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

四川医学杂志

Sichuan Medical Journal 사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501
  • 国内刊号: 51-1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卓凯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继刚;华克勤;姜桦;范蜀东;冯菊梅;罗玉蓉;鲜利群;李媌;达素春

    目的 探讨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实施剖宫产的患者150例(均术前彩超提示头位,且除外子宫附件占位性病变、严重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前壁者),分为3组,50例作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A组),40例作腹膜外剖宫产术(B组),60例作腹膜内剖宫产术(C组),观察及比较3组产妇术中情况[总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所用的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U-DI)、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伤口疼痛、术后病率等).结果 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所用的时间:腹膜外A、B组较腹膜内C组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U-DI)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膜外(A、B)组术后病率(发热、伤口疼痛及腹胀等)明显少于腹膜内(C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配合产钳使用的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除具有腹膜外剖宫产的优势外,同时还有快速娩出胎儿,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围生儿结局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172例报告

    作者:孙爱斌;刘运洪;李远勇;王彪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1年2月收治输尿管结石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172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4.2%(162/172).结论 URL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 参附注射液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陈江山;代月娥;兰志勋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组(Ⅰ组),生脉注射液组(Ⅱ组)和对照组(C组).Ⅰ组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Ⅱ组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C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300ml静脉滴注.分别在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3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且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在拔管后1h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Ⅰ组、Ⅱ组在术后1h、24h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 培美曲塞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魏玲;孙三元;于大海;孙丽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治疗复发性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策略:单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卡铂300mg/m2第1天或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1~3天,均为每3周重复.结果 在27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3例,客观有效率(11.1%),疾病控制率62.9%.结论 培美曲塞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可耐受.

  • 输尿管镜在门诊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窦科;狄文佳;杜杨春;陈放;熊玮;冉清;杨洪吉

    目的 评价9.8F输尿管镜在门诊拔除双J管、输尿管插管、膀胱检查、尿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输尿管硬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使用9.8Fwoif输尿管镜完成门诊腔内操作462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227例,输尿管插管118例,膀胱检查89例,尿道检查28例.同期接受22 Fstorze膀胱镜操作589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113例,输尿管插管94例,膀胱检查340例,尿道检查42例.所有操作均在麻醉润滑剂利宁表麻3min后进行.所有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和同期结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术中VAS疼痛评分、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估.结果 接受输尿管镜462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平均操作时间3.7min(1~11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2.4分(1~3分),平均术后疼痛0.8分(0~2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3.5分(1~7分).膀胱镜操作589例,平均操作时间7.4min(1~ 14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4.1分(2~7分),平均术后疼痛3.2分(1~6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5.5分(2~10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P均<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膀胱镜组.结论 表麻下患者对输尿管镜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膀胱镜,而输尿管镜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普通膀胱镜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门诊输尿管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局麻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6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学义;蒲涛;杨汶华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者均为散发者,以20~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突发四肢迟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仅1例死亡,预后一般良好.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急重,经补钾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易反复发作,注意预防高危因素发生.

  • 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应用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军;张惠明

    目的 评价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95例随机分成3组,高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3g/(kg·d),每日递增0.5g/( 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中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2g/(kg·d),每日递增0.59/(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低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1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g/(kg·d).比较3组患儿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尿素值、血氨值、三酰甘油值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结果 3组资料比较,高剂量组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3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富春;刘胜中;丛伟

    目的 总结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全胃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多于传统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管状胃组随访期内胸胃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作者:谢建平;辜天慧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 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为1~2枚49例,2枚以上21例.用针刀或弓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术后3~4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全组70例患者67例成功行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5例,乳头出血1例,无胆管感染,LC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海明;罗玉明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组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3次/d,六味能消胶囊2粒,3次/d,均餐前口服.两组均每周复诊1次,连续4周,记录每周复诊症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六味能消胶囊联合优于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消化不良,且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21例报告

    作者:胡珊珊;冯金周;陈谦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围手术期心内科医生参与的心功能维护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的老年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指导共21例;顺利渡过手术期15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2例,心律失常4例,急性左心衰7例;死亡共4例(术中心脏骤停复苏失败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必须进行手术时,可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及改善临床结局较好合作方式.

