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Epstein-Barr病毒BARF1基因协同TPA诱发猴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作者:郭秀婵;盛望;张永利;黄燕萍;T Ooka;曾毅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BARF1基因单独或协同佛波醇乙酯(TPA)诱发猴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方法用猴肾永生化上皮细胞PT1和PT7单独或进一步加促癌物TPA注射裸鼠或Scid小鼠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结果 EB病毒BARF1永生化细胞PT1和PT7在裸鼠不能形成肿瘤,但在免疫力严重缺陷的Scid小鼠能形成肿瘤,成瘤率为66.7%~100%,成瘤时间较长为45~60 d.加TPA后裸鼠及Scid小鼠均能形成肿瘤,裸鼠的成瘤时间为20~22 d,Scid小鼠的成瘤时间为5~7 d.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从肿瘤组织中扩增出BARF1基因.结论 EB 病毒BARF1基因是致癌基因,甚至无需促癌物等辅助条件,也能诱发猴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

    作者:郑滨;王健伟;姜惠英;屈建国;王一礼;司履生;董小平

    目的获得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L1蛋白.方法以pFB1为载体构建HPV 16L1杆状病毒表达质粒,并感染昆虫细胞Sf 9结果收集27℃,培养72 h的感染重组病毒的Sf 9,提取细胞蛋白.经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发现有一相对分子质量为56 000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证实所表达的蛋白为HPV16 L1.结论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有效地表达HPV 16 L1蛋白.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结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魏兰兰;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骆卫锋;陆振华;谷鸿喜;阮力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结构蛋白,为HPV16型预防性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以及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该重组质粒DNA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 9,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子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目的蛋白.结果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HPV16结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L1和L2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7 000和97 000,L1蛋白的表达产量约占昆虫细胞总体蛋白的25%~30%.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结构蛋白可在昆虫细胞内高效表达.

  • 广西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古漓;王树声;C.A.De Mattos;C.C.De Mattos

    目的测定广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方法选用8株广西毒株和1株安徽株和10株国外株狂犬病病毒提取mRNA,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用377自动测序仪读取,N蛋白基因序列区间为1 157-1 467(320 bp).序列分析采用pile up和pretty程序作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结果广西8株狂犬病病毒呈现地域性分布,同一地区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小于2%,而二地区间差异在15%以上;广西株与美国、南非、墨西哥毒株截然不同.8株广西株可归属与A组的A1(广西柳州地区株)、A2 a(玉林地区株)和A2 b(广西宁明株)三个基因组,其中广西10 chb株与泰国的二株Thbkrb 2123、Thdg 2933株同属A2 b组,但广西株与属B组的美国、墨西哥、南非毒株不同.结论广西至少存在3个基因型,存在有不同来源的病毒株.

  • 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病人脑脊液肠道病毒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云;陈宗波;刘庆新;孙建英;鹿树军;周晓生

    目的检测肠道病毒(E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致病情况,探讨检测EV感染的方法.方法就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病毒培技术检测46例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结果 RT-PCR方法敏感特异;46例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急性期CSF标本中,31例EV阳性(67.4%),14例病毒培养阳性(26.1%).统计结果显示,RT-PCR敏感性明显高于病毒培养.结论 EV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的重要病原;RT-PCR快速敏感特异,简单易行,易于推广,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6/11型

    作者:林春艳;辛晓敏;周涛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6/11型(HPV6/11)的感染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29例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中HPV6/11的病毒拷贝数.结果共检出HPV6/11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36.43%;拷贝数在105以上者39例,占阳性者中的82.98%;4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高且病毒复制量均在105以上.结论中老年阴道炎患者就诊晚,感染重.FQ-PCR检测HPV敏感、快速、准确,特别是其定量特点对临床很有意义.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及其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赫兢;辛绍杰;赵景民;王松山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其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等技术对48例CHB肝组织中eN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研究了eNOS对CHB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Ⅰ,TGF-β RⅠ)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eNOS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窦内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以肝细胞为主.连续切片观察,eNOS mRNA的表达与其酶蛋白的表达在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上基本一致.随CHB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eNOS表达增强(r=0.6855,P<0.05;r=0.4828,P<0.05).随eNOS表达上调,患者PA及血清ALB下降(F=3.4101,P<0.05;F=9.1714,P<0.01).CHB肝组织内eNOS的表达与TGF-β RⅠ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781,P<0.05).结论 eNOS可能通过影响TGF-β RⅠ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参与CHB肝组织病理损伤过程.

