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Fab单克隆抗体基因的获得

    作者:沈宏辉;貌盼勇;洪世雯;侯俊;杨健洋

    目的筛选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方法根据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3肽,并以此为固相抗原从HIV-1噬菌体Fab抗体库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1株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人源Fab抗体克隆,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特异性和抑制率,序列测定及分析显示该抗体属IgG Ⅰ亚类,κ型,重、轻链可变区分别属VhⅢ和VκⅢ基因家族.结论成功地获得了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

  • 在翻译水平上提高人干扰素α1基因的原核表达

    作者:王晶;朱千政;陈望秋;陈秀珠;侯云德

    目的根据翻译起始调控的定量理论及利用翻译增强子序列,提高人干扰素α1型变种IFN-α1C基因的原核表达.方法采用"步移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IFN-α1C基因5′端核苷酸序列进行三种不同程度的碱基突变, 使IFN-α1C在 pBV220载体中形成的翻译起始区域(TIR)的二级结构自由能(△G)逐渐降低,同时,采用PCR技术,将翻译增强子cDNA序列引入pBV220中的SD序列上游,构建一种新型载体pBVE.结果三种IFN-α1C改造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而且随△G从原有的-50 241.6 J/mol降至-22 190.0 J/mol (绝对值,下同),其表达量有逐渐升高趋势, 高可达2.43×108 U/L,约为IFN-α1C母体的13倍.选用IFN-α1C及其三种改造基因为报导基因,结果显示以pBVE为载体的抗病毒活性比在pBV220中增强了2~5倍.结论含有翻译增强子的pBVE为一种新型原核高效表达载体.翻译调控的定量关系理论,可有效地运用于提高IFN-α1C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 单纯疱疹病毒1型对体外培养鸡胚端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得新;王瑞金;冯子敬;王佳伟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对体外原代培养鸡胚端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上接种HSV-1,并利用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以106 PFU/ml病毒吸附感染原代培养鸡胚端脑神经元,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MTT细胞活性分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HSV-1感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HSV-1感染神经元24,48,72 h与同时正常细胞比较,活性分别下降25%,56%,97%.形态学及DNA电泳显示神经元主要以坏死的形式死亡.结论 HSV-1感染导致神经元活性下降.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永忠;周国平;李夏亭;周志武;周胜生;阮丽花;陈敏;邓为群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PCR), 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 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 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 结果对该地区146份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进行了基因分型,B型51份 (34.9%),C型95份(65.1%),未发现B、C以外其他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383.8±335.7IU和364.3±333.7 I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795±1.22和107.69±1.19拷贝/毫升(t=0.138,P>0.05)、HBeAg 阳性数分别为36/51和64/95,(χ2=0.159,P>0.05);10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为43例、C型为61例,2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B型4例、C型24例,二组比较χ2=7.65,P<0.01;23例B基因型患者和45例C基因型患者接受48周以上拉米夫定治疗,48周后反跳者B型为18例,C型为14例,χ2=13.49,P<0.001.结论本地区HBV DNA基因型为B型和C型;二种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C基因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强于B型.

  • 同时检测HIV抗体及p24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

    作者:徐克沂;张永新;王瑛;Innocent MBAWUIKE

    目的研制可同时检测HIV-1、HIV-2抗体及p24抗原的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进行HIV-1 gp41及 HIV-2 gp36抗原的高效表达,以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抗原.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以硝酸基纤维膜为载体,以纯化的HIV-1 gp41、HIV-2 gp36 抗原及抗 p24抗体点膜,20 nm 胶体金颗粒/抗人IgG和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对33份已知HIV感染者阳性血清及6份阴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通过重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进行HIV-1 gp41及HIV-2 gp36抗原的表达,可获取浓度为2.0 mg/L的纯化抗原.从抗p24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中培养上清液,通过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亲和层析柱可得到1.5 mg/L的纯化抗体.利用纯化的抗原抗体进行标记,对39份已知血清进行检测,与荷兰Organon公司HIV1+2抗体、p24抗原、ELISA诊断试剂同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证实有较强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同时检测HIV-1、HIV-2抗体及p24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的问世,可为HIV感染的诊断提供一个简便、可靠、敏感的方法.

