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해부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33
  • 国内刊号: 31-12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传森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猪肺动、静脉的螺旋CT观察及应用解剖

    作者:陈吴兴;纪建松;赵中伟;张玉伟;黄阳生;汤挺兵

    目的:运用螺旋CT扫描正常离体猪肺,区分猪肺动脉及肺静脉,评估猪肺动脉性纹理与静脉纹理.方法:对30只离体猪肺动、静脉灌注羧甲基纤维素泛影葡胺液后进行螺旋CT扫描;并解剖肺动、静脉,制作铸型的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标本.结果:离体猪左肺分上、中与下叶占85.7%,仅有上、下叶占14.3%;右肺分上、中、下叶占93.75%,仅有上、下叶占8.3%.通过螺旋CT的MIP技术重建,可较好地进行分段;在CT上能分辨至5~6级肺动、静脉;动脉和静脉走行位置有显著性差异,亚段级以下至5~6级动静脉发出角度有差异.结论:螺旋CT可较好辨识至5~6级离体猪肺的动脉和静脉,并能测量相应级别的血管径值,螺旋CT能区分离体猪肺的动脉性纹理和静脉性纹理.

  • 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的表达

    作者:吴学平;彭彦霄;伍雪芳;贾雪梅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ax表达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组织萎缩,间质纤维增生.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显著增加.结论:Bcl-2及Bax表达在糖尿病病理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规律.

  • 发育和成熟大鼠心室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作者:蔡新华;牛桂萍;毛会丽;田香琴;郭志坤

    目的:观察发育和成熟大鼠心室肌细胞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和强度的增龄变化,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胎鼠(孕约19 d)、新生(9 d)、青年(8月)和老年(14月)SD大鼠各7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心室肌细胞中整合素β1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达强度.结果:各组近心外膜肌细胞中,整合素β1主要表达于胞质内,胎鼠组表达强度与其他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心肌细胞中,胎鼠组主要表达于胞质内,其他组主要表达于胞核和胞膜上,表达强度与青年和老年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细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近心外膜心室肌细胞整合素β1分布一致,而深层心室肌细胞整合素β1分布由细胞质转变为细胞核和细胞膜.

  • 数字化喉标本模型的建立与虚拟现实仿真

    作者:谭立文;张肖莎;宋林;单锦露;李振强;张绍祥

    目的:为喉的解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型,模拟喉区解剖结构的虚拟仿真解剖学教学,拓展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法:利用人工识别的方法对第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喉区段的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高精度的彩色分割数据集,利用自主开发的图像格式转换软件将彩色分割数据自动转换为灰度分割数据.利用Amira可视化软件对灰度分割数据进行阈值分割.经三维重建,建立喉区主要器官结构的数字解剖模型.在立体显示环境中,并利用交互式设备实现了数字模型的显示与隐藏、旋转与切割等虚拟仿真解剖,模拟喉区主要解剖结构的虚拟仿真解剖学教学.结果:建立了喉的精细数字解剖标本模型,该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实际的解剖标本,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无限次使用,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真实仿真了喉区标本的解剖学展示.结论:利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可建立喉区细小结构的数字解剖标本,对模型可实时交互式地进行仿真解剖教学.

  • 香草酸受体亚型Ⅰ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植物凝集素结合位点在大鼠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共存

