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국제검험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30
  • 国内刊号: 50-117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2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薇;张利方;石丽萍;胡鹏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体)与RF实验室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院就诊的RA患者324例,非RA患者142例,健康体检人员159例,共625份血清标本。采用比浊法检测R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RF抗体和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结果324例RA患者中IgM-RF抗体、IgG-RF抗体、IgA-RF抗体,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80.9%、70.1%、48.1%、76.1%、40.7%和73.8%;RF抗体与抗CCP抗体二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为61.1%,特异度为95.1%;RF抗体、抗CCP抗体与抗AKA抗体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为35.8%,但特异度高达100%。结论 RF抗体检测敏感度高,可作为筛查RA的理想首选方法。联合检测RF抗体、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可作为确诊RA的重要依据。

  • 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分型

    作者:许海俐;夏永祥;史亚;程东庆

    目的:了解该地区临床细菌感染分离的标本中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在该地区医院通过细菌培养分离阴沟肠杆菌88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通过改良三维实验检测临床耐药菌高产β-内酰胺酶及其分型。结果在研究菌株中,有17例菌株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19.32%。有20例菌株单产AmpC酶,占22.73%。有5例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占5.68%。有47例菌株AmpC酶和ESBLs均不产生,占52.27%。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存在普遍耐药,将近一半的耐药菌产AmpC酶或/和ESBLs ,尚有52.27%的菌产生其他β-内酰胺酶。

  • 血清PCT 和 NT-porBNP联合检测对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曹典象;孙文霞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联合检测对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上明确诊断为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45例作为A组,选择临床上明确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45例作为B组。同时检测两组血清中PCT和NT-proBN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血清中PCT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清中NT-proBNP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PCT和NT-proBNP水平,对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及尿沉渣仪检测尿液管型分析

    作者:代瑛;张喆;刘昕阳;李岩;李斌;张惠中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检测该院就诊患者尿液管型及蛋白,探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法的异同及互补性。方法对499份随机尿液标本,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定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蛋白定性及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管型。结果 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与假阴性,说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检测管型是不可替代的。结论先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法结合进行初检,再用尿沉渣镜检法复检,可大程度减少尿液管型的漏检。

  • 岳阳市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袁丹;吴日明;王华洪

    目的:了解岳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方法根据《2012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采集2012年岳阳市市场销售7类食品样品共311份,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7类食品共311份样品,其中4类食品中共45个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4.47%。致病菌检出率高的是熟制米面制品,其检出率为60.00%,其他依次为凉拌菜(12.50%),婴幼儿食品(7.50%)和肉制品(5.00%)。烘焙食品、果蔬类及湘味熟食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岳阳市熟制米面制品致病菌检出率高,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 血清胱抑素C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

    作者:沈雄文;李静云;孙关忠;胡云华;裘敏丽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能否作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方法选择血压小于130/80 mm Hg ,尿清蛋白大于或等于30 mg/gCr且小于300 mg/gCr ,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的患者共135例。比较血清Cys C、尿清蛋白和eGFR之间的相关性,计算血清Cys C在该患者群的阳性率。结果该患者群中血清Cys C高于正常上限的占5.2%;低于正常下限的占3.7%。血清Cys C与尿清蛋白和eGFR结果间不存在相关性,R2分别为0.0025和0.0160。结论血清Cys C 的诊断灵敏度不足以提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损伤。

  • 血清、全血中乙醇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冬梅;傅冬梅;贺柳杨

    目的:探讨血清、全血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温度条件对乙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来该院进行交通事故乙醇鉴定的样本共200例,分别用肝素锂真空采血管和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各100例。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样本类型中乙醇的含量。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不同浓度间全血中乙醇含量与血清乙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温度为70℃,加热20 min乙醇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评价不同样本类型对检测乙醇含量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血清 气相色谱 乙醇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治理;冯素清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结果。结果2004~2006年、2007~2009年以及2010~2012年3组107例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率分别为7.6%~98.2%、8.5%~99.5%以及9.6%~100.0%,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每种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时期结果不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属中常见的感染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性,而且耐药率逐年在增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敏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肌红蛋白、N 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海兵;李音湖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258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住院患者之间的血清Mb、NT-pro BNP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心力衰竭患者Mb和NT-proBN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5)。结论血清Mb、NT-pro 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许绍强;陈玲玲;姜楠;肖海华;周小坚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特点,提高对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46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包括脑脊液常规+细胞学、脑脊液生化、隐球菌二项(墨汁染色+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及隐球菌培养等。结果首次脑脊液常规:80%以上呈无色透明,96%的病例蛋白定性不超过(2+),白细胞计数72%呈轻中度增高,白细胞分类单个核比例20%~96%不等,中位数为68%。墨汁染色:37例(占80%)第1次送检即找到隐球菌。13例做了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其中12例第1次送检即阳性,1例第3次才出现阳性(同时第3次镜下才发现隐球菌)。24例做了细胞学检查,18例呈混合细胞反应型,6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型,21例镜下发现隐球菌。脑脊液生化:总蛋白(TP)均值(1.29±0.79) g/L ;葡萄糖(GLU)均值(1.81±1.12) mmol/L ;氯化物(Cl-)均值(116±7) mmol/L ;乳酸(LAC)均值(44±18)mg/dL ;腺苷脱氨酶(ADA)均值(3.9±1.9)U/L。16例做了隐球菌培养,7例阳性。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生化、细胞学、墨汁染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及隐球菌培养等多项同时检测可提高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 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作者:陆露

