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春光;徐亚非;唐秀霞;于云凤;林美华

    目的 总结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2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加强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12例手指末节离断静脉动脉化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郑喜灿

    采用静脉动脉化方法重建断指血液循环,其术后护理与常规的断指再植不同.报告了对12例(15指)手指末节离断行静脉动脉化再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循环观察单,根据色泽、张力、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进行评分,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采用抬高患肢、抽吸水疱、侧切口放血等措施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做好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本组除2例2指因挫伤严重而坏死外,其余均再植成功.

  • 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

    作者:马晓静;张兴华;邵建华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弥漫性冠脉病变却不适用上述方法[1].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分子搭桥及细胞移植等血管新生疗法正被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但在缺乏足够动脉灌注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而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percutaneous in situ coronary venous arterialization, PICVA)可为缺血心肌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

  • 静脉动脉化在手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江起庭;杨丽娜;王钰;江志伟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在断指再植、再造及皮瓣移植修复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49例动脉条件特殊的患者,断指再植组21例,游离移植足趾再造手指组5例,皮瓣组23例,均采用静脉化动脉供血修复手指创面.结果 除皮瓣组2例坏死外,其余手指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5±0.6)个月.再植、再造组外观、功能满意;两点分辨觉:再植组为(9.5 ±0.5)mm,再造组为(10.5 ±1.0)mm.皮瓣组外观佳,无明显色素沉着,2-PD为(6.3 ±0.25)mm.3组病例均按TAM法评定:优4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9%.结论 静脉动脉化为手指再植、再造及皮瓣转移在动脉条件特殊、太差、或不牺牲动脉时可提供一种后备之法.

  • 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木升;洪永昌;谢汉洪;袁灼辉;李银清;叶茂球;陈榕生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38例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观察组使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修复,比较2组缺损面积、手术及住院时间、皮瓣存活率、供血期愈合率,术后1年外观及感觉满意度.结果:2组的缺损面积、手术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68.4%(13/19);观察组的供区短期愈合率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36.8%(7/19).观察组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4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和1期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血管腔内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静脉动脉化仍有价值吗?

    作者:黄新天;殷敏毅;刘晓兵;陆信武;黄英;李维敏;陆民;蒋米尔;张培华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42例施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5(平均3.2).本组术式:采用高位深组10例,低位深组23例,浅组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6例;直接转流组3例).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58个月,38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跛行距离大于500 m.1例行高位深组患者,在术后1年4个月移植物闭塞,症状复发而行截肢处理.随访期内,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有3例患者出现移植物闭塞,但无症状复发.总救肢率95%(40/42);有效率92.6%(39/42);移植物长期通畅率88.1%(37/42).结论 静脉动脉化术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该术式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手术,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

    作者: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7年9月对35例(37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不同,采用高位深组(13例共14条下肢)或低位深组(22例共23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术后大部分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愈合、坏疽足趾截除后创面愈合;术后影像检查表明静脉动脉化术后动脉血可经转流静脉向远端灌注.术后28例(30条下肢)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13.5年.7条下肢行截肢手术,其中近期3条(2条为高位深组),远期4条.结论 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具有一定疗效,低位深组术式疗效更理想.

  • 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88例

    作者:赵渝;时德;代远斌;孙英信;乔正荣;向志;蒲庆华;黄文;任为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广泛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对广泛动脉闭塞无流出道的慢性缺血患者88例(104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结果104条肢体中,随访82条,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夜间疼痛好转,创面愈合良好,下肢无肿胀.结论本术式可使动脉血流通过大隐静脉通道,改善或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

  • 末节断指再植重建供血新方法-指侧方静脉动脉化

    作者:江起庭;杨丽娜;王钰;江志伟

    目的 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重建供血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13年1月巢湖紫晨手外科医院手外科中心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39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9例患者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重点比较两组术后的成活率、指甲长度、两点辨别觉、远端指间关节(DIPJ)活动度、手指感觉、手指各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 术后试验组再植指成活率100%(20/20)与对照组成活率为78.9% (15/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5,P=0.038).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15.6 ±2.7)mm、DIPJ活动度(62±4)°及手指感觉(S3+)、两点辨别觉(4.6 ±0.3)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优良率(94.4%)与对照组优良率(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89,P=0.032).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DIPJ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 部分冠状静脉动脉化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锐;顾承雄;韦华;李波;宋伟;胡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但晚期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冠状动脉远端直径明显变细,血管内膜不光滑,流出阻力高,冠脉搭桥术后极易再堵塞并因此造成围术期心肌梗死.

