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免疫应答研究

    作者:范国权;陈向伟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重组蛋白接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固有免疫反应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以H3N2、H9N2株重组HA和灭活H9N2病毒分别接种HUVEC,24h后检测HUVEC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HA(H3和H9亚型)接种HUVEC后24 h,干扰素IFN-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亚型接种组IFN-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1、0.839;H9亚型接种组IFN-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127、0.561),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M3和CCL5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和H9亚型接种组IFITM3 mRNA表达量,P=0.530、0.269;H3和H9亚型接种组CCL5 mRNA表达量,P=0.314、0.429).接种灭活H9 N2病毒组细胞IFN-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0.567),但是干扰素诱导基因IFlTM3和CCL5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升高(P=0.047、0.022).结论 流感病毒HA蛋白单独接种内皮细胞不能有效启动细胞固有免疫应答,需要完整病毒颗粒才能有效激活内皮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辅助性CD4+T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曹卫华;冉崇平;齐天林;王星月;屈晓晶;张丹;张璐;路遥;吴淑玲;郝红晓;常敏;胡蕾苹;刘如玉;吴云忠;杨民;华文浩;刘顺爱;李明慧;谢尧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中的差异.方法 该研究入组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两组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pDC、CD86+pDC细胞群和pDC表面刺激性功能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频数,Th1、Th2亚群细胞频数及Th2/Th1比值;并分析它们与HBV DNA、HBV markers以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ALT水平显著高于IA组,急性乙型肝炎时炎症更明显;在IA和AHB两组间,IA组CD86+pDC频数和功能分子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CD86MFI)比AHB组更高,但AHB组CD4+T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CD86+ pDC频数升高,并且Th1频数呈上升趋势,而CD4+T、Th2频数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Th2/Th1比值降低.在AHB组,HBV DNA分别与ALT、Th2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具有刺激功能的CD86+pDC发挥重要作用,但CD4+T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减弱.而在急乙肝炎症期CD4+T细胞中的Th2型细胞调节占主导地位,参与炎症反应,而急乙肝恢复期Th1型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占主导地位,发挥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终使得病毒被清除.

  • 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黄玉莲;蔺洁;李君梅;李淑华;帕力旦·吾孜克;龚玲;陈园生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同医院、性别、年龄等因素选择HBsAg阴性病例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成员有乙肝患者、做过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美容外伤史(纹眉/纹身/纹眼线/打耳洞)、无乙肝接种史是目前克拉玛依市HB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克拉玛依市社会人群感染HBV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在今后防治工作中应提高群众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时主动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 广西猕猴中发现GⅡ.17型诺如病毒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信云云;敖元云;李利利;虞结梅;李金松;林琳;张兵

    目的 了解广西省龙虎山猕猴粪便标本中的GⅡ.17型诺如病毒的流行情况、基因结构和进化特征.方法 2015年3月~8月收集400份野生猕猴粪便标本,利用建立好的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粪便标本中发现了GⅡ.17型诺如病毒,命名为GX213.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序列鉴定、全长扩增和检测研究,并对三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进行了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0.5% (2/400).诺如病毒GX213毒株基因组全长为7 565 bp(包括PloyA尾),其基因组分为三个ORFs:ORF1(10~5112nt)、ORF2(5093 ~ 6715 nt)和ORF3(6715 ~ 7494nt),其中ORF1与ORF2之间重叠20 bp,ORF2和ORF3之间重叠1 bp.GX213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引起2014年至2015年亚洲部分地区暴发的新型人GⅡ.17型诺如病毒变异株CUHK-NS-613(GenBank ID:KU561248)同源性高(同源性高为99.5%).ORF1和ORF3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都与CUHK-NS-613同源性高(分别为99.5%,99.4%;99.5%,99.2%).ORF2区分析序列发现其与CUHK-NS-491毒株(GenBank ID:KP698928)同源性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8%,仅P1.1区发现了一个氨基酸的突变aa245P→S.另外,RdRp核苷酸和VP1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病毒株与人GⅡ.17型诺如病毒CUHK-NS-613和CUHK-NS-491的进化关系近,而与首次被发现的猴GⅡ.17型诺如病毒KM1509(GenBank ID:KX356908)次之.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GX213属于2014年至2015年在亚洲地区引起暴发的新型人GⅡ.17型诺如病毒变异株,提示GⅡ.17型诺如病毒为人猕猴共患病毒.

