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

四川医学杂志

Sichuan Medical Journal 사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501
  • 国内刊号: 51-1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卓凯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耀霞;杨秀兰;赵聪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退黄、降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累计75%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终持续阴转率70%.对照组HBV-DNA累计阴转率33.3%,终阴转率为23.8%,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的患者,52周时治疗组的复常率83.8%,对照组为25.8%,P<0.05,治疗组累计53.8%患者血清HBeAg阴转,终持续阴转率53.8%.对照组HBeAg累计阴转率13.3%,终阴转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使ALT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 影响肝源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因素研究

    作者:陈和平;韩盛玺;杨尧;雷秉钧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相关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胃镜确诊慢性肝病相关的胃十二指肠溃疡45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20~40mg/d 4周,复检胃镜;45例非肝病胃十二指肠溃疡门诊患者作为对照,仅予以洛赛克20mg/d4周,复栓胃镜.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检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B超、胃镜、胃粘膜组织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栓测.结果慢性肝病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在42.86%~51.63%之间,比非肝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感染率低(84.44%,P<0.05).洛赛克20mg/d剂量治疗非肝病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38例,好转7例,高于同样剂量治疗的慢性乙肝相关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63.64%,100%,P<0.01),与洛赛克40mg/d应用4周疗效相似(85.71%~95%,P>0.05).治疗前血TB而不是ALT升高不利于慢性肝病相关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93.1%,68.75%,P<0.05).结论奥美啦唑治疗慢性肝源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剂量应当加倍,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前血TB水平影响溃疡转归.

  • 内镜多环结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作者:丁雄;徐辉;蒋明德;陈宏彬;张勇;秦建平;曾维政;李琳;王钊;张家碧

    目的探讨内镜多环结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Wilson-Cook多环结扎器对59例患者行内镜下多环结扎术125次,其中19例为急诊出血者,12例无出血史,伴GV者21例,部分患者辅以硬化治疗,观察其急诊止血效果和曲张静脉的消失情况.结果急诊止血率为100%,静脉曲张消失率为83%,随访1月~2年,再出血率为6.8%.结论内镜多环结扎术(必要时联合硬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

  • 胃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张勇;蒋明德;徐辉;陈虹彬;曾维政;王钊

    目的了解胃癌前病变组织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检测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3例肠上皮化生(IM)、32例不典型增生(Dys)胃粘膜Hp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Hp感染率在CAG(65.9%)、IM(63.0%)、Dys(62.5%)组显著高于CSG(42.1%)组(P<0.05;P<0.01,P<0.01):轻度及中度CAG(78.9%,70.4%)显著高于重度CAG组(39.1%)(I<0.01,P<0.05);轻度及中度IM(80%,69.6%)显著高于重度IM组(30%)(P<0.01).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显著增多(I<0.01).结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的加重.Hp难于生存,其致病性减弱.

  • 异常勃起的局部注射治疗及其治愈后的勃起功能探讨(附31例报告)

    作者:杨世春

    目的总结去甲肾上腺素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异常勃起,探讨长时间异常勃起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及其他并发症.方法1988年8月至1999年8月用去甲肾上腺素0.5mg海绵体注射治疗31例36次异常勃起.异常勃起发生时间7~120小时,平均23.7小时,并对患者作了随访.结果全部治愈,无明显不良后果.4例患者失访,27例作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8月~11年,平均5.4年.患者短期内勃起功能与发病前无显著差别.但6个月后,异常勃起>36小时的11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而<36小时的1 6例患者中有5例有勃起功能障碍(P<0.05).且长时间异常勃起者中有4例发生海绵体纤维化.结论海绵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异常勃起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超过36小时的异常勃起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与海绵体的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经内镜高弹力不折导丝空肠置管在小肠空气稀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冯凯祥;冯琦;章静;徐卫国

    目的探索在胃镜下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在胃镜下,通过高弹力不折导丝活检道置导丝入空肠,拔除胃镜,依导丝将空肠管置入空肠,再依次灌钡剂及空气造影.结果40例造影全部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每例置管时间4~10分钟(平均6.8分钟),26例有阳性发现(占65%),假阳性1例(2.5%).结论胃镜下高弹力导丝行小肠稀钡造影,方便、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 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治疗

