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

    作者:李建湘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慢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转氨酶(ALT)、HBVDNA和HBeAg表达量,同期[3H]T-dR掺入法测定外周血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ELISA测定HBV抗原特异性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一个月后的患者ALT、HBV DNA和HBeAg水平显著下降,而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特异性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伴随患者体内HBV复制水平的下降,患者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高.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与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相关性.

  • 一起由水污染引起的儿童及成人A组轮状病毒腹泻暴发

    作者:李丹地;莫兆军;周开姣;谢华萍;李海;崔淑娴;章青;靳淼;虞结梅;徐子乾;张栋梁;原新慧;程卫霞;王忠山;方肇寅;段招军

    目的 确定2006年11月广西大新县大范围腹泻暴发性流行的病原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用ELISA试剂盒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分型并对其中4份检测阳性轮状病毒的vfy7全基因扩增.结果 采集的64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30份检测为轮状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46.9%,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符合轮状病毒腹泻特征,RT-PCR进行G/P分型显示为G1P[8]型轮状病毒,VP7氨基酸显示第68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G1P[8]型A组轮状病毒是此次腹泻暴发的病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组轮状病毒暴发累及儿童和成人.

  • 从辽宁省再次分离到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

    作者:孟维珊;李铭华;王环宇;张稽博;高煜;丁俊;付士红;翟友刚;陈哲;郭军巧;赵玉军;梁国栋

    目的 了解2007年在辽宁省分离的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其病毒E基因分子特征.方法2006年8月在辽宁省东港市采集蚊虫标本,利用组织培养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0批,共1500只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命名为LNDG07-02、LNDG07-16,经鉴定均为基因1型乙脑病毒.病毒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乙脑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8%~88.0%和97.2%,新分离病毒E基因区段与疫苗株存在11处氨基酸位点差异,与2002年在辽宁省分离的乙脑病毒相比,未发现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自2002年以来在东港市再次分离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2002年在辽宁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相比E基因区段氨基酸未发生变异.基因1型乙脑病毒在辽宁省东港市持续存在.

  • 2006年山西省运城市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

    作者:张定琳;马芦保;付士红;王力华;王环宇;张敏;卫志干;李国岗;崔晓凤;雷红鸽;孙肖红;吕新军;李铭华;梁国栋

    目的 研究2006年山西省运城市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特点,为我国乙脑预防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2006年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乙脑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部分中老年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收治入院的45例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40岁以上病例占病例总数77.8%(35/45),重型和极重型占病例总数60.0%(27/45),大多数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为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存在4倍以上增高;部分患者脑脊液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经实验室特异性检测确认山西省运城市2006年病毒性脑炎为乙型脑炎,病例呈现大年龄组发病特点.

  • 云南省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王静林;张海林;周济华;梁国栋

    目的 对近30年来云南省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进行PrM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以确定病毒基因分型.方法乙脑病毒接种3日龄乳鼠,取发病濒死的乳鼠脑组织经研磨制成上清液,提取核酸,通过RT-PCR扩增PrM-C基因片段,用病毒PrM-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不同年代分离的72株各基因型乙脑病毒相应序列作比较,用Woan-Ru 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云南省分离的乙脑病毒均可引起3日龄乳鼠在78 h之内死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9株乙脑病毒中,17株属基因Ⅲ型,2株属基因Ⅰ型,其中M28分离自1977年;两株Ⅰ型病毒与17株Ⅲ型病毒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大于15%.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的Ⅲ型乙脑病毒核苷酸间仅存在3.8%~5.2%的差异.结论云南省广泛存在基因Ⅲ型和Ⅰ型乙型脑炎病毒流行,Ⅲ型为主要流行型.

  • 河南省唐河县分离到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

    作者:王环宇;郝宗宇;付士红;张爱梅;曹玉玺;宋付党;李林红;何英;王焕琴;唐青;梁国栋

    目的 从河南省唐河县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JEV)并确定其基因分型及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共采集3722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及按蚊.从库蚊标本中分离到3株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6.9%~87.7%,氨基酸同源性为95.2%~97.0%,存在12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从河南省唐河县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基因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乙脑病毒.

  • 北京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晓莉;刘朝晖;周玲;廖秦平;刘宏图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农村人口、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及医务工作者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分别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市展览路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当地农村人口、流动人口(批发市场商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人群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体检人群进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调查,对所有参加者进行调研表登记及各项下生殖道感染指标检查,比较四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衣原体感染在下生殖道感染中发病率高;滴虫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盆浴者感染率高于淋浴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人群.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在女性中发病率高,其中衣原体发生率高(12.6%),卫生习惯中盆浴可能与滴虫感染率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P=0.02,P<0.05).