  • 柯萨奇病毒B组4型河南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许玉玲;王海霞;卫海燕;黄学勇

    目的 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病原柯萨奇病毒B组4型(CoxB4) VP1区基因特征,并比较不同疾病来源CoxB4病毒分离株VP1区异同.方法 对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134份进行RT-PCR扩增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设计CoxB4病毒VP1区特异性引物,对8株病毒进行PCR扩增,用生物学软件ATGC进行序列拼接,ClustalX1.83进行序列比对,BioEdit剪齐,MEGA4.0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CoxB4河南分离株VP1区长852 bp,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0.3% ~97.0%,氨基酸相似性96.1%~100%;与糖尿病患者分离株E2核苷酸差异大为19.7%,与手足口病分离株差异小为3.0%.系统进化树显示CoxB4河南分离株属于Genotype Ⅴ型,手足口病分离株与脑膜炎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近,分布在一簇中,糖尿病患者分离株在另外一簇.结论 河南地区手足口病感染CoxB4病毒存在Genotype Ⅴ型传播和流行.

  • 14岁以下儿童抗耶氏肺孢子菌合成抗原IgG和IgM抗体的调查

    作者:乌姗娜;郭爽;靳庆娥;田小军;李威;栗绍刚;任翊;王刚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14岁以下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rMsg)IgG和IgM抗体检出率,探讨Pj在该人群中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随机收集201例北京地区14岁以下人群血清,分析其抗Pj rMsg IgG和IgM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 收集病例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出生日龄1 ~30 d 78例、出生1~12月龄33例、出生年龄1~14岁90例,3组人群中抗Pj rMsg IgG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3% (8/78),21.2% (7/33)和41.1%(37/90),组间比较x2 =21.190,P =0.000;抗Pj rMsg 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6.4% (5/78),39.4%(13/33)和76.7%(69/90),组间比较x2=84.260,P=0.000.人群IgG和IgM抗体总体检出率为25.9%(52/201)和43.3%(87/201)(x2=53.463,P=0.000).同一份血清中IgG阳性IgM阳性、IgG阳性IgM阴性、IgG阴性IgM阳性和IgG阴性IgM阴性的检出率分别为22.4% (45/201)、3.5%(7/201)、20.9% (42/201)和53.2%(107/201).结论 北京地区14岁以下人群抗Pj rMsg IgG或IgM抗体总体检出阳性率为46.8%,阳性率随着出生后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产妇心理痛苦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覃寿学;施容光;农燕丽;程玉清;卢炳炎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桂中南地区483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艾滋病压力量表(SS-HI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心理痛苦(DT≥4)检出率为68.1%,中、重和极度心理痛苦检出率分别为49.7%、17.6%和0.8%,继续妊娠者检出率(75.2%)高于选择终止妊娠者(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44,P<0.01);继续妊娠者不同孕期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41,P<0.01),选择终止妊娠者随孕期变化不大(x2=0.03,P>0.05).DT平均得分4.85±1.82,继续妊娠者得分(5.94±1.73)高于选择终止妊娠者得分(4.2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感染途径、感知歧视、相关压力和社会支持5个因素是不同妊娠结局取向HIV感染孕产妇的共同影响因素,继续妊娠者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高危妊娠和孕周大小.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心理痛苦水平均较高,其影响因素与孕产妇的感染特征、妊娠特征、感知歧视、相关压力和社会支持有关,与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无关.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降低输血感染残余风险的初步评估

    作者:余占娟;王月霞;吕豪;李向阳

    目的 评估衢州地区开展核酸检测技术(NAT)后,无偿献血血液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合格后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的减少程度.方法 以衢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样本,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和一种厂家的NAT试剂检测,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HBV的输血残余风险.结果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共27 646份标本,ELISA检测为阳性,NAT检测也为阳性的标本有76例;ELISA检测为阴性,NAT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有31例;NAT检测阳性的标本一共有107例.ELISA检测后的输血HBV残余风险为28.2 × 10-5,NAT检测后的输血HBV残余风险为13.0×10-5.结论 NAT检测可较大幅度地减少HBV的输血感染残余风险,为进一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有效价值.