  • 新生儿中耳炎2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译;杜逸亭;陈凌梅;徐若梅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师对此病的早期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20例新生儿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中耳炎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耳痛在新生儿期基本上观察不到,有外耳溢液的仅有3.6%,有发热的也只有28.2%,而非特异性表现(黄疸)多达66.3%;且易合并其它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甚至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新生儿科医生应加强对中耳炎的早期认识,尤其是在患儿有原因不明的黄疸、发热及其它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想到该病,加强新生儿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新生儿 中耳炎
  • 老年人坠落受伤致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辛泉

    目的探讨坠落方式对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996年1月~2010年12月共47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伤后早期GCS评分、血压、瞳孔变化监测和CT扫描结果、治疗结果等数据并按排除标准排除后共有276例患者纳入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76例中21%为坠落伤,其中12%坠落高度>3m,另外9% <3m.伤后2周病死率研究发现,<3m的坠落伤病死率为31%,其它损伤病死率仅18%.严重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对于≥65岁的老年人坠落高度<3m,其病死率达58%.结论 在≥65岁的老年人,低空坠落伤是一个严重危险因素.避免≤3m低空伤,对降低老年人颅脑损伤病死率有明显影响.

  • 连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1624例临床探讨

    作者:李六荣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成功的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2010年7月连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24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4例中,中转18例,中转率1.11%;选择暂停3例,暂停率0.18%;成功率98.71%.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床下放置引流管205例.术后住院2~5d,平均4d.结论 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正确操作,解剖关系明晰,适时中转手术,合理放置引流管,是保证LC成功的关键.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作者:姚静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用LEEP术治疗;B组66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C组52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先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于经前治疗1个疗程,经净后3~7d内行LEEP术,术后再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1个疗程,治疗方法同A、B组.结果 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阴道排液时间为(6.8±2.8)d,比A、B组短(P<0.05);脱痂时阴道出血发生率为30.7%,低于A、B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良好的疗效.

  • 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同麻醉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康;江山红;李云涛

    目的 比较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134例患者,共165侧疝,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经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一组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两者麻醉效果同样肯定,但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较低.结论 综合比较显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陆德云;覃岭;张雪莲;王静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 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 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 vs 34.2%,P<0.05)、(77.5% vs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 儿童过敏性紫癜61例临床分析

    作者:龙虹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5月61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61例患者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出院时皮疹均消退,随访3个月有8例复发.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未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25例紫癜性肾炎中11例门诊复查小便仍有镜下血尿.有3例住院期间即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另有2例门诊复查尿蛋白(+++),再次住院后确诊肾病综合征.结论 过敏性紫癜经过早期正规的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者应加强随访,注意小便的改变.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王太森;吕洁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协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2008 ~ 2010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56.8%,革兰阳性球菌为36.7%,真菌为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9%及14.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 ~1.9%;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7.5%和9.9%,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 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泽军;杨安强

    目的 探讨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临床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5例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25例采用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的患者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自体阔筋膜后颅凹硬脑膜扩大修补具有临床可行性及独特优点.

  • 心肺复苏急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邹强;苗挺;王小剑;李和莅;辜晓丹;曾洪伟;陈黔斌;汪翠玲;曹晋蓉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CPR急救效能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对经过CPR急救的386例CA病例生存入院、ROSC的影响因素进行组间两两x2检验分析.结果 <5min CPR组分别与目击者急救组、<5min除颤组及VF组转复成功、≤10min应用肾上腺素累计≤4mg,P均<0.05或<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气管插管运用组x2=4.54 0.05 >P>0.01;>10min CPR无生存入院、>5min除颤无转复成功.结论 院前院内CPR急救效能影响因素:目击者及时反应、首次CPR时机、除颤时机与除颤心律表现、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累计用药.生存入院随首次CPR和除颤时机的延长呈下降负相关线性回归趋势;与目击者急救和VF呈正相关线性回归趋势.

