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侯选基因ER、IL-6、COLIA1的研究

    作者:刘建民;朱汉民;朱晓颖;戴蒙;江凌;许曼音;陈家伦

    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疾病,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R)、白介素-6(IL-6)和Ⅰ型胶原α1(COLIA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等指标的关系.方法用DEXA检测205例绝经后妇女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用PCR-RFLP方法检测ER基因PvuII和XbaⅠ多态性和Ⅰ型胶原α1(COLIA1)基因多态性;PCR扩增IL-6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区域.结果 ER基因PP、Pp和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7%、51.2%和35.1%,pp型的绝经后妇女股骨颈骨密度Z值明显高于Pp型.ER基因XX、Xx和xx基因型分别占6.8%、25.9%和67.3%.XX基因型的妇女虽然停经时间更长,但腰椎骨密度仍高于Xx和xx型.发现了D/D、D/E、C/D、C/C和E/E5种IL-6基因型,93%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属于D/D和D/E型.在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中,D/E型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D/D型,且前者的体重指数更高.所有样本的COLIA1基因型检测结果都是无突变的纯合子SS.结论 ER基因型中的pp和XX型可能分别对股骨颈和腰椎有保护作用;IL-6基因多态性与停经时间较长的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有一定关系;COLIA1基因型可能不适于评估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差异.这些骨质疏松候选基因的意义尚有待在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 成年卵巢切除大鼠模型股骨近端pQCT与DEXA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戈;秦岭;VWY Hong;郑昱新;Betty Au;石印玉;梁秉中

    目的比较pQCT和DEXA两种方法检测成年卵巢切除大鼠模型股骨近端骨密度减少的敏感性,同时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6只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双侧卵巢切除组(OVX),另一组为假手术组(Sham);3个月后,动物处死.取股骨标本,对股骨近端6 mm区域进行pQCT和DEXA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MC与vBMD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aBMD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r=0.14,P>0.05).aBMC与aBMD呈正相关(r=0.72,P<0.05);vBMC与vBMD无相关性.卵巢切除组的vBMD与假切组相比明显下降(-8.2%,P<0.001),而卵巢切除组的aBMD与假切组相比下降无明显差异(-3.0%,P>0.05).结论 pQCT和DEXA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pQCT比DEXA敏感性更高.

  •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有关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作者:梁继兴;林丽香;陈鸣钦;林建立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及其受体拮抗剂在老年男性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老年男性组133例,老年前期男性组35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血清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放免法测定总雌二醇(E2)、总睾酮(T).结果与老年前期男性相比,老年男性组L2-4、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E2、T、IL-1Ra/IL-1比值、BGP较低,而CTX较高,差异有显著性,L2-4、股骨颈、Ward's骨密度、BGP与IL-1Ra/IL-1β呈正相关.CTX与IL-1Ra/IL-1β负相关、与IL-1β正相关.L2-4、大转子的骨密度、BGP与E2正相关;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BGP与T正相关.IL-1Ra\,IL-1Ra/IL-1β与E2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合成的负平衡状态,骨密度低于老年前期的男性,性激素降低影响IL-1Ra\,IL-1两者的平衡的可能起重要作用.

  • 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hPTH1-34及hPTH1-84)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及腰椎骨量的影响

    作者:邢小平;山本逸雄;森田陆司;周学瀛

    目的比较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hPTH1-34)及(hPTH1-84)对完整雌性(Non-OVX)大鼠和去卵巢(OVX)大鼠股骨及腰椎1-4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176只,分为hPTH1-34和hPTH1-84两大组(各80只及96只),每大组又各自分4组(每组各20只或24只),分别为:两组安慰剂组(未切卵巢及切卵巢)用安慰剂(PBS)进行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周;两组治疗组(未切卵巢及切卵巢)用hPTH1-34或hPTH1-84,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周.结果 1. 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大鼠股骨及腰椎1-4BMC和BMD 明显下降;2. 两种片段的甲状旁腺激素(hPTH1-34及hPTH1-84)间歇注射均能使Non-OVX大鼠和OVX大鼠股骨及腰椎1-4BMC和BMD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腰椎1-4较股骨的BMC和BMD升高更明显;3. OVX大鼠治疗后股骨及腰椎1-4 BMC 和BMD的升高率较Non-OVX大鼠更明显;OVX大鼠在治疗后股骨及腰椎骨量能恢复到去卵巢前水平;4.hPTH1-34 较hPTH1-84 更明显的使完整大鼠和OVX大鼠股骨BMC和BMD升高. 结论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股骨及腰椎骨量均有增高作用,尤其对腰椎的骨量以及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升高作用更明显;hPTH1-34 片段对大鼠股骨骨量的增高作用强于hPTH1-84片段.