  • 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MMP-2基因表达与酶活性及中药复方"861"的作用

    作者:朱跃科;阴宏;马雪梅;马红;贾继东;王宝恩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后MMP-2的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及复方"861"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复方"861"治疗组.术后第7天开始治疗,49 d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 mRNA,应用酶谱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中药复方"861"治疗组肝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比模型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正常组肝组织中未测到MMP-2酶活性;模型组肝组织中显示出一定MMP-2酶活性;而中药复方"861"治疗组肝组织中MMP-2酶活性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中药复方"861"能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 但又因可能解除MMP-2的抑制因素而提高其活性, 以降解沉积的纤维性胶原而参与肝纤维化的逆转过程.

  •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的探讨

    作者:邹正升;陈菊梅;辛绍杰;邢汉前;李保森;李建宇;沈宏辉;刘艳萍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发病特点.方法使用SPASS及STATA软件对520例慢重肝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10天、<2周、2~4周、4周~半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0.4%、18.1%、17.1%及64.8%;②每组均有40%以上患者无明确的诱因,但30%以上患者有1~3种以上诱因,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发生于肝硬化;④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无肝性脑病,而腹水发生率均在75%以上,首先出现肝性脑病均低于5%,而首先出现腹水均在10%以上;⑤每组出现肝性脑病的晚时间均晚于变重时间.结论①520例患者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慢重肝的;②慢重肝在发病诱因、基础、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出现时间、首先出现的合并症等方面与无肝病史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相差较大,应独立命名并需加强研究.

  • 优化密码促进HPV 6b E7蛋白表达及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赵蔚明;于修平;周亚滨;卞继峰;贾继辉;栾怡;齐眉;孙新六;王红

    目的探讨优化密码对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 6b)基因表达及免疫原性的影响,为治疗性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含优化密码及pRB结合位点突变的HPV 6bE7(hu-mE7)全长基因.测序验证无误后,定向克隆于pcDNA3的KpnⅠ和EcoRⅠ位点,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u-mE7.体外转染COS-1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其E7蛋白表达.C57BL/6小鼠胫前肌内接种裸DNA,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结果 pcDNA3-hu-mE7在COS-1细胞获得明显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DNA免疫结果显示,与含有野生型E7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3-wtE7比较,pcDNA3-hu-mE7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产生明显升高,CD8+和CD4+淋巴细胞活性增强.结论优化密码能促进HPV 6b E7蛋白表达及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 共表达HPV16型E6和E7突变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免疫效果的观察

    作者:职慧军;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骆卫锋;梁雨;阮力

    目的构建用于子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E6和E7重组痘苗病毒实验性疫苗株,并对其抗肿瘤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共表达HPV16 E6和E7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该病毒免疫C57BL/6小鼠后,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PCR结果显示,重组病毒VmE6E7的TK基因内插入了分别由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H6和7.5 K表达的ME6和ME7-1基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rVmE6E7在C57BL/6小鼠体内可诱发E6和E7特异性抗体产生,被免疫小鼠能够抵抗HPV16 E6E7转化的同系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获得1株用于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实验疫苗株,为进一步研制人用HPV16型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 重组汉滩病毒核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作者:尹文;徐志凯;薛小平;刘勇;王海涛;张芳琳