  •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张朝贵;张春林;曹良海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 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 VS (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建学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所行480例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治愈,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例,吻合口漏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吻合技术及术前肠道准备情况等关系密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规范操作等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89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周元芳;谢辉;唐泗明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原因、人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1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疗效评价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压氧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效的手段,积极采取高压氧治疗及对症综合处理可明显提高疗效.结论 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早期及时介入,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辅以其他时症综合治疗,不仅可以尽快缓解患者头昏头痛等临床症状及促进意识恢复,同时足够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延缓或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作者:欧阳淑一;王琼莲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饮食管理效果.方法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劳动强度结合患者的生活条件,习俗,饮食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分小组每周三次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每日一对一宣教,根据空腹、三餐后2h、3Am血糖分析前一天饮食量及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误区,出院时评价饮食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入院时及出院时饮食及血糖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能提高患者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饮食量及饮食结构趋于合理,血糖控制效果好.

    关键词: 糖尿病 饮食控制
  • 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对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会敏

    目的 检测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血浆脑钠肤(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探讨BNP对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123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8例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65例,体检健康成人6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BNP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值为(570.69±505.29) pg/ml,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值为(80.08±88.18) pg/ml,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单纯收缩功能不全和收缩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BNP值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衰竭程度的逐级增加,BNP值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收缩功能不全的心衰,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763,P<0.01).BNP对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佳阈值(115.15pg/ml)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0%、80.6%和92.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P< 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测定对于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是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一项很有价值的指标.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

    作者:王殿超;侯芳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比较ASAⅠ~Ⅱ级,年龄21~32岁,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3组(n=20),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rPCEA),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并计算PCA按压计数比,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降低,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B组实际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C组镇痛药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饶世雄;谭伟;谭友果;魏庆平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5例和帕罗西汀组25例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值均显著降低,在治疗第1周、第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4、6、8周时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两组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别为92%、88%.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血浆BNP在维持体液平衡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胡圣大;卢国群;惠杰

    目的 评价血浆BNP水平与临床重症患者体液平衡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取25例入住ICU的危重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体液失衡分为两组,分别监测其治疗过程中血浆BNP水平、CVP的变化,以及二者变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 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在维持体液平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VP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BNP可以很好地判定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可用于指导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

  •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疗效观察

    作者:戴志毅;易文全;刘玲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2个月和1年疗效.方法 60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个月和1年的肛门直肠测压改变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后2个月及1年,患者直肠静息压、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感知域值和直肠大排便容积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感知容积量下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联合应用

    作者:王洁萍;张孟瑜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216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75例;血管加压素(小剂量)+肾上腺素(B组)72例;血管加压素(大剂量)+肾上腺索(C组)69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各组在应用复苏药物的同时,均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出现室颤予以电除颤.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67%、33.33%、43.48%,C组和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存活率(45.2%)显著高于A组(5.7%)和B组(11.2%)(分别P <0.01,P<0.05);B组和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分别P<0.05,P<0.01).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尤以大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为显著.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作者:李艳;徐曦;周淑;刘毅;高岚;付利侠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 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 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 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作者:熊伟;郑波;陈峰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4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则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ml静滴,1次/d,连用3~5d;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多项观察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胰腺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减轻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对胰外器官的损害,从而快速改善患儿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

  •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动态研究

    作者:吉丽;段雅;郑宪玲;罗玲;王颖霞;孙存序;张贵堂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30例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第1、3、8、16天动态检测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肤、胰高血糖素与发病时比较明显下降(P<0.05),随着恢复期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水平逐渐恢复接近正常对照,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含量与疾病恢复时间成正相关,可判断预后.

