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HIV感染后胃黏膜CD4+、CD8+T细胞数量分布及CD38表达的改变

    作者:黄磊;周先志;赵景民;吴昊;金瑞;孟昕;潘登;张世杰

    目的 研究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和CD8+T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及免疫细胞激活状态的改变.方法 有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的HIV感染者42例,其中有明确临床分期诊断的36例,另选非HIV感染者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10例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胃黏膜活检组织中CD4、CD8及CD38的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差异.结果 (1)AIDS患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与对照组和无症状者相比,均显著减少(P(0.01),无症状者多数淋巴滤泡中仍有一定量CD4+T细胞,间质中多呈不均匀聚集分布,统计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8+T细胞普遍噬腺体和黏膜上皮,部分病例胃黏膜内CD8+T细胞局部过度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8+T细胞在感染者胃黏膜中显著增多(P<0.01),无症状者与AIDS患者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38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表层至浅1/3~2/3层,与对照组相比,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38表达增强(P<0.01),无症状者与MDS患者CD3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疾病进展有密切联系,HIV对CD4+T细胞的感染和破坏导致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胃黏膜内CD8+T细胞数量增加,CD38表达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08年甘肃省新分离乙脑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李铭华;付士红;冯云;高晓艳;翟友刚;于德山;李国太;贾玉新;梁国栋

    目的 对2008年甘肃省新分离乙脑病毒的PrM和E基因区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明确新分离病毒的基因型别并对E基因序列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新分离乙脑病毒的PrM和E基因区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序列.使用ClustalX2.09、MegAlign和Mega4软件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并且与2001和2002年越南分离株、2004年日本分离株及2004年我国四川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新分离株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5%~87.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新分离株与疫苗株在E基因区段存在11处共同位点的氨基酸差异.结论 2008年甘肃省分离的乙脑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新分离株E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差异,但均不属于决定抗原性的关键位点.

  • 2008年辽宁省乙脑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作者:曹玉玺;付士红;王环宇;潘晓玲;张稷博;梁国栋

    目的 对2008年分离自辽宁蚊虫的乙脑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使用针对乙脑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引物,RT-PCR扩增片段,完成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应用Chstal X(1.83)、ATGC(V4)、DNAStar、GENEDOC(3.2)、Mega(4.0)等生物学软件完成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乙脑病毒LN0828株基因组全长10 965个核苷酸,其中从97位到10 392位为开放读码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的32株乙脑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的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1.6%~16.4%,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3%~5.1%.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编码区共存在1186个核苷酸差异,86个氨基酸差异.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N0828株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与该地区2002年和2007年乙脑病毒分离株高度同源,关键位点氨基酸未见变异.

  • 山东省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

    作者:高晓艳;王海岩;王环宇;付士红;刘桂芳;李岩;李铭华;徐爱强;梁国栋

    目的 对山东省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特征.方法 设计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引物,RT-PCR扩增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estal X(1.8)、DNAStar、GENEDOC(3.2)、Mega(4.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基因组全长10 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 392位,共10 296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所有59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0.7%~18.9%,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1%~5.2%.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相比较,全基因组共存在1253个核苷酸差异,82个氨基酸差异.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D08-10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SD08-10株属于基因Ⅰ型,与2007年中国分离株SH17M-07进化关系接近.

  • 北京市男男性接触HIV-1感染者膜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型分析

    作者:张洪海;孙玉;柳雅立;吴亚松;代丽丽;吴昊;陈德喜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中HIV-1的新流行趋势及膜蛋白V3环序列特征.方法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ER)扩增2007年提取的北京市男男性接触HIV感染者基因组DNA样品,对膜蛋白基因C2-V3区测序,进行病毒亚型及V3环序列特点分析.结果 11例样本中,4例是欧美B亚型,5例是AE重组亚型,1例是BC重组亚型,1例是01B重组亚型.V3环顶端四肽以GPGQ和GPGR为主.结论 北京市男男性接触HIV-1感染者中重组亚型呈蔓延流行趋势.

