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

四川医学杂志

Sichuan Medical Journal 사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501
  • 国内刊号: 51-1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卓凯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肾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陈仕高

    患者,男,71岁.右腹部间歇性隐痛2+月,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腹软,右上腹部可触及质硬、表面光滑稍活动包块,深压痛(+).

  • 干细胞移植术后诱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作者:银燕;邓硕曾;陈思瑞

    1 临床资料例1,女,23岁.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术前一般情况良好,骨髓活检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缓解象,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术.

  • 口服非洛地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作者:姚庆勃;于秀卿

    患者,男,71岁.因头痛头晕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70mmHg,心率齐.心电图:窦性心率,腹部B超:正常,肾功正常.

  • 乳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作者:梁涛;李羽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50kg.因发现右乳包块20d于2006年10月15日入院.10d前患者于外院行针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乳癌,为求进一步诊疗入院.

  • 穿琥宁注射液致惊厥1例

    作者:徐思秦

    患儿,女,6岁.因发热,抽搐入院.3d前患儿因发热到本院门诊就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穿琥宁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20045028)2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在治疗3d,静脉滴注穿琥宁约30min,患儿出现四肢阵性抽搐,左右眼上翻,口溢白沫,立即给予安定10mg,静脉注射,约10min,后惊厥停止,并转入病房治疗.

  • 乳腺结核3例

    作者:王雅凡

    1 临床资料例1,女,40岁.右乳间歇胀痛、流脓1年余,于1996年10月12日住院.1年前右乳出现鸡蛋大小结节,无红肿无疼痛,不久自乳头溢出黄白色脓液.

  • 人正常精液中早期凋亡精子的检测

    作者:岳焕勋;蒋敏;李福平;林丽;张思孝

    目的 通过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精液中精子早期凋亡发生的程度.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AnnexinV和碘化丙啶对34例具有正常精液分析参数的精子进行染色和显微观察,计数凋亡精子发生率.结果 精液中早期凋亡精子发生率为6.5(4.9,7.4)%,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凋亡精子发生率和年龄和禁欲时间等不相关.结论 精液中存在少量的早期凋亡精子且个体间差异较大,荧光标记的AnnexinV和碘化丙啶染色显微镜观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量化观察.

  • 丙肝病毒核心蛋白抑制乙肝病毒转录与复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芳;唐红;刘丽;王甦;刘凤君;刘聪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录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HCV core表达质粒(pNKF-HCV core)转染HepG2.2.15细胞.以空载质粒(pNKF)转染HepG2.2.15细胞作为阳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Nor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 mRNA的转录水平,以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复制中间体DNA的复制水平.结果 20μg pNKF-HCV core转染HepG2.2.15细胞后,可使细胞中HBV mRNA转录水平及HBV复制中间体DNA复制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51.9%及36.5%.10μg及15μg pNKF-HCV core较pNKF转染的HepG2.2.15细胞的HBV mRNA信号与HBV复制中间体DNA检出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HCV核心蛋白达到一定的剂量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转录与复制.

  • 6-OHDA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及评估

    作者:张伟;杨辉

    目的 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射,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双点组大鼠模型病死率高于其余各组,12μl单点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其余各组,行为学检测见各单点组随6-OHDA剂量增加,其异常行为出现率增高;免疫组化检测各单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12μl单点组与双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纹状体区对6-OHDA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12μl单点注射方法优于双点注射法.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CARB-3基因的发现

    作者:颜英俊;糜祖煌;刘华;杨洋;张凯;杨明清;黄文方

    目的 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临床样本中分离的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情况,并对CARB基因分型.方法 应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并筛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方法筛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CARB基因,用DNA测序法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分型.结果 3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32.4%携带CARB基因,测得DNA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基因型为CARB-3型.结论 我院临床样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CARB-3型基因,携带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治和耐药监测.

  • 高压氧综合疗法改善职业人员颈源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效应研究

    作者:庄晓;杜琼;陈赛娇

    目的 对比高压氧并颈椎操等综合疗法与单纯高压氧疗法治疗职业人员颈源性椎-基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选取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并颈椎操组(治疗组)及单纯高压氧组(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高压氧、内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颈椎操等综合疗法;对照组50例用单纯高压氧疗法.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增加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并能有效地纠正VBA血流动力学紊乱;②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并颈椎操等综合疗法对职业人员颈源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作者:吴新建;邓和军;甘霖

    目的 探讨老年(>70岁)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者全部治愈.术后无严重心肺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血糖需控制在8.4mmol/L以内,熟练手术操作,术中加强监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进;张茂碧

    目的 观察重比重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产科手术患者110例,年龄21~3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用罗哌卡因20mg,布比卡因15mg,利多卡因4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2ml配成重比重溶液.用新乡驼人医疗器械的AS-E/S型硬膜外和蛛网膜下隙联合麻醉针于L3-4间隙穿刺.麻醉药的容量为4ml,2min内推完,比较3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和恢复的差异,及麻醉后的不良反映.结果 罗哌卡因大阻滞时间长于布比卡因,更大于利多卡因(P<0.01).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大于利多卡因(P<0.01)和布比卡因(P<0.05).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长于利多卡因(P<0.01),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1).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仰卧综合征,血压、脉搏变化均小于其它两组.结论 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运动阻滞弱为产科所采用.

