮瓣质软,两点分辨率为6.5mm-8.5mm.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 也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供来源的一蒂双叶并联皮瓣,适用于一次性修复手部两个相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术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肌瓣填塞术治疗慢性脓胸

    作者:李伟;高志刚;周凤

    目的探讨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肌瓣填塞术治疗8例慢性脓胸.结果 6例治愈,1例未愈,1例复发.结论肌瓣填塞术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方法,具有胸廓形状不改变或轻度改变的特点.对肌瓣不能填满脓腔者应附加胸廓成形术.

  • 带血管蒂浆肌瓣预防结肠吻合口漏的临床应用

    作者:尚培中;张鹏;朱习琴;周凤桐;贾国洪

    目的:预防结肠吻合口裂开及内瘘形成.方法:自1991年11月至2001年11月,对13例右侧结肠癌,2例Crohn病和1例Behcet病患者,在施行右半结肠切除之后,应用带血管蒂回肠肌瓣保护吻合口;同时,对1例乙状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之后,应用带血管蒂双半环结肠浆肌瓣贴敷吻合口.结果:未发生1例吻合口漏.结论:带血管蒂小肠和结肠浆肌瓣,能安全有效地保护吻合口,避免发生吻合口漏,当术中难以采取和利用大网膜时,可以选择性应用.

  • 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比力克孜·玉素甫

    目的:讨论带蒂肌(皮)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采用带蒂肌(皮)瓣移植治疗的123例患者,将其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涵盖带蒂肌(皮)瓣的类型、口腔颌面部组织的缺损情况、手术后的成活情况以及一定时间内的并发症等多方面情况做以对比分析.结果:总共抽取的123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患者有2例为放射性口腔颌面部组织坏死型缺损的修复,121例为缺损治疗术后的同期修复,1例在手术后的第3天死于出血导致的休克.胸大肌皮瓣(41例)、颈阔肌皮瓣(38例)、胸锁乳突肌皮瓣(35例)是使用多的组织瓣,占全部带蒂肌(皮)瓣的92%(114/123).手术移植的成功率为93.4%(144/122),供区和受区伴随的总并发症率为20.9%.结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使用带蒂肌(皮)组织得到了明显的修复,值得注意的是,在选用不同类型的带蒂肌(皮)组织时应该根据受区部位的缺损情况等进行选择[1].

  •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

    作者:陈山林;童德迪;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刘波;荣艳波;王志新

    目的 介绍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外伤后屈指功能10例.平均年龄14(3 ~32)岁.男7例,女3例.右侧4例,左侧6例.Volkmann挛缩6例,开放伤后肌肉缺损4例.均采用带皮肤的游离股薄肌移植,神经均选择骨间掌侧神经与闭孔神经前支吻合,皮瓣动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静脉与肱动脉伴行静脉或浅静脉吻合.随访18 ~48个月.测量患肢握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h.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个月.9例肌皮瓣完全存活,没有出现血管栓塞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l例患者远端边缘皮肤坏死,采用游离植皮覆盖.10例患者供区都没有明显功能障碍.术后3周拆石膏,开始被动活动练习.肌肉恢复功能后,开始主动活动练习.随访1年后,8例患者屈指肌力可达健侧的1/3,平均握力可达13.2 kg,主动屈指充分.1例患者伸侧肌腹同时有损伤,后经全腕关节融合术和掌板紧缩术治疗后屈指功能得以改善.l例患儿因缺乏系统锻炼等原因,术后出现肌腱粘连,经肌腱松解,手指仍不能充分屈曲.结论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前臂屈肌严重损伤病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阔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章鸣;蔡国荣;张文正;郭翱;胡玉祥

    目的:采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12例(男8例,女4例)手背软组织缺损;右手7例,左手5例;年龄16~46岁(平均30岁).缺损范围4 cm×6 cm~8 cm×15 cm,切取阔筋膜瓣范围5.0 cm×7.5 cm~8cm×16 cm.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更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11例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该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 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肇刚;刘玉杰;王俊良;齐玮;曲峰;袁邦拓;王江涛;申学振;刘洋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10~42岁,平均2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感,“打软腿”,髌骨错位感,膝前疼痛等.67例均行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Q角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7.5±13.4)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76.35±2.86提高到术后82.71±2.29;Q角从术前(18.75±2.33)°降至术后(13.28±1.75)°.结论: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以提供足够的张力,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 组织移植治疗与脊髓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麻文谦;张少成;李明

    脊髓损伤后功能重建有赖于脊髓结构的恢复,组织移植替代疗法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其种类多,包括周围神经、胚胎脊髓组织、细胞移植以及基因组织工程等,报道结果也不一,本文对近20年来脊髓损伤移植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和加强对脊髓损伤治疗的认识.

  •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晓芳;雷云坤;刘伟

    目的介绍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带腓浅血管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跟部皮肤缺损5例,其中,顺行皮瓣2例(修复胫前皮肤缺损和慢性骨髓炎各1例),逆行皮瓣3例(修复跟腱外露).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4例随访3~18个月,皮瓣生长良好.结论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跟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理想皮瓣.