  • 三株人鼻咽癌Scid小鼠移植瘤的建立及特性研究

    作者:陈志坚;李德锐;周玲;曾毅

    目的建立鼻咽癌鼠移植瘤,为鼻咽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从26例未治的鼻咽癌病人鼻咽部铰取肿瘤组织,分别皮下接种BALB/c裸小鼠(14只)和Scid小鼠(12只);成功建立移植瘤株后观察其生长特性、形态、染色体和LMP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鼻咽癌Scid小鼠移植瘤株CSNET-1、CSNET-2和CSNET-3,已分别传至第11代(23个月)、第14代(17个月)和第9代(16个月),其光镜和电镜下形态符合低分化鳞癌的特征,电镜下在CSNET-1中可观察到Epstein-Barr病毒样颗粒,CSNET-1的染色体全部为人体细胞来源的染色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个瘤株均可见EB病毒晚期膜蛋白LMP-1和LMP-2阳性细胞.结论 CSNET-1、CSNET-2和CSNET-3是人类来源的鼠移植瘤株,是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 7株TT病毒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作者:方芳;王华梁;王爱华;邓海琳;叶萍;吴红萍;董桂玲;马丽苓;吴孟超

    目的了解TT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研究我国TTV株序列特点.方法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TV DNA,PCR阳性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我国7例TTV DNA株部分序列与日本株相比,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4.7%~98.4%及62.7%~96.4%;7株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3.5%~98.4%及60.2%~96.4%,分别属于两种型及其中一型中的两种亚型.结论我国存在TTV并可能存在多种TTV基因型.

  • 一起引发脑膜炎流行的ECHO病毒的序列分析

    作者:陈立;张礼璧;朱晖

    目的测定山东省招远县1987年2~8月发生的无菌性脑膜炎大流行的病因病毒之W株病毒(Zhaoyuan/W/87)的部分序列,分析其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关系.方法病毒用酚-氯仿抽提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纯化,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在ABI377自动核酸测序仪上测定序列.结果 W株5′端非编码区、2C区和3D区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244、275和353个核苷酸;VP1区全基因为876个核苷酸,编码292个氨基酸,与检索到的2株ECHO29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1%和81.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1%和94.4%;与检索到的1株ECHO2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2.3%.种系发生树分析,W株在单独的一个分支上,与2株ECHO29所在分支较近,与ECHO2所在分支较远.结论目前无法判定W株与ECHO2的关系,但可以说W株是ECHO29的变异味.

  • 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与肝组织病理损害关系的研究

    作者:邹正升;辛绍杰;李保森;赵景民;刘志国;毛远丽;邢汉前;沈宏辉;齐心;陈德永;陈菊梅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及白蛋白,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在慢性肝炎轻度至中度,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720~0.778(P均<0.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它们均与肝脏的病理损害呈明显的负相关.

  • 兔感染人巨细胞病毒AD169的初步探讨

    作者:孟红;孙广莲;李焱;刘菊华;王玉梅

    目的探讨兔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AD169毒株(静脉途径接种)的敏感性.方法将HCMV AD169接种于体外培养的兔胚肺(Rabbit embryo lung,REL)细胞,观察病变,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电镜观查细胞内病毒颗粒.30只新西兰兔分别静脉途径接种1万个TCID50、100个TCID50、灭活HCMV AD169,观察动物发病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毒DNA.结果 REL细胞在接种病毒后16 h与HEL细胞同步开始出现细胞病变,免疫组化在接种病毒16 h的细胞内查到HCMV特异抗原,在接种病毒36 h的细胞核、浆内查到病毒颗粒.动物在接种病毒后7 d出现病态表现,病情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尸体解剖发现受累器官广泛,在多种组织细胞内可以查到HCMV基因.结论 HCMV AD169株在体外REL细胞中进行病毒复制.静脉途径接种HCMV AD169株可以感染家兔,通过控制病毒接种量可获得不同感染程度的模型.

  • 聚合酶链反应杂交ELISA对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的测定和分析

    作者:黄德庄;闫惠萍;王凤水;罗朝霞;贺丽香;王芳;郭雁宾

    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HCV)聚合酶链反应杂交酶联法(HCV-PCR-H.ELISA)对152份各型肝炎血清进行HCV RNA测定和分析.方法利用标记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引物对患者血清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结合在微孔反应板的HCV特异探针快速杂交,通过抗生物素-酶联反应判定结果.结果 152份肝炎患者中,HCV RNA的检出率为57.9%(88/152),其中抗-HCV阳性组的检出率为81.8%(72/88).抗-HCV与HCV RNA的总符合率为78.9%(120/152).对5例丙型肝炎患者应用α干扰素治疗者追访显示,HCV RNA的消长与抗病毒药物疗效一致.结论 HCV-PCR-H.ELISA方法简便、稳定、敏感、特异,为半定量指标,可应用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判定.

