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국제검험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30
  • 国内刊号: 50-117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2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阳大庆;石丽萍;张普山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信号在天然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分枝杆菌效应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OD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DEF4B mRNA的表达水平;还原型二氯荧光素(DFCH)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NOD2信号增强了人肺泡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 H37RV的杀灭。NOD2信号刺激后,人肺泡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 )的分泌和DEF4B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但RO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NOD2可能通过诱导NO和抗菌肽DEF4B的产生参与了早期的抗结核感染免疫。

  • 南通地区2014年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目的:分析2014年江苏南通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52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扩增病毒的VP1序列。获得的序列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5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2株 EV71 VP1序列,12株 VP1序列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9.1%,进化树分析显示12株VP1序列全部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型。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分离的EV71流行病毒株与近年来中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株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EV71 C4基因的C4a亚型。

  • 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丽婷;陈垂婉

    目的:分析该院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2013年门诊送检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2011~2013年,女性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男性,21~<31岁和31~<41岁人群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且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单一感染。结论2011~2013年,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经验治疗首选药为交沙霉素,其次是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清;李文玉;邹艳艳;甄亚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性感染患者103例,病毒性感染患者77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在患者入院后进行 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大于0.5 ng/mL为主,病毒感染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小于或等于0.5 ng/mL为主。病毒感染组不同PCT水平分布比例与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 PCT、CRP、WBC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结论 PCT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G试验对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性能评价

    作者:张乐;尹宁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IPFI高危因素的96例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IPFI组与非IPFI组。对纳入研究者进行G试验,并同时留取患者痰液做传统方法(痰涂片和真菌培养)的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G试验和传统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比较两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结果以20 pg/mL为临界值,IPFI组的(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非IP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9.6%、68.0%、97.2%。G试验和传统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和0.790。结论 G试验较传统方法简便、省时且阳性率高,可作为COPD合并IPF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 不同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人群肾功能评价中的差异比较

    作者:孙立山;陆柳;汪明东;鹿麟;余明;范列英

    目的:比较3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估算的GFR(eGFR)对人群肾功能评估的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者,共65856例,以3个估算方程分别计算eG FR ,并比较整体及不同肾功能分组人群eGFR结果的差异。以3个方程得到的eGFR对个体肾功能重新分期,比较肾功能各分期例数分布的差异。结果与肌酐方程估算eGFR比较,另两个方程估算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90(均 P<0.05)。一致性分析GFR均值差值分别为6.19、1.79 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肌酐方程估算eGFR时,明显高估了个体的肾功能分期。结论3种方程估算G FR有相关性但存在明显差异,在评估不同人群肾功能时应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程。

  • 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作者:熊仲波;金孝燕;陆波;王蕾

    目的:对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N‐90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对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XN‐9000分析仪批内及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和准确性均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白细胞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不太理想。结论 XN‐9000分析仪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可以满足临床检验工作及疾病诊治的需要。

  •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SOD与 HCY 水平分析

    作者:齐发梅;袁秀梅;董玉兰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 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

    作者:陈键;陈世昌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PI鉴定系统,对本院2011~2013年分离自老年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药敏实验检测,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9.93%、11.56%、13.37%,3年均以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0%。结论关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可有效防止其耐药性增高。

  • 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分析

    作者:赵集群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变化特征。方法按不同的孕期,将1500例孕妇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并与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妇女血清FT3、FT4、TSH水平及 TPOAb、TGAb阳性率与非妊娠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高于非妊娠健康女性(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水平逐渐下降,TSH水平逐渐上升。晚孕组TGAb、TPOAb阳性率低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结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应对孕妇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指标筛查。

  • 2012~2014年无偿献血者抗-HCV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耿雪芹;姜斌;周军兵;黄宏亮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献血者抗‐HCV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CV RNA。结果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7%(109/163782);109例抗‐HCV阳性者中,80例为单试剂阳性,29例为双试剂阳性;初次献血者抗‐HCV阳性80例,重复献血者抗‐HCV阳性29例;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72例单试剂抗‐HCV阳性者均为 HCV RNA阴性。结论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近三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没有变化,抗‐HCV单试剂阳性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 浮动均值法在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刘华香;余国庆;吴涛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法)应用于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ago公司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临床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浮动均值变化趋势,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B法PT、APTT、TT、FIB均值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X‐B法质控图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质控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患者血浆X‐B法可用于PT、APTT、TT、FIB检验的质量控制,可用于监控分析仪的稳定性。