  • 肘部关节创伤X线诊断(1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顺奎

    目的 提高对肘部创伤的认识.方法 对140例肘部关节创伤X线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肘部创伤以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为多见,且常有多发骨折,内、外髁及内、外上髁骨折次之.在肘部创伤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结论 由于暴力方式、性质和轻重程度不同,创伤种类亦不相同,各个不同年龄由于解剖生理的差异,其创伤亦各有特点.

    关键词: 肘关节 X线片
  • 多塞平乳膏治疗老年性冬季瘙痒症临床体会

    作者:周静

    目的 探讨老年性冬季瘙痒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自配多塞平乳膏治疗197例老年性冬季瘙痒症患者,并记录治疗第1~4周患者的瘙瘁感觉变化.结果 197例患者第1~4周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9%、69.5%、75.6%、83.2%,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多塞平乳膏治疗老年性冬季瘙痒症是有效的,且经济安全.

    关键词: 老年瘙痒症 多塞平
  • 复合麻醉对神经外科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作者:陈涛;罗刚

    目的 研究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硝普纳(SNP)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A组泵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泵注芬太尼;需要控制性降压时,调节SNP的泵注速度,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50~60 mgHg.观察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达60min及停降压1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A组比B组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HR更稳定,到达降压目标时SNP用药量少,术后苏醒恢复迅速(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强化SNP的降压效果,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昌孝;黄颖川;王翰辉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0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3例;异位血管压迫2例;纤维条索压迫5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4例,肾盂Y-V成形术6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术1例.纤维条索松解术4例,肾切除术5例.结果 42例(肾切除术除外)于术后经3~84个月随访,痊愈34例,总治愈率80.9%,6例术后肾积水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均为松解术.B超(IVU)是诊断UPJO常用的检查手段.结论 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佳术式.

  • 抗瘢痕硅凝胶膜用于移植皮片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雷;文亮

    目的 抗瘢痕硅凝胶膜用于移植皮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方法 以临床接受皮片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并选取未坚持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移植皮片的面积、颜色、硬度、平整度等治疗进行观察,研究硅凝胶膜用于移植皮片的综合效果,与传统弹力绷带治疗方法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6个月,对皮片色泽、平整度等进行综合评分,硅凝胶膜组分别和绷带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凝胶膜组皮片收缩率为12%,分别和绷带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凝胶膜用于移植皮片,可有效防止移植皮片的收缩,改善皮片外观.

  • 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杨桁

    目的 探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先将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其中6例C3型骨折,由于骨折块粉碎,采用了自体髂骨植骨.然后用双钢板固定髁上骨折,内侧半管状钢板固定于内上髁的嵴上,外侧则用重建钢板固定,两钢板呈90°角,鹰嘴截骨部用张力带固定.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1个月,肘关节屈曲80~105°,平均86.2°;伸直丢失30~45°,平均40.7°.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17°;伸直丢失10~35°,平均23.2°.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7周.以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17例,可4例.4例伤口渗出,3例克氏针退出,1例尺神经病变,3例异位骨化.无1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 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异丙酚用于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雄;华丽;侯明勇;王素梅

    目的 观察异丙酚作为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泵注异丙酚入睡行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并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直至术毕,观察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变化.结果 术中患儿全部呈睡眠状态,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术毕停药后10min左右,全组小儿均全部清醒,术后循环稳定,无恶心、呕吐.结论 异丙酚用于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可控性好,便于麻醉管理,是目前较理想的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衣平;马红

    目的 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E组(n=20)罗哌卡因组,于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别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D组复合舒芬太尼10μg,E组复合生理盐水1ml,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E组相比D组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安全有效,具有镇痛作用强,可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

  • 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在TURBt术中的应用

    作者:卢晓明;裴晓琴;瞿兆奎;沈华才;王峰

    目的 对在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00年后在TURBt术中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和TURBt术中不作注射组进行比较.结果 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除少数有轻微消化道反应和一过性尿频尿急,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入液体,使肿瘤基底显示更清晰,术中定位更准确,两组术后复发率经χ2检验膀胱粘膜下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不良反应少,方便了手术,明显减少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整形术

    作者:卿勇;岑瑛;刘晓雪;段伟强;李晶晶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整形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8例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患者采用改良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随访6个月的疗效.结果 应用本方法手术治疗外伤性重度复杂性鞍鼻8例,外观明显改善,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假体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设计合理,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矫正效果确切,适合于矫正重度外伤性鞍鼻畸形.

