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血液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调查

    作者:郭桐生;崔恩博;鲍春梅;张鞠玲;曲芬;毛远丽;丛玉隆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血液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分离自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的大肠埃希菌,VITEK-Ⅱ鉴定细菌,K-B药敏试验检测细菌的药敏,多重PCR、PCR、测序及比对等对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共收集79株大肠埃希菌,PCR扩增产物测序、比对:20株大肠埃希菌产TEM-1型β-内酰胺酶;仅有的一株产SHV-1型β-内酰胺酶,未检测出TEM型和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40株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群20株,CTX-M-9群26株,其中有6株菌同时产两群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序比对出CTX-M-3、CTX-M-15、CTX-M-14等八种基因型.结论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液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常见为CTX-M型,CTX-M-14是常见的基因型.

  • 应用果蝇S2细胞高效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溶性HA蛋白及其活性分析

    作者:姚思敏;林巧;张国良;杨辉;邓小凤;聂广;郑学宝;刘映霞

    目的 应用果蝇S2细胞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溶性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活性.方法 以甲型H1N1流感A/Shenzhen/71/09病毒株作为模版,采用RT-PCR技术扩增HA基因,构建持续性表达载体pAC5.1-HA,协同筛选载体pCoblast共转染至S2细胞,通过Blasticindin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S2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鉴定细胞上清HA蛋白表达,使用Ni亲和柱纯化重组HA蛋白.使用HA免疫BALB/c小鼠3次,利用ELISA检测HA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 成功克隆A/Shenzhen/71/09 HA基因,长度约1.7×103 bp.将HA基因克隆入pAC5.1-V5/His载体,经过转染、抗生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HA的S2细胞株,目的蛋白以分泌形式表达于上清,相对分子质量约75×103 D.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抗HA特异性抗体,免疫后10d、30 d效价分别为1∶1280、1∶5120.结论 获得可溶性表达的HA蛋白,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后期流感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 大黄酸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卞冬雪;刘静;陆璐;刘红;过建春;杨文君;柳银兰;罗燕;庄振杰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合并肝脂肪变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周龄HBV转基因小鼠130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脂肪变小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恢复正常饮食)、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大黄酸组[120 g/(kg·d)灌胃]、易善复组[69.2 g/(kg·d)灌胃]4组,每组30只,第24和48周末每组分别处死15只,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①高脂喂养48周后小鼠肝组织可见脂肪变、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NAFLD肝组织活动度计分(NAS)接近NASH(3.58±1.44).②肝组织光镜观察示24和48周末模型组NAS高于对照组,大黄酸组NAS无下降,易善复组48周末NAS降低.③血生化示24周时各组间TC、TG、FPG差异明显,大黄酸与易善复组均见增高的TC、TG、FPG水平下降;48周末组间TC、FPG仍保持原差异趋势.④24及48周末各组间血清HBV载量均差异明显(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水平相似,大黄酸组变化不明显,易善复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高脂配方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SH小鼠模型,大黄酸可一定程度改善该模型的糖脂代谢,但对肝组织病变作用有限,回复正常饮食的组织学干预效应佳.

  • 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枯否细胞及其信号分子的活化

    作者:朱明利;刘静;柳银兰;杨文君;罗燕;庄振杰;焦其彬;陈建玉;严健

    目的 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枯否细胞(KCs)活化及其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了解KC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将20只6~8周龄SPF级C3H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果糖组、高脂组、高脂果糖组)饲养,每组5只.16周后处死小鼠,做肝脏病理检查,同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F4/80、NF-κB、p-AKT、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果糖组、高脂组、高脂果糖组肝组织脂质沉积明显,肝脏HE染色存在明显的炎症及肝细胞脂肪变,高脂高果糖组为严重.与正常组比较,3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F4/80、NF-κB显著升高,果糖组p-AKT(P<0.01)、高脂高果糖组AKT(P <0.05)明显降低.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可使C3H/HeN小鼠出现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表现,NAFLD形成涉及肝组织中KCs活化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 两种嵌合乙型肝炎病毒preS1中和表位的乙肝核心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抗原性分析

