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국제검험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30
  • 国内刊号: 50-117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2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刘伟旗;刘伟玲

    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甲状腺疾病孕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禅城区中心医院门诊产检孕妇450例,其中疾病组30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抽取静脉血5 m L及随机收集一次晨尿。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检测尿碘,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SOD浓度。结果450例研究对象结果分析发现,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SOD浓度明显高于疾病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适量组SOD浓度明显高于碘异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孕妇SOD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SOD及甲状腺疾病三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及时处理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反应对预防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IgA 缺乏症献血者酶联免疫试验筛查方法的建立

    作者:袁文声;易峰

    目的:建立适合用于大规模IgA缺乏症献血者筛选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在微孔板中包被羊抗人IgA、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A抗体作为酶标二抗。结果建立的ELISA测定法灵敏度为0.1μg/mL ,IgA浓度为0.1、100μg/mL的批间变异系数(CV )是1.74%、3.49%,批间CV中位数为3.48%(范围:1.83%~6.96%)。检测过程约80 min。结论成功建立了IgA缺乏症筛查的ELISA测定法,其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省时、操作简易,可用于大规模筛选IgA缺乏症献血者及建立Ig A缺乏献血者库。

  • 联合检测CA125、VEGF-C、β2-MG对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唐颖;赵长新;李永明;李宗婷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9例,选取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 ,比较各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分别为(1682.5±261.5)μg/mL、(2125.6±96.7)pg/mL、(2.52±0.61)mg/L ,对照组分别为(30.5±6.3)μg/mL、(1738.0±79.8)pg/mL、(1.87±0.5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更加显著,分别为(1997.3±376.8)μg/mL、(2895.2±126.8)pg/mL、(4.95±0.69) mg/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血清 VEGF‐C、β2‐MG、CA125,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8%、97.3%、98.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VEFG‐C、β2‐MG对早期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爽;林琳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30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炎810例,占15.3%,念珠菌阳性1110例,占20.9%,滴虫阳性60例,占1.1%。其中3526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共检出病原体2615株,包括支原体1948株,占74.5%;衣原体136株,占5.2%;淋病奈瑟菌17株,占0.7%;念珠菌276株,占10.6%;革兰阳性球菌140株,占5.4%;革兰阴性杆菌98株,占3.7%。解脲脲原体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8%、18.2%、26.3%、27.2%,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4%、99.8%、99.9%。人型支原体耐药性较强,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仅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75.3%、96.2%、97.3%,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7.0%。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24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HPV L1壳蛋白表达与宫颈上皮瘤变及 HPV 分型的关系

    作者:梁丽霞;肖燕;高玮

    目的:分析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关系及其在HPV分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4320例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LCT)和 HPV分型检测,对LCT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 HPV阳性者行HPV L1检测,并对LCT≥ASC‐US且HPV阳性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LCT ≥ASC‐US或 HPV阳性者(共401例)进行 HPV L1检测,HPV L1阳性率为34.9%(140/401)。对LCT ≥ASC‐US且 HPV阳性者129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L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79.2%。 HPV L1在LCT 诊断为 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40.2%(29/72)、69.2%(18/26)、9.0%(2/22)。386例 HPV感染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居前四位的是HPV52、58、16、18型,其 HPV L1阳性率分别为53.3%、28.9%、12.2%、5.6%。结论 HPV L1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LCT联合 HPV L1检测可为宫颈病变预后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 血清肿瘤标记物与 HER2阳性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子甲;何英剑;李金锋;解云涛;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欧阳涛

    目的: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阳性乳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患者,根据有无骨转移分为2组:骨转移组(n=40),未骨转移组(n=60)。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入院时、随访发生骨转移时血清糖类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2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血清肿瘤标记物和赫赛汀的应用情况等,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CA153、CEA对 HER2阳性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骨转移组和未骨转移组入院时血清CEA、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CEA水平(AUC 0.72,95% CI 0.63~0.81,P=0.01)和CA153水平(AUC 0.67,95% CI 0.60~0.77,P=0.03)为预测预测骨转移的因素。其中CA153>17.2 U/mL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45.0%;CEA>2.64μg/L预测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43.3%。结论血清CA153和CEA水平对 HER2阳性乳腺癌的骨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蜂螫伤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

    作者:闫铭锋

    目的:探讨蜂螫伤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EU%)的变化。方法根据螫伤针数及就诊时间不同,分析315例蜂螫伤患者WBC及NEU%,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蜂螫伤患者WBC及NEU%的变化较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针数在20针以上与3针以下的患者,其WBC及NE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后3 h内就诊的患者WBC与其他时间就诊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后WBC及NEU%会明显升高,且与螫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