    关键词: 鞍鼻 矫正 外伤
  • 改良张力带钢丝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斯勇

    目的 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11例,环行钢丝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10例,下极髌骨切除加石膏托外固定3例.结果 环行钢丝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仅有40%的优良复位,而经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有98%获优良复位.结论 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可获得骨折复位好,骨折愈合快,膝关节活动好的效果,并且对髌骨粉碎性骨折,可避免髌骨切除同时获得良好结果.

  • 低位直肠癌行改良Parks根治术可行性探索

    作者:夏瑞见;何元;陶亮

    目的 评价改良Parks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肛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46例距肛门4~7 cm的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切除后将吻合口建在肛直环线或齿线上方0.5cm处,全部患者未用吻合器,采用经肛门手工缝合法.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吻合口小瘘1例,随访5年,仅此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无其它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1年78%(36/46),3年50%(23/46),5年39%(18/46).出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便频,残便感,下坠感;肛周皮肤粪渍性浅小溃疡43%(20/46),较明显便秘11%(5/46),但在术后3~6个月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改良Parks手术进一步扩大了保留肛门的机会,且在基层医院为患者节约了较大的开支,术后肛门自制功能是肯定的,疗效是优良的.

  •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庆喜;蒲霞;刘勇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单纯癌,且病程晚,易见淋巴结转移.16例男性乳腺癌中ER阳性12例(75%),PR阳性13例(81.25%),Ki-67阳性13例(81.25%).结论 淋巴结腋窝淋巴转移与否,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激素受体阳性与否被认为是影响男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加大对男性乳腺癌的科普宣传力度,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阿维A治疗囊肿性痤疮33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文丽;杨钰鑫

    目的 观察阿维A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阿维A 30mg,1次/d,对照组口服甘草锌250mg,2次/d.结果 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3例,进步5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进步7例,无效5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维A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确切,可供临床使用.

    关键词: 囊肿性痤疮 阿维A
  • 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附486例报告)

    作者:陈朝奇;李小蓉;蒋修全;赵刚;祝青

    目的 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 对486例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9.7%.其中胸中及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7%和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转移率明显低于髓质型、溃疡型及缩窄型食管癌(P<0.0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病变浸润深度而增加,其转移部位以胃左动脉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及小网膜淋巴结为主;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层次有一定关系,当肿瘤浸润食管肌层时,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中段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将胃小弯"裸化"可提高腹腔淋巴结清除率.

  • 高频彩超诊断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梁燕;梁萍;李树森;廖明松;邓旦;赖小今;李娅;吴晓波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超检查骨及软骨肿瘤的可行性和检查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的23例骨肿瘤与临床检查对照,分析良、恶性骨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恶性骨肿瘤表现为骨皮质粗糙、中断、骨膜线不完整,瘤体凌乱,内部回声强弱不等,血流信号丰富,不同性质和部位的骨肿瘤还有不同表现.骨转移癌有其原发肿瘤的特点.良性骨肿瘤表面平坦,骨膜线光滑,瘤体内回声均匀性衰减,无明显的多次反射凌乱征.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23例骨肿瘤超声漏诊2例(显示率91.3%),误诊4例(误诊率17.4%).漏误诊共占26.1%,诊断符合率73.9%.结论 超声可以显示骨肿瘤破坏状况及范围,观察骨膜、内部回声及与周边软组织的关系.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能实时地观察肿瘤内及周边区血流信号及供血特点,从而使彩超诊断骨肿瘤成为可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肿瘤 超声诊断
  • HIF-1α和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蔡凤林;周士福;马兆生;吴玉玉;高玮红

    目的 探讨HIF-1α和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为76.9%(40/52),MMP-2的阳性表达为82.7%(43/5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MMP-2蛋白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等级相关性.HIF-1α蛋白可通过诱导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从而成为其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乳腺癌 HIF-1α MMP-2
  • 乳腺癌患者血清PSA测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宇哲;黄玉兰;倪青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23例乳腺癌、36例乳腺增生和2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f-PSA和t-PSA水平,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 乳腺癌血清f-PSA、t-PSA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乳腺增生组f-PSA、t-P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f-PSA/t-PSA比值低于乳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f-PSA/t-PSA比值在乳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血清中f-PSA和t-PSA增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f-PSA/t-PSA比值可能有助于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 骨盆骨折的手术时机

    作者:谈中文;陈天健;宋炎成;方跃;杨天府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的手术时机.方法 为评价早期和晚期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住对功能恢复的影响,使用关键词和MESH词表在Medline上进行检索,进行传统检索时,纳入标准包括研究有关早期和晚期骨盆及髋臼骨折固定结局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共有4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但其在仅有5篇文献研究骨盆环骨折;另有1篇研究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文献符合附加的标准(对早期和晚期重建进行比较)而被纳入.排除标准包括样本量少于4个患者的文献,以及资料不完整的文献.结果 检索得到的6篇文献,但这些研究中对于"早期"的定义从<7d到14d差别较大.结论 所有研究结果均支持早期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复位,预后明显优于晚期治疗.

