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体会

    作者:梁宇;李洪波;宗克宇;张鑫;张琦栋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钻孔置管引流术,辅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提高引流效果.结果:50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至半年,其中生活自理31例占62%,半自理11例占22%,不能自理3 例占6%,死亡5例占10%.结论:利用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且能早期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减少脑出血后的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手术.

  • 冷循环微波刀--肿瘤微创治疗新进展

    作者:孙良俊

    微创介入治疗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病人痛苦少、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与传统的热疗、放疗相比,因其是对肿瘤瘤体直接产生摧毁作用,故更易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根治性效果.

  • 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的效果

    作者:张贵臣;刘化欣

    目的 研究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为(13. 47 ±1. 69)分,优于对照组的(19. 76 ±2. 47)分(P<0. 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 9%,高于对照组的76. 9%(P<0. 05).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水平.

  • 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连达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治疗组采用Seldinger技术,将相应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或选择性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白细胞下降减少.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 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护理

    作者:何日莲;朱秀英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患者48例,均行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术,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脓肿引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腹腔脓肿均引流成功,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马文辉;曹向辉;刘芳宏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6例,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结果:206例患者都手术成功.术后感染3例,感觉障碍1例,肢体瘫痪0,腰椎间盘再次突出0.疗效优秀率98.54%.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都感满意,无任何医患纠纷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有效保证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治疗满意度.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颅内血肿86例的体会

    作者:单春格;周艳宏;李鹏强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颅内血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对照组采取硬通道微创介入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再出血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QOL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内血肿同硬通道相比,两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并发症概率较低,可有效提升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临床CT指导下软通道介入颅脑血肿引流术后护理

    作者:王凤仙

    本文对47例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43~86岁,平均64.5岁.其中自发脑出血2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颅脑手术后颅内引流3例.入院昏迷25例,清醒22例.既往有高血压史36例,血压140/70mmHg~210/115mmHg.经头颅CT确诊出血部位:基底节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5例,脑室型出血5例.血肿破入脑室11例.

  • 造影剂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作者:李文建;李红燕

    随着放射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发展,放射造影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规范,不仅从传统的拍片影像诊断,发展到以药物造影技术以及微创介入手术技术的结合为治疗手段的综合学科.临床药学有针对性对放射使用的造影剂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指导,并与放射科技术人员以及医疗人员就有关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剂与医疗设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造影剂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做到有效使用,安全使用,合理使用,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应用造影技术在诊断医学的作用.现就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 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作者:张杰;赵宣一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介入方法进行颅内出血清除术的效果以及应用.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神经内科收入62例各种颅内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创,分析清创后的疗效以及对微创手术的几点认识.结果 62例患者中存活52例,死亡10例,存活率87.0%.清除率从35%~84%,平均清除率为52.3%.结论 应用微创介入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手术预后情况,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但手术的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高,手术操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手术技能,且对病情重的患者疗效不显著,手术的危险性高.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谌建;吴细娇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给予微创介入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患者效果良好,能更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国产化机会与挑战

    作者:刘道志

    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20世纪末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这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尤为突出.微创介入手术及相关精密医疗仪器的出现,使2001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1980年下降了40%,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微创、无痛、舒适"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的医疗理念,而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符合这种医疗理念,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因而微创介入医疗作为一种崭新的手术方法,以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手术范围几乎涵盖了心血管、脑血管、癌症、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等学科.微创介入技术一方面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疾病,提供一种创伤较小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使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完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因而专家预测21世纪微创介入技术会取代外科手术,在很多领域成为一项主要治疗手段.

  •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刘道志;奚廷斐

    1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的现状与趋势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或微创医疗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它揭开了医学科技的新篇章.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或称为微创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刀,只需局部麻醉,开1 mm~2 mm的小口,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所承受的痛苦,降低了手术者的操作难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费用亦明显降低.