  •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作者:郑崇武;王旭生;王素伟;汪丽安;吴红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4名健康产妇(21~35岁)在产后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分别在产后3~5 d,4月初和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ICTP,雌二醇(放射免疫方法)及血钙、磷浓度.2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 d升高显著(P<0.05),腰椎侧位BMD在产后7月初比产后4月初和产后3~5 d明显升高(P<0.01),产后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血清骨钙素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 d有明显升高(P<0.01),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P<0.01);血钙在产后3个月内升高明显(P<0.01),而血磷在产后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而年龄、身高、体重及身体指数对骨量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产后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达到非产妇组水平;骨转换增快,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作者:宇传华;方积乾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量丢失,建立新的骨组织(如果可能),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 高度糖基化终产物与骨质疏松

    作者:陈宏;蔡德鸿

    机体长期高血糖状态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糖状态通过在体内的糖基化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形成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骨质疏松症等.高度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e End Products,AGE)是这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机理在于AGE改变了部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令人关注的是,AGE也被认为是一种衰老分子,在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在组织中积累,参与衰老过程[1,2].由于糖尿病和衰老均可以导致骨质疏松,而AGE又能同时参与这两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据此推测AGE有可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共同致病因素.

  • 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苏楠;向青;刘忠厚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骨量的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 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平生;曾颖;黄自为;廖威明

    目的探讨腰椎各期退行性变与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22例腰椎不同时期退行性变的病例,将其CT、MRI和X线平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2例腰椎退变与骨质疏松程度的构成比中,除椎间盘膨出病例外,其余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及椎管狭窄的构成比随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高.结论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脊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提示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变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才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陆军;张贵祥;赵海涛;石梅;韩良甫

    目的确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的效用.方法 2年内15例有1~6个月背部、腰部疼痛伴行动障碍需止痛药治疗患者(男5人、女10人),年龄58~81岁,经临床、CT及MRI评价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且近期有进展,在CT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22例次.治疗效果采用Huskisson止痛视觉评分法评估.结果 13例患者(86.7%)在24 h内疼痛缓解,12例停用止痛药,余下的2例有轻微疼痛好转(13.3%).1例患者3个月后由于相邻椎体出现新的压缩而疼痛复发,二次治疗好转.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是一种微创操作,可以立即缓解疼痛并使患者很快恢复运动,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方法.

  • 老年膝关节痛与BMD改变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宏;刘玉槐;张哲;徐晓侠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老年膝关节痛的较好治疗方法.方法在应用物理疗法基础上加用益钙宁及钙尔奇D进行综合治疗,即益钙宁20IU/支,第一周2次,每次1支.以后每周1次,每次1支,肌注.同时给予钙尔奇D 600 mg,每日一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在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分别拍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并用QCT测腰椎2-4椎体的骨密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92.86%,腰2-4椎体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膝关节X光片见骨密度无减低,骨质增生未再进展.结论在物理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益钙宁及钙尔奇D是目前治疗老年膝关节痛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锻炼配合抗骨吸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栋梁;何爱珊;李佛保;杨忠汉;陈柏龄;万勇;黄芝胜

    目的探讨身体锻炼配合抗骨吸收剂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方法对照、动态检查腰椎、左右髋部骨密度(BMD)变化率及四肢和脊柱骨折发生率.结果主动进行身体运动和缺乏运动的妇女BMD均显著升高,尤以新近运动者1年内升高明显,达6.76%~9.79%(P<0.05),1年后常年运动组、新近运动组和缺乏运动组的BMD增长率无显著意义的差别(P<0.05);常年运动组和新近运动组的第2年骨折率低于缺乏运动的病人.结论身体锻炼配合抗骨吸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以新近运动者BMD增长快,常年运动组骨折率低.

