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包勤文;高健;龚晨;董燕;白学玲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CKD不同分期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方法 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KD非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老人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水平(BMD),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2.4SD±0.18比-0.8SD±0.24,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与骨密度水平呈现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8±0.21比0.71±0.24 mm,P<0.01)及斑块形成(66.6%比36%,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66.6%比36%,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与hsCRP、TG、血磷、iPTH、血红蛋白(H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血钙、血白蛋白(SAlb)、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吸烟、药物以及BMD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IMT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66%,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仅为36%(P<0.01),CKD中晚期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的阳性率更为明显(P<0.05).结论 各期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颈动脉病变相关,骨质疏松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脂、CKD不同分期及骨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之亦有共同点.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二者互为因果.

  • 槲皮素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症的影响

    作者:贾庆运;王拥军;梁倩倩;施杞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 6-7周龄的DBA/1 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槲皮素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给予牛属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进行CIA小鼠第一次免疫,第21天给予牛属Ⅱ型胶原+不完全弗氏佐剂进行加强免疫,次日各组开始给药30天,观察小鼠体重、关节炎指数、足掌厚度、关节病理变化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可显著改善CIA小鼠关节炎指数、足掌肿胀,对CIA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可显著改善CIA小鼠踝关节的病理表现,减轻踝关节的骨破坏.结论 槲皮素可有效的减轻CIA小鼠关节滑膜炎症,减轻关节骨破坏,槲皮素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有效药物.

  • 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与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月辰;徐胜前;何秋时;陈俊杰;陈圆圆;李健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与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测定法测量359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体重(kg)、身高(m)和PBF,根据体重/(身高)2计算出BMI,并将BMI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24>BMI≥18.5,超重28>BMI≥24,肥胖BMI≥28;PBF分为2组:肥胖为PBF男>25%或女>30%,否则为正常.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髋部(包括股骨颈Neck、Ward三角区、大转子GT、总髋部Hip)及腰椎1-4(L1-4)骨密度(BMD).结果 RA患者BMI低于正常对照组(22.40±3.76 vs 23.66±3.24,t=3.813,P<0.0001),其中消瘦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4.4%vs 5.8%,x2=10.536,P=0.015);而PBF则高于对照组(32.45±10.38 vs 30.53±6.98,t=2.442,P=0.015).RA患者OP发生率为37.9%(128/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22/158)(x2=29.265,P<0.0001).RA患者不同BMI分组间各部位BMD均有显著不同,且都表现为消瘦组水平更低,超重或肥胖组水平更高(P<0.0001~0.05);除Ward区的PBF正常组BMD高于肥胖组(t=2.224,P=0.027)外,其余各部位BMD均无明显差别(P>0.05).Hip区和L1-4区均表现为消瘦组OP发生率(27.8%、20.7%)明显高于肥胖组(3.7%、1.1%)(x2=22.041,P=0.001;x2=13.401,P=0.037).不同PBF分组间骨量构成比的比较无差别(P>0.05).各部位BMD均与BMI成正直线相关(P<0.0001~0.01);而Ward、GT、Hip区BMD与PBF成负直线相关(P=0.015~0.0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4,95%CI:1.082~1.148,P<0.0001)、性别(OR=5.802,95%CI:2.608~12.906,P<0.0001)和病程(OR=1.050,95%CI:1.017~1.084,P=0.003)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79,95%CI:0.815~0.946,P=0.001)为发生OP的保护因素.结论 BMI和PBF在RA中变化不同,且呈现出与BMD相反的相关性,BMI是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

  • siRNA下调THBS4对人骨肉瘤MG63增殖的影响

    作者:谢冰颖;李生强;谢丽华;陈娟;葛继荣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 4,THBS4)基因的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合成的THBS4 siRNA转染到人成骨细胞株MG63,CCK-8法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THBS4及TGF-beta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THBS4及TGF-beta1的蛋白表达.结果 Thbs4 siRNA转染后实验组48 h,72 h OD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Thbs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Thbs4 siRNA转染后MG63细胞中TGF-bet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P<0.01).结论 THBS4 siRNA转染MG63后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激活TGF-beta1信号通路.