  • 联合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饶贞权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渐进式多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LDP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回访我科于2012年8月-2015年2月,采用CT引导下渐进式多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LDP患者230例,术后7天、30天、90天、180天不同阶段的疗效及病情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7d、30d、90d、180d患者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2.17%、95.65%、96.08%、94.78%.结论CT引导下渐进式多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LDP,术中定位精确,避免了术中反复穿刺导致的二次损伤,患者痛苦少,术后患者病情改善明显,远期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LDH的CT定量IPP图像变化比较

    作者:汤勇;陈雄;徐应乐;汤治中;张晓明

    目的:通过对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学图像变化的定量研究,从而评价该法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物力学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该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针刀组、微创介入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激光针刀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微创介入组采用微创介入等离子射频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IPP图像软件,测量并比较3组患者的椎间盘CT图像突出物面积、突出程度、间隙高度、椎体滑移度,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CT定量图像特征变化比较,联合组及微创介入组突出物面积及突出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激光针刀组未见明显变化;联合组与微创介入组均能够减小腰椎的滑移度,且联合组减小幅度更加明显,而激光针刀组未见明显变化;3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 P﹥0.05)。结论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小突出物面积,降低突出程度,并减小腰椎滑移度。

  • 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应用中护士长的管理实践与效果

    作者:李菲;孙景阳;姚天明;梁明;荣晶晶;宣风琦;韩雅玲

    目的 探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临床应用过程中护士长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护士长在执行任务前进行设备配置并对护士进行培训;救治过程中担任方舱展开收拢的组织管理、人员安排、感染控制及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等工作.结果 护士长在方舱应用中的组织管理确保了方舱临床应用的护理安全,提高了救治时效性.结论 护士长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 建立影像学引导下微创介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肖越勇;张金山

    随着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普及,介入放射学技术已由单一的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发展到影像学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技术,包括X线、超声、CT及MRI引导的各种经皮穿刺诊断与治疗,涵盖范围广阔,内容丰富,具有大内科医学的本质和大外科医学的功能,已与内科、外科并列,成为当今的三大治疗医学模式之一.

  • 疼痛微创介入技术日间手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春蕊;王天红;王晶晶;张雯;毛鹏

    目的:比较日间手术与住院手术慢性疼痛病人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病房运行情况.方法:选取细银质针导热术病人122例,随机均分为日间手术组(R组)和住院手术组(Z组).R组在疼痛门诊完成术前评估后收入日间病房,当日手术,当日出院;Z组在病房完善诊断及术前评估,择期施治,择期出院.两组均采用细银质针导热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1天、1周和4周时评价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记录院前等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人和医师满意度,记录术中和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V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即刻、1天、1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后即刻的SF-36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天、1周和4周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R组的院前等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病人和医师满意度均明显高于Z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疼痛科微创介入技术适合日间手术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下肢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妍;刘金锋

    腰交感神经阻滞对交感神经相关的下肢疾病具有诊断与治疗作用.经皮腰交感神经阻滞与毁损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良性缺血性下肢疼痛和神经病理性下肢疼痛的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及腔镜下腰交感神经切除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经皮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作用机制、化学及物理毁损方法、定位及穿刺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

  • 下腰痛的诊断治疗原则

    作者:刘延青

    下腰痛发生极为普遍,临床上大约占疼痛门诊就诊人数的三分之一,严重困扰了广大患者,很多人因此丧失劳动力或成为残疾人.但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一大难题,曾经流传"患者腰痛,医生头痛"的说法,可见其为"难治之症".近年来由于对下腰痛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无论从解剖、生理还是神经病理、生物分子学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临床上也从单一的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发展为微创介入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但是,必须认清对下腰痛的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诊断名称不统一,诊断困难易误诊,病因认识不一致,治疗手段不规范等不尽人意的地方.须通过加强继续教育、规范操作常规,多层次技术培训等途径逐渐加以解决.本期组织几位一线疼痛诊疗医师撰写论文汇成特辑.介绍近年下腰痛诊断治疗的一些新进展,以供参考.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