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定量CT在评估骨强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尤涛;温鑫鑫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进而导致骨折风险增高的骨骼疾病,目前可以通过在体的检测方法对骨量和骨结构进行评估.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利用双能X射线骨吸收测定(DXA)测量单位面积内的骨密度,但是由于DXA测量的骨密度是三维空间分布的骨组织在二维平面的投影,并不能真实反映骨组织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同时不能有效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使其在评估骨强度准确性方面存在明显误差.定量 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该问题.QCT是基于常规CT技术测量三维空间分布骨组织密度的一种测量方法,可分别测量机体任何部位松质骨和皮质骨单位体积内的骨矿物质含量.同时,基于QCT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评估骨强度提供了更为详尽具体的资料.本文就QCT在评估骨强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 腹部脂肪面积定量CT测定及其与肥胖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淑霞;王小红;朱春;张可名;杨立强孙世元

    肥胖并发症并非简单与BMI相联系,腹部脂肪面积与肥胖并发症关系密切,内脏脂肪定量可以作为肥胖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定量CT测定腹部脂肪面积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定量准确、可重复性高、安全方便等优点,简便有效,MRI尚不能取代CT测定腹部脂肪组织.

  • 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泡灌洗手术前后定量CT应用研究

    作者:王芬;贾九梅

    目的 探讨定量CT对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手术(BAL)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和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经过病理确诊为PAP患者150例,患者均经BAL治疗,CT检查资料完整;使用定量CT检测患者像素指数直方图、肺部气体总容积、肺部平均密度数值、肺部总质量和平均CT数值,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占预计数值比率(FEV1%),计算一氧化碳弥散数量和弥散系数.并比较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患者经过灌洗手术以后肺部气体总容积有所升高,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肺部平均密度、肺部CT数值和双肺总质量均明显下降,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碳弥散数量和弥散系数均明显上升,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VC、FEV1和FEV1%比手术前略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CT分析PAP患者灌洗前后像素指数直方图、肺部总质量、肺部气体总容积、肺部平均CT数值和密度数值显示,定量CT能够敏感、全面和客观地评估PA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手术的治疗效果.

  •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研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0头健康生猪的腰椎椎体作为研究对象,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将测得的骨密度与椎体灰化后的灰重及灰重密度对比.结果:猪的腰椎椎体的体积骨密度偏离度与皮质骨密度偏离度、松质骨密度偏离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总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与灰重、灰重密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XA与QCT均为测量骨密度的有效方法,而QCT松质骨密度更接近灰重密度,能够更好的反应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 QCT骨密度测量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的研制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王俊山;李声云

    目的通过试验测试,设计制作出与标准固体体模等效的QCT骨密度测量液体体模.并对体模完成合格性测试.方法利用CT扫描机及测量软件,对采用不同浓度溶液制成的液体体模和采用羟磷灰石制作的固体体模进行对比,获得合适的配比,制作成等效的液体体模.然后进行均匀性,线性,重复精度和准确性检测.结果两种测量体模的各项指标基本相同.结论本项目设计制作的液体体模与固体体模是等效的.能够同样应用于QCT骨密度测量.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体模
  • 绝经后2型糖尿病定量CT测量骨密度值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值(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正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mg/cm3)、L3BMD(86.08 mg/cm3)、L4BMD(79.27 mg/cm3),在病例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3BMD(64.95 mg/cm3)、L4BMD(64.70 mg/cm3)、L2BMD(63.75 mg/cm3),2组各椎体密度均差别较小;L2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8,P=0.018),L3BMD、L4BMD及average 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AA、VAA、SAA及V/S分别为311.40 cm2、125.80 cm2、246.80 cm2及0.53,病例组分别为319.50 cm2、136.70 cm2、177.85 cm2及0.80;病例组TA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AA及V/S高于对照组,SA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07,P=0.028;Z=-5.589,P<0.001;Z=-4.171,P<0.001).(3)对照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为负相关(r=-0.352,P=0.042;r=-0.311,P=0.032);病例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及V/S为负相关(r=-0.309,P=0.023;r=-0.263,P=0.030;r=-0.281,P=0.039),随着上述指标的升高,密度值降低,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AA、V/S及SAA.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average BMD无明显差别,但是有相对高的VAA及V/S;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VAA在对照组及病例组中相关性均高.

