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H5N1流感病毒M1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的表达

    作者:陈爱珺;郭建强;姚立红;程从升;刘晓宇;付金奇;徐鹏卫;张智清

    目的 构建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 M1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M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制备其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以该病毒基因节段七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M1基因片段。将该片段亚克隆至载体pQE80-L中,构建重组质粒pQE80-L/M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金属镍离子螯合层析纯化N末端携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M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获得了重组M1蛋白,能与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且其免疫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获得了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1蛋白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 恒河猴肠道腺病毒聚合酶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作者:卢建溪;曹红;钱师宇;王强;李刚

    目的 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猴腺病毒的分子多样性。方法 采集圈养的57只恒河猴粪便样本,以腺病毒聚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57只恒河猴粪便样本有12份样本中存在腺病毒DNA,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这些序列主要可分为两大组:类SAdV-6组(2个非重复序列)和类SAdV-7组(9个非重复序列)。此外,有三个克隆,其相似序列分别为:SAdV-1,SAdV-3和HAdV-52。结论 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腺病毒的确在非人灵长类粪便中普遍存在,揭示了本研究所涉及动物肠道内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系统进化情况。

    关键词: 恒河猴 腺病毒 基因
  • ADC及非ADC患者外周和中枢HIV-1tat基因多样性分析

    作者:蒲双双;李一平;闫玉芬;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许洪芝;赵丽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及非ADC患者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CNS) HIV-1 tat基因的多样性,为HIV进化、入侵CNS的机制以及AD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一例非ADC患者(有广泛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及一例ADC患者尸检标本的外周脾脏和CNS基底核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西林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 ds/dn),研究HIV tat基因在外周和CNS的多样性。结果 ADC和非ADC患者来源的HIV-1 tat基因均存在变异,ADC患者tat基因进化时中枢和外周的区室化效应明显高于非ADC患者,ADC患者外周脾脏和CNS基底核的tat基因之间的差异比非ADC患者更大。dn/ds值显示,两例患者体内HIV-1自身变异起主要作用,而机体倾向于清除有害的非同义突变。结论 ADC和非ADC患者外周和CNS中tat基因变异的区室化效应不同,其原因推测与病毒入侵CNS的途径有关,CNS中HIV基因变异与ADC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作者:荆永正;浦声波;吴国才;杨建;于学英;郭振华;张国英;高忠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C区基因变异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患者和HBV健康携带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PCR结合DNA测序对HBV C区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①与标准株相比,所有标本C区基因序列均出现变异。在≥2例标本中出现的突变31处,包括PreC基因3处,C基因28处;其中9处为错义突变,1处为终止突变,其余21处均为同义突变。nt 1827 c→a和nt 2221 c→t出现在所有标本,有6处同义突变出现于较多标本中。4例乙肝患者标本在nt1896位发生g→a突变,另有4例乙肝患者在HBcAgCTL识别表位84~101处发生2处突变即S87G和I97F或197L。②DNA扩增及测序的成功与否与HBV的DNA拷贝数密切相关,本次研究DNA扩增及测序成功的标本其DNA拷贝数多大于40 193/ml,DNA拷贝数较低的标本不易获得成功。结论HBV基因组极易发生突变,C区基因有2个位点的突变见于所有扩增成功标本,为此研究标本所特有,提示这些突变热点可能具有地域特异性。C区基因变异可引起HBeAg和HBcAg的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而导致病毒逃逸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清除作用,或影响HBeAg的检出。

  •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娟华;周敏;李莹;邓俊;吴晓霞;陈卫;顾锡炳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差别。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2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LC)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病毒学和基因型差异。结果 210例HCC患者和220例HBV LC患者HBV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3%(177/210)、94.5%( 208/220);HBV DNA定量为(5.06±1.01) log10拷贝/ml和(5.36±1.13)log10拷贝/ml,HBV LC患者均高于HCC患者(P<0.01);HCC组和HBV LC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两组B,C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HC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HBV LC患者。两组HBV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C基因型为多。

