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示指背侧、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损伤

    作者:刘杰;司小强;骆文远;郭士方;王和平

    目的 评价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月,对10例(2例为双侧)拇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9例(11指),示指背侧和环指岛状皮瓣联合转移修复1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8~43个月,平均31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和功能均较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7~11.6 mm,平均7.9 mm.3指皮瓣神经与指神经未缝合者,其中2指感觉定位仍为示指,1指定位模糊.结论 示指背侧、环指侧方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损伤,方法简单、可靠.部分未行神经缝合者,拇指存在异位感觉是其大的不足.

  •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在高位尺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李康华;邵新中;高顺红;马铁鹏;李春江;杨义;尹佳丽;张文龙;焦成

    目的 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2例,M32例,M46例,M55例,优良率为73%.结论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组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作者:许永武;夏剑;万爱国;高勇;丁健

    目的 对传统的胸大肌代肱二头肌的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进行组合肌移位,寻找重建屈肘功能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切断胸大肌在肱骨的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顶端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向远端分离,显露至长头腱桡骨结节止点处,将前臂屈肌起点从肱骨内髁下方分离;将肱二头肌长头腱从前臂屈肌下方深面穿过,反折后穿过胸大肌止点,调整好张力再返回远端编结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8.6个月.36例术前肘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7.2°,术后改善至106.6°,优良率达94.4%.结论 组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使整个屈肘肌力臂得到延长,杠杆力量加大.屈肘力量得到加强是重建屈肘功能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临床治疗44例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曾林如;马宁;申丰;王利祥;徐灿达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2005年,对44例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阶梯方法进行治疗(第一阶段为中医药治疗,第二阶段为未经第一阶段治疗或经第一阶段中医药治疗症状未好转者采用局部封闭、小针刀和西药治疗,后阶段为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第一阶段经中草药热敷等治疗(25例),18例症状完全改善.治疗后经第二阶段治疗后(26例),5例症状完全改善,3例部分改善.手术治疗(18例)13例症状完全改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7%(36/44).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阶梯方法治疗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临床研究与解剖学基础

    作者:肖强;郭云财;张基仁;张彩顺;齐勇;周宏斌;杨立民;吴月欣

    目的 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发病机制与解剖学基础.方法 结合临床7例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术中所见之形态学改变,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比较其自旋角度的差异.对左右各20具成人肱骨标本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进行测量.结果 术中见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患者之桡神经臂段的自旋角度明显增大,断裂位置在桡神经沟起始处.解剖学发现正常成人桡神经臂段存在自旋性,全程约为114°~122°,成人肱骨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在75°~125°之间,平均为98.5..结论 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系因为桡神经臂段自旋角度增大而在特定的力点扭转而断裂.

  • 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韬;袁霆;陆男吉;王挺

    目的 研究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单纯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单纯桡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两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2例均获得8~16周的随访,平均12周.临床骨性愈合时间为4~7周,平均5.2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占72.7%;良5例,占22.7%;一般1例,占4.5%.优良率为95%.结论 经皮闭合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茎突骨折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精神因素对拇手指再造术的影响

    作者:滕国栋;胡晓莺;袁光海;汤海萍

    目的 探讨精神因素特别是焦虑与拇手指再造发生血管危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拇手指再造的病例进行焦虑状态评分,对评分进行分组,分别记录各组发生血管危象的频率、原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集中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术前评分高于5分组;术前HAMA评分大于13分的病例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的几率要大于5分以内者;术后治疗期间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的比例也在增加.结论 焦虑程度的高低影响拇手指再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频率,术前明显焦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管危象以及顽固性血管痉挛.HAMA评分大于13分的患者群体应该适当予以预防性的治疗.

  • 超声在外周神经缝合后再生检测中的作用

    作者:陈为民;陈琳;张展;彭峰;王怡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检测在判断外周神经缝合后早期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8例共13条神经在首次缝合术后平均3个月,因临床检查和电生理检测均提示神经断裂或严重受损而再次入院的患者.术前对所有缝合神经进行超声检测,观察、记录神经缝合口声像特征,判断神经束通过缝合口的状况,并与电生理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出13条神经缝合口,根据声像特征将神经束通过缝合口情况分为二级对应术中电生理,超声符合率为92.3%.结论 神经再生早期超声可能早于电生理检测判断再生神经的质量.在术后3个月内超声对缝合口神经束通过情况有较高的分辨率.