    作者:吴俊超;杨景林;王一平;林世富

    目的研究结扎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31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23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8例,年龄32~63岁,其中男24例,女7例,结扎器采用连发结扎器(Wilson-Cook公司产品)和气动单发结扎器(日本秋田公司产品),结扎个数为4~12个.结果14例胃底静脉曲张经过1次治疗后消失,16例经过2~4次结扎后消失,1例经过4次治疗后效差改为手术治疗,5例活动性出血均得到控制,术后2周内再出血3例(9.7%),1月内再出血5/31例(16%),1例因再发大出血死亡,1例死于自发性腹膜炎.结论①结扎术是一有效的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其单次结扎后静脉曲张消失率(45%)优于食管静脉曲张(17%),②并发症与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相似.③气动结扎器用于胃底静脉结扎,橡皮圈释放可靠性优于连发结扎器.

  • 食管狭窄扩张与支架安置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徐辉;蒋明德;陈宏彬;李琳;曾维政;张勇;秦建平;王钊;张家碧

    目的探讨扩张与支架治疗食管狭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狭窄扩张与支架安置患者,采用内镜复查、住院及门诊就诊随访、电话与信件随访方式,回顾性研究扩张与支架在治疗食管狭窄中的作用.结果1次性扩张62例、2次性扩张81例、3次性扩张20例、25次扩张1例.68例安放支架者中,66例一次性安放成功.1例第二次安放成功,1例安放失败.每欠扩张平均进级为2级,治疗前后分级与症状改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后,除1例进食无明显改观,12例仅能大口进半流质外,其余均可正常饮食,未发现与扩张和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内镜下扩张与支架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明显、快捷、深受患者欢迎和临床医师认可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扩张 支架
  • 人血白蛋白及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比分析

    作者:吴晓玲;曾维政;蒋明德;陈晓斌;陈陵

    目的研究时比人血白蛋白及四氯化碳(CCl4)两种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别,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健康SD大鼠分别用CCl4皮下注射法和人血白蛋白免疫法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生存率、体重、肝功能、血清PCⅢ、CⅣ、HA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白蛋白造模大鼠平均体重较CCl4模型大鼠高,但动物死亡率高,肝纤维化形成率低,平均纤维化积分较低,与CCl4模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Cl4皮下注射法造模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高、病变典型,可作为肝纤维化实验研究的首选模型.

  • 几种慢性肝病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

    作者:孙晓滨;赵聪;史维;邱雄;农春燕;周耀霞

    目的评价几种慢性肝病与肝静脉频谱波形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04例肝硬化患者、46例慢性肝炎患者、43例脂肪肝患者及77例健康者进行肝静脉频谱检查.结果按肝静脉频谱特征将其分为三类:①O型(HVO):三相波或四相波,存在短暂反向血流;②Ⅰ型(HV1):双相波,频谱波动振幅减弱,无反向血流存在;③Ⅱ型(HV2):单相波,频谱波动消失,波形平坦.所有健康者肝静脉频谱均呈O型;Ⅰ型在肝硬化患者中占50.9%,慢性肝炎患者中占21.7%,脂肪肝患者中占27.9%;Ⅱ型在肝硬化患者中占1 8.3%,慢性肝炎患者中占6.5%,脂肪肝患者中占14.0%.在肝硬化患者中,HV2组肝功能损害程度重.结论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检查有助于对几种慢性肝病的诊断,对估计肝硬化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 CT诊断左侧输卵管异位妊娠1例