  • 甲状腺癌病人骨矿物质含量的研究

    作者:袁志斌;周琦;马寄晓;朱瑞森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为了维持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必须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RT).甲状腺激素能刺激骨骼的更新,加速骨质的形成和破坏,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骨矿物质的丢失.适当调整甲状腺癌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剂量,对于减少复发的可能和骨量的流失均十分重要.

  • 龟地散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学娅;赵怀清;戴力明;韩键;杨丽;郭季安

    目的本实验对龟地散在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实验显示,龟地散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大鼠尿羟脯氨酸和尿钙含量(P<0.01,P<0.05),并可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P<0.01)和骨钙素水平(P<0.05).结果还显示,龟地散对血清钙水平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但对血清磷水平的影响却不明显.结论提示龟地散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所致骨质疏松.

  • 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防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恩;孔德娟;杨学辉;刘素彩;支会英;李芳芳;刘和娣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本研究选用3种模型,即地塞米松和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自然衰老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给予中药治疗.测定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补肾方药可显著提高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尿钙排泄,同时,促进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 mRNA表达,补肾方药还提高小肠黏膜CaBp-D9K基因表达,从而使小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增加,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补肾方药可提高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及小肠黏膜中VDR mRNA的表达,提高卵巢切除大鼠血清雌激素的水平,同时,提高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ERβ)的表达,增加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补肾方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降低尿钙排泄,通过提高骨转换,主要是促进骨形成防止骨量丢失.结论补肾方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调节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使其达到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偶联,而防治骨质疏松.

  • XW630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影响

    作者:费伟;王大章;郑虎;翁玲玲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30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Sham组、OVX组、OVX+CFT组和OVX+XW630组,每组3只.取左侧股骨作三点弯曲力学强度测试,左侧胫骨作骨小梁结构参数测定.结果整个观察期内,OVX组股骨三点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与Sa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治疗组骨强度则呈上升趋势,与OVX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胫骨骨小梁结构参数测定结果显示,OVX组骨形成参数(Vv\,Tb.Th\,Tb.N)逐渐下降,而骨吸收参数(Tb.Sp)逐渐增加,呈骨量丢失状态,而两个治疗组骨形成参数逐渐增加,骨吸收参数逐渐下降,与OVX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两个治疗组同期各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W630能有效地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的成骨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作者:庄洪;邵敏

    目的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者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者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新疆汉维哈3个民族骨密度正常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

    作者:刘文亚;赵效国;邓晓帆;何秉贤

    目的分析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3个民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确定本地区各民族骨密度正常值,为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判断骨密度的依据.方法对年龄20~65岁来自新疆汉维哈3个民族正常人群的1 340名个体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别统计出均数和标准差,并且进行3个民族同性别、同年龄之间骨密度差异性的分析.设备为Tomoscan SR-7000螺旋滑环式CT机,配合使用QCT-3000骨密度测量系统,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腰椎2~4椎体松质骨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 (1)新疆汉维哈3个民族男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84.04±34.34、225.18±14.65、240.16±31.49 mg/cm,女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74.04±34.24、180.37±32.45、200.92±38.77 mg/cm.(2)3个民族男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20~25岁、30~35岁、25~30岁,而女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30~35岁、25~30岁、20~25岁,骨密度到达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3)3个民族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值经方差分析全部P<0.05(0.017~0.03);而3个民族女性除了50~年龄段P=0.1180外,其余各个年龄段均P<0.05(0.004~0.04).结论新疆汉维哈3个民族的骨密度正常值各年龄段均不相同,总体上是以哈族的骨密度值高,维族次之,汉族低.上述结果为新疆地区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也是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的可靠线索.