    作者:王昭金;王延清

    目的:研究香草酸受体亚型Ⅰ(VR1)在大鼠脊神经节(DRG)内感觉神经元的表达.及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植物凝集素(IB4)结合位点的共存,为探讨VR1在伤害性感觉刺激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VR1与CGRP和IB4结合位点在DRG的分布及相互关系.结果:背根节内可见大量中、小型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表达VR1,一群独特的VR1阳性特小神经元胞体(直径8~11 μm)呈荧光强阳性.荧光双标显示背根节内许多VR1阳性神经无与CGRP共存或结合IB4,而CGRP/IB4双标神经元数量稀少.有41.1%±3.2%VR1阳性细胞呈CGRP阳性,有54.9%±3.8%VR1阳性神经元结合IB4.VR1强荧光特小神经元胞体未见CGRP阳性标记或结合IB4.VR1/CGRP/IB4三标神经元数量较少,只有1.5%±1.1% VR1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GRP阳性并结合IB4.结论:背根节内可能存在VR1/CGRP与VR1/IB4两种不同的与伤害性刺激相关的VR1阳性神经元亚群.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雷振;席焕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均用美国GE16排螺旋CT机进行双期扫描后,将获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及栓塞血管级别.结果:MSCT可清晰地显示肺栓塞直接和间接征象及栓塞血管分级.结论: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并且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在肺栓塞的诊断中能提供非常精确的信息,有望成为肺栓塞诊断中的佳手段之一.

  • 不同发育年龄大鼠脑内小窝蛋白的表达与神经可塑性

    作者:吕国枫;王红霞;邹伟

    目的:证实小窝蛋白(Cav-1)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及其与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关系.方法:以突触素(Syn)的表达为参照,利用免疫印迹法对Cav-1蛋白在大鼠大脑不同部位表达的年龄特征以及青年大鼠脑内不同脑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Cav-1的表达与不同年龄和不同脑区有关.结论:Cav-1蛋白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活动.

  • 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航辉;王璐;惠雪枫;赵琳;刘伯锋;白宏强;杨玲;刘曾旭

    目的:观察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L-NAME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烫伤组、烫伤组、烫伤+L-NAME治疗组.烫伤后又设3、6、12、24、48h等5个时相点,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伊文氏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脑MMP-9表达.结果:烫伤后脑EB含量明显增高,MMP-9表达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电镜显示烫伤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溶解.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L-NAME始疗后,脑EB含量明显下降,MMP-9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脑毛细血管、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烫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与脑内MMP-9表达升高密切相关,提示MMP-9是严重烫伤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键因素.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轻烫伤对BBB的损伤,可能与L-NAME抑制MMP-9表达有关.

  • 拉萨藏族青少年左手指长比和指长/身高的特点

    作者:李明;席焕久;任甫;温有锋;文普帅;范英南;姜永辰

    目的:探讨拉萨藏族指长比和指长/身高的特点,获得该地区此方面体质人类学数值.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抽取拉萨地区年龄7~20岁藏族青少年1 365例(男性682例,女性683例),拍摄左手X线片并测量身高,X线测量2D、3D、4D、5D指长,计算指长比和指长/身高.结果:指长比、指长/身高在个体生长发育中保持稳定;指长比表现为3D∶5D>4D∶5D>2D∶5D>3D∶4D>2D∶4D>2D∶3D,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低于女性;4D∶H、5D∶H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2D∶H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测量拉萨藏族人群各指长比、4D∶H、5D∶H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眶内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杨有雄;廖建春;陆勤康;张建耀;党瑞山;纪荣明;王惠云;江涛;曹澄

    目的:为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40侧)成人颅骨标本和15例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眶内侧壁的Dacryon点、筛孔、额筛缝及视神经管眶口.结果:Dacryon点至筛前、中、后孔中点、视神经管眶口的距离分别为(19.28±1.42)mm、(27.06±2.05)mm、(31.11±2.08)mm和(37.47±2.11)mm,Dacryon点至眶上缘、眶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50±1.38)mm和(19.65±1.41)mm.颅骨标本的筛孔1、2、3孔和4孔出现率为0%、62.5%、32.5%和5%;尸头标本的筛动脉1、2、3、4支和5支出现率分别为10%、53.3%、33.3%、0%和3.3%.筛前、中、后孔位于额筛缝上方分别占37.5%、33.3%和35.7%,位于额筛缝分别占60%、66.7%和64.3%,所有筛孔中只有一孔(筛前孔)位于额筛缝下方.结论:Dacryon点、额筛缝是眶内侧壁的2个恒定的解剖标志,眶内侧壁手术时在额筛缝以下切除内侧壁是安全的.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NOS表达与细胞凋亡及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建社;李凯丽;董大翠;朱庆生;李丽军;王霞;张艳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造模,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冉灌注2 h后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iNOS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 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不如iNOS表达明显.复方丹参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尤其是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产生增加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复方丹参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减少NO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 腰椎间小关节螺旋CT三维测量、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冬;邹德威;吴继功;刘军华;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