  • 2011~2012年广州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莲芬;刘海英;谢永强;钟华敏;周珍文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1~2012年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2011~2012年共检出儿童腹泻病原菌416株,其中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53.61%、37.98%、5.29%、1.68%。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85.25%、复方磺胺甲噁唑54.28%、头孢噻肟44.70%、头孢曲松42.53%、氯霉素40.66%、头孢他啶23.55%、氨曲南23.36%、环丙沙星14.88%、头孢吡肟8.07%、头孢哌酮/舒巴坦7.9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2%、亚胺培南0.00%。结论广州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以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为主;敏感性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

  •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运华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的13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72例、非细菌感染组65例;同期出生的63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WBC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CT对细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RP与WBC ;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 PCT较CRP和WBC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史融冰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被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白细胞(WBC )计数,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敏实验。比较CRP、WBC、CRP+WB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血培养阳性54例,CRP阳性49例,WBC阳性38例。CRP+WBC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单独检测(P<0.05)。CRP+ WBC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1,高于CRP和WBC。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B型钠尿肽和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喜荣;张孝华;李春兰;杨美艳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10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6例、健康者60例,在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浆BNP、CA125水平。另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CA125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CA125水平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和健康者,呼吸困难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BNP与CA125水平逐渐升高;BNP、CA125联合检测对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前后BNP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A125联合检测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鉴别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动态观察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 HBV感染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研究

    作者:颜晓霞;陈锡莲;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及阴性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 T淋巴细胞(T reg )、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5例 HBV感染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慢性无症状 HBV携带者(ASC)组,各组再分为HBeAg(+)组和 HBeAg(-)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因子及肝功能指标的水平。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HBeAg(+)与 HBeAg(-)ASC组和CHB组CD4+ CD25+ Treg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 HBeAg(-)ASC组和CHB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BeAg(+)ASC组外周血CD4+CD25+ Treg表达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基酶/血小板比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 CD4+CD25+ T reg和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 T reg表达水平与肝炎的炎性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强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链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9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43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LPA、TSGF和CA153水平,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LPA、TSGF和CA153水平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LPA、TSGF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免疫印迹法测定Tp47蛋白与梅毒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郑和平;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白顺;吕萍;杨斌

    目的:克隆Tp47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Tp47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反应活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p47基因,将Tp47克隆至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47,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鉴定正确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梅毒阴性、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pGEX‐6P1‐T p47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103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其能与梅毒阳性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梅毒阴性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表达、纯化T p47重组蛋白,其与临床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 T p47重组蛋白用于梅毒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CK-M B及cT nI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卢庆乐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H FM D患儿80例(H FM D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 HFMD组治疗前CK‐MB、cTnI水平分别为(38.10±19.50)U/L、(0.08±0.02)μ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HFMD患儿治疗前CK‐MB、cTnI阳性率分别为56.3%、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HFMD患儿CK‐MB、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对 HFMD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

    作者:石泉贵;冯东方;陈芳芳;石华英;童静;肖静;黄淮霖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APC患者Fbg、APTT、TT水平均高于高原对照组(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表明,综合治疗可促进HAPC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HAPC患者出血与凝血两个过程十分复杂,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

  • 肺结核患者 NO 和FOXP3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沈丽燕;申卫红;朱岚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一氧化氮(NO)和叉头蛋白3(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与健康者各40例,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 T 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NO浓度为(15.71±1.26)μmol/L ,高于健康者的(5.45±0.98)μmol/L(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 淋巴细胞约占CD4+ T 淋巴细胞的(4.57±0.85)%,高于健康者的(1.83±0.49)%(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肺结核患者NO、FOXP3表达水平均升高,在肺结核免疫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治。