  • 瑞捷在2岁以下小儿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作者:周锋;胡亮

    目的 探讨瑞捷在2岁以下小儿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择100例唇腭裂整复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50例、瑞捷组(B组)50例,诱导力月西0.05mg/kg,阿曲库胺0.6mg/kg.A组氯胺酮3mg/kg、B组丙泊酚2.5mg/kg、瑞捷1μg/kg,插管后机控呼吸.吸入异氟醚,B组同时泵注0.2μg/kg(kg·min)瑞捷,观察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异氟醚浓度,苏醒时间及气道合并症.结果 B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吸入异氟醚浓度更低,苏醒时间更短,气道合并症更少.结论 瑞捷可安全、有效地用于2岁以下小儿的插管全麻中.

  • 氯诺昔康联合瑞芬太尼在全麻围拔管期中的应用

    作者:罗凯;马世颖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联合瑞芬太尼在全麻围拔管期的应用及预防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开胸、开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麻醉苏醒期用药,A组:术毕即停用瑞芬太尼.B组: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瑞芬太尼术毕减量至0.05~0.1 μg/(kg·min),自主呼吸开始恢复后即停药.观察苏醒期有无躁动、呛咳,从术毕起记录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cm)对发生疼痛程度评估.记录诱导前、术毕前10min、拔管前3min及拔管后3min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收缩压和心率乘积(RPP).结果 A组患者躁动、呛咳发生率、拔管后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短于B组;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SBP、DBP、HR、RP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上述参数显著增高.结论 氯诺昔康联合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苏醒期内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有效降低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 5种穿刺入路化学溶解术造影剂分布情况的比较

    作者:白国强;吴云松;杨磊;巨辉;李京霞

    目的 比较5种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注药后的药物分布情况,筛选出化学溶解术的佳方案.方法 采用5种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穿刺成功后注射造影剂,通过CT扫描观察分析造影剂的分布.结果 ①经椎板外切迹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上方层面的外上方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突出物周围及硬膜外前腔分布少.②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突出物周围、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③经椎间孔入路[2]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突出物周围、椎间孔和神经根管,部分患者穿刺针可通过突出物进入椎间盘内.盘外注射均受体位的影响.④经后外侧入路[2]行盘内注射造影剂均匀分布在椎间盘内.对突出物较小的患者可见造影剂扩散至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的患者造影剂很少进入突出物内.⑤经椎板间孔入路[3]突出物及盘内注射造影剂分布情况:突出较小、纤维环未破裂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于椎间盘中后部(病变侧居多)及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在突出物内,仅见少量的造影剂进入椎间盘后半部分.结论 对于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物较小的患者以及远外侧型患者,应选择后外侧入路;对于椎间孔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椎间孔入路;对于外侧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或椎板间孔入路;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应选用椎板间孔入路.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作者:谭均;李永奎;许冰;顾其珊

    目的 探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19例,其中"T"或"Y"型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8例,全部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评定效果.结果 19例经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无近晚期并发症,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达90%.结论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锁定准确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茜;赵泽宇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6例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诱导用药:力月西0.1mg/kg,阿曲库铵0.7mg/kg,异丙酚1.5mg/kg,R组用瑞芬太尼0.7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R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后5min(T2)、15min(T3)、30min(T4)患儿的血压及心率;记录术毕至患儿苏醒拔管的时间、苏醒质量及吸入异氟醚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儿T0、T1、T2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其血压及心率R组低于F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低于F组,苏醒时间R组短于F组,苏醒质量R组高于F组.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其循环稳定,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 微创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全德;李勇;吴尧;王弘;陈霞

    目的 用微小介入的方法针取乳房组织进行活检,让医师不用手术就能取得足量乳房组织进行确定诊断.方法 用Mamotone微创乳房肿块活检诊断系统进行取材,将探针单次置入乳房的病灶中利用该系统的真空抽吸辅助装置和特殊的旋转设计,将病灶吸附于管腔内,再用传送装置将管状刀送入管腔内,将病灶取出.结果 61例患者,75处病灶中,恶性11处,良性64处,其中纤维腺瘤28处,乳腺增生或增生性腺瘤36处.34处<2cm病灶被完全清除,41处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并复送病理,与取材吻合率为100%.结论 经皮微创穿刺乳房肿块活检将可有效取代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方法,成为乳房肿块定性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微创 活检 乳腺疾病
  •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谭程;邓明彬;于风旭

    目的 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实施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3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39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作者:冉清;窦科;杨洪吉

    目的 总结应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Laserscope公司的KTP激光,治疗1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20min(10~50 min),术中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结论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膀胱肿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治疗
  •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12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作者:徐珊玲;熊冠泽;雷军;吴家玉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1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例中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66.7%,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58.3%,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 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酌选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低的药物进行治疗.