    目的:分析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失控常见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微生物实验结果,明确诊断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通过对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该院住院和门诊送检的细菌培养中,依据合格标准作判断,对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作统计,以便查找分析前质量失控的常见原因。结果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送检细菌培养标本4670例,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咽拭子(39.8%)、痰(23.0%)、粪便(15.9%)、伤口分泌物(8.4%)、血液(5.3%)、尿液(3.0%)。不合格标本780例占送检标本的(16.7%),其中排在前6位为痰(45.1%)、粪便(18.3%)、血液(13.5%)尿液(11.0%)、咽拭子(5.5%)、脓液(2.0%)。结论临床标本不合格是分析前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标本不合格直接导至错误的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微生物鉴定工作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

  • 血清CA125异常患者疾病的统计分析

    作者:伍湘峰;王哲苗;黄亮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患者血清CA125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出的血清CA125异常的359例该院住院患者的确诊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CA125异常的359例患者中非肿瘤疾病发生率为71.87%;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为22.84%;良性肿瘤疾病发生率为5.0%)。CA125异常非肿瘤疾病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妇科疾病(16.99%)、消化道疾病(10.58%)、肝脏疾病(9.47%);CA125异常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较高依次为肝癌(5.57%)、消化道恶性肿瘤(5.57%)、妇科恶性肿瘤(4.46%);良性肿瘤组CA125异常疾病发生率依次为卵巢良性肿瘤(2.79%)、子宫腺肌瘤(1.39%)、子宫平滑肌瘤(0.84%)。结论引起血清CA125异常的临床疾病种类繁多;CA125特异度不高,疾病的确诊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

  • 18F-FDG PET/CT 与CEA 、CA199对大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春海;张云;栗瑞敏;杨建华;王为民;尹培;冯小伟

    目的:评价18 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18 F-FDG PET/CT )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即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对大肠癌及术后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2例诊断大肠癌及术后大肠癌患者,同时进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检测的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8岁。PET/CT对比早期显像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密度的高低变化;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对比其数值高低变化,对可疑病灶做出良恶性地判断。结果 PET/CT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联合诊断大肠癌原发的准确率为95.6%。对大肠癌分期的诊断,灵敏度92.8%,特异度88.8%,阳性预测值92.8%,阴性测值80%,准确度91.3%。PET/CT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联合对大肠癌术后分期的诊断,灵敏度100%,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6.8%,阴性测值100%,准确度97.9%,改变临床分期29.1%。结论18 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记物CEA、CA199检测提高了对大肠癌及术后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在临床对大肠癌及术后治疗策略起到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松涛;唐吟岫;徐静华;岳玉林;王奕;杨军;徐嘉昌;陈红兵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钙蛋白 I(cTnI)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FMD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5例 HFMD患儿血清cTnI和 NSE水平,并设立65例对照组,将患儿cTnI和NSE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FMD患儿血清cTnI和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患儿血清中cTnI和NSE水平均有显著程度的升高,说明在HFMD的病理过程中,有心肌的损害且同时伴有神经细胞的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 三亚地区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情况分析

    作者:陈兴壮;高荣理

    目的:分析三亚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情况,为该地区 HUA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对3963例三亚市海棠湾镇、吉阳镇、凤凰镇、崖城镇、天涯镇、育才镇及市内河东管理区、河西管理区的健康体检职工,进行空腹血尿酸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受检者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岁的女性血尿酸水平与50岁以上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女血尿酸水平在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70岁的男性 HUA检出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亚地区健康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男性 HUA检出率与年龄无关。女性年龄在30~<86岁内,HUA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

  • 急性胸痛患者cT nT-hs与心梗三联的实验诊断效力比较

    作者:柏媚;徐晓萍;应骏;郑莺;康瑜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胸痛(胸痛小于4 h)主诉患者,比较高敏肌钙蛋白T(cTnT-hs)检测与常用的“心梗三联”即传统肌钙蛋白I(con-cTnI),肌红蛋白(MYO),CKMB质量(CKMB mas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效力。方法胸痛发生4 h内入诊的患者共85例,对cTnT-hs及心梗三联进行检测并比较其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效力。结果 con-cTnI和cTnT-hs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8.2%、75.0%,诊断特异度分别为100.0%、95.1%,对胸痛小于4 h的患者与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一致( P=0.187)。cTnT-hs高于第99百分位点水平0.013μg/L的相对危险度OR=4.286(95%可信区间为2.527~7.268)。cTnT-hs的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高于con-cTnI、MYO、CKMB mass。cTnT-hs(若诊断界限值为0.005μg/L)的敏感度为97.7%,阴性预测值为96.7%,优于这个时间点进行的con-cTnI检测,分别为68.2%和74.5%。结论急性胸痛早期,cTnT-hs比con-cTnI或“心梗三联”发现更多潜在可能发生心肌缺血损伤事件的患者,减少漏诊,其阴性结果的临床预示作用也优于后者。

  •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脑外伤患者中的表达和分析

    作者:唐美芳;顾卫红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26例脑外伤患者住院后第1天、5、10 d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脑外伤患者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轻、中、重度3组并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外伤患者3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以第10天高;3组脑外伤患者之间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呈递增升高,但和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测定的临床应用及界值选择