    目的纯化重组表达的汉滩病毒核蛋白.方法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目的蛋白为带有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标签的融合蛋白,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包涵体变性、复性后,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亲和色谱对核蛋白进行纯化,并用夹心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纯化蛋白.结果表达产物第一次过柱亲和层析后可去除杂蛋白,获得纯化的核蛋白与谷胱甘肽转硫酶的融合蛋白,再经凝血酶酶切,第二次过柱亲和层析后获得的穿过峰为核蛋白,洗脱峰为GST.纯化的融合蛋白和纯化的核蛋白均为SDS-PAGE单点纯,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结论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色谱纯化重组汉滩病毒核蛋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广东省登革Ⅰ型病毒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作者:郑夔;江立敏;罗会明;何剑峰;董新民

    目的分析广东省1979~1999年不同地区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和国外毒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来源.方法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E/NS1连接区基因片断,克隆于pBluescriptⅡSK质粒上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其他登革Ⅰ型病毒E/NS1基因片段的240 bp核苷酸进行比较,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广东省分离到的14株登革Ⅰ型毒株中,基本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它们与印度尼西亚毒株的核苷酸大同源性为99.2%,与菲律宾毒株的核苷酸大同源性为100%,与泰国毒株的核苷酸大同源性为98.8%.结论广东省的登革Ⅰ型病毒可能来源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国家.

  • HBsAg阳性儿童和健康儿童对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观察

    作者:陈江婷;任银海;吴文婷;马守东;李胜平;王建红;康文学;韩连军;高拴景;张玉成;刘崇柏

    目的观察HBsAg阳性儿童对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21名1~10岁健康儿童和10名同龄的HBsAg阳性儿童,抗-HAV均阴性,接种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剂量为500 U/剂和1 000 U/剂两组,免疫程序为0和6个月,并在初免后30 d,第二针后30和180 d用ELISA方法检测抗-HAV.结果 HBsAg阳性儿童和健康儿童接种500 U/剂和1 000 U/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均为100%.第二针免疫后30 d抗体平均几何滴度500 U/剂组分别为4 684.9 mIU和4 535.6 mIU;1 000 U/剂组分别为5 399.8 mIU和7 347.1 mIU.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后亦未见异常反应,初免后1年抗体水平仍然很高.结论 HBsAg阳性儿童接种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应答,同时也是安全的.

  • 深圳地区人和鸡群中H9N2亚型流感病毒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程小雯;刘建军;何建凡;单芙香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地区鸡群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来分离病毒.抗体测定,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法.结果从深圳地区农贸市场鸡群中分离到2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但未能从人群中分离到H9N2病毒.约有26%人血清中检测到H9亚型毒株的抗体,(HI滴度≥20),同时还发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均数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高,同时与职业有关.然而,在鸡群中H9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仅为7%.结论禽H9N2毒株不仅能感染人,而且在深圳地区人群和禽类中较为广泛的分布.人H9N2很大可能来源于鸡的H9N2毒株.

  • 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6的克隆

    作者:李克;王琳;成军;张玲霞;段惠娟;陆荫英;杨继珍;刘妍;夏小兵;王刚;董菁;李莉;钟彦伟;洪源;陈菊梅

    目的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未知蛋白基因. 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筛选出30个克隆,既能在四缺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SD/-Trp-Leu-Ade-His)又能在涂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长出蓝色菌落,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后进行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号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2个未知功能序列有98%的同源性,初步证明了此基因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有结合性.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肝基因克隆成功.

  • B7-2表达质粒对HBV 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王延军;靳清汉;宋昌稳;孙斌

    目的探讨B7-2分子是否能够增强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将B7-2表达质粒与HBV DNA 疫苗共接种于小鼠腓肠肌内,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及抗-HBs滴度.结果 B7-2表达质粒与HBV DNA疫苗共接种组的DTH反应和CTL活性, 明显强于单独接种HBV DNA 疫苗组(P<0.01).两组的抗-HBs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7-2表达质粒与HBV DNA疫苗共接种可显著增强抗-HBV 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CMI).