  • 人BRIT 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麦力;王玎;胡琴;聂红;赵清;陈维贤;邓淋曼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和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的BRIT1表达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其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BRI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BRIT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揭示宫颈癌组织中BRIT1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揭示63例标本中的44例(69.8%)宫颈癌组织BRI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级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BRIT1蛋白的表达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BRIT1在宫颈癌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BRIT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粪便人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腹泻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容芳;周睿;何兰香

    目的:观察粪便人轮状病毒(HRV)抗原快速检测在腹泻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HRV抗原。结果200例腹泻患儿中,粪便HRV阳性129例,阳性率为64.5%。在129例HRV感染患儿中,以6个月至2岁的患儿多,HRV感染患儿的粪便样品多为蛋花汤样粪便。结论粪便H RV抗原快速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姜楠;唐媚;宋燕;凌崧晟

    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血细胞形态检查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针对2015年2~8月来该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标本,选取计数正常而散点图异常的标本24例,以及触犯该科室21条复检规则的标本378例,共402例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计数正常而散点图异常的24例标本中,有19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378例触犯复检规则的血常规标本中,检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缺铁性贫血1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荨麻疹伴重度贫血1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触犯复检规则和计数正常的血常规,都应仔细观察其散点图,结合临床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发生。

  • CD64指数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吴金斌;邹德学;周逵;晏耀明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39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和病毒感染组67例,并选取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间CD64指数、CRP水平及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CD64指数和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指数和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64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2.5%、93.0%、91.2%,明显高于CR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781,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指数和CRP水平,有助于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对抗感染疗效的考核,且CD64指数的诊断效率明显优于CRP。

  • 湖北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的病原学诊断分析

    作者:孙凌聪;张华勋;裴速建;夏菁;吴冬妮;林文

    目的:应用巢式PCR技术对1例罕见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初诊为输入性间日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显微镜镜检和巢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阴性;镜检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和滋养体;采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rOVA1v/rOVA2v)进行巢式PCR ,在760 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结论该患者经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

  • MEK-7222K 血细胞分析仪器性能评价

    作者:谭海明;皮永红

    目的:评估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参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能否应用临床。方法以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评价仪器,分别进行空白检测、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携带污染率测试、线性验证,并将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手工分类计数结果进行比对,评估仪器的测量准确度。结果仪器的空白值、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均满足要求;线性验证通过;白细胞分类合格率满足白细胞分类计数准确度的要求。结论 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参数符合要求,可应用于临床。

  • 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与血清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艳秋;解长银;李红林;李绪飞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与白细胞介素(IL )‐6、IL‐18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糖尿病前期组、2型糖尿病(T2DM)组和健康对照(NC)组患者各3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静脉血清中IL‐6、IL‐18水平。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和T2DM组的IL‐6、IL‐18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水平与FPG、TG、IL‐18呈正相关, IL‐18水平与FPG、TG、IL‐6呈正相关(P<0.05),IL‐6和IL‐18均与HDL‐C呈负相关(P<0.05),但与TC、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6和IL‐18参与了 T2DM 的发病机制,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和逆转干预效果评价的指标。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敏;卿克勤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数据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HbA1c检测结果分成两个不同水平组:A组(69例,控制良好)、B组(73例,控制不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C组),对3组 HbA1c、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相关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指标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HbA1c水平如何,其血液流变指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均高于健康人,当患者HbA1c水平控制不佳时,其各指标升高程度更加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建议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监测 HbA1c水平,严格观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以指导临床治疗达到早期血管保护,以及起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 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的调查分析

    作者:邝兆威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状况,为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东莞地区抽取3所幼儿园共31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医务人员填写1份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专用的棉拭子采集儿童的咽喉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进行肺炎链球菌培养、血清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鼻拭子标本中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32.79%)高于咽拭子(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史和总居住面积与肺炎链球菌携带有关。共分离出198株肺炎链球菌,其中有21株不可分型,其余177株包含了32个血清型,其中多的血清型分别为14、23F、19A、11A、19F、6B、6A。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为34.98%,23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血清型覆盖率为69.13%。对分离出的19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多重耐药率为22.22%。结论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率高,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明显。

