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髋部骨折风险与Singh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相杰;毕晓英;孟朋;姜红江;焦明航;王友强

    目的 探讨应用Singh指数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为发现高危人群提供简便廉效的方法.方法 本文统计了888例因受轻微外伤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情况,拍骨盆正位片并用Singh六级分类法统计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并对骨折进行分型;运用SPSS软件探索不同性别、髋部不同骨折部位之间Singh指数分级差异;年龄、骨折分型与Singh指数的等级相关性等.结果 男性平均级数4.11±1.52,女性平均级数为3.08±1.40;股骨颈骨折患者为3.60±1.54,而粗隆间骨折的平均级数为3.12±1.43;两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均示P=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Singh指数具有非常显著地正相关性;而骨折分型方法中只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与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结论 Singh指数可作为有效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评估的方法,尤其是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大的预示意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高危因素,其判断标准是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下降男性低至Ⅳ级,女性低至Ⅲ级.

  • CPC/PMMA双向骨水泥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包利;唐海;王炳强;朱富强;董益鹏;邓介超

    目的 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制成一种注射型混合骨水泥,利用各自的特性,优势互补,从而使该混合骨水泥成为理想的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方法 实验材料为注射型PMMA骨水泥和注射型CPC骨水泥.首先将PMMA与CPC按质量比1∶2、1∶1、2∶1均匀混合,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骨水泥,然后将PMMA、CPC、混合骨水泥(1∶2、1∶1、2∶1)制成标准试件(直径6mm、高12mm),后对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凝固温度、凝固时间、电镜扫描、X线衍射、动物肌肉内植入实验,初步评估混合骨水泥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 PMMA与CPC在1∶1比例混合时理化性能满意,其抗压强度较CPC提高约120%,凝固过程中的高温度低于45℃,凝固时间约12~14 min,微观结构与CPC相似,孔径在100~300μm之间分布多(约70%),大部分孔与孔之间有10 ~ 20μm小孔贯通.动物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混合骨水泥(1∶1)的组织相容性满意,但降解速度缓慢.结论 PMMA与CPC在1∶1比例混合能有效克服单一材料缺点,优势互补,从而使该混合骨水泥有望成为理想的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

  • 钠氢转运蛋白2敲出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研究

    作者:黄晓斌;仲蕾蕾

    目的 建立NHA2基因敲出小鼠模型,观察NHA2 -/-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的能力及生长表型变化.方法 首先用NHA2+/-杂合子小鼠繁殖得到NHA2 -/-纯合子小鼠;以小鼠尾巴为材料做普通PCR鉴定其基因型;用RT-PCR检测基因敲出小鼠NHA2转录情况;从小鼠中取出骨髓进行破骨细胞诱导,观察其分化能力.结果 NHA2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成成熟破骨细胞能力减弱;但小鼠生长表型无明显变化.结论 NHA2作为盐离子载体在体外对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有一定影响,在小鼠体内可能与其它离子载体共同调节盐平衡系统.

  • 雷奈酸锶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宋淑军;司少艳;刘俊丽;周金莲;牛忠英;谭小清;张建中

    观察雷奈酸锶这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细胞凋亡是利用4,6-二氨基-2-苯基吲哚所染细胞核形态的改变来辨认,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结果 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凋亡,雷奈酸锶可以纠正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在模拟微重力环境雷奈酸锶对成骨细胞生存具有保护作用,这为雷奈酸锶治疗微重力环境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和实验证据.

  • 地塞米松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作者:罗磊;谭钢;廉永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 mol/L、10-7 mol/L、10-6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作用后第7天、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2、LPL及AL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10-6、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RT-PCR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2、LPL mRNA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 mRNA表达减少.而10-8mol/L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转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 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老年男性骨密度及体脂含量特点分析