  • 脑外伤后SIADH和CSWS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孙富;杨晓滨;李德康;胡泽军;邓世强;杨安强;吴珂;陈俊臣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SIADH和CSWS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利用SIADH和CSWS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两种疾病,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5例SIADH和19例CSWS经过正确的治疗均能治愈,1例SI-ADH患者复发.结论 脑外伤后SIADH和CSWS正确的鉴别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 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席娜;汪雪雁;冷媚;曾兰;唐书勤;李运星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的胎儿染色体核型,为合理实施侵袭性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531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310例高龄孕妇,30例产前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核型27例.唐氏筛查阳性组异常核型15例,检出率2.8%;高龄组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2.9%;彩超异常组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10%.三组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人群异常率(P<0.01),各组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阳性、高龄、孕期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均应该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避免染色体疾病患儿出生.

  • 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儿童期哮喘相关因素横断面调查研究

    作者:吴友苏;江毅;刘松;石嘉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在儿童期哮喘患者中含量变化,及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院就诊患儿86例,均符合儿童期哮喘诊断标准.ABC-ELISA法检测患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结合相关临床指标,评价其与儿童期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86例患儿,男44例,女42例,平均年(7.83±3.76)岁,病程3个月~1年不等;两组比较显示哮喘患儿组血清VitD含量显著低于CON组(CON组VitD含量为(36.09±3.73) ng/ml,患儿含量(21.32±7.21) ng/ml,(P<0.05).37例患儿血清VitD含量低于CON组单侧95%可信区间;患几年龄,1年内复发次数,FEV1,FEV1/FVC及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与患儿VitD含量相关.结论 血清维生素D降低可能与儿童期哮喘发生有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机械通气患者的不同撤机方式的研究

    作者:邓琳;龚鸿昌

    目的 通过对不同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102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 PSV、PSV、T-piece实验3组(每组n=34例).监测3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和撤机失败率;监测不同疾病的撤机时间.结果 SIMV+ 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7.2d;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8d;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7d;SIMV+ 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与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撤机失败率分析,SIMV+ PSV为29.4%,PSV为14.7%,T-piece组44.1%;而SIMV+ 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SV组与T-pie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疾病的平均撤机时间分析AECOPD和多发创伤的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6.3d和8.5d,而重症哮喘和重症肺炎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短分别为2.9d和3.6d.结论 3种撤机方式比较PSV优于SIMV+ PSV和T-piece实验.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彭杨;秦花;覃岭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2010年经诊治的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治疗,分别于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人院后进行三大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CT动态检查.结果 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治疗组患者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优于常规治疗.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唐刘红;张小强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影响因素,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本组72例MH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MHD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分值均显著低于四川常模(P<0.01).本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占63.89%,处于焦虑状态的占54.17%.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均显著影响MHD患者的生理健康总评(PCS)和心理健康总评(MCS) (P <0.05).性别因素对生存质量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MHD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抑郁和焦虑均会对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iPTH及钙磷异常的发生率

    作者:廖常志;张静;何强;张渊;李贵森;王莉

    目的 继发性甲旁亢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为改善继发性甲旁亢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1年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非透析CKD3期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血钙、血磷和iPTH值,共347例.计算不同CKD分期iPTH的达标情况.结果 血清iPTH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尤其是CKD5期患者升高明显.同时在CKD5期患者中血钙降低明显,血磷升高明显.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中iPTH超标的比例分别是63.6%(CKD 3期),52%(CKD 4期)和48%(CKD 5期).其中27.6% CKD5期患者血清钙磷乘积超标(>55 mg2/dl 2).结论 CKD3~5期患者血清iPTH水平升高明显,尤其是CKD 5期患者伴有较高的低血钙和高血磷发生率.需要更加对对患者iPTH的检测和治疗予以足够重视.

