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陆传统;周文红;胡爱荣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 平均含量分别为(5.38±1.27)log10拷贝/ml和(6.80±1.18)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较高(P<0.01).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 T淋巴细胞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章松平;朱明利;喻建华;王莹;娄国强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4例甲型HlNl流感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83例患者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HLA-DR+CD3+、HLA-DR+CD4+和HLA-DR+CD8+细胞).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1N1并发肺炎组和H1N1组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H1N1并发肺炎组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H1N1组;H1N1并发肺炎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CD3、CD8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显著降低,CD4细胞数治疗前显著降低.③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HLA-DR+CD3+、HLA-DR+CD4+和HLA-DR+CD8+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测定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的变化有助于评价甲型H1N1流感患者感染早期的细胞免疫状况,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 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

    作者:牛国宇;陆鹏;张硕;张全福;李川;梁米芳;徐方;李德新

    目的 了解原核表达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1~4型融合的E蛋白结构域Ⅲ直接抑制登革病毒感染及其抗体的中和作用.方法 通过连接肽将1~4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串联的基因产物插入PET30a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验证表达产物.将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免疫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多抗血清的活性.将融合蛋白及多抗血清分别进行阻断实验和中和实验,对抗原及抗体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串联的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并得到兔抗免疫血清,分别对融合蛋白及兔抗免疫血清进行验证.融合蛋白能够阻断1~4型DV感染,兔抗免疫血清能中和1~4型DV,但中和抗体效价不同.结论 串联表达的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可抑制登革病毒感染,串联rEⅢ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产生的针对DV1~4型包膜蛋白结构域Ⅲ区的抗体对登革病毒具有中和作用.

  • EBV-LMP2蛋白的表达和初步纯化

    作者:王湛;马晶;周玲;张晓光;杜海军;杨松梅;曾毅

    目的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EB病毒LMP2蛋白.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e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EBV-LMP2基因插入到质粒pFastBacTMHT B中,获得携带EBV-LM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Bac-LMP2.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表达N端携带6个组氨酸(6 X His)的LMP2融合蛋白His-LMP2.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化蛋白.结果 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预计结果一致.HPLC分析纯化后蛋白的纯度可达86%.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EB病毒LMP2基因并经过初步纯化后,可以获得较好纯度的LMP2蛋白.

  • HBV基因型与HBV感染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

    作者:张爱民;王慧芬;王海滨;胡瑾华;何卫平;苏海滨;陈婧;杜宁;段学章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后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中国292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比较各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及各基因型HBV感染者肝功能和病毒学差异.结果 2922例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B/C、D分别占15.9%、83.5%、0.41%、0.21%.与慢性肝炎比较急性肝炎B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0.003),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值均为0.000),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炎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B、C基因型患者HBeAg 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更高(P值分别为0.000、0.024、0.003),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25),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胆碱酯酶更低(P值为0.0004、0.02).结论 中国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主,少量的B/C、D基因型;C基因型较B基因型HBV感染者更易发生慢性化和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但未观察到基因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差异.急性和轻症HBV感染者B、C基因型未显示对病情的明显影响,但重症和终末期HBV感染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更高,肝功能损害更严重.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正林;张文洛;钟小强;刘键;陆学东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个体HBV DNA检出情况,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LP)用于筛查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 根据日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结果,将HBsAg阴性标本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除外HBVM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等特殊模式,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各1000份共计2000份血清标本,双份分装-20℃冻存;用多管混合的方法实施HBV DNA定量分析,筛选出阳性标本;HBV DNA阳性标本行HBLP检测,再经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复检HBsAg.结果 1000份HBsAb阳性标本未检出HBV DNA阳性;1000份HBsAb阴性标本共检出19例HBV DNA阳性;19份HBV DNA阳性标本经HBLP检测和美国超敏试剂复检HBsAg均呈阳性.19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于500拷贝/ml 2例,400~500拷贝/ml 3例,300~400拷贝/ml 3例,200~300拷贝/ml 7例,100~200拷贝/ml 4例.结论 用国产ELISA试剂常规检测HBsAg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HBLP结果可能阳性,检测HBLP有利于筛查隐匿性HBV感染;本研究为积极寻找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策略提供了血清学参考.