  •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江起庭;王钰;杨丽娜;江志伟

    目的 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对20例末节断指患者,在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指侧方静脉动脉化,用近端优势侧指动脉与远端优势侧指侧方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吻合非优势侧指侧方静脉作为回路.结果 所有患者的再植指均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8例获6 ~12个月随访,再植指外形良好、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平均为(15.6±2.7)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平均为(62±4)°,两点辨距觉平均为(4.6±0.3) mm,感觉测定平均S3+.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补救方法.

  • 指背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李建兵;宋建良;姚建民;吴守成;陈强;沈向前;宋震坤

    目的介绍一种指端修复的新方法.方法指背逆行岛状皮瓣通过指端的指动脉与皮瓣的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0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结论方法易行,为指端修复增添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但需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 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作者:王鹏建;李景云;何勍

    目的:应用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将大隐静脉与股动脉原位端侧吻合.结果:5例病人随访1~3年,静息痛100%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率93%,全部病人避免截肢,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静脉动脉化,确能改善严重缺血肢体的血循环,不影响静脉血回流,临床效果良好.

  •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疗效观察

    作者:江起庭;杨丽娜;高志强;王钰;江志伟

    目的: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4例(34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0例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4例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试验组再植指均成活,成活率100%(20/20);对照组4例再植指坏死,成活率为71.4%(10/14);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27例获随访,其中试验组18例,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2个月;对照组9例,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9.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远端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活动度及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获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对照组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0)。结论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 DIPJ 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 大隐静脉原位动脉化修复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蔡培强;张广平;李伟;杨海澔;邵玉凯

    目的:探索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方便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采用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的56例(61条患肢)脉管炎患者及60例(81条患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观察术后患者行走和患肢缺血状态、疼痛、皮肤等情况。结果142条患肢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26例剧烈静息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静脉搏动良好,肢端循环显著改善,皮肤温度较前升高。67例手术后患肢末梢即由青紫色变为暗红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坏疽足趾脱落,残端完全愈合,踝上大隐静脉触及搏动。结论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冠状静脉动脉化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恢复缺血心肌血液灌注的有效方法[1].然而资料表明,约有12%~30%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因冠状动脉广泛狭窄而无法采用常规方式手术.面对这类终末期冠心病患者,外科医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人们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但终因技术不成熟,疗效不确切等各种原因未能广泛应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不累及冠状静脉系统,冠状静脉分支内没有静脉瓣,因而通过冠状静脉逆行灌注为缺血心肌供血有可能成为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一个方法.该方法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本文将简要介绍冠状静脉动脉化(CVA)研究的历史,发展方向,临床应用以及局限性.

  • 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李剑强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存活率高、外观好的修复创面的皮瓣移植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对照组采用经典皮瓣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瓣短期(3个月)成活率、供区短期(3个月)一期愈合率、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的缺损面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皮瓣短期(3个月)成活率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0/16),供区短期(3个月)一期愈合率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9/16),且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手术配合

    作者:耿星

    目的:总结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手术配合方法和体会。方法对8例采取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加强术前访视、和术中配合,观察手术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及手术配合,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结论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手术中的充分细致的手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冠状静脉原位动脉化旁路移植术应用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疗效近期观察

    作者:谷天祥;王春;王忠武;姜春力;章志伟;修宗谊

    目的 研究冠状静脉原位动脉化(ICVA)灌注缺血心肌的解剖学径路及临床疗效近期观察.方法 结扎离体猪心脏后降支模拟其闭塞,结扎心中静脉(MCV)近端,用印度墨汁经MCV远端灌注猪心肌5只,显微镜下观察.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连续收治右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且远端闭塞病例64例,随机分成选择性冠状静脉原位动脉化组(ICVA组)和对照组,每组32个病例.分析术前、术后的心电图、心肌核素扫描和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评价选择性冠状静脉旁路移植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和临床疗效.结果 印度墨汁经MCV逆行灌注后,可在心肌组织细胞间隙毛细血管内均匀分布,并在微动脉内显现.ICVA组32例临床病例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6.5 d±7.7 d.术后心电图ST段的恢复率96.88%;心绞痛分级的好转率为100%.对比术前与术后下壁心肌灌注程度和节段运动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可有效灌注相应区域的心肌组织,对冠状动脉弥漫病变远端通畅不良的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血透患者内瘘穿刺异常情况交接记录单的设计应用

    作者:姜玲;王霞;张洁;孙玉;吕红红;于鹏飞;刘瞻琳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永久性血液循环通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量避免穿刺时异常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隔日或每周透析2次,以门诊走透治疗为主,以及护士实行两班制,很难做到每例患者每次透析都由同一个护士负责穿刺,导致患者内瘘穿刺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之间不能当面进行交接,造成信息传递丢失,责任不明确,穿刺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增高,缩短了内瘘的使用寿命。为管理好发生内瘘穿刺异常情况时每例患者的内瘘信息,我中心设计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异常情况交接记录单,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