  • 12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析

    作者:杨炜婷

    目的 分析习惯性流产病因,以便更好指导患者优生优育.方法 分析了12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习惯性流产常见病因有:免疫因素(ABO抗原);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良)、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子宫肌瘤),遗传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感染原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以及精子异常.其中ABO抗原不相容是导致习惯性流产主要的因素.结论 降低这些病因的发生率可减少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 62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朱建辛;王跃;刘仲前;庞建;吕波;黄崇新;都鹏

    目的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其治疗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多枚螺纹钉固定治疗62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5月~60个月,38例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3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35.4±7.3)分,术后1年平均(87.2±10.2)分,术后末次随访,优22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为94.7%.24例内固定组,无股骨头坏死征象,X片显示位置良好,优15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暴力大小、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均可影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全髋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技术成熟、疗效肯定.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乔淦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Hs-CRP、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动态心电图总缺血负荷的改变.结果 该药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Hs-CRP、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总缺血负荷的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体会

    作者:邓碧秋

    目的 观察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常规根管治疗无效的患者78例(患牙78颗),用Vitapex充填根管,充填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牙片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成功率为93.59%.结论 对常规根管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Vitapex充填,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Vitapex 根管治疗
  •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分析

    作者:邓清红;杨汉霞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0 8年1月~2010年6月11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对并发鼻腔粘连者进行手术分离.结果 117例患者中并发鼻腔粘连15例,经过手术分离解除鼻腔粘连.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正确处理好中鼻甲、鼻中隔及下鼻甲,定期复查能有效预防鼻腔粘连.

  • 焦虑症患者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毛文君;袁茵;卢莲

    目的 研究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并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对32例焦虑症患者和11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焦虑症患者比对照组具有更低的亲近、依赖和更高的焦虑;焦虑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因子Ⅰ、因子Ⅱ较对照组高,因子Ⅲ较对照组低;不同依恋类型的焦虑症患者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较少使用防御机制,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焦虑症患者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障碍与其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有一定关系,偏向不安全依恋、较高水平述情障碍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应在充分考虑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帮助焦虑症患者调整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放气方法改进

    作者:邱云;王蕾

    目的 观察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不同气囊放松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89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定期收集下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培养,记录发生VAP的例数、时间及病原体.结果 改进组的VAP发生率(31%)低于传统组(54%)(P<0.05),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可降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VAP的发病,而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各种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引起的VA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改进组的VAP发生时间(14±8)d迟于传统组(6±4)d(P<0.05).结论 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简单易行,可延迟VAP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VAP的发生率.

  • 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作者:胡海峰;陈刚;岐宏政;汪自力;易炜;杨进;王云汉

    目的 探讨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TUR-BT术后,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和α-干扰素,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4.81% (4/27)、100%( 27/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2% (7/26)、88.46%(23/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具有复发率低、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杰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头部局部亚低温疗法,观察治疗的效果及GCS评分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GCS评分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的植物状态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CS评分,降低植物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环孢素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涌

    目的 探讨环孢索A( cyclosporine A,Cs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组采取氟康唑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氟康唑治疗基础上加用CsA治疗.结果 B组在视力恢复、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A组,无效率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A联合氟康唑能明显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线局部抗真菌药物使用.

  • 23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临床分析

    作者:李薇;胡恒;郑茂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和解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结果 本组23例患者自手术结束到完全苏醒的时间为2.4~7.1h,平均5.1h.苏醒延迟原因中药物过量引起者11例,药物相互作用6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心血管功能障碍2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1例.结论 导致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加强术前检查和手术过程中的监护工作可以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 β-溶血性链球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

    作者:王涛;陈红;杨军;梁晶;赖繁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9年因未足月胎膜早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孕妇230例,同期门诊检查的同孕周正常妊娠孕妇140例作为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的培养,并将GBS阴性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与阳性患者的新生儿作比较,了解GBS感染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GBS的感染率(18.57%),明显高于未破膜的正常妊娠者(5.71%)(P<0.05).GBS感染阳性者比阴性者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发生率高(P<0.05),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S感染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增加了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血浆置换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作者:杨威;胡虞乾;莫瑞祥;陈瑞玲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在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13例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TG)、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 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TG、血钾(K+)亦明显下降,低血钙、低蛋白血症、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得到纠正.13例患者均存活,疗效明显.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效果.