    目的:观察腰椎间小关节关节面的三维解剖学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螺旋CT扫描腰部阴性正常人,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在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观察关节面形态.结果:关节突关节面的标准形态,横轴面,腰1/2节段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为曲度相同的"C"形;腰2/3、3/4、4/5节段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为曲度不相同的"C"形,下关节突关节面曲度较小,上关节突关节面曲度较大;腰5/骶1节段男性下关节突关节面"l"形,上关节突关节面"C"形,女性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均为"l"形.冠状面,腰1/2、2/3节段为椭圆形.腰3/4节段男性为椭圆形;女性为长方形.腰4/5节段男性为椭圆形;女性为椭圆形或长方形.腰5/骶1节段男女均可为圆形;或男性为方形女性为长方形.矢状面,为"l"形.结论:腰椎间小关节关节面形态在诸节段及横轴面、冠状面及男、女间不尽相同.

  • 与Sertoli细胞共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中Notch信号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李宝园;赵焕英;赵春礼;马存根;徐群渊;高福禄

    目的:检测与Sertoli细胞共培养条件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大鼠Sertoli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前体细胞与Dertoli细胞共培养条件下,用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法,分别检测Notch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及其配体Delta1、Delta3、Jagged1、Jagged2,以及ngn1、hes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细胞汇片后第5天,Sertoli细胞Notch1~4基本表达维持不变;其配体Jagged2表达较高,但不表达Delta1;同时也不表达ngn1、hes1.神经前体细胞Notch表达水平较高,尤以Notch1和Notch2为高;而其配体以Jagged1、Jagged2表达较高,前神经因子Hes1有较高表达,而Ngn1表达较低.细胞共培养条件下,Notch受体、配体以及Hes1与神经前体细胞组相比都有明显的下调,而Ngn1却相对有所提高.结论:Sertoli细胞可通过Notch配体的作用,调节神经前体细胞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在共培养条件下,Sertoli细胞对神经前体细胞Hes1表达有抑制作用,但对Ngn1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

  • 蛛网膜下腔注射pcDNA3.1(+)-hPPE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效应

    作者:徐玉英;张宏伟;赵青赞;任秀花;臧卫东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对大鼠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组、CCI假手术组、实验组和空质粒组.CCI组和CCI假手术组,用于观察疼痛持续时间;实验组和空质粒组分别于CCI术后第15天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和空质粒pcDNA3.1(+).测定各组注射质粒前后CCI模型鼠双后肢热痛阈(PWTL),观察纳洛酮对镇痛效应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灌流液中脑啡肽(L-ENK)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变化.结果:CEI术后7~33 d,术侧PWTL明显低于对照侧.空质粒组注射前后热痛阈未见明显变化;与空质粒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后的第3天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FTWL升高),持续镇痛长达18d,且镇痛效应能被纳洛酮翻转.实验组脑脊液灌流液L-ENK含量显著高于空质粒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脊髓背角NR2B阳性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能够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热痛敏行为.