  •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与治疗机制探讨

    作者:余忠

    目的 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拜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共30d.治疗组35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2粒,3次/d,共30d.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爱丁保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分析、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脑心通胶囊治疗组治疗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058,P=0.044),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降低血液粘度,安全可靠.

  • 急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万富

    目的 探讨白细胞在急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与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尤其以急性脑出血升高为显著.结论 白细胞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 白细胞激活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尿β-2微球蛋白及血肌酐检测分析

    作者:李雪梅;郑强;尉冬英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肾损害情况.分析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β-2MG)及血肌酐的变化.方法 对62例肺心病患者血、尿β-2MG及血肌酐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未经治疗时血、尿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肌酐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血、尿β-2MG水平较治疗前可明显下降(P<0.05),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后的肺心病患者血、尿β-2MG水平仍不能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应监测血、尿β-2MG,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用药,保护肾功能,防止不可逆肾功能损伤的发生.

  •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霞;周培建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12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中40例老年患者与80例青壮年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80例青壮年患者(<60岁)相比,40例老年人(≥60岁)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不典型临床表现首发较多,脑膜刺激征阳性率低,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较高,需结合腰穿及头颅CT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 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阗;谭芳;李伟铭

    目的 观察胸腔微创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用传统粗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 两组治疗肺复张均良好,但观察组操作迅速、创伤小、无瘢痕、疼痛轻、体位不受影响;对照组操作时间相对长、局部损伤大、愈后多有瘢痕、疼痛明显、移动不方便.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确切,穿刺置管操作迅速、安全、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易耐受.

  • 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斌;简讯;胡诗德;程瑞洪;王春燕;杨桂红

    目的 总结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协助提高各种肾病的诊疗结果.方法 184例肾病患者进行肾穿活检术.使用美国Bard全自动活检枪在彩超定位引导下进行肾脏组织穿刺,观察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次2针穿刺成功179例(97.28%),1次3针穿刺成功5例(2.72%);肾周血肿7例,肉眼血尿4例;病理诊断纠正临床误诊、漏诊患者64例(33.70%);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含Ⅰ、Ⅱ型)3种病误诊,漏诊患者45例为多,占误诊、漏诊患者的72.58%.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活检技术快捷、安全、并发症少,能协助临床研究、诊断疾病、提高疗效.

  • 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作者:熊萍;董刚强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性质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2型糖尿病近期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升高,梗死灶面积扩大,且以基底节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病情发展的指标.

  • 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对策

    作者:钟慧;徐正洪;沙朝晖;李孜;邱红渝;付平;刘芳

    目的 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并提出对策.方法 通过电话调查,填写问卷.以能坚持至少每3个月来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门诊随访1次为随访依从性好,否则为差.对随访依从性差者,进一步询问原因.结果 在138例被调查患者中随访依从性好90例(66%),依从性差46例(34%),依从性差的原因以"就诊太远"多(45.7%).依从性好组的年龄、透析时间和是否为糖尿病与依从性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从性好组相比,依从性差组的外地人多,且文化程度较低(P<0.05).结论 外地人及文化程度低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差,对这一人群应强化教育,同时建立多种有效的随访模式如电话随访,并为周边地区培养腹膜透析专业医护人员,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依从性
  • 胃肠道恶性肿瘤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邓宏;陈玉祥;李耀东;邓家征;黄卫

    目的 探讨胆碱酯酶(CHE)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对观察组77例经内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含量,并与手术后及对照组77例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血清CHE含量为(3723±1464)IU/L,术后7d为(5686±1392)IU/L.t值为5.50,P<0.01.对照组(8967±1675)IU/L,观察组术前与对照组比较,t值为20.69,P<0.01;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比较,t值为13.22,P<0.01.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CHE活性明显低于手术后的CHE活性,更低于对照组.血清CHE活性降低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对其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Ortho Biovue正定型血型卡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李小平;许桂平;段景斌

    目的 探讨Biovue正定型血型卡在临床应用中鉴定血型的准确性.方法 用试管法和卡式法(Biovue卡)两种方法鉴定522例我院住院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按性别、年龄、标本状况、血型、健康状态分成5组进行统计,比较这5组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出卡式法鉴定血型的准确率.结果 性别、年龄、标本状况、血型、健康状况5组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卡式法鉴定血型的准确率达到100%.结论 卡式法中试剂和样本均定量加入,而且消除了显微镜下的人为影响因素,其检测结果趋于标准化.本研究发现该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临床需要.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祝彪;王春森;张晋林

    目的 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5例初治MM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17例治疗组患者予小剂量沙利度胺(100mg/d起,每周增加50~200 mg/d),同时联合地塞米松40mg/d(d1~4,9~12,17~20)1个月1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作为初治50岁以上MM患者的首选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 环孢菌素A治疗炎症性肠病11例分析

