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重组腺病毒AdEGFP/hVEGF165快速构建及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效率

    作者:仲照东;邹萍;游泳;黄士昂

    目的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快速构建及在骨髓移植后小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效率.方法利用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法快速构建EGFP标记的重组腺病毒Ad-EGFP/hVEGF165;通过体外试验观察病毒的形态、滴度和安全性;经尾静脉注射3×108PFU的重组腺病毒给同基因骨髓移植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检测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分布和hVEGF165的表达.结果通过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法在短期内成功构建了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EGFP/hVEGF165;纯化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成分均一,滴度可达1010~1011PFU/ml.Hela细胞感染病毒后经多次传代未见细胞病变.借助于荧光显微镜在不同时期观测到小鼠心、肺、肝、脾、肾、小肠组织EGFP;RT-PCR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脏器内有显著VEGF表达.各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VEGF水平升高可达(866.67±97.13)pg/ml.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并成功介导了hVEGF165基因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的安全、稳定表达,为今后在骨髓移植过程中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我国猪群中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特性的研究

    作者:郭元吉;温乐英;王敏;李梓;张烨;郭俊峰

    目的了解我国内地从猪中分离到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来源及它们使猪致病的原因.方法用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GEM-TEasy Vector 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化DH-10β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两株猪H9N2毒株HA蛋白分子上第226位上氨基酸为L,这与从人和猪所分离出的H9N2毒株相同,其连接肽属对禽致病的毒株,但它们的序列为R-L-S-R,而不是R-S-S-R;其NA蛋白茎区第62~64位存在掉失,这与A/Shaoguan/408/98,A/Swine/Hong Kong/9/98及A/Duck/Hong Kong/y 280/97(H9N2)毒株相同;HA与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两株猪H9N2毒株的HA基因接近于A/Chicken/Hong Kong/G23/97和A/Chicken/Hong Kong/G9/97,而NA基因接近于A/Shaoguan/408/98毒株.结论两株猪H9N2亚型毒株的HA和NA基因可能性大来自禽H9N2毒株.由于其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可能造成了它们对猪具有致病性.禽H9N2毒株NA蛋白茎区氨基酸掉失,造成了它们能直接感染猪.

  • 缺失IFN-γ受体基因的天坛株减毒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黄薇;刘颖;段丹丽;李海山;刘勇;洪坤学;朱家鸿;邵一鸣

    目的构建缺失IFN-γ受体基因的天坛株重组痘苗病毒载体,初步研究其毒力的改变及B8R缺失区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为研制表达多价抗原重组痘苗病毒载体、提高痘苗病毒载体安全性进行探索.方法采用PCR技术、多步克隆构建带有天坛株痘苗病毒B8R基因外左右侧同源臂、痘苗病毒启动子序列pE/L、p7.5及下游LacZ序列的转移质粒pSKB8R、pSKB8RLacZ.将痘苗病毒VTT与转移质粒pSKB8RLacZ共转染CEF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经蓝白斑筛选、连续单斑纯化、鉴定获得B8R基因(IFN-γ受体基因同源序列)缺失为LacZ所取代的重组病毒VTT△B8RLacZ.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转移质粒构建正确,核酸水平、外源基因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VTT△B8RLacZ在CEF细胞连续培养传代中B8R基因的缺失和插入外源基因LacZ表达均很稳定.VTT△B8RLacZ在细胞中的繁殖复制水平与VTT相当.兔皮内毒力实验表明B8R基因缺失显著降低VTT的毒力.结论本研究表明B8R基因缺失可显著降低痘苗病毒天坛株的毒力并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区,缺失B8R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可能作为新一代的表达多价抗原痘苗病毒载体.

  • 反义寡聚核苷酸对CVB3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哲伟;孙红妹;肖宗慧;邱南;张霆;赵锦铭

    目的观察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内与翻译起始有关的位点和结构蛋白编码区的特异性反义核酸对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应用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保护实验、空斑形成实验和空斑形成减少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等方法,观察特定的反义核酸抑制病毒感染的效果.结果针对IRES位点、AUG区域和VP1区的3条反义核酸Scb561、Scb733、scb2785,对病毒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的感染量为0.01 MOI时,3种反义核酸在5μmol/L时对病毒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当病毒增加到10 MOI时,抑制率仍在50%以上.Scb561和Scb733可明显的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当Scb561的浓度在0.625μmol/L时感染后的细胞内病毒蛋白量明显减少,增加到2.5μmol/L时病毒蛋白表达几乎看不到.另外Scb561、Scb733剂量与抗病毒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Scb561和Scb733浓度的增加,其抗病毒活性也随之增加直到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效剂量在0.6~5μmol/L之间,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非特异寡聚核苷酸对照实验显示,5μmol/L浓度时对病毒感染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针对核糖体进入位点和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核酸,有明显的特异性抑制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为反义寡聚核苷酸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 2000~2002年我国流行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研究