  • 乙脑病毒基因Ⅰ、Ⅲ型特异性全基因组引物

    作者:潘晓玲;梁国栋

    目的 为构建高通量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平台,设计两套分别针对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的型特异性引物.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信息,设计了两套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乙脑病毒的基因型特异性扩增测序引物.并由其测定本研究室采集并分离得到的12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含63株基因Ⅲ型乙脑病毒,58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果 设计得到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引物17对,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型特异性扩增测序引物16对.使用两套引物完成12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测定完成的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平均值为40.037,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平均质量值为40.857.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两套型特异性引物能高效特异地完成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扩增,为构建高效稳定的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平台奠定了基础.

  • 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洁;郑瑞丹;徐成润;伍伟平

    目的 采用高脂肪饮食制备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检测不同阶段大鼠肝脏肝X受体α(LXR-α)表达,以阐明LXR-α在NAFLD发病和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再分别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检测血清及肝匀浆液中脂质的变化.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脂肪变性程度的判定.并检测LXR-α及其下游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指数、血脂水平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组织LXR-α及SREBP-1c mRNA与对照组比较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XR-α及SREBH1c的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水平也相应升高,从而加重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流感病毒H3N2抗原模拟表位

    作者:钟彦伟;徐东平;李晓东;戴久增;许彪;李乐

    目的 筛选特异性流感病毒H3N2抗原模拟表位,为开展新的流感病毒疫苗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抗-H3N2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人工合成的噬菌体随机肽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在第5轮筛选后,随机挑取48个克隆,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实验,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以确定H3N2抗原的模拟表位.结果 经噬菌体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48个克隆中得到21个阳性克隆,经ELISA鉴定及交叉反应实验、竞争抑制性实验后,确定氨基酸序列XTXPYXX为H3N2的模拟表位.结论 用噬菌体7肽库筛选得到H3N2的模拟表位,为开展用流感病毒模拟表位探索新的防治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 浙江省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作者:谢荣辉;朱函坪;付士红;程胤凯;徐芳;姚苹苹;杨章女;周小龙;朱智勇

    目的 为了获得浙江省乙脑病毒基因组详尽的资料,研究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变异程度,为乙脑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基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分段扩增XJ69和XJP613株全基因,PER产物纯化后克隆于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新分离乙脑病毒XJ69和NJP613株全基因组全长均为10 964个核苷酸,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选择的32株乙脑病毒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为83.5%~99.2%,氨基酸总体同源性为97.5%~99.7%.通过PrM/C区段、E区段及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该毒株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XJ69和XJP613株属于基因Ⅰ型,与上海三带喙库蚊分离株SH17M-07关系为接近.

  • ITK蛋白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

    作者:肖宗慧;何峰;姚海兰;韩继生;刘哲伟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Itk基因的表达,观察Itk蛋白在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应免疫因子合成分泌中的作用,进行Itk作为药物靶标的确认.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Itk基因的siRNA,将siRNA电转染至小鼠脾淋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tk蛋白的表达、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hk-siRNA在细胞水平上有效抑制了Itk蛋白的表达;Itk受抑制后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2,IL-4,IL-5,IFN-γ的分泌水平下降,P<0.05.结论 Itk表达受抑制后有效降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减少,研究验证了Itk在细胞增殖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方面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为将其作为药物的靶基因提供实验依据.

  • 鼻咽癌EB病毒Rta/IgG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裕明;蔡永林;成积儒;李军;莫永坤;高健全;董智荣;钟青燕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EB病毒Rta/IgG抗体,评价其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211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13例对照组(包括203例相似症状的非鼻咽癌病例和2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a/IgG抗体.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鼻咽癌组的Rta/IgG抗体rA值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ta/IgG抗体检测诊断鼻咽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佳截断点时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0.1%.结论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Rta/IgG抗体可以作为检测EB病毒的一个新指标,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红霞;余祖江;江河清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RB1*1301,1302基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2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LA-DRB1*1301,1302的检测.结果 HLA-DRB1*1301,1302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9.6%vs10.0%,χ2=5.900,P<0.05,RR=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DRB1*1301,1302基因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可能有关.