  • ICU 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建芳;冯广满;冯叶明;梁勇明;张艳芳;蒋旺珍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39例ICU患者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和DD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BC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BC阴性)组,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 )曲线进行分析,评估PCT、CRP和DD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确定其Cut‐off值。计算PCT、CRP和DD联合检测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BC阳性组 PCT、CRP和DD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60 ng/mL、33.33 mg/L和2785.70 ng/mL)均显著高于BC阴性组(中位数分别为0.09 ng/mL、2.28 mg/L和1625.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CRP和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715和0.643,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4050 ng/mL、3.4400 mg/L和2083.90 ng/mL ,其敏感度分别为0.775、0.875和0.656,特异度分别为0.825、0.525和0.62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43、1.84和1.7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7、0.24和0.5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986、0.8235和0.7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471、0.7143和0.5116。PCT、CRP和DD联合检测敏感度为0.422,特异度为0.971。结论 PCT、CRP和DD对于IC U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 血清NGAL 、CysC、RBP及MMP-2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喜环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T2DN)的价值。方法149例2型糖尿患者依据尿蛋白结果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蛋白尿组(MA组)和临床肾病组(CN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分析并比较各组血清NGAL、CysC、RBP、MMP‐2水平。结果 NA组、MA组和CN 组血清中 NGAL、CysC、RBP水平显著高于 NC组(P<0.05或P<0.01),MMP‐2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NA组、MA组、CN组NGAL、CysC、RBP及MMP‐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6.0%、85.7%、92.0%,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NGAL与CysC、RBP呈正相关(P<0.05),与MMP‐2呈负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中血清 NGAL、CysC、RBP显著升高,MMP‐2显著降低,联合检测可作为DN 的早期监控评估指标。

  • 不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在皮质醇检测中的性能评价与比较

    作者:陈翊;李颖能;陈焕辉;林涛;汤勇才

    目的:比较贝克曼Access 2 Immunoassay Syste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罗氏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与检测结果相关性。方法按照ISO15189中方法评估贝克曼及罗氏分析系统对皮质醇检测的精密度、功能灵敏度、参考范围、方法学、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结果贝克曼与罗氏分析系统在皮质醇检测中精密度良好,功能灵敏度符合各自厂商设定的临床检测的下限,实验室自建参考范围后,将两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测定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间相关性良好,线性回归系数 r2=0.977,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两分析系统对于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优异,均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经过方法学比对,二者相关性良好,能够通过回归方程对二者间测定值进行引证。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预测作用

    作者:胡冬;吴茜;陈刚;庄利东;陈曦;朱华强;张薇

    目的:探讨血清H cy水平变化在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患者57例,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 Hcy水平,对患者临床特征、化疗前后H cy水平及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6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71.9%,不同临床因素对培美曲塞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比较Hcy水平及Hcy水平变化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水平的高低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治疗后血清 Hcy水平正常者DCR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异常者,化疗后 Hcy水平降低患者ORR及DCR均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过程中监测血清 Hcy水平的变化,有可能用于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

  • 利拉鲁肽对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小春;马存花;艾比拜·玉素甫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 )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 风湿性心脏病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研究

    作者:周思彤;薛建军;王永胜

    目的:探讨相关检验指标与风湿性心脏病(R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6例风湿热引起的心脏损害患者的病案信息,分为3组:RHD组、单纯风湿热组、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这3组患者的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相关指标。结果在RHD组和单纯风湿热组之间,Mb、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H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红细胞沉降率(ESR)、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cTnI、Mb、CK‐MB、肌酸激酶(CK)、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6.17 pg/mL作为临界值,NT‐proB‐NP对RHD的诊断敏感度为95.48%,特异度为90.15%,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7.86%。结论 RHD患者血中cTnI、Mb、CK‐MB与单纯风湿热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NT‐proBNP浓度的测定是早期诊断RHD的敏感指标。

  •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趋势

    作者:阮国梅;唐荣德;区洪炎;陈文娟;李志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检测167例 T2DM 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糖和肾功能等指标,再将其按尿M‐Alb排泄率分为3组(单纯DM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DM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P<0.05)。尿M‐Alb和尿蛋白阳性率以临床DN组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M 组和早期DN组之间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临床DN组显著高于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P<0.05)。单纯DM组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越重,患者尿M‐Alb、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就越高,尿蛋白和尿糖阳性率也越高,肾功能受损的趋势也越明显。

  • 儋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梁渊;林春菊;黄小虎

    目的:了解儋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临床药物耐药性。方法选取儋州地区18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解脲脲原体(U u )和人型支原体(M h )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为35.01%(640/1828),其中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5.94%、42.04%,2014、2015年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0.98%、38.87%。儋州地区分离的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儋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已多见,并逐渐产生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显微相衬技术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不同存储期内细胞碎片及微粒的图像变化

