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安信;尹锐;钟白玉;郝飞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期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妇产科和解放军三○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86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CIN 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两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63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为96.70%,其中以HPV6(44.97%)和HPV11(29.40%)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两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两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分析(附89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丽娜;陈新月;陈杰;沈成利;汪俊韬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EG IFNα-2a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高于IFNα-2a组(分别是56.5%和19.5%,P<0.0001).PEGIFNα-2a组治疗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d-2a组(P<0.001),但非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64、0.116).PEG IFNα-2a与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除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发生率PEG IFNα-2a组高于IFNα-2a组外(P值为0.001),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 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IFNα-2a,尤其对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应选择PEG IFNα-2a,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单扩溶血技术在禽H5N1流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元吉;王敏;张烨;董婕;温乐英;郭俊峰;李梓;杨维中;余宏杰;舒跃龙

    目的了解单扩溶血技术对禽H5N1流感病毒抗原测定的佳条件,以便使禽H5N1病毒抗体测定能在普通实验室内进行.方法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品种红细胞,琼脂糖种类和浓度对测定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对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微量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单扩溶血技术测定佳条件为:病毒浓度为:1000 HA单位/0.1 ml浓鸡红细胞;琼脂糖浓度为:1.0%;补体采用后加法.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亚于微量中和试验,同时未发现H1N1,尤其N1抗体对H5N1抗体测定有影响.结论单扩溶血技术对禽H5N1病毒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亚于微量中和试验,并能在普通实验室对大量血清样本进行测定.

  • 双顺反子载体构建及其在基因联合免疫中的应用

    作者:廖国阳;毕胜利;杨建勇;李卫东;陈俊英;张新文;姜述德

    目的为了便于多价DNA疫苗的制备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以pcDNA3.0为基础构建了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将HBV preS2S与HCV pc154基因插入pcDNA3.0BA构建了单价和双价质粒.质粒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并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定抗体应答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pcDNA3.0BA全长为6.4kb,具有两个外源基因表达单元,其调控元件均为CMV启动子和BGH pol A;两个表达单元中多克隆位点单酶切分别为:MCS1为EcoRⅤ、Not Ⅰ、Xho Ⅰ;MCS2为:Kpn Ⅰ、BamHⅠ、EcoRⅠ.双价质粒在Cos-7细胞中preS2S与HCV pc154两个基因都同时表达,诱导小鼠产生了抗HBs和HCV核心蛋白抗体,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能力单价和双价质粒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可以共表达多个基因,并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作者:江永珍;张明程;田瑞光;鲁健;张文英;毕胜利

    目的利用含T7启动子和His纯化标签pRSET B质粒构建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重组表达质粒(pRSETB-HDAg),转化宿主菌,表达并纯化,获得生物活性高抗原性强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方法将中国河南株HDAg基因片段插入pRSET B表达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Chelating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EIA方法分析HDAg的抗原性.结果重组HDAg稀释1000倍(10 ng/ml)仍与抗体有较强的反应.经与美国HDAg和华美公司生产的HDV诊断试剂同时检测26份HDV阳性参比血清,三者结果比较,除美国抗原漏检1份,检出率为96.15%(25/26份)外,病毒CDC和华美试剂均无漏检,检出率为100%,三者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结论成功构建了丁型肝炎病毒抗原重组表达质粒(pRSETB-HDAg),在原核细胞获得稳定高效表达,EIA 检测证明HDAg抗原性好,可用于组装HDV诊断试剂,用于临床丁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我国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

  • 联合检测血清唾液酸和EBVCA-IgA对鼻咽癌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意义

    作者:蒋丽娜;戴利成;何建方;陈英武;马志红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唾液酸(SA)和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EBVCA-IgA)在鼻咽癌(NPC)患者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65例NPC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21例治疗后1年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5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SA与EBVCA-IgA进行联合检测.结果NPC患者治疗前血清SA和EBVCA-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头颈部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检测敏感性达到96.9%,明显高于SA、EBVCA-IgA的单项检测(P<0.05),同时特异性仍有91.0%.与NPC治疗前组比较,NPC治疗后组和未复发组的血清SA水平明显下降(P<0.01),NPC治疗后复发组较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清SA水平明显上升(P<0.01),而EBVCA-IgA的阳性率的变化却不明显.结论血清SA水平可作为判断NPC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联合检测血清SA水平和EBVCA-IgA阳性率,可明显提高NPC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 汉坦病毒Q32株L和M片段全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代晓霞;张全福;王世文;楚雍列;郝永华;王芹;修梅红;张颖;李德新

