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

    作者: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甄永迪;魏红;吴媛媛;陈嘉一;任洋;杨鹏鹏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VP治疗后骨折再发生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4月-2011年5月对7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VP治疗患者采取了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镇痛护理、心理干预、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有效护理干预后,76例老年骨质疏松PVP治疗患者仅1例发生原椎体再骨折(0.14%),6例发生相邻椎体骨折(8.69%),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椎体再骨折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硝酸甘油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朱小虎;程宇核;王刚;万超;刘小玲;邹季

    目的 探讨以硝酸甘油(NTG)为一氧化氮(NO)供体对体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HBMSCs体外模型,给予以不同浓度硝酸甘油,测定NO含量,和成骨细胞形成指标,了解NO 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在1 μm/L~20 μm/L浓度下的NTG呈剂量依赖型地增加NO的含量,并能增加钙沉积量和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细胞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 NTG可促进人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旅云;李晓玲;胡丽叶;杨少玲;王志强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125例,按照骨密度分类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HDL-C、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均低于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或P<0.01),年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高于后两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cf-PWV、CAVI均显著高于骨量减低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而ABI和EDD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在骨量减低组和正常骨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各项代谢性指标等因素后,骨密度与EDD明显负相关(r=-0.312,P<0.01),与cf-PWV和CAVI呈显著正相关(r=0.395和0.252,均P<0.01),与ABI未显示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与骨密度水平存在相关性.

  • 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生强;谢冰颖;谢丽华;邱龙龙;葛继荣

    目的 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中老年男性的年龄与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相关十分显著,高龄组(≥75岁)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龄组(<60岁);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身高170 cm以上组人群具有较高骨密度;中老年男性的体重、BMI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低体重组(<60 kg)及低BMI组(BMI<19)骨密度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体重指数的老年男性骨密度较低,应及时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周湘桂;李思云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性骨折.OVCF已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碍.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OVCF的诊断报告病例逐渐增多.本文就OVCF治疗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研究进展

    作者:方岩;朱涛;王燕慧;曾燕;邵保芸;刘文斌

    目的 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老年人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与女性相类似,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性腺机能减退,正在或曾经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某些胃肠疾病,VitD缺乏,应用抗惊厥药物治疗,高尿钙症,以及酗酒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原因.

  • 成都市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

    作者:李世云;李勤;李强;郑振;熊萍;苟晓琴;钱少平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区成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对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成都市某三甲医院Lis中患者第一次测定的25(OH)维生素D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共733名患者的25(OH)维生素D结果纳入分析,血25(OH)维生素D 水平全年不同月份波动大,11月为全年低(14.70±5.94 ng/ml),仅8月(32.94±15.87 ng/ml)和9月(60.56±23.54 ng/ml)两个月高于30 ng/ml.全年维生素D充足者仅24.83%,不足者占23.47%,缺乏者占46.69%.血25(OH)维生素D水平与日照关系密切,男女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成都居民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高,需要加强干预.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兰凤;张文臣;张鹏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房山区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骨密度、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骨质疏松发生率64.0% (32/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 (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Child-Pugh C级患者尤著(90.9%).肝硬化组的骨密度(0.693±0.556vs 0.844±0.372g/cm2)、血Ca较对照组降低(1.92±0.35vs2.32±0.12 mmol/l),血清PTH水平高于对照组(29.8±12.3vs25.6±12.2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血Ca逐步下降,血PTH水平逐步升高,其中,与Child A、B级相比,Child C级患者骨密度、血Ca、血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与血钙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发生率逐步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血Ca下降、血PTH水平升高有关.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PTH
  •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志宏;董恒纲;李泽芹

    目的 通过比较DHS、PCCP和PFNA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HS组58例、PCCP组53例和PFNA组57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和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2±19.6)ml,PCCP(167±16.8)ml与DHS(367±32.3)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FNA组为5.3%,PCCP组为11.3%,DHS组为17.2%,经卡方检验,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PCCP组和PFNA 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7±2.4)周,(13.6±1.7)周,(13.0±1.4)周,PFNA 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PCCP组和PFNA 组优良率分别为81.0%、83.0% 和89.5%,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内固定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好;PFNA内固定法较适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 葛藤异黄酮提取物分散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郑世存;盛国良;林潇;孙付军;李贵海

    目的 初步临床观察葛藤异黄酮提取物分散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药效学研究主要考察其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连续口服6个月,临床试验初步考察受试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作用,药效学研究采用去卵巢大鼠,连续给药6个月考察药物对大鼠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 临床试验观察分散片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L2-L4)和股骨颈骨密度.总有效率达82.22%.药效学实验观察可见分散片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血清雌二醇含量,降低骨钙素含量.结论 葛藤异黄酮提取物分散片具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张磊;赵学凌;李彪;刘劲松;李溪;龚跃昆