    作者:蒋瑾;席增华;仁青多吉;阿桑

    患者,女,28岁.月经来临前1天,突感阵发性下腹疼痛以剧痛为主,同时感恶心、头晕、面色苍白、神态欠清,有烦躁表现,脉快而细弱,四肢发冷,甲床苍白.T37.6℃,R25次/分,P100次/分,BP8.0/4.0kPa.腹部检查:疼痛以下腹偏左为明显,压痛与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时移动性浊音不明显、心肺(一).妇科检查:阴道内未见流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水平位似有漂浮感,双侧附件扪诊不清,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2ml血性液体.实验室:WBC38.2×109/L,RBC2.69×1012/L,Hb82g/L,大小便正常.B超:子宫轮廓欠清晰,腹腔内有积液,肝胆胰脾正常.病人既往月经量正常、规律,孕1产1,3年半前安宫内节育环,安环后月经量增加,近年来月经量正常,半年前患盆腔炎,4年前曾患骨盆左侧骨折.CT检查:盆腔右侧膀胱子宫隐窝内见稍高密度影,子宫边缘欠清晰.

  • 胸腔子宫内膜增生症1例

    作者:徐永红;艾义明

    患者,女,24岁,已婚.于1996年6月6日因经期间断咯血2月入院.月经史:134-5-25-261996,5,25,周期规则,经量适中.1996年1月结婚,1996年4月因疑为"葡萄胎"而行人工流产.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结核菌素试验17mm×17mm.胸片显示右肺第一前肋间中带可见密度不均小斑点状阴影.CT显示结果相符.诊断:①右上浸润型肺结核;②胸腔子宫内膜增生症(?)给予抗痨治疗.1996年6月25日月经未来潮,7月3日作妊娠试验阳性,7月5日又行人工流产.6天后又咯血,色鲜红,量约20ml,约2天.紧接着又于8、9月经期均发生咯血.胸片同前.于1997年5月在同济医院就诊,行开胸探查及右上肺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右上肺内病灶为异位的子宫内膜.

  • 安福隆和伽玛致阴茎水肿各1例

    作者:刘毅;何贵武

    例1,男,51岁.因包皮赘生物、下腹部胀痛、尿不净3月于2001年5月5日就诊.当日应用安福隆(重组干扰素α-2b,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局部封闭治疗后,有轻度发热,后自行消退.14天后第2次使用同一批号安福隆,半小时后阴茎肿胀透亮,皮下密布瘀斑、瘀点.急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8.经抗过敏对症治疗1周.局部恢复正常.其间多次应用伽玛(重组人干扰素-γ,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无不良反应.

  • 重复肠套叠1例

    作者:宋力

    患者,女,3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天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有一6cm×4cm包块,质中,不活动,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右下腹包块待诊,回盲部癌?查血常规:WBC 16.4×109/L,N0.92,E 0.08,B超怀疑肠梗阻,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腹胀不明显,给以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2天后,患者又解果酱色大便约500g,血便原因不清,故作急诊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现,升结肠内有一暗褐色腊肠状物从回盲瓣突入升结肠肠腔,怀疑为套叠的回肠,已缺血坏死;其余结肠肠壁未见异常,立即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中下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发现:①腹腔内有血性渗液约1000+ml;②回肠套入回肠约10+cm,呈紫黑色坏死,再套入结肠约12cm,回肠表面可见局部坏死、苍白.

  • 肝炎合并肠伤寒误诊1例

    作者:缪志明

    患者,男,32岁.以全身、巩膜黄染、小便黄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时T37℃,P76次/分,R16次/分,BP16/10kPa,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自然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未见蜘蛛痣及玫瑰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肿大,肝肋下2cm、剑突下3cm、质软轻触痛.B超提示肝肿大,肝炎样改变.肥达氏O<1:80,H<1:160.肝功:ALT1 04U/L,AST86U/L,rGT1 60U/L,总蛋白78g/L,白蛋白56g/L,HBsAg(+).入院后诊为急性黄疸型乙肝病毒性肝炎,给予强力宁、复方丹参,胸腺因子等静滴,配合中药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入院后第3天患者突然高热(T40℃),腹痛、呕吐咖啡样物,拉黑便等症状,查大便隐血强阳性,呕吐物含大量血液,Hb下降至50g/L,拟诊为重型肝炎,抢救1天病情无改善,而转省级医院治疗.经专家会诊再度复查肥达氏,终确诊为肠伤寒伴中毒性肝炎,肠出血,经2周治疗痊愈出院.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肠伤寒
  • 右侧锁骨假关节1例