    作者:苏秋东;郭敏卓;伊瑶;陈斯勇;贾志远;卢学新;邱丰;毕胜利

    目的 构建嵌合preS1 21-47位氨基酸(aa)、以全长乙肝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为骨架的病毒样颗粒H2和嵌合preS1 aa 37-45、以截断HBcAg为骨架的病毒样颗粒H3,并对比其抗原性.方法 将HBVadr血清型preS1中和表位aa 21-47和aa 37-45分别插入到全长HBc(aa 1-183)和截断HBc (aa 1-144)的第78位天冬氨酸和第79位脯氨酸之间,密码子优化之后全基因合成,目的片段经双酶切(NdeI和XhoI)回收后连接到同样处理的pET43.1a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精细纯化后通过电镜观察蛋白形态、ELISA以及Western Blott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H2和H3,并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自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纯化后电镜观察H2和H3形态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样病毒样颗粒,H2为实心颗粒,直径为(31.61±1.27) nm,H3为空心颗粒,直径为(28.46 ±1.16) nm.统计分析可得H2直径要比H3直径大(P<0.01).ELISA和Western Blott检测结果证实其插入表位preS1以及载体蛋白HBc的抗原性.结论 成功获得两种嵌合HBV preS1中和表位的病毒样颗粒,为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探索奠定基础.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关系和意义

    作者:王娟华;顾锡炳;朱银芳;华忠;王栋;杨小娟;徐月琴;陆忠华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79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CHB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fh、HBV特异性CTL,并作IL-21的检测.将179例CHB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6例,HBV DNA水平为104 ~105拷贝/ml,乙组93例,HBV DNA水平为106 ~ 107拷贝/ml,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上检测指标的比较.结果 甲组HBV DNA水平为(4.85±0.37) log10拷贝/ml,乙组HBV DNA水平为(6.83±0.31) log10拷贝/ml,t=27.31,P<0.001,甲组Tfh(5.96±1.59)%,高于乙组(3.71±2.15)%,t=4.92,P<0.01,IL-21(42.61 ±15.11)ng/L,高于乙组(14.91 ±3.15) ng/L,t=8.62,P<0.01,HBV特异性CTL(0.36±0.08)%,高于乙组(0.18±0.06)%,=19.99,P<0.001.结论 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fh水平有关:HBV DNA水平低者,Tfh水平高,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高.HBV 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基线HBV 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Tfh水平有关.

  • 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调控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作者:明月;谢奇峰;杨林

    目的 探讨B、C基因型HBVx蛋白(HBx)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B、C基因型HBV X基因片段,并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体pGFP-XB及pGFP-XC;使用FugeneHD将载体pEGFP-C1、pGFP-XB及pGFP-XC转染Bel-7402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HBV 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以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Bel-7402/GFP、Bel-7402/GFP-XB、Bel-7402/GFP-XC,用阿霉素(2.5 μg/ml)分别处理上述细胞,处理后用锥虫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Bel-7402/GFP-XB、Bel-7402/GFP-XC有HBV X基因转录与表达.锥虫蓝染色检测表明阿霉素处理的Bel-7402、Bel-7402/GFP细胞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死亡,而在Bel-7402/GFP-XB、Bel-7402/GFP-XC和未加阿霉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48 h后,Bel-7402/GFP-XB、Bel-7402/GFP-XC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7%、4.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74%、2.91%、3.00%、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加入阿霉素处理的Bel-7402细胞(27.05%)及Bel-7402/GFP细胞(29.14%)(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B、C基因型HBV X与GFP融合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BV X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在人肝癌细胞,B、C基因型HBV X蛋白均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 实验性肝纤维化TGF-β1/Smad的表达及γ-干扰素对其的作用

    作者:蔡兆斌;傅晓晴;刘寿荣;过建春;包剑锋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大鼠用CCl4诱导致肝纤维化,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IFN-γ治疗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肝组织病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肝组织切片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βR-Ⅰ)、Smad2/3的表达.结果 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治疗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γ-干扰素治疗组大鼠HA及TGF-β1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③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IFN-γ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1、TβR-Ⅰ和Smad2/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治疗组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 雄黄纳米颗粒在基因水平上抑制腺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明哲;甫尔哈提·吾守尔;王成祥;许文波

    目的 建立人腺病毒3型(HAdV-3)感染Hep-2细胞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观察雄黄纳米微粒在基因水平上对HAdV-3 D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为4组,即Hep-2细胞对照组、HAdV-3病毒对照组、雄黄纳米微粒组和利巴韦林组.在HAdV-3感染Hep-2细胞后,分别加入雄黄纳米微粒和利巴韦林作用24 h,提取HAdV-3感染Hep-2细胞的总DNA,建立Real-time PCR反应体系,测定各实验组HAdV-3的病毒载量.结果 Hep-2细胞对照组无扩增曲线,Ct >35,腺病毒病原体检测阴性;雄黄纳米微粒组、利巴韦林组和HAdV-3病毒对照组扩增曲线D分别为29.30±0.08、33.05±1.29、26.01±0.25,腺病毒病原体检测阳性.与HAdV-3病毒对照组病毒复制量(66 699 932±23.85)相比,利巴韦林组病毒复制量(459 124.84±12.8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黄纳米微粒组病毒复制量(912 435.44±16.57)较HAdV-3病毒对照组病毒复制量有所降低(P<0.05).结论 建立的HAdV-3感染Hep-2细胞模型可靠,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雄黄纳米微粒对腺病毒的核酸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RNA干扰TLR4信号通路对枯否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臧淑妃;刘静;柳银兰;杨文君;罗燕;庄振杰;焦其彬;陈建玉;卞冬雪