  • 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相代荣;盛吉芳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91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试验.试验组,46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150 mg;对照组,45例,仅给予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标志方面的改变.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47.8%)显著高于对照组(31.1%),P<0.05,试验组HBeAg阴转率(32.6%)及HBeAg血清转换率(24.4%)虽高于对照组(19.6%、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短期转归关系

    作者:徐启桓;揭育胜;林淑珍;舒欣;陈旎;谢奇峰;李刚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143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分为低病毒载量组46例和高病毒载量9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低病毒载量组21例、高病毒载量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意愿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 观察前两组患者人口学及基线ALT、ALB、TBil、CHE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T、HBeAg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48周血清AST、ALT、TBiL、ALB、CH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相近,而低病毒载量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均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结论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并不随着病毒载量的下降而缓解,低病毒载量患者也应当重视早期治疗.

  • 孕前及孕早期TORCH感染检测临床分析

    作者:付爱华

    目的 为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TORCH(T.弓形虫;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O.其他病毒)孕期感染,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了治疗和优生指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全体对象外周血清中病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由专人负责,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由上海玉兰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结果 阳性总人数319例,总感染率:3.28%,TOX-LgM、RV-LgM、GMV-LsM、HSV(Ⅱ)-LgM感染率分别为0.103%、2.64%、0.309%、0.237%;319例TORCH感染者均按治疗方案接受系统治疗,总转阴率达97.49%.结论 进行TORCH感染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很有必要.

  •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

    作者:顾锡炳;杨小娟;王栋;朱银芳;丁虹;张波;徐月琴;吴杭源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7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每日 3次,2个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 3次,3个月.对照组38例,只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非特异性CTL、T细胞亚群、Th1、Th2水平的变化和HBV DNA、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苦参素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1),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非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CD4+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Th1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HBV DNA阴转和HBeAg阴转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苦参素能提高CHB患者的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是苦参素清除或抑制CHB患者HBV的机制之一.

  • 安徽池州地区小儿腹泻病毒病原学研究

    作者:王国平

    目的 了解安徽池州市小儿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 采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安徽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428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免疫分析或ELISA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或杯状病毒抗原.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安徽池州小儿腹泻常见的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29.2%、杯状病毒10.5%、腺病毒2.4%.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4%.同时比较用PCR及ELISA两种方法检查44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结果两种方法检查一致率达97.7%.对48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结果是血清Ⅰ型3份、Ⅱ型1份、Ⅲ型35份、Ⅸ型2份、未能分型7份.分别来自2005年26份可分型、2006年15份可分型,2年中均以RV Ⅲ型占绝大多数(分别为24株、11株),其他型别仅占少数.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多,杯状病毒似乎以秋季多.结论 安徽池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两年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

  •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勇平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中和抗体(NA)产生的情况,并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中NA产生的情况;同时,也检测了10名健康人血清中NA.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和健康人血清中均无NA产生.48例患者IFN-α治疗6个月后,完全应答有15例,部分应答23例,无应答10例;IFN-α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血清中NA阳转率分别为25%和37.5%(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NA阳转率均显著高于无应答组;同时,治疗后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NA阳转率较无应答组也显著升高.结论 IFN-α治疗后机体可产生NA;NA的产生可影响IFN-α抗病毒疗效,尤其是IFN-α治疗后早期(3个月)即产生了NA.

  • HPV-DNA分型检测在不同类型的ASC中的意义

    作者:毕蕙;赵健;李克敏;廖秦平

    目的 了解非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两种不同亚型--ASC-US和ASC-H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以及HPV-DNA分型检测在两种不同亚型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颈脱落细胞学判读为ASC的1256例(其中580例同时行HPV-DNA分型检测)行阴道镜及活检,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在1256例ASC中ASC-US和ASC-H分别占90.1%和9.9%,经阴道镜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2及以上的分别为8.5%和24.2%(P=0.000).在ASC-US组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为67.2%,不同的HPV-DNA检测结果与阴道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ASC.H组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为47.3%,不同的HPV-DNA检测结果与阴道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ASC的两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结局不同,应区别对待.HPV-DNA分型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有意义,但对于ASC-H患者建议全部行阴道镜检查.

