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夏军;朱姗姗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早期康复干预组40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即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始执行康复干预,行床边康复治疗,30 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 d;对照组40例,也在神经内科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30 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 d.所有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48 h(入选时)及康复系统训练30 d(转到康复科时)及转至康复科30 d给予神经功能评测,即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系统训练30和60 d后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早期康复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测定与分析

    作者:邵华;邹楠;李栋;汤冬玲;田嵩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hs-CRP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8月脑梗死患者108例,其中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43例、脑栓塞(CE)27例、腔隙性脑梗死(LI)38例;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5400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BI组、CE组、LI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此外,CE组的血清hs-CRP水平略高于ABI组,ABI组的血清hs-CRP水平略高于LI组,但三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预测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浆MMP-9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珂;吴玉芬

    目的 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水平以及血清中血脂相关指标,以探讨它们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同时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指标(TC,TG,LDL),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MMP-9、TC、TG、LDL、IMT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病例组hs-CRP、MMP-9水平均与NHISS评分相关,与TC、TG、LDL、IMT值无相关性.MMP-9与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MMP-9及hs-CRP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 缺血后处理对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燕;毛善平;翁小东;邢变枝;刘军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以及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SOD活力检测SH-SY5Y细胞的改变.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的SH-SY5Y细胞存活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经缺血后处理的SH-SY5Y细胞内SOD的活力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32.53%(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在细胞离体状态下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能够降低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

  •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间疗效及耐受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其钻;陈谦学;郭振涛;杨吉安;朱晓楠

    目的 系统评价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癫痫)间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医学电子数据库中筛选相关的RCT文献,参照Cochrane(癫痫) 间组制定的检索策略,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用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和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疗效指标采用(癫痫)间总有效率、控制率、无效率、副作用退出率,副作用发生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共检索到7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包括849例患者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次分析,所有治疗时间均超过6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卡西平组和添加组在(癫痫) 间发作总有效率(OR=3.89,95%CI2.82~5.63,P<0.000 01)和控制率(OR=2.85,95%CI2.10~3.86,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XC单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两组患者均有严重副作用而退出,奥卡西平组患者因副作用退出率较添加组明显减少(OR=0.20,95%CI0.06~0.64,P=0.007;两组患者均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但OXC单药治疗组比添加治疗不良反应要少(OR=0.41,95%CI0.27~0.64,P<0.000 1).结论 (癫痫)间患者单药应用奥卡西平在控制(癫痫) 间发作方面比常规添加组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较高,且较添加组显示出较好的耐受性.两组均显示出较高比例的神经系统及全身不适的事件发生率,但奥卡西平单药治疗不良发应较低.可见(癫痫) 间首次单药选用奥卡西平的疗效肯定,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使用安全性.

  • 法舒地尔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青珍;阎平建;韩琦;王峥;佟德华;胡博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家兔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法舒地尔组每日腹腔注射法舒地尔,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予干预.手术后采用Jacobs法对家兔后肢功能评级,肌电图检测后肢运动诱发电位.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缺血区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ICAM-1表达明显,后肢瘫痪严重,法舒地尔能显著抑制ICAM-1的表达,瘫痪程度较轻,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结论 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激酶活性,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达到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李秀丽;张兆辉;张振涛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85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SCOPA-PC量表测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使用回归分析研究精神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为35.5%,其中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为10.3%.与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症状相关性强的危险因素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抑郁,而与冲动控制障碍相关性强的危险因素为起病年龄、性别和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青年起病患者、男性患者、以及使用较大剂量抗PD药物的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更高.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脑卒中后认知损害与影像学分型的相关研究

    作者:黄海芬;游咏;易善清;王红卫;叶青;彭琼;成名强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 d)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不同;额叶组、颞叶组及丘脑组MoCA总分低于其他各组(P<0.05),顶叶组、枕叶组MoCA总分与基底节组、小脑组和脑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2)额叶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MoCA总分与顶叶组、枕叶组、基底节组、小脑组、脑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损害的特点不同.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和肌电图特点相关性研究

    作者:安莉;李欣;霍晶;王砚达;安辉;贾丽娜

    目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颈椎病脊髓型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38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在肌电图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受损害的神经根呈节段性分布,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可见颈髓受压.结论 肌电图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是几种敏感的检测手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湖北省居民脑出血死因分析

    作者:刘春英;刘淼;杨雪

    目的 研究湖北省居民脑出血的死亡现状及预防、康复对策.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别抽取了湖北省6个地区的区和镇,以脑出血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分析,死因分类标准根据ICD-10对死亡病例进行分类,采用SPSS17.0、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脑出血的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44%,占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1.08%,居湖北省抽样地区各类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城市居民脑出血死亡率高于农村居民脑出血死亡率.结论 在湖北省脑出血引起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命,应该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珏;赵志鸿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 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 (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咽-颈-臂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瑞金;乔杉杉;赵伟秦;王佳伟

    目的 探讨咽-颈-臂 (pharyngeal-cervical-brachia,PCB) 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PCB变异型GBS,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CB变异型GBS主要表现为颈、肩、上肢近端、口咽肌肉无力,而下肢通常不受累或仅轻微受累.本例患者另外一项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病初即出现的双上肢近端剧烈疼痛.结论 对于急性起病的双上肢疼痛、无力以及口咽肌无力患者,应警惕PCB变异型GBS的可能.