  • 人肝细胞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作者:荣义辉;刘鸿陵;游绍莉;刘婉姝;胡燕;侯俊;貌盼勇;辛绍杰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探讨其治疗肝衰竭患者离体血浆的可行性,为开展离线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基因的Hep G2细胞为生物材料,将细胞培养于费森尤斯血浆滤过器(Psu-2S)中,构建生物反应器.利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后离体血浆作为治疗对象,先行2h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然后应用构建的生物人工肝系统对其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 生物反应器建立过程顺利,无菌技术达到要求,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未见细胞漏出,生物反应器外腔液中细胞活力平均达95.6%,细胞增殖旺盛.肝衰竭患者血浆在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分别为(176.19±54.14)μmol/L,(50.10±16.8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02),白蛋白、尿素氮、血糖等指标在胆红素吸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在生物人工肝治疗前后,胆红素分别为(50.10±16.85)μmoL/L,(30.27±15.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P=0.000);同时尿素氮(UERA)明显升高(t=15.4,P=0.000);血糖(GLU)明显降低(t=5.67,P=0.0013);白蛋白治疗前后分别为(6.13±2.04)g/L及(7.19±2.4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134).结论 自行构建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细胞繁殖活性良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胆红素有较好的吸附及代谢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蛋白合成功能.

  • 人巨细胞病毒在广西不同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肾脏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智平;蔡豪斌;何雨;李山;王丽兰;劳小霞;李泰阶;胡春卉;邓燕;覃锦耀;王健;阳晶;阳艳华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孕妇、患病新生儿、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了解人类巨细胞病毒在广西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晨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结果 孕妇、患病新生儿、肾病者、肾移植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依次为8.18%、3.45%、18.54%、25.42%、0.56%,其在各类肾病患者中的感染率均在10%左右,尤其在狼疮肾炎患者中的感染率更是达到27.78%.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在黄疸和早产新生儿中的感染率均较高,需要加强母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人巨细胞病毒很可能在肾病患者发病时对患者肾脏造成损害,并且加重肾病患者的病情,成为肾衰的一个诱因.

  • siRNA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ICP4基因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继峰;关翠萍;唐旭;许爱娥

    目的 探讨RNA干扰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ICP4基因表达和HSV2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靶向作用于HSV2 ICP4的四对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分别命名为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及siRNA-N,转染Vero细胞,过夜后用HSV2 HG52标准毒株感染上述Veto细胞,1、2、3、4d和5d收集Vero细胞和上清液,荧光定量RT-PCR检测ICP4 mRNA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SV2 DNA拷贝数,Western-Blot检测ICP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相比,四对siRNA对HSV2 ICP4 mRNA和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siRNA-2抑制作用强,并且均可显著降低HSV2 DNA拷贝数.结论 靶向作用于HSV2 ICP4的siRNA可显著抑制ICP4mRNA及蛋白表达和HSV2 DNA拷贝数,提示siRNA可通过抑制HSV2 ICP4基因表达而抑制HSV2的复制.

  • 信号蛋白14-3-3 β及其缺失突变体与朊蛋白体外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影辉;韩彦玲;宋娟;王颖;周伟;张宝云;田婵;李朝品;韩俊;董小平

    目的 确定PrP蛋白与14-3-3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区域.方法 表达纯化PrP和人14-3-3 β及其缺失突变体.通过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方法研究全长人14-3-3 β及缺失突变体与PrP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区域.结果 14-3-3 β能与PrP23-231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且与PrP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14-3-3 β N端第1位至38位氨基酸.结论 首次证实人14-3-3 β与PrP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14-3-3 β N端第1位至38位氨基酸.