  • 拇指再造术的护理

    作者:张杰

    我科自1995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再造拇指61例,均1次成活,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l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16~50岁.(足母)甲瓣再造拇指16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38例,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拇指7例.再造拇指均1次成活,外形接近正常拇指,功能恢复.拇指再造的几种方法:①(足母)甲瓣再造拇指,适用于拇指Ⅰ~Ⅲ度损伤;②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适用于Ⅳ~Ⅴ度拇指缺损;③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拇指,适用于拇指缺损合并周围多种组织缺损.

  • 关节软骨愈合和再生研究的现代进展(二)

    作者:李德达;李世民;尚天裕

    3关节面损伤的恢复根据关节面(包括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的生物学恢复进行研究,即可发现要想达到关节面恢复可提出两种可能.一种方法是增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自身愈合能力;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软骨细胞、软骨原细胞或具有生长新软骨能的组织移植,再生新的关节面,即关节面生物学重建.下面就这两种方法分别加以讨论.

  • 关节软骨愈合和再生研究的现代进展(三)

    作者:李德达;李世民

    3.2关节面生物学重建治疗关节面生物学重建技术,又可分为使用单软骨原细胞的细胞移植与使用全组织的组织移植两种.由软骨基质游离的软骨细胞移植到培养皿上,使细胞数量增加,这就可以以少量组织达到软骨形成成为可能.本方法成功的关键是在移植后,将移植细胞保持固定在关节面的损伤部位.其难度决定于关节软骨缺损的大小,通常关节软骨大缺损或全关节面缺损大于小的边界清楚的关节软骨缺损.对于全组织移植固定较容易,因为用全组织移植时,可重建整个关节的关节软骨缺损的大体形状和大小.在这种情况下,移植组织可以缝线固定到软骨下骨保留在关节面上,再将缝线经邻近关节面的隧道拉出.

  • 新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石嵘;郑文岭;马文丽

    分子细胞生物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对细胞核以及细胞质内的各种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更为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得分子细胞生物学日臻完善,并且也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体细胞核移植、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重编程(特别是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为我们制备体外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寻求细胞及组织移植的新材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肌皮瓣移植治疗电击伤的护理

    作者:邢爱平;焦丽;李艳军

    电击伤造成的广泛组织损伤,临床上通常采用随意型皮瓣移植治疗,因其血运较差,易发生皮瓣下感染而造成手术失败;而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组织量大的特点,移植覆盖于损伤严重的电击伤创面已在临床日益受到关注.2008年4月到10月,我科对22例电击伤者采用肌皮瓣移植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第一跖背动脉彩色多普勒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亓恒涛;张先东;李春敏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第一跖背动脉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对50例足趾移植患者的第一跖背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根据超声血管影像按其解剖位置、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 结果 第一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分为:①浅表型:9例占18.00%;②肌内型:28例占56.00%;③肌下型:13例占26.00%.按内径分:①大型:内径>1.5 mm,共9例占18.00%;②中型:内径在1.0~1.5 mm之间,共32例占64.00%;③小型:内径<1.0 mm,共9例占18.00%.按血流速度分型:①快速血流型:血流速度>20 cm/s,共16例占32.00%;②中速血流型:血流速度位于10~20 cm/s之间,共30例占60.00%;③低速血流型:血流速度<10 cm/s,共4例占8.00%.CDFI分型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第一跖背动脉血管分型准确、可靠,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自体筋膜瓣无张力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董章霞

    腹壁巨大切口疝常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和老年、肥胖的病人,治疗和护理均有一定难度.介绍了对16例采用自体筋膜瓣无张力修复腹部巨大切口疝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详细进行护理评估,做好束腹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腹内压增高和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术后获6个月至4年随访,效果满意,无复发.

  • 前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的早期护理干预

    作者:傅育红;朱丽萍;徐敏

    报告了前足部组织移植后供区修复术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前足部组织移植后供区采用的不同修复术式,包括局部直接缝合、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踝部皮瓣逆行转移、足外侧皮瓣逆行转移、踝上皮瓣逆行转移,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掌握供区修复不同术式血供观察的特点,及时指导制动时间及下床时间,并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理疗方式,对第二足趾带跖趾关节切取者,采用支具伸直位固定等措施.采取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前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 28例行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陈淑琴;王颖;李栩

    总结了28例36指小儿足趾移植手指再造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完善术前准备及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消除隐患;术后加强麻醉苏醒期护理及体位护理,重视再造手指血液循环观察及血管危象预防,加强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按小儿特点进行功能锻炼指导.28例36指全部成活,手功能恢复良好.

  • 5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造口的护理

    作者:杨秀芳;彭南海;徐丹丹;叶向红;李幼生;李宁

    总结了5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造口的护理经验.注重肠造口局部管理,包括对早期移植肠存活、蠕动、分泌等功能的观察;在进行肠镜病理学观察时做好准备和配合工作;加强肠内营养时肠造口的管理,包括对后期移植肠消化、吸收功能及排斥反应的观察.5例患者全部存活,移植肠造口血运良好,颜色红润,且未发生移植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患者逐步恢复经口正常饮食.

  • 1例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手术配合

    作者:张艳;王玲;姜会庆

    2003年9月,我院成功为1例头皮、面颈部及双侧耳廓缺失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头皮瓣和面颈部、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术,手术历时10.5h.手术中注重感染的预防、失血的监测,体温的管理、配合医生及时运用各类药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568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