    作者:吴华明

    患者,女,78岁.因左侧肩部受伤1小时入院.诉左锁骨区疼痛.查体:左锁骨区肿胀、青紫、压痛.扪及骨折断端.右侧锁骨中段扪及一无痛包块,推挤锁骨时感包块处活动,右上肢功能正常.否认有产伤及外伤病史.X线片示:左锁骨外段骨折,右锁骨中段假关节形成,肩峰侧锁骨段向前下移位,肩峰侧锁骨端比胸骨侧锁端较为膨大.锁骨先天性畸形少见,而锁骨假关节则更加罕见.假关节形成多见于右锁骨中三分之一,肩峰段常因上肢重力作用向前下移位,胸骨侧锁骨端膨大.而该例患者肩峰侧膨大可能与右上肢长期活动刺激断端增生所致.该病一般不影响上肢功能.假关节处无疼痛,常规照X线无意中发现.为了美观,可作膨出骨端修整,植骨融合术.

  • 不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

    作者:刁秀敏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15岁.因心慌、胸闷1月余,纳差,消瘦、乏力伴双下肢浮肿20天,于2000年12月20日收住院,查体:T37.5℃,P104次/分,R21次/分,BP11.97/7.98kPa.神清,精神可,营养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律整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腹水征(一).双下肢凹陷性浮肿.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12×109/L,RBC 3.5×1012/L,Hb 109g/L,PLT 100×109/L,N 0.85,L0.15.尿及大便常规均正常,肝功正常,TP 60g/L,ALB 35g/L,GLB 25g/L.BUN 4.5mmol/L,Cr108μmo1/L,ECG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胸片及胸透符合心包积液改变.人院诊断为化脓性心包炎,给予抗生素、激素等综合治疗1周症状不减,体温高达39℃,疑血液病,作骨穿送病理,结果为ANLL-M4b.

  • 散利痛致麻疹样药疹1例

    作者:李伟

    患者,男,26岁.入院前4天患者觉乏力、头昏痛,服散利痛2片,2天后胸部开始出现红斑,并逐渐向全身发展,伴有搔痒.查体:T 38.5℃,P 90次/分,R 20次/分,BP 15/8kPa.全身皮肤散在帽针头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以躯干为多,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部分皮疹有融合.咽部无充血,无麻疹粘膜斑.心肺(一).Hb 110g/L,RBC 3.05×1012/L,WBC 7.2×109/L,N 0.70,L0.30.入院诊断:麻疹样药疹.人院后给予息斯敏10mg和强的松20mg口服,每日1次,3天后皮疹开始消退.住院1周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完全消退.

  • 以阴囊红肿鞘膜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1例

    作者:廖东;黄茂

    患儿,男,3月.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T38℃,蛋花水样便每日10余次,呕吐奶样物2次,院外输液2天无好转.入院查T37.8℃,P135次/分,R36次/分.轻度失水貌,无皮疹,球结膜不充血,唇红,心肺(一),肝脾不大.根据患儿冬季发病,蛋花水样便,大便常规(一),诊断病毒性肠炎,给病毒唑及补液治疗,入院次日,患儿阴囊红肿明显,左侧为著,皮温升高,触之哭闹,透失试验阳性.患儿吃奶少,睡眠差,阵阵哭闹,仍发热、腹泻,多次请外科会诊,阴囊穿刺抽出淡黄色清亮液4ml,涂片脓球(十),腹穿未抽出液体,排除精索扭转,诊断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