  •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不同预后转归中作用分析

    作者:张永宏;王大燕;王爽;闫惠平;吴昊;赵丹彤;张欣;李昂;王子康;赵艳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不同临床预后中作用。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28例(16例治疗痊愈,12例死亡)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11例。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Th1类细胞因子中IL-2,IL-12 (P70),IFN-γ水平在死亡组明显低于治愈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Th2类细胞因子中IL-4水平在死亡组明显低于治愈组及正常组,P=0.0012,0.031。结论 新型H1N1感染重症治愈患者、死亡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死亡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Th1类细胞因子水平的严重减低可能与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儿童急性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的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利华;许会卿;覃世榕;郑吉善;陈亚萍;陈丽黎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 human bocavirus,H BoY)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9年l1月至2010年12月间956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及251例健康对照组儿童鼻咽部抽吸物、咽拭子采用PCR法进行HBoV检测,进而对阳性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博卡病毒DNA载量,并结合患儿的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下呼吸道感染病例HBoV的病毒载量水平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及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与对照组儿童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普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病毒载量无统计学差异,HBoV混合感染与独立感染患儿病毒载量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博卡病毒常年均可引起发病,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但可能不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唯一因素。HBoV病毒载量并不能独立反映临床疾病感染的严重程度。

  • 脑膜胶质瘤基因MGMT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海成;朱正权;刘亮;田海龙;孙哲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种族因素对胶质瘤组织中MGMT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维吾尔族胶质瘤患者以及61例汉族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GMT表达水平,对其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和种族因素对胶质瘤肿瘤组织中MGMT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胶质瘤患者中MGMT阳性率为45.90%,33例维族胶质瘤患者MGMT阳性率为30.30%,两个种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94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组织MGMT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不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无明确相关;种族因素对胶质瘤肿瘤组织中MGMT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gB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张敏刚;王恒冰;王延宙;潘奇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新生儿gB基因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集67例经PCR方法确诊的有症状的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尿液标本。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尿液标本中gB基因片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gB基因分型。结果 67例病例中常见的基因型为gB1 (50.7%),其次为gB3 (23.9%),gB2 (17.9%)和gB1/gB3混合感染(7.5%),gB4基因型未检测到。在有肝脏损害的患儿中,gB1基因型为常见(27/37,73.0%),高于无肝脏损害的其他有症状感染患儿( 13/30,43.3%;P<0.05)。结论 在有症状的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中常见的gB基因型为gB1,其次是gB3、gB2及gB4。

  • 肺癌患者EBV感染、LMP1和Bcl-2表达状况的研究

    作者:李翠梅;张淑杰;朱建华;韩光亮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EBV潜伏膜蛋白1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肺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 EBER1),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cl-2和LMP1的表达,以GD-6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定量,以图像的平均面积(average area,AA)和积分吸光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A)表示表达量的多少。结果 在108例肺癌癌组织中36例EBV阳性,阳性率为33.3%;LMP1阳性表达7例,阳性率6.5%。EBV阳性肺癌组中Bcl-2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组,其AA分别为58014.23±6918.45和38156.22±4096.79,其IA分别为11.00±1.48和8.03±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LMPI和Bcl-2表达的关系,可见LMP1可使Bcl-2表达率增加,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感染使Bcl-2表达增加,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在肺癌组织中EBV可能不是通过LMP1来影响Bcl-2的表达,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1307例育龄妇女血清TORCH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秦雯;胡大春;庞海丽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育龄妇女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 HSV),总称为TORCH的感染状况,为预防妊娠TORCH感染、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德国virion/serio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试剂,对1307例育龄妇女血清TORCH感染特异性IgM及IgG抗体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7例育龄妇女TORCH感染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45%,其中TOX:2.83%;RV:2.37%;CMV:0.46%;HSV:2.45%。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为63.60%,其中TOX:3.98%;RV:72.30%;CMV:97.78%;HSV:80.34%。不同孕期妇女TORCH感染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中,1307例育龄妇女存在一定比例的TORCH现症感染,建议妊娠妇女尽可能进行TORCH筛查,以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TORCH感染导致出生缺陷发生。