    作者: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21 d )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上清液制备,通过显微静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上清液中的微粒进行观察和形态分析。结果保存3d和7d的样品上清液中可见少量微粒,微粒大小和细胞相仿;从14 d开始微粒的数量显著增加,微粒粒径更小,到21 d微粒铺满了整个视场,呈现碎片化。结论保存期超过14 d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其上清液的细胞碎片及微粒显著增多,较保存期不到14 d的细胞均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外源细胞碎片或微粒可能会成为抗原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建议临床上给患者输注保存期在14 d以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 利用 ROC曲线分析 PCT 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学朕;王永良;罗浩元;刘露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将肝硬化患者分为非SBP组和并发SBP组,普通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并发SBP组患者血清 PCT、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和普通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CT在佳临界值为0.51 ng/mL时对肝硬化SBP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IL‐6,PCT在并发SBP组、非SBP组与普通肝炎组中诊断肝硬化SBP的敏感性为62.68%,特异性为76.59%,准确性为80.01%。结论血清PCT对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ICU 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作者:林明;傅之妍

    目的:了解IC 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1~12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IC 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19.7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00%;分离革兰阴性菌135株(占72.19%),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59%、46.1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91%、32.56%,30.23%;分离出真菌15株(占8.02%),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定期检测 IC U病原菌的分布种类和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分布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祖瑞铃;辛力华;易玉玲;易辉;李燕

    目的:了解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送检的731例中心静脉导管标本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共38例,阳性率为5.3%,革兰阳性球菌占分离菌的26.3%,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占13.2%,且均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占分离菌的73.7%,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约占42.1%。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的是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7.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且耐药严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规范操作,控制感染。

  • BestSeqTM技术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宗杰;宫璀璀;金星星;代稳

    目的: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6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对发现的点突变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完成了上述8例患者的基因检测,共检测出大片段缺失变异2个,微小突变10个,其中8个微小突变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结论 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利用高密度叠瓦式探针及多重标签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强直性脊柱炎与 HLA-B27基因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华;甄拴平;党丽君;张树琪

    目的:探讨不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骨科、针灸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全血,应用基因分析法定性检测HLA‐B27,其中HLA‐B27阳性的AS确诊患者380例,并选取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50例,同时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 HLA‐B27基因亚型。结果380例A S患者中,检出 HLA‐B2704亚型217例(57.1%),HLA‐B2705亚型143例(37.6%),HLA‐B2707亚型11例(2.9%),HLA‐B2711亚型9例(2.4%);50例 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中,检出 HLA‐B2706亚型23例(46.0%),HLA‐B2709亚型21例(42.0%),HLA‐B2704亚型4例(8.0%),HLA‐B2705亚型2例(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结论宝鸡地区AS患者HLA‐B27基因亚型以B2704和B2705为主,与宝鸡地区汉族人群AS的发病呈强相关;B2706及B2709为该地区保护亚型。

  • % Micro/%Hypo比值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英;郭泽兴;邝桂婵;林锦喜;范应祥;王孔专

    目的:探讨小红细胞百分比(% Micro)与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 Hypo)的比值对常见3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和缺铁性贫血(IDA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IDA患者、24例轻型α地贫患者、24例轻型β地贫患者、24例静止型α地贫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6组:健康组、IDA组、轻型α地贫组、轻型β地贫组、静止型α地贫组、轻型地贫组(为轻型α地贫组和轻型β地贫组的合并组)。分别检测各组% Micro和% Hypo并计算出两者比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轻型地贫组与IDA组之间,轻型地贫组、IDA组分别与健康组之间,% Micro/% Hyp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止型α地贫组与健康组之间,轻型α地贫组与轻型β地贫组之间,% Micro/% Hy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0.9作为% Micro/% Hypo鉴别诊断轻型地贫和 IDA 的判别值,则其诊断轻型地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1.89%、91.72%,诊断ID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94%、91.25%、91.18%。结论% Micro/% Hypo对轻型α地贫、轻型β地贫、ID A有较好的鉴别诊断和辅助筛查价值,对静止型α地贫的临床价值不大。

  •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及探索

    作者:张海方;杜鸿;朱雪明;冯萍;张萍;王敏;何春燕;秦陈浩;温会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传统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和评价过程比较松散等。本文针对目前简单、粗糙、片面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考核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课堂作业、综述论文、小测验和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以此指导各门专业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通过这一新型考核体系去评价学生对于医学检验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工作者,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作者:杜昆;李海平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 P)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采集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和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M P DNA和M P‐IgM ,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59例,ELISA 法检出M P阳性53例,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6.9%;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4例,特异性为97.1%;ELISA法检出M P阳性30例,特异性为78.3%。结论 PCR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其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意义大于ELISA法。