  • 指骨压迫性缺损:一种Bunnell滑车重建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田光磊;田文;陈山林;李忠哲;朱谨;王澍寰

    目的 报告Bunnell滑车重建术后滑车下指骨可有凹陷形缺损.方法 9例12指共重建滑车(Bunnell方法)16个:A2滑车11个,A3滑车1个,A4滑车4个.术后随访4~55个月,平均25.22个月;观察重建滑车功能,记录手指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拍摄X线平片观察指骨变化.结果 重建滑车均顺利愈合,功效确实,指屈肌腱无"弓弦"状现象;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均有改善;X线平片显示指骨与重建滑车接触部均有凹陷形缺损.部分病例还有髓腔变窄、骨赘增生、皮质变薄等变化.结论 Bunnell滑车重建术后其下指骨可有凹陷形缺损,可能是重建滑车收受指屈肌腱牵拉负荷产生压力所致.

  • 腕部H型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

    作者:于胜军;侯忠军;孙喜莲;付胜强;孙明;王志龙

    手掌部严重挤压伤常导致掌动脉弓及指总动脉起始段的毁损,甚至缺失.理想的修复方式是采用与掌浅弓有相似解剖结构的血管进行移植,以解决损伤段血管远、近端的数目不等和血管口径不对称的问题.2002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腕部H型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8例,术后疗效满意.

  • 闭合穿针加石膏夹板固定治疗锤状指的体会

    作者:周风金;申彬;周建兴;胡万华;王仁;范少地;陈戎波

    2003年10月-2006年3月间,我科应用闭合穿针加石膏夹板固定在门诊治疗锤状指29例,术后手指畸形全部矫正,功能恢复满意.

  •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不短缩再植

    作者:陈雪荣;孙文东;曾青东;车斌

    2001年6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及局部皮瓣转位方式,对19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进行不短缩拇指再植术,成活17例,失败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外形和功能.

  • 上肢双段离断再植成活10例分析

    作者:曲连军;李忠;张成进;王成琪;范启申

    2001年1月-2006年2月,我科对12例肢体双段离断的患者进行再植手术,其中2例由于术后感染被迫截肢,其余10例再植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功能恢复满意.

  • 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作者:陈建生;方建根;王星华

    2003年起,我科应用第一掌骨背桡侧、尺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缺损35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

  • 腕部血管淋巴管瘤致伸肌腱断裂一例报告

    作者:魏强;张向宁

    患者 男,60岁.因右腕背肿物半年伴环指不能背伸活动半月,于2006年9月入院.临床检查:右腕背横纹处可见3.0 cm×4.0 cm×1.5 cm大小肿物跨腕关节沿腱鞘延伸,呈条索状,边界欠清晰,质中,无压痛,移动度小,皮肤表面未见异常;右环指呈屈曲位,屈指活动正常,主动背伸不能,被动伸指正常,手指感觉正常.超声波提示:右腕背侧沿伸肌腱可见一囊性暗区,范围约3.5 cm×2.2 cm×0.8 cm大小,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透声差,可见带状分隔.

  • RNA干扰介导的蛋白酶体亚基RC2下调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作者:冯勇;张高孟;马学晓;李继峰;顾玉东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介导的蛋白酶体亚基RC2(Rat component 2)下调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疗效.方法 将48只SD大鼠,建立右下肢趾长伸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在电穿孔技术介导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含RC2基因和非同源对照序列的siRNA重组质粒溶液(0.8 μg/μl)各50 μl.转染后3 d,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两组趾长伸肌中RC2蛋白含量;转染后14、21、28 d,测定肌湿重维持率、肌肉蛋白含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并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转染后3 d,实验组RC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抑制率为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4 d和21 d实验组肌湿重维持率、肌肉蛋白含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8 d时,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蛋白酶体亚基RC2下调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疗效可以维持3周.