    作者:王炜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在不同年龄段评价的界限选择。方法对163例该院急诊科及内科病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经行NT-proBNP检测。结果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0例, NT-proBNP测定中位数为975 pg/mL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3例,NT-proBNP测定中位数为4055 pg/mL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50岁的心衰患者NT-proBNP测定中位数2856 pg/mL ,50~<70岁的患者NT-proBNP测定中位数3895 pg/mL ,70岁以上患者其NT-proBNP测定中位数5983 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 NT-proBNP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对不同年龄段,NT-proBNP数值取不同截定点,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血栓与止血分子标志物监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中华(综述);郝艳梅;李玉云;张凤(审校)

    急性白血病(A L )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常以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其中出血是AL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止凝血异常。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L )为凶险,极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AL 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数量和质量、感染、白血病细胞表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纤溶物质及炎性因子等等因素有关[2]。这些因素能导致止凝血与抗凝血功能平衡发生紊乱,致使白血病患者常常合并出血、血栓、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是DIC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A L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3-4]。故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点。现已证实,血栓性疾病发生前均存在血栓前状态(PTS)。如果能及时发现 AL 已存在PTS ,则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起关键作用。选择合适的止凝血指标进行监测,对防治 AL 止凝血功能紊乱取得缓解十分必要。

  •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倩(综述);谢平(审校)

    多药耐药(MDR)是指对基于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MDR广泛存在于肿瘤细胞,成为临床抗癌治疗的重大难题。研究发现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 )与MDR关系紧密,其在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调节促凋亡的神经酰胺(Cer)与抗凋亡葡萄糖神经酰胺(GlcCer)之间的平衡,影响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Her-2 EC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朱娟娟(综述);葛金芳;唐吉斌(审校)

    Her-2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中的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过表达对乳腺癌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提示预后差,容易复发和转移,对化疗、激素治疗、放疗具有抗性,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已作为一个独立指标用于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这些方法可对肿瘤组织中 Her-2的状态做出较有效评估,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标本处理过程中可能对抗原有所损害而导致假阴性,检测流程过于繁琐,由于取材不便不利于对患者复发、转移等的动态监测。近年来研究表明,Her-2胞外段即 Her 2-ECD可以从细胞表面切除并且进入血清中循环,这一过程受到了酪氨酸磷酸化和蛋白酶活性调节。Her-2胞外区切割被认为在一定比例的乳腺癌中是一个持续过程,导致与细胞膜关联的胞内区(P95蛋白)的持续活化和和下游M A PK通路及P I3K通路的增强,细胞增殖失控,具侵袭性[1]。因此血清 Her-2 ECD作为乳腺癌标志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 IHC和 FISH等检测的有效补充手段。本文主要就近些年来关于 Her-ECD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

  • 乙型肝炎病毒分子进化在其母婴传播逃逸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金霞;冯珍珍(综述);卢安(审校)

    随着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推进和医疗卫生投入的不断提高,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大多属于母婴传播。在妊娠和生产过程中,尽管母亲采取核苷类似物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进行阻断措施,新生儿也相继采取主、被动免疫等措施预防 HBV母婴传播。然而,HBV感染的母婴阻断失败率仍然在15%~20%。这可能与胎盘屏障功能、外周血单核细胞感染及新生儿的遗传易感性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更有可能与HBV本身的分子进化有关[1-2]。不过,从分子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是如何适应体内外的环境变化,包括来自宿主体内的免疫压力和体外的抗病毒压力,使之从野生株进化为具有选择优势的病毒株的详细过程仍然不清楚。因此,本文仅就 HBV的分子进化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做如下综述。

  • 血管生成拟态研究分析

    作者:王启广(综述);谭黎明;曹友德(审校)

    随着血管生成拟态(V M )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关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引起关注。VM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这种治疗是否会导致肿瘤恶性程度增高,也颇具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有关VM 形成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功能研究,为VM 靶向治疗肿瘤开发新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来氟米特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赵先英;周小霞;张定林(综述);张涛(审校)

    来氟米特(LEF)是一个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为主的异噁唑类抗增殖活性的免疫抑制剂,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针对RA可改善病程的药物。随着对LEF研究的深入,LEF在临床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如自身疫性疾病、免
      疫介导性疾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现状和应用进展

    作者:王静(综述);张洪为;冯清珍;李代渝(审校)

    输血治疗作为目前一种不可替代的医疗技术手段,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血液供应无法跟上临床用血量的快速增长,血液供应紧张已经由“季节化”或者“地域化”转为现在的“常态化”[1]。近年来不少地区医院都出现因为血液缺乏导致手术延后甚至无法完成的现象[2]。因此,如何缓解当前血液紧张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少大型医院近几年相继开展自身输血,减少血液供应,取得不错的效果[3-4]。其中,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 )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自身输血方法,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TORCH 感染孕妇IgG 亲和力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冬生;吴元健;任雅璐;王榴红

    目的:通过检测TORCH感染孕妇IgG亲和力指数(AI),探讨 TORCH感染类型与妊娠结局间关系。方法收集TORCH各型病原体IgM阳性孕妇血清,检测其IgG亲和力指数(AI),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在TORCH各病原体近期感染的孕妇中,HSV(含1型及2型)、RUB、CMV、TOXO原发感染(AI<30%)的比例分别为0、3.8%、9.3%、7.9%;在CMV原发感染的10例孕妇中,2例妊娠结局异常(稽留流产),CMV疑似原发感染孕妇中发现1例为异常妊娠;TOXO原发感染孕妇发现1例为胎儿畸形(脑积水),其余均为正常妊娠。结论在TORCH各病原体近期感染的孕妇中,以非原发性感染为主;而巨细胞及弓形虫原发感染对胎儿的侵害则远大于非原发感染。

