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骨折术前血栓弹力图的价值

    作者:廖荣宗;区锦燕;吴征杰;罗富荣;周曙;陈耀雄;彭健泓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评价股骨闭合骨折术前的凝血状况,并探讨TEG在评价股骨骨折术前高凝状态的意义.方法:I组为对照组,11例健康献血员,清晨空腹静脉采血.Ⅱ组为实验组,26例,为未经抗凝治疗的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分别于骨折第2天(Ⅱ2d)和第8天(Ⅱ8d)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实验采用双盲法,专人检测.两组静脉血样均进行TEG检测.结果:I组TEG的各参数结果正常.Ⅱ组中Ⅱ2d和Ⅱ8d的TEG:α角、血栓大幅度MA值、血栓硬度G值均增大,与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Ⅱ组中Ⅱ8d与Ⅱ2d比较,血栓大幅度MA值和血栓硬度G值增大,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骨折第2天和第8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而且有逐步加重趋势;TEG是创伤骨折及术前预测和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有力指标,如TEG揭示高凝状态存在,应采取有力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尽早防治.

  • 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

    作者:彭南海;马嫦娥;陈月英

    目的 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联合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老年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干预,以减少和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普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入院24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对于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给予TEG监测,筛查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分级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凝血反应时间(R)、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指标等变化,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老年患者中,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分≥3分的61例,其中共筛查出高凝患者16例.经分级干预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好转,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择期手术的老年高凝患者,并行分级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血栓弹力图在抗栓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张占山;郝斌

    血栓弹力图仪(TEG)是一种监测患者凝血全貌的检测装置,在临床中可快速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并可以监测某些凝血药物的疗效,调整用药或输血方案,实现临床真正的个体化抗凝治疗,现应用广泛,其作用被明确写入英国输血治疗指南。本文重点讨论TEG在血管外科抗栓治疗中的作用。

  • 血栓弹力图在评价不同营养状况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杨松涛;孙克冰;吴虹;肖跃飞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 TEG )在诊断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和20例正常人,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和TEG。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三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1) MHD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6.6%,营养不良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2)营养正常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营养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纤维蛋白原升高( P<0.05);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TEG反应时间(R值)延长,凝血指数(CI)负值增大,营养不良患者大振幅(MA值)增大(P<0.05)。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A值增大,CI负值增大( P<0.05)。结论 MHD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改变较为复杂,常规凝血功能结合TEG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不同营养状况血透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

  • 氟比洛芬酯对神经外科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菅敏钰;王成尉;李霄;康熙雄;韩如泉

    目的 观察非甾类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对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次静脉给药组(Ⅰ组)、单次静脉+术后镇痛泵2 mg/kg组(I+F2组)、单次静脉+术后镇痛泵4mg/kg组(I+F4组),每组各20例.分别检测麻醉前、给药后24h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麻醉前及给药后24、48、72 h凝血功能状态.结果 四组患者麻醉前、给药后24 h PLT、PT、TT、APT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及给药后24、48、72 h四组患者TEG结果参数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α角(ANG)、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1 mg/kg或复合术后镇痛泵使用氟比洛芬酯2、4 mg/kg对神经外科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一些术后血肿高风险的神经外科疾病,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仍要谨慎.

  • TEG法与吸光度比浊法对ACS患者PCI术后CLR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作者:赵磊;徐双;贾玫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 CLR )、临床相关因素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选择2014年5至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214例。其中男168例(78.5%),年龄31~82(61.32±10.79)岁,女46例(21.5%),年龄46~80(68.72±8.38)岁,记录现病史、既往史、临床用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4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 TEG)法检测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 TEG-ADP-Inhib)(%)和吸光度比浊( LTA)法检测ADP诱导大血小板聚集率( LTA-ADPMAX )(%),统计CLR发生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按照是否诊断为CLR对患者分组,比较CLR组与非CLR组临床资料差异,将有显著差异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发生CLR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分析CLR与MACE的关系。结果 LTA法与TEG法检测结果呈负相关( r=-0.282,P=0.000)。 LTA法检出CLR 115例(53.7%),TEG法检出CLR 74例(34.6%),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6,P=0.001)。按LTA法检测结果分组后,CLR组与非CLR组在年龄、吸烟史、PCI/CABG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5;χ2=11.058,P=0.001;χ2=4.252,P=0.039);按TEG法检测结果分组后,CLR组与非 CLR 组在脑血管意外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 P =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0.390,P=0.001)是CLR的独立保护因素,脑血管意外病史( OR=2.499,P=0.037)是CLR的独立危险因素。 PCI术后6个月内,LTA法和TEG法检出CLR患者MACE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8;χ2=0.432,P=0.511)。结论 TEG法和LTA法检测ACS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相关性较差。吸烟是发生CLR的独立保护因素,脑血管意外病史是发生CLR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反应性不是ACS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87-191)