  • 骨疡型中耳炎伴罕见乙状窦畸形1例

    作者:覃萍;王晋;杨怡静;宋斌

    患者,男,20岁.主诉为双耳反复流脓19年,明显听力下降4年.检查:右耳鼓膜大穿孔,仅前下留有残边约3mm,中耳腔内粘膜肿胀、见淡黄色黏液分泌物,未见肉芽及胆脂瘤组织.左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中耳腔干燥.电测听检查示:右耳全聋、左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乳突X线摄片报告:双慢性中耳乳突炎、右疑有胆脂瘤形成,乙状窦及脑膜板无异常.于2000年12月在局麻下行右乳突根治术,耳内切口,暴露骨性外耳道后壁,见其骨壁坡度大(呈陡斜坡样),外耳道后上棘明显,考虑到患者系硬化型乳突及有可能乙状窦前置,进入鼓窦的方法为皮质下凿人法,即凿人选点在外耳道后壁和上壁的交角,当凿入约2mm时(面积约5mm直径),有骨皮质菲薄(如蛋壳)及皮质下空腔的感觉,随及大量暗红色血液涌出,立即用纱条填塞并用手指加压于此,5分钟后抽出纱条仍出血不止,高度怀疑乙状窦出血,不得不停止手术,碘仿纱条填塞局部,关闭术腔,加压包扎.1周后术耳完全减压,未再出血.

  • 黄蜂螫伤致急性肾衰、肝功损害1例

    作者:刘琦

    患者,女,45岁.于劳动途中被黄蜂螯伤,当时即感头部及臀部搔痒及肿痛,余无不适,1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频繁,每日10余次,量多,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咖啡样物质,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亦无尿量减少,当地个体诊所医治不详,无好转.2天后出现尿量减少,250~300ml/日,无肉眼血尿及水肿,伴头晕、眼花、乏力,转合江县人民医院,输液(约1250ml)后无好转,尿仍少,200~300ml/日,故送至我院.当日查体:T37.6 ℃,P92次/分,BP21.3/10.7kPa.全身皮肢稍黄染,臀部、头部、四肢可见被黄蜂螫伤后遗留的暗红色丘疹,眼睑浮肿,全腹压痛,反跳痛,肝区叩痛,左肾区叩痛,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当日辅查:电解质K+3.57mmol/L,Na+137mmol/L,CO2-CP23.22mmol/L,肾功:BUN 5.75mmol/L,血常规:WBC16×109/L,N 0.91,RBC2.63×1012/L,Hb83g/L,PLT37×109/L

  • 外伤性乳糜腹1例

    作者:刘卫东

    患者,男,12岁.因外伤左胸部疼痛3天人院.经X线诊断为:左侧第6、7肋骨骨折.经多头带固定,对症抗感染治疗2天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欲吐、无恶寒发热.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移浊(十).左下腹穿刺,可见抽出有乳白色腹水.腹水检查:乳糜试险阳性.化验:Hb112g/L,WBC 7.6×109/L,N0.93,L0.07.B超提示:肝、胆、脾均未见异常.诊断为乳糜腹水.在持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中等量乳白色腹水约10000ml.肝、胆、脾及肠管均未见破裂.仅见小肠系膜及后腹膜增厚,水肿.术中考虑为淋巴管损伤.遂行左侧后腹膜修补术.清洗腹腔,左下腹置血浆引流管引流.术后3日拔血浆管,切口8日折线.住院1月出院,术后1年随访未复发.乳縻腹水是胸导管、腹腔淋巴管及其分支损伤、破裂、压迫、阻塞或伤后乳糜溢人腹腔造成.本例为外伤所致.如腹水量大又有明确的淋巴管破裂或阻塞者应尽早手术,对于腹腔内乳糜腹水不多,又无原发病灶、可行非手术治疗,以低脂、低钠、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禁食,改为胃肠外静脉营养.

  • 基层医院切除大脑凸面特大脑膜瘤1例

    作者:高志成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因右前额骨性包块进行性长大半年多,左下肢麻木行走不便4个月,伴视、听、记忆力明显减退及反应迟钝,于1998年3月26日入院,入院前有过三次癫痫大发作,6年前有右额部摔伤史. 入院检查神清,智力痴愚,行路不稳,左下肢肌力明显低于右下肢,右侧头部巨大包块,呈双颅凸出畸形,包块跨越额、顶、颞直径达12cm.包块质硬,不移动,扪及多个表现粗糙的块状硬结节,包块中心有囊性感.X线颅骨片检查示右额、顶、颞部颅骨破坏缺损,脑膜中动脉沟明显增宽.右颈动脉造影,病变区双重动脉血供.脑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左移0.5cm.脑电图示右侧波波幅高于左侧.双眼底视乳头水肿.