  • 宫颈癌瘤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宏景;龙秀荣;耿建祥;王旭波;谭进;肖蔚;韩春荣;赵雪;王洪珍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 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H PV总阳性率为82.29%(158/19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46.88%(90/19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5.42%(68/192);85例宫颈癌 H PV总阳性率为88.24%(75/85),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5.88%(56/85),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2.35%(19/8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 H 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改良固相吸附法在 HCV 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宝华;王红;倪二茹

    目的:通过对固相吸附法的改良,探讨采用固相吸附法提取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 A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HCV 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良,对固相载体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进行硅醇基化以提高其核酸吸附能力;同时对病毒裂解液进行优化,获得异硫氰酸胍(GuSCN )的佳浓度用于 HCV RNA 的提取;后使用改良方法提取的 HCV 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并绘制其标准曲线,计算出线性方程,同时检测该提取方法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样本中HCV RNA的低检测限并对其检测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硅醇基化后其吸附核酸的能力显著提高;病毒裂解液中GuSCN的佳浓度为4.23 mol/L。使用改良方法提取血清样本中的HCV RNA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 ,获得标准曲线和线性方程,其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99,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2~5.52 IU/mL ,或者102.52~105.52病原体数/毫升。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2.52±0.50)IU/mL ,且其检测重复性良好。结论改良后的固相吸附法可以大大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低检测限,提高了HCV的阳性检测率。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HCV的检测和其他病毒的核酸检测。

  • 补肾清透方对慢性乙肝HBeAg阳性患者血清IL-2、IL-4、IL-10、TNF-α及IFN-γ的影响

    作者:刘心亮;熊益群;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张晓晖;徐绍钢;穆桂萍;刘文赫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方法60例CHB HBeAg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C 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 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分别在开始和第48周时两组患者抽血检测 HBV DNA、IL-2、IL-4、IL-10、TNF-α和IFN-γ。结果 CHB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2、TNF-α、IFN-γ明显升高,HBV DNA、IL-4、IL-10明显下降(P<0.01);CHB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CD4+T 细胞瘦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庆雷;朱宝林;马小波;张巍;刘玲玲;王胜军;陈建国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 T )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瘦素(L P )表达的水平,探讨其在 H 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 HT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再用CD4+ T细胞免疫磁珠分离CD4+ T细胞,体外进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LP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BMC中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相对表达量。结果 HT患者CD4+ T细胞培养液中L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患者CD4+ T细胞培养液中LP水平与RORγt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HT患者CD4+ T 细胞LP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胃癌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袁先武;何仕钦;黎阿龙

    目的:探讨胃癌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4月5日。QUADAS量表用于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12和Meta-DiSc软件用于分析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和M eta分析。结果检索到610篇文章,7篇文献含451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5% C I:0.68~0.76)、0.94(95% C I:0.93~0.94)、6.09(95% CI:3.36~11.07)、0.34(95% CI:0.21~0.56)和0.8934。结论综合研究结果表明,MG7-Ag在诊断胃癌时灵敏度为0.72,比现用的诊断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50和糖蛋白抗原CA19-9灵敏度高;特异度达0.94,有很高的排除其他疾病的价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标志物。

  • 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低下患者血清性激素测定分析

    作者:王淑婵;冯书锐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来该院诊治并确诊为甲亢及甲减的男性患者,分为甲亢组及甲减组,另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及病情缓解分别检测性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 H )、促黄体生成激素(L H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 )、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亢组的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血清FS H、L H水平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性激素PRL、E2及T水平变化,影响性功能等。

  • 高湿高海拔地区中青年人群胸苷激酶1水平研究

    作者:胡娟;薛怀裕;呼永河

    目的:探讨高湿高海拔环境下,中青年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对世居高湿高海拔地区128例中青年体检人群血清TK1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 TK1水平为(1.7842±0.1279)pmol/L ,实验组 TK1水平为(1.3850±0.0785)pmol/L ,两组 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TK1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30.43%,实验组TK1阳性者为2例,阳性率为5.5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女性TK1水平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高湿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清 TK1水平对于特殊环境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检、肿瘤预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血浆Hcy、FA、VB12水平在冠心病及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邢延芳;李慧;谷秀娟;屈小威;白咪红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B12)水平在冠心病(CHD)及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的试验者80例,分为单纯CHD组36例,CHD合并IGT组44例;健康对照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 Hcy、FA、VB12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HD组阳性率为94.4%,CHD合并IGT组阳性率为88.6%;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3组V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y水平与VB12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 水平在CHD 及合并IGT 中非常高且与FA 呈负相关,动态检测其水平对CHD 及合并IGT 的预警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杜昆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采取213例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宫颈分泌物,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免疫层析法(IC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采用DAF法和FQ-PCR法与采用IC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A法、ICA法和FQ-PCR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5.1%、60.2%和97.3%,特异度分别为93.2%、99.2%和99.3%。DFA法和FQ-PCR法的灵敏度高于IC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法和FQ-PCR法的特异度高于DF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适合用IC 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 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辉;苏娜;张朝霞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网织血小板(RP)在诊疗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SLE患者55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SLE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检查,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以及其他外周血细胞参数。结果 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PF检测结果分别为(5.30±3.75)%、(2.74±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组的IPF[(10.14±3.66)%]、血小板计数(PLT)[(67.2±13.5)×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64±0.92)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8.24±1.70)fL]与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未减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治疗前后的IPF分别为(9.76±1.82)%和(5.86±0.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外周血小板破坏有关,IPF的高低可以出反映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温针治疗前后血清CGRP及IL-1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新国;李小斌;易建良;杨帆;刘晓敏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在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后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计入统计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温针治疗前后血清及1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GRP及IL-1α水平。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温针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及血CGRP、IL-1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治疗后 M 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清CGRP及IL-1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GRP及IL-1α可以作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提供依据。