  • HIV感染者中结核杆菌ESAT-6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检测

    作者:张斌;伦文辉;成军;赵龙凤;李兴旺;韩宁;王琦;梁赟磊;毛羽

    目的 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融合蛋白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而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表达结核杆菌ESAT-6蛋白做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HIV感染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以正常健康者、无HIV感染的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ESAT-6重组蛋白对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ELISPOT方法检测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斑点形成单位数(SFU/106 PBMC)在结核组和HIV合并结核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并与无合并结核感染临床表现的HIV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重组结核杆菌ESAT-6蛋白可以作为抗原通过ELISPOT方法检测HIV感染者中结核杆菌合并感染.

  • 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体内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权;方瑗;张正茂;张小勇;张振华;杨东亮

    目的 建立标准化的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拉米呋啶(3TC)体内抗DHBV的作用.方法将收集的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纯化后作为体内实验感染的标准毒种,经腹腔接种2日龄雏鸭,连续观察50 d,用Real-Time PCR检测血清中DHBV DNA出现和持续时间.药物组则于接种3 d后给予3TC,检测观察期间感染鸭血清中病毒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雏鸭实验感染率达到87.5%;雏鸭在接种后第7天出现病毒血症,血清病毒含量于第11天达到高峰值,后逐步降低,但在观察期内仍维持较高水平.在3TC治疗期间,感染鸭体内病毒血症处于较低水平,被感染肝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且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在停药3 d后,病毒血症即出现反跳现象,此后又有上升趋势.结论通过接种转染细胞上清液成功建立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药物评估实验证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该模型也为研究DHBV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人博卡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林峰;侯建毅;郑敏巧;吴锋;曾爱平;李桦;郑昌华;陈弘;李旭阳;饶高峰;莫一涵;黄恩佩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 75%感染细胞变圆并堆积成葡萄状,伴随有坏死、破碎、脱落.病毒蚀斑测定出典型"猫头鹰眼"现象.红细胞吸附实验观察到90%以上红细胞附着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出在细胞核内具有典型荧光块.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可用于分离HBoV,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导致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人博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我国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徐子乾;付士红;张彦平;李幸乐;高晓艳;王雷;曹玉玺;徐丽宏;金玉;唐青;梁国栋

    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从我国6个省份收集的771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然后对乙脑IgM抗体阴性的所有血清标本检测其他7种常见病毒IgM抗体.此外,用PCR方法对54例脑脊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版纳病毒和辽宁病毒的基因.结果经血清学检测,771例患者中的567例(73.5%)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构成顺序为乙脑病毒(47.0%)、腮腺炎病毒(10.6%)、肠道病毒(8.8%)、单纯疱疹病毒(5.7%)、麻疹病毒(0.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0.4%)、EB病毒(0.4%)、巨细胞病毒(0.3%);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54例脑脊液中检测到8例(14.8%)肠道病毒基因阳性标本,未检测到版纳病毒与辽宁病毒基因阳性标本.结论乙脑病毒是我国病毒性脑炎的首要病原,腮腺炎病毒次之,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病原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黎广益;盛江来;黄海军

    目的 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用于评估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HBV-LP出现阴转的时间要晚3个月于HBV-DNA阴转;抗病毒治疗无效的患者HBV-DNA和HBV-LP都是始终没有出现阴转;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中患者HBV-LP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DNA则暂时阴转.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可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 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的血清转换研究

    作者:王德文;王铁兵;刘赴平;师玲玲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血清转换情况及特点,为血液安全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美国Roche公司COBAS AmpliScreen系统筛查2006年8月到2007年8月东莞市无偿献血者28800份酶免阴性的血液标本,对筛查出的阳性人群进行NAT和血清学的跟踪分析.结果 NAT从28800份酶免检查阴性的标本共筛查出10个阳性一级混样池(pooling).经分拆检测,其中2个pooling分拆结果为阴性,其余8个pooling分别各拆分出1例阳性标本.对8份阳性标本随访:7例2、4、6、8、10周NAT随访结果均为阳性,1例为阴性;1例2周后HBsAg为阳性,其余7例HBsAg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核酸检查具有较高灵敏度,但是同时也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我国作为乙肝高发区对献血者HBV筛查仅检测HBsAg存在一定局限性;献血者工作生活质量,有无前瞻性治疗或预防措施对血清转换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血清HBeAg和HBV DNA的关系

    作者:范慧敏;张春兰;应若素;陈志敏;冯倩嫦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点与血清HBeAg和HBVDNA的关系.方法对10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G4和S4分别为7.83%和12.17%)较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G4和S4分别为3.39%和5.44%);HBeAg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滴度低的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高(HBV DNA 104~105 G3G4和S3S4分别为45.64%和30.20%),而HBeAg阴性的患者则是HBV DNA滴度高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高(HBV DNA106~107 G3G4为54.55%和HBV DNA 108~109S3S4为42.8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与血清HBeAg及HBV DNA水平有不同相关性,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及早进行肝脏病理检查和抗病毒治疗.