  •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的几个问题

    作者:解方为;蒋明德;马洪德

    肝纤维化是肝硬变的早期和必经阶段,其中25%~40%终发展为肝硬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肝细胞分离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并经证实肝纤维化可以逆转,为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 诱导痰中细胞因子、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徐治波;高蜀生;练祥忠;杨英

    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发表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并指出这种气道炎症是由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目前研究气道炎症的方法有尸检,纤支镜活检,支气管冲洗(BW),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呼出气体检测(特别是NO)及痰检查[1].1992年,Pin等[2]首先通过吸入雾化的高渗盐水诱导痰液生成术研究哮喘的气道炎症现已逐渐广泛地用于临床.近一个多中心研究证实诱导痰技术在认真监护的情况下月于中至重度的哮喘是安全的.诱导痰中炎性物质的检测有良好的可重复性[3].此方法简便易行,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诱导痰 哮喘
  •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的体会

    作者:任敏;勾忠杰

    我院将一次性输液器应用于临床各种灌肠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1年2月用一次性输液器共为94例病人实施灌肠,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龄1 4~88岁.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灌肠
  • 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郑尚英;王志蓉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是国际上90年代初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我院于2000年6~12月对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对其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徐永华;漆世容;黄景晞

    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8年3月收治17例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患者。护理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之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对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监控的体会

    作者:赵欣欣

    我院消化科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采取多种形式,对临床静脉一针成功率进行了质量监控,使静脉穿刺成功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用对静脉穿刺的质量监控,共有8976例.其中男5984例,女2992例,年龄13~94岁.1.2质量监控方式:全科统一按照护理部督导小组制定的操作质量标准.

    关键词: 静脉穿刺 质量监控
  • 非疫区小儿血吸虫病误诊误治1例

    作者:张崇建;马强

    患儿,男,10岁.因发热19天于2000年9月14日入院.19天前(8月25日)无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达40℃,无咳嗽及咯血,无关节肿痛,无头痛及呕吐,大小便正常,当地医疗点行抗感染及退烧等处理6天后仍然发热,并且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和腹痛,无腹泻,又到镇医院就诊,考虑药物过敏和感染,行抗感染和抗过敏治疗7天后皮疹消退,但仍然发热和腹痛,再转到保健站就诊,查体发现右下腹有压痛,诊断"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有所缓解,但仍高热,各种抗生素治疗5天后无效,转入我院.

  •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教训分析

    作者:李成勋;徐晓梅

    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是一项基本技术,但拔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少见,现将其原因及教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例均女性,1例因胆总管扩张行胆总管探查术,合并低血糖3.75mmol/L,3周后拔管,即出现腹膜炎,立即沿原引流口置管引流,保守治疗好转;另1例因急性胆管炎行胆道探查术,合并肝功异常A/G 0.95、ALT124U/L、AST140U/L,术后4周拔管,出现腹膜炎,再次手术,见胆总管原置T管处有一破口,置管引流后治愈.另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拔管时T管断裂,再次入腹见T管缝合于胆总管上,重置T管后治愈.以上3例在拔管前均夹管并行T管造影无异常.

  • 泌尿系结核误诊2例

    作者:郑晓秋

    1 病例报告例1,男,70岁.因夜尿增多、尿频、尿急3年.在院外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检报告为前列腺增殖伴结核.术后第6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入我院行腹膜透析术.

    关键词: 泌尿系结核
  • 老年人严重低血糖症误诊3例

    作者:华伟

    1 病例报告例1,男,57岁.患糖尿病5年.因手抖2小时,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查体:浅昏迷,BP15/11kPa.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按缺血性脑病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入院后12小时查血糖2.0mmol/L,追问家属述该患者在入院前9小时口服了优降糖10mg和降糖灵100mg,确诊为低血糖症.立即按低血糖症抢救治疗,静脉补葡萄糖300g,36小时后清醒,手抖消失,血糖升至5.1mmol/L.