    作者:刘敏燕;李春霖;肖彧君;裴育;张颖;成晓玲;李楠;龚燕平;肖海英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骨密度(BMD)与体脂百分含量(%fat)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完成问卷调查、生化、骨代谢相关指标测定,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D及%fat.按中国糖尿病学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的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与非MS(NMS)组,按WHO骨质疏松(OP)的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及OP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M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人群MS患病率为69.03%,,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7.74%,低骨量患病率为35.48%.MS组骨量正常的百分率高于NMS组,骨质疏松的百分率低于NMS组,P值接近0.05(P =0.06).MS组各部分%fat均高于NMS组(P<0.01).在骨量正常、低骨量、OP三组间,年龄逐渐增大(P<0.01),BMI在O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A区%fat与G区%fat比值(A/G)在正常组显著高于OP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S与股骨颈、全髋、腰椎各部位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3、0.17,但只有腰椎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MS与A区% fat,G区%fat,全身%fat以及A/G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33,0.51,0.24,P值均<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A区%fat和Cr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组人群MS以及骨量异常(OP及低骨量)患病率高.MS患者BMD和A区%fat、A/G高于NMS患者,OP患病率低于NMS患者.代表腹部脂肪聚集的A区%fat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作者:余玲玲;吴鸿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临床特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男性T2DM患者116例,其中糖尿病肾病(DN)50例,分为T2DM组和DN组,另设老年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记录年龄、体重指数(BMI)、DM病程,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检查,并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骨代谢、生化等指标的变化,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结果 (1)T2DM组、DN组年龄和BMI匹配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N组病程长于T2D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组、DN组的BMD和骨矿含量(BMC)、25-羟基维生素D、睾酮(T)和骨钙素(BG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DN组较T2DM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T2DM组和DN组的甲状旁腺激素(PTH)、B-胶原系列(B-C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然而DN组又高于T2DM组,差异显著(P<0.05);(4)T2DM组、DN组存在胰岛素抵抗(IR),DN组IR尤其显著.HOMA-IR指数与BMD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DM病程及IR程度均与骨质疏松程度牟正相关,改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IR对预防其OP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 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辉;郝定均;张子如;谢恩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和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和并胸腰椎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案.结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致痛机制尚未明确,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手术干预.结论: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变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应当只注重手术治疗本身,还应该重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

  • DXA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进展

    作者:商敏

    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是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而且在预测骨折风险中具有重要意义,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XA)从初的一种定量测量仪器发展到可以进行成像,目前已经可以用椎体侧位DXA成像来诊断椎体骨折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更好的了解骨骼状态,而且放射暴露比普通X片低得多,本文就DXA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震荡波在骨科的应用与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魏铂沅

    震荡波(shock wave,SW)是一种在介质中传播的不连续峰,这个峰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跳跃式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异常与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震荡波可调节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但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进一步深入研究震荡波在MS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全面了解MSCs分化的机制,对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文涛;涂意辉;刘忠厚

    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骨性关节炎中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本文对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定义,国际通用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其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 骨质疏松和瘦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川

    近年来,随着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发现,瘦素的发现并克隆使骨代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瘦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瘦素调节骨代谢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到神经,体液及多因素的综合.瘦素可通过多种内分泌因子间接影响骨量,瘦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后者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成骨,瘦素可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后者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等多种途径导致骨丢失;瘦素可促进生长激素(GH)的释放,后者可促进骨形成;瘦素还可促进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其中雌激素可抑制骨吸收,雄激素可促进骨形成而增加骨量.总而言之,瘦素对骨的作用广泛而复杂,涉及神经及体液调节的多个方面,各种作用之间的相互协调是维持骨量恒定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瘦素对于交感神经的调节,瘦素通过交感神经作用在骨上的效应器——成骨细胞,且作用受体是β2受体,引起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有望成为新的作用靶点,从而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使得瘦素有望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于骨质疏松和瘦素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脊髓损伤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亭亭