  • 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血流感染者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明友;林茂锐;黄基伟;刘桂治;杨华文;钟丽梅

    目的:探讨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PC T )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5例患者血标本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血清PCT ,同时进行血培养,并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重症患者血清PCT 进行多次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阴性组)PC T阳性率为41.01%(0.05~2.58μg/L ),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阳性组)PC T阳性率为80.77%(0.05~200.00μg/L )。阳性组 PC T 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P<0.01)。假丝酵母菌、多种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PC T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2.11%和56.81%。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重症患者进行了多次PC T检测,治疗过程中PC T水平逐渐降低者预后较好,PC T>10μg/L且持续维持高水平者,其预后较差。结论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对血流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1674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黄美琼;葛晶晶;张广清;刘冬霞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 del 16突变2例,299 del A T杂合突变5例,235 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 T 杂合突变2例,1494C> T 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研究

    作者:夏国新;陈茜璐;刘燕婕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 )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缓解期So‐JIA患儿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组血清AKA、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4%、47.1%,缓解期组分别为17.2%、27.6%,活动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So‐JIA组AK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1.1%和97.2%,抗CCP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3%和91.9%,抗CCP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活动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AKA和抗CCP抗体对So‐JI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欠佳,二者联合检测对提高So‐JIA诊断特异度,尤其对提高活动期So‐JIA诊断阳性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2012~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伟清;张彦鹏;李卓成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共计1190株AB临床分布特征、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0株AB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AB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60%~80%,其中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为显著,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 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伍云霞;汤丽艳;郑玉强;张群

    目的:了解患儿近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7℃培养7 d ,采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转种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3年共送检36636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107株,阳性率为5.75%。其中,革兰阳性菌1413株(占67.06%)、革兰阴性菌626株(占29.71%)、真菌68株(占3.23%)。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0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9.33%)、金黄色葡萄球菌(6.46%)、肺炎克雷伯菌(5.74%)和肠球菌属(4.94%)。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该院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 不同类型外周血标本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王晓刚;农乐关;刘旭;李雪峰;梁棱;罗锦英;吴文婷;陈治中

    目的:探讨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采集肝素锂抗凝动脉全血标本及静脉血浆标本,采用罗氏公司A V L 9180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动脉全血、动脉血浆、静脉血浆标本钾、钠、氯离子水平。结果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而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离子浓度可互为参照。

  • 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作者:石教启;张继华

    目的:分析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17)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 T h17细胞在急性荨麻疹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外周血T h17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分析其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素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析其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7F和IL‐23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数量(t=36.6341,P<0.05)和RORγt mRNA水平(t=23.840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GF‐β(t=15.5211,P<0.05)、IL‐6(t=7.2473,P<0.05)、IL‐17A(t=15.4153,P<0.05)和 IL‐17F(t=13.0321,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A、IL‐17F和IL‐6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 179株无乳链球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宇岚;陈守涛;荀振;张泽佳;闫翔宇;郭少英;留玉芬;高丽钦;甘龙杰;黄尔;欧启水;杨滨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的标本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不同来源标本,在VIT EKⅡ微生物分析仪上采用GPI卡和GP67卡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红霉素、美罗培南的药敏实验及D‐试验采用K‐B纸片法检测。结果共收集无乳链球菌179株,标本的主要来源为中段尿(63.1%)、生殖道(7.8%)和伤口分泌物(6.7%)。来源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110例(61.5%),女性患者113例(63.1%),孕妇12例(6.7%),母婴垂直感染3例(1.7%),肿瘤、手术、放化疗、糖尿病、结核等患者82例(45.8%)。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除2008年之外均小于10%,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42.9%~93.3%,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41.9%~80.0%,D实验阳性率为4.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株,偶见喹奴普丁/达福普丁耐药株。结论成年人感染无乳链球菌中常见的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软组织感染,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仍可作为无乳链球菌感染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是有限的,必须有实验室药敏实验结果作为使用依据。

  • D-二聚体、cT 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建锋;张小锋;陈丕绩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 T (cT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36例(AMI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浆D‐D、cTnT、心肌酶谱水平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MI组D‐D、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cTnT、D‐D、心肌酶谱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69.44%、66.67%,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血浆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结论与D‐D和心肌酶谱相比,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更好,临床上可多项联合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

