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绞窄性肠梗阻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魏禹;邓天文;兰岚

    目的:探究绞窄性肠梗阻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治疗前对70例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其中单纯肠梗阻患者4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25例,并以11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CRP值比较,同时对比绞窄肠梗阻患者中未出现肠坏死患者与出现肠坏死患者间血清CRP水平.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单纯肠梗阻患者(p<0.05),而在绞窄肠梗阻患者中,未出现肠坏死患者的血清CRP值明显低于出现肠坏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能够对诊断是否出现肠坏死及绞窄提供辅助诊断,对后续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绞窄性肠梗阻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新志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46例绞窄性肠梗阻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者19例(41.3%),剖腹探查手术确诊27例(58.7%).死亡9例19.57%.死亡原因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MOF、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应根据其病史特点、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进行判断,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的发生.为了提高治愈率,有效地降低死亡率,要求我们早期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

  • 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有文;路伟

    目的 分析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CT进行病情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实行CT诊断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基层医院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体会

    作者:包龙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体会.方法:对从2008年9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急诊的41例疑为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跟踪其治疗过程及结果,积累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经验.结果:41例患者中确诊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8例,并经及时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愈后,3例为低位粘连性肠梗阻.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对其良好的愈后起着关键作用.

  • 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诊疗体会

    作者:路东亮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预后.方法:收治绞窄肠梗阻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肠系膜血管栓塞致大面积肠坏死、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大部分预后良好.

  • 绞窄性肠梗阻的螺旋CT征象分析

    作者:黄日升;陈向荣;陈杰云;杨子江;麻海龙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征象.方法:收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资料.结果: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28例,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3例,漩涡征9例,缆绳征17例,肠壁增厚22例,肠壁密度改变18例,肠壁异常强化9例,肠系膜模糊、积液8例,腹水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的选择研究

    作者:刘德全

    目的 对绞窄性肠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以及佳手术时机的选择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早期诊断的结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100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有67例,其中合并肠坏死患者20例,其他患者的确诊是在进行崁顿疝以及剖腹探查的时候,术前确诊率为67%.共有94例患者治愈,有6例患者死亡.死因为肠痿并发症感染的有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3例.手术治愈率为94%,治疗无效率为6%.结论 早期诊断出绞窄性肠梗阻并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强手术期的护理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绞窄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作者:宁柳金;陈锦灿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全腹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轴位图像和常规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提示肠梗阻准确率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轴位图像提示绞窄性肠梗阻准确率73.33%,肠梗阻部位准确率76.67%、肠梗阻病因准确率73.33%,常规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显示绞窄性肠梗阻准确率96.67%,肠梗阻部位准确率96.67%,肠梗阻病因准确率96.6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

    作者:韦晓远;黄东

    目的:探讨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70岁以上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28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变化快,病情危重,及早诊断、手术治疗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其治愈率.

  • 绞窄性肠梗阻的MSCT诊断征象分析

    作者:田雷超;宫凤玲;翟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SO)的影像诊断征象,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SO和52例经手术证实或随诊复查证实的单纯性肠梗阻(simple intestinal obstruction,SI)病例的MSCT图像资料,分析不同征象诊断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组的CT征象及其在SI与SO中的分布及诊断效果.结果:21例SO中,CT征象:①肠壁增厚;②肠系膜脂肪水肿、渗出及积液(缆绳征);③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④腹腔积液;⑤肠壁强化异常(靶征)减弱或无强化;⑥肠壁间、肠系膜间或门静脉积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 O敏感度高的CT征象为:肠系膜脂肪水肿、渗出及积液(缆绳征)(85.71%),特异度高的CT征象为: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强化异常(靶征)减弱或无强化;肠壁间、肠系膜间或门静脉积气,均为100.0%.21例SO患者中同时具备2种以上征象者有19例,52例SI中具备2种以上征象者仅3例,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肠系膜脂肪水肿、渗出及积液(缆绳征)为诊断SO敏感度高的CT征象;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强化异常(靶征)减弱或无强化;肠壁间、肠系膜间或门静脉积气,为诊断SO特异度高的CT征象.在肠梗阻的基础上,上述6种征象出现2种以上,可提示出现SO.