  • 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童德迪;田伟;李庆泰

    目的 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拇指近节的外展、旋前、屈曲及桡偏角度,以及拇指远节旋前角度.结果 比较18块不同动力腱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腱者,拇指旋前、屈曲角度大;以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为滑车动力腱者,拇指外展、桡偏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手外在肌为动力腱的拇对掌重建手术中,主要采用了以尺侧腕屈肌腱、屈肌支持带为滑车以及绕经尺骨三种方式,以此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这三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绕经尺骨组,拇指旋前、屈曲角度大;屈肌支持带为滑车组,拇指外展、桡偏角度大.结论 动力腱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影响拇指的对掌角度,若动力腱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外展及桡偏角度大;若动力腱与第一掌骨所成角度越大,旋前及屈曲角度就越大.

  • 表皮生长因子复合可降解胶原膜防止鸡鞘管区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继宏;温树正;蔺晓慧;郝增涛;吴一民

    目的 观察和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复合胶原膜在预防鞘管区肌腱粘连、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10个月龄的雄性leghorn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将鸡的左侧第三趾造成挤压撕脱伤模型,用改良Kessler法进行缝接.A组:肌腱缝合口包裹EGF复合胶原膜;B组:缝合口包裹单纯的胶原膜;C组:缝合口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右侧第三趾为对照组.对标本进行肉眼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光镜和电镜等观察.结果 A组肌腱粘连程度较轻,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多,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成纤维细胞数?量少,腱细胞成熟.B组肌腱粘连程度较轻,但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以纤细的Ⅲ型胶原为主.C组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较多,排列紊乱,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结论 1.EGF复合胶原膜能起到屏障肌腱外源性愈合、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但同时也明显减慢了肌腱的愈合速度.2.EGF复合可降解胶原膜,同时也加快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速度,起到了较理想的防止粘连的效果.

  • 原代培养雪旺细胞对PC12细胞促分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杜婵;杨德梅;姜保国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雪旺细胞对PC12细胞的促分化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雪旺细胞选择性培养液(SCM)刺激PC12细胞观察其分化情况,并以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rve factor,BDNF)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 SCM刺激PC12细胞后促进其分化与NGF刺激后的结果类似,而BDNF刺激PC12细胞后细胞分化不明显.结论 雪旺细胞的分泌液可促进PC12细胞分化.

  • 上肢血管与神经的三维重建研究

    作者:彭田红;张元智;李严斌;唐茂林;李学雷;江奕恒;徐达传

    目的 重建上肢血管和神经三维行径,同时探索一种血管与神经计算机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方法 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具,解剖分离出上肢的主干血管和臂丛神经主要分支,4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正中、尺、桡、肌皮和腋神经,行连续螺旋CT扫描,应用Amira3.1软件对上肢血管和臂丛神经主要分支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重建的三维图像可直观、形象、生动地体现上肢血管和臂丛神经主要分支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按各种方向任意旋转演示.结论 三维重建图像较好地描述了血管与神经的相互关系,明胶-氧化铅血管标识及神经涂染行血管神经的三维重建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血管 臂丛 三维重建
  • 粘多糖病ⅠS型一例报告

    作者:郝丽文;王增涛

    患者 男,3岁.因发现双手指活动受限二年余,而来我院手外科就诊.专科检查:患儿手指短粗,指甲上翘,双手掌指关节屈曲受限(图1),双足扁平(图2).查体:患儿明显多动,查体不合作,智力发育正常,体形正常,头颅大,下颌小,眼距稍宽,双眼球突出,鼻梁低,鼻尖扁平,鼻孔显露,颈短,心肺(-),肝肋下1 cm,脾未触及.双膝稍外翻,膝关节大(图3).患儿第一胎,足月顺产.2岁开始说话,言语不清,2岁后才能独立行走.否认外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叔叔智力低下.