  • 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作者:梁平;李喜英;陈宏;何晓丹;薛强东;饶娟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早期感染时的细胞免疫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其中健康对照组20例,一期梅毒(PS )组10例,二期梅毒(SS)组15例,早期潜伏梅毒(ELS)组14例。结果早期梅毒各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3+是SS组高,P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为ELS组高,SS组次之,P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为PS组高,S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梅毒细胞免疫有增强,这对清除 T P是非常有利的。

  •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牛小芳;张学红

    目的:分析前列腺液(EPS )中有形成分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精液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EPS中白细胞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炎症患者,n=189)与B组(非炎症患者,n=94),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法分析精液质量,检测其精子密度、(a+b)级活力及精子活率。结果 EPS中白细胞数量与卵磷脂小体数量及红细胞数量无相关性。A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b)级活力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结论患者EPS中的白细胞数量能够影响其精液的质量。

  • 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WBC假阳性原因分析

    作者:丁雪晴;王洁珣;陈小春

    目的:分析AVE‐763B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WBC)假阳性检测结果的原因。方法对分析仪检测的WBC阳性标本进行显微镜复检。结果740例阳性标本中,224例疑似假阳性,假阳性率为30.2%(224/740),其中145例可直接在分析仪编辑屏幕上重新正确分类,假阳性率减至10.7%(79/740)。结论造成WBC检测假阳性结果的因素较多。应增强识别假阳性图像的能力,同时结合显微镜复检,以进一步提高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脑脊液神经元性烯醇化酶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曹艳菲;陈刚;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崔颖;曹秀华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生物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推荐的方法,收集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个体建立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并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L38:2012文件的要求对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审。结果建立的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为0~3.14 ng/mL。脑脊液NSE浓度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可靠、准确、科学、实用,符合临床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1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体积亚组血清IL‐1β、IL‐8及T N 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梗死体积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增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静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124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并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BDI评分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56.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性别构成和就业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和非在职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概率较高;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抑郁组白细胞以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且好发于女性和非在职患者,同时伴随较高的白细胞和尿酸水平。

  • 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妍;姚伟;王博智;李廷坚;曹春燕;陈钊城;卢旭强;黄钦贤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LEP)、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的表达及两者联合游离瘦素指数(FL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70例经病理确诊的初诊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 n=50)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n=50)的血清,检测其血清LEP及sOB‐R的表达,并经体质量指数(BMI)校正后分析以上两个指标。将乳腺癌组的试验数据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LE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疾病组(P<0.05),而sOB‐R明显降低(P<0.05)。经校正,LEP的表达仍存在组间差异(P<0.05);而sOB‐R的组间差异消失(P>0.05)。乳腺癌组绝经后患者的LEP表达、FLI均与患者的pTNM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绝经后发生转移、Ⅲ、Ⅳ期患者的LEP水平分别高于无转移及0~Ⅱ期患者(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LEP及FLI可能是潜在的评估临床病理的指标,LEP可能促进了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程。

  • 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曹伟胜;吴晓红;陈少南;钟群珍

    目的:了解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C T )和解脲脲原体(U u )感染状况。方法对562例宫颈糜烂患者(观察组)和218例宫颈正常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对Uu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观察组CT、Uu及C T+U u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11%、42.35%和9.61%,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中度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 T、U 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T、U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轻度宫颈糜烂患者( P<0.05)。U 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91.78%),其次是原始霉素(84.25%);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85.96%),其次是氧氟沙星(73.29%)。结论 C T、U 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U u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庞菲;郑光敏;李玮;霍建敏;杨建军;周国芳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 )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 应用MLPA技术分析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作者:谢润桂;娄季武;刘彦慧;林洋洋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 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小林;李昂;杨硕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基于《YY/T0588‐2005流式细胞仪》行业标准,利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建立适用于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案,包括荧光灵敏度、荧光线性、前向角散射光检测灵敏度、仪器分辨率、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分辨率、倍体分析线性、携带污染率、表面标志物检测准确性、表面标志物检测重复性、仪器稳定性等。结果该流式细胞仪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结论上述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可靠,能够对流式细胞仪性能进行全面评价。该方法对于流式细胞仪性能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检测临床意义