    目的测定汉坦病毒Q32株L、M片段的全长序列,了解其分子基础.方法设计特异的PGR引物,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Q32株全长L、M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或用T-A克隆方法进行PCR产物克隆,然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Q32株L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6533个核苷酸,GC含量为37.38%,AT含量为62.62%,包含一个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该读码框架从38到6493,由645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151个氨基酸,可以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46×105的蛋白.M片段全基因序列共3616个核苷酸,GC含量为39.44%,AT含量为60.56%,包含一个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其读码框架从41到3448,由340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135个氨基酸,可以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05的蛋白.Q32编码的RNA聚合酶也有6个比较保守的区域.结论汉坦病毒Q32株M和L片段具有和其他汉坦病毒糖蛋白和RNA聚合酶相似的核苷酸一级结构,核苷酸序列虽有差异,但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仍很高.

  • ψχ174 D、T4和f2噬菌体对碘伏消毒剂抵抗力的研究

    作者:陈昭斌;许欣;张朝武;朱敏;王国庆;孙巍

    目的筛选出消毒实验中评价消毒因子对病毒灭活效果的指示噬菌体,比较研究了噬菌体ψχ174D、T4和f2对碘伏消毒剂的抵抗力.方法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中和剂鉴定试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1)有效碘浓度为5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174D作用4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0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0 mg/L,作用5 min即可达到消毒水平[对噬菌体ψχ174D的灭活对数值(LIV)或噬菌体ψχ174D的对数减少值(LRV)(log10No-log10Nt)≥4.00 log10].(2)有效碘浓度为60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T4作用40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00 mg/L,作用5 min即达到消毒水平.(3)有效碘浓度为50 mg/L的碘伏溶液与噬菌体.f2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75 mg/L,作用10 min或有效碘浓度为100 mg/L,作用5 min达到消毒效果.结论上述三种噬菌体对碘伏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噬菌体ψχ174D>噬菌体T4>噬菌体f2.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相关病毒的随访监测及意义

    作者:孙颖;辛绍杰;沈宏辉;胡燕;徐东平;朱虹;朱雷;端青;貌盼勇

    目的随访监测确诊SARS患者,研究SARS-CoV、新型呼肠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存在状况及与SARS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集8例SARS患者痊愈2年后的咽拭子、唾液(或痰液)、尿液、血清及连续3天的粪便标本,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SARS-CoV、呼肠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抗体和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结果8例患者中有4例的粪便中脊髓灰质炎病毒RNA阳性,均为Sabin 1毒株,在5′端非编码区的第480nt及VP1蛋白编码区的第2795nt两个重要的减毒位点上均发生了回复突变;SARS-CoV和新型呼肠病毒均阴性.对照组标本中均未检测到上述三种病毒.3例随访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4例患者血清中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2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SARS-CoV抗体均阴性,其中23例的血清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结论SARS患者痊愈2年后的血清中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其粪便标本中仍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率,而且病毒核酸在两个重要的减毒位点上均发生了回复突变.

  • 吉林省供血者人类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的调查

    作者:魏强;李岩;王健伟;王宏;屈建国;洪涛

    目的了解吉林省供血者人类细小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为评估我国B19病毒的感染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B19 IgG抗体.结果在184份血清中,抗B19 IgG抗体总检出率为55.43%.女性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在35~45岁之间的献血人员抗体阳性率高.结论本研究数据提示吉林省地区献血人员B19病毒感染率较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B19 DNA的调查研究,为输血安全和血液制品安全提供保障.