  • HBV核心启动子A1762T/G1764A双突变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关系的研究

    作者:闫涛;李克;苏海滨;刘晓燕;臧红;王慧芬

    目的 分析HBV BCP A1762T/G1764A双突变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6名HBV慢性感染后处于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HBV前BCP A1762T/G1764A双突变检测,比较不同患者之间突变率的差异.结果 慢性肝炎(CHB)45人,肝硬化(LC)45人,ACLF 49人,肝细胞癌(HCC)27人,各组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40.0%(18/45)、84.4%(38/45)、73.5%(36/49)、92.6%(25/27).但是,以CHB为基础的ACLF患者和以LC为基础的ACLF患者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3%)vs.(69.7%),P=0.502].HBeAg阳性者和HBeAg阴性者BCP双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A1762T/G1764A双突变者HBV DNA水平(10g)为5.68±1.36,阴性者HBV DNA水平(log)为6.14±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A1762T/G1764A双突变与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相关,不具备ACLF特异性;A1762T/G1764A联合突变者HBV DNA水平及HBeAg状态也与非联合突变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人巨细胞病毒gB和pp150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史文元;颜复生;曾焱华;欧阳育琪;陈虹亮

    目的 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糖蛋白(gB)和胞膜蛋白(pp150)的单基因及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比较其免疫学活性,为研制HCMV核酸疫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PCR扩增HCMV gB及pp150并将其连接成融合基因,分别克隆至peDNA3.1(+)真核表达载体;制备纳米粒DNA疫苗并免疫BALB/e小鼠,检测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成功制备了peDNA3.1(+)-gB、peDNA3.1(+)-pp150和peDNA3.1(+)-gB-pp150纳米核酸疫苗;gB和gB-pp150核酸疫苗均能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抗体(P<0.01);pp150和gB-pp150核酸疫苗免疫组的小鼠脾细胞能产生较多的IFN-γ和较高的刺激指数.结论 HCMV gB单基因核酸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pp150单基因核酸疫苗则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而gB-pp150的融合基因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 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赵艳;张永宏;梁连春;张欣;张强;朱悦科;刘妍;冯霞;马冬梅;檀玉芬;吴昊;闫惠平

    目的 述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9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按患者年龄分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年龄23.44±14.73岁.其中儿童及青壮年患者累计百分率达74.7%,为患者主体.从低龄组到高龄组患者,隐性感染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患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阴转时间为6.5±2.10(2~12)d,不同年龄组间咽拭子阴转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272).13例(13.7%)患者出现并发症,6例合并肺炎患者中4例发生在儿童组患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分布明显不同于季节性流感,以儿童、青壮年为发病主体,在儿童患者中流感症状明显,肺炎是该人群的主要并发症.

  • 96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宇芳;过建春;娄国强;荀运浩;俞秀丽;石伟珍;施军平;喻剑华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甲型HlNl流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甲型H1Nl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日至9月23日于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26.52±10.62)岁,64例有甲流接触史.以发热100%、咳嗽86.4%、咽痛66.6%和肌肉酸痛32.3%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很难区分,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查及时诊断隔离治疗.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6周疗效观察

    作者:许镇;陈禄彪;曹红;舒欣;徐启桓;李刚;谢奇峰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白红莲;罗红涛;叶一农;龙辉;钟锐兴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1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组40例及阿德福韦酯(ADV)对照组41例.两组病例开始均联合LAM治疗12周,观察治疗第12周、24周、48周的ALT复常、HBV DNA阴转、HBeAg阴转及HBeAg转换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24周派罗欣治疗组ALT复常率为62.5%、80.0%,高于ADV 对照组,治疗48周派罗欣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为60%、57.5%,高于AD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安全性较好.

  • 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宇锋;时红;陈禄彪;徐启桓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ALT、AST、PLT等指标,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计算出FIB-4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12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3例(1.4%),S1期49例(23.1%),S2期66例(31.1%),S3期50例(23.6%),S4期44例(20.8%),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160例(75.5%),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94例(44.3%),肝硬化者(S4期)44例(20.8%).FIB-4指数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733(95%(CI:0.660~0.806,P<0.01)、0.746(95%CI:0.679~0.813,P<0.01)、0.756(95%CI:0.687~0.825,P<0.01).结论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的、准确的、经济的非创性诊断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使多数患者避免肝穿刺活检.