    关键词: 低血糖 诊断
  • 巨大肺大泡误诊为局限性气胸2例

    作者:练祥忠;高蜀生;王远青

    巨大肺大泡和局限性气胞有时在X线上很难鉴别.文献上不乏将巨大肺大泡误诊为局限性气胸的病例,从而造成错误的治疗.因此,二者鉴别非常重要,临床应高度重视.本文报告2例.

    关键词: 肺大泡 误诊
  • 烧伤休克期患者直肠粘膜表面pH的改变及检测意义

    作者:汪涛;何为虎

    现将用pH计直接检测烧伤休克期患者直肠粘膜表面pH的结果报告如下。

  • 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11例报告

    作者:王丽;王显忠

    我院皮肤科于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用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1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11例睑黄瘤中,男3例,女8例,年龄34~60岁,病程6个月至11年.皮损情况:双侧眼睑6例,单侧眼睑5例.11例中有2例经手术切除后复发,余9例均未做过其他任何治疗.

  • 彩超spectra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玲;彭丽;邓仕军

    我院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利用彩超spectra 10 Hz探头对一组眼部疾病进行了探查,经光学检查、手术后证实,本组彩超诊断基本上符合临床诊断,现将检查的53例106眼,报告如下.

    关键词: 眼部疾病 彩超 诊断
  • 偏头痛的防治

    作者:沈鼎烈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根据国外流调资料,约10%~15%人群患有偏头痛.1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过去认为偏头痛是血管紊乱所致,近的观点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所引起,其理由是:在头痛出现前有预兆症状提示下丘脑功能障碍;存在的局灶性神经紊乱不能单独用脑血流量改变来解释;许多头痛伴随自主神经及全身功能障碍;脑磁图改变显示发作间期大脑功能率乱;偏头痛患者中5-HT功能改变;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内存在由神经系改变所诱发的炎性紊乱.据此,认为炎症过程和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递质(包括5-HT)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神经元可以在该通路从脑血管壁的轴突末梢,到脑干的中枢端的不同位点被活化,因而对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阻断也就既可以发生在脑干内,也可以发生在外围的-系列位点.Weiler通过正电子发射脑扫描显示脑干内存在一个可能代表偏头痛发生器的区域.偏头痛的神经血管理论,包括中枢5-HT系统,得到大多数可终止偏头痛发作的药物均能减少5 HT能神经元放电这一事实的支持.

    关键词: 偏头痛 预防 治疗
  • 体外循环中的脑损伤及麻醉剂对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蔚;王泉云;金德方

    近年来体外循环(CPB)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CPB术后第1周30%~60%的病人有神经精神障碍,术后几个月至几年10%~30%的病人仍有可测量的认知障碍.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稳定性问题

    作者:李箭;杨天府;裴福兴;杨静;屠重棋;蒋欣

    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成与败.稳定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手术技术操作尤其重要.维持髋关节稳定性由静力稳定结构和动力稳定结构组成,其中髋关节吻合是球臼关节,大稳定.而关节囊结构和关节内外韧带(圆韧带)增加了静力稳定性.动力稳定结构是髋关节周围丰富的肌肉张力及抗张力强度.关节活动范围及所处的位置:分为稳定位置及不稳定位置(髋关节在屈髋内收内旋位极其不稳定).外力及或病变导致维持髋关节稳定性的结构破坏发生关节不稳定将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半脱位--关节功能部分丧失;关节脱位--关节功能几乎丧失;关节脱位及合并骨折(撕脱或粉碎性骨折)--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 癌症疼痛"三阶梯"疗法的应用

    作者:李胜平;柏朝益;唐小丽

    至少30%的转移性肿瘤及70%的晚期肿瘤患者经受着疼痛的折磨[1].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阶梯止痛疗法,1990年我国与WHO联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癌症疼痛姑息治疗研讨会,并正式将三阶梯疗法引入我国[2].三阶梯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到多个研究小组的肯定[3],但目前癌症疼痛仍未得到有效处理,仅有约40%的患者接受了恰当的治疗,不能缓解的疼痛将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精神生活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下面就癌症疼痛三阶梯疗法的应用作一综述.

