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

四川医学杂志

Sichuan Medical Journal 사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501
  • 国内刊号: 51-1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卓凯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T三维成像技术引导下实施慢性泪囊炎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传斌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引导下实施慢性泪囊炎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长度及泪道小直径,根据下列2个条件:泪道长度<13.9mm和泪道小直径>3.1mm,分为A组(符合其中1个条件)、B组(两个条件均符合)、C组(不符合任1个条件),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治疗,同时选取30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骨性泪道长度、骨性泪道小直径以及治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泪道长度减少,泪道小直径增加,而C组泪道长度增加,泪道小直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泪道长度均明显增加,泪道小直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CT三维成像技术,选择泪道长度短、泪道小直径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泪道逆行置管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 复合超滤对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小云;徐明元;徐贵森;蔡钦;宋恒昌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 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 CUF组, n=15)、改良超滤组( 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复合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心脏指数(CI)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术后M+Z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术后2h、12h、24h、48h心脏指数(CI)较ZUF组、MUF组和CUF组高(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h、12h、24h TNF-α和IL-8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

  • 102例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晓兰;张舒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效果观察

    作者:杨丹;邓婷;陶宗蓉;李兰;马小琴

    目的:探讨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术前1h开始使用美多丽,每隔10min滴1滴,共3次。观察组在使用美多丽散瞳前10min使用爱尔凯因滴眼1滴后,按对照组散瞳方法进行散瞳,比较两组散瞳效果。结果滴眼药水结束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及两组间瞳孔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散瞳对提高散瞳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小剂量米力农在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 小儿“扳机指”中医治疗体会

    作者:周英;刘剑伟;彭玉兰;乐劲涛;王英

    目的:探讨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我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通过手法按摩及拇指外展支具固定治疗40例,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结论中医非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创伤小,易于推广。

  •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策略

    作者:曹旭;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朱显军;刘丽梅;杨毅

    目的:通过对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IADH)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及对托伐普坦治疗SIADH临床疗效观察,分享治疗体会,提高对该疾病诊治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SIADH患者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治疗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8例确诊SIADH患者中,94%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8%为小细胞肺癌。不同病因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小于65岁者显示出诊断时血钠水平更低趋势。15例患者通过限水、利尿,血钠恢复正常。2例小细胞肺癌及1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上述治疗无效,予以托伐普坦15mg qd治疗,48h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 SIADH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当限水、利尿仍不能纠正低钠血症时,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安全有效。

  •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作者:郭琳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PPHN患者32例,根据有无使用西地那非分成2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西地那非管喂给药,0.5~1mg/(kg·次),6~8h1次,每次用药前后30min监测血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3d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肺动脉平均压(PAMP )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肺动脉平均压(PAMP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结论口服西地那非治疗PPHN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匹多莫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唐勇;程德云;方洵;杜玲;陈李;冯瑜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SGRQ评分、免疫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我院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按需或定时支气管扩张药吸入、茶碱口服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组给予匹多莫德0.8口服,1次/d,共8周。两组患者均观察6个月,每2周随访一次。于试验开始前第0d、第90d及180d测定肺功能( FEV 1、FEV 1%、FEV 1/FVC)、SGRQ评分、血清CD 4+、CD 8+、CD 4+/CD 8+,并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EV 1、FEV 1预计值,年均急性发作次数、血清CD 4+、CD 8+、CD 4+/CD 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为期6月的试验过程中,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4+(36.37±8.32),CD4+/CD8+(1.38±0.42)较对照组血清CD4+(26.37±5.73),CD4+/CD8+(0.80±0.3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试验结束后FEV1,FEV1/FVC及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通过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奥曲肽与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比较

    作者:于铭

    目的:比较奥曲肽同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10例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84.71%,其不良反应率为6.27%;而生长抑素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87.84%,其不良反应率为7.84%。两组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中,奥曲肽与生长抑素均可收到较好疗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手术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康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 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应用于踝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巫宗德;彭亮;王小兵;张宇;刘亮;魏国华