  •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体的抗病毒实验效果观察

    作者:杨贵宾;王艳;赵小东;韩峰;吴淑华;侯云德

    目的对昆虫细胞系统表达纯化的中和性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全抗体IgG-IV-2,IgG-IV-6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效果的研究.方法对比抗体应用前后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和动物模型中粘膜用药前后鼠肺内病毒滴度的改变,验证抗体的粘膜抗感染效果.结果两株基因工程抗体使4.5 log10TCID50 滴度的病毒下降1/2的剂量分别为0.8 μg和0.5 μg;动物模型的粘膜给药表明使4.0 log10TCID50的病毒下降1/2所需的抗体剂量IgG-IV-2为0.25 mg/kg体重,IgG-IV-6为0.1 mg/kg体重,联合应用时为0.08 mg/kg体重.结论获得的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体内体外的抗病毒效果,能够中和病毒毒力.

  • 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颖;常灵芝;钟崇芳;黄春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围产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方法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妊娠肝病患者的围产儿死亡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我院肝病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7.99‰,而且以死胎为主,占65.00%.围产儿死亡有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为21.64‰,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10.11‰(P<0.01).前后5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下降(P>0.05),其中本市城区和郊区的围产儿死亡率有下降趋势,而外来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母体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妊高征和胎儿及新生儿窒息.母体HBV携带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和窒息.结论妊娠肝病可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其导致围产儿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重症肝病引起的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缺氧.外来人口、男性胎儿等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加强对肝病孕妇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孕期管理,积极治疗肝病,必要时尽早终止妊娠,提高产时处理及新生儿复苏水平是降低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 人S100蛋白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和脑脊液中S100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福萍;张瑾;周伟;董小平;洪涛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脑脊液(CSF)及血清中S100蛋白的方法,探讨S100蛋白的检测在辅助诊断克-雅病(CJD)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脑cDNA文库,经PCR获得了S100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2T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100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抗体经纯化后,用生物素(BNHS)标记,建立了可定量检测S100蛋白的生物素-亲和素系统ELISA方法,并初步用于临床脑脊液的检测中.结果所表达的GST-S100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S100特异性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建立了定量检测脑脊液中S100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3例"可能性的CJD"患者(14-3-3蛋白阳性)和15例无痴呆症状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例CJD患者脑脊液S100含量均超过2.900 μg/L,而在无痴呆症状患者组中14例患者脑脊液S100含量都低于0.180 μg/L.对正常人和CJD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显示S100蛋白含量个体间差异很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脑脊液中S100蛋白的检测,进一步扩大标本量有助于明确脑脊液中S100蛋白的检测在辅助诊断CJD中的价值.

  • 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戊型肝炎病毒全长结构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明程;伊瑶;刘崇柏;毕胜利

    目的获取含有戊型肝炎病毒(HEV)全长结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方法将HEV全长结构基因(5 147~7 126 nt)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UW51,与线性化杆状病毒DNA(Baculo Gold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病毒斑进一步感染Sf9细胞,用SDS-PAGE,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结果 SDS-PAGE分析表明HEV结构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有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 000和63 000两种形式;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证明表达产物可与HEV阳性血清特异反应,说明具有HEV特异抗原性.结论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HEV结构蛋白.