  • PBL 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谢珊艳;杨荫

    针对医学检验学科飞速发展和国内医学检验人才的教学现状,提出通过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科学思维的能力与增强同学间合作的精神等,培养检验医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高原地区干燥环境下血液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时间对血糖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德琴;刘兰民;卫丽

    目的:探讨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新鲜血液标本,即刻离心(0 h),采用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分别于室温下放置1、2、4、6、8 h后,再次检测血糖水平,比较不同放置时间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标本在室温下放置1、2h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下放置4、6、8h后,血糖检测结果较0h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糖检测标本,促凝效果良好,有效阻止了血液离体后红细胞的糖酵解过程;另一方面,高原地区的干燥环境引起的水分蒸发对血糖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 联合检测窒息新生儿脐血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举红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血浆D‐二聚体(DD )与降钙素原(PC T )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40例健康新生儿50例(对照组)、4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脐血血浆DD、PC T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脐血DD水平分别为(1740±265)、(3164±453)、(612±73)ng/L ,PCT水平分别为(8.4±1.7)、(18.3±4.7)、(0.4±0.1)ng/mL。窒息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均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窒息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和细菌感染,且与窒息程度相关联。

  • 分子生物实验室带教体会

    作者:范超;陈鸣;邓少丽;唱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成为高等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检验也已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立规范化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开展更多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检测项目,培养更多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人才已然成了各医院及医学院工作的核心部分。现根据近年来对该院检验科分子生物实验室实习生及见习生的带教工作,总结了几点带教体会。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赵妮;柯俊(综述);汪宏良;卢振;宫丽(审校)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PA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害细菌,于自然界、生活空间及人类皮肤等多处出现。医院感染 PA 患者,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下极易出现耐药性,所以PA是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的常见菌种,且早有文献将其归为是难处理的感染之一[1]。

  •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莉莉(综述);宋秀宇(审校)

    基因组DNA中存在一类串联重复序列,其串联重复单位(核心序列)数目在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高度多态性,称为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其中重复单位长度为2~6 bp的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序列,也叫短串联重复序列(S T R )[1]。STR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分型是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态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 EGFR/PI3K/AKT 信号通路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娜(综述);栾材富(审校)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城市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超过25万人因该病死亡[1]。肺癌从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型肺癌和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 ),其中 NSCLC 占85%左右,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性肺癌[2]。NSCLC的传统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但是超过75%的晚期肺癌患者不适合手术[3]。近年来肿瘤的靶向治疗迅速发展,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机遇。研究发现,EGFR/PI3K/AKT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将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并抑制细胞凋亡[4]。

  • 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研究

    作者:杨海霞

    目的:对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研究其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1760份,对1760份样本进行水卫生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无机非金属类指标、金属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结果1760份样本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 H、总硬度、铁、锰、六价铬、硝酸盐氮、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铅、砷、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9.83%、95.11%、100.00%、100.00%、99.94%、97.50%、98.81%、95.91%、100.00%、100.00%、100.00%、99.89%、88.47%、100.00%、100.00%、87.44%、100.00%、100.00%、100.00%、94.03%、90.00%、94.03%。2013、2014、2015年样本合格率分别为79.59%、67.01%、69.52%。结论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合格率有下降趋势,其中枯水期样本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样本合格率。

  • 回顾性分析抗核抗体单一荧光核型与抗核抗体谱分型的关系

    作者:黄琳淋;张松照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单一荧光模型阳性的样本免疫印迹法检测的结果,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研究是否能通过荧光模型初步判断其特异性抗体。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A N A单一荧光模型阳性标本,对比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的符合率。结果347例间接荧光法A N A阳性标本,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137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210例,免疫印迹法检测ANA阳性例数分别为100、60例,符合率分别为73.0%、28.6%。核型主要以核颗粒型为主,多出现抗SSA、抗SSB、抗Ro52抗体,高尔基体型、肌动蛋白型核型等核型少见。仅有3例标本的核仁型在分型中出现条带。着丝点型多会出现抗着丝点抗体,特异性高。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因其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报告荧光核型。