  • 透明质酸钠可作为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

    作者:梅晰凡;王岩松;吕刚;任甫;李全双;郭占鹏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等的诱导下,向成骨细胞转化,并使之与透明质酸钠凝胶复合,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等诱导组细胞形态向类成骨细胞转化,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高,并表达Ⅰ型胶原.体外复合培养10 h,成骨细胞即开始于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伸展生长,复合培养7 d,成骨细胞在凝胶中分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适当浓度成骨诱导剂可成功地将兔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透明质酸钠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 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变化

    作者:李力燕;杨金伟;郭建辉;高燕;张丽;孙伟伟;高维;冯忠堂;王廷华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对3周~8月人胚脊髓中BDNF蛋白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所检测的15个时段中,神经管上皮和室管膜上皮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且随胚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免疫印迹法显示6~9周,BDNF蛋白含量随胚龄逐渐增加,9周时达到高峰,3月后下降,6月后又有所增加但相对平稳.结论:BDNF在人胚胎脊髓发育特别是胚期脊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神经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

  • 重组Zonadhesin蛋白D4结构域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作者:吕正梅;王旻;胡燕琴;郭强苏;徐晨

    目的:研究Zonadhesin蛋白D4 domain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Zonadhesin D4结构域分亚结构域(VWD subdomain及余C-端片段)克隆,在E. coli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纯化重组蛋白片段为抗原,制备兔抗鼠D4结构域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精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及D4结构域在小鼠精子表达.用多抗处理获能小鼠精子,然后与小鼠超排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及精子-透明带结合实验.结果:D4亚结构域成功克隆表达,制备了能特异性识别精子天然Zonadhesin D4的多克隆抗体,多抗处理组精子与卵透明带结合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子的受精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抗重组Zonadhesin D4结构域的多抗对小鼠体外受精无抑制作用.

  • 香菇多糖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林卡莉;吕军华;徐鹰;况花荣;邓婷;陈方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其对荷瘤S180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盐水对照组,肿瘤模型组,环磷酰胺对照组,香菇多糖实验组.通过对小鼠体质量、瘤重及抑瘤率,脾重及脾指数,外周血血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T细胞亚型等,观察香菇多糖的抑瘤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香菇多糖实验组小鼠的脾指数比其他3组均有明显上升.同时香菇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34.97%;香菇多糖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特别是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模型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增大,应用环磷酰胺后更为明显,而香菇多糖可以逆转这种状况,与肿瘤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香菇多糖实验组脾细胞悬液CD4+/CD8+比值完全倒置,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菇多糖能使荷瘤小鼠脾指数增加,具有恢复和保护睥功能的作用;能改善骨髓造血机能,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影响荷瘤机体T细胞亚群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 内皮素-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徐红涛;王旻晨;杨亚安;王晓春;焦磊;吴开云

    目的:通过内皮素-1作用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对内皮素-1受体信号的阻断,探讨内皮素-1对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贴块培养VSMC,用内皮素-1及其受体阻断剂BQ123分别作用于一般培养的VSMC和血清饥饿培养的VSMC.用BrdU标记细胞增殖;RT-PCR检测高血压相关基因-1(HRG-1)和SM22α表达变化.结果:内皮素-1作用后VSMC增殖显著增多,HRG-1和SM22α mRNA在一般培养和饥饿培养的VSMC中表达均明显减少;而加入阻断剂BQ123后增殖细胞大大减少,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内皮素-1有促进VSMC增殖作用并可使VSMC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并且内皮素-1对VSMC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受体信号途径是内皮素-1对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作用的机制之一.

  • 异种骨移植材料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作者:陈学英;原林;李靖;殷少芳;宋会平;刘晓明;李宝兴

    目的:利用酶处理法制备猪骨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新鲜猪骨经深冻、脱脂、酶处理、冻干、辐照灭菌处理.检测其α-半乳糖抗原(α-Gal)的光密度值;观察其结构.观察猪骨浸提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的影响;兔BMSCs与猪骨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将猪骨植入Wistar大鼠皮下,组织学观察.结果:酶处理后猪骨的α-Gal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新鲜猪骨组.猪骨松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猪骨浸提液对兔BMSCs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复合培养1~3周,BMSCs与猪骨贴附紧密,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皮下植入后,猪骨周围及腔隙内结缔组织炎性反应逐渐减轻,12周时与正常组织没有区别.结论:制备的猪骨移植材料去除了主要异种抗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内皮抑素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静;郭文君;韩献成;李文通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生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加药前后HepG-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抑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存活素表达的改变;RT-PCR法检测加药前后HepG-2细胞中VEG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抑素能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内皮抑素作用后HepG-2细胞中存活素表达明显减少,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内皮抑素通过下调存活素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并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