    目的:对踝部周围骨折应用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踝部骨折患者54例,其中腓骨远端骨折均采MIPPO内固定技术。应用AOFAS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其中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0.5)年。按AOFAS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8.8%。结论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踝部周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有效,踝部感染率低、中后期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余小容;李建强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急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d,先静脉给药3d,待病情好转(改善)或体温正常后8h,改为口服,剂量不变,疗程14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300mg+甲硝唑500mg,静滴,每日1次,共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05±1.67) d、静脉给药时间(6.78±1.23)d、住院时间(9.1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4.82±2.01)d、(14.00±0.00)d、(17.98±2.67)d(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结论莫西沙星单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临床疗效高,发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 胸腺五肽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胸腺五肽治疗组用药14d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16例患者用药28d血小板上升至30×109/L以上,对照组用药28d的过程中血小板数目无明显改变。结论胸腺五肽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 COPD患者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王芳;王珂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 2,PGE 2)的水平,探讨PGE 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52例、稳定期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55例。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PGE 2水平,并分析PGE 2浓度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 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PGE 2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8,P<0.05),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组痰中PGE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P<0.05;F=2.394,P<0.05)。 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与FEV1pred%成负相关(r=-0.58,P<0.05),与FEV1/FVC成负相关(r=-0.74, P<0.05)。结论 PGE2可能参与了COPD 的炎症过程,诱导痰中PGE2水平可以作为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与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对术后6个月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收集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检测血清OX40L水平,术后内科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在147例有效随访患者中,事件组患者31例(21.09%),无事件组患者116例(78.91%);事件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1.79±0.59) ng/mL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1.27±0.37)ng/mL,(P<0.01);事件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血清OX40L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朝晖;陈运良;秦素兰;王波;刘文良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 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 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清;王小洁;卢建刚;杨悠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1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22例。按统一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收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等。结果文化程度、饮酒史、年龄、舒张压、Fib、GMP-140、vWF及PAI-1及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Fib、vWF及PAI-1与认知功能成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12,12.346,1.368,1.107,2.303,P<0.05),舒张压与认知功能成负相关(OR值为0.63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除与舒张压、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外,还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Fib、vWF及PAI-1相关,这说明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 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冯晓东;张世杨;徐元英;陈炯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浸泡液鼻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应用及影响

    作者:高玉英;杨平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19例分成A组(120例)和B组(99例)。 A组患者在常规讲解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7d,B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强调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感42例,有效率65%,异物感28例,有效率76.7%。 B组患者术后疼痛感65例,有效率35%,异物感73例,有效率2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患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

  •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淡雪川;翁庆忠;黄守莲;郭箐桦;管一平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 perhypertension)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改变。方法12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62例)和正常血压糖尿病组(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较血压正常糖尿病组更易引起颈动脉损害。

  •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介入治疗配合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张中;王艳杰;何春江;楚福明;史梦龙;唐小松;黄莉

    目的:观察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早期采用微创介入配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并给予5年后随访,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总有效率9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后随访患者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9.9%,对照组复发率19.3%,两组患者五年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早期介入治疗配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长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不同类型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贾继刚;杨益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的临床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993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腹腔镜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DIE的100例生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证实病灶多位于后盆腔,按病灶是否累及阴道穹窿或直肠分为单纯型(85例)、穹窿型(8例)、直肠型(7例),分析三种不同类型DIE的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类型的DIE痛经发生率及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穹窿型DIE发生性交痛(75.0%)及肛门坠胀(88.0%)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直肠型DIE大便痛发生率高(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穹窿型出血多(110.5±22.4)mL,直肠型手术时间长(88.5±30.4)min,副损伤率大(14.29%),术后住院时间长(7.7±2.1)d,随访观察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与是否药物辅助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DIE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与手术切净的程度相关,但该类手术困难,手术副损伤风险大,故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是具卫生经济学价值的治疗方式。

  •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

    作者:张映波;张伟;付能高;谭东;蒋成;蔚芃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28例患者资料,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1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9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复位及固定满意。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X线片、CT显示寰枢椎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未松动及断裂。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89.3%。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大限度地保留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作者:李伟;杨丽娜;谢美明;潘显明;权毅;刘金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 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 X 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 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 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 电针配合郑氏中药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勇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郑氏伤科中药外敷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36例患者,为了观察疗效设立对照组36例,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结果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更佳。