  • 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文芳;费迎明;周建康;沈华江;陈雪芳;吕秋琼;丁予昀

    目的 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意义,为PHC诊断和普查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ELISA对81例PHC、176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30例其他肿瘤疾病和40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和AFP进行检测。结果 GP73、AFP和AFP-L3在肝癌组的敏感度分别为77.78%、62.69%和51.85%,在非肝癌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4.55%、86.99%和96.34%。三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可提高至88.89%。结论 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AFP-L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PHC的临床诊断效果。

  •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路遥;张艳丽;申戈;张璐;王琳;邱国华;吴云忠;杨民;李明慧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探讨这类疾病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且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均通过骨穿确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住院期间用药史、生化检查等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同时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17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12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l例为急性戊型肝炎患者,l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7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例诊断为重型肝炎;仅有3例患者在入院前有干扰素短期使用史,其余患者未使用影响血象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集落细胞细胞刺激因子者6例,使用丙种球蛋白者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者3例,使用促红素者1例,仅用口服药物升血细胞治疗者2例,输红细胞者6例,输血小板者2例;好转出院者20例,自动出院者3例,因重型肝炎其他合并症死亡者2例。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性肝病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为主,血液病方面对症支持治疗,随肝病好转血液病逐渐同时恢复,预后较好。

  • 杭州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邵启民;娄国强;严娟娟

    目的 对抗州市2010年4月至10月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1848例收治入院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群居高于散居,乡村高于城镇;发病高峰为5~7月份;临床症状大多轻微,预后良好。结论 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易感人群和易感季节,流行季节加大对易感地区及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 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差异分析

    作者:张卡;曹红;杨小安;洪晓绿;陈禄彪;舒欣;李刚;徐启桓

    目的 了解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HCV和HBV重叠感染具有明确HCV感染途径的患者总133例;利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生化学等指标。结果 133例患者中,78例患者因静脉吸毒感染HCV( 1DU),55例因输血感染HCV(PTCH)。IDU重叠感染患者与PTCH重叠感染患者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HBV和HCV感染病史较短和肝硬化比率低(P<0.05);但是IDU重叠感染患者体内ALT(t=4.760,P=0.000)、AST(t =3.798,P=0.000)和TBil(t =4.274,P=0.000)水平比PTCH重叠感染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率不同(X2= 18.706,P=0.000)。结论 输血后感染HCV患者和静脉吸毒感染HCV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血后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较晚、肝硬化较多和肝损伤较轻特点;而静脉吸毒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和肝损伤较重等特点。

  • 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研究

    作者:许晓红;解正新;马嵘;张卫琴;李启发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75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进行HPV高危型别检测,对其中阳性样本进行TCT检查,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CIN)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HPV高危型别检测采用双色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8种高危型HPV DNA(主要高危型:HPV16,18,45,31)和次要高危型(HPV33,52,58,67)分型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1375例样本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256例,阳性率为18.62%;TCT结果为WNL的样本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16.41% (42/256);TCT结果为ASCUS以上的样本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83.59%( 214/256)。HPV各型别的病毒载量在TCT结果为WNL、ASCUS及LSIL/HSIL/SC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TCT与阴道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WNL-正常或炎症92.86%( 39/42),LISL-CIN I 81.36%(48/59),HSIL-CIN Ⅱ&Ⅲ 85.19% (23/27),SCC-宫颈癌9/10。结论 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TCT技术及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筛查的可靠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两组核苷类似物治疗耐药性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学俊;朱建芸;舒欣;徐启桓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治疗组33例,给予恩替卡韦1.0 mg/d;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肝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酐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均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但直到48周时两组之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12周时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恩替卡韦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静脉吸毒者血清中的检测