  • 环磷酰胺对发育中大鼠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燕春;管英俊;刘焕彩;庄宝祥;马晓君;于丽;赵春艳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发育中大鼠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人类神经管畸形(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鼠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在NTDs发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PC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给药后4、8 h,实验组神经上皮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给药后12、24、48 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上皮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2)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给药后4、8 h,实验组神经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12、24、48 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结论:环磷酰胺可抑制神经上皮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导致增殖凋亡比例失衡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 大鼠胼胝体体积和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老年改变

    作者:徐瑲;杨姝;李琛;张伟;卢伟;唐勇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大脑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新的体视学方法分别对年轻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雌性Long-Evans大鼠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年轻组比较,中老年和老年的胼胝体体积和胼胝体额区体积均存在显著性降低,胼胝体额区体积的老年性改变出现更早,老年改变程度更大.老年大鼠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较年轻大鼠有下降趋势;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较年轻大鼠下降19.5%,直径在0.4~0.6 μm范围的有髓神经纤维长度下降28.1%.结论:胼胝体存在显著性老年萎缩,老年胼胝体额区具有选择易损性,胼胝体额区的老年改变可能与老年大脑额叶功能下降有关.

  • 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

    作者:李红;苏敏;胡蓉;姜俸蓉;许庭良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形成,IgM阳性细胞出现,散在分布;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原基中有高内皮微静脉;15周,形成早期髓质;23周,IgM阳性细胞集聚形成小结状.连续切片显示,CD3阳性细胞分布在小结深面形成薄层副皮质区,可辨认皮质和髓质;至28周时,淋巴小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结论:9周淋巴结原基出现.15周早期髓质形成,髓质形成早于皮质.23周皮、髓质明显可辨,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但至28周时小结仍为初级淋巴小结;9周出现B细胞;11周出现T细胞.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Skp2和p27Kip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艳凌;孙黎光;叶丽平;肖建英;张莹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肝癌Bel-7402细胞Skp2、p27Kip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分为对照组、bFGF组、bFGF+Wortmannin组,MTT法分析细胞增殖程度;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Skp2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Skp2、p27Kip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组细胞增殖比显著增加;bFGF可诱导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且上调Sk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27Kip蛋白表达;PI3K的抑制剂Wortmannin可部分抑制bFGF的上述作用.结论:bFGF可能通过激活PI3K/PKB途径调节Skp2、p27Kip表达,促进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

  •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毒性效应

    作者:羊富光;汤莹;于洋;范晓燕;许珊;沈亚峰;刘关省;杨勇骥

    目的:观察无机二氧化钛(TiO2,20~35 nm)纳米颗粒进入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毒性效应的影响.方法:将TiO2纳米颗粒与HaCaT细胞共孵育4 h后,收集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TiO2纳米颗粒引起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在细胞内的分布;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TiO2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坏死;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TiO2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TiO2纳米颗粒通过吞噬方式进入细胞.实验组里TiO2纳米颗粒呈簇状存在于HaCaT细胞内,并使细胞有较大损伤;细胞质有溶解现象,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嵴结构紊乱,并肿胀崩解;核周间隙扩大、核固缩.结论:TiO2纳米颗粒具有的毒性效应能够损伤HaCaT细胞超微结构并且抑制细胞的生长.