  • 血清尘螨特异性Ig E检测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春承;董杰

    目的:探讨血清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Ig E )检测在小儿哮喘诊断与防治的应用。方法该院在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52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观察组,<3岁患儿有11例,3~<7岁患儿有18例,7~<12岁患儿有23例;健康儿童44例为对照组,<3岁患儿有8例,3~<7岁患儿有16例,7~<12岁患儿有20例。两组研究对象都进行血清尘螨特异性Ig E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152.78±48.95)U/mL ;对照组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25.62±6.49) U/mL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 E阳性率很高,尤其7~<12岁患儿阳性率高,所以尘螨过敏原是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通过血清尘螨特异性Ig E检查有助于发现尘螨过敏原,对防治由尘螨过敏原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菲菲;王蕾;张玮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5种证候,观察各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湿热中阻证与肝郁脾虚证在5种证候中所占比例高,分别为53.8%和31.7%;湿热中阻证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阳性率分别为69.4%和68.8%,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阴虚证患者的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乙肝e抗原(HBe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湿热中阻证患者 HBV-DNA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HBV-DNA>105 copies/mL),病毒复制为活跃。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室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人附睾分泌蛋白4与糖类抗原125联合测定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郭梅;王晓东;李凤焕

    目的: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测定在卵巢和子宫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112例卵巢癌、92例子宫癌、145例卵巢良性病变、138例子宫肌腺瘤以及56例健康女性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结果盆腔良恶性肿瘤血清HE4和CA125水平比较,卵巢恶性肿瘤组[HE4(246.80±52.81) pmol/L、CA125(439.20±305.80)U/mL]、子宫恶性肿瘤组[HE4(196.50±38.15)pmol/L、CA125(463.80±127.60)U/mL]与对照组[HE4(19.76±16.45)pmol/L、CA125(15.67±11.19)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和子宫癌组术前与术后2周HE4和 CA125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HE4和CA125水平可以提高诊断盆腔肿瘤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82例肝细胞癌患者高尔基体蛋白73的检出与分析

    作者:吴枚;王方芳;赵晶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肝细胞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分析GP73与AFP的检出率,探讨GP73用于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健康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GP73和 AFP。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GP73检出率为75.61%,AFP检出率为40.24%,GP73明显高于AF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GP73检出率为12.58%,AFP检出率为41.67%,GP73检出率明显低于 AF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者GP73检出率为1.67%, AFP检出率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GP73特异度为93.42%, AFP特异度为77.78%;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1和0.8066,GP73与AFP两者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 G P73在健康者中检出率和水平极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12.58%,肝细胞癌患者高达75.61%。ROC曲线分析与检出率基本一致。GP73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检出率高,特异度强,是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首选标志物。联合GP73和AFP检测可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

  • 应用凝血酶生成试验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作者:王卓;杨飞兰;李三清;王志荣;邹莉;孙婉贞;李莹

    目的:研究抗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对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和凝血酶生成试验(TGA)结果的影响,探讨TGA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93名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凝血象、凝血活酶、抗凝因子和抗凝血酶的测定。TGA利用荧光读数仪测定,通过软件监测绘制样本的凝血酶生成曲线。结果 PT受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Ⅸ和蛋白C浓度的影响,而 APTT 结果主要由 FⅡ、FⅨ和 FⅩ决定。在5 pmol/L组织因子(TF)的TGA反应体系中,凝血酶生成潜力(ETP)比值受FⅡ、抗凝血酶和蛋白C水平的影响,并且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1 pmol/L T F反应体系中ET P比值主要由FⅨ和蛋白C决定,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ET P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和 TGA 受凝血和抗凝因子的调控,并且 TGA实验对于蛋白C浓度变化较为敏感;TGA能够在PT延长的情况下,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TGA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 AFP-L3、GP7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明水;刘杨;陈丹丹;张振建

    目的:探讨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PHC组34例,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其他肿瘤组37例血清AFP-L3、GP73、GPC-3的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PHC组AFP-L3、GP73、GPC-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标志物单项检测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832、0.817;两两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45、0.912,3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可高达0.960。结论联合检测AFP-L3、GP73和GPC-3可提高PHC的检出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四川地区22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银忠;程文霞;谢娜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全血细胞减少症(PC P )患者的病因,并分析其在性别、季度及年龄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对224例PC P患者进行病因统计,并按照性别、季度及年龄因素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224例患者中,巨幼细胞性贫血高占46例(21%),余依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6例(16%),再生障碍性贫血27例(12%)等;224例患者中,男性110例(49.10%),女性114例(50.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4季度就医确诊患者多(32%),第1季度少(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5~<65岁PC P患者比例高(36.17%),<18岁为较少(3.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引起四川地区PCP常见的病因,其余依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PC P发病率无性别差异,而季度及年龄对PC P的发病有影响。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检测的意义