    目的 观察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能够稳定低氧诱导因子,从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中发挥调控作用.方法 于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鉴定及传代培养.使用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对细胞进行干预,以便在常氧培养条件下模拟低氧环境.经过不同浓度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干预后,使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结果 流式细胞仪鉴定证实从小鼠骨髓腔中所获细胞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0.05),但0.5 mM浓度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能够上调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沉积(P<0.05).结论 表明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能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酸中毒并低磷骨软化症3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丹;巴建明;谷伟军;金楠;杨国庆;母义明;窦京涛;吕朝晖

    目的 通过对3例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酸中毒(RTA)并低磷骨软化症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分析,提高对阿德福韦酯治疗中致肾小管功能障碍的认识.方法 总结3例阿德福韦酯致RTA并继发性低磷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因"全身骨痛进行性加重"入院,来院时均卧床、行走困难.检查结果均提示血气偏酸(pH 7.329~7.381)、碱性尿(pH 6.5~8.0)、低磷血症(0.42~0.68mmol/L)、低血钾(3.08~3.5mmol/L)、碱性磷酸酶高(185.1~247.7U/L)、血钙及PTH正常,均有骨质疏松,病例1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2、3有糖尿、蛋白尿、氨基酸尿,诊断为Fanconi综合征,3例患者均合并继发性低磷骨软化症.根据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因患者均有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史,考虑肾小管损伤原因与阿德福韦酯有关.治疗上首先停用阿德福韦酯,改为其他抗病毒药物,并针对各自不同生化异常予以中性磷合剂、活性维生素D、枸橼酸钾及碳酸氢钠等相应对症处理,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骨痛减轻,可自行行走,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上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致肾功能损伤者并不少见,应用阿德福韦酯期间应常规进行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水平监测.临床上考虑肾小管酸中毒及有低磷血症的患者应考虑到药物性肾损伤的可能.

  •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作者:娄路馨;王玲;李娜;徐黎;邓薇;刘桐希;赵兴山;高兴军;程晓光

    目的 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 <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 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 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临床及MRI分析

    作者:于爱红;程克斌;梁伟;程晓光;张晶;顾翔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脊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经穿刺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中男16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1.6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正常型1例;局灶型9例,表现为多个脊椎或单个脊椎内大小、数目不等的病灶;弥漫型14例,表现为扫描范围内所有脊椎多发性弥漫异常信号;"椒盐型"8例,弥漫脊椎受累,T1WI、T2WI均表现为弥漫性斑点状高、等、低混杂信号.28例累及椎体及附件;15例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后患者,病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R工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于临床以颈、胸、腰背痛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应临床与MRI表现结合,进行综合诊断和鉴别诊断.

  • 定量CT腰椎骨密度测量的低剂量研究

    作者:王予生;过哲;李端端;赵海竹;刘庆华;于爱红;赵英威;程晓光

    目的 通过临床验证多排螺旋定量CT腰椎低剂量扫描参数,制定佳的低剂量多排螺旋QCT腰椎扫描协议.资料与方法 选取住院拟进行腰椎手术,术前行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和腰椎QCT检查的30位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97±8.66岁.分两次采集常规250 mA和50 mA两组腰椎加校准体模QCT容积数据,将两组L2-L4容积数据传至骨密度工作站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测量.应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0 mA组与50 mA组L2、L3、L4平均BMD值无差异(P>0.05);两组三椎体总平均BMD值无差异(p>0.05);250 mA组辐射剂量DLP值为229.06±12.35 mGy· cm.50 mA组DLP值为45.78±2.48 mGy· cm.结论 多排螺旋定量QCT腰椎低剂量扫描技术能够保证BMD测量准确性,同时使患者的受辐射剂量比常规多排螺旋CT腰椎扫描大幅度降低.

  •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与相关椎体骨疾患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顾翔;李佳录;于爱红;白荣杰;程晓光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应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椎体骨质疏松相似的发生在椎体的相关骨疾患,需要和椎体骨质疏松相鉴别,本文从临床影像学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对椎体病变与骨质疏松的鉴别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生在椎体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其他骨病变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

  • 儿童戈谢病脊柱定量CT骨密度测定随访研究

    作者:张宁宁;曹琪;段彦龙;刘玥;彭芸;王玲;程晓光;张永红;曾津津

    目的 比较儿童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治疗前后脊柱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方法 30例确诊的GD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岁,平均年龄11.2±4.1岁,其中5例进行脾脏切除.在规范酶替代治疗和治疗9 月后在常规随访CT扫描时,同时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T12-L4间无明显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骨密度,取各椎体平均骨密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变化.结果 30例患儿治疗前椎体平均骨密度值176.2±20.0 mg/cm3,治疗9月后平均骨密度值为197.8±18.1 mg/cm3,较治疗前椎体骨密度平均升高12.3%(P<0.01);其中5例脾切除患儿治疗前后平均骨密度值分别为163.7±5.7 mg/cm3和190.3±5.2 mg/cm3,椎体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 13.8%.结论 使用QCT骨密度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敏感的评估患儿骨密度情况及治疗疗效的反应,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方案.