    作者:张烨;温乐英;李梓;郭俊峰;王敏;郭元吉

    目的了解2000~2002年我国流行的甲3流感病毒HA基因突变及其抗原变异情况.方法鸡胚传代流感病毒,收获尿囊液作为抗原性分析抗原并提取病毒的RNA,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用纯化试剂盒纯化后测序,用MegAlign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与A/武汉/359/1995(H3N2)、A/Sydney/5/1997(H3N2)相比,2000~2002年我国分离到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重链区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2001~2002年分离到的甲3毒株与2000年分离出的毒株的血凝素蛋白重链区(HA1)氨基酸序列有4个位点差异,它们分别位于83、186、202和222位,其中83和186分别位于抗原决定簇E和B区,其余均位于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左臂.结论2000~2002年分离到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性发生突变并导致其抗原性发生漂移.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体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和抗原性鉴定

    作者:王战会;齐义鹏;林裕龙;骆抗先;侯金林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对46例HBsAg阴性但血清HBV DNA阳性感染者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6株新的HBsAg变异株(4株联合点突变株,2株插入变异株)的EBO-plp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了COS7细胞,建立了这6株HBsAg变异株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对细胞表达的HBsAg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除1例插入变异株可检测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5株均检测不到HBsAg的存在.结论新发现的HBsAg联合点突变和氨基酸插入变异,均对HBsAg的抗原性有负面的影响,是造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直接原因.

  • 潮霉素抗性HBV包装细胞系的构建

    作者:胡大荣;孙殿兴;熊锦华;邬光惠;胡学玲;李娟;范公忍;韩聚强

    目的配合HBV载体的研究,为HBV载体提供包装.方法HBV全基因经删除包装信号ε区后,插入到潮霉素抗性pMEP4载体,转染HepG2细胞系,用潮霉素筛选形成细胞克隆.检测表达HBsAg及HBcAg较多者作为HBV包装细胞系,进一步转染稳定表达复制缺损型HBV的质粒,PCR方法观察上清液中病毒的形成.结果包装细胞系高表达HBsAg和HBcAg;携带重组HBV的G418抗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潮霉素抗性包装细胞系后,经两种抗生素同时筛选,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出突变型HBV,未检出野生型HBV.结论删除了包装信号的HBV次全基因,失去了形成完整HBV颗粒的能力,但能为复制缺损型HBV提供包装所需的结构蛋白.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IgG抗体的研究

    作者:欧蔚妮;谢尧;凌伟;李平;冯亮;徐道振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诊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华大公司研制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酶联免疫试剂盒,对部分住院SARS患者的血清进行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激素使用患者的SARS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在确诊的121例患者中,IgG抗体阳性率为71.1%,年龄<15岁、15~59岁和6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70.2%和85.7%,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6);使用激素和不使用激素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2.4%(P=0.84);病重和病情较轻患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8.1%和67.4%(P=0.493);男性和女性患者检测率均为71.1%.结论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IgG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和激素的使用无显著性关系.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

    作者:易立;王得新;赵伟琴;冯子敬

    目的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管壁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IE)基因的表达,研究H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份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病例颅内动脉和20份死亡病例的正常颅内动脉,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PCR方法检测动脉管壁中HCMV IE基因DNA.结果两种方法均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HCMV IE基因检出率较正常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8,P=0.032),而且Ⅲ~Ⅳ级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Ⅰ~Ⅱ级动脉粥样硬化(P=0.027,P=0.009).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中有HCMV存在,因此推测HCMV感染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及病变程度有关.HCMV IE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血管组织病变的早期改变.

  • 抗甲肝病毒人源基因工程全抗体分子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作者:曹经瑗;梁米芳;孟庆玲;王晓芳;许永刚;郭可謇;詹美云;毕胜利;李德新

    目的探讨人源抗甲型肝炎病毒全抗体分子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方法将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中和性抗体Fab段基因克隆入含信号肽及Fc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中并在杆状病毒细胞中表达.结果获得了中和性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的表达产物并进行了纯化,轻重链表达产物位置大小正确,HAFc16抗体能与具有中和活性的鼠抗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产生竞争抑制反应,并能在体外中和甲肝病毒,另一株HAFc78抗体同样具有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但系抗不同位点的抗体.结论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且为抗不同位点的抗体,为这些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打下了基础,为防止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提供应急措施.