  • 半腱肌、半膜肌运动点和肌内神经末梢分布区域的解剖学

    作者:安小春;柴勇;韩胜皓;杨成

    目的:精确定位半腱肌、半膜肌的运动点和肌内神经末梢分布区域.方法:利用50侧韩国成人尸体下肢,以坐骨结节内侧缘后端至股骨内上髁的连线(X-轴)、坐骨结节内侧缘后端至股骨大转子外侧缘,并垂直于X-轴的连线(Y-轴)为参考线,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半腱肌和半膜肌,测定运动点、近侧和远侧肌内神经分支末端位置.结果:半腱肌上部运动点位于X-轴(70±22)mm,Y-轴(22±6)mm,下部运动点位于(203±29)mm,(24±11)mm;半膜肌运动点位于(211±33)mm,(21±9)mm.半腱肌上部近侧和远侧肌内神经分支末端分别位于X轴的(63±23)mm,(126±28)mm,下部为(193±27)mm,(269±25)mm,半膜肌为(190±29)mm,(303±22)mm.结论:本研究明确定位了半腱肌、半膜肌运动点解剖学位置和肌内神经末梢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运动点阻滞、肉毒素肌内注射去神经化治疗腘绳肌痉挛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 成人肾及其血管的CT影像解剖

    作者:邹浩军;龚勇;陈雁卉;杨桂姣

    目的: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影像资料.方法:对160例成人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统计测量肾的体积、肾动静脉、副肾动脉.所得数值按年龄、性别、侧别进行分组统计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平均体积左侧(148.88±26.397)cm3,右侧(141.25±29.09)cm3,左右侧别无差异,男性组大于女性组.两侧肾动脉起点右侧高于左侧占优.左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平均79.39°,右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平均71.14°.肾动脉长度:左侧43.08 mm,右侧52.56mm,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9.93°、67.23°.肾静脉长度左侧长于右侧.副肾动脉出现率为28.75%,入肾上极者多于入肾下极和肾门;副肾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者占26.27%,起源于同侧肾动脉者占73.73%.结论:肾体积大小男性略大于女性,左右侧无差异;肾动、静脉长度、内径左、右侧存在差异性,但无性别差异.

  • 布依族成人的围度及其年龄变化

    作者:谢宾;郑连斌;陆舜华;赵洲;张淑丽;索利娅

    目的:探讨布依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494例布依族成人围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情况并与我国其他15个人群围度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组的头水平围值变化很小;(2)男女四肢围度大值均在30~39岁组.男性躯干围度大值在40~49岁组,女性胸围、臀围大值在30~39岁组,腹围大值在50岁以上组;(3)躯干围度年龄组间的绝对变化值高于四肢围度,但相对变化率都低于四肢围度;(4)女性腹围、臀围、大腿围值多大于同龄组男性,而四肢围度值小于男性;(5)我国16个人群比较,布依族围度值较小;但在5个南方人群中,布依族围度值较大;(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我国16个人群围度可分为南北方混合组与北方组两类;南北方混合组上肢围度小,北方组上肢围度大;结论:布依族成人身体围度大值集中在中年,女性围度发育水平接近海南回族和黎族,上肢围度值可以成为人群围度特征分组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围度 年龄 布依族
  • 不同移植时间窗对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脊髓内存活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陈少强;林建华

    目的:观察不同移植时间窗对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大鼠损伤脊髓内存活和迁移的影响,探讨移植的佳时间.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MSCs,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后0、6、12、24 h,3、5和7 d移植组,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Hoechst33342标记的MSCs,移植后7 d取脊髓组织,观察各组MSCs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SCI后0,6、12、24 h移植4组,脊髓损伤处的MSCs的存活数量较少.但迁移距离较长;SCI后3 d移植组,脊髓损伤处MSCs的存活数量较多,且迁移距离较长;SCI后5和7 d移植2组,脊髓损伤处的MSCs的存活数量较少,且迁移距离较短.结论:在SCI后3 d是静脉移植MSCs治疗大鼠SCI的佳移植时间窗.