    目的 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脊髓损伤会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率,应该引起康复专家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对脊髓损伤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着重探讨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各项研究发现,脊髓损伤主要影响椎骨以外的松质骨,表现为骨量的减少和骨结构的改变;骨的拉伸力、弯曲应力等力学性能也显著降低.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瘫痪持续的时间、机械刺激、痉挛状态、年龄等因素相关.SCI后骨在生化、神经调节、基因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特异性的改变,但都无明确结论,因此关于SCI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 围绝经期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泽均;岳逊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中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一组40-50岁伴有腰背疼痛的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以确定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生活饮食习惯,有无骨折史及相关慢性疾病史.结果 被调查229名门诊受检者中,T值<-1者共计137例,占总人数的59.83%;其中,骨量减少(-1 >T> -2.5)者68例,占总人数的29.69%,骨质疏松症(T≤-2.5)者69例,占总人数的30.13%.在本组围绝经期存在骨质疏松改变的人群中,普遍缺乏预防骨质疏松相关健康保健常识,但所有患者否认有脆性骨折史.结论 在重庆地区,处于围绝经期伴有腰背疼痛不适的女性患者,经DXA骨密度检测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检出率较高(超过50%),处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低风险阶段.早期确诊围绝经期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早期预防绝经后可能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威胁.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周毅;海涌;苏庆军;杨晋才;康南;孟祥龙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42个椎体;年龄50岁~87岁,平均73.4岁;伤椎部位T8-L3,其中36个椎体为T10~L2.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以及随访期间对患者视觉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以及伤椎高度,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月~14月,平均9.6月;手术前后VAS分别为7.86±0.86和2.82±0.98; ODI分别为79.04±7.67和28.35±5.80(P<0.0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68.72±5.48%和84.04±5.05%;伤椎中部高度分别为72.92±4.82%和87.96 ±4.38%;局部后凸角度分别为23.52±3.87°和11.36±2.37°(P <0.05),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 动力髋螺钉及药物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崔树森

    目的 探讨应用DHS及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经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前后的X线片、肢体功能.结果 经12个月以上随访,按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46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结论 DHS结构坚强,有利于骨折愈合.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应用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金乌骨胶囊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文兰;文灵芝

    目的 评价金乌骨胶囊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7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金乌骨胶囊,口服,3次/d,3粒/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尼酸锶2mg/d,疗程14周;治疗前后检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左侧跟骨低骨量.结果 两组绝经后妇女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减轻,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骨折风险减少(P<0.05);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金乌骨胶囊组(P<0.05),临床症状好转达97.14%.结论 金乌骨胶囊联合雷尼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比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更确切.

  • 一种定量药理学方法研究护骨胶囊的药效并分析各味药对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作者:贾欢欢;曾昭利;曾雯;秦中华;万超;李青南;胡彬

    目的 以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为指标,通过正交模拟法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DAS3.0软件)分析护骨胶囊(HG)各味药对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并对该方不同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方法 将HG 10个组分按照设计的正交表分为13个组,血清药理学实验获取13个组的含药血清,CCK-8法及AKP法检测各组血清对成骨细胞(Ob)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AS3.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各味药对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并对复方药效进行模拟.结果 (1)以Ob分化为指标,淫羊藿、山药、巴戟天、熟地黄、杜仲对成骨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骨碎补、制首乌无作用,龟甲、当归、续断对Ob分化有抑制作用;以Ob增殖为指标,淫羊藿、骨碎补、巴戟天、山药、龟甲、当归、熟地黄、续断对Ob增殖有促进作用,杜仲及制首乌对ob增殖无作用.(2)以两种指标进行观察,DAS3.0软件处理不同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发现,分化药效预测大值为0.2263,且共有6个组分化药效预测值大于0.2,原方排第二;增殖药效预测值大为1.1620,为原方,另外还有4个组增殖药效大于1.0;此外,将两个结果综合发现,有三个模拟组方同时满足分化大于0.2和增殖大于1.0.结论 利用Ob增殖和分化为指标,结合定量药理学方法综合分析HG,可提供丰富的组方信息,为HG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HG 成骨细胞 分化 增殖
  • 骨碎补总黄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伟涛;周金贤;丁晓虹;王海丰;梁冰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为补肾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切除双侧卵巢给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切除双侧卵巢给予雌激素灌胃;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一小块卵巢周围脂肪给予常规喂饲;空白组不做处理常规喂饲.分别在第0、3、6个月处死每次每组4只.取左胫骨近端干骺端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athepsin K mRNA表达量,运用三点弯曲法测胫骨干大弯曲载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给药组与对照组胫骨干骺端Cathepsin K mRNA表达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与假手术,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胫骨干大弯曲载荷显示:给药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与假手术,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可以降低胫骨干骺端Cathepsin K mRNA的表达量,提高胫骨干大弯曲载荷.此可能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

