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广西HCV高危人群庚型肝炎病毒的新基因型核苷酸序列分析

    作者:葛宪民;李丹亚;吴蓉蓉;黄果勇;潘海东;曹坤;李平川;王树声;洅上雅史

    目的探讨广西HCV高危人群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及其新基因型的核苷酸序列.方法静脉药瘾者(IVDAs)85份、肝病患者(PLDs)80份和献血员(BDs)50份血清标本,用PCR法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EI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随机选出62份庚型肝炎病毒RNA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种系发生树作基因分型.结果 215份血清中HGV阳性者85份(39.53%),HBsAg、抗-HGV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39.07%、42.79%和0;11份HGV RNA的测序结果证实其有3种基因型,其中5株为新基因型(亚洲型),51份补测序,其中GBV-C型占3.23%,HGV型占30.65%,亚洲型占64.51%.结论 HGV的3种基因型中存在不同的基因亚型;广西IVDAs、PLDs和BDs中感染庚型肝炎病毒以亚洲型和HGV型为主.

  • HBsAg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钟彦伟;成军;施双双;赵景民;王刚;夏小兵;田小军;李莉;张玲霞

    目的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HBsAg阳性血清超速离心纯化的HBsAg为固相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半合成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特异性较强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用该抗体对10例石蜡包埋的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表明,制备的HBV 人源单链抗体能与HBsAg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HBsAg抗原,与正常肝组织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抗原均无交叉反应. 结论此法制备的单链抗体亲和性好,特异性强,且制备方法简便,周期短,为HBV病原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试剂,为今后HBsAg人源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山东省枣庄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兴勤;丁德超;孙宝影

    目的了解枣庄市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于2000年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312户家庭的963人,以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 HBsAg、抗-HBs、抗-HBc和HBV标化流行率分别为7.08%、37.56%、41.35%和44.37%.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城区高于农村(P<0.01),在不同年龄及职业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HBs、抗-HBc和HB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P<0.01).HBV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枣庄市人群HBV感染率较高,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发病.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 HIV感染者体内抗小分子多肽抗体与病情发展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小元;邢卉春;公维波;陈红梅;斯崇文;王艳;J.C Chermann

    目的研究HIV感染者体内抗-R7V含量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中和沉淀等方法检测HIV感染者、长期生存者、艾滋病患者等的抗-R7V含量.结果抗-R7V检出率在无症状组和长期生存组较高,在进展者和艾滋病患者中较低,溶解处理标本后抗-R7V含量及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抗-R7V主要通过干扰HIV与CCR5、CXCR4结合,使HIV不能进入CD4+T淋巴细胞内,并阻止病毒的复制.

  • 1980~1999年水痘患儿临床特点的研究

    作者:俞蕙;段恕诚

    目的了解我院1980~1999年因水痘及其并发症住院的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80~1999年因水痘及其并发症住院的患儿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水痘的发病年龄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较多,夏季较少.1980~1999年因水痘住院患者240例,并发症共160例,1994~1999年126例(占78.75%),并发症中以继发皮肤感染(71例,占44.38%)为多,其次为并发脑炎(29例,占18.12%).结论水痘发病有增多及严重的趋势.

    关键词: 水痘 患病率
  • 一种新的流感快速诊断法

    作者:郭元吉;温乐英;王敏;张烨;郭俊峰;李梓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敏感、特异和重复性好的流感快速诊断法.方法采集标本经成片MDCK细胞扩增,使细胞表面受体发生改变,借助植物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严格特异性,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红细胞聚集现象,对测定标本做出判断.结果新法与常规的MDCK细胞分离法符合率为100%,一般20 h内就可出结果;其敏感性比常规细胞分离法高100~10 000倍或以上;它既可用于临床上的流感快速诊断,又可用于流感监测;测定时适红细胞浓度为1‰,并测定结果不受人血型和豚鼠个体的影响.结论新法简便、敏感、特异、重复性好,并具有多用途等优点.

    关键词: 流感 诊断
  • 1990~2000年间我国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演变的特征

    作者:陈继明;郭元吉;郭俊峰;董婕

    目的了解1990~2000年间我国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的演变特征.方法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序,测定的序列和Gen bank中已有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①我国乙型流感病毒在此期间一直存在两个差别较大的谱系,除1994年和1997年Victoria谱系为主外,其余各年均以Yamagata谱系为主;②1992年以后Yamagata谱系又分化出两个组,彼此间氨基酸序列差异达6%;③1990~2000年间非回复突变的、大的变异株引导乙型流感的流行;④除了个别毒株之外,同一年份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属于同一谱系的乙型毒株HA1基因序列差别不大.结论我国乙型流感病毒1990~2000年间一直存在两个差别较大的谱系,其中Yamagata谱系在此期间又分化出两个组,谱系的更换和同一谱系内出现大的变异株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AAV载体质粒介导的荧光素酶shRNA抑制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马鑫;鲁晓春;彭建强;谭淑萍;袁振华;尹芳;王宏;吴小兵;侯云德