  •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脂多糖预处理减轻慢性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郭建红;韩德五;苗宇船;许瑞龄;赵元昌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肝组织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LPS预处理组.制备肝切片,计数浸润肝组织的淋巴细胞;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和IRAK-M表达.结果:LPS预处理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经LPS预处理动物肝组织切片淋巴细胞计数、血浆ALT水平与肝损伤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肝匀浆的TNT-α测定结果表明,LPS预处理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肝损伤组.LPS处理组pp38MAPK的表达比肝损伤组显著减弱,而IRAK-M表达显著增强.结论:LPS预处理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IRAK-M负性调节LPS信号转导通路,致使敛炎因子分泌减少.

  • 白介素-12及白介素-23对胃癌组织中CD4+记忆T细胞的影响

    作者:胡涛;王红霞;刘希伟;张海霞;董孟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L-12、IL-23对CD4+记忆T细胞(CD4+Tm)的影响.方法:ELISA检测TNM不同期胃癌组织匀浆中IL-12、IL-23含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胃癌组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流式细胞仪检测TIL中CD4+ Tm及其亚群TEM和TCM在不同期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结果:TNM-Ⅰ、Ⅱ期胃癌组织中IL-12含量差别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TNM-Ⅲ、TNM-Ⅳ期;TNM-Ⅰ期胃癌组织中IL-23的含量高于TNM-Ⅱ、TNM-Ⅲ、TNM-Ⅳ期.胃癌TIL中CD4+ Tm及TEM比例随TNM分期增加逐渐降低,而TCM比例逐渐升高.结论:胃癌组织中IL-12、IL-23含量的变化与胃癌TNM分期有关,且影响胃癌TIL中CD4+记忆T细胞及其亚群TCM和TEM的分布.

  • 缺氧对小胶质细胞N9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柯荔宁;王玮;张更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环境中小胶质细胞N9生物学功能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活化态小胶质细胞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N9细胞缺氧培养系,观察细胞形态学及其生长增殖活力的改变.利用RT-PCR、还原WST-1法及荧光探针DAF-FM DA法检测胞内TNF-α、iNOS、O2-等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JC-1荧光和ELISA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质及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在缺氧早期,N9细胞增殖随缺氧时间延长而下降;细胞的形态在缺氧12 h时变化典型.在缺氧早期N9细胞内O2-、TNF-α含量以及iNOS相对活性等多种神经毒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缺氧可导致N9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含量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缺氧可诱导N9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呈现应激活化状态,主要表现在细胞生长增殖活力先上调后下降,神经毒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等方面.

  • 尾状叶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汪坤菊;秦将钧;黄海伟;石小田;陈敏;易西南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门静脉数量、直径、走行、来源、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门静脉进行观测;采用64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门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1支以上的固有尾状叶门静脉的出现率为62.5%,其中主要以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后支和前支为主(27.5%),另外也有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左支和右支(12.5%);腔静脉旁部门静脉主要为1支,10例腔静脉旁部的实质也有固有尾状叶的分支(主要为右支或前支);尾状突门静脉主要为1支,来自于门静脉左、右支;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体现尾状叶门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按各种方向任意旋转演示.结论:尾状叶门静脉呈左、右支双重供应,但以左侧供应为主;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可真实显示尾状叶门静脉.

  • 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明;郭敏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胚龄14、16、18 d胎鼠和生后1、3、7、14、21、42 d仔鼠Ang-1和Tie-2的表达.结果:Ang-1在胚龄14 d胎鼠肾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中呈微弱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体,间质血管以及肾小管中.Tie-2于胚龄14 d首先出现在肾间质,以后随着肾的发育,出现在肾小体以及间质血管中.结论:Ang-1和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对肾小体毛细血管的形成、间质血管的发育及血管稳定性的维持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将文学元素渗入解剖学课堂教学

    作者:郝海峰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描述性强,名词繁多.尽管大多数解剖学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课堂讲授内容全面,讲解透彻,但学生仍感觉枯燥乏味.