  • 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2007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共识摘录

    作者:程晓光;李勉文;李娜;余卫

    引言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约在1980被用于临床,它是一种真正三维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与其它密度测量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首先,皮质骨和松质骨能够被分离出来,松质骨感兴趣容积(VOI)很大程度上不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其次,可以应用3D几何测量参数.QCT主要用于脊柱、股骨近端、前臂和胫骨的骨密度测量.大约在同一时代,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由于具有精密度高,电离辐射剂量小,实用,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成为了BMD测量的标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用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的面积BMD成了骨质疏松诊断和药物开发的主要评价手段.

  • 绝经妇女腰椎及髋关节定量CT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德茂;何欣;李家言;张建;黄增超;袁文昭;孙伟杰;王玲;程晓光

    目的 比较绝经后妇女L2~L4椎体及髋关节两个部位的定量CT骨密度(BMD)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175例绝经妇女,年龄48~96岁,平均年龄为69±9岁.同时QCT测量L2~L4椎体的平均体积骨密度及髋关节类DXA的面积骨密度,右股骨颈和全髋二个感兴趣区(ROI).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80 mg/cm3)和WHO髋关节DXA骨密度诊断标准即股骨颈或全髋感兴趣区的T值(-2.5 SD)进行骨质疏松诊断.比较二者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结果 175绝经后妇女中,QCT骨密度测量腰椎部位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是44%(77/175).如果采用髋部检查股骨颈部位为11%(19/175),全髋部位为14%(24/175),或二者任一部位为18%(31/175).如果只做腰椎,不做髋关节,有7人漏诊,而如果只做髋关节,不做腰椎会漏诊44人.结论 采用QCT骨密度测量,绝经妇女腰椎检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4%,而髋部检查检出率为18%.采用QCT骨密度测量,测量腰椎一个部位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 定量CT测量膝关节骨密度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李佳录;嵇辉;陈星佐;赵海竹;钱占华;程晓光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测量膝关节骨密度(BMD)的重复性研究.方法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一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未经治疗),另一侧膝关节健康的30名患者行双膝关节QCT骨密度检测,2名观察者用定量CT的测量技术前后两次独立测量患者双膝关节股骨远端内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处骨密度.结果 双因素方差分析,除双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上1/9处BMD值统计学有差异(P<0.05,ICC>0.7),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测量同一部位的BMD值均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ICC>0.9).不同观察者所测定的BMD值也无显著性差别(P>0.05,ICC>0.9).结论 定量CT能够测量膝关节松质骨的体积骨密度,并且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评价膝关节骨密度的状态及应用于临床.

  • 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的急性或亚急性骨折的MRI表现

    作者:王晨;程克斌;蒋雯;李葆青;孙金磊;程晓光;于爱红;张军;张晶

    目的 探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经我院诊治的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与MR图像,在MR图像上,把骨折椎体按形态分为5型:正常,楔形变、双凹变形、单凹变形和挤压变形(即椎体后缘压缩骨折);按椎体高度压缩严重程度分为4度: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急性或亚急性骨折椎体的分布情况分为:单发骨折,多发连续骨折和多发不连续骨折.MR图像评价由两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医生完成,当有异议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应用Fisher's 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74例患者中,共有592个椎体纳入研究,骨折椎体有280个,占47.3%.其中101个椎体为急性或亚急性骨折,占椎体骨折的36.1%.椎体形态改变:楔形变23个(22.8%),双凹变形60个(59.4%),单凹变形16个(15.8%),挤压变形2个(2.0%).椎体高度压缩程度:轻度压缩20个(19.8%),中度压缩44个(43.6%),重度压缩37个(36.6%).急性或亚急性骨折椎体的分布:单发54例(73.0%),多发连续11例(14.9%),多发不连续9例(12.2%).结论 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MRI特点有助于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诊断.

  •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

    作者:李晓玉;李娜;苏永彬;李谨;朱玲;程晓光;张萍

    目的 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龄54~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DXA -2.5 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QCT<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0%、8.5%和8.5%.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6%.其中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6%,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27.1%.结论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王玲;汪伟;邓微;姜繁;徐杰;赵海竹;徐黎;柏瑞;欧陕兴;嵇辉;程晓光

    目的 研究采用定量CT骨密度(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方法 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检查的30例(女15例,男15例)患者为测量对象,采用QCT分析软件中的"tissue composition"功能定量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的腹部脂肪面积(TAA)及腹内脂肪面积(VAA),两者相减得皮下脂肪面积(SAA).由3名经过严格培训的放射医生独立进行测量,并记录每次TAA及VAA测量用时.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名不同观察者测量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两次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3名不同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前后两次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 VAA的均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3名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两次不同时间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VAA测量值之间高度一致(ICC>0.900).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平均SAA/VAA比分别为1.14±0.58、1.46±0.81、2.00±1.08、2.23±1.04.使用该方法测量单层面TAA及VAA所需时间为3~6 min,平均约5 min.结论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具有准确、可重复及快速等特点.该方法在测量椎体骨密度的同时,可区域性、简单、直观的评价皮下及腹内脂肪分布.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