  •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和影像学特点(附1例报道)

    作者:徐金梅;刘美真;张兆辉

    目的 探讨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1例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起病前诱因、临床表现、头颅MRI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以意识改变、四肢瘫痪、肌张力障碍等为临床表现,血钠及CSF正常.头颅MRI表现为右侧额叶、颞叶、皮质、双侧枕叶、双侧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小脑多发病灶,T1WI加权低信号、T2WI加权高信号,头颅MRI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预后差,呈持续浅昏迷状态.结论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可以没有低钠血症,临床具有双相病程.头颅MRI显示病变可累及皮质,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郭晓燕;李爱琼;周捷;詹冀;梅元武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血清CRP的变化.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 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C-反应蛋白( CRP) 浓度,并且进行NIHSS及B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使CRP水平明显下降,并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血浆NO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誉;周华;邱晨红;孙沁怡;王锋;谢红娜;赵中

    目的 探讨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NC组,n=37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n=4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n=41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血浆NO水平.结果 NC组、AD组、VD组患者血浆NO水平分别为(16.00±6.63) umol/L、(41.01±16.40) umol/L、(21.28±6.71) umol/L,AD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NC组、V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浆NO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194,P<0.01);对AD患者各个认知领域的分值与血浆NO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AD患者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NO水平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作者:王瑞莉;安学林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3 d及治疗后第2、4、6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

  •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作者:袁泉;王敏;卢岩;刘璐;笪宇威;贾建平

    目的 总结脂质沉积性肌病 (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均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血清肌酶均升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肌源性损害,病理检查发现肌纤维内空泡样变,脂滴明显增多,脂滴空泡呈"串珠"样排列.给予能量支持、低脂饮食、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确诊依靠肌肉活检,该病预后良好,及时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肿瘤坏死因子-a对神经血管单元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琳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中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cerosis faetor-a,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在CNS炎症与水肿、神经元的退变和丢失以及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CNS的认识和研究都局限在神经元损伤和修复等方面,但近来研究显示非神经元细胞在CNS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将局部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等看作一个整体,研究TNF-α对NVU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利于为整体研究CNS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

  • 脑缺血耐受过程中NO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慧;程秋凤;贺燕;姬琳;王兴臣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在IT的三个阶段[2](缺血预适应、药物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OS来源不同,即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以及诱导型(iNOS),NO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双刃剑"[3].

  • 神经元胆固醇代谢对脑梗死后突触重塑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来勋;徐金梅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存活患者中其致残率可高达50%.脑梗死后的康复治疗虽可促使运动功能部分重建、降低致残率,但目前的脑梗死康复治疗周期长、过程复杂,治疗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在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方面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和加工的重要结构,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于以突触为基础的快速信息交流;而突触结构与功能的发育、成熟和维持都必需有胆固醇的参与[1-5].现将神经元胆固醇代谢对脑梗死后突触数目、结构、功能恢复(即突触重塑)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曾非;刘艳;谢宝君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可累计全身各个器官,以肺部及淋巴系统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从儿童到老年均可发病.神经系统的发生率约为5%,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困难.本研究通过对一例神经系统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相关血液及免疫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间断性发热20余天入院.每天下午体温达39℃,用退热栓后能退至正常,次日下午又再高热.在院外抗感染治疗多日无效,转入本院.

  • 甲亢以脑病为首发表现1例报道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

    甲亢的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多种形式,一般多以情绪紧张、烦躁、焦虑、易怒、睡眠障碍等多见,以脑病症状为首发表现收住神经内科者较少见.现将本院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例甲亢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17岁,学生.因"发热2 d,神志不清4 h"于2011年11月14日22:25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室友否认有精神受刺激病史,否认服用精神类药物病史.入院前2 d开始出现咽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自认为"感冒",服用感冒药物"泰诺"治疗,入院当晚室友发现其行为异常,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喜怒无常,遂陪送患者至本院就诊.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刁法成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由于受到严格的时间窗和出血并发症的限制,至今仍无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方法,因而许多学者把目光集中到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方面的治疗上.依达拉奉可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治疗.本研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1例报道

    作者:涂雪松

    1 病历患者,男,6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神志不清0.5 h,于2012年3月20日16∶00入院.患者于2012年3月20日15∶30无任何诱因突然感到剧烈头痛,随之呕吐,为胃内容物,呈喷射状,10 min后呼之不应,尿便失禁,急送医院.入院后查体:血压175/84 mmHg,心率75次/min,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3.3 mm,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不高,疼痛刺激四肢屈曲,右侧病理征阳性;16∶00行首次头颅CT扫描示左侧颞叶近似椭圆大面积高密度影,脑沟线状高密度影,中线结构移位(图1),诊断为左侧颞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降颅压、抗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并做脑血管造影前准备;17∶00复查头颅CT,并将其CT表现与前次检查相比,发现脑内血肿增加(图2);17∶30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达200/120 mmHg,呼吸急促,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紧急行床旁头颅CT检查示脑内出血再次增加,脑室铸型(图3),考虑脑疝形成,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呼吸心跳停止,决定放弃检查及手术,继续保守治疗,3月24日13∶00死亡.

  • 二尖瓣粘液瘤致脑梗死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仓霞;张立芳;蒲晓龙;肖文;薛海龙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38岁,因"左侧肢体无力9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未服药,无糖尿病、心脏病史.2006年3月、2010年8月先后两次发生左侧肢体无力,均诊断为"脑梗死",2010年8月为查找脑梗死的原因曾行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异常.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畅,颅神经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巴氏征阴性,无感觉障碍,NIHSS评分4分.心电图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及丘脑多发腔隙性梗死;心脏彩超示左房内二尖瓣瓣口处可见-4.1×2.7 cm的实性低回声区附着于房间隔中,随心室收缩进入左室,二尖瓣瓣口可见五彩镶嵌于彩色血流信号,左房大,提示二尖瓣粘液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改善脑循环药物及辅加康复训练等,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到5级,转心脏外科治疗.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