  • 血栓弹力图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动态监测作用

    作者:杨军;王毅;张福江;肖俞;刘文彬;董宝军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 TEG)动态检测,探讨TEG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天津市天津医院2011年至2013年行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50~74岁。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5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 LMWH)组,利伐沙班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剂量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其余治疗均同常规治疗。 TEG( R值、K值、Angle值、MA值、CI值)检测采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的TEG@5000型血栓弹力图仪。应用美国GE LOGIQ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诊断有无DVT形成。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采用ROC曲线,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PPV)、阴性预测值( NPV)评估TEG各参数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抗凝治疗终点利伐沙班组 TEG 的 Angle 值、 MA 值、 CI 值异常检出率(36.7%,46.7%,36.7%)均高于 LMWH 组(10.0%,20.0%,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15;χ2=4.800,P=0.028;χ2=4.356,P=0.037)。预测抗凝治疗终点发生DVT的临床诊断价值,CI、MA和Angle敏感度分别为75.0%、75.0%、62.5%,特异度分别为80.8%、76.9%、78.8%。以MA为68.35 mm作为抗凝治疗终点预测DVT发生的临床佳诊断临界点。结论 TEG的R值可判断抗凝药物抗凝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333-336)

  • 血栓弹力图评估血小板功能有助于缩短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前等待时间

    作者:杨军;刘晓辉;李玲;张李涛;李然;张晨彬;陈晨;张真路

    目的:评估接受双联抗血小板( DAPT)治疗后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的患者使用血栓弹力图( TEG)检测对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DAPT治疗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需实施CABG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1例,年龄61.1±10.0(43~79)岁,男134例,女67例。并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TEG组101例,均在术前停药后24 h使用ADP诱导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的结果指导患者进行手术时机的选择,即MAADP分别为>50 mm,35~50 mm和<35 mm时,CABG分别在1 d内,3~5 d和5 d后完成。另外100例使用DAPT需实施CABG手术但未进行TEG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TEG组)。对照组按常规停药5~7 d后手术。主要终点是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次要终点是红细胞输入的总数。并记录患者插管时间,ICU停留天数,住院时间及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二次开胸,再次入院等。数据分析中分类变量使用Fisher进行计算,两组样本比较应用t-test。使用ANOVA进行变量因素的纠正,变量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统计分析应用卡方检验。结果通过TEG检测指导手术择期的患者及对照组的平均胸腔引流量分别为438.8 ml与487.8 ml(t=1.063,P=0.289),两组的红细胞输注总量为493.8 ml 与551.6 ml(t=1.228,P=0.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EG组的术前平均等待时间是3.1 d,比指南推荐的5 d时间缩短了38%。结论 CABG手术前使用TEG检测血小板功能能够帮助患者选择手术时机,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而且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率和红细胞输注,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均没有增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4-118)

  • 血栓弹力图异常图形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小利;李健;向代军;王成彬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异常图形,提高对TEG的分析识别能力,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TEG检测结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5 430例TEG结果,利用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凝固角(Angle)、大振幅(MA)、血凝块溶解百分比(EPL)、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凝血指数(CI)等参数对纤溶亢进组、肝素应用图形组、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血小板功能组、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等进行分析.结果 纤溶亢进组:原发性纤溶亢进组,参数EPL值19.3,LY30值19.3,CI值0.4;继发性纤溶亢进组,EPL值11.6,LY30值11.6,CI值3.2.肝素应用图形组:肝素测试(CKH)R值较普通测试(CK)缩短组,CKH的R值10.9 min,CK的R值50.8 min;CKH的R值较CK延长组,CK的R值12.2 min,CKH的R值15.7 min.纤维蛋白二次激活图形组:真性功能性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首次检测大振幅MA值35.2,更换通道复测MA值34.7;假性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首次检测MA值73.4,更换通道复测MA值20.0.血小板功能组:血小板功能减低组MA值21.6;血小板功能亢进组MA值79.2.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二磷酸腺苷(ADP)类抑制剂无效组(代表药物氯吡格雷),ADP抑制率10.9%;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抑制剂无效组(代表药物阿司匹林),AA抑制率7.5%.结论 对血栓弹力图异常图形的正确判断,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人为不良事件的发生.