    作者:谢飞;刘志祥;陈黎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PCT )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腹水中PCT 并与腹水常规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BP组及非SB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血清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89.3%,腹水中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1.4%。结论血清及腹水PCT 水平对肝硬化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血清PCT 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 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敏感度比较研究

    作者:姚雪淦;刘新海;陈美才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简称荧光定量法)与基因芯片分型法(简称基因芯片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 PV )中的敏感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来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5例,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分别用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 H PV ,对结果不一致的病例采用测序法进行确证。305例病例均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荧光定量法检测 HPV敏感度为33.8%,基因芯片法检测HPV敏感度为37.6%,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PV感染率随宫颈脱落细胞异型性增加而增加。结论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 H PV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基因芯片法敏感度较高。宫颈细胞学改变的严重程度与 HPV感染情况呈正相关。

  • 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碧;曾白华;陈小红

    目的:了解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A)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4项铁代谢指标检测在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5月贫血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清中VitB12、FA、SF、TF、TIBC和SI浓度并进行比较,贫血患者同时抽取骨髓标本涂片,经铁染色及形态学检查,检查结果与上述血清学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比较。结果铁代谢相关的各个指标的血清浓度在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类贫血均有其较为特异的血清学特征;12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骨髓检查为82.5%,明显高于血清学检查(69.8%)(χ2=5.600,P=0.018);但在骨髓形态学不能明确诊断的23例贫血患者中,82.6%(19/23)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符合临床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不符合率达25.4%(32/126)。结论骨髓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贫血诊断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二者联合应用对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 A )以及混合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叶酸 贫血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谢永平;黎国梅;温杰冉;唐雪玲;伦秀红;谭耀驹;潘美玉;叶伟南

    目的:探讨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 G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M 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检测87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浆BG水平及对患者治疗前、后行痰液真菌培养。结果87例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血浆BG水平分别为(162.81±70.03)、(15.89±30.88)、(4.58±7.87)pg/mL ,对照组血浆BG水平为(5.62±1.83)pg/mL ,治疗前患者血浆BG水平分别与治疗1周后、2周后水平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患者血浆BG水平分别与治疗2周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7例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1周后进痰液真菌培养阳性66例,治疗2周后培养阳性9例。结论通过连续监测患者血浆BG水平,结合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症状、肺部阴影情况判断临床抗真菌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清 GSTP1基因甲基化定量分析在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冉贵萍;杨国珍;方文;袁勇;张瑞霞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方法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游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基因(GSTP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其是否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收集95例血清标本,包括40例HCC、30例肝硬化和2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血清中GSTP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GSTP1基因甲基化定量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通过GSTP1基因甲基化定量分析能够高效区分肝癌和肝硬化及健康者(AUC=0.8641),以甲基化率2%作为诊断HCC的临界值,其诊断特异度为87.5%,敏感度达69.6%;联合检测血清GSTP1基因甲基化和血清AFP可将HCC检出率提高至7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方法可精确定量血清中GSTP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HCC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肺癌管理

    作者:

    近日,在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和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举办的“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治新进展论坛”上,对ProGRP血清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作用的探讨为小细胞肺癌诊疗带来了新思路。

  • 成人A 群轮状病交叉反应1例

    作者:路蔓;刘昕阳;陈萍;李岩;李斌;张惠中

    A群轮状病毒是秋季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成人主要对B群轮状病毒敏感。现就胶体金方法检测成人粪便A群轮状病毒结果为弱阳性1例进行分析。

  • 输入性恶性疟疾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黄铭

    2008年以来本院发现42例疟疾感染,其中34例恶性疟,7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其中1例为输血后感染间日疟,其余均为回归人员输入性感染,40例为临床医生通过症状和询问病史得以诊断,2例恶性疟为漏诊和误诊但通过检验人员复检后得以诊断。现将2例漏诊和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 伴晕厥抽搐献血者1例处理报道

    作者:杜忠斌;李惠霞;刘俊红;王佳

    静脉采集血液是血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晕血、晕厥等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研究表明,正常人群的晕血率为3%左右。一旦发生晕血应尽快使献血者取头低位、脚高位,以增加脑血液流量、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压或针刺合谷穴、人中穴[1],献血者晕血、晕厥症状即可缓解,很少出现晕厥伴抽搐的现象,一旦出现则要进行积极救治,否则,后果难以预料,现将工作中遇到的对晕厥伴抽搐献血者的处理报道如下。

  • 重型手足口病合并心肺衰竭致死亡1例剖析

    作者:陈厚娣;杜毅;宋娟;李鑫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本院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尤其自今年4月份以来,手足口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并保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并有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现报道如下。

  • 2010~2012年肿瘤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动态监测分析

    作者:潘军;许青霞;肖伟强

    目的:探讨该院2010~2012年真菌感染的动态变化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2012年该院真菌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情况,用WHONET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真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标本主要是痰液和血液,内科、普外科和中西医结合科是真菌检出较多科室。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变迁且真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应加强真菌感染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减少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

  • 深圳地区儿童 MP实验室常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蔡德丰;袁艳;张霞;赵瑞珍;王红梅;马东礼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10~2012年该院门诊及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 P )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在M P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2年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筛选出M P感染及非M P感染。对M P感染患儿3年间性别、年龄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MP感染及非MP感染实验室常规检测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MP-DNA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在不同年龄群体均有发生,小于1岁MP-DNA阳性检出率低,3~<6岁患儿MP-DNA检出率高(P<0.05);实验室常规检测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MP感染诊断中无特异度。结论深圳地区MP分子流行病学显示MP感染具有季节性,实验室常规检测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能作为MP实验室诊断的依据。