  • 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技术对"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辛华;谢晚晴;蒋宁;孙丽;郑洪新

    目的 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肾精亏虚证骨质疏松患者和同龄健康状态老年人血液中的差异基因表达,探讨肾精亏虚证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该病证提供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 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中随机选择16例患者,男女各半,年龄60岁以上,作为OP组(OP group);同龄健康状态老年人24例,男女各半,年龄60岁以上,作为对照组.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两组人群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在肾精亏虚证OP患者中共有602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基因579个,下调基因23个(FC≥1.5或FC≤0.667,q-value≤5%).表达上调超过3倍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S100P、SNX3、DEFA1、MMP9、ANXA3、IL1R2、PLSCR1;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基因有3个,分别为CX3CR1、SPON2、GNLY.对以上10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肾精亏虚证OP患者与同龄健康老年人比较,差异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显著,这些基因通过调控免疫应答、防御应答、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在肾精亏虚证O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TNF-α及TNF-α抗体对破骨细胞V-ATP酶的影响

    作者:王潇;陈健;张鑫;何剑全;黄慧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TNF-α及TNF-α抗体对破骨细胞上V-ATP酶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生成情况.然后将破骨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干预组及TNF-α抗体干预组,TNF-α干预组、TNF-α抗体干预组分别用低、中、高三种浓度的TNF-α、TNF-α抗体干预48 h.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V-ATP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P染色检测提示有多核破骨细胞生成.TNF-α处理组V-ATP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TNF-α抗体处理组V-ATP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TNF-α处理组V-ATP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抗体处理组V-ATP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可提高破骨细胞V-ATP酶的表达;TNF-α抗体可抑制破骨细胞V-ATP酶的表达.上述提示TNF-α可能通过提高破骨细胞V-ATP酶的表达从而增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测定部位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李翔;李圆园;龚燕平;刘敏燕;李春霖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变化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的相关因素.方法 骨量正常的门诊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年龄分成三组,其中60~69岁组共25例,70~79岁组共37例,80岁以上组共35例.比较三组间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差异,找出反映不同年龄组间骨量变化的敏感部位.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用药、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压(Blood pressure,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使用相关及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骨密度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左侧股骨颈测定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及每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及T值逐渐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PPG、HbA1c、P、ALP、应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回归分析可见,年龄、病程、BMI、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是影响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左侧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测定能较好的反映骨量随年龄的丢失程度.高龄、低体重、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可能会增加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丢失.

  • 生地黄汤对卵巢早衰大鼠骨代谢的干预作用

    作者:范妤;郭东艳;宋强;王晶;程江雪

    目的 研究生地黄汤对卵巢早衰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生地黄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灌胃雷公藤多甙片75 mg/kg,连续造模14 d.从第15 d起,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 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补佳乐1 mg/kg;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灌胃生地黄汤(12、6、3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21天.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激素(E2)、孕酮(P)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中钙、磷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生地黄汤高、中剂量治疗组血清中E2、P水平升高(P<0.05);生地黄汤高剂量组血清钙、磷的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生地黄汤各剂量组血清ALP、BALP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1,25(OH)2D3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生地黄汤可以通过类雌激素样作用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改善早衰卵巢功能,同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使骨形成大于骨吸收,调节骨代谢平衡,改善卵巢功能减退引起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赵文韬;秦大平;张晓刚;王志鹏;仝尊

    目的 运用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手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四例T12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CT影像资料,构建Genant半定量方法分级后,T12椎体高度为0~3级,T11~L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各一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右侧屈四个不同状态的载荷后,观察椎体强化术后不同椎体高度相邻椎体的应力.结果 T12椎体强化术后呈现T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T11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各种状态大载荷均出现在T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各级椎体高度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1椎体垂直和右侧屈状态压力呈现T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而且T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垂直和右侧屈承受大载荷,各级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呈现为骨折椎体高度丢失越多,相邻椎体应力越大的趋势.结论 为了减少相邻椎体的应力,在进行椎体强化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恢复骨折椎体的椎体高度.