  • 成都市郊区学龄前儿童钙营养状况及补钙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姬巧云;吴康敏;安珍;李宁;钱幼琼;杨定焯

    钙营养是人体营养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钙对各年龄人群都有非常重要的营养作用,尤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为甚.生长期钙摄入不足可影响终身高[1]、峰值骨量和骨密度[2-5],进而影响成年后的生活质量[4,6,7].钙同时也是高血压、直肠癌、肾结石等的保护因素[8].笔者旨在研究成都市郊区学龄前儿童的钙营养及骨量发育情况,通过进行为期6个月的钙补充,了解对其体格生长、骨矿获得是否有促进作用,进一步探讨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钙需要量及适宜的补钙措施,并为其合理补钙提供参考.

  • 云南昆明地区正常人群骨矿密度研究

    作者:康晓鹏;胡侦明;劳汉昌;张宝华;浦波;杨庆秋;吴志丹

    目的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建立当地骨矿密度正常值标准.方法 1998-2000年间,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型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量年龄在20~90岁之间的706例正常人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男女各7个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女两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骨矿密度逐渐开始下降(80岁以上组除外).②第一腰椎的骨峰值较第四腰椎低(P<0.01);③80岁以上组骨密度出现反向增高,特别是在腰椎.结论①昆明的高海拔(1800~2000米)造成的低气压和缺氧环境以及云南人的身高和体重普遍较北方人低,造成其骨密度均值低于北方人;②昆明正常人群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成都.则可能是由于昆明日照时间(平均2 522小时/年)较长的缘故;③80岁以上年龄组骨矿密度受到骨质退变、软组织钙化的影响,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同时检测两个以上区域;并参考同一受检区域不同部位的值. 

  • 河南地区正常人腰椎前后位和侧位及侧位中部区域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作者:刘志成;王晓红

    目的了解河南正常人群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及腰椎侧位椎体中部区域骨密度数据,为该部位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河南地区居住10年以上1141名正常人作了腰椎前后位骨密度检测;960名正常人作了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其中714人作了腰椎体侧位椎体中部区域骨密度分析.结果腰椎前后位骨密度女性组于30~39岁达峰值;男性组于40~49岁达峰值.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不管男组和女组,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各年龄段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值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检测结果为该地区诊断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质疏松提供了正常参照值.

  • 北京城区10~12岁女孩骨密度的研究

    作者:刘加昌;张瑾;欧阳巧洪;刘青;滕小梅

    目的观察10~12岁女孩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对375例健康女孩行全身扫描和左前臂扫描,按首次(10岁)平均体重指数(BMI)分组为超重组(BMMI>19.6)、正常组(BMI=14.2~19.6)、偏轻组(BMI<14.2).1年和2年后,利用同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再次扫描,连续3年追踪观察该年龄段女孩每年BMD的变化.结果全身各部位的BMD值和全身总的骨矿含量(BMC)值第2年明显高于第1年(P<0.01~0.001).第3年(12岁)与第2年(11岁)相比:仅前臂远端1/10处BMD值有明显增加(P<0.001),前臂远端1/3处BMD值和全身总的BMD值无增加,且全身总的BMD值略有下降(P>0.05);但全身总的BMC值有明显增加(P<0.001).BMD、BMC值均以超重组高,正常组次之,偏轻组低.结论青春期女孩不同部位的BMD值年增长率快慢不一,但全身总的BMC值总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郭庆升;孙国强;张世斌;芮刚

    目的调查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辽宁地区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 300例,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受试者的L2-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BMD值.结果各检测组的BMD峰值均出现于20~2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60~69岁年龄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7%,女性为46.8%.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作者:卓铁军;周明秀;申志祥

    目的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20~89岁人群中5168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按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30~34岁,男性出现于25~29岁.(2)女性4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50~5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80岁时再加速(BMD平均年丢失率均>1%).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但在6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4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敏感.(2)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老年男性同样要重视.