  • 应用血小板图和快速血栓弹力图评价体外凝血功能

    作者:李健;丛玉隆;李祖兰;杨丽;王成彬;雷芙蓉

    自的 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抑制剂阿昔单抗在体外抑制全血中血小板来观察血小板图(PlateletMapping(R))技术的方法学可靠性,并对血小板图和凝血激活检测试剂盒(Rapid TEGTM,快速血栓弹力图)两种方法进行评估.方法 根据临床性能评价的要求,将不同浓度的阿昔单抗与健康志愿者全血混合后进行血小板图测试,并用Rapid TEG试剂盒测定肝素抗凝血的活化凝血时间(TEG(R) ACT)等参数,计算两种方法的线性、重复性和有效性.结果 随着阿昔单抗浓度的升高,除纤维蛋白原以外各激活方式凝集曲线的MA都有明显的线性减低;在(1~4)×10-2 mg阿昔单抗作用下,不同通道和系统的血小板抑制率重复性良好(CV<10%);加入阿昔单抗后,AA激活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由28.0%±2.8%升至63.4%±0.0%(t=21.9,P<0.01);ADP激活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由35.9%±0.56%升至91.4%±1.1%(t=58.9,P<0.01).TEG(R) ACT与肝素呈现明显的剂量线性关系;快速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除R以外,K、α、MA和TEG(R)ACT的测量重复性良好(CV<5%).结论 血小板图能够灵敏地反映出血小板所受抑制程度的不同,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密度和剂量效应关系.Rapid TEG在以TEG(R) ACT监测肝素浓度的同时,还提供了对总体凝血功能的分析.

  • 评价血小板分析仪PL-11监测正常人短期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关杰;任军伟;朱远;李莉;李祖兰;邓新立;丛玉隆

    目的 通过与4种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比较,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PL-11.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13年7至8月选择解放军医学院2012级健康学生志愿者20名,用PL-11与光比浊法(LTA)、VerifyNow和血栓弹力图(TEG)同时监测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评价服药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和不同方法的一致性及各方法监测药物治疗反应性的临界值.结果 监测阿司匹林治疗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L-11与LTA、VerifyNow、TEG相关性分别是0.614、0.829、0.697.Bland-Altman分析PL-11与LTA结果,基础值结果偏差为1.94%,治疗期间结果偏差为24.02%.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L-11监测阿司匹林反应性临界值为33.3%.监测氯吡格雷治疗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L-11与LTA、VerifyNow、TEG相关性分别是0.767、0.851、0.608.Bland-Altman分析PL-11与LTA结果在基础值和治疗期间,偏差分别为3.01%、6.56%.二磷酸腺苷诱导PL-11监测氯吡格雷治疗反应性临界值为66%.结论 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时结果存在差异.PL-11在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时具有较好的治疗监测能力.

  • 血栓弹力图测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翟东东;王斌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EG检测,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标准,将入选的102例PCI患者(术前3天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为血小板高反应组(HPR)29例和血小板正常反应组(NPR)73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胸痛、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HPR组中女性(55.2%比24.7%,P<0.05)和糖尿病患者(41.4%比13.7%,P<0.05)的比例较NPR组高.HPR患者PCI术后心肌标志物升高比例明显高于NPR组[肌钙蛋白I(cTnI)为48.3%比15.1%,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为34.5%比6.8%,P均<0.05],6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NPR组(17.2%比1.4%,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测定的具有血小板高反应性的PCI患者,其PCI术后cTnI、CK-MB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个月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作者:田美丽;刘焕乐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并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09至2014-12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保健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77例,平均年龄(70.4±10.7)岁,均进行TEG及凝血功能检测,根据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分为非抵抗组(n=98)和抵抗组(n=79);抵抗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维持剂量亚组(n=39)和增大剂量亚组(n=40).随访3个月内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再发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急性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抵抗组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63.3%(50/79),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6.7%(29/79).与非抵抗组相比,抵抗组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描记图大幅度(MA)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描记图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MA、凝血指数、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非抵抗组比较,抵抗组患者3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21.5%vs 7.1%,P<0.05),而增大剂量亚组较维持剂量亚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17.5 vs 25.6%,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抵抗发生MACE的风险较高.TEG检测有助于指导ACS老年患者的抗血小板用药,降低MACE的发生.

  • 血栓弹力图中血栓大幅度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变的关系

    作者:王媛媛;李月红;吴英凤;马洪俊;王庆生;李栐昊;王玉平;张杰;刘革明

    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临床用于检测患者即时全血出凝血状态的检测工具,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出凝血功能检测,了解血栓病变与血栓弹力图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估患者血栓风险,指导临床抗栓治疗方案。
      方法:纳入ACS患者共328例,均给予规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常规肝素, PCI术后12 h内抽取血样,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
      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血栓组共66例,男性58例,女性8例;非血栓组262例,男性212例,女性50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P=0.02)、甘油三酯(P=0.003)及空腹血糖(P=0.024)较高,而非血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血栓大幅度(MA值)、血凝块强度(G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甘油三酯以及空腹血糖都是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且既往冠心病病史(P=0.018,比值比=2.197,95%可信区间:1.146~4.212)以及MA值(P=0.006,比值比=1.138,95%可信区间:1.038~1.248)是ACS发生血栓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中的MA值是预测ACS患者血栓负荷的有效指标,对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评估能够在临床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 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作者:卞秋武;谭强;孙丽敏;王庆胜;林海龙;杨红梅;王晓亮;张双;刘淑华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胸闷痛10 d"于2012年6月14日16∶24入院.患者10 d前开始静息时反复发作胸闷痛,向肩背部及左上肢放散,伴出汗、乏力,持续10 min至1h不等,每天发作2~3次.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血压140/80 mmHg.意识清,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V7-9导联可见Q波.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心影外形大.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肌钙蛋白Ⅰ 12.59μg/L,脑钠肽前体651.88 ng/L,血糖5.8 mmol/L,三酰甘油1.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 nmol/L.