  • 广东省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作者:郑炜宏;张会良;伍中庆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 辽宁省部分地区男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齐莉;王晓非;方美云;梁丽;张丽影;伊晶;孔晓丹

    目的 探讨辽宁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辽宁省6所医院就诊的132例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病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38例非骨质疏松男性(对照)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既往患病情况及长期用药情况等,对以上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龄(OR =40.121)、吸烟(OR=21.870)、饮茶(OR=8.767)、喝碳酸饮料(OR =853.921)是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口服钙片(OR =0.011)、体育锻炼(OR=0.034)是保护因素.结论 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

  • 2510名浙江居民指骨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江淑仪;罗海吉;杨铭;丁镇楷;黄德欢;曹大正

    目的 了解受检人群的指骨骨密度(BMD)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计划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健康快车活动在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浙江省对2510名志愿者(男性734人,女性1776人,年龄范围20~85岁,平均为55.62±14.13岁)的指骨骨密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人群骨量峰值出现在35~40年龄组,男性>65岁和女性>50岁BMD低于35 ~ 40年龄组(P<0.05);三指骨骨密度有差别,MP3> MP2> MP4(F =493.647,P=0.000);男性BMD高于女性(F=788.027,P=0.000).男性20~40年龄组骨质正常占86.32%,50~60年龄组骨质正常为80.86%,而到70~85年龄组骨质正常只有56.02%;女性20~40年龄组骨质正常占88.51%,50~60年龄组骨质正常为52.29%,而到70 ~ 85年龄组骨质正常只有13.27%.结论 浙江省受检人群的指骨BMD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其中女性>50岁指骨BMD呈直线下降趋势,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指骨骨密度仪简易、快速、便携、有效,作为普查工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周晓辉;王倩杰;朱梅生;邹婷;卡比努尔·克依木;于兆海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在民族间存在差异,为指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地区年龄≥55岁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共计1729人,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进行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0HD)的检测.选择250HD<10ng/ml、<15ng/ml、< 20ng/ml不同测定值计算低维生素D状态,比较民族间有无差异性.结果 1729名受试者年龄55 ~111岁,平均年龄(67.68±8.34)岁,其中维吾尔族895名,汉族834名,血清250HD平均值为(8.63±4.54) ng/mL,呈正态分布.应用血清250HD三个测定值评估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患率分别为73.1%、91.0%和97.8%.维吾尔族和汉族测定的血清250HD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新疆地区老年人群总体健康水平,低维生素D状态测定值宜采用< 15ng/mL,低维生素D状态的流行率为91.0%.

  • 福建畲族地区健康成人25羟维生素D及PTH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王国荣;杨俊华;郑逊;杨季萍

    目的 通过调查福建畲族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骨密度,分析福建畲族地区在冬季维生素D的状态并评价其与骨密度关系.方法 于2010年10月至12月,调查634例畲族人群,其中男301例,女333例,年龄9-96岁,平均年龄50.14±16.07.应用罗氏公司的器械和试剂,抽血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PTH.同时应用美国Osd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 —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BMD.根据血清25 OHD水平分为< 12ng/ml为严重缺乏,≥12ng/ml且<20ng/ml为缺乏,≥20ng/ml且<30ng/ml为相对不足,≥30ng/ml为充足,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4例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测定值15.76±8.88ng/ml,血清25OHD与性别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PTH无相关.维生素D严重缺乏231人占36.4%,缺乏的483人,占74.4%,相对不足的112人,占17.7%,充足的50人,占7.9%,总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占92.1%.结论 福建畲族健康人群在冬季的维生素D普遍不足,维生素D不足者骨密度较低,有统计学意义,与PTH没有相关.因此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