  • 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文;许海燕;刘容珍;邹勇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3年2月,131例肌腱离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163条肌腱采用可吸收缝线吻合,B组55例114条肌腱采用非吸收缝线吻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肌腱缝线断裂。术后患指功能:A组优124例,良23例,可16例,差0例,优良率90.18%%;B组优75例,良18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81.58%%;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可取得较好疗效。

  • 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秋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例)及对照组( 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 甲强龙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廖冰;杨帆;蒋东波;姚春蓉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甲强龙(甲强龙琥珀酸钠)4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配以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予以泼尼松1mg/(kg·d),晨起顿服,配以潘生丁50~75mg,3次/d。结果 A组治疗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甲强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剖宫产中复杂子宫下段切开方式探讨

    作者:王美玲;朱剑飞;韩欣宁

    目的:探讨一种剖宫产中切开复杂子宫下段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复杂子宫下段的孕妇132例,按照各自子宫下段类别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切开方式组(A组),即“先切再撕”方式;B组为实验组,即“先切后撕再剪开”方式。比较二组子宫下段切口实际长度、失血量、切口撕裂延伸率、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子宫下段切口长度更短,失血量更少,切口撕裂延伸率及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复杂子宫下段,剖宫产中可以选择先切再撕后剪开子宫下段的方法,简单易行,减少出血,避免并发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世杨;杨国云;陈卓

    目的:观察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除上述处理外,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果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3.75%,高于对照组( P<0.05),且愈显率达73.3%;治疗组患者内镜下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 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谷子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 M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异时性多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结直肠癌的1.26%(15/1189),占多发性结直肠癌的36.59%(15/43),平均间隔时间为3.2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15例首次均行手术切除,再发癌以Dukes B期多见。结论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突出,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 86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分析

    作者:贺凯;王耀东;袁光亚;何苑熙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 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 会阴部植皮术后应用PU型与PVA型负压闭式引流疗效比较

    作者:廖学琴

    目的:探讨会阴部植皮术后应用聚氨酯型( PU)和聚乙烯醇型( PVA)负压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收集会阴部疾病需行中厚游离皮片网状植皮术患者共38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组,其中19例患者植皮术后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另19例患者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结果1周后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者皮片成活率为(92.83±2.47)%,明显高于安置PVA型负压患者(75.6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置PU型负压闭式引流患者1周内共1例患者中途因负压引流不畅更换敷料,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者中途共7例因引流不畅及敷料干燥更换敷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来覆盖、固定会阴部游离皮片所取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者。

  • 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志瑶;舒敏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的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中心、MEDLINE、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采用ICS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1990.1-2014.2),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累计试验组病例1822例、对照1492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无论治疗时间长短,患儿骨密度无明显降低(WMD=0.01,95%CI:-0.03~0.05,P=0.59);成年后的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7,95%CI:-0.21~0.07,P=0.33)。短期治疗结果表明,患儿身高增长率、足生长率均有所降低(WMD=-0.58,95%CI:-1.03~-0.13,P=0.01)、(WMD=-0.11,95%CI:-0.21~-0.01,P=0.03)。中长期治疗时,患儿身高增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5,95%CI:-1.67~1.18,P=0.73)。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ICS治疗患儿骨密度无降低;短期ICS治疗对患儿身高发育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该现象会消失,且不会累及患儿成年后的身高。

  • 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的临床观察及意义

    作者:王惠;刘伣;赵坤

    目的:通过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情况,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中,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3.0%、头孢曲松为6.0%、头孢噻肟为20.3%、阿莫西林/棒酸为0.1%、克林霉素为84.0%,作为经典的抗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其耐药率为95.0%,而红霉素的耐为99.0%。结论肺炎链球菌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总体很不乐观,经典的抗菌素中,青霉素和红霉素几近无效。目前临床常用抗菌素中,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低的品种并不多,因此,规范、合理地使用好现有的抗菌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 住院老干部生活习惯与认知功能关系探讨

    作者:李颂兵;杨璐;张雪梅

    目的:探讨住院老干部群体中常见生活习惯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制的“生活习惯调查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 MNA-SF)和“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 MMSE)对住院老年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饮茶习惯、睡眠时间、营养状况的老干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差异,无饮茶习惯、睡眠时间过长、营养不良的老干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午休、体育锻炼、业余爱好等生活习惯对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无影响。结论喝茶、睡眠时间、营养状况等习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应对老干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达到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与仪器鉴定结果比较