  • 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应用于颅脑损伤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凤玲;刘燕秀;栾宏权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在颅脑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有创监测,观察组给予无创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5.71%、14.29%,对照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2.86%、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有1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6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8.5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有创监测比较,无创监测也同样能够取得确切的监测效果,且无创监测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征,能够代替有创监测。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孟宪霜;李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 )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 T2DM 患者212例(其中并发大血管病变75例,微血管病变72例,无血管病变6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中ADA、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T2DM 组中A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T2DM 并发血管病变者 ADA 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且与病变血管数量有关(P<0.05)。AD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07、0.679,P<0.05)。结论 T2DM 患者中ADA水平显著升高,与 HOMA‐IR和HbA1c密切相关,对T2DM 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晓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取102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实施乙肝病毒五项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乙肝大三阳者56例,占54.90%,乙肝小三阳者33例,占32.25%。结论对于乙肝患者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病毒学检测,能够提升其疾病诊断准确性,可为乙肝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作者:王小杰;任红玲

    目的:评估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探讨检测HCY、D‐D这2项指标在RS 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30例,RS A组85例,对照组45例,分别进行HCY、D‐D检测,分析数据。结果 RSA组HCY阳性者占49.4%(42/85),与对照组[6.67%(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S A组D‐D阳性者占41.1%(35/85),与对照组[4.45%(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D‐D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RSA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郭昀燕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每例体检者抽血5 mL ,并分装于2个试管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内的正常血液标本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人工溶血,而后进行相关的检验。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中,除尿素(UREA)和尿酸(UA)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检测值准确性下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避免血液标本溶血所造成的干扰。

  •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在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田笑;李明亮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在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妊娠合并IT P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依据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将试验组分为4组(1~4组),再用 FCM 检测各组 PAIg 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 PLT <70×109/L 时, PAIgA、PAIgG和PAIgM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AIgA、PAIgG和PAIgM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 FCM检测PAIg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妊娠合并ITP的辅助诊断。

  • U 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CD138阴性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作者:张霞;胡大春

    目的:从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分离到的CD138阴性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的CD138阴性细胞,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从 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内呈球体生长。结论 CD138阴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生长的相关特征。

  • CD64指数、PCT 和WBC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立明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指数、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132例,包括全身感染组(67例)和局部感染组(65例),另收集健康体检6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CD64表达、血清PCT水平和WBC ,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三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的CD64指数、PC T水平和WBC均有显著性升高( P<0.001)。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取佳截断值时,CD64对诊断临床细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8%和95.2%,PC T 为87.1%和98.4%,而WBC 为74.8%和96.8%。CD64指数与PCT的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异,而二者的 AUC均明显大于WBC的AUC(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临床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与PCT、WBC呈正相关,协同升高。结论 CD64指数和PCT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稍优于WBC。

  • 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婧;王芳;吕文涛;关武荣;李少红;郗宁;魏莲花

    目的:分析尿干化学中白细胞酯酶(LEU )、亚硝酸盐(NIT ),尿有形成分计数中白细胞计数(WBC )、细菌计数(BACT )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尿培养阳性为金标准,对20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同时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分析尿常规检查中LEU、NIT、WBC、BACT 与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尿常规LEU、NIT、尿 WBC、BACT 的敏感性分别为58.8%、47.0%、82.4%、94.1%,特异性分别为66.7%、96.9%、27.4%、3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7.6%、88.9%、36.8%、4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78.0%、75.0%、92.3%。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尿常规NIT测定,其特异性较高,且阳性预测值高,阳性结果较为可靠。应用尿沉渣BACT 测试时,其阴性结果较为可靠,将这2种手段综合使用,能有效辅助临床对尿路感染的筛查。