  • 血小板相关参数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张利;赵孝生;蔡婷婷;杨婉薇;张双婕;蒋叶;张家明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尽早发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高危人群或早期患者。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选取268例患者和80例退休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268例患者分为A组 HbA1c<6.2%且无血管并发症者;B组 HbA1c>6.5%且无血管并发症者和C组HbA1c>8.0%且有血管并发症者。采用西门子公司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 PV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大血小板(L-PL T )、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 PM )和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 PC )等血小板参数;用 T EG@5000凝血分析仪做血栓弹力图分析,检测R值、K值、Angle角和M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L-PLT及C组血小板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值、K值、Angle角及C组R值、K值、Angle角、M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帮助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导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意义;血栓弹力图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上比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更敏感。

  • 广西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旺;黄莹;谢意;何春雨;陈少科;林彩娟;林飞;俸诗瀚;耿国兴;罗超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广西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及确诊率。方法通过检测促甲状腺素(TSH)筛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氨酸(PHe)筛查苯丙酮尿症(PKU)、17-羟孕酮(17-OHP)筛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筛查G-6-PD缺乏症,对初次筛查阳性的患儿进行及时召回并确诊。结果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合作单位的新生儿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CH、PKU、CAH、G-6-PD初次筛查阳性患儿召回率及确诊率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儿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CH、PKU、CAH、G-6-PD缺乏症患儿,对其早期进行干预可以防止其发病从而降低对其智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 2012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薇;李禄俊;龙云;崔红权;王岩;刘晓伟

    目的:分析13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数据并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在1391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AB 130株,检出率为9.35%。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9.23%),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 U )占46.15%。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和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低,分别为6.9%和7.7%,对临床常用的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大于7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4.6%和58.5%。ICU对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AB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科室(P<0.05)。结论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应采取医院感染防控的综合措施以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NP检测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朱小飞;季明德;李思洋;葛亮;顾万建

    目的:比较即时检验(POCT )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型钠脲肽(BNP)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运用 Alere Triage?MeterPro(美国)荧光免疫分析仪或Beckman Coulter Access?2化学发光仪分别检测40份住院患者全血或血浆样本中BNP含量,按照CLCS EP9-A2文件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检测住院患者血样BNP含量的线性回归良好,相关系数(r)=0.9997。结论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NP检测中的相关性良好,POCT 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临床检测。

  • A QC柱前衍生-U PLC测定人体血清中17种游离氨基酸

    作者:徐凤仙;于嘉屏

    目的:建立6-氨基喹啉基-N-羟基丁二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17种游离氨基酸。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在硼酸盐缓冲液中,游离氨基酸与A QC反应生成结构稳定的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用反相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17种游离氨基酸的批内精密度范围为2.81%~7.35%,批间精密度范围为7.44%~15.40%,在2.5~250μmol/L范围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0~1.00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结论该方法测定血清中17种游离氨基酸,10 min能够完全分离,结果准确、稳定、高效。

  • VitC、KCl及止血敏对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影响探讨

    作者:万芳;杨镍;陈恒;杜金兰;吴学诗

    目的:了解药物维生素C(VitC)、氯化钾(KCl)及止血敏对盐水介质、微柱凝胶配血法的影响,并与凝聚胺配血法对比。方法分别在含与不含有特异性抗体两种条件下,加入KCI注射液、酚磺乙胺(止血敏)注射液、VitC注射液、生理盐水,与相应红细胞进行免疫学反应。观察3种药物对不同介质配血方法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VitC、KCl不影响凝聚胺介质配血,止血敏令试验产生假凝集;高浓度的3种药物可导致试验失败。盐水介质法检测敏感性略低,VitC、KCl对试验的影响不明显,而KCl组随着抗体被稀释,凝集强度减弱甚至于消失。结论3种药物对微柱凝胶配血法均有影响,尤其受KCl影响较大。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

    作者:董旭才;刘昕阳;张婧;王蔓;李鸾;张惠中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更换为两步法后的灰区结果。探讨适宜的梅毒检测操作规程以减少误诊。方法随机选取50288例血清标本进行TP-ELISA法筛查;对处于灰区的样本,再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进行验证。按疾病及年龄段分组,统计各组抗梅毒抗体灰区率。结果50288例血清样本,经过TP-ELISA法初筛灰区结果为61例。不同年龄段造成的灰区率61岁以上年龄段高。结论 TP-ELISA 检测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设定合理的灰区范围,对灰区内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肺栓塞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分析

    作者:白重阳;吕晓丽;苏征;辛欢;陈颖;李斌;张惠中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60例疑似APE患者,其中经CT确诊并符合溶栓条件的APE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经CT排除APE患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及实验组溶栓治疗2周后血浆 NT-ProBNP 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NT-proBNP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65%;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0%;实验组溶栓前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对APE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APE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 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检验质量

    作者:樊鹏威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取决于质量控制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而其中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1]。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这一环节也是检验科质量控制体系中薄弱以及容易忽视的一环。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60%~70%[2]。实验室要保证检验质量,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分析前各个阶段采取对应措施。这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实验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经验同大家分享。