    作者:邹自英;陈莉;刘媛;曾平;熊杰;朱冰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和仪器鉴定结果。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OXA-51基因。结果68株VITEK2 COMPACT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菌株中,50株OXA-51基因阳性,确定为鲍曼不动杆菌;18株OXA-51基因阴性,为复合群其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 OXA-51阳性)与复合群其它细菌( OXA-51阴性)比较,对临床常用的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其它细菌耐药率显著低于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检测OXA-51基因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进行准确的菌种鉴定有利于正确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感染控制的介入。

  • 赛机宁对脑瘫患儿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的影响

    作者:刘建波;赵泽宇;张蓉;王馨雪;黄建盛;程庆

    目的:探讨赛机宁不同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NMB)对脑瘫患儿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功能性选择性腰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12岁,性别不限。麻醉诱导后,使用Nicolet Endeavor-CR16通道的电生理监护仪,对拟切除的脊神经后根连续3次电刺激,间隔时间为5s,刺激强度为3.50mA,记录所刺激的神经根诱发相应肌群肌电图( 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作为基础值。静脉推注赛机宁0.05 mg/kg,当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分别为100%、75%、50%、25%时再次以同样的强度刺激及间隔时间连续进行3次电刺激,记录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观察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的变化与赛机宁不同NMB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NMB减少,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振幅保留比率(Y)与NMB(X)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960a(P<0.01)。NMB在50%~100%时,潜伏期较基础值明显延长,潜伏期(Y)与NMB(X)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81a(P<0.01)。结论赛机宁可影响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随着NMB程度逐渐降低,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潜伏期缩短。

  • 糖皮质激素短期干预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

    作者:刘霞;田景伦;闫芳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简称激素组)和对照组(非激素组),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空腹皮质醇值。结果治疗后血清空腹皮质醇水平在激素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后,对AECOPD患者血清皮质醇无明显影响。结论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AECOPD患者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无显著不良影响,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更多依据。

  •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研究

    作者:周新平;邹川;廖晓阳;邓文清;刘健康;赵茜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2010年2月至12月成都地区城市和农村35~70岁中老年社区人群为抽样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32名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调查。结果①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9.09%,其中城市患病率27.09%,高于农村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城市与农村糖尿患者群血脂异常检出率高(80.00%,6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城市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农村,城市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低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城市与农村糖尿患者群合并超重或肥胖均较高(55.27%,5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是成都地区城乡糖尿患者群共同的重点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城市糖尿患者群的干预重点,高血压前期是农村糖尿患者群的干预重点。

  • 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研究

    作者:邓长国;岳冀;李曦;杨铭;李熙;刘海燕;孙纪英

    目的:对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为制定合理的化学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48例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方案组)2HREZS/6HRE方案,B组(氧氟沙星组)2OfxPaREZ/6OfxPaR方案,C组(左氧氟沙星组)2LfxPaREZ/6LfxPaR方案,D组(超短程化疗组)5MfxPaRfbZE方案抗痨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肺部X线影像、空洞变化、痰细菌学阴转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CD四组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依次为66.67%、55.56%、80.00%、88.89%;病灶吸收50%、55.56%、70%、88.89%;空洞缩小50%、55.56%、66.67%、85.71%;治愈率66.67%、55.56%、80.00%、88.89%;血小板降低16.67%、22.22%、10.00%、11.11%;肝功能损害16.67%、33.33%、30.00%、11.11%;尿酸升高66.67%、55.56%、50.00%、66.67%;2月末病灶吸收标准方案组与超短程化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组药物成本明显高于A、B、C组。结论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疗效与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较标准方案缩短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治疗成本相对较高。

  • 基于双相护理分级的内科责任护士工作量绩效考核探讨

    作者:张素芳;牟建容;曾前梅

    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内科责任护士护理工作量绩效考核模式。方法将医嘱护理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交叉整合形成双相护理分级,作为责任护士床位分配及绩效考核的依据。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绩效的满意度、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基于双相护理分级的护理工作量考核模式后护士对绩效满意度、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医嘱护理分级相比较,双相护理分级绩效考核模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责任护士的实际工作情况,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提高责任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优质护理深入开展。