  • 绝经后2型糖尿病定量CT测量骨密度值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值(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正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mg/cm3)、L3BMD(86.08 mg/cm3)、L4BMD(79.27 mg/cm3),在病例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3BMD(64.95 mg/cm3)、L4BMD(64.70 mg/cm3)、L2BMD(63.75 mg/cm3),2组各椎体密度均差别较小;L2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8,P=0.018),L3BMD、L4BMD及average 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AA、VAA、SAA及V/S分别为311.40 cm2、125.80 cm2、246.80 cm2及0.53,病例组分别为319.50 cm2、136.70 cm2、177.85 cm2及0.80;病例组TA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AA及V/S高于对照组,SA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07,P=0.028;Z=-5.589,P<0.001;Z=-4.171,P<0.001).(3)对照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为负相关(r=-0.352,P=0.042;r=-0.311,P=0.032);病例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及V/S为负相关(r=-0.309,P=0.023;r=-0.263,P=0.030;r=-0.281,P=0.039),随着上述指标的升高,密度值降低,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AA、V/S及SAA.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average BMD无明显差别,但是有相对高的VAA及V/S;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VAA在对照组及病例组中相关性均高.

  • 定量CT测量北京城乡老年人股骨近段骨密度与骨结构比较

    作者:张天宇;程晓光;王玲;张勇

    目的 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 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居住地分为城区组(n=118)(男性46名、女性72名)和农村组(n=56)(男性31名、女性25名).统计学分析由QCT测得的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FN v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otal hip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TH v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FN a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R a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nter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IT aBMD)和全髋面积骨密度(total hip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H aBMD)等参数以及股骨近段骨强度(hip strength analysis,HSA)参数,包括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颈宽度(femur neck width,FNW)、髋轴长(hip axis length,HAL)、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BR)、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d cortical thickness,ACT)、截面模数(section modulus,SM)等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城乡男女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城区老年男性体质量(73.66±12.63) kg显著高于农村男性(67.8±9.58) kg (P<0.05);城乡男性之间的FN vBMD、TH vBMD、FN aBMD、TR aBMD、IT aBMD、TH aBMD、NSA、FNW、HAL、CSMI、CSA、BR、ACT、SM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女性HAL显著高于城区女性HAL(109.41 mm vs 104.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骨密度及骨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老年女性HAL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外,本研究人群股骨近段QCT骨密度与骨结构参数无城乡差别.

  • 定量CT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臼骨密度

    作者:陈芳妮;李绍林;严杰文;韩新爱;石星亮

    目的:探讨定量CT (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 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 Z值>-2.0 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 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 (156.822±41.472) 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 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 (均P<0.05); 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 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早期变化

    作者:李新萍;刘晓艳;范斌;李晓玉

    目的 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椎体骨折患者147例,明确骨折日期,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以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检查.结果 147例老年骨折患者中,女性120例(79.4%),年龄52 ~90岁;椎体骨折后,P1NP在第2周即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 ~2.0倍,之后基本维持在该水平,直至12周;CTX在第2周亦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 ~2.0倍,之后在第3周出现了明显下降;椎体骨折后1周内P1NP上升与血磷、25OHD、患者年龄呈直线相关关系(分别为r=0.420,P=0.004;r=0.319,P=0.035;r=-0.313,P=0.036),而同QCT-T值并无明确相关;椎体骨折后1周内CTX上升幅度与血磷水平呈有统计学意义的直线相关关系(r =0.495,P=0.001),而与25OHD、患者年龄、QCT-T值均无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椎体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该指标对评估椎体骨愈合的进程,以及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干预骨愈合措施的作用均值得期待.

  • 定量CT测量髋关节骨密度的重复性与DXA测量的一致性

    作者:孔令懿;马毅民;王倩倩;钱占华;刘桐希;王玲;苏永彬;程晓光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髋关节骨密度(BMD)测量重复性及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抽取28名(男10例,女18例)老年受试者(男性>60岁,女性>50岁),并分别采用QCT与DXA测量髋关节骨密度.收集左侧髋关节QCT扫描CT原始数据,分别由3名操作者各测量1次,其中1名操作者在不同时间重复测量3次,用于评价QCT髋关节骨密度结果的重复性.比较QCT和DXA测量左侧髋关节骨密度结果.结果 3名不同操作者或同一操作者不同时间采用QCT测量28名受试者左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CC:0.93~0.98,P<0.01),全髋骨密度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XA与QCT测量的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8,0.89,P<0.01),DXA测量的骨密度值较QCT相对应骨密度值大10.5%和9.7%(t=7.53,9.68,P<0.01).上述骨密度值系统误差可被校正.结论采用QCT测量髋关节BMD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其BMD值与DXA所测BMD结果具有相关性.QCT髋关节(CTXA)骨密度测量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随访,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程晓光;王玲;苏永彬;杨明辉;王满宜;吴新宝