  • 医患直接沟通联合远程随访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

    作者:吴镜;张震;李锦;刘汉雄;王引利;蔡琳

    目的 探讨医患直接沟通联合远程随访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随机分成A组(医患直接沟通进行管理)及B组(医患直接沟通基础上,接受远程管理);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B组与A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病死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通过医患直接沟通基础上,接受远程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

  • 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朝坤;吴远林;刘伦旭;沈长军;王徽;周洋

    目的 探讨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30例中青年患者随机按手术方式分为腋中线双孔法实验组(n=15)和传统三孔法对照组(n=15),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杜冷丁量、术后住院日、切口总长度、切口美观程度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使用杜冷丁量少、切口总长度短及切口美观程度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中线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同,但腋中线双孔法术后患者疼痛更轻、切口更为美观,其创伤更为轻微.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魏剑波;谢晓东;王建力;张明;黄志刚;吴科;李冬华;鄢克坤

    目的 回顾分析19例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期;2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经CTA检查发现,2例表现为共济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10例采用GDC栓塞治疗,7例采用Neuform支架结合GDC治疗,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 本组无并发症及死亡患者.100%栓塞12例,90%栓塞5例,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单纯行支架成形术,7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2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两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 两种等离子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张宝瑾;范敏;蒋锐明;成宝红;崔榕;袁洛花;包德刚

    目的 对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治疗OSAHS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用A组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B组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分别对48例和43例OSAHS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有效率分别为79.2%和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法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论近期与远期效果都明显好于局麻下单纯等离子打孔消融术,且对重度舌根平面阻塞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 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瑞华;刘莉;李家伟;陈春素

    目的 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卫生统计学等方法.结果 预测情感衰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均有9个,预测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5个.结论 职业倦怠回归方程有较好预测性,同时可为评价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重点减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特征、职业生涯、家庭冲突维度上的工作压力;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的锻炼,培养健全的人格;开展应对方式的指导,促进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文学琴;张钰;王群;沈渝

    目的 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霞;任冬云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3月~ 2010年10月收治1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分析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谷永芳;张龙英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2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所占百分比为42.0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5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 反复难以控制的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石卫晨;林琦;兰永乔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多次住院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纤颤”.3个月前发现患者呈现快速房颤或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率多在150 ~160次/min,给予口服倍他乐克50mg,2次/d、地高辛0.25mg,2次/d等治疗数天无效后,加用AMD 200mg,2次/d治疗10d,后改为AMD 200mg,1次/d、倍他乐克25mg,2次/d,心室率95~110次/min.2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开始出现反复晕厥伴抽搐,家属随即拨120急诊入院.在救护车上患者再次出现晕厥伴抽搐而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到病房后,患者仍呼之不应,口唇发绀,血压BP 0 ~40/0 ~ 25mmHg而继续进行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心电监护显示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Tdp、室颤.

  • 原发腹膜后精原细胞瘤

    作者:苏先旭;王辉;张丽;杨蓓蓓

    生殖细胞肿瘤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但它却是15~35岁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绝大多数起源于睾丸,其中只有约2% ~5%起源于生殖系统外,常见于身体的中线部位,包括松果体、垂体、纵隔、腹膜后等.中线部位生理状态下不会形成性腺组织,其生殖细胞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沿泌尿生殖嵴迁移的生殖细胞.性腺外生殖细胞( Extragonadal GCTs,EGCTs)以良性多见,如畸胎瘤、卵黄囊瘤等;恶性者以恶性畸胎瘤、胚胎性癌为多,精原细胞瘤和绒癌少见.