  • 2a型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的RACE扩增及二级结构的分析

    作者:秦兆习;丛旭;蒋栋;哈明昊;陈红松;魏来

    目的获得真全长中国大陆2a型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 (5′UTR)cDNA,并分析其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例2a型HCV感染者,采用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出一条约800 bp的cDNA片段,A-T克隆,用RFLP与PCR鉴定重组子,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插入子序列,RNAdraw预测二级结构.结果 RACE法获得真全长2a型HCV 5′端序列.5个克隆中,3个克隆含全长5′UTR序列,与HCV-1,HC-C2,HC-J6,HC-J8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3.6%~94.4%, 92.1%~93.0%, 98.8%~99.7%,96.2%~96.5%,与2a型标准株HC-J6相比,21,170,222,247,339位不同,分别为G,A,C,C,T,但这些突变不影响其二级结构.另外2个克隆为5′端缺失突变株,分别缺失54 bp和144 bp.结论 RACE技术快速、有效、实用,可有效获得病毒基因组的末端序列;依此获得中国大陆2a型HCV的5′UTR cDNA;在感染者血液中存在5′端部分缺失的HCV基因片段.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类G6PD基因在人红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周凌;郭坤元;李江琪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类G6PD基因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G6PD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G6PD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病毒上清感染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以PCR方法检测病毒载体是否整合于细胞基因组,定量法测定G6PD表达.t检验比较转染组与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酶切鉴定表明,G6PD cDNA准确插入pLXSN相应位点,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PCR扩增NeoR基因,证明细胞DNA整合有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组与对照组酶活性测定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试验所构建的重组载体pLG6PDSN为严重G6PD缺陷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了表达载体.

  • 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HCV滴度及C区和E2区CTL表位变化

    作者:王齐欣;陈红松;丛旭;费然;高燕;孙婧;魏来;王宇

    目的观察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滴度及C区和E2区CTL表位的变化情况.方法定量PCR检测4例接受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CV滴度,并利用分子克隆、基因测序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时间点不同分离株CTL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接受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血清ALT水平存在不同程度波动,其差值从第2例患者的58到第1例患者的198,同时HCV滴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倍数从第3例患者的25.37倍到第4例患者的882.35倍,其对数转换值的波动幅度在1.40~2.94之间.在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后4例患者外周血HCV滴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下降.在全部观察期内HCV C区和E2区的CTL表位编码区均未出现明确的变化.结论机体免疫攻击状态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患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滴度的变化,但不伴随目前观察的CTL表位编码基因的改变.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商庆华;于建国;卓海龙;徐传镇;王宁;张光曙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关系,探讨HGV感染对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方法对56份CH-B患者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并将血清HGV RNA与肝组织HGV Ag的表达、HGV RNA、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分别为10份(17.9%)、8份(14.3%).血清HGV RNA阳性与肝组织HGV Ag表达显著相关(P<0.01),但部分肝组织HGV Ag阴性患者亦有血清HGV RNA表达.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HGV感染对CH-B患者HBV复制无影响.HGV可在肝脏中复制,但致病性可能较微弱.

  • 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邵清;张健;纪冬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对HBV慢性感染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和单用泛昔洛韦治疗组32例,和单用α-干扰素29例和单用拉米夫定28例两个对照组,对比观察三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泛昔洛韦血清HBV DNA阴转率40.62%(13/32),HBeAg阴转率21.88%(7/32);对照组α-干扰素血清HBV DNA阴转率37.93%(11/29),HBeAg阴转率41.38%(12/29);拉米夫定血清HBV DNA阴转率67.90%(19/28),HBeAg阴转率21.43%(6/28).治疗组HBV DNA阴转时间短1个月,长3个月,平均1.3个月,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安全有效.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温小凤;李雪梅;谢后禹;陈念;曾文凤;茹海匀;崔小平;汤中敏

    目的研究抗-HBV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1次口服拉米夫定100 mg,疗程一年;对照组用一般护肝药治疗.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一年,ALT复常率为90.7%,HBV DNA阴转率为7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为50.0%,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为3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情反复,ALT再次升高者治疗组为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例重症肝炎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短程高效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赵敏;姜天俊;陈菊梅;周先志;周志平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腮脑)短程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55例腮脑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一次性鞘内注射治疗方法,并与同期入院的常规对症治疗组对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和脑膜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分别是32 h、15 h、12 h、3.1 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 h、24 h、32 h、6.5 d,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地塞米松一次性鞘内注射疗法治疗腮脑短程、高效,安全.

  •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唐善令;史文丽;张伟

    目的探索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同期单用拉米夫定或胸腺五肽作对照,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及抗HBe阳转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与胸腺五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优于胸腺五肽组(P<0.05),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的病毒复制指标变化与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联合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ALT复常率保持在85%以上.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达到有效而持续的抗病毒作用.亦有利于ALT持久复常.