  • 女性正常范围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利平;刘靖芳;汤旭磊;傅松波;马丽华;孙蔚明;牛滢;井高静;李玉娟;乌丹;王斌莉;宋佩;郭惠萍

    目的 探讨正常范围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女性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896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性,根据TSH水平进行三分位数法分组,未绝经组:T1组(0.27-2.00 mIU/L)、T2组(2.01-2.8 mIU/L)及T3组(2.81-4.2 mIU/L);绝经组:T1组(0.27-2.01 mIU/L)、T2组(2.02-3.23 mIU/L)及T3组(3.24-4.2 mIU/L).比较各组间血钙、血磷、25(OH)vitD、腰围、BMI、BMD水平之间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TSH水平与骨量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以BMD作为因变量,对其分层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TSH水平对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结果(1)绝经期组T1组和T2组的左前臂BMD均明显低于T3组(P<0.05),T1组和T2组右跟骨BMD均明显低于T3组(均P<0.05);未绝经组3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2)绝经组分层后的TSH水平与右跟骨、左前臂骨量等级呈负相关(r=-0.228,P<0.05;r=-0.145,P<0.05).未绝经组分层后的TSH水平与右跟骨、左前臂骨量等级无相关性.(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组后的右跟骨BMD作为因变量,校正性别、年龄、BMI、腰围、血钙、血磷、25(OH)vitD后,绝经后女性T1组能够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OR=2.278,95%CI 1.011~5.132,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正常范围低水平TSH的骨密度更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

  • 与正常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特点及分析

    作者:李伟;孔卓;王志新;王红;邓微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并分析T2DM组上述指标与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年龄等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将T2DM组患者按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VitD)充足(≥20 ng/mL)、VitD不足(12~20 ng/mL)和VitD缺乏(<12 ng/mL)3个亚组,比较分析T2DM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3个亚组各参数的差别.结果T2DM组的β-CTX、OC、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O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tP1NP、β-CTX、PTH、HbA1c(标准β=0.533、0.256、0.163、-0.127,P<0.05);β-CTX的主要影响因素有OC、tP1NP、HbA1c、年龄(标准β=0.415、0.215、-0.149、-0.077,P<0.05),25OHD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a、HbA1c、PTH、P(标准 β=0.250、-0.149、-0.155、-0.130,P<0.05).2型糖尿病患者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FPG、HbA1c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血钙水平均高于VitD缺乏组(P<0.05).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PTH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三组间tP1NP、β-CTX、O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β-CTX、OC、25OHD减低,PTH升高;其改变独立于25OHD的变化;受到血糖代谢的影响.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与Betatrophin的关系

    作者:王哲;阳琰;刘贝贝;李琪;樊思桐;王贺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tinopathy,T2DR)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Betatrophin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00例,通过非散瞳眼底检查将T2DM患者分为并发DR组35例和非DR组65例,再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DR组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T2DM+DR+OP组)15例及非骨质疏松组(T2DM+DR组)20例,将非DR组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T2DM+OP组)25例及非骨质疏松组(T2DM组)40例.同期随机筛选健康体检中心不同年龄健康受试者6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Betatrophin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比,合并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Betatrophin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25(OH)D水平降低及Betatrophin水平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 维生素D对肌少症的影响及其作用

    作者:姜宇;宣文华;任天丽

    肌少症作为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围绕维生素D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入手,探讨维生素D对于肌肉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维生素D与肌肉细胞生长与衰退的关系,维生素D对肌肉的信号调控及功能的影响.初步阐述了维生素D对于肌少症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肌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 中医非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李建国;谢兴文;李宁;宋敏;柴利军;苏积亮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痛、脊柱变形及易于并发骨折为临床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临床长期使用及推广.近年来临床报道,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基于针灸,埋线,穴位注射,艾灸,推拿及传统健身功法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综述近年来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报道及文献研究,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及借鉴.