    目的构建荧光素酶短发夹环产生质粒在BHK-21细胞中抑制荧光素酶的表达. 方法从人基因组DNA中用PCR方法调出人U6 snRNA启动子,接以被9 bp序列间隔的21 bp荧光素酶靶序列的反向重复序列,置于AAV载体质粒pSNAV中,构建成荧光素酶短发夹环RNA(shRNA)产生质粒pSNAV/U6/Luc.与pMAMneoLuc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检测其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并且单独转染荧光素酶细胞株,检测其抑制荧光素酶表达的效果.结果 pSNAV/U6/Luc对共转染的pMAMneoLuc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抑制50%,而对荧光素酶细胞株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抑制70%.结论实验表明荧光素酶shRNA产生质粒能够有效抑制荧光素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 沈阳地区家庭聚集性感染HBV的家庭HBV前C区基因突变率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智伟;窦晓光;刘沛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家庭聚集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HBV 前C区1 896位G→A基因突变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HBV前C区1 896位G→A基因突变.结果患者及其家庭成员HBV前C区1 896位G→A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6.3%和40.5%,明显高于患者配偶25.0%的突变发生率,且配偶中抗-HBs阳性率为26.3%.同时,这种突变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2.4%,在HBV携带者中的发生率为44.4%,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仅为20.0%.结论 HBV前C区1 896位G→A基因突变的发生,可能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

  • 以新型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核蛋白基因

    作者:马本江;杭长寿;赵云;王世文;解燕乡

    目的构建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新型杆状病毒载体,并利用其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中国分离株(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BA88166的核蛋白(NP)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将人巨细胞病毒(CMV)立即早期(IE)启动子连接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1多角体启动子下游形成新载体pCB1,然后将XHFV NP基因克隆至该载体,通过重组质粒转染和病毒感染,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和Vero)及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连接至pCB1的XHFV NP基因均能在相应的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检测XHF血清,与ELISA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平行性.结论新型杆状病毒载体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不仅能方便快速地制备诊断抗原,还具有发展重组病毒疫苗和基因治疗的潜力.

  • 重组汤对腮腺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正云;杨来智;刘秦仲;李国华;陆学东

    目的进一步求证重组汤对腮腺炎病毒体外灭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对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给以实验药物攻击,观察病毒被灭活的过程. 结果实验药物在体外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而对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无抑制作用.若增大实验药物剂量则对细胞本身的增殖生长有很大的副作用. 结论重组汤在体外实验中,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的特异性.

  •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研究--附5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邹正升;陈菊梅;辛绍杰;邢汉前;李保森;李建宇;沈宏辉;刘艳萍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预后的单因素.方法使用SPASS及STATA软件,对520例慢重肝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40岁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男、女患者及不同变重的基础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白细胞(WBC)≥10.0×109/L或血小板<100×109/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③随着AST/ ALT的比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不断升高、出现酶胆分离现象、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及白蛋白(Alb)不断降低,病死率逐渐上升;④随着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增多,病死率升高,以上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40岁、WBC≥10.0×109/L、血小板<100×109/L、AST/ALT的比值、TBil、酶胆分离现象、PTA、Tc、血清胆碱酯酶活力、Alb及并发症等是影响慢重肝预后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TBil、PTA、Tc和胆碱酯酶等实验室指标,积极防治各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重要措施.

  • 莱芜市1999~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情况的分析

    作者:魏开效;谢宜凤;姚占峰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对莱芜市1999~2000年HFRS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疫苗接种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接种时间集中在春、秋两季,非农人口接种无明显季节分布,接种人群中以18~40岁年龄组所占比率高.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为1.71%,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分别占1.35%,0.30%和0.06%.7~17岁年龄组副反应发生率底.结论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抗体阳性率及GMT水平较高,加强免疫效果显著.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BsAg抗原表达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周智;张海红;卢建溪;姚集鲁;邓练贤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BsAg抗原的表达及其稳定性.方法将HBVS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PA317细胞,包装成假病毒颗粒,在不同温度下冻存.于不同时间用假病毒颗粒感染HepG2、NIH3T3及293细胞,用RT-PCR及ELISA 法检测HBsAg表达;以感染后G418抗性克隆形成数确定假病毒颗粒的活力.结果在各个时间段HBsAg表达量均差异无显著性.在-20℃冻存时,6个月后克隆数即下降过半,12个月后仅形成少数克隆,24个月后无克隆形成;在-40℃冻存时12个月后HepG2、NIH3T3、293形成的克隆数分别为121、332和89,24个月后分别为42、137和43,与冻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0℃冻存时,24个月后克隆数分别为159、463和112,与冻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sAg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在-70℃保存2年后,病毒活力未受明显影响,HBsAg表达量亦无明显改变.