  • 北京友谊医院2015-2017年门诊腹泻病例A群轮状病毒特征分析

    作者:张金仿;王刚;苏建荣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科门诊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筛选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分析A群轮状病毒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阳性构成比、检出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基因型分布.结果 1813例儿童腹泻病例中,319例阳性,占17.6%;1~2岁儿童阳性检出率高(27.2%);6月龄至12月龄组与2~3岁年龄组检出率次之,分别为17.5%与16.7%.小检出年龄12 d,大检出年龄12岁.2月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占比高,为24.5%,6月份低,为1.2%.A群轮状病毒常见基因型为G9 P[8](55.5%)、G1P[8](22.6%)和G3P[8](9.7%).结论 轮状病毒是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G9P[8]为主要流行株,轮状病毒腹泻呈现明显的时间流行特征.

  • 2016年盐城地区麻疹病毒分子分型及血凝素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陈国清;李春香;王瑶;李峰;徐士林;李长城;邵荣标

    目的 鉴定2016年流行于盐城地区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并对血凝素蛋白基因进行分子进化特征分析.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2016年盐城市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标本RT-PCR扩增核蛋白、血凝素蛋白基因并测序,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对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亲缘关系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2016年盐城地区麻疹病毒经基因型分型为H1a基因亚型和D8基因型.5株H1a代表株与江西代表株(KJ136545)聚集成簇形成独立的进化小分支,属H1a-1进化基因群分支;7株D8代表株与2009年美国代表株(JN635404)聚集成簇,属D8-3-2小分支基因群毒株.与疫苗株沪S191相比,盐城地区5株H1a基因亚型代表株240位氨基酸发生了S240 N的变异,丢失了238位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7株D8基因型代表株未发生N-糖基化位点的变化.结论 2016年盐城地区麻疹病毒流行株主要为中国本土H1a优势基因亚型和D8输入基因型;除5株H1a基因亚型代表株丢失了238位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盐城地区12株麻疹病毒HA基因大部分重要中和抗原位点未发生变异.

  • SOCS3及相关细胞因子在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赵方;刘晓宁;程林;徐六妹;李莎茜;蔡侃儒;何云;王辉;刘映霞

    目的 研究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中SOCS3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HIV感染者、48例HIV/TB双重感染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SOCS3、IFN-γ、IL-2、IL-4、IL-6、IL-10、IL-17,IL-2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OCS3和各个细胞因子之间相关性.结果 SOCS3在HIV/TB双重感染者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HIV感染者和健康组人群(P<0.01).在HIV/TB双重感染者中,SOCS3与IFN-γ、IL-4、IL-6、IL-10、IL-22显著相关.结论 SOCS3可能在HIV/TB双重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14-2015年昆明市杯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作者:何李英;周永明;古文鹏;许万福;张顺先;艾琳;卢艳;田利光

    目的 通过分析云南省昆明市<5岁腹泻儿童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的分子流行特征,为HuCV相关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昆明市4个哨点医院<5岁腹泻儿童(n =850)和非腹泻儿童(n=170)的粪便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通过测序确定是否为阳性及亚型和基因型.结果HuCV的阳性率在腹泻儿童中高于非腹泻儿童(11.5%,98/850;4.7%,8/170,x2=7.083,P=0.008),其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 GⅡ阳性率在腹泻儿童中高于非腹泻儿童(11.1%,94/850;4.7%,8/170,x2=6.353,P=0.012).而NoVs GⅠ(0.1%,1/850;0.0%,0/170,P=0.833)和扎如病毒(0.4%,3/850;0.0%,0/170,P=0.578)在腹泻人群和非腹泻人群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腹泻人群和非腹泻人群中检出的102株NoVs GⅡ中,GⅡ.P4(10%,n=102)是主要的基因型.NoVs GⅡ的阳性率在腹泻儿童中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846;x2=0.620,P=0.733),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x2=9.867,P=0.020),其流行高峰为秋季(15.6%),以GⅡ.P4和GⅡ.P12株型尤其显著(x2=8.881,P=0.031;x2=7.917,P=0.039).结论 昆明市腹泻儿童中NoVs GⅡ的流行程度较高,多个基因型均可引起感染,以GⅡ.P4为优势,同时出现了新的基因型GⅡ.P17.