  • 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BCP、Pre-C突变株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兵;周伯平;彭劲甫;陈立炎;张文;唐蔚;王召钦;尹忠华;徐六妹;罗瑞玲;李晓鹤;刘赛云

    目的 构建针对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前C区(Pre-C)突变株,多位点突变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与DNA测序法比较,以了解该芯片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该基因芯片能对HBV DNA及P区(DNA多聚酶区):180、204、207三个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位点;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及前C区(Pre-C):nt1896、nt1899、nt1862、nt1764、nt1762 5个突变热点,共8个HBV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用测序法对该基因芯片进行验证.结果 ①检测HBV DNA方面,两种方法检测结果100%相符.②检测突变位点方面:总体统计32份阳性血清共有256(32×8)个突变位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251个突变位点完全相符;5个突变位点不完全相符,基因芯片法检测为混合型,测序法检测为野生型或突变型之一.结论 结果提示该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法检测结果阳性率无差异,特异性与DNA测序法相当,检测混合株有更大优势.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和核壳蛋白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沈宏辉;刘素君;郭雷;侯俊;王志杰;辛绍杰;白冰珂;胡燕;于湘晖;孔维;貌盼勇

    目的 构建同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和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表达效果.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由两个CMV启动子分别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和核心蛋白的双表达真核质粒VR-SC,体外真核表达后ELISA检测HBsAg和HBeAg.结果 在乙肝病毒外膜蛋白表达质粒上插入多克隆位点,并插入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的完整表达调控单元,体外真核表达后成功检测到HBsAg和HBeAg.结论 成功构建双表达质粒vR-sc,其表达效果良好,为进一步改造成HBV DNA疫苗打下了基础.

  • 稳定分泌重组HBV载体颗粒细胞系的构建

    作者:刘金霞;孙殿兴;曹治宸

    目的 制备一个持续分泌表达杀稻瘟菌素抗性基因(BsdR)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细胞系.方法 删除HBV质粒中各基因的表达,在S基因区插入目的 基因BsdR,以构建载体质粒pCH-BsdR;具有G418抗性的无包装信号的HBV辅助质粒pcDNA3.1-CH3142与载体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经G418和Bsd共筛选,获得细胞克隆,进行系列检测.结果 挑选36个细胞克隆,经检测,终筛选出3个细胞株,具有形成松弛环状DNA的能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定量分别为4.1×106、3.6×106、1.2×106拷贝/ml.观察到有囊膜的重组HBV颗粒的形成.未检测到野生型HBV的产生.结论 该细胞系能够大量制备重组HBV载体颗粒,有助于HBV载体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易感细胞系的筛选.

  • 检测人APOBEC3G与HIV-1病毒感染因子的新方法及原理

    作者:刘平;李泽琳;曾毅

    自2002年人APOBEc3G蛋白被发现以来,HIV-1 Vif与人APOBEC3G已作为抗HIV-1药物新的治疗靶点被越来越多的抗AIDS研究人员所关注.在抗HIV治疗日趋困难的今天,人们希望从这个HIV-1的非结构蛋白和与它相对的人内源性保护因子中找到答案.新的检测Vif与APOBEc3G相互作用的方法则为找到答案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前诊疗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白飞云;郝鹏;李雯;冯牧;刘娟;李晓川

    调查目前我地区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入院前诊疗干预状况,分析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入住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前诊疗中存在的问题,期望找出一些干预办法,以便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院前诊疗状况、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 我国乙脑病毒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作者:梁国栋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该病主要由蚊虫传播,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全世界重要的病毒性脑炎[1,2].目前全世界大约30亿人生活在乙脑病毒流行区,乙脑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