  • Colti病毒抗原制备、保存及其在检测患者血清Colti病毒抗体中的应用

    作者:陶三菊;王焕琴;曹玉玺;杨冬荣;刘琴芝;徐丽宏;何英;陈伯权

    目的获得较高滴度和稳定的Colti病毒抗原,进一步开展Colti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C6/36细胞培养Colti病毒,于不同时间收获后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病毒经聚乙二醇(PEG)纯化浓缩后抗原分别保存于-20℃和4℃备用.利用该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的Colti病毒抗体.结果在制备Colti病毒抗原时,以细胞培养3~4周的病毒滴度高,经PEG纯化浓缩的抗原于-20℃和4℃条件下,保存6个月,其抗原滴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加入甘油的抗原无论在-30℃,还是在4℃下,甚至可保存2年.用这些抗原,检测疑似乙型脑炎或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1 141份,Colti病毒IgM抗体阳性130例,阳性率为11.4%(130/1 141),特别是检测广州市儿童医院患者标本41份,9份Colti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0%,其中5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结论为建立检测Colti病毒抗体及诊断试剂盒提供了较稳定的抗原,Colti病毒可能是引起我国夏、秋季脑炎的又一重要病原.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作者:董菁;成军;王勤环;王刚;施双双;刘妍;夏小兵;李莉;张国庆;斯崇文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自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 CP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结果发现HBV CP序列高度保守,但在TATA样盒(1~3)可发生多种突变,其中184 nt(T→C)位替换突变为常见;在直接重复序列(DR)Ⅰ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33.3%(5/15).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TA样盒3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 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计数在HIV感染者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作者:林旭东;徐莲芝;冯毅;李洁;裴丽健;沈彤庆;邵一鸣

    目的研究病毒载量检测和CD4+计数在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HIV感染者临床病例73例进行了实验室和临床观察,其中包括6例鸡尾酒治疗病例、36例中药试验性治疗病例及31例未进行治疗的感染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在进行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并且在其后保持在很低的水平,CD4+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并在其后持续升高.在整个观察期间,中药治疗组的病毒载量检测和CD4+计数水平与未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临床症状观察中中药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结论病毒载量检测和CD4+计数试验是评价抗HIV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 HAV 3a与3d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及其抗原活性的研究

    作者:程菡茵;周永东;郭瑜;毕胜利

    目的研究HAV 3a(位于1 403~1 456aa)与3d(位于1 719~1 764aa)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并探讨该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PCR方法,从克隆有HAV HM175株全长cDNA基因的克隆载体pHAV16H1上扩增出目的基因,以pET-30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ad.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镍金属柱螯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ET-3ad经双酶切(NcoⅠ/Hind Ⅲ)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成功.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有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的重组蛋白P3ad,该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了良好的纯化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处有一特异的免疫印迹条带,表明重组蛋白P3ad具有特异的抗原活性;间接ELISA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蛋白的抗原性.结论采用常规的克隆操作方法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ad,其表达量为20%.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有望应用于急性HAV感染的诊断和区分活病毒的感染及灭活疫苗的免疫.

  •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变异与感染慢性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嵩;王宇明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区变异与其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 3份HCV慢性感染者和3份急性感染者血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CV的E1区C端及E2区N端片段(573 bp),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以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异质性双体(HD)分析对每份血清30个克隆的E1/E2区准种(quasispecies) 进行筛选,挑选每份标本HCV的优势株与劣势株序列进行测定,分析非同义替换碱基数与同义替换碱基数比率(dN/dS,间接反映选择压力)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HCV慢性感染者病毒准种的复杂性和E2区dN/dS明显高于急性感染者.HCV慢性感染者的E2区氨基酸替换率 (8.46%)比急性感染者 (1.02%)更高,而两者的E1区氨基酸替换率(分别为2.74%和1.09%)均较低.尽管HVR1变异程度更高, 但仍存在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位点. 结论 HCV持续性感染与准种复杂性增高和宿主对HVR1的免疫选择有关.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华彬;唐淑云;亓秀玲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其对婴儿的影响.方法对妊娠期感染HFRS病毒者,于其分娩时留取母血和脐带血进行抗-HFRS IgG检测,同时对顺产新生儿采取静脉血进行抗-HFRS IgM检测,并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HFRS病毒进行分型,另外对顺产的新生儿进行全面查体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母血抗-HFRS IgG均阳性,死胎的27例脐带血抗-HFRS IgG阳性23例,孕妇痊愈后自然分娩的12例中脐带血和静脉血有2例抗-HFRS IgG阳性,而抗-HFRS IgM阴性.并发现14例顺产新生儿生长发育全部正常.结论 HFRS病毒存在宫内感染,并易致死胎,但对顺产婴儿未发现致畸作用.