    目的 探讨RNA干扰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对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为研究对象,经QPCR验证得到优干扰RNA为Tlr4-mus-1567后,以正常细胞为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 RNA 干扰为NC对照组,Tlr4-mus-1567 RNA干扰为实验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吞噬酵母菌情况,并测定各组的吞噬细胞百分数和吞噬指数,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平均吞噬细胞百分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17.67%±3.51%和32.00%±3.00%,P<0.01),实验组平均吞噬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46.33% ±7.51%和82.00%±6.08%,P<0.01).结论 RNA干扰TLR4信号通路能降低KCs的吞噬功能.

  •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俊梅;张璐;杜庆玮;穆彩琴;任玉莲;胡蕾平;申戈;庄立伟;路遥

    目的 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 (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 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主要原因之一.

  • 重型乙型肝炎前期免疫学指标分析

    作者:郭春辉;邓国炯;孙婷婷

    目的 观察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选取重肝前期患者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3-/CD19+(B细胞)等亚群表达百分比,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补体C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其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P<0.01或P<0.05);慢性乙肝组与重肝前期组外周血B细胞的平均百分率及血清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肝前期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 重型乙肝前期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相对慢性乙肝而言,细胞免疫相对亢进,体液免疫相对受抑.

  • 早期、足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明;王兴川

    目的 探讨早期、足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早期足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对症、支持、控制颅内压等治疗.结果 A 组治愈率高于B组,危重型发生率低于B组,且在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肺炎表现、白细胞增高的控制方面优于B组,并未增加治疗相关的近期、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足量实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一对引物快速检测并区分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的探讨

    作者:韩建康;吴晓芳;徐德顺;陈莉萍;纪蕾

    目的 设计一对引物并利用该引物建立同时检测、区分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的RT-PCR检测方法.方法 参照已发表的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针对其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提取病毒的RNA,进行RT-PCR扩增,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对临床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均无交叉反应;对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的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0 pg/ml和10 pg/ml.对101份临床标本分别用已有的单一RT-PCR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能利用一对引物同时对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和分型,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感染性腹泻暴发中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

  •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

    作者:刘佳;冯艳青;宋永继;侯俊;陈霖;赵静;刘爱霞;郭静霞;徐军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定量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方法.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PⅢNP单抗,选用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优化各类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种反应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的检测方法;同时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应用临床血清与进口试剂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 ~ 85 ng/ml,灵敏度0.5 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10%.检测PⅢNP的临床高、中、低值血清回收率分别为96.2%、91.2%和101.1%;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d、5d、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标准偏差<6%;比对实验分析显示与进口试剂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PⅢNP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并且有较好的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等效.

  • 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王晓雯;盛望;曾毅

    目的 利用酿酒酵母系统建立表达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Poliovirus Ⅰ)病毒样颗粒的技术方法,为研究新型脊髓灰质炎预防性重组疫苗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合成密码子优化后的Poliovirus Ⅰ型的P1及3CD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同时表达P1和3CD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化学法转到酿酒酵母胞内,诱导表达并破碎酵母后,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物进行初步纯化并鉴定.结果 重组酿酒酵母质粒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P1及3CD片段成功插入到pESC-URA载体中.密码子优化后基因与未优化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将重组质粒转到酿酒酵母细胞内可以有效表达并组装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的病毒样颗粒.结论 在酿酒酵母细胞内同时表达P1和3CD蛋白可以有效组装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的病毒样颗粒.

  • 非O157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王小光;张颖华;汪萍;陈秀华;骆玲飞;刘芸;刘继倩;宋驰萍;欧阳霖

    目的 应用两组三重PCR方法检测非O157:H7型STEC的6种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etpD、katP.方法 对多重PCR方法进行改进优化,引入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分析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结合血清学分析的方法判定结果.建立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简化其分子危害性评估工作,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评估效率.结果 用模拟样品评估该方法,检测下限分别为:组1 stx1基因10 ng/ml、stx2基因120 ng/ml、eaeP基因110ng/ml;组二etpD基因165 ng/ml、katP基因85 ng/ml、hly基因15 ng/ml.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单一基因PCR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而运用该方法对210例腹泻患者样品进行检测应用,得到13株非O157STEC菌株,其毒力基因为stx1基因均阳性,eae基因伴随存在,而hly、etpD、katP毒力基因呈散发性分布.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非O157 STEC的毒力基因的检出和排查,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又可作为评估分子危害性的检查方法.