  • 病例分析法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芦秀真

    为了使基础课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临床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开展3年的病例分析法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 人体解剖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

    作者:敖绍勇

    加强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殊意义[1].笔者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了"三段式"实验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作者:司道文;张子明;张宇新;张廷才;张志勇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原因,使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解剖标本耗损大、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脱节等现象,使实验教学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本教研室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将多媒体网络辅助技术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探索适合于目前新形势下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作者:吕伯实;高惠英;高佩安;魏佑震;张风鸣;李跃;魏丽华;苏衍萍;崔海庆;赵振美;逄小红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均系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授课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有些学者对本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1-4].

  •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刘建春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学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单纯验证所学的理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 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

    作者:张志英;张传森;党瑞山;纪荣明;张炎;陈尔瑜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临床应用解剖学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是顺应临床外科新技术、新术式等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学科,是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人体形态结构的研究,以解决外科中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为目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外科学分科较细,虽然各分科专业具有共性,但研究生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只能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为主.现将我们在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总结,以与同行商榷.

  • 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

    作者:别永信

    1 实验教材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的劳动者"为目标.根据这一理念,近几年来,以我校为主编单位,编写了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学>.

  • 成人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体会

    作者:李宇晶;顾丹天;谌宏鸣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医学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成人少数民族医学教育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技术,为基层各族人民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2].本校每年都要招收一定数量的成人少数民族学生,如何针对其成人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对成人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 一种神经显影方法

    作者:王爱平;李严兵;洪丽;丁红梅;谭建国;任家武;周小兵;彭田红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血管和神经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成为可能[1-2].

  • 图像分析中光密度参数物理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作者:李枫

    在形态学实验结果中,表达反应强度或物质含量的测量参数有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吸光度(absorbency,A)和灰度(grey level,GL)等,由光密度又引申出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 density,AOD)和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等参数.

  • 正中神经起点及走行异常一例

    作者:陶伟;王召;罗智敏;胥红波

    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形成正中神经的位置、汇合后该神经的走行异常,现报道如下.

  • 卵巢输卵管变异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老须

    卵巢、输卵管的变异报道,在国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卵巢、输卵管变异.并伴有子宫位置异常,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女尸,约30岁,营养发育中等,检查发现不但有卵巢、输卵管形态位置的异常,同时伴有子宫位置异常,双侧卵巢存在.

  • 臀上血管神经束变异一例

    作者:张廷才;司道文;刘学钧;张宇新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是臀部的主要血管神经,出盆腔部位及分布较恒定.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右侧臀上血管神经穿经臀小肌出盆腔,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两支左肾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陶伟;胥红波;罗智敏;崔秀芳

    在解剖一男性老年尸体时发现2支左肾动脉,其中一支经肾门入肾,另一支在肾门内侧分为肾上腺下动脉和5个分支入肾,现报道如下:

  • 右锁骨下动脉起自胸主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沈强;虞可文;沈羽金;徐小冬

    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时,见其右锁骨下动脉发自胸主动脉,现报道如下.该例右锁骨下动脉由胸主动脉发出,起始端的直径约为6.7 mln,经食管后方,从胸锁关节后方向外至颈根部,后为腋动脉,在移行为腋动脉之前,发出了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长为111 mm.

  • 多发性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曹仕煜

    男尸,约60岁,身高约1.70 m,发育正常,在教学解剖过程中,发现同时存在以下多处变异.

  •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显招;张传森;温昱;张志英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一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相继在成体中得到分离鉴别,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1],成体多能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s, MAPCs)[2],成体骨髓多向诱导细胞(mar-row-isolated adult muhilineage inducible,MIAMI)[3],以及非限制性体干细胞(unrestricted somatic stem cells, USSC)[4]等.

  • 中枢神经再生研究的窗口-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周国民

    由于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同源性,因此,视网膜或视神经病损所引起的神经性盲,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近年来,伴随干细胞研究的兴起,视网膜再生及功能重建已成为研究热点,为盲人重见光明带来了希望.[1-2]

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