    作者:刘静

    目的 总结环孢菌素A(CysA)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月期间应用CysA治疗的11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ysA治疗IBD疗效肯定,其中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平均起效时间6.0d(3~8 d),治疗重症活动期和克罗恩病(CD)的平均起效时间4.5d(3~6 d),随诊时间半年至28个月,9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复发.CysA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及血肌酐升高,均在2个月内恢复.结论 CysA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性的重症UC有效,可作为活动期CD患者过度用药.监测CysA血药浓度,使之<250ng/ml,可取得较好疗效并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消化道巨大息肉经内镜高频电切术23例

    作者:徐海荣;余玲;郝成罗

    目的 初步探讨经内镜切除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安全性.方法 在内镜下分别采用分叶切除法、密接法、预处理法切除息肉.结果 采用分叶切除术12例,密接法切除术6例,预处理法切除术5例,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内镜切除巨大胃肠道息肉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替代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书涛;周莉娟;李春北

    目的 探讨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21例DNHS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21例DNHS患者>60岁14例;15例病前无糖尿病病史;20例为2型糖尿病;诱因以感染多见,但近年心脑血管意外有增多趋势;DNH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血浆有效渗透压均>320mmol/L;经补液、胰岛素等综合治疗,14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7例死亡.结论 对DNHS不仅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而且应积极治疗其诱因、并发症、合并症,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可减少DNHS的病死率.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8例分析

    作者:鲁远彪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1997年以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68例中血糖控制达标者54例,血糖控制不良者11例,3例失访,肺结核痊愈42例,好转19例,未愈4例.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肺结核 血糖
  • 复方丹渗注射液佐治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棣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4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2HRZS/4HRE+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4周.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缩短,临床症状和胸膜肥厚粘连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有较好疗效.

  • 短时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有复发迹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金昌;焦水平;沈郭成

    目的 探讨短时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有复发迹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过程当中且近期出现了白细胞下降、血小板或补体降低的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7d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然后恢复到原来的治疗剂量,2周后观察下降的异常指标.结果 64.1%的患者异常指标能完全恢复正常,另有19.3%的患者有明显好转,只有16.2%的患者无效.结论 对有复发迹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短时间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不过度治疗,又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 脑叶出血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雷放鸣;周斌

    目的 分析脑叶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18例CT证实的脑叶出血病因、临床表现、CT所见及发病情况.结果 国外文献脑叶出血发生率占脑出血的5%~10%,本组观察发生率为16%.脑叶出血的病因依次为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结论 CT对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叶出血 CT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分析

    作者:彭正禄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社区干预,通过门诊预约、定期电话或家庭随访或到社区中心听取健康教育讲座,提醒和监督患者遵从医嘱,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1年后两组进行防治效果对比.结果 血压控制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较合理.结论 社区干预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低血糖对亚急性重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江群;李俊

    目的 探讨亚急性重型肝衰竭(亚重肝)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7例亚重肝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检测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低血糖组72例(61.54%);低血糖组死亡39例(54.17%),正常血糖组死亡14例(31.11%),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重肝患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低血糖组病死率更高.

  • 斯奇康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作者:张春智;李霞;刘晓

    目的 探讨斯奇康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生物素检测法,观察斯奇康治疗前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sICAM-1、IFN-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粘附分子配体CD11a、CD11b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 经斯奇康治疗后,患者胸水中sICAM-1、IFN-γ及外周血CD11a、CD11b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且10例患者胸水完全吸收.结论 斯奇康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调节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间粘附连接实现,以此抑制结核性胸膜炎的细胞免疫反应,减少胸水渗出,控制患者病情.

  • 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唐丽英;朱燕

    目的 观察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外用消炎癣湿药膏2次/d,对照组外用紫草油2次/d,连续用药2周.结果 治疗组观察85例,治愈率62.4%,有效率87.1%;对照组78例,治愈率44.9%,有效率69.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5).结论 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小儿湿疹效果好,无不良反应.

  • 铁缺乏症患儿间隔补铁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莉

    目的 评价铁缺乏症惠儿间隔补铁的临床效果.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53例铁缺乏症患儿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铁缺乏症患儿治疗后每周组和每日组SF、H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12周后两组的SF与Hb相似(P>0.05).结论 间隔补铁方法可用于治疗儿童铁缺乏症.

  • 学前儿童气质特征与感觉统合失调相关关系的研究

    作者:傅桂英;陈甘讷

    目的 探讨学前儿童气质特征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成都市一级幼儿园中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两所幼儿园,对园内193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类型的评定.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中感觉统合正常和失调构成有显著性差异.在易养型儿童中,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大.在启动缓慢型儿童和难养型儿童中,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比例较大.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度、情绪本质、坚持度5个维度上与正常儿童差异显著.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在前庭失衡、学习能力发展不足两个能区的差异无显著性;在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两个能区上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结论 学前儿童感觉统合与气质特点失调有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抚养和教育方式,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行.