    关键词: 腹膜后 精原细胞癌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作者:王海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儿童三大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比女孩多2倍,双侧多于单侧,以前足下垂、前足内收、足内翻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脑瘫、隐性脊柱裂、多关节挛缩症等其他畸形同时存在.该病因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遗传、神经肌肉学说、骨骼发育异常、足部软组织挛缩、血管发育异常、区域性生长紊乱及官内发育阻滞等因素[1].

  • 子宫内膜癌彩超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薇;朱亦菲;伍海翔;李吉满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彩超声像图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肿瘤标本中PTEN、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术前彩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超声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彩色血流分级、RJ(血流阻力指数)与PTEN、P53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关系,即随着超声分期增高、浸润程度增加、超声血流分级增加、血流阻力指数减小,PTEN和P53基因表达率分别有明显降低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部分声像图表现与PrEN、P53基因表达间存在明显关系.

  •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付兵;王亚莉;宋莉;覃由宣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于60s扫描膀胱、120s延时扫描.回顾性对比分析CT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评价指标包括癌肿检出率、阳性预测值及对膀胱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结果 膀胱癌增强扫描癌肿检出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5%.术前膀胱癌分期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9%、95%、89%.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膀胱癌 CT 分期
  • 支气管扩张症的影像诊断

    作者:熊志安;蒲红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高分辨CT(HRCT)征象做评价及对比.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支扩32例,分别摄有胸部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分别评价其影像特点,并对照其显示范围、程度、部位.结果 32例中,胸正位片诊断22例,漏诊率为31% (10/32),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低,22例中,有11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32例中CT诊断29例,漏诊率为9.3% (3/32),29例中有4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有6例未能显示粘液嵌塞.32例中HRCT诊断32例,并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基本一致,常规CT可疑者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结论 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明显增高.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 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亚莉;宋莉;付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32例CT检查资料、手术病理结果齐全的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其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的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淤血;漩涡征及鸟嘴征;肠壁积气征;肠曲排列异常;肠腔积液密度增高;腹腔积液及血性腹水;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强化异常;肠系膜血管栓塞.结论 螺旋CT扫描是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分析

    作者:温俊邦

    目的 重视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意义,促进2010年开展临床路径循证医学试点工作活动.方法 搜集我院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26例X线胸部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肺间质浸润型17例(65%),腺泡实变型6例(23%),混合型2例(8%),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膜腔积液1例(4%).结论 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多样化,易与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混淆,影像医学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客观分析并提供诊断.

  • 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胞膜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宋大萍;赵涌

    目的 建立HPV-16阳性的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细胞株)和宫颈癌细胞(CaSKi细胞株)胞膜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寻找特征性的差异蛋白点.方法 提取两种细胞胞膜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ronal gel eleetrophoresis,2-DE),建立电泳图谱,然后筛选出差异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MS)分析,鉴定出蛋白质.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胞膜蛋白2 -DE图谱,并分析找出了13个的差异蛋白点,对其中3个显著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初步鉴定.结论 建立了H8和Caski细胞胞膜蛋白2DE图谱,并初步发现LRC8D、EDAR、MTX1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细胞胞膜中存在差异表达,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癌变机制提供了帮助.

  • 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作者:彭兴甫;彭英;朱德军;余茜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0只,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针灸组(针灸组),每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血流变测试仪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1、2周组大鼠全血粘度(ηb)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指标均较对照同期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①针灸能降低脑梗死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海马局部血流量,海马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检测

    作者:王兴林;文德学;黄海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感染标本分离出的1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aph(2”)、aph(3’)Ⅲ、ant(4’,4”)、TEM、tetM、macA、erm和qacA/B基因.结果 120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71株,占59.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49株(40.9%).MSSA对15种抗生素制药率超过50%的只有6种,而MRSA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的12种;经8种基因进行检测,MRSA与MSSA对8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各不相同,MRSA高于MSSA.结论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MRSA较MSSA的耐药性更高、更复杂,必须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控,以大限度降低其耐药性的发生.