  • C反应蛋白在治疗绞窄性肠梗阻中应用

    作者:梁云鹏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治疗与诊断绞窄性肠梗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采取治疗前,对60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其中47例患者为单纯性肠梗阻,15例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收集120例健康成年人的C-反应蛋白的测定值与其进行对照,另外,对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患者和未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值.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已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患者(P<0.01).结论 测定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发生绞窄以及坏死,进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对临床上的治疗起着指导作用.

  • 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作者:韩庭状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63例,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经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4.76%,手术后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5例,手术治愈60例,治愈率95.24%.结论 外科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有效方式是手术治疗,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重视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 神阙穴贴敷配合灌肠治疗肠套叠浅论

    作者:赵学礼

    肠套叠系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肠管之中,从而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病症(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占小儿肠梗阻的25%左右,4~10个月的乳儿发病率高,且男婴较多,男女之比约为2:1.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神阙贴敷配合灌肠(一般于24h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兹探讨如下.1药物组成自拟通肠导气汤:厚朴、枳实、大黄、延胡索、槟榔、木香、白芍、甘草(此方既是灌肠配方,也是贴脐配方);共研细末,备用.2 治疗方法①取备用细末10g,米醋调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②每剂两次煎熬取汁,浓缩至600~800ml.治疗时取300~400ml(37℃左右为宜),盛入灌肠器并提高到离水平体位90~120cm处,缓慢注入,保留1h左右(或可在X线透视下观察肠套叠整复情况),如此可重复3~5次,无效者手术治疗.

  • 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壮儒;林楚怀;杨永怀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和同期收治的3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我院行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测测定,比较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三指标间成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等水平能够有效确定绞窄性肠梗阻,并能准确判断患者损伤程度,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其预测因子探讨

    作者:胡靓;黄凌娜;郑毅雄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多见,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由于其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临床处理较困难。单纯性肠梗阻常可采用保守治疗得以缓解,无法缓解则有演变为绞窄的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高,需急诊手术。因此手术指征的准确判断和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往往直接关系预后。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疗规范。本文回顾性调查了本院223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梗阻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手术佳时机的预测模型。

  •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12例诊治探讨

    作者:刘文国;高飞;张锋良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2005年经治的1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易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高.结论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治疗效果的关键.

  • 妊娠合并绞窄性肠梗阻误诊为胎盘早剥1例教训分析

    作者:何程炜

    绞窄性肠梗阻常为机械性肠梗阻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致肠壁血运障碍者或为血运性的肠梗阻,引起肠梗阻的病因很多,可为机械性、动力性或血运性等原因,从本患者的诊治中值得探讨如下.妊娠合并绞窄性肠梗阻则少之又少,该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日益引起我们的注意,每年在本院住院保胎及分娩待产计划分娩均2500-3000人次以上,其中这1例误诊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教训.

  • 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作者:吕红军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4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充分引流,积极防治并发症,46例病情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避免漏诊误诊.

  •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X线表现

    作者:姜志勇;陆洪法

    机械性小肠梗阻可分为二种类型,单纯性和绞窄性。单纯性小肠梗阻,常采用保守疗法,预后较好。而绞窄性小肠梗阻需要及时手术,否则预后不良。以前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较高,而现在已有明显下降。当然这主要是外科方面的进步,但是重要的是提高了诊断正确率,而在这方面,X线检查是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临床X线检查上,如何尽早识别这类梗阻,具有特别的意义。临床X线检查诊断准确性,就成了关键和难点。

  • 小儿肠造口术后的家庭护理指导

    作者:李天红;侯连杰;盛菊莲;李艳红;高红芳

    小儿肠造口术是抢救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合并休克、严重脱水导致酸中毒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方法为将结肠放在腹壁,做成暂时性人工肛门,其目的是解除肠梗阻、挽救生命,尽早恢复肠道畅通和血液供应,或使粪便暂时不进入远端结肠,使病变手术处肠管无污染,减少感染机会.该类患儿手术后病情稳定时即可回家休养,3~6个月后返回医院行造口闭合术.由于患儿在家休养时间较长,因此我们对其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报告如下.

275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