  • CD21非依赖性EB病毒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的感染

    作者:罗兵;村上雅尚;福田诚;柳原五吉;西连寺刚

    目的探讨CD21非依赖性EB病毒(EBV)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HSC-39)的感染作用.方法用Akata和P3HR-1 EBV毒株感染HSC-39,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两种EBV毒株感染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两种EBV毒株感染的亲代细胞及大多数细胞克隆表达EBV核抗原(EBNA1),但不表达EBNA2、潜伏期膜蛋白(LMP1)和LMP2A.表现为潜伏Ⅰ型感染.未感染的HSC-39细胞及P3HR-1感染的细胞克隆CD21表达阴性,而Akata EBV感染的部分细胞克隆CD21 mRNA阳性.结论EBV可能通过不依赖CD21受体的途径感染HSC-39,印戒细胞癌细胞系可用作EBV感染的靶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耐拉米夫定多聚酶基因变异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丁静娟;张伟三;张莉莎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拉米夫定多聚酶(P)基因变异的方法.方法根据HBV基因序列,设计5只寡核苷酸引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分别扩增HBV P基因B区和C区片段,产物用Nde Ⅰ或NIa Ⅲ酶切,琼脂糖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长度多态性(RFLP),建立检测P基因变异的方法.对30例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检测YMDD基序及526位点变异,16例未用拉米夫定的慢乙肝患者为对照.4份PCR产物作克隆测序以验证方法的准确、可靠.结果所建的巢式PCR-RFLP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从模板提取到酶切后电泳分析仅需11h;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03拷贝/ml的HBV DNA;结果准确,4份经酶切分别判断为野毒株或变异株的标本经测序证实.30例用拉米夫定的慢乙肝患者中,发现单纯YMDD变异8例(26.7%),YMDD联合L526M变异3例(10.0%),16例对照未检出上述位点的变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较大样本检测.可用于临床筛检常见拉米夫定耐药性HBV P基因变异.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16INK4a表达诱导A549细胞衰老的研究

    作者:白雪源;车凤翔;陈香美;孟令英;周煜

    目的构建E1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5型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p16INK4a基因对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与衰老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pAdCMV-p16INK4a与pJM17共转染人5型腺病毒E1基因转化的人胚肾细胞系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空斑,用双重PCR筛选出携带p16INK4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肺癌细胞A549,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用X-gal染色和TRAP-ELISA检测A549细胞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及端粒酶活性.结果腺病毒载体可将95%以上的p16INK4a基因转移到A549中,受感染细胞有外源p16INK4a蛋白表达,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即p16INK4a基因能诱导A549细胞表达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并抑制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结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与表达,可用于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p16INK4a基因能抑制肺癌细胞A549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复制性衰老.

  • C基因截短的HBV复制与包装

    作者:韩聚强;胡大荣;熊锦华;胡学玲;范公忍;李娟;刘超英;邸雅南;吴忆贫

    目的探讨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的复制与包装.方法采用分子克隆、人工定点突变等技术构建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DNA分别进行Southern杂交,PCR及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结果经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C基因截短型HBV质粒载体构建成功;C基因截短型HBV为复制缺损型,与辅助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可在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HBV各种DNA构型;DNA定量分析提示C基因截短型HBV的包装效率较野生型HBV提高3~40倍.结论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为复制缺损型,单独转染后不能在肝细胞内包装与复制,但在缺失包装信号ε的相应辅助病毒辅助下可有效复制并包装成子代病毒颗粒分泌到胞外,且包装效率大大提高.

  • 28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12至25年后肝脏超声检查变化的特点

    作者:高燕;田秀兰;王齐欣;王宇;朱万孚;魏来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HCV感染的慢性化经过和临床转归.方法283例因单采血浆而感染丙型肝炎者,男性137例,女性146例.超声检查,ALT、AST、GGT采用速率法,抗-HCV采用ELISA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结果(1)超声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15例,占5.3%;肝硬化4例,占1.4%;共计6.7%.(2)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感染年龄<40岁的发生率为6.72%,感染年龄>40岁的发生率为6.66%,两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3)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在男性为12.4%,女性为1.3%,男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4)283例感染者中266例测定了抗-HCV,阳性率84.58%,抗-HCV阳性组的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6.6%、1.7%,共计8.3%.(5)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ALT、AST、GGT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HCV感染极易慢性化,但肝硬化的发生率没有国外文献报道的那么高.未发现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的病例.HCV感染者中男性的病情重于女性.感染时的年龄对HCV感染的预后影响不大.HCV感染者较易发生脂肪肝,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多为活动性肝硬化.在缺乏肝活检的情况下,超声检查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奋华;王清文;潘思年;陈惠芹;纪经智;何政贤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诊断为小儿HCMV肝炎的2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肝太乐、消炎利胆片及苯巴比妥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GCV)+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分别在治疗前、出院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和HCMV DNA拷贝数,并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随访,检查患儿的症状、体征和HCMV定量.结果治疗组在5个时点(治疗前、出院时、3个月、6个月、9个月)HCMV DNA拷贝数明显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用药前后比较,在住院天数、黄疸开始消退时间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输血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GCV联合IVIG治疗小儿HCMV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毒量,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又可纠正贫血,减少输血机会,未见明显副作用.