  • 丙型肝炎病毒E1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进平;叶林柏;郜金荣;张斌;阮华;吴正辉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E1抗体,确定HCV E1抗原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80份卫生部第3代HCV血清参比品,821例职业献血员血清和720例临床肝炎患者血清中E1抗体.结果用E1抗原单包板检查80份卫生部血清参比品的阳性符合率为70%、阴性符合率为100%;从821例职业献血员血清样品中检出E1抗体阳性率为1.9%;从720例临床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E1抗体阳性率为68%.大部分E1抗体阳性血清,同时也能和HCV的Core、NS 3抗原及NS 5A抗原呈阳性反应,但有个别血清只对E1抗原呈阳性反应.用市购HC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阴性的218例肝炎科门诊患者、813例献血员和848例一般人群血清,用E1抗原单包板复检,检出的阴性率分别为1.4%、1.1%和0.9%.在3例患者血清学转变的追踪研究中,HCV E1抗体都同现早.结论用E1工程蛋白检测E1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E1抗体在HCV感染患者中普遍存在而且早出现,在临床诊断上是有意义的.

  •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和临床意义

    作者:陈嵩;王宇明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一种重要的致人类肝炎病毒,它与瘟病毒和黄病毒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在分类上归属于黄病毒家族中的一个独立的属[1].与其他RNA病毒类似.HCV易发生变异,其基因序列呈高度异质性(heterogeneity).HCV基因组异质性可以见于两种情况:基因型(genotypes)和准种(quasispecies).其中,HCV准种在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病毒持续存在及耐受抗病毒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重视[2,3].

  • 在我国发现普马拉(Puumala)型汉坦病毒

    作者:刘刚;李川;扈光伟;李悦;姚来顺;陈玉庆;黄飚;任明;陈允志;吴世新;于传友;那宝终;钟向东;孙悦新;李文新;李德新

    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 epidemica,NE)的病原体,NE的病死率一般低于由汉滩型、汉城型和Dobrava型病毒引起的HFRS.

  • 不同方法检测两种呼吸道病毒结果的比较

    作者:徐锦;丁韵珍;苏犁云;孙家娥;杨毅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引起儿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两种重要病原.实验室提供及时和准确的病原检测报告,对临床明确病因、采取适当治疗手段和防止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 肝炎肝硬化患者低钙、低镁、低磷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陈晓;张永宏;常德成

    对11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钙、镁、磷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 应用转瓶和生物反应器培养表达HBsAg的哺乳动物细胞系的比较研究

    作者:宗芳;王文;张陵林;田淑芳;阮力

    大规模培养哺乳动物细胞是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疫苗、生长因子、单抗等的重要方法.哺乳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式主要有传统的转瓶和现代的各种生物反应器.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疫苗(转基因中华地鼠卵巢细胞产品)的生产采用转瓶培养方式.但近年来,应用载体和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哺乳动物细胞已成为国际上细胞培养工业化有发展前途的技术[1].本室引进了国外新的篮式载体型生物反应器系统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大规模培养研究.

  •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结石患病率的分层抽样病因学队列研究

    作者:张新力;田江克;董政;施源;苏颖;周艳贤

    目的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分析病毒性肝炎与胆石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统计本院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确诊的乙型肝炎住院病人510例,与同一时期非乙肝病人3598例做对照.将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分层为组,分别调查各组胆结石症的患病率,将资料按队列研究的设计,计算患胆石症的相对危险度RR,做组间RR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乙肝患者中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RR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急性肝炎和瘀胆型肝炎RR值升高不显著.乙肝患者经长期服用中药,可使胆石症的患病率降低.结论研究提示胆石症的病因之一是乙肝的慢性病变改变,从而为胆石症的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学的理论依据.

  • "洪涛院士实验室"招聘启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人力资源处

    关键词: 院士 实验室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