  • 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481例作为研究组,在原来常规模式的基础上选派专职护士进行优质护理;选取2010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51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常规模式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和护理。调查研究两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床输液室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护理投诉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增加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提升输液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输液患者护理投诉率,它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良好的职业素养。

  • 品管圈在引流液登记中的应用

    作者:顾琼;任燕;赵华岚;朱科第;邹静;刘丹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方法首先成立以管理体温单上引流液登记为目的的品管圈,根据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目标,制定对策,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引流液登记。结果从2013年10月20日至2014年2月20日对引流液登记进行品管圈管理后,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6%上升到9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引流液登记合格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彭聪;李倩;周兴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负性心理及依从性来评价。结果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度及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有利于规范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舒适护理在胰腺炎疼痛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春;曹晓燕;杨洪利;刘惠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中临床效果,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消化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理、心理、疼痛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在疼痛的时间及舒适度、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疼痛期间采用舒适护理的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6.67%。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的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降低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促进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小剂量赛治致抗甲状腺药物关节炎综合征1例

    作者:李征寒;吴东红;柳杰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消瘦、心慌1个月”于2012年10月5日于我院查甲状腺功能, FT39.07 pg/mL、FT44.27 ng/dL、TSH<0.05 uIU/mL、TPOAb >600 IU/mL、TgAb 839IU/mL,诊断为“桥本氏甲亢”。给予甲巯咪唑(赛治)10mg,1次/d,服药至2012年10月22日。无其它诱因出现低热(体温高37.5℃)伴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左腕关节肿胀疼痛,自行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及头孢克洛5d,上述不适无明显改善,于2012年10月28日入院。查体:体温:38.1℃,一般状态尚可,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眼无明显突出,无甲亢眼征,闭目震颤(+),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无触痛,无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律齐,双手细震颤(+),左腕关节轻度肿胀,压痛(+),双膝关节轻度肿胀,压痛(+),骨摩擦音(-),双髋关节活动自如。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FT36.62 pg/mL、FT43.24 ng/dL、TSH <0.05 uIU/mL、TPO-Ab>600 IU/mL、TgAb 579IU/mL,血常规:WBC:8.2×109/L,N 61%,M 10.6%,ESR 20mm/h,尿常规、肝功、肾功、CRP、RF、抗CCP抗体、HLA-B27、ANA系列、AN-CA、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尿常规、肺CT、肝胆脾彩超、泌尿系彩超等均无明显异常。入院后治疗:赛治5mg,1次/d,口服,芬必得0.3g,2次/d 口服,阿奇霉素0.5g/d以及更昔洛韦200mg,1次/d静脉滴注。体温进行性增高,至2012年11月3日,体温高39.6℃,关节症状进行性加重,双膝关节肿胀较前明显加重,同时伴有活动受限,双髋关节、双肩关节活动亦受限,双手掌指关节、左腕关节、左踝关节肿胀。复查血常规:WBC:11.8×109/L,N 81%,M 8.0%,ESR 39mm/h,血细菌培养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于2012年11月4日停用赛治及芬必得,给予美卓乐20 mg1次/d 口服,给予心得安10 mg 3次/d 口服,西维尔100 ug 2次/d口服,2012年11月6日体温降至正常(体温高36.7℃),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至2012年11月14日,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于2012年11月19日美卓乐开始逐渐减量,至2012年12月20无明显关节症状,至2013年1月6日停用美卓乐。患者于2013年1月6日复查甲状腺功能FT35.62 pg/mL、FT43.08 ng/dL、TSH<0.05 uIU/mL、TPOAb >600 IU/mL、TgAb 562 IU/mL。2013年3月6日复查甲状腺功能 FT34.62 pg/mL、 FT41.77 ng/dL、 TSH0.01 uIU/mL、 TPO-Ab>600 IU/mL、TgAb498 IU/mL。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婕姝;刘斌

    传统股神经阻滞采用人体的解剖标志和扪及股动脉搏动进行定位,成功率较低,失败率高达20%,且容易损伤血管、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自Ting 和Sivagnanaratnam[1]第一次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实施腋神经阻滞后,随着大量麻醉医生对超声技术的掌握,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运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将其安全性、有效性、特殊应用和术后镇痛四个方面的新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脑注意网络的单侧忽略研究进展