  • 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体会

    作者:周华

    我院近2年来对磨牙(包括前磨牙)大部分龋损及冠根折,斜折的保存修复采用以根管治疗为基础,桩核成形,再加铸造金属全冠或金瓷全冠,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及功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硬膜外阻滞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涂正一

    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手术中应用普遍而广泛.但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却常因置管困难而改换穿刺间隙或麻醉方式,既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又耽误手术进程.所以,找出置管困难的原因,在临床麻醉中既必要又十分重要.

  • 结膜松弛症及改良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叶华英;梁小琼;王国平;王丹玲

    我院自2000年4至2001年4月对12眼伴有症状的结膜松弛症患者采用了改良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我院共诊治12眼伴有症状的结膜松弛症患者,其中男性4眼,女性8眼,年龄55~78岁,平均70±9.6岁.患者中有异物感症状的10眼,有溢泪症状的8眼,有结膜下出血症状的4眼(一个患者多合并2或3种症状).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手术
  • 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蒋明德;解方为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肝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并证实了肝硬变是可以完全逆转的.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防治肝纤维化,一直是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 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作者:王野;李远建;杨彬

    在院前急救中充分发挥城市特殊人群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不失为好方法.2000年6~¨月期间,我急救中心先后举办了8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班,对我市的部分119消防武警和110公安巡警(以下均称特殊人群)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培训方法探讨如下.

  • 麻黄碱引起血压急剧升高1例

    作者:张子斌

    患者,女,24岁.因羊水早破,胎儿宫内窘迫,于2001年1月24日入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Hb100g/L,WBC6.8×109/L,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无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术前30分钟常规用鲁米那钠0.lg,阿托品0.3mg肌注,取腰2腰3穿刺,推人试探剂量1.5%利多卡因4ml,观察15分钟无腰麻征象后,头向置管,首次剂量1.5%利多卡因7ml中用针头滴1ml内含1mg肾上腺素1滴,缓慢推人,15分钟后,患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液,BP10/6kPa,用麻黄碱15mg加人滴管内静滴,17分钟患者烦躁不安,述胸闷、心悸、头痛、眩晕,查HR94次/分,R19次/分,BP32/22kPa.肌注非那根20mg.32分钟,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测BP15/10kPa,开始手术.53分钟胎儿娩出,患者恶心、呕吐,BP9/5kPa,用麻黄碱15mg加入滴管内静滴.55分钟,患者烦躁不安,述头痛剧烈,眩晕、胸闷、心悸,查HR96次/分,R19次/分,BP33/22kPa.

  • 寄生虫性阑尾炎1例

    作者:冯登云

    患儿,男,12岁,学生.因右下腹反复疼痛半月入院.病前精神、饮食、大小便均正常,患先天性兔唇裂,半月来均按急性胃肠炎医治无效.人院查体见:急性痛苦貌,被迫弯腰捧腹,轻度畏寒、发热,恶心未呕吐,心肺肝睥正常,右下腹麦氏区压痛,反跳痛明显,局部肌紧张,无移浊,肠鸣无异常,结肠充气征(+),闭孔内肌征(±),腰大肌征(十),每日解黄色稀大便数次,伴里急后重,尿正常.血常规:Hb120g/L,WBC12.5×109/L,N0.83,L0.17,腹部B超无异常.入院诊断:腹痛待诊,急性阑尾炎?遂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开腹后见有一条已腐烂的蛔虫,将其取出,吸除附近的脓液后寻找阑尾,见阑尾尖端化脓穿孔,处理阑尾后探查胃肠道无穿孔征象,关腹术毕.术后诊断,寄生虫性阑尾炎.8天后痊愈出院.

四川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