  • HBsAg ELISA试剂盒筛检结果的评估

    作者:刘赴平;刘景春;王德文

    目的评估部分国产与进口HBsAg ELISA试剂盒筛查血源的价值.方法选用部分国产和进口HBsAg ELISA试剂,对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120份HBsAg临床科研组合血清样本及随机抽取400份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为验证样本进行同步平行检测,以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组合血清及献血者HBsAg阳性并经中和试验证实者为金标准.结果采用四格表法计算两者对等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国产HBsAg ELISA试剂和进口HBsAg ELISA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72/84)和100%(84/84);特异性分别为100%(436/436)和96.55%(421/436);尤登指数分别为0.86、0.97;两种试剂重复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试剂的灵敏度以进口HBsAg ELISA试剂较好,但特异性比国产试剂差,两种试剂的重复性均好,两种试剂联合筛检献血者血样标本可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常见呼吸道病毒分子鉴别诊断技术的建立

    作者:邹淑梅;韩健;温乐英;Kassi Cronin;舒跃龙

    目的建立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为尽早诊断、减少疾病的传播以及为临床提供良好的治疗依据.方法采用液体芯片检测技术结合靶向多重RT-PCR技术建立可以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的检测技术.结果该方法特异性方面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没有交叉,标本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方面达到10e2-10e1(pfu/ml).结论该分子鉴别诊断可应用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协助诊断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 HIV高度暴露血清学指标持续阴性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HLA分型研究

    作者:徐克沂;董涛;伦文辉

    目的了解中国有偿献血人群中的HIV高度暴露血清学指标持续阴性者(highlyexposed but persistently seronegative,HEPS)流行病学和HLA分型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有偿献血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进行HLA分型.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8例HIV高度暴露血清学指标持续阴性者,HLA分型HEPS人群与HIV抗体阳性配偶比较,HLA-A24、HLA-40基因型占优势.结论在中国有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IV高度暴露血清学指标持续阴性者,初步分析中国HEPS人群HLA分型,结果HLA-A24、HLA-B40基因型占优势.

  • 慢性重型肝炎分类的研究

    作者:曾珍;韩玉坤;耿华;陈菊梅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特点及更合理的分型标准.方法应用SPASS软件,回顾分析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06例、单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以下简称重型Ⅰ组)124例及肝硬化合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以下简称重型Ⅱ组)100例临床资料.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以重型Ⅰ组年龄偏小,为30岁左右,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年龄偏大,为50岁左右;(2)肝硬化失代偿组、重型Ⅰ型及重型Ⅱ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及胆碱酯酶统计学均有差异;(3)三组患者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在本次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腹水、肝性脑病两种并发症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等级上均有差异,其严重程度分别为:重型Ⅱ组>重型Ⅰ组>肝硬化失代偿组;(4)对三组患者的预后分析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重型Ⅰ、Ⅱ组的患者.结论三组患者各有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故考虑慢性重型肝炎可分为二个亚型,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肝衰竭为慢性重型肝炎Ⅰ型,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衰竭为慢性重型肝炎Ⅱ型.肝硬化失代偿独立命名.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诊断 鉴别
  • 2004-2005年中国A(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作者:徐翠玲;向妮娟;张烨;温乐英;赵翔;李梓;郭俊峰;王敏;余宏杰;杨维中;郭元吉;舒跃龙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A(H1N1)亚型病毒株对鉴定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没有4倍差异;2005年分离的A(H1H1)亚型毒株中有62株(占6.2%)病毒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本身的血凝抑制效价相比有4倍差异.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2005年分离到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有以下位点发生变异,54 K>R、90T>K、101Y>H、149R>K、169V>A、190D>N、212R>K、219K>R、245W>R、246Y>F、258T>N、318V>A,其中54、190位氨基酸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我国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已开始发生变异.