  • 抗HIV治疗中HIV基因变异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小元;邢卉春;陈红梅;公维波;王勤环;斯崇文;Jean-Claude;Chermann

    目的研究抗HIV治疗中HIV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应用PCR,逆转录PCR,长片段PCR,分子杂交等技术,选用不同引物和32P标记的gag、tat、nef、LTR U3等片段探针对HIV DNA存在状态、HIV RN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经抗病毒治疗,血清HIV RNA含量明显下降,CD4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升高,HIV DNA片段拷贝减少,全长HIV DNA消失,部分标本gag区条带减弱或消失,但Xho-nef,LTRU3区明显增强,并可出现拖带.结论抗HIV治疗中,HIV基因可出现明显改变.

  • 1995至2000年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江永珍;鲁健;赵洪兰;张文英;廖胜东;孟庆玲;汪媛;詹美云

    目的了解北京市地区散发性肝炎患者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型别分布及重叠感染.方法用EIA法检测1995年2月至2000年12月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抗-HAV IgM、HBsAg/抗-HBc IgM、抗-HCV IgM/IgG和抗-HEV IgM/IgG.结果 214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IgM总阳性数155例,总阳性率为72.4%.在15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45例,乙型肝炎28例,丙型肝炎6例,戊型肝炎76例.有9名患者检出2种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阳性,其中在3名肝硬化患者和2名静脉吸毒者同时检测到HBV和HCV抗原或抗体,1例HBsAg阳性者检测到抗-HAV IgM,3例-HCV IgG阳性者中分别检测到2例抗-HAV IgM和1例抗-HEV IgM.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9名患者年龄在31岁至49岁之间.结论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78%是由消化道传染的甲戊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在四种肝炎中位居首位,其次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多见乙、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或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国对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 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任爱国;马俊荣;冯福民;徐应军;刘崇柏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为Ⅰ期临床试验.31名对甲肝易感的成年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人,接种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对照组15人,接种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甲肝灭活疫苗.按0、3程序进行接种.国产疫苗剂量为每针1 000 U/0.5 ml,史克疫苗剂量为每针720ELISA U/1ml.观察并比较两组接种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以及接种后1、3、4个月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滴度.结果两组初免和加强接种后个别接种对象表现轻微局部或全身反应,未发现肝功能损害.初次免疫后1个月、3个月和加强后1个月,国产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4%,100%和100%;史克疫苗为73%,80%和100%.国产疫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39.2 mIU/ml、137.7 mIU/ml和1 066.7 mIU/ml;史克必成疫苗分别为104.3 mIU/ml、111.3 mIU/ml和760.7 mIU/ml.结论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天泰;张庶民;高评;谢晨;陈青锋;庄辉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EIA法对兰州地区148例抗-HCV阳性者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血清学方法的分型率为56.08%(83/148),其中血清1型占50.60%(42/83),血清2型占43.37%(36/83),1+2混合型占6.03%(5/83).对其中70例HCV RNA阳性血清的基因型与血清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完全相符.结论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HCV特异性CTL活性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影响

    作者:唐小平;许毅玲;袁小珍;姚集鲁

    目的了解肝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标准铬释放法对45例拟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患者肝组织CD8+ 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HCV-CTL)活性进行检测,观察CTL活性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 45例慢丙肝中20例(44.4%)肝组织HCV-CTL活性阳性.在完成干扰素治疗的42例中,19例HCV-CTL活性阳性.经过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42例中共18例(42.9%)获得治疗终点完全应答(ETR);停药后随访6~12个月,共10例(23.8%)呈持续应答(SR).19例HCV-CTL活性阳性患者中15例(78.9%)为ETR,而23例HCV-CTL活性阴性患者仅3例(13.0%)为ETR(P<0.01);10例持续应答者均为HCV-CTL活性阳性患者.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尤其是CD8+ HCV-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决定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 人PrP特异性多肽抗体的鉴定和应用

    作者:孙宪锋;董小平;张宝云;张福萍;周伟;洪涛

    目的为了进一步检测制备的人PrP特异性多肽抗体的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方法构建人PrP N端缺失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N端缺失的PrP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多肽抗体与纯化的各种人全长、N端缺失以及C端缺失PrP蛋白的反应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多肽抗体与真核表达的人PrP蛋白反应能力;提取Creutzfeldt-Jakob病(CJD)病人以及Scrapie感染的仓鼠脑组织,Western blot 检测多肽抗体与致病性PrP-res蛋白的反应能力.结果所制备的PrP多肽抗体能与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的各种不同长度的PrP蛋白反应,同时还能特异性识别Scrapie感染鼠脑组织中和CJD病人脑组织中的PrP-res蛋白.结论多肽抗体具备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可以应用于临床CJD病人的检测.