  • 重组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应用

    作者:吴美英;艾艳萍;任韧;梁义鑫;李洁;宋文光;杨大军;孙俭波;程永庆

    目的研制抗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McAb)及其应用.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40株抗重组人α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用ELISA方法检测腹水滴度,用辛酸法纯化McAb.结果 40株细胞中2E9、4G1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α1b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2C9为抗重组新型干扰素,2A7、4G10分泌抗重组人α干扰素(α1b、α2b、α2a、)和重组集成干扰素、重组新型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体外连续传代6个月,分泌抗体能力不变,特异性专一.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采用辛酸方法提纯抗体纯度达到95%以上.粗制的重组人α干扰素经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提纯后,获得的干扰素纯度95%以上,平均收率93%,残余鼠IgG含量<100 ng/剂量(50 μg).2C9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适用于纯化新型干扰素. 结论 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可以应用于大规模重组人α干扰素生产.

  •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1/2总抗体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何红霞;貌盼勇;侯俊;洪世雯;朱雷;胡燕;白雁平

    目的进一步提高HIV感染诊断试剂的敏感性.方法以人工合成的HIV-1 gp41.1(sp1)、gp41.2(sp2)、gp120(sp3)、p24(sp4)和HIV-2gp36(sp5)5条多肽,采用双抗原夹心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以sp1、sp3、sp4和sp5混合包被酶标板作为固相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sp1、sp2、sp4和sp5多肽为标记物,建立了检测抗HIV-1/2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结果检测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第2代40份质控参比血清,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高于间接ELISA法(特异性为90%,灵敏度为65%).检测210份其他病种患者血清均为阴性,与雅培HIVAB试剂比较检测9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和88份HIV感染者血清,符合率为100%.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献血员的筛选和临床HIV感染的检测.

  • 回顾与展望--纪念我国汉坦病毒成功分离20周年

    作者:宋干

    2001年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牵头的两个出血热(HFRS)病原研究协作组首次成功分离HFRS病毒2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件,回顾过去20年来我国在HFRS防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并探讨促使我国HFRS长期、持续流行而难以有效控制的因素,在卫生部的支持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于2001年11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成功分离20周年纪念会暨出血热防治工作研讨会".

  • Aptamer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治清;佟玉品;杨新科

    Aptamer指的是能结合蛋白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单链或双链寡核苷酸[1].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和PCR技术的应用,使得Aptamer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筛选到了一大批能与各种蛋白或小分子特异紧密结合的核酸分子(Aptamer).这些Aptamer包含了RNA、双链DNA、单链DNA等多种形式的寡核苷酸,其配体的性质各异.体外筛选Aptamer不仅增强了人们对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的认识,也为寻找新药提供了一条途径.Aptamer核酸药物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我们拟就该方面的进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人细小病毒B19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黄俊琳;梁太英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病原体.为研究梧州市及周边地区B19感染的疾病谱,现将该地区健康自然人群及患者检测情况作一总结报告.

  • 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TGF-β1的检测

    作者:许佳平;白宪光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个能调节多种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近年来,它在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受到关注,我们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119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并以健康人作对照,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王彦君;刘延英;张艳霞;富新伟;刘淑香

    近几年来,核酸类药物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试验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TTV感染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乐晓华;杨桂林;王敏;周伯平;蒋小玲;李美忠

    TTV是一种新型的肝炎相关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TV存在于各类人群之中,但TTV的致病性目前尚未定论,对肝组织的原位研究尚少见.为了解TTV在肝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肝组织学改变,我们观察血清TTV DNA阳性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TTV DNA的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 Ara-AMP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严义忠;何浩;张克;刘小红;张宗华;陈华东;赖金花;魏燕桥

    近年来,我们利用小剂量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进行穴位注射合用胸腺素肌内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1998~2000年《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载文引用外文期刊统计分析

    作者:唐纪元

  • 洪涛院士谈"疯牛病"

    作者:《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部

    [编者按] "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正日趋全球化,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的传染病.其病死率为100%,病原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亦缺乏有效的检测、灭活手段和防治措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