  • 人类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侯文俊;杨健洋;胡燕;孙颖;貌盼勇

    目的建立人类肠道病毒(HEV)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方法,用于临床分离肠道病毒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已知各型别人类肠道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文献资料,分别合成HEV种属特异性和分型鉴定引物;提取病毒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病毒并分型,并与血清中和试验相互验证.结果采用种属特异性引物鉴定18株疑似HEV毒株,其中17株阳性;型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18株病毒中4株为科萨奇病毒A24型,3株为科萨奇病毒B3型;科萨奇病毒B2、A9、A15型、埃可病毒3、6、7、9、11、14、33型和鼻病毒9型各1株,分型结果与中和试验相符.结论建立的人类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直接鉴定并分型诊断人类肠道病毒感染,适用于人类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 2004-2005年中国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作者:张烨;温乐英;赵翔;李梓;郭俊峰;徐翠玲;王敏;余宏杰;杨维中;郭元吉;舒跃龙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B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B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2004-2005年我国人群中同时流行着B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毒株.Yamagata系毒株与B/Shanghai/361/02比较,2004年有3.7%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2005年有4.5%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并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发生9个氨基酸替换,在196为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Victoria系毒株与B/Hong kong/330/01比较,2004年有8.5%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2005年有20.6%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并且在HA1区发生9个氨基酸替换,在197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结论2004-2005年我国人群中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B/Shanghai/361/02、B/Hong kong/330/01相比抗原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 亚硝基吡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导的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的促癌作用

    作者:沈忠英;滕智平;沈健;蔡唯佳;陈铭华;岑山;陈炯玉;曾毅

    目的观察亚硝基吡啶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促癌作用.方法用HPV18E6E7诱导食管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SHEE,第17代细胞培养在50 ml培养瓶.加入亚硝基吡啶(Nnitrosopiperidine,NPIP)0,2,4,8 mmol/L作用3周.用相差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染色体常规制样,检查染色体众数;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及接种裸小鼠检查成瘤性;用Western blot检测HPV18表达.结果当细胞暴露在8 mmol/L NPIP时细胞死亡增加,只剩少量活细胞.换正常培基代替NPIP,经4周后细胞进入增殖状态,细胞出现增生和异型增生.第8周末细胞软琼脂培养有大集落形成,接种裸小鼠成瘤.2,4 mmol/L组细胞倍增时间延长,细胞未能成瘤.8 mmol/L NPIP组染色体众数61~65,对照组56~61.实验组和对照组HPV阳性.结论NPIP促进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导人胚食管永生化上皮恶性转化,HPV18E6E7和NPIP能协同作用加速食管上皮恶性转化.

  • 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在恒河猴体内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湛;周玲;吴小兵;卢觅佳;宣尧仙;左建民;李峰;王琦;叶树清;曾毅

    目的观察带有EBV-LMP2的非复制型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免疫恒河猴诱导的针对EBV-LMP2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分别使用高剂量(4.5×1011VP/kg)、中剂量(1.5×1011VP/kg)、低剂量(0.5×1011VP/kg)三个剂量的Ad-LMP2重组腺病毒,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5 d免疫一次,共免疫6次,第7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抗LMP2抗体.结果3个剂量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要高.抗腺病毒中和抗体和抗LMP2抗体免疫2周后就可以检测到,其中抗LMP2抗体在免疫3~4周时滴度较高,7周时则与3~4周时接近或有所下降.结论非复制型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肝细胞作用蛋白AK026018表达谱芯片的研究

    作者:李伯安;侯俊;何卫平;戚扬;迟舒萍;赵军;程云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能被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细胞作用蛋白AK026018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初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epG2细胞中扩增编码AK026018蛋白的全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在8464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22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78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45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成功地应用DNA芯片技术筛选出HBeAg结合蛋白新基因AK026018的反式调节蛋白,证明该基因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 中国大陆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董婕;张红;刘运芝;张烨;王敏;余宏杰;杨维中;徐翠玲;向妮娟;李中杰;陈裕旭;郭元吉;李德新;李俊华;王宇;舒跃龙

    目的对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发生的一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以及血清标本,对呼吸道标本利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以及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通过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该病例所有的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特异性核酸及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红细胞凝集抑制及微量中和实验显示,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H5N1特异性抗体阳转并且有4倍以上增高.结论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病例为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

  • 戊型肝炎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庞立丽;毕胜利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肝炎.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造成散发和流行疾病.在发达国家也有散发报道.1986-1988年在我国新疆曾发生戊型肝炎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是迄今世界上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戊型肝炎的诊断对HEV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控制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RCA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启明;马学军