  •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联合干扰素或苦参素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赵平;李捍卫;楼敏;程勇前;兰云;福军亮

    目的 探讨人源抗甲型肝炎病毒全抗体分子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方法 将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中和性抗体Fab段基因克隆入含信号肽及Fc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中并在杆状病毒细胞中表达.结果 获得了中和性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的表达产物并进行了纯化,经重链表达产物位置大小正确,Hafc16抗体能与具有中和活性的鼠抗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产生竞争抑制反应,并能在体外中和甲肝病毒,另一株HAFc78抗体同样具有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但系抗不同位点的抗体.结论 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但系统不同位点的抗体.结论 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且为抗不同位点的抗体,为这些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打下了基础,为防止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提供应急措施.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序贯治疗方案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雷春亮;彭晓谋;唐小平;杨湛;范慧敏;袁小珍

    目的建立抗病毒序贯治疗方案,并采用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抗病毒序贯治疗组30例,接受日达仙治疗8周,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于第5周起加用α-干扰素500 MU/次,肌内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HBeAg阴转2个月或α-IFN结束后,使用拉米夫定,100 mg/d,用至18个月以上.IFN联合日达仙组14例,接受日达仙和α-干扰素治疗,用法同抗病毒序贯治疗组,疗程为6个月.拉米夫定组3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用法同抗病毒序贯治疗组,疗程18个月以上.结果抗病毒序贯治疗组、α-干扰素(α-IFN)联合日达仙组和拉米夫定组的短期ALT复常和HBeAg阴转率(有效率)分别为76.7%、78.6%和13.3%.抗病毒序贯治疗组与α-IFN联合日达仙组的效果相当,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持续有效率分别为76.7%、57.1%和16.7%.抗病毒序贯治疗组高于α-IFN联合日达仙组和拉米夫定组,治疗费用仅约为IFN联合日达仙组的60%.抗病毒序贯治疗组和α-IFN联合日达仙组中肝损敏感期出现率为47.7%,出现时间为IFN治疗开始后的2~8周,较文献中单用IFN治疗引起的肝损敏感期的出现时间(6~8周)早.结论抗病毒序贯方案有较好的短期和持续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成本效益较好,具有深入研究价值.抗病毒序贯方案提高疗效的机制可能与治疗早期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后期拉米夫定特效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有关.

  • 53例SARS早期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万华;于岩岩;斯崇文;徐小元

    目的研究SARS早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SARS早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8±16.7)岁(10~85岁),发病年龄以20~50岁患者居多(67.9%),平均潜伏期(7.3±7.0)d(3~14 d),职业分布居多者为职员(11例,占20.8%),其次是医护人员(9例,17.0%).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咳嗽(49.1%),肌肉酸痛(24.5%),乏力(17.0%),胸闷憋气(20.8%),腹泻(5.7%)等为主要表现.在病程的第1~5天患者白细胞<4.0×109/L 33例(62.3%),(4.0~10.0)×109/L 18例(34.0%),67.9%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3.2%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X线胸片主要病变呈肺部斑片状渗出性阴影,其中双侧受累占15.1%,单侧受累75.4%.血气分析示PO2<90mm Hg(1kPa=7.5 mm Hg)26例(占49.1%),出现酸碱平衡紊乱者9例(17.0%),其中代谢性酸中毒4例(10.8%)及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4例(10.8%).SARS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其中肝功能(ALT、AST)异常占37.7%,肾功能(BUN、SCR)损伤占11.3%,心肌酶(LDH、CK、HBDH)异常占43.4%.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密切监测血常规、胸片及血气分析对于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 朊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赵丽;王健伟;洪涛

    朊病毒(PrPSc)现认为是由细胞表面糖蛋白-朊蛋白(PrPc)构象改变而成,可引起人类及动物可传播性海绵样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的一种特殊的致病因子.