    Operation is one of the cho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elders. However, how to asses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 and bone structure pre-operation are challenging. Dual-energy x-rays absorptiometry ( DXA ) is widely used for BMD measurement of the hip, but limited in elder hip fractures due to the pain lea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positioning. Furthermore, DXA is unable to measure the BMD of the femoral head. In this commentary, we introduced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sailing project" experience which is to combine the routine clinical hip CT scan with the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 QCT ) of the hip for elder hip fractures. With a single hip CT scan, the details of the hip fracture can be shown, meanwhile the CT data are used for QCT analysis of the the hip, in which the DXA-equivalent BMD is measured. BMD of the femoral head, neck and trochanteric area can be measured as well. All measurements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pre-operation planning. QCT is utilizing the clinical CT scan with QCT calibration phantom and software, further post-processing of CT data, with no additional radiation. We completed more than 3000 cases of QCT and it is proved to be very successful, so we recommend to use QCT for hip fractures.

  • 股骨近端骨密度定量CT测量及其在骨折手术前评估的作用

    作者:危杰;伊辰;王满宜;王军;张玉富;高明;苏永彬;王玲;徐黎;程晓光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computedtomography,QCT)测量股骨近端的松质骨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对股骨近端内固定物头钉的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骨折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7~94(63.8±16.3)岁;招募75位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8例,女57例,年龄23~76(61.2±10.4)岁。使用QCT分别对骨折组健侧和健康组双侧股骨近端的不同兴趣区域内的BMD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骨折组健侧股骨头、股骨颈及粗隆部的骨密度分别为(153.0±37.6)mg/cm3、(24.9±39.7) mg / cm3、(26.6±30.6) mg / cm3,健康组(左侧股骨近端)股骨头、股骨颈及粗隆部的骨密度分别为(220.2±46.1) mg/cm3、(74.8±49.1) mg/cm3、(70.8±41.3) mg/cm3,骨折组各部分骨密度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与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部的骨密度下降的平均值不平行。结论骨质疏松是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股骨粗隆部的骨密度并不能完全反映股骨头的骨密度;QCT 是目前测量股骨头骨密度的惟一方法;术前使用QCT评估股骨头的BMD对于内固定物头钉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 QCT骨密度测量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石志峰;李声云;林土兴;顾浩玉

    目的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对QCT骨密度测量技术中的扫描部位选择,扫描条件选择,不同软组织厚度对测量的影响和测量体模的选择和使用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羟磷灰石固体标准体模和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QCT骨密度测量系统软件,通过对猪脊柱标本进行不同扫描条件的扫描测量,观察不同的射线管电压、电流,不同的层厚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人体各腰椎的检查对比,探讨检查部位的选择;通过对不同深度的水中骨标本的扫描测量,探讨不同厚度的软组织对测量的影响;对比了固体标准体模和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的使用效果.结果①人体的5个腰椎中,第1、5腰椎骨密度变化较大,扫描定位时倾斜角度也较大;腰椎中间层面骨密度较低,上下层面骨密度增高.②射线管曝光的毫安量对测量无影响;高射线管电压可使体模转换曲线斜率略减小而骨组织部位的CT值同时降低,对骨密度影响较小;层厚增加可使腰椎骨密度增大.③不同深度的水(100 mm、150 mm、200 mm)轻度影响体模转换曲线的斜率,也同时影响水中骨标本的CT值,但对骨密度结果无明显影响.④使用固体标准体模和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测量骨密度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①选择第2、3、4腰椎进行骨密度测量,取其平均值做为临床判断指标较为方便合理.②虽然射线管的电压,毫安量对骨密度结果影响不明显,但扫描测量时,应当尽量采用统一的曝光条件,层厚对骨密度测量影响较大,应当保证相同的层厚;尽量采用统一的重建区域大小.③由于不同深度的水同步影响体模转换曲线的斜率和水中骨标本的CT值,所以只要同时扫描测量体模和骨组织,对骨密度测量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④选择使用固体标准体模或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测量对骨密度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

  • 定量CT研究成年女性腰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新彤;王玲;王晨;蔡韦;钱占华;程晓光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腰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518名21~81岁的成年女性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50岁)和老年组(>50岁),使用定量CT(QCT)测量L2~L4椎体骨密度(BMD)及L3椎体中部层面椎后肌群的脂肪面积、肌肉面积、脂肪肌肉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使用偏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BMD与年龄、BMI及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青中年组BMI、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及脂肪肌肉比低于老年组,而BMD及椎后肌群肌肉面积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年龄、BMI因素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青中年组及老年组BMD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呈负相关(r=-0.178、-0.200,P<0.05),与脂肪肌肉比呈负相关(r=-0.138、-0.177,P<0.05),而与肌肉面积无显著相关性(r=-0.050、0.066,P>0.05).回归分析显示,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年龄、BMI是B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成年女性腰部椎后肌群脂肪浸润程度与腰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且相关性随年龄而增加.