    作者:王佳颖;胡晓渤;刘湘;张吉才;宁勇

    目的:探讨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3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C U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科、肝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和肿瘤科患者总阳性率为44.1%。同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D‐二聚体阳性者分别为86、34、26、24、18、12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监控。

  • 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桂珍;李胜涛;史文元;朱军民;彭小友;徐玉娟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来自本院血培养标本检出的各类细菌,并对标本的送检科室、来源的患儿年龄及各类细菌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各类病原菌共计41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6株、革兰阴性杆菌176株、真菌21株。检出细菌排名前5的病原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检出阳性菌株数量排前5名依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新生儿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神经内科。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真菌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灵敏度均较高。结论本院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是不同科室的构成比例并不一致;3岁以下儿童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本院真菌检出率较高,占5.1%,与本院采用血培养真菌瓶有关;血培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

    作者:何益梅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因手术中操作造成的听力受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听力受损者17例,发生率为11.33%,其中锤骨柄、手术时间、咽鼓管功能、电钻噪声、后鼓室胆脂瘤、迷路瘘管、耳硬化症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听力受损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在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 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龙琴(综述);刘靳波(审校)

    细菌分型主要用于研究各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确定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防止和控制病原菌的流行、预防交叉感染、明确致病力强的菌株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等[1]。传统的细菌分型方法依赖于细菌表型特征鉴定,如生化反应、血清学特点等,存在分辨率低、重复性差、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等局限性[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分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原菌流行病学研究、医院感染控制、公共卫生防治等领域,采用的技术较多,包括质粒指纹图谱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等。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的原理、优势、局限性、应用及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

  • 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及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彭玲(综述);王开正(审校)

    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是一组以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一种或多种成分,从而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是以遗传因素为发病基础,多种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食品、化妆品、细菌、病毒、紫外线等为诱发因素的复杂疾病[1]。自身抗体(AAB)是自身免疫应答和 AID的重要特征,自身抗体对于A 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判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和指导用药都具有重大价值,多种自身抗体已被纳入到相关 A ID的诊断指南中。随着蛋白纯化技术的发展,新的特异性靶抗原及相应自身抗体不断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归入到 A ID 范畴。自身抗体实验诊断技术持续发展,多种商品化试剂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方法也从传统的纯手工定性向高通量、自动化、定量检测发展。自身抗体应用及实验诊断水平在近二十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综述如下。

  •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研究进展

    作者:陈程(综述);李双庆(审校)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参与代谢调节的一种蛋白质,因为能纠正多种代谢异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药。近来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FGF21调节代谢异常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FGF21的作用、药理机制、分子学特征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多项生化项目参考区间验证分析

    作者:杨俊英

    目的:对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GLB)、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分析。方法根据《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要求,每个被验证项目纳入至少20例健康参考个体,在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可靠、室内质控在控的前提下,按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检测,采用DIXON方法剔除离群值。结果健康参考个体所有被验证项目测定结果100%落在《WS/T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规定的参考区间之内。结论《WS/T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所规定的8个生化常规项目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杨娜;周志强;薛斌丽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配套AgilentHC‐C18分析柱,以254 nm检测波长测定阿立哌唑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专属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及回收试验,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性能。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的批内精密度(RSD )为4.6%~7.1%、批间RSD为4.1%~8.9%;回收率为94.7%~97.4%;低检测限为8.5ng/mL。线性方程:Y =4.4801X+43.716( r2=0.9996),线性范围为25~1000 ng/m L。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临床药物治疗时血药浓度的监测。

  • 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

    作者:丘媛媛;陈小红;庞舒尹;余毅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纵向序贯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孕早期(10~14周)、孕中期(20~24周)、孕晚期(30~34周)、产前(38~42周)及产后(分娩后1周内)监测120例正常孕产妇血清AFU、ALP的活性,并与6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非孕对照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FU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FU 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1周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LP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 AFU、ALP活性随孕周增加而递增;AFU、ALP可作为动态观察孕妇妊娠进展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良好指标。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及常用方法比较