  • 腺病毒载体构建原理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金生;王健伟;洪涛

    由于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在哺乳动物及其多种细胞上进行基因转移和蛋白表达的高效性,使其在基因疫苗及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今使用多的病毒载体之一.为了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人们在腺病毒载体构建与改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谨就近年来腺病毒载体构建原理与方法的研究进展扼要综述如下.

  • 感染因子在"非感染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宇明;杨淑丽

    在19世纪细菌学几乎占领了整个医学舞台,以Louis Pasteur为首的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一切疾病均有病原菌".随着大量非感染病的发现,疾病的感染病因学说受到动摇.然而,在当前高水平诊断技术的带动下,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非感染病"中发现了感染因子或可传播因子的参与,有的已明确由感染因子感染所致.鉴于有关感染因子在"非感染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迅速,意义众大,特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标本乙型脑炎病毒核酸片段

    作者:孙静;陶三菊;杨冬荣;蔡增林

    蚊子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蚊子带毒率的调查是监测自然界乙脑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用常规的生物学方法分离病毒了解蚊带毒率情况,该方法工作量大,出结果慢,费时费力.本研究试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蚊标本乙脑病毒核酸片段,并与常规分离病毒方法进行比较.1997年夏季从辽宁、沈阳、长春等地采集蚊标本约1 100余只,液氮保存.将蚊标本20~30只混合为一组,常规消毒、研磨、离心后,将上清分为两份,一份接种C6/36和BHK-21,连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另一份作RT-PCR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检测血清中的HIV和HCV抗体

    作者:朱有名;吴坚美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毒抗体,多为对单一抗体的检测,我们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包被于同一载体,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抗体,取得了与单测法基本一致的效果.HIV-1/2抗原和HCV抗原为加拿大Yes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产品;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批号960515,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批号960723,均为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HIV和HCV抗体阴、阳性国家参照品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制备,批号分别为9601、9604.1 120份血清样品取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和济南市中心血站.加拿大Yes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IV抗体阳性血清5份.

  • 免疫酶染色法检测心肌炎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作者:胡开华;邱练芬;唐英蓉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Cox B组病毒(CBV)多见.诊断CBV感染的方法要求早期,快速,特异,简便.我们采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BV IgM,同时与患者咽拭子病毒分离法和微量中和试验相比较,企图找到早期、快速诊断CBV感染的方法.

  • 中国甲型肝炎病毒龙甲株全基因序列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曹经瑗;郭可謇;詹美云;刘崇柏;田厚文;毕胜利

    甲型肝炎是我国主要传染病之一,经粪-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缓慢,滴度低,限制了甲型肝炎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生产.因此有必要克隆我国自己的HAV基因,为体外表达HAV抗原打下基础.HAV属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含有长约7.5 kb的正链RNA,5′端有长的非编码区,3′端有polyA的尾巴.基因组含有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架,编码2 227个氨基酸的大蛋白.基因排列顺序为:5′-NCR-VP4-VP2-VP3-VP1-2A-2B-2C-3A-3B-3C-3D-3′NCR,其中VP4至VP1为结构蛋白区又称P1区,2A至3D为非结构蛋白区,又称P2(2A-2C),P3(3A-3D)区.HAV只有一个血清型,结构蛋白抗原具有构型依赖性,抗原序列相对保守.其中5′NCR、2B、2C、3A及3′NCR区对细胞培养株的适应性有关,3C为蛋白酶区,几乎切割多蛋白的所有位点,3D为RNA聚合酶区[1].我们对我国HAV龙甲株全序列的cDNA克隆及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HM175株[2]和MBB株[3]以及已发表的甲肝病毒龙甲株结构区基因[4]进行了比较.