    作者:曹红;张卡;舒欣;徐启桓;李刚

    目的 调查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在静脉吸毒者血清中的检出状况。方法 对93例静脉吸毒者血清同时进行HCVcAg、HCV RNA定量、抗HCV IgG、HBsAg检测,分析HCVcAg检出率与HCV RNA定量及合并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93例静脉吸毒者中,抗HCV IgG阳性79例,HCV RNA阳性68例,HCVcAg阳性37例。以HCV RNA作比较,HCVcAg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100%和54%;HCVcAg检出率与HCV RNA载量对数值呈正相关,r=0.958,P=0.010;HCV RNA阳性静脉吸毒者中,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时HCVcAg的检出率分别为38%和69%,两者比较P<0.01;2例抗HCV IgG阴性、HCV RNA阳性静脉吸毒者,HCVcAg检测呈阳性。结论 HCVcAg在静脉吸毒者血清中检测其特异性好,而敏感性较差;HCVcAg的检出率与HCV RNA载量的对数呈正相关;在静脉吸毒者,合并HBV感染可能是血清HCVcAg检测的干扰因素,可能是HBV抑制了HCVcAg的表达。

  • 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娟;吴刚;赵莉;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目的 建立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方法增效乙型肝炎疫苗肌内免疫BALB/c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SFC),优化实验条件:免疫剂量、检测时间和特异性刺激物及刺激浓度。同时将增效乙型肝炎疫苗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结果5μg免疫组IFN-γ SFC明显高于2μg免疫组,初次免疫后3周IFN-γ SFC开始下降,多肽刺激IFN-γ SFC高于蛋白刺激,多肽浓度为2μg即可充分刺激斑点形成;增效乙肝疫苗免疫组IFN-γ SFC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组。结论 初步建立了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证明其重复性良好,其细胞免疫水平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

  • 丙型肝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娟娟;朱武洋;殷建忠;梁国栋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诱发丙肝的病原体,人类感染HCV后容易导致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HCV包膜糖蛋白的高变异性和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缺乏制约了丙肝有效疫苗的研制。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一项有前景的丙肝实验性疫苗,它可针对HCV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现已成为丙肝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将对丙型肝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乙型脑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朱武洋;王兰;梁国栋

    乙型脑炎病毒能够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可引起人类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且致死率较高。该病毒免疫逃逸、跨越血脑屏障及其跨种间传播与感染等机制尚不清楚,而反向遗传技术对于阐明乙脑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制重组病毒疫苗及开发基因工程载体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就乙脑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状况、限制因素及应用加以综述。

  • 内在抗病毒因子Trim5α抗HIV-1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森仁;杨怡姝;曾毅;李泽琳

    2004年Stremlau等在恒河猴体内发现Trim5α蛋白能有效地阻断HIV病毒的感染[1]。Trim5α属于三重基序蛋白( tripartite motif protein,Trim)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蛋白结构中包含一个典型的RING结构域,一个或两个B-Box结构域及一个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域,因此又被称为RBCC蛋白。目前已发现的人类Trim家族基因超过70余种,Trim蛋白家族的基因散在地分布在人类染色体上,其编码的蛋白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Trim蛋白家族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广泛,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成熟及免疫都有密切关系[2]。许多Trim家族成员,还具有限制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能力[3],其中Trim5α蛋白的抗HIV-1活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 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上消化道病菌感染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贞彪;马军伟;张斌;梁逢春

    本研究借助胃镜检查取材,对11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上消化道机会性病原感染进行检测,并与外周血CD4*细胞计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l对象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1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来自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诊疗中心2000-2009年的诊治患者,男性6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0,6±7.6)岁,其中64.4% (76例)有输血、静脉吸毒和卖血史,25.4%(30例)有性不洁行为史,余9.1%(12例)无明确的感染途径。

  • 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并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母女二例报告

    作者:王丽旻;张鸿飞;董漪;徐志强;陈大为;甘雨;朱世殊

    目前α干扰素(IFN-α)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它存在如流感样症状等近期不良反应[1],以及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远期不良反应[2],其中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疾病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甲状腺疾病后的处理方案目前尚未统一。下面就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母女引起甲状腺功能减低,终取得临床治愈报道如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