  •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MicroRNA-122的表达与干扰素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剑萍;潘能浪;谢志伟;杨可立;关玉娟;唐小平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2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及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病毒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40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根据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血清HCVRNA结果,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比较SVR组和NSVR组miR-122水平及其他指标水平.结果 29例患者获得SVR,11例患者为NSVR;SVR组与NSVR组比较,基线HCV RNA载量、总胆红素水平(TBIL)、甲胎蛋白(AFP)水平、肝脏硬度值、层粘连蛋白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清miR-122水平亦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基线血清miR-122水平与基线HCV RNA载量、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纤维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基线HCV RNA载量、肝脏硬度值、总胆红素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血清miR-122无明显的预测效果,且不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炎症反应活跃情况.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作者:李真真;郝红晓;张璐;路遥;曹卫华;王星月;冉崇平;齐天林;吴淑玲;申戈;刘如玉;常敏;胡蕾苹;李明慧;谢尧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8例(包含代偿期肝硬化59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CVRN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无肝硬化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于治疗第36周下降至低值,中性粒细胞于24周下降至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大致恢复至基线水平;对于有肝硬化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于治疗第24周下降至低值,白细胞于24 ~ 36周下降至低值,淋巴细胞于第36周下降至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低值,各个指标均于结束治疗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4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7.46%、8周血小板下降幅度> 36.96%对于SVR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琦;贾琳;董金玲;李娟;于红卫;孟庆华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36例,包括存活组23例、死亡组13例,观察激素治疗前、过程中、治疗后WBC、N、L、NLR、TBil、PTA、INR等指标变化,分析NLR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NLR,存活组3.95±2.65,死亡组12.79±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NLR是评价激素治疗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NLR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0.868(95% CI:0.743~0.993),激素治疗后NLR< 3.31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内生存率越高.结论 对于应用激素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NLR是评估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整合型HIV DNA荧光定量检测法的临床初探

    作者:张敏;王前英;李昕;胡芸文;施碧胜

    目的 建立外周血单核细胞整合型HIV DNA荧光定量ALu-PCR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病毒载量< 20IU/ml的艾滋病患者、耐药患者和初诊患者各10例.培养ACH2细胞系,每个细胞含有一个HIV基因组.构建pMD19T-CD3质粒,测定浓度,计算其拷贝数.选用针对HIV3'长末端重复序列的引物ULF1,和针对人类基因高度保守的Alu1和Alu2序列的引物,对1∶5梯度稀释,共8个梯度的ACH2基因组及样本进行预扩增.将预扩增的产物用引物Lambda T、UR2及HIV Taqman探针进行整合型HIV DNA的荧光扩增;用引物CD3IN5、CD3IN3及CD3 Taqman探针对预扩增产物及1∶5梯度稀释的CD3质粒进行CD3荧光扩增.结果 以1∶5梯度稀释的CD3质粒为标准品,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y=-2.731x +43.01,(R2 =0.953),根据一个人类细胞含2个CD3基因,可得到样本及ACH2的细胞数.ACH2的细胞数即HIV拷贝数为4.271×104;以1∶5梯度稀释的ACH2为标准品,回归方程为y=-3.146x +39.11 (R2 =0.968)计算可得样本整合型HIV DNA;用样本的整合型HIV-1 DNA/样本的CD3的拷贝数,即为单位细胞中整合型HIV拷贝数.通过对不同组间的t检验,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该方法对于低拷贝HIV病毒量的检测有优势,提示通常的抗病毒治疗无法有效攻击潜伏库中的病毒,同时也为新的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评价依据.

  • 寨卡病毒E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作者:高寒春;姚立红;王超;郑丽舒

    目的 在杆状病毒中表达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方法 人工合成ZIKV E基因全长序列(1 518 bp),并克隆到pFastBac1载体上,得到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1-E,转化含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骨架质粒rBacmid-E,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E.检测病毒滴度,PCR法检测E基因的插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PCR方法鉴定,重组杆状病毒骨架质粒构建成功,重组病毒rBac-E(第3代)病毒滴度为2.58×105pfu/ml.提取感染rBac-E的sf9细胞基因组,经PCR扩增得到3 830 bp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鉴定可见感染重组杆状病毒rBac-E的细胞沉淀中在相对分子质量55×103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 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重组表达了ZIKV E蛋白,为ZIKV E蛋白功能研究及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星月;张璐;李明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肝脏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终将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HCC)甚至死亡.目前应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为干扰素(IFN),另一类为核苷及核苷类似物(NAs).本文主要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方面阐述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结局(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甚至死亡)的影响.

  • 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控经验

    作者:李艳荣;祝丽玲;朱武洋;陶晓燕

    1950-2016年中国狂犬病经历三个流行阶段,本文概述不同阶段的流行特点,总结各阶段的防控经验和教训.中国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与各阶段特有的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及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消除中国人间狂犬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动物免疫和人的暴露后处置,更好地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