  • 注重提高手部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

    作者:路来金

    手是人类进化的工具,亦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手的外形纤细轻巧,功能灵活多样,组织结构丰富复杂.手部的肿瘤可发生于手部的各类组织中,如皮肤、脂肪、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和骨组织等,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部肿瘤的多发和手的组织发育、功能、外伤及各种理化刺激等因素相关,既可能是全身肿瘤的一部分,亦可为手部单发或多发.根据作者的经验及本期刊登的4篇临床报告,可以归纳出手部肿瘤在流行病学上有如下特点:

  • 如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治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作者:顾玉东

    近一个月来,连续在病房看到2例天真活泼的儿童,当他们伸出伤残的前臂时,仍然是那样无忧无虑,脸带笑容地说着:"爷爷,我要一双好手."我能说什么?我又能做什么?

  • 腱鞘巨细胞瘤误诊为瘢痕疙瘩一例报告

    作者:王卫国;曹学成;张抒;王代宪

    患者 男,30岁.因右环指背侧肿物半年而入院.2005年8月,患者因外伤后出现右环指肿胀,指背有一黄豆大小的结节状物,无疼痛,后逐渐形成增大的肿块,但环指活动功能无影响.4个月后去外院就诊,考虑为右环指瘢痕疙瘩,予醋酸泼尼松加利多卡因行肿块内注射,并口服活血化淤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右环指肿胀、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而来我院就诊.

  •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刘飙;许则民;刘燕;尹维田

    内生性软骨瘤是好发于手部的常见良性肿瘤.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治疗手掌、指骨内生性软骨瘤58例,术后疗效满意.

  • 手部肿瘤2 397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路来金;刘彬;宣昭鹏;刘志刚;张志新;于家傲;孙希光

    目的 探讨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198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的2 397例手部肿瘤的患者,就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部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恶性肿瘤极为少见.软组织肿瘤中以血管瘤为多见,其次为滑膜瘤和血管球瘤;骨肿瘤以软骨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多见,多发于甲下;类肿瘤在手部肿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结论 手部肿瘤易于早期诊断,从功能学及美容学的角度,应提倡尽早手术.

    关键词: 肿瘤 回顾性研究
  •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原因与再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姬亚飞;白晨平;李大为;王锦绣;王智茹;李红卫;侯颖周

    腱鞘巨细胞瘤是手部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手术切除是唯一方法,但术后易复发是该肿瘤的特点.1986-2001年,我院对18例腱鞘巨细胞瘤复发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疗效满意,无病例再次复发.

  • 71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宗康;赵新;劳杰

    目的 总结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1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50例,男21例.肿瘤发生部位:手指指端61例,其中甲下57例.病程为9个月~30年不等.主要症状以肿瘤部位局限性压痛为主,遇冷加重.结果 7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无1例复发,疼痛消失.结论 血管球瘤多见于女性(占70.4%).发病年龄平均为45.1岁.肿瘤好发部位为手指指端(占85.9%),且以甲下多见(占80.2%).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 手部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刘彬;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于家傲;宣昭鹏;孙希光

    目的 探讨手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1985-2006年,对101例手部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超关节截肢(指)69例,超关节截肢(指)同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11例,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皮瓣转移术21例.结果 术后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6年,32例失访.手部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多见,其次为鳞癌和滑膜肉瘤,骨性恶性肿瘤少见.5年存活率超关节截肢(指)组为58.7%,超关节截肢(指)同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组为66.7%,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皮瓣转移术组为58.8%.结论 手部恶性肿瘤是以软组织肿瘤为主,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肿瘤 治疗结果
  • 肺腺癌指骨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孙庆山;毛军胜;张凯;夹亚伟

    患者 男,72岁.因左手中指外伤后出现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可忍耐,呈搏动性,与运动无关,夜间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1个月而来就诊.门诊以左中指指头炎行切开引流术,并予抗感染治疗,术后效果差,疼痛无明显减轻.3周后症状加重而收住院治疗.既往史中有右上肺腺癌切除术后30个月.入院检查:右上肺语颤减弱,左上肺及右肺中叶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左中指末节皮肤红肿,局部皮温较对侧增高,压痛明显,手指主、被动活动无异常.