  • 品管圈在提高检验科门诊化验室满意度的实践

    作者:熊春晖;章敏;万华;蒋静;都莉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之一,肩负着医院和患者直接交流的责任。在当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条件下,其工作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声誉。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较多,不仅仅是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化验地点、标本采集、检验时限和服务态度等,都是可能影响患者对检验科工作质量满意度的因素。南昌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门诊化验室坐落于医院门诊大楼东二楼。现有工作人员8人,全部具有检验技师职称。在检验科门诊窗口,时常会收到患者对检验流程的意见、建议乃至异议,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时间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认为有必要成立品管圈和系统地推行品质管理活动,以改善门诊窗口服务质量。

  • 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王川;李筱梅;王建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检验医学对临床医学的研究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检验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使医学实验室需要一批能与临床医师交流与沟通、联系检验与临床的检验医师[1]。同时,促使医学实验室的制度化、规范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3年正式发布了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的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专用要求》,规范了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的要求。ISO 15189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医院对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基于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如何做好医学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 开展技能大赛对培养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意义

    作者:崔玉宝;马桂芳

    近年来,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以开展技能大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师生交流,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开展技能大赛,不但可以展示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水平,而且有助于从中找出专业存在的不足,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临床实践在临床输血学检验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张建军;沈娟;张发苏;高霞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从事输血医学研究和临床输血工作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培养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血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在各级医院输血科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检验专业毕业生。《临床输血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近年为适应学科进展以及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1],面向医院输血科(血库)、血站及血制品单位相关岗位实际所需而设的一门课程。输血科、血站是操作性很强的科室,必须具备很强的临床技能才能胜任输血科、血站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成为合格的输血工作者。笔者于2009~2011年在安徽省血液中心临床实践,掌握临床专业技能,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体会了临床实践在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教学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方法规范医学检验临床教学

    作者:申春梅;贺乐奇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是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过渡的关键。随着医学检验的迅猛发展,现代化仪器在检验科的大量投入使用,临床检验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因而对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要求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本院检验科已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以 ISO15189为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使科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1-2]。本文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对临床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以期对解决目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

  • 《临床免疫学检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探

    作者:李海侠;裘宇容;杨佳;蔡贞;张继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核心任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正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教育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下达了一系列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相关技术要求,先后下发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其中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原来的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而来,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可见,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师生,大特点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性[1]。

  • 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化学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毅敏;张定林;周勉;赵先英

    基础化学是本校医学检验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认识、理解、研究生命现象本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是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由“接受性”向“创新性”转变,充分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医学检验本科的基础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 关于建立免疫学检验兴趣课堂初探

    作者:胡荣

    免疫学检验作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概念繁多、原理复杂且更新快,与其他多个学科融会贯通的特点,是历届学生反映较难学的课程之一[1-4]。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较低,理解力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本学科知识,采取对教材整体分析解读,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各个击破,将复杂的理论内容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建立兴趣课堂[5-6],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H C-900尿液分析仪快速筛查尿液微量清蛋白的应用评估

    作者:马文;巫炀;张善辉;王平平

    目的:评估HC-90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HC-900分析系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mAl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HC-900分析系统检测尿蛋白阴性为标准收集660份尿样,对其中试纸条筛查U-mAlb为阳性159份和部分阴性106份的标本采用Immage 8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Immage 800仪)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HC-900分析系统的筛查效果。筛查阳性组和阴性组间U-mAlb定量检测结果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159份U-mAlb阳性标本经Immage 800仪定量检测,确定其中101份为U-mAlb阳性,真阳性率为63.5%。随机抽取的106份经HC-900分析系统筛查U-mAlb阴性标本,使用Immage 800仪定量检测,确定其中9份为 U-mAlb阳性。经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495,P<0.01)。筛查阳性组U-mAlb水平为18.02(8.23~34.89)mg/L ,显著高于阴性组的4.78(2.51~8.46) 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89,P<0.01)。相对于Immage 800仪定量检测,干化学法快速筛查U-m A lb的敏感度为91.8%(101/110),特异度为62.5%(97/155)。结论 H C-900分析系统筛查尿液U-m A lb方便快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六西格玛度量评价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性能

    作者:王双;邱世飏

    目的:评价Beckman Coulter L H750检测系统的性能。方法根据CLSI EP9确定分析仪的真实度,根据CLSI EP5确定分析仪的精密度,通过六西格玛度量方法计算血细胞分析仪各项目的性能并进行评估。结果 L H750白细胞计数(WBC )的六西格玛水平在5.5~11.1,红细胞计数(RBC)在5.5~9.4,血红蛋白含量(Hb)在6.0~14.6,血小板计数(PLT )在4.1~10.0,红细胞压积(HCT)的六西格玛值低于了3.0。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系统基本满足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要求, HCT这个项目还需要进行质量改进。六西格玛质量理论可以反映检测过程的性能。

  • 利用GEM3000血气分析仪IQM数据进行仪器性能评估

    作者:赵建忠;李智山;洪波

    目的:使用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上IQM质控数据评估仪器性能,并与传统评估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IQM 数据计算精密度和正确度,采用外部质控物验证血气分析仪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利用IQM 数据计算血气分析仪pH、PCO2、PO2精密度分别为0.02%、2.16%、0.63%,而传统评估方法为0.07%、1.68%、1.28%,利用IQM 数据计算血气分析仪pH、PCO2、PO2正确度分别为0.00%、1.15%、0.49%,而传统评估方法为0.11%、2.91%、1.07%。结论通过智能化质量管理能为实验室客观的评价血气分析仪的性能提供客观、可信的指标,与传统的性能评估方案相比更为简便、易行。

国际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