  • 抗-HBc单项阳性患者中的隐匿性HBV感染

    作者:黄象艳;李晓娣;黄象娟;沈茜

    目的 研究抗-HBc单项强阳性患者中的隐匿性HBV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183例血清学检测抗-HBc单项强阳性(A≤0.1)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对于DNA定量阳性的标本,PCR扩增HBV pre-S/S区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183例血清标本中3例HBV DNA定量结果大于103拷贝/ml,占1.6%.这3例标本中有2例得到pre-S/S区测序结果,2例标本均存在S基因"a"决定簇内Q129R/P点突变,且突变株与野生型共存.结论 抗-HBc单项阳性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BsAg血清免疫学方法的漏检与HBV S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与循环中HBsAg量低于检测限也有一定关系.HBV隐匿感染不仅可以造成临床诊断失误,更为严重的是献血员HBV隐匿感染造成血液的污染.

  • 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要点

    作者:黄丽芬;陈禄彪;张丽华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111例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抗病毒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除死亡8例外其余患者均完成96周治疗和随访,抗病毒组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抗病毒组及对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500拷/m1)分别为88.7%及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27,P=0.001).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对HBeag阴性的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疾病及药物知识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不孕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

    作者:张立冬;裴静;张慧敏;孙筱放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感染不同型别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按宫颈病理学、宫颈状况和不孕患者生育欲望,将144例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门诊不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不治疗组,以6个月为一复查周期,采用双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内的HPV-DNA,观察其阴转情况及受孕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感染不同型别高危型HPV,治疗组的HPV阴转率(56.67%)较高;②次要高危型不治疗组的妊娠率(50.00%)较高,主要高危型治疗组的妊娠率(31.67%)较高,显著高于不治疗组(4.00%);③主要高危型手术治疗后HPV阴转率和妊娠率(40.00%)均高于药物治疗(6.67%),手术治疗二种方法中以Leep+药物佳.妊娠率为41.18%,高于药物治疗组的6.67%.结论 不孕患者应常规进行官颈HPV筛查,主要高危型HPV感染是不孕的宫颈性病因,主要高危型HPV感染伴宫颈病变者以LEEP+药物治疗为佳.

  • 大鼠β防御素2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检测

    作者:雷撼;方路;何翔

    目的 构建大鼠β防御素2(rBD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培养细胞检测其表达,为rBD2研究及大鼠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大鼠上皮细胞总RNA,PCR扩增获得rBD2基因,双酶切PCR产物和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含H1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构成rBD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LV-rBD2,行测序鉴定.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对LV-rBD2进行慢病毒颗粒包装并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病毒液感染培养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BD2表达.结果 凝胶电泳和测序结果表明rBD2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序列正确.完成慢病毒颗粒包装,调整病毒滴度至1×105ifu/μl.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rBD2基因获得表达.结论 rBD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LV-rBD2被成功构建,能转染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 HIV抗体纳米免疫磁珠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制

    作者:杨发青;Tony Lee;王朝南;孙树叶;李姗姗;田辉

    目的 研制一种用纳米免疫磁珠层析技术用以检测HIV抗体的快速诊断试剂.方法 运用碳二亚(EDC)将重组的HIV抗原gp41、gp36偶联到200 nm的超顺磁纳米颗粒上,在硝酸纤维素(NC)膜上包被gp41、gp36抗原,制备成免疫层析检测卡,然后对检测卡进行性能分析评估.结果 对HIV抗体国家参考品血清盘(胶体金类)检测,符合要求;对20份HIV抗体阳性和600份抗体阴性临床血清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5%.检测卡室温保存12个月性能稳定.结论 研制出一种纳米免疫磁珠HI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检测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和适于现场检测等特点.

  •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结构及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莹;洪涛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microscopy,EM)已经有近100年历史,适应其不同功能需要逐步发展形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分别用于样品内部结构及自然形貌的分析.电镜的分辨率不断提高,目标是超微检测、动态观察和分析计算有机结合.

  •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大为;张鸿飞;朱世殊

    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乙肝和丙肝)因其复杂的发病机理被世界公认为难治性疾病,但它又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若不进行有效抗病毒治疗则预后较差等特点,从而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