  • 血栓弹力图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刘英炜;孙津津;张海涛;王俊华;吴晓君;于心亚;黄丛春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成功完成PCI手术并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86例患者,按其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和非ISR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可能引起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的86例患者共植入药物支架118枚,其中有20人发生ISR,我们发现ISR组和非ISR组在病变长度[(27.20±3.19) vs (22.94±4.67) mm]、C反应蛋白浓度[CRP,(6.36±2.69) vs (3.14±3.23) mg/L]、腺苷二磷酸(ADP)受体抑制率[(35.80±15.58) vs (60.31±20.91)]、尿酸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抑制率[(68.54±17.63) vs (78.59±20.39)]、糖尿病患者比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ADP低抑制率(P=0.011)是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论 ADP受体的低抑制率与ISR的发生呈负相关,即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在IS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金洪;孙永安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31例,单用阿司匹林患者34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10例,两药合用87例.根据TEG结果,将121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43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78例;97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38例和氯吡格雷敏感(CS)组59例,比较AR与AS组及CR与CS组各项指标.结果 AR组血红蛋白较AS组升高[(144.80±14.63)g/L vs(136.20±18.14)g/L,P=0.0101];血红蛋白偏高、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血凝块大强度升高增加AR风险.CR组高脂血症比例较CS组升高(65.8%vs33.9%,P=0.0021),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及高脂血症增加CR风险.单用氯吡格雷花生四烯酸抑制率低于联合用药(P=0.0003),联合用药较单药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P=0.0061).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疗效不低于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影响ADP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

  • 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林乐健;唐发宽;华宁;陆宏;唐雪正

    目的 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检测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筛选PCI术后对氯吡格雷药物不敏感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及试验组70例,对照组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6 mg氯吡格雷,试验组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150 mg氯吡格雷,检测12个月后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同时观察2组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PCI术后12个月心血管病死亡、支架内血栓、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2.9%,8.6% vs 17.1%,17.1% vs 28.6%,5.7% vs 11.4%,31.4% vs 60.0%,P<0.05,P<0.01).试验组氯吡格雷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5±5.1)% vs (42.3±7.2)%,P<0.01].试验组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1% vs 4.3%,8.6% vs 1.4%,P<0.01).结论 老年患者PCI术后服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出血风险亦有所升高,临床上应定期随访观察.

  • 尿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婷;夏大胜;何强;叶绪英;梁景一

    目的 探讨血尿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并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1例和对照组69例,患者于术后1周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AA%).同时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的大幅度(MA值)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α角).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的R值[(5.88±1.50)min vs (7.16±2.06)min,P=0.001]、K值[(2.15±0.63)min vs (2.58±0.88)min,P=0.007]、ADP%[(53.94±24.62)% vs (73.26±18.56)%,P=0.000]、AA%[(60.06±23.43)%vs (79.59±15.98)%,P=0.000]显著降低,MA值[(65.57±3.15)mmvs (59.01±6.99)mm,P=0.000]、α角[(64.69±5.24)°vs (56.51±4.86)°,P=0.000]显著增高.血尿酸与R值、K值、ADP%、AA%呈负相关(P<0.05,P<0.01),与MA值、α角呈正相关(P<0.01).血尿酸与ADP%、AA%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高,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

  • 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晓利;范利;张金花;张金萍;王强;孙沛;白秉学;王耀辉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患者424例,采用AA诱导的TEG法检测AA%,按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Q1组(AA%=0.15%),Q2组[AA%=(8.82±4.73)%],Q3组[AA%=(31.38±10.05)%]和Q4组[AA%=(77.91±15.91)%],每组106例.分析AA%的影响因素.结果 Q4组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Q1组、Q2组和Q3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95% CI:0.20~0.69,P=0.000)和服用他汀药物(95%CI:0.10~1.38,P=0.023)与AA%呈正相关;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与AA%呈负相关(95%CI:-1.75~-0.38,P=0.003).结论 TEG法AA诱导AA%受体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减弱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而硝酸酯类则增强其作用.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