  • 棘白菌素对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产生“矛盾现象”的分析

    作者:曾吉;金策;黄舟莹;李辰;王瑞琦

    目的:观察棘白菌素对念珠菌的“矛盾现象”。方法体外药敏试验中,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观察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180株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 )和“矛盾现象”。结果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产生“矛盾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6.0%、77.5%、55.0%和35.0%,各菌矛盾现象的起点/终点中位数浓度分别为8/32、16/32、8/32、4/16μg/m L ;米卡芬净只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产生“矛盾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5%和67.5%,各菌矛盾现象的起点/终点中位数浓度分别为4/16、8/32μg/m L。结论“矛盾现象”的产生存在念珠菌种间差异性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特异性。卡泊芬净出现“矛盾现象”的发生率高于米卡芬净。各菌株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产生“矛盾现象”的发生率与M IC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 PDCA 循环在实验室标本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欧阳芬;程招敏;韩光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实验样本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前后检验样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 PDC A循环进行整改前后比较,标本不合格率、标本采集登记率、标本送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 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标本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 ANA、抗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清明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调查组)和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进行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对比2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检测,调查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等阳性率分别为79.6%、55.6%、58.5%;对照组的 ANA阳性率为1.9%,其他抗体阳性率均为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地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柳颖;林慧铭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3例感染患者,将其分为3组,其中重症细菌感染组42例,轻症细菌感染组130例,病毒感染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4组分别抽取用药前静脉血同时进行PCT、hs‐CRP、WB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 PCT、hs‐CRP、WBC明显高于轻症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细菌感染组PCT、hs‐CRP、WBC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 PCT、hs‐CRP、WB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血清PC T在细菌感染尤其是重症细菌感染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常规剂量肝素锂和氟化钠抗凝对毛细管电泳法检测 HbA1c的影响

    作者:陈群;黄华;吴愿如;李立波;邓宝佳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的肝素锂、氟化钠抗凝剂对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应用Capillarys 2 Flex Piercing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全血标本HbA1c浓度,以EDTA‐K2抗凝标本的检测结果为对照,分别比较肝素锂和氟化钠抗凝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肝素锂、氟化钠抗凝标本分别与 EDTA‐K2抗凝标本比较,毛细管电泳法测定HbA1c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素锂、氟化钠抗凝标本 HbA1c检测结果与EDTA‐K2抗凝标本结果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的肝素锂、氟化钠抗凝均未对毛细管电泳法检测 HbA1c产生影响,常规剂量的肝素锂、氟化钠抗凝标本均适用于毛细管电泳法检测HbA1c。

  • 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早期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舒铭;王燕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诊断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8例同期同病区的非感染性新生儿为对照组。2组患儿均检测PC T、S A 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比对结果。结果观察组PCT、SAA、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及E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SAA、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9%、63.2%、52.6%,特异度分别为86.8%、73.7%、68.4%。结论 PC T在诊断早期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严瑾;李炜煊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应用梅里埃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 )法。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的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72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4.7%(25/72);药敏试验的耐药分别为:氨苄西林43.1%(31/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47.2%(34/72)、头孢克洛19.4%(14/72)、四环素19.4%(14/72)、氨曲南16.7%(12/72)和氯霉素16.7%(12/72),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高于9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0%),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用药。

  •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联合检测对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研章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患儿258例为感染组,另选取258例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感染组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诊断小儿肺部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84%、99.22%和99.03%。结论血清 PCT、hs‐CRP和IL‐6水平在肺部感染患儿中升高且三者联合诊断小儿肺部感染的价值良好,可用于小儿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霞;翟励敏;王莉;周玫;陈桂丽;谭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11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心肌梗死(AMI)组34例,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清sd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dLDL‐C、TG、TC、LDL‐C、Hcy及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比较,sdLDL‐C、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UAP组与SAP组比较,sd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AMI组与 UAP组比较,sd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 UAP组。结论测定D‐二聚体与sdLDL‐C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秋风;张慧;邹晓月;张龙峰

    目的: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抗MCV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RA患者(RA组)、56例非RA患者(非RA组)和85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MCV抗体,同时检测87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ESR、CCP抗体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MCV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抗MCV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69%,阳性预测值为73%,阴性预测值为76%。抗MCV抗体的平均浓度依次为(459±441)U/mL(RA组)、(42±136)U/mL(非RA组)、(46±152)U/mL(对照组),RA组的平均抗体浓度较高。RA组活动期[(600±420)U/mL]比慢性期[(70±202)U/mL]抗MCV抗体的平均浓度显著增高。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r=0.602,P=0.000)的相关性较与RF (r=0.237,P<0.05)的相关性强,与ESR无相关性(P=0.53)。结论抗MCV抗体在RA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抗CCP抗体、RF有正相关性,联合抗CCP抗体、RF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效率。动态监测抗MCV抗体的浓度可用于判断RA的病情活动程度。

  • 某品牌国产化学发光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性能评价

    作者:龙琴;肖亚雄;唐灵通;卢灵锋

    目的:对某品牌国产化学发光仪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在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上检测PCT ,对其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梅里埃(mini‐VIDAS )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PCT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PCT的低、中浓度样本的CV批内分别为1.56%、2.23%;CV批间分别为2.30%、3.05%。PCT在0.5~98.0 n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Y =0.99722 X+0.17377,r2=0.99812)。携带污染率为0.89%,样本间交叉污染小。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检测系统与梅里埃 mini VIDAS 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 PCT 的结果呈明显相关(Y =1.004X+0.00559,r2=0.99958)。结论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检测系统测定PCT的性能良好,可供临床使用。