    作者:雷斌;李碧

    目的:使用国产设备、试剂及配套的校准系统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性能进行评价,比较生化免疫比浊法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结果均值与靶值的差异度及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使用国产设备和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符合实验室要求,并能满足临床需要,此外液相层析法的准确性和线性范围略高于生化免疫比浊法。

  • 评价 PC T 、CRP、WBC计数、N EU T%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对比应用

    作者:崔晓梅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除外急性感染)152例(糖尿病组),外科急性感染患者(包括烫伤感染、急腹症患者)62例(外科急性感染组),以及体检健康者11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CRP水平,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计数及NEUT%。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CT和CRP水平、WBC计数及 NE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科急性感染组患者PCT和CRP水平、WBC计数及NEUT%均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PCT 和CRP水平、WBC计数及NEUT%升高更明显,更有诊断价值。

  • 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琳华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2014年第1季度临床分离菌1578株,第2季度临床分离菌2051株,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实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所鉴定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结果第1季度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93株,占12.2%,其中产ESBLs菌株52株,占26.9%;第2季度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11株,占15.2%,其中产ESBLs菌株96株,占30.9%。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其次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结论本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呼吸科与IC U 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

  • 血清CEA 、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杨巍巍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7例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EA、NSE水平,观察并研究CEA与NSE对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类型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与CEA、NSE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联合NSE检测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在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尤其明显。

  • 东莞市36807例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钟鸣;姜碧;姚倩瑜;刘惠;叶泳;韦思似;莫清萍

    目的:了解东莞市待孕妇女TORCH中3项的感染情况,以加强一级预防、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符合东莞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6807例育龄妇女进行 TORCH筛查,包括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及弓形虫(TOX),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RV‐IgG阳性率为94.22%,CMV‐IgM 阳性率为0.40%,CMV‐IgG阳性率为93.62%,TOX‐IgM 阳性率为0.18%,TOX‐IgG阳性率为11.45%。结论了解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有利于指导其选择合适的妊娠时间,减少TORCH感染所致出生缺陷。

  • PCT 在指导瓣膜置换术后 VAP抗菌药物停用时机的价值

    作者:石齐芳;梁大胜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指导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期间抗菌药物停用时机的价值。方法收集瓣膜置换术后出现V A 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C T 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PC T 组在诊断V A P当天,第1、3、5、7、10天,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检测血清PC T水平,PC T<0.25 ng/m L时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按传统标准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感染复发率及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 对指导瓣膜置换术后VAP 抗菌药物停用时机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 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评价

    作者:李云婷;张晓琳;王丽芳

    目的:探讨美国Beckman Coulter L 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进行病情监测。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对单核细胞百分率(M O%)在15%~20%和大于20%的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是否一致,进而对仪器法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的5种白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在15%~20%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分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MO%>20%的血标本,仪器法所测MO%结果高于手工分类法(P<0.01),其他细胞两种分类方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结果正常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准确,但对M O%>15%的血标本需手工复检。

  •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作者:童红斌;汪华;刘兴态;陈静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800.5 U ),放化一、二病区(3773.0U),重症监护病房(3648.5U),普外科病区(3414.5U),血液内科病区(3188.0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区(1887.0U),消化内科病区(1372.0U),综合内科病区(1127.0U),妇产科病区(979.0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229.5 U )、消化性溃疡(2092.5 U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756.5 U )、骨折(1624.0 U )、重型肝炎(1235.5 U )、白血病(1082.0 U )、脑外伤(1059.0 U )、胃癌(1291.5 U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8.0 U )、肺癌(997.0 U ),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 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对生化项目性能的评价

    作者:汪旭强;张大勇;周志强

    目的: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方法以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 )结果计算项目的偏倚百分比(bias%),以室内质控的变异结果计算项目的变异百分比(CV%),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不符合3δ要求的原因。结果17个项目中82%的项目性能符合3δ要求,钠离子(Na+)、氯离子(Cl-)性能较差,直接胆红素(DBil)性能为不可接受。结论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检测项目性能简便易行,值得在生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