  • 血清与血浆免疫学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

    作者:苏敏;胡正强;周伟;李文胜;沈川

    目的 对血清和血浆免疫学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对20例受试者同时抽取血清和血浆,分析其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的一致性,包括乙肝标志物6项、乙肝前S1抗原、梅毒特异性抗体(TP)、艾滋病毒抗体(AntiHIV)、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TP-TRUST法共12项指标;并对除TP-TRUST外的前11项指标的ELISA法吸光度/临界(S/CO)值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血清与血浆比较,所有免疫学检测指标定性结果完全一致,一致率为100% (P >0.05);前11项指标ELISA法S/CO值比较,Anti-HBs和HCV-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样本分析前处理过程中,无论抽取受试者血清或血浆,对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均无影响;但对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HCV-cAg的S/CO值有影响.建议免疫学定量试验抽取受试者血清.

  • 对鉴定专家医疗鉴定调查的分析

    作者:李铁红;叶敏;胡晓;郭海燕

    目的 为制定符合国情的医疗损害鉴定办法或操作细则有所帮助和借鉴.方法 在中华医学会调查表基础上,对30位鉴定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鉴定专家支持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结论 鉴定专家对医疗损害鉴定程序的理解与司法程序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 全方位干预措施对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福兰

    目的 了解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探讨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2~3月,采用现场隐蔽观察法记录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全方位干预措施1个月后,于2010年4~5月再次记录手卫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总执行率分别为44.55%和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泉州市2008年与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研究

    作者:黄媚贤;刘江艺;郑友限;陈明春

    目的 探讨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与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泉州市手足口病不同病原相对风险因素.结果 ①2010年疫情呈“双峰型”流行,分别于5、9月达高峰;②2008年、2010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高;③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岁~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④散居儿童的患儿构成比由2008年的78.30%逐渐降为2010年的73.39%,而幼托儿童的比例则从2008年18.16%上升为2010年23.24%;⑤从病原体的构成比来看,2008 ~2010年CoxA16由14.29%降到8.52%,而EV71则由43.13%升到73.32%;⑥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相对于冬春季节,夏秋季节感染EV71风险是CoxA16的2.8倍;⑦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体以EV71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仍然是威胁泉州市1~5岁小儿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呈春秋双峰型流行,易于在人口密度区组、散居儿童流行,特别是男童居多.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 提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

    作者:荣德明;张英;曾成惠

    目的 探讨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提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法对我科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时机调查.结果 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情况调查中有4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 成都市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社会卫生经济学分析

    作者:李兰;李敏;陈昌辉;吉德平

    目的 通过成都市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进行有关社会经济学的调查,对儿童哮喘的社会经济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筛查出433例哮喘儿童进行经济学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433例哮喘儿童中401例已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其严重发病的1年累计缺课22055d,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成绩.而443例哮喘儿童严重发病1年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165000.00元,累计间接经济损失每年649435.05元.结论 哮喘不仅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同时对社会及家庭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全社会及医务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心,将其影响降到一个低的水平.

  • 提高我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作者:吴成恒;林代琼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医疗设备的性能与寿命,并终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单一,配件缺乏,更没有可替换或代替的仪器设备,因此,维修保养极为重要.1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率1.1坚持设备巡检制: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定期巡检制度,对保障设备的完好率意义重大.根据各类医疗仪器设备的特点,并结合其使用情况,以月为单位,进行例行检查,做好巡检记录,对运行状态进行比较、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常用的医疗仪器设备进行通电试运行,这样可以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设备通电运行,还可以达到除湿、检漏、防腐等目的.

四川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