  • 广州地区503例正常骨密度分析及研究

    作者:林伟;邓力平;邬恒夫;武兆忠;叶广春;欧阳智;魏学立

    目的探索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广州地区503名20~49岁居民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0~岁,男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均在25~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岁,女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在25~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结论我国男性骨密度峰值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年龄略早于女性.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作者:李瑾;尹大庆;朱玲;李武;周凤霞

    目的了解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变化,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北京地区20~89岁正常人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2~L4峰值分布在男性25~29岁,女性30~34岁,男女之间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55岁以后同年龄组两性间BMD差异显著(P<0.01).女性从45~50岁组,男性从60~64岁组开始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男性在70~84岁BMD保持稳定,并有上升趋势.结论妇女绝经前4~5年椎骨骨量就已出现明显的丢失;在临床扫描分析时,对异常高密区加以删除,可对腰椎骨密度状况得出更真实的评价.

  • 体重、身高对成都地区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

    作者:马锦富;王文志;陈琳;安珍;蒋建军;杨定焯

    目的研究体重、身高对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地区年龄在20~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237名(其中男性108名,女性129名),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含量(BMC)、面积(AREA)、骨密度(BMD).全部资料输入微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BMD呈正相关,其中体重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中等程度相关(r=0.39~0.55,P<0.01),身高与腰椎(L2-4)AREA相关性好(r=0.758,P<0.01),体重、身高与BMD相关性差(r=0.152~0.225,P<0.05).男性腰椎及髋部的BMC、AREA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P<0.01),男、女L2-4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略低于女性.L2-4BMC与体重比值及L2-4AREA与体重比值,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L2-4Area与身高比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体重对青壮年BMC的影响大于身高,身高对L2-4AREA影响大,男,女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的差异.BMC、Area、BMD 3项指标中,BMC更能反映体重、身高的差异,用BMC诊断骨质疏松可能比用BMD更好.在骨质疏松诊断时,综合考虑BMC、BMD才能进一步减少漏诊及误诊.

  • 无锡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燕;叶万忠;范益平;沈国平;陆亚芬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据估计,在美国髋部骨折危害大,病死率10%~20%,余下的50%将终身致残.国际学者们预言,到2050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以亚洲国家增长占首位,尤其多见于中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群急剧增加,因此我们面临严重的挑战,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成为众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我们对无锡地区健康成人体检中骨密度检测数据分析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必将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骨密度正常值

    作者:秦林林;马海波;张卫;葛崇华;李大为;肖艳霞

    本研究测定1 090例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骨密度值为1.228(g/cm2);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2).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

    关键词: 骨密度 腰椎 髋部
  • 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参考值横断面调查

    作者:廖二元;伍贤平;邓小戈;黄干;朱旭萍;龙兆丰;王闻博;唐炜立;张红;彭建

    目的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OP)参考数据库.方法用DXA 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2 702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38个不同区域的BMD.结果按每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38个不同骨骼区域的峰值BMD分别出现在20~24岁至40~44岁之间,其中髋部(股骨颈除外)早(20~24岁),前臂(超远端除外)晚(40~44岁).结论不同骨骼区域峰值BMD出现的年龄各异.

  • 美国国家卫生院有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文件

    作者:秦岭;张戈;梁秉中;石印玉;赵以甦

    4.生长激素与体成分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青春期分泌量多.他们一直在进入成长期的过程中起着形成和维持骨量的重要作用.生长激素的缺乏与骨矿密度的下降密切相关.低体成分指数的儿童与青少年的骨质可能低于平均峰值.尽管在整个成年期体成分指数与骨质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但机体体成分与骨质之间的关联是否归因于激素水平、营养因素或是负重活动产生的较高冲击负荷,或是其他因素尚不清楚.有几例关于老年人骨折的观察研究显示,骨折率与体成分指数成反比.

  • 健康教育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作者:张燕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以下简称OP)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并随时间的推移在逐渐严重.以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为代表的世界众多学术权威组织,近十几年来十分重视对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及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注重该病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实验.WHO总干事于1999年明确提出,全世界范围内应广泛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不要让OP如同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一样,造成人类广泛流行和疾病灾难.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