  • 病变细胞定位超薄切片方法的建立

    作者:宋敬东;屈建国;洪涛

    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感染病毒病变细胞的定位超薄切片方法.方法 选取适于进行定位切片的细胞培养皿作为包埋模具,以人腺病毒5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5,Ad5)、A/HN/SWL3/09(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HEK293细胞和MDCK细胞为模型,当细胞出现病变时,原位包埋细胞,通过修块暴露病变细胞,并针对病变细胞进行超薄切片,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变细胞的超薄切片.结果 通过定位超薄切片技术成功对目标病变细胞进行切片,病变细胞的切片上可以容易地观察到病毒颗粒.结论 建立了一种针对病变细胞的定位超薄切片方法,该方法定位准确、能够快速检测病变细胞,提高了电镜检测效率.

  • 高尔基体蛋白73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侯俊;郭桐生;赵静;刘爱霞;宋永继;郭静霞;刘佳;陈霖;徐军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GP73单抗,优化各类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种反应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的ELISA检测方法;同时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为18.5 ng/ml,线性范围为25~ 500 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10%.检测GP73临床高、中、低值血清回收率为分别为95.3%、92.6%和103.7%;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5、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8,标准偏差<10%.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血清中GP73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

  • 两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IgG抗体筛查的ELISA试剂盒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顺先;何小周;王世文;王晓芳

    目的 对两种用于新生儿巨细胞病毒IgG抗体筛查的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对Abnova试剂盒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采集488份新生儿足跟血干血片样品,分别用SeraQuest试剂盒和Abnova试剂盒进行检测CMV IgG抗体.比较二者在不同样品稀释浓度下的检测能力,继而以性能得到公认的SeraQuest试剂盒结果为金标准,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Abnova试剂盒的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两种试剂盒在其说明书要求的样品浓度下检测能力接近,但在样品稀释以后,SeraQuest试剂盒检测能力更强.Abnova试剂盒相对于SeraQuest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99.3%,阴性预测值为75.7%,两种方法总的符合率为97.7%.Abnova试剂盒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对结果准确性的判断与SeraQuest试剂盒高度一致.结论 Abnova试剂盒适用于先天性CMV的IgG筛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结果为模糊的样品进行重复测试,以提高其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

  • 小RNA病毒科病毒VP4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淼;孙新;盛望;曾毅

    1 小RNA病毒的结构及特点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是一个由多种正链RNA病毒组成的庞大病毒科,其成员多可导致人类以及动物发生严重的传染病,例如脊髓灰质炎、口蹄疫、甲型肝炎以及手足口病等.它们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动物病毒中个体小的病毒之一,其基因组由RNA所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5×103(30%为病毒RNA的质量).它们的病毒外壳成20面体结构,外直径约为30 nm左右.

    关键词:
  • EB病毒相关胃癌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小龙;樊世杰;黄凌娜;郑毅雄;昂健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γ-疱疹病毒家族的一种致癌病毒,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Burkitt从非洲儿童淋巴瘤活体检测分离的淋巴瘤细胞中发现[1].EB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有>80%的人在30岁后就曾被其感染,并且一旦发生EB病毒感染,病毒DNA通过基因组未端连接而环化,以游离体形式持续存在于细胞内,呈潜伏感染状态,逃避免疫清除而使机体终生携带病毒,使其成为感染人类持续性的病毒之一[2].

    关键词:
  • 血清GP73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小琴;申红玉;张秀英;陈春华;王永忠

    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复发性肝癌(PHC)、肝硬化、肝炎患者及正常人中的GP73和AFP-L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及体检者,其中PHC患者148例,男性102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2.7岁;肝硬化患者278例,男性192例,女性86例,平均年龄53.4岁;肝炎患者326例,男性187例,女性139例,平均年龄46.8岁.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2岁.

    关键词:
  • 加强HBV感染合并肝脂肪变的基础研究

    作者:施军平

    在我国,数量巨大的HBV感染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存在,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为此,亟需加强HBV感染者合并脂肪肝的基础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众所周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和药物等是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HCV核心蛋白也能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的脂质双层结构,从而破坏脂质的β氧化,导致脂质蓄积;同时核心蛋白作用于微粒体的TG转运蛋白(MTP),使其活性下降,阻碍肝脏载脂蛋白B(Apo B)分泌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装配,致肝细胞脂肪变.

    关键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