  • INSURE技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韩桂云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3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INSURE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INSURE技术,对照组未采用INSURE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人次及应用氨茶碱人次减少,三凹征发生率降低,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均未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经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NRDS早期使用INSURE技术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暂停,避免机械通气,缩短用氧及住院时间。

  • 450例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德平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周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结果450例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分别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真菌混合、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其sI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以鸡蛋、蟹、花生、牛奶的sIg E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上海市周浦地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食入性过敏原高,建立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临床患者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泉州地区部分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水平分析

    作者:张红凤;卢海景;林玉芬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 肝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对 TSGF检测的影响

    作者:邵迎春;杨慧;钱琤;王贝;丁庆莉;韩娟;刘亭亭;刘芳;任传路

    目的:探讨抗凝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对检测血标本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恶性肿瘤患者50例(恶性肿瘤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均采用肝素、EDTA‐K2、分离胶采集3份外周血,离心分离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 TS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与分离胶采血相比,肝素抗凝血 TSGF水平均偏低(P<0.05),EDTA‐K2抗凝血TSGF水平均偏高(P<0.05)。结论检测TSGF时尽量选用分离胶管采集血液标本。

  •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探讨

    作者:李臣;王晓红;李辉;刘晓荣;刘江山

    目的:探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能否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抽取10 d内测试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C T )及纤维蛋白原(Fbg )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凝血试验结果(标本数大于20份),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绘制质控图的数据。每天从所测标本中选取1份所测PT、APTT、Fbg结果均在均值附近的标本,用红色笔在图上标出测试结果并把该标本作为第1份质控物于冰箱冷藏保存。第2天在检测标本的同时再检测所保存标本(质控物),将所得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然后重找1份当天测试标本。结果在PT、APTT、Fbg质控图均值附近的标本,将结果用红笔标在质控图第2纵轴上,标本留为下一工作日的质控物,次日将测试质控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依次类推完成当月测试,获得双曲线,根据双曲线的离散程度判断质控情况。结果 PT试验双曲线的离散程度为13.8±1.94,该双曲线可用以判断质控情况。APTT、Fbg双曲线同PT。结论双曲线质控操作简单,标本不需特殊保存条件,可以直观反应质控情况。

  •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和降钙素原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振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和降钙素原(PCT )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A P组)113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非A P组)113例及同时期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3组S‐Amy、U‐Amy、LPS和PCT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组的S‐Amy、U‐Amy、LPS和 PCT 的水平均高于非 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 AP组 S‐Amy、U‐Amy、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 AP组 L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对于AP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优于S‐Amy、U‐Amy和PC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的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PCT可以评估病变程度,S‐Amy、U‐Amy、LPS和PCT指标对A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床旁血糖仪与生化比对方法的探索

    作者:陈源;唐云

    目的:探讨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的适宜比对试验方法,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床旁血糖仪的准确性。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与血浆的血糖水平,采用强生血糖仪(稳定型)测定全血血糖水平,比较分析血清与血浆,以及血浆与全血标本所测血糖水平的差异。采用 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比容(HCT ),分析不同 HCT对血糖仪所测全血血糖水平的影响。于采血后0、30、60 min分离血浆测定血糖水平,分析不同时间间隔对血糖测定的影响。结果血清与血浆所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血糖水平低于血浆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为0.2~0.4时,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所测血糖水平相差不超过10%;HCT以0.3为中心,HCT越小,正偏倚越大,HCT越大,负偏倚越大;HCT<0.2或 HCT>0.4时经公式校正后相差小于11%。不同血糖水平单位时间内血糖下降绝对值相对稳定,平均每小时下降1.21 mmol/L ,平均每分钟下降0.019 mmol/L。结论血糖比对试验中,血糖仪宜选取全血标本,生化分析仪宜选取血浆标本,并在30 min内完成比对试验。