  • 肾病综合征尿糖胺聚糖与外周血乙酰肝素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翟松会;王峥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型单纯性肾病(SRNS)中糖胺聚糖破坏和丢失在蛋白尿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55例SRNS患儿,20例紫癜性肾炎和15例正常儿童.检测24h尿GAGs含量和外周血Hpa含量.结果 ①尿GAGs在SRNS极期、肾炎性肾病及紫癜性肾炎(肾病型)中均增高,并以SRNS极期高;在各组外周血白细胞Hpa含量均明显增高,并以SRNS极期为著.②尿GAGs与外周血白细胞Hpa成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中Hpa可能通过裂解肾小球GBM中的GAGs链,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尿的发生.

  • 宫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附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闫燕;张英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常规取环失败1次以上的患者38例,应用在宫腔镜下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方法.结果 38例全部成功取出IU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具有可视性、创伤少、成功率高的优点.对常规取环困难或失败、绝经1年以上、环形和位置异常者,应常规在宫腔镜下取环.

  • 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临床研究

    作者:马继维;李立安;王清秀;田明英;刘海忠;罗兴翠

    目的 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其中28例经阴道子宫切除、33例经腹腔镜子宫切除、37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前术后情况,包括年龄、产次、盆腔手术史、子宫大小以及术后子宫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28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组比较,切除的子宫重量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子宫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优于其他两组;住院时间经阴道组与经腹腔镜组相近,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可行、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武;韦晓英;马秋英

    目的 探讨和评价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对在我院行阴道镜,活检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宫颈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正常阴道镜图像以慢性宫颈炎检出率高96.6%(57/59);白斑、厚白色上皮、点状血管、粗镶嵌及异型血管诊断CIN以上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6.7%,62.5%,32.3%,58.3%,61.5%.②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学相比,CIN以上的宫颈病变阴道镜符合率为86.9%,漏诊率为3.2%(6/185).③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病理组织学相比,良性符合率97.4%(37/38),LSIL,HSIL,癌方面诊断符合率为83.3%,83.3%,100%.结论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检查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阴道镜图像以白斑,厚白色上皮、点状血管、粗镶嵌及异型血管诊断意义较大,但不能忽视提示为炎症或正常的阴道镜检查结果,配合液基细胞学,可提高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正确率.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星尧;伍克立

    目的 通过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诊治的优越性.方法 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5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治疗43例(腹腔镜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42例(开腹组).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法在治疗结果上有无差别.结果 腹腔镜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在术后镇痛剂使用人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周期方面,也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 对具有腹腔技术经验的医院,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 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小涛;刘陇黔;李平惠;刘春玲;唐莉;周茂玉

    目的 研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 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18例(636只弱视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屈光度分成近视性,远视性,混合散光性弱视3组,再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各弱视组内患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双眼交替遮盖(3~5:1d)和单眼部分遮盖(4~8 h/d)进行治疗,各组都同时辅以增视能视觉训练,6个月后,分别在不同类型弱视组按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两种遮盖方法的视力提升效果,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同时比较两种遮盖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善情况,用t检验.结果 在3种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双眼交替遮盖组与单眼部分遮盖组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视力进步的有效率分别经χ2检验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眼视功能改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水平融合范围扩大5°以上的人数及立体视锐度SA≤60"人数变化,分别经t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提升效果与双眼交替遮盖基本一致,但对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的改善优于后者,说明单眼部分遮盖更有利于患儿双眼视的恢复.

  • 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困难牙的临床运用

    作者:缪键

    目的 探讨运用高速涡轮钻切割技术拔除各类困难牙(包括各类阻生牙,根端肥大,弯根,根分叉大等牙齿位置与牙根形态异常的患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口腔门诊320例患者380颗需要拔除的困难牙,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分析骨阻力,牙阻力后并设计切割线,解除阻力后拔除.结果 380颗患牙经过高速涡轮钻解除骨阻力,牙阻力后均在短时间内顺利拔除.结论 在困难牙的拔除中,运用高速涡轮钻具有精确、便捷、高效的切割磨削功能,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去骨、分牙、分根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易于控制去骨量,能精确分隔牙体,使原来复杂的手术变为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好,适宜推广使用.

  • MMP9/TIMP-1在雷公藤甲素干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魏丽;刘童;刘斌;王献民;赵亮;石坤;周同甫

    目的 观察并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血管重构模型的影响是否与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IMP-1有关.方法 建立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行雷公藤甲素连续和延迟两种治疗方案.通过心导管术测得血流动力学指标,荧光定量PCR(FS-PCR)行肺组织MMP9和TIMP-1的定量.结果 ①雷公藤甲素连续和延迟两种用药方案均能降低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心室重量变化RV/(LV+S)%(右室与左室加室间隔比),阻止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且连续治疗比延迟治疗效果更好(P<0.05).②MMP9和TIMP-1在模型组肺组织中表达均增高,在两治疗组肺组织中表达均降低(P<0.05),但增高和降低的程度MMP9较明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延缓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注射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影响MMP/TIMP-1的平衡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不同能量等级钬激光照射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活性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东亮;冉隆建;卢一平;石海燕;朱蜀侠;吕健为;胥艳;荣霞