    作者:杨永红;方乃权;何成奇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1]。单侧忽略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2-3]。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4],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5]。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继发的单侧忽略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作者:张惠;向素芳;邓立强;蔡志清;魏秋鑫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将20例经病理证实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超声表现为有16例(80%)境界不清晰,17例(85%)形态不规则,18例(90%)回声不均匀,内有极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或显著增强。彩色多普勒显像,16例(80%)内部出现丰富血流,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大量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衬里含粘液样细胞,囊腔内含粘液。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也存在本病较为独有的特点。

  • 使用彩超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引导PICC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丽琴

    目的:了解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实用性与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PICC的患者,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为通过彩超引导评估血管情况,在彩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另一组仅使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两组均跟踪并分析置管期间详细置管信息。结果彩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的PICC从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点不适、导管堵塞、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生率等方向分析均优越于使用盲穿进行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结论彩超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的PICC穿刺极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且可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预防起着显著的效果,将是临床操作的主流选择。

  • 高频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分析

    作者:孔丽娜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富天;李晓莉;岳敏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2400例孕妇进行调查研究,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妇进行产前胎检,记录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产妇进行调查随访,从而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在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胎儿畸形的筛查过程中,调查发现2400例孕妇,共分娩2412例胎儿,其中单胎2388例,双胎12例。根据随访调查结果,证实胎儿中共有畸形部位130处,并与产前的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检查显示实时三维超声对体表畸形的诊断的正确率(90.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诊断正确率(72.5%),两种方法诊断正确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0410,P=0.0046)。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SOCS-3在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张千;邓存良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 SOCS-3)在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为阐明其在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CCL 4法构建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慢性肝损伤组SOCS-3 mRNA相对表达量及SOCS-3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肝损伤中,随着肝脏损伤加重,因炎症因子持续刺激,SOCS-3表达逐渐增加,提示SOCS-3在慢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新鲜全血比对在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立春;尹晓林;张莉;黄胜皎

    目的:通过新鲜全血比对实验,评价同一品牌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本室4台迈瑞BC系列血液分析仪采用NCCLS EP9-A2指南进行比对,采用10份新鲜全血检测,以BC-5500测定的值作为标准,其它仪器的测定值与其进行比对。结果4台血液分析仪精密度好,所得结果均小于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相关规定范围;符合1/2 CLIA’88的标准:WBC≤7.5%, RBC≤3.0%,HGB≤3.5%,HCT≤3.0%, MCV≤3.5%, MCH≤3.5%,MCHC≤3.5%, PLT≤12.5%;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和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血清HE4和CA125诊断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朱文磊

    目的:比较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链抗原125(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3例卵巢癌、107例盆腔良性疾病和168健康对照血清HE4和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盆腔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 P<0.05)。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血清HE4对卵巢癌的灵敏度( SEN)、特异性( 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2.6%、100.0%和89.0%,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7.9%、94.6%和87.9%,血清HE4/CA125并联试验对卵巢癌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84.1%、94.6%和90.4%。以盆腔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血清HE4对卵巢癌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2.6%、91.6%和81.8%,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7.9%、83.2%和80.5%,血清HE4/CA125并联试验对卵巢癌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84.1%、80.4%和82.3%。 HE4对Ⅰ期卵巢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A125( P<0.05)。结论对卵巢癌诊断,血清HE4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血清CA125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HE4对卵巢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Ⅰ期卵巢癌诊断的较好标志物。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杨凌麟;李勇;陆海英;张宇洁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20+年,伴活动后气紧10+年,加重伴嗜睡3+d”于2011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天气变化时出现,平素自服“感冒药或抗生素”(具体不详)可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紧,并逐年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水肿,高枕卧位,患者未引起重视。3+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家属提供患者有8+年打鼾,白天嗜睡病史。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平素血压控制欠佳。查体:T:36.3℃,P:91bpm, R:23次/min,BP:140/100mmHg。身高:1.58m,体重:75 kg。体型肥胖,高枕卧位,嗜睡,定向力障碍。颜面部水肿,球结膜水肿。咽腔小,舌体肥厚。口唇及甲床发绀。颈围:40.2cm,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91次/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上肢、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109/L,N%:80.3%,HB:171g/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7.175, PaCO 2:12.46Kpa, PaO 2:5.6Kpa, BE:-12.3,HCO 3-:46.8mmol/L。 NT-proBNP(血清前脑钠肽):10304.79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全心长大,室壁运动普遍低平,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肢导联低电压,电轴-51°, ;ST段改变。胸部CT:双下肺炎变,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慢支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影明显增大。肺功能:FEV 1/FVC:65%, FEV 1%:48%。 PSG 多导睡眠仪监测:AHI 38次/h,低血氧饱和度68%,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入院后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采用S/T模式进行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 IPAP:14~20 cmH 2 O、EPAP:4~6 cmH 2 O 不等,当患者清醒后其 IPAP 调整到14~18cmH 2 O,EPAP调整至6cmH 2 O,其间均以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为指导。经过21 d上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水肿消褪,血气分析:PH:7.430,PaCO 2:7.55Kpa, PaO 2:8.84Kpa。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降低,氧合明显改善。