  • 心肺系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络机制及科学内涵

    作者:何伟

    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主要集中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领域,尚缺乏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的联动认识,未能有效建立贯穿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演变的核心理论,并深入揭示其科学内涵.基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分子生物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心肺疾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血管生成及偶联,血钙、血铁等血液成分失常密切相关,较为符合中医学络病学说的"病络"机制.心肺系疾病促发骨质疏松症发生,主要体现在"心主血,血液浊化引起络脉功能异常"、"心主脉,脉管络结引起络脉结构改变"、"肺朝百脉,气血失调引起络脉功能改变"等络脉损伤方面,而在疾病发展、病情演变过程中,心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也常通过络脉相互影响.因此,以病络及心肺藏象理论,阐发心肺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络病机特点及现代科学内涵,综合调治原发疾病及继发骨质疏松,更为符合中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缠身的现实情况,也与真实世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理念相一致,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辨治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 "治未病"思想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同;赵继荣;邓强;陈祁青;张海清;赵宁;赵生鑫;薛旭;郭培尧

    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作为骨质疏松症(OP)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理念相结合、与现代医学发展成果骨折预测工具、OP及OPF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等成果相补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中医渊源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现代医学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工具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究"治未病"思想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防治意义,提高人们对OPF预防的重视程度,努力实现"防患于未然,治病于萌芽"的伟大目标.

  • 膳食类黄酮对骨健康影响的观察性研究现状

    作者:张元梅;刘俊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全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膳食营养因素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可控因素.类黄酮是广泛分布在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学物,根据化学结构可将类黄酮分为六类:黄烷-3-醇、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和花青素.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如抗氧化及抗炎等,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类黄酮对骨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但缺乏完整的综述.因此,本文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Science Direct,OVI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后,纳入所有关于类黄酮与骨健康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排除随机对照试验、干预实验、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会议总结、综述、书籍、信息不全及无关的文献等,后纳入10篇.但相同的研究设计较少,且暴露因素差异较大,不同的类黄酮摄入量差异很大,无法将数据合并进行Meta分析,仅对膳食类黄酮与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的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为骨质疏松的营养预防提供依据.

  • 益肾壮骨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继发的激素性骨质疏松症48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佟颖;刁志惠;孙乐;杨华森;姚春丽;庞庆宝;王晨彤

    目的 观察益肾壮骨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osteoporosis,GIOP)患者的影响,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4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继续控制病情+调节骨骼代谢药物(碳酸钙D3、骨化三醇等),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剂生髓健骨胶囊(由山药、杜仲、熟地、淫羊藿、枸杞、蛤蚧、山茱萸、鹿角霜等组成).治疗时间以6个月作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停止应用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及治疗相关的各种药物、和理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值、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得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疗效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得出治疗组的主症证候单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3)治疗组的腰椎(L2-4)、左、右髋骨3个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在治疗1个疗程后,无显著的变化(均P>0.05),而治疗后的对照组腰椎(L2-4)、左、右髋骨的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有关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呈略下降趋势(P>0.05),而对照组生化指标值则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的2组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各生化指标值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5)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良症状,也无脱落病例.结论 益肾壮骨法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GIOP的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有很好的效果.

  • 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相义鹏;付长峰;王元一;刘亚东;张清政;宁聪;徐峰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 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CTP、PINP与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甘卫冬;眭承志;林振原;樊孝俊;陈舒强;苏春涛;陈祺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ICTP、PINP)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测定12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和122例绝经后健康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CTP、PINP、TG、TC、LDL-C、HDL-C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症组TG、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PIN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ICT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NP与TG、TC、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ICTP与TG、TC、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因子PINP水平下降、破骨因子ICTP水平升高与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长洲;高天虎;于利;赵祖发

    目的 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 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 -缓慢降低(3~6月) -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可能与骨折术后肢体活动量减少、骨机械性应力减低和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有关,骨折解剖部位、性别对术后骨密度变化无显著影响. 为防治骨密度下降、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生,需要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及联合药物治疗.