  •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联合或序贯治疗

    作者:李莉;成军

    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很快,已有一些较好的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传统医学在治疗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豚鼠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

    作者:熊锦文;陈素华;闻良珍

    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致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本研究建立豚鼠巨细胞病毒(GPCMV)宫内感染模型,将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用于研究检测,报道如下.

  • 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黄素钦;吴秋芳

    为评价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我们对636份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含量、HBV标志物检测.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998~2001年广州市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及血清型分布

    作者:谢健屏;方肇寅;章菁;赖桂香;朱冰;何翠娟;万根平;陈焕辉;常汝虚

    轮状病毒(H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常见的原因之一.过去称为"秋季腹泻".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我们在1998年开始收集腹泻病的大便标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林祥伟;谢若男;朱红军;费选文;曾嫦;黄宇泽;刘兴进

    Sererini等发现,肠道病毒(EV)在1DDM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为了解汕头地区2DDM患者与柯萨奇B组病毒(CoxB)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如下试验.

  • HCV单片段抗原EIA与重组免疫印迹分析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比较的研究

    作者:陈坤;张贺秋;宋晓国;王国华;邱艳;凌世淦;祁自柏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表达了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相对应的抗原(HCV-C、NS3、NS4、NS5),组建了单片段抗原EIA检测试剂.与进口重组免疫印迹分析试剂(Orhto HCV RIBA3.0)分别检测了国家第3代抗-HCV参比血清盘和临床血清样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 呼吸道腺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苏犁云;徐锦;丁韵珍;杨毅

    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较为重要的病原之一,引起的肺炎病情危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对其进行早期快速诊断,以便临床尽快地进行治疗和隔离显得尤为重要.

  • 隆重纪念曾毅院士从事肿瘤病毒研究40周年及艾滋病病毒研究 2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会议纪要

    作者:周玉柏;杜海军;王琦;周玲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肿瘤病毒室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的曾毅院士从事肿瘤病毒研究工作40年及从事艾滋病病毒研究工作20年回顾暨学术报告会于2003年11月16日星期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的领导也亲临会场.

  • 使用多重巢式PCR对我国HIV-1主要流行株亚型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魏民;梁浩;陈健平;陈钊;关琪;邢辉;冯毅;洪坤学;邵一鸣

    目的建立一套新的亚型鉴定方法,仅仅使用巢式PCR,一次扩增,即可对我国HIV-1主要流行株B、C和CRF01-AE进行亚型鉴定.方法从HIV阳性样本中提取核酸,使用能覆盖HIV-1型M组gag区的引物进行第一轮扩增,第二轮扩增则使用分别检测B、C、CRF01-AE亚型的三套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三套引物放在同一个反应管中.反应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观察,不同亚型的位置不同,以此来判断亚型.另外设计一套引物,专门检测我国重组株CRF07-BC和CRF08-BC.所有样品均经过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以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在检测的119份样品中,经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B亚型样品43份(欧美B 11份,泰国B 32份),C、CRF01-AE、A和D亚型样品分别为54份、17份、3份和2份.其中C亚型的样品,有52份属于CRF07-BC和CRF08-BC.而经过上述多重巢式FCR方法检测到的B亚型样品为35份(81.4%),C亚型46份(85.2%)和CRF01-AE 13份(76.5%).另外,检测CRF07-BC和CRF08-BC重组株的引物特异性地检测到43份(82.7%)样品.上述结果与基因分析结果吻合,各个亚型之间无交叉,一种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只对该亚型有反应,而对其他亚型无反应,特异性达到100%.虽然有时会有非特异扩增带,但一般不影响结果判断.结论我们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的HIV-1亚型鉴定方法,不需基因测序,即可检测我国主要流行株B、C、CRF01-AE、CRF07-BC和CRF08-BC.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初筛方法在我国及其他国家HIV-1实验室推广使用.

  • 免疫酶斑点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的研究

    作者:张建傲;罗端德;曾令兰;李淑莉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实验手段.方法采用R22株、陈株和湖北株3种汉坦病毒接种家兔,制备兔抗汉坦病毒多克隆抗体(抗HTV-IgG).然后采用混合的3种抗体进行免疫酶斑点法实验(IEDA),检测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汉坦病毒抗原.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汉坦病毒-IgM作对照.结果经用相关分析,IEDA与IFA检测的结果高度相关.血中汉坦病毒抗原检出率为73.68%,尿中为65.00%.发病5 d内,血中检出率为94.34%,尿中检出率为83.33%.5病日内的早期诊断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IEDA与IFA相比,阳性率比后者有较大提高,特别是5病日内的早期阳性率的提高明显,值得用于临床HFRS的早期诊断.

  • 郭元吉研究员谈"禽流感"

    作者:《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