  • 德国睡眠医学现状

    作者:Mathias.Elbers

    一、德国睡眠医学的发展:德国睡眠医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获得“睡眠医学”资质;2004年逐渐趋于成熟,发展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睡眠医师包含了胸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和儿科医师。

  • 提高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水平

    作者:陈宝元

    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的初创意是1979年由加拿大Remmers 教授提出的。1981年澳大利亚Sullivan教授先制作并应用CPAP (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治疗SAS [1]。 CPAP是治疗SAS基本的无创通气方式,其作用相当于一种“气态支架”撑开上气道阻塞的部分,让睡眠中患者气流顺利地在上气道水平流畅。近年来,尽管无创通气装置的通气模式和附加功能有了不同的改进,然而其无创正压通气的基本原理没有改变。1990年Sanders首先在临床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治疗SAS,特点是分别设定吸气和呼气压力并使压力随呼和吸时相自动转换,比CPAP更符合呼吸生理过程[2]。之后的自动压力调节型CPAP或auto-CPAP,根据监测呼吸指标的变化对每次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行实时调整,输出足以解除低通气和呼吸暂停的低压力[3]。近年,针对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适应赐服式通气机(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推向临床,其疗效是肯定的。适应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需要,平均容量维持压力支持通气( average volume-assured pressure support)提供了更好舒适有效的治疗效果[4]。

  • 四川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研究

    作者:李斌;万小兵;袁泉;董桂英

    目的:探讨我省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SG检查,诊断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指南》且资料完整,拟行CPAP治疗的OSAHS患者151例,其中男119,女3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及PSG监测数据。制定依从性调查表,并进行电话随访。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①我省OSAHS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为52.3%,经济因素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个明显因素;②在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中,患者经CPAP治疗后主观症状的改善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③在四川,炎热天气因素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个较重要因素;④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AHI、BMI、颈围等不是影响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的因素;⑤CPAP使用中的副作用如压力不适、鼻咽不适、面罩漏气等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我省OSAHS患者进行CPAP治疗的依从性好者为52.3%,依从性较国外患者差,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在四川地区,经济因素及气温也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

  • 睡眠医学现状与前景

    作者:陈宇洁;林晖;李勇;杨凌麟

    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195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1968年,睡眠分期国际标准图谱出版;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 加强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促进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

    作者:韩芳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睡眠疾病高达90余种[1],其中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2]。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3],但这都有赖于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加强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也是促进我国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

  • 综合性睡眠医学中心建立和管理的体会

    作者:张立;陈宇洁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己成为21世纪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除对睡眠进行基础研究外,主要对各种睡眠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 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

    作者: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成都现代医院及成都新现代手外科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定于2014年10月15日-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 06-021(国)】及成都市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成都市第二届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01】。内容包括:(1)四肢、头颈及躯干尸体解剖;(2)微小血管吻合、肌腱及神经无创缝合动物实验;(3)理论学习、手术示教及病例讨论等。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手显微外科、显微解剖学专家作专题讲座。培训班结束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5分(国家级Ⅰ类10分、Ⅱ类5分)。请参会学员于2014年10月10日前将回执以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电话或微信、 QQ 留言等方式报名。详细情况请浏览成都现代医院网站(www. cdxdyy. com)。

四川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