  • 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玉莲;张卫红;周悦;叶媚娜;陈红风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 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 g、补骨脂15 g、骨碎补15 g、菟丝子15 g、淮牛膝30 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的关联性.结果 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的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的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 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的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的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的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的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 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在上海社区居民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作者:王泽洲;沈秋明;施悦;杨颖华;万和平;蔡泳;沈恬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在上海社区居民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应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对2003名社区居民进行测查,分层随机抽样20例居民在初次测评1月后再次进行量表的评定.采用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及效标效度检测量表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数、重测信度及分半信度三个指标检测量表的信度.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有两个公因子被提取,即运动自我效能和摄钙自我效能,累计方差百分比为81.9%,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原假设一致,χ2/df=3.835,CFI=0.977,GFI=0.941.内容效度各条目与分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自我效能与预防行为间也存在联系;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8,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931,分半信度系数为0.980.结论 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应用于上海社区居民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近五年来中医体质类型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现状

    作者:白璧辉;谢兴文;李鼎鹏;许伟;徐世红;黄晋

    目的 探析近五年来中医体质类型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OP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OP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方法 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有关OP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调查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将终纳入的文献根据类型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分别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检索105篇全文文献,其中11篇文献符合要求,调查范围涉及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样本量80~1957例,研究类型中横断面研究为6篇(54.55%),病例对照研究为5篇(45.45%).提取两种研究中OP患者在样本中所占人数,发现在横断面研究中气虚型体质OP患者占6项总样本量3251人的9.07%,阳虚型体质为7.90%,阴虚型体质为9.25%,同时基于1992人的大样本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OP患者为气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的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1.29(95%CI:1.00~1.65),1.90(95%CI:1.44~2.49)和1.95(95%CI:1.47~2.59).并发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OP患者多以气虚型体质与阴虚型体质为主,而中南地区、西北地区OP患者多以气虚型体质与阳虚体质为主.结论 气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以及血瘀型体质是OP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通过大样本量的分析,期望为未来中医药防治OP,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的文献仍然缺乏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这可能会对判断OP患者的中医体质出现偏颇,有待进一步提高.

  • 苏州市0-6岁儿童骨密度调查及其与25羟维生素D关系研究

    作者:孔锐;宋媛;叶侃;孟玉梅;周琴

    目的 探究苏州市0-6岁儿童骨密度养状况和影响因素及其与25羟维生素D关系,为预防儿童骨密度不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苏州地区0-6岁儿童481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相关问卷调查,并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应用定量超声仪检测骨密度.结果 (1)定量超声骨密度Z值平均水平为-0.03±0.87,骨密度不足者57名(11.9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0.38,P<0.001)、肉类(t=3.01,P=0.003)摄入和蛋类摄入(t=2.15,P=0.036)、睡眠时间(χ2=8.63,P=0.013)、BMI(χ2=11.89,P=0.003)、维生素D营养状况(χ2=18.37,P<0.001)与儿童骨密度水平有关.(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BMI>18)是影响儿童骨密度危险因素(OR=4.730,P=0.003),维生素D充足是其保护因素(OR=0.133,P<0.001).(4)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值之间存在正性直线相关关系(P<0.001).结论 1岁内婴儿是防治儿童骨强度不足主要人群,且学龄前儿童骨密度监测工作不可忽视.防治肥胖和合理维生素D补充有利于提高儿童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发展.

  • 基于髋部和脊柱定量CT有限元分析在成人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2015年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官方共识(第二部分)

    作者:查云飞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已经形成了新的基于定量CT(QCT)的脊柱及髋部有限元分析(FEA)的临床应用官方建议.ISCD定量CT工作组回顾了QCT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临床骨密度测量发展大会提出了新的报告建议.在这里,我们对支持ISCD官方建议的医学证据、理论基础、争议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论述了髋关节QCT的临床应用,并讨论了利用以其它疾病诊断为目的的CT扫描(如结肠成像),从而进行骨质疏松症随机筛查的临床可行性.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