  • 类风湿腕部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治疗

    作者:于家傲;路来金;刘志刚;刘彬;宣昭鹏

    目的 探讨类风湿腕部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治疗.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10月,对9例11侧(31指)类风湿腕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掌长肌腱移植、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进行修复;对3侧合并尺骨小头半脱位者采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尺骨截骨近端用部分尺侧腕伸肌腱作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8.5个月.11侧31指伸肌腱修复术后,6指肌腱有轻度粘连,经功能锻炼后粘连缓解.术后2~5指掌指关节主、被动屈曲平均为63°,主动伸展平均为-23°,被动伸展平均为-10°;拇指指间关节主、被动伸指为0°,主、被动屈曲平均为60°.3侧采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者,术后未出现尺骨近端与桡骨撞击及旋转时向背侧突出的症状.结论 建议临床对Larsen分类Ⅳ级以上的类风湿患者,应注意肌腱自发性断裂征兆的检查;对发生肌腱断裂者,可采用肌腱移植、移位方法予以修复,或选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方法.

  • 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闫合德;高伟阳;李志杰;洪建军;陈星隆;李晓阳

    目的 观察和评价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手腕部痛风石患者29例,病程时间为5~17年,平均[(11.0±5.7)年,(x)±s,下同].4例为单发非腕部病变,18例为多发非腕部病变,7例为多部位累及腕部病变;其中合并腕管综合征4例,合并感染、皮肤破溃3例.血尿酸浓度增高23例,正常6例.手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痛风石病灶清除、刮除植骨及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服用丙磺舒、别嘌呤醇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部位共93处,平均(3.0±1.1)处/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1例,延期愈合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15.0±6.3)个月.术后3个月无高尿酸血症者19例,另外10例平均血尿酸水平较术前下降51%;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中断,疼痛消除21例,缓解8例;手功能改善23例,腕管综合征症状消失3例,缓解1例;6例指间关节融合者,1年后全部骨性融合.随访1年内痛风石复发,手术部位1例1处,非手术部位2例4处,无复发者26例88处(占89.8%).术前年均发作次数平均为(5.1±1.5)次,术后平均为(0.6±0.8)次,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手术治疗可及时阻断局部痛风的病理进程,减轻机体总尿酸负荷,改善手部外观,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手功能.

  • 腱鞘结核在手腕部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锦绣;姬亚飞

    近些年来,随着肺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骨结核及肌腱结核亦有出现,但腱鞘结核则比较少见,由于临床缺少典型的症状,容易被误诊和误治.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5例腱鞘结核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诊治经验和教训.

  •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一例

    作者:崔志强;王增

    患者 男,69岁.因左拇、示、中指疼痛并麻木2年,加重伴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拇、示、中指麻木、疼痛,在门诊以颈椎病给予牵引、理疗,症状无明显改善.1年后又出现腕部疼痛,以夜间痛明显,在外院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也无明显效果.3个月前,手指麻木症状加重,伴手指精细动作受限,握捏困难.临床检查:左手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感觉明显减退,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环、小指屈曲受限,腕部Tinel征阳性.左肘后及左示指近节指间关节背侧皮下各有一个3.0 cm×3.0 cm、0.5 cm×0.5 cm大小结节,质硬、光滑、无压痛,结节局部无红肿、破溃.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酸浓度增高为585 μmol/L(正常为200~420 μmol/L).腕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左正中神经重度损害.诊断:痛风性腕管综合征.

  • 类风湿关节炎致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尊理;贾万新;侯明钟;黄燮青;蔡嬿娴;黄一雄;王岚;魏强华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致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均有3~8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史),其中2例拇长伸肌腱断裂,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3例环、小指指伸肌腱断裂,采用环指指伸肌腱与中指指伸肌腱端侧编织缝合,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小指固有伸肌腱;2例中、环、小指指伸肌腱断裂,采用冷冻异体指伸肌腱移植修复.1例拇长屈肌腱断裂,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结果 术后局部滑膜和肌腱组织送病理检查均显示为慢性炎症伴局灶性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见肌腱再次断裂,优良率为100%.结论 多根肌腱同时断裂是类风湿关节炎致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常见特点,手术采用肌腱转位或异体肌腱移植术,疗效确切.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