  • 携带HSP70-HBsAg嵌合基因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作者:雷春亮;黄呈辉;杨湛;唐小平

    目的 构建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热休克蛋白70(HSPT0)嵌合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SP70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HBsAg上,与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电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鉴定筛选出携带HBsAg-HSP70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脂质体包裹Pac 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染到293细胞内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体外转染真核细胞,通过示踪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观察、RT-PCR和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BsAg-HSP70.重组质粒pAd-HBsAg-HSP70导入293细胞,经包装和二次扩大培养获得了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Ad-HBsAg-HSP70,其病毒滴度达2×1012pfu/L,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BsAg-HSP70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开展HBV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作者:高晓艳;梁国栋

    蜱传脑炎是经蜱叮咬而感染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发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1].蜱传脑炎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于蜱传脑炎病毒种类多,临床症状严重,并且由于此类疾病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 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孙丽娜;梁米芳

    禽流感病毒(avian innuenza vinl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能引起禽类以急性致死性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众多,且在流行中极易发生变异,当不同的IAV混合感染时就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生物学性质的改变,其中重要的就是病毒致病力的增加以及感染宿主的改变,导致种间感染.近年来中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造成了多人死亡,上千万只家禽被销毁,引起了新一轮的公共卫生安全恐慌.有关AIv跨种属感染及遗传变异的机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自然界的保存与扩散及传播媒介

    作者:邓淑珍;张海林;李金梅;梁国栋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是由蚊虫等吸血昆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而且后遗症严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乙脑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蛋白质组学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牟劲松;王慧芬

    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基因组学转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为了真正了解人类疾病,就必须认识具有生命活动执行功能的蛋白质[1].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与肝脏病理关系的研究

    作者:宓余强

    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但侵犯肝脏,还可感染肝外其他组织、器官,包括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由于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HBV感染PBMC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慢性化、抗病毒疗效减低及复发.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DNA和肝脏病理变化,寻找其中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某部队连续两年流行ALT升高的病毒学研究

    作者:庄立琳;饶日春;胡桂华

    输血传播病毒(TTV)可以引发肝炎.驻闽某部队连续两年发生以ATL升高为特点的肝炎流行,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病原是TTV.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学研究和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 定量PCR对EB病毒相关鼻咽癌患者病毒DNA载量测定

    作者:孟宪文

    在目前情况下,手术结合化学或放射治疗仍是控制鼻咽癌的主要手段.为了评价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预测,评价手术治疗对EB病毒感染的鼻咽癌患者体内EB病毒水平的影响,我们采用TagMan定量PCR方法,对常规PCR检测确认EB病毒感染的鼻咽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DNA中的EB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大多数EB病毒感染的鼻咽癌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

  •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作者:梁国栋

    国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结合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可以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并用基因分型和进化理论揭示病毒的起源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尤其对乙脑病毒分子特征如毒株基因型别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等缺乏了解.但是近几年发展很快,有些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本期杂志收集了一些我国近几年有关乙脑的研究报告,包括疾病的流行,宿主和媒介以及新分离乙脑病毒病原学研究成果,文章不仅报告了病毒分离与鉴定情况,还包括病毒基因分型研究,将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是近年来我国乙脑病毒乃至虫媒病毒研究领域的极大进步.

  • 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续)六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

    作者:张丽兰;侯云德;张利萍

    1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经血传播的世界性传染病.全球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我国是高发区,带毒者约占人口的10%.现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还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目前乙肝的危害性远比艾滋病高.乙肝疫苗在城市的普遍推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感染率,但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虽已经可以免费接种,但是实际上尚未推广,而且还有数千万现患者需要治疗.

  • 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续)七干扰素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他病毒病

    作者:张利萍;张滨;侯云德

    人乳头瘤病毒病是全世界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报道,全球一半以上的成人被乳头瘤病毒(HPV)所感染.目前已鉴定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达100个型别以上,它感染特定部位或引起特定临床症状,约有30%通过性传播.有报道指出,77%HIV阳性妇女同时也是HPV阳性.美国资料表明,大约有1000万美国妇女,其中大多数是10多岁和20多岁,具有活动性HPV感染.HPV可以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见表7-1.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