  • 2例无偿献血者抗-m ur阳性报道

    作者:李雪群;严凤好

    M NS血型系统存在许多变异型和卫星抗原,抗原复杂程度仅次于Rh血型系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是与 M 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较稀有的血型系统,二者间存在可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所识别的位点相互覆盖,相应的血型抗体存在交叉反应,很难分离[1]。与欧美人群比相比,亚洲人群发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人群。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输血反应。M ur抗原是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之一,含有M ur抗原的细胞又称为M iⅢ细胞。本血站在150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连续发现2例抗‐M ur抗体阳性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景波;侬智虎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 N L )和输尿管肾镜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不同地区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异,但革兰阴性杆菌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进行尿培养及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在术后出现发热或脓毒血症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泌尿系统感染[3]。同时,也能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避免真菌或多重感染的发生。2011~2014年,本院共对124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检查术,9例发生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尽管无死亡病例,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1例双肾结石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严重脓毒血症分析如下。

    关键词:
  • 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分析

    作者:薛姣;姜南艳;张艳;张惠中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由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呈现系统性、全身性浸润的特征,是血液系统高度恶性的肿瘤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恶组主要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或组织中出现广泛的恶性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常伴有血细胞被吞噬的现象。临床表现多样,以持续高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系统功能衰竭为主。本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国内以急性型为多见,起病急骤,病程大都较短,多数在半年以内。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男、女性患者比例约为(2~3)∶1。

    关键词: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作者:黄贤;旋惠娟;张玉桃

    院内感染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院消毒既可避免又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1]。此外,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可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消毒质量监测则是评价医院消毒工作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分析龙门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具体情况,找出医院消毒管理缺陷之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的效果,同时避免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2013~2014年龙门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 L IS系统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沙玲;平竹仙;把丽美

    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更新和各种全自动化分析仪的推广,相应的体外诊断试剂(IVD )的应用日趋广泛,并涉及多个领域。繁多的IVD 的购入,给试剂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对临床实验室IVD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确保IVD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十分重要。由于实验室信息系统(L IS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对IVD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做到管理制度的规范性、透明性、合法性,确保了IVD在临床的有效应用[1‐2]。

    关键词:
  • CNAS-CL36首次修订主要内容解读

    作者:李波;赵友云;高应林

    分子诊断的基础是分析样品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所涉及的技术除基因扩增检验外,还包括杂交试验、核酸电泳分析、DNA测序、生物芯片等[1]。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各级医院逐步开展优生优育筛查、基因突变、异位与重排等分子遗传病理的检测[1],在该领域建立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一直备受关注[2]。近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修订了2013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3版应用说明)[3],发布了即将实施的2014修订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4版应用说明)[4]。此次修订新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和《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等引用文件,将国际标准 ISO15189的要求推广并应用于分子诊断领域,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提高了对分子诊断检测能力获得认可的要求。现将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关键词:
  • 检验科免疫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薛成军;陈治水;袁蓉;崔丽娟;王勇军

    医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对血液、体液和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相关诊断指标的检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其中,检验科免疫室则主要承担各种病原体指标的血清学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等。由于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特殊性,免疫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更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检验科免疫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 实验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冀虎岗;丁海涛

    诊断学是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技术,诊断学由体检诊断、实验诊断和辅助检查部分组成。实验诊断学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学检验、体液和排泄物检验等[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诊断学已成为一门多技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在临床医学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如何上好实验诊断学课程,是近年来教师们一直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 主动学习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杨晓芳;杨丽;胡黎娅;杨伟;李文聪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医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实践性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比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以老师实验前讲授为主,很少由学生课前试讲。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合理性,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不利于主动学习。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主动学习模式及其效果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
  • 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作者:龙泉

    思维导图是利用简单图像、色彩、节奏或文字将思路梳理成系统模块,以放射性思维和发散联想为基础的图式工具。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理论及方法论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药理、临床等。由于免疫学的抽象性和庞大性,在教学中,必须有一种系统且明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枯燥、难以理解的学术问题。基于思维导图来促进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应用问题俨然成了当下重要教学模式。不同于基于问题学习(PBL )教学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 ),思维导图更循循善诱,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整体认识并打开学习思路,对传授教学与激励创新的协调把握更精准。

    关键词:
国际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