  • 深圳地区QCT骨密度正常值调查与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王俊山;石志峰;李声云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骨密度测量,获得本地区QCT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CT扫描机,羟磷灰石固体体模和QCT骨密度测量软件,选择了无骨质疏松疾病的正常人1 028例,扫描第3、第4腰椎中层横断面,做QCT骨密度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男女人群骨峰值和年龄组均值.通过对年龄组数据进行不同标准的统计处理,探讨较为合理的诊断标准.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单纯松质和包括皮质)的对比,探讨QCT与其他方法的差异.结果根据21~35岁年龄段统计出的骨峰值男性第3腰椎为165.85±30.17,第4腰椎为170.95±31.81.女性第3腰椎为175.33±26.95,第4腰椎为181.97±27.63.采用4种不同的骨峰值降低标准统计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发现M-25%组检出率偏高,M-30%与M-2S较接近.包括皮质骨的测量降低敏感性.结论进行深圳地区骨密度正常值调查,获得了男女人群骨峰值和年龄组均值,临床诊断建议采用骨峰值-30%作为QCT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界限.

  • 基于体素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及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林燕语;王玲;张睿;杨明辉;吴新宝;程晓光;高欣

    目的 研究基于定量 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体素化测量的可重复性,为髋部骨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择28例短时间内QCT扫描两次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从QCT影像中手动分割出股骨近段结构.借助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思想,选择一个形状和结构适中的股骨近段结构作为标准模板,通过三维弹性配准算法将其他股骨近段映射到标准模板上.采用小二乘和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将 CT 值转化成体素化的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值.后,使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方法对28例患者短时间内两次QCT扫描数据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三维统计参数图.结果 所选28例骨折患者短时间内两次QCT扫描数据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均较好,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结论 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为髋部骨折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 深圳地区妇女骨矿密度标准QCT研究

    作者:娄明武;王秀荣;王顺兴;王静波;杨广夫

    目的建立深圳地区绝经期前后妇女骨矿密度正常参考值QCT标准.方法使用西门子PLUS 4 POWER机的Osteo软件对120例30~69岁深圳地区妇女进行腰椎1~3椎体松质骨和密质骨骨矿密度进行测量.结果 QCT测量结果与灰重呈直线相关,并可用如下直线回归方程表示:灰重=0.92432×BMD+39.0633,相关系数r=0.9136.各年龄组的骨矿密度基本与国内其他城市报道一致.结论使用QCT建立了该地区绝经期前后妇女正常骨矿密度正常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和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 定量CT与DXA测量近段股骨面积骨密度及T值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克斌;王玲;王倩倩;马毅民;苏永彬;张勇;程晓光

    目的:研究定量CT( QCT)测量近段股骨面积骨密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对QCT和DXA近段股骨测量结果及T值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来自前瞻性城乡流病研究( PURE)项目的103名女性和49名男性同一天进行髋关节QCT和DXA扫描。对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CTXA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为了减小QCT和DXA因体模不同造成的误差,用Mindways回归方程对QCT测量结果进行换算,并运用Bland-Altman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比较CTXA和DXA结果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QCT全髋关节( TH)与股骨颈( FN)的面积骨密度均低于DXA测量结果,分别为21.0%和17.8%。而QCT测量值用Mindways回归方程换算后,减小了与DXA测量结果的差异。 FN及TH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CTXA测量误差分别为0.070和0.024 g/cm2及0.030和0.012 g/cm2,与DXA重复测量误差相近。经过Mindways校准方程换算后,Bland-Altman分析显示CTXA和DXA的TH的偏倚为-0.002(SD=0.05) g/cm2,而FN为-0.005(SD=0.06) g/cm2。 CTXA测量女性近段股骨的T值与DXA的T值相关性很好,FN的R2=0.809,TH的R2=0.883。结论 CTXA测量的髋关节aBMD与DXA的测量的准确性相近,经过合适的调整,CTXA能够得出类似DXA的aBMD,对于老年女性其获得的全髋关节的T值与DXA结果相关性很好,从而能够用于诊断骨质疏松。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少华;唐智生;刘光俊;叶化;孔繁荣;郭昆义;罗美芳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8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析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病程:≤1年与>1年,腹肌肌力≤3级与≥4级骨密度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程、腹肌肌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

11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