  • 酵母表达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在实验感染恒河猴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鲁健;佟玉品;江永珍;毕胜利

    诊断试剂的研制和开发亦是戊型肝炎研究的重要内容,以E.Coli及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已应用临床戊型肝炎的诊断、实验感染灵长类动物抗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的检测以及HE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这些方法包括:Western blot,IFA,ELISA等.研究证实,重组HEV ORF2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1-3].我们应用巴氏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成功表达了戊型肝炎结构区蛋白ORF2,制备了新型重组HEV ORF2[4],将其作为抗原建立ELISA应用于实验感染恒河猴血清抗-HEV抗体的检测,旨在研究酵母表达的重组HEV ORF2蛋白的抗原性,以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蛋白在戊型肝炎诊断上的价值.

  • 变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抗原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作者:宗芳;田淑芳;陈红;王文;张陵林;王秀平;阮力

    在新型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s+pre s1,ss1)的研制中,对s抗原的免疫学鉴定至关重要,但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不能有效地用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变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抗原.常规的从SDS-PAGE凝胶上回收变性抗原多肽免疫动物,可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但从凝胶上回收的变性抗原量很少,无法用来大量制备抗血清;电泳结束后,切下含特异多肽的凝胶条,制成凝胶碎末,或凝胶转至硝基纤维素滤膜,剪下相应部分,溶于二甲基亚砜,再加佐剂免疫动物,整个方法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切割相应多肽部位难以掌握精确[1].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抗变性乙型肝炎病毒(HBV)s抗原抗血清的制备方法,并把该方法制备的抗血清成功地应用于HBV s抗原的Western blot鉴定工作中.

  • EB病毒感染的鼻咽癌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作者:孟宪文;李季

    80年代初,人们通过实验阐述了自由基有致癌作用,并在致癌理论中提出了"自由基损伤理论".为了了解病毒感染在致癌和与体内自由基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于1998年月12月至2000年9月对DNA诊断确认为EB病毒感染的12例鼻咽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做了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并与DNA诊断阴性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比较.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宏;闻良珍

    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流产、畸形、死胎、新生儿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害,已成为影响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原.现已证实,许多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凋亡失常有关[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HCMV感染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以探讨HCMV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及机理.

  • 自身疣体主动免疫治疗多发性扁平疣46例

    作者:宋继权;宋韬;孙祥银;郑楷平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慢性病程.目前治疗以局部涂药、冷冻、激光等破坏疣体的方法为主,但易引起瘢痕形成或遗留色素沉着,多发性扁平疣由于疣体数量多,不易彻底清除,因而复发率高.我们采用自身疣体主动免疫治疗46例多发性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

  • 服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肝坏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生强;靳雪源;华九生

    拉米夫定是核甘类似物抗病毒药,现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但服用拉米夫定出现的基因变异导致病情波动,加重甚至出现肝坏死等问题也不应忽视.我们报道4例服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肝坏死的病例及其临床情况的初步分析.

  •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95抗原的检测意义

    作者:金萍;马悦

    CD95(Fas)抗原与CD95配体(CD95L)是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目前已证实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系统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CD95较广泛的分布于全身淋巴细胞及重要组织细胞,当这些细胞经活化后可诱导表达CD95抗原.CD95抗原在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已被广泛报道,并认为肝病患者肝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CD95L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和NK细胞,在肝脏组织中也发现有CD95L的表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FMC)对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95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意义.

  • 献血员TTV阳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志强;陈钰;毛远丽;傅体权

    TT病毒(TTV)是1997年在日本从一个原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来的单链DNA病毒,这个病毒常伴随肝病的重叠感染而发生[1].尽管大量的研究显示了TTV感染与肝损伤或流行病的爆发无关[2,3],但是对于TTV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在临床中的意义仍不清楚.本研究检查了经过严格体检选拔的航天员和普通体检合格的献血员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血清中TTV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BP和BPI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瑞丹;饶日春;林福地;徐忠玉;张阳根;张闽峰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及门体分流的存在,来自肠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易进入体循环,而产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1].近年研究表明,血清中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影响并调节LPS的生物活性[2].我们测定了24例慢重肝患者血清LBP和BPI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在慢重肝IETM中的作用.

  • 何杰金氏病骨髓浸润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药物性肝损害1例报告

    作者:邓晓琳;韩俊英

    恶性淋巴瘤是易侵犯骨髓的恶性肿瘤之一,骨髓侵犯率15%~63%[1].何杰金氏病(Hodgkin disease,HD)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类型,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2].我们收治了1例何杰金氏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药物性肝损害,引起的活动性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骨髓浸润,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