    目的 观察不同能量等级钬激光照射人膀胱癌细胞株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以不同等级低剂量钬激光直接照射48h后,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受抑制情况以及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并根据结果选择适宜的钬激光能量值照射T-24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分析钬激光照射肿瘤细胞株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及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随着钬激光辐射能量的增大,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根据预试验结果选取钬激光能量值为800mJ辐射细胞株干预后48h采用普通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均提示实验组细胞生长密度降低,与对照组细胞在形态学上差异明显,符合细胞凋亡的改变.结论 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钬激光照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

  • 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亚龙

    目的 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steion/VF螺旋CT机对30例髋臼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在手术的21例患者中,髋臼3D图像重建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安全无创,重复性好,对病变显示立体直观,是对2DCT的重要补充,有利于髋臼骨折术前的正确分型,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 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

    作者:吴鸿君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为(47.26±19.68),(52.14±16.8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CD63的表达量(4.51±3.16),(6.73±2.67),(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 妊娠期妇女血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泓;刘小娟;屈锡林;甘春玉;张霞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早、中、晚期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推荐的血脂测定常规方法,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妊娠早、中、晚期妇女、正常非妊娠妇女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妊娠各期血清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孕期呈正比例增加;早、中孕期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到晚孕又下降;TC、LDL-C早孕期间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孕开始增加,到晚孕明显增加.妊娠高血压期间血清TC、TG均较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妊娠期间明显增加,尤以TG增加显著;HDL-C低于妊娠期各组;LDL-C增高.结论 妊娠期血脂代谢发生明显改变,尤其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时血清TC、TG、LDL-C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患者心脏改变的分析

    作者:吴征非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103例高血压病患者,检测内容包括: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室壁运动振幅,各房室大小、二尖瓣血流参数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常规参数.结果 室间隔增厚103例,左心房增大97例,主动脉瓣环增厚或/和钙化70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79例.结论 本组高血压患者均发生室间隔增厚,多数有左室后壁增厚、左心房增大及主动脉瓣环增厚钙化的心脏结构改变,多数伴有舒张心功能下降.

  • 抗精子抗体直接法和间接法检测比较研究

    作者:陈可;蔡敏;包华琼;万凌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抗精子抗体的情况.方法 采用MAR-AsAb和BAs Ab两种方法对124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 MAR-As Ab阳性率为15.3%,BAsAb阳性率25%,两者差异显著;而在MAR-As Ab阳性和阴性结果病例中采用BAsAb方法同时检测AsAb,阳性率分别为26.3%、24.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R-AsAb和BAs Ab两种方法在监测AsAb的结果没有相关性;采用MAR法能检出活动精子表面附着的抗精子抗体,这更具有临床意义,有助于免疫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比较

    作者:时建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了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无特征性表现;B超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含脂肪组织的不均质团块,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有强化,脂肪组织不强化.结论 B超具有较高、较准确的诊断价值;CF则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 介入在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建

    消化道出血是急诊中比较危重的疾病.内镜和钡剂检查对胃肠道出血常用.但是仍有约10%~15%误诊或漏诊,并且对明确出血部位有一定难度.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 介入
  •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发生心律失常的分析与护理

    作者:吴世敏;张翠华;赵欣欣

    目的 对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对策,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对203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动脉血PaO2,心功能分级,电解质情况与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动脉血PaO2<8.0kPa,心功能Ⅲ~Ⅳ,血钾<3.5mmol/L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对应组(P<0.05).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情监护,预防心力衰竭,纠正低氧血症与电解质紊乱,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 妇科腹腔镜手术输尿管损伤的观察与护理——附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江红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输尿管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输尿管损伤15例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患者均出现尿瘘,3例伴呕吐、尿量减少、阴道流水、尿频及尿失禁、发热等.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3例早期诊断患者直接行开腹输尿管瘘修补术联合输尿管留置双"J"管,12例晚期诊断患者中3例采用膀胱镜下输尿管置管成功,9例置管失败患者改行开腹输尿管斜行切除端端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联合输尿管放置双"J"管,术后3个月拔管,恢复良好.结论 要做到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诊断、处理及改善预后,护士应加强术前熟悉病史,术后密切观察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田源;陈慧;申燕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9例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脑脊液漏9例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单纯采用抬高床尾头低脚高位,卧床,切口局部加压缝合治愈8例,行颈侧方延髓池穿刺引流1例,所有患者均在7~10 d脑脊液漏停止,伤口愈合,未出现明显头昏头痛等低颅压反应,也未出现感染患者.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比较常见,患者采用体位引流或穿刺引流,结合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均可治愈.

  • 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作者:陈芝菊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院前急救为观察组、未经院前急救为对照组进行两组对照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经过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经院前急救(χ2=4.405,P<0.05).结论 院前急救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四川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