    滚环复制是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进行自我复制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复制形式可在同温下对环状单链DNA进行相对无限单链扩增.近年来在一些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并将与之有关的技术统称为滚环放大(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RCA)技术[1].因为滚环复制的模板必须是封闭的单链环状DNA,许多研究者将这种特性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病毒基因检测和基因表达图谱等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实验直接将滚环的无限复制作为一种单纯的信号级联放大系统,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相关技术.本文综述了当前RCA技术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 树鼩应用于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雪;伊瑶;毕胜利;李瑗

    树鼩(tupaia,tree shrew)是低等的灵长类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具有体小、比较容易饲养、价廉及新陈代谢和大体解剖远比啮齿类动物更接近人类等优点,树鼩已广泛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神经、内分泌、泌尿、肿瘤等方面的研究.疾病动物模型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防治提供了平台.本文对树鼩作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概述.

  • 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进展

    作者:郭元吉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or bird flu)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至今在人仅有偶发病例.

  •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研究

    作者:李闻文;阎祖炜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HFRSV)在我国广泛流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对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特异性诊断方法多为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现在广泛应用尚存在一定难度,采用高效价优质抗原片进行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能早期快速诊断,方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 IRMA法及ELISA法检测HBV五项免疫学指标的结果分析

    作者:徐群清;韦叶生;梁峰;梁丽艳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分布状况,应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IRMA(固相放射免疫)法对8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HBV宫内传播过程中碱基突变的研究

    作者:钟梅;郭培奋;侯金林;刘宝瑛;崔宝奎

    晚孕期孕妇应用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HBvac免疫,能较好地预防HBV的宫内传播,但是否引起HBV的基因变化?我们研究了该条件下HBV-DNA S区碱基突变情况,报道如下.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作者:舒跃龙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自1997年发生18人感染6人死亡疫情以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动物疫情在亚洲已成地方性流行,并且已经蔓延到欧洲和非洲.人感染病例以及发生人感染病例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2003年底以来,截止2006年3月15日,全球新发人禽流感(H5N1)病例数已上升至176例,其中死亡97例.我国自2005年10月第一例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病例确诊以来一共有15例,其中10例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目前不仅对禽类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也带来巨大的威胁,会不会由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一次流感大流行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一种新的流感病毒亚型感染人或一种已经消失很长时间的旧亚型的重现;(2)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3)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和病死率;(4)能够在人群广泛传播.目前H5N1病毒可以说具备了前3个条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具备第4条就有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如何应对流感大流行已得到各国政府和各种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流感大流行的应对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疫苗、药物、检测技术以及医疗救治和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是各种应对措施的基础.

  • 我国维、汉族CCR5△32、CCR2-64I、CX3CR1-V249I和CX3CR1-T280M多态性分析及其对HIV感染的影响

    作者:马丽英;蒋为;赵全壁;冯毅;洪坤学;邵一鸣

    本研究选择了该区维族和汉族两个主要民族,分析了上述三个基因4个突变体在这些民族的分布及其分布的差异.并与HIV感染者相比较,观察了上述变异体对HIV感染的影响.

  • 38例婴儿麻疹临床分析

    作者:刘水腾;刘艳;胡毅文;周亚红;周伯平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5岁发病率高,8月龄内婴儿麻疹虽不多见,但亦应引起重视.现将深圳市东湖医院收治的38例确诊为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成人急性肝炎一例

    作者:陈红梅;张文谨;罗生强;高峰;张海燕;蔡少平

    患者男性,34岁,山东单县人,工人,因"间断发热、乏力、纳差、肝功异常3月余"于2005年2月24日入院,患者2004年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39℃,伴有畏寒、寒战.2004年11月11日出现高体温40℃,伴左侧头痛及眼睛痛,在当地医院查肝功异常,ALT/AST 349/245 U/L,白细胞偏低(3.4×109/L),检查乙肝抗原抗体系列:抗-HBs阳性,余嗜肝病毒检查均阴性,B超提示脾大,行肺CT、结核菌素、肥达、外裴试验,排除结核、伤寒、出血热等,后考虑诊断非嗜肝病毒性肝炎,保肝等治疗后,效果欠佳,肝功反复波动异常(ALT 96~500 U/L),体温波动于37.0~37.5℃.大小便正常,无皮肤瘙痒,无黑便及陶土样便.体重无明显下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