  • 儿科呼吸道感染产ESBL 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玉线;刘冬霞;陈瑞琼;葛晶晶;罗彦

    目的:了解某院儿科呼吸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DL96‐Ⅱ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K‐B法进行 ESBLs确证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共分离出1227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占18.3%(224/1227),非产ESBLs菌株占81.7%(1003/122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99.7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96.98%和95.03%。结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药物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敏;徐永成;权城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49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4株。不同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0);不同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不同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 油田作业人员4项免疫学相关指标调查分析

    作者:杨桂英;张学平;冯琴

    目的:探讨克拉玛依油田不同工种作业人员免疫功能量化指标,为职业病健康体检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采油、炼油、勘探、电气焊4种工种作业人员及健康对照组免疫功能量化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补体C3、C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液分析指标,调查分析4种不同工种作业人员的免疫状况。结果4组作业人员总体免疫功能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作业人员传统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指标(尤其是CD细胞)可作为油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建议纳入职业病体检范围。

    关键词: 油田 职业病 体检 免疫
  • 血清IL-1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谢筱颖;陈家强;罗星星;陈凯婷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方法选取BD患者72例(BD组)、单相情感障碍患者65例(单相组)及健康体检者65例(健康体检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D患者病情,将BD组分为BD缓解组和BD发作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β、BDNF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D缓解组、BD发作组、单相组、健康体检组的IL‐1β水平分别为(45.85±1.65)、(36.52±1.26)、(38.74±1.48)、(55.25±2.87)ng/mL ;BDNF水平分别为(41.52±2.54)、(29.87±1.62)、(32.14±1.46)、(44.85±2.49)ng/mL。BD发作组、单相组的IL‐1β和BDNF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D发作组和单相组之间IL‐1β、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缓解组IL‐1β和BDNF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疾病发作与IL‐1β、BDNF间存在紧密关系,提示可将IL‐1β、BDNF作为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 应用CLSI EP9-A2文件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

    作者:张磊;任晓艳;何超;李琳;李燕平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方法学比对,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各参数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9‐A2文件,以SYSM 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2台迈瑞BC‐5380仪器为待评仪器,用临床新鲜抗凝全血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以及各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偏差,以1/2CLIA′88相对允许误差(TEa%)作为标准判断偏差是否可接受。结果2台BC‐5380分别与XE‐2100仪器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r>0.975。在不同的 Xc处,其中WBC 为2.0×109/L和4.0×109/L ;RBC为3.5×1012/L、5.5×1012/L、6.0×1012/L ;Hb为160 g/L ,偏差均大于1/2CLIA′88 TEa%;但这些项目1/2CLIA′88绝对允许误差(TEa)均落在偏差的95%可信区间内,说明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表明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其余项目偏差均可接受。结论2台迈瑞BC‐538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与XE‐2100在WBC、RBC、Hb、PLT等4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 成人Still病并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作者:李金鹏;李本伟;孙翠华

    急性造血停滞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停滞,外周血表现以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其中以红系造血停滞为常见,其诱因临床上多见的有:各种溶血性贫血,病毒感染,白血病,淋巴瘤,某些药物、放射性损害等[1‐3]。但是继发于成人Still病(AOSD )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很罕见,国外学者Moussa等[4]曾报道过类似病例。因本病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治疗及预后大不相同,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病例是1例 AOSD患者妊娠期间发病,行剖宫产后由于感染发生噬血综合征并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现报道如下。

  • Gilbert 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洁

    Gilbert综合征(GS )也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早由Gilbert和Lereboullet在1901年就提出,是一种肝脏无器质性的病变。因为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IBil)障碍,导致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又或是与IBil结合的清蛋白障碍,导致血液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以这些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临床症状多较轻微,许多病例是由体检或其他疾病求诊时,偶尔被发现的。GS起病隐匿,症状又轻微,黄疸表现为间歇性、波动性,并可自行消退,临床并无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某些治疗的副作用,造成常被误诊。因非结合胆红素是脂溶性的,故会慢慢累积,易和神经细胞结合,出现相关的神经症状,如:健忘、记忆力下降等。现将本科室化验时发现的1例GS报道如下。

  • 9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

    作者:贺望娇

    骨髓坏死(BM N )是某些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发生大面积原位坏死,细胞溶解破坏并出现大量脂肪组织缺失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多发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BM N常提示预后不良。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BM 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