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穿刺引流加持续灌洗治疗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

    作者:刘雨竹;程琦;杨同良;尹守彬

    目的 提高对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使用脑室及原发出血灶双侧置管并进行尿激酶持续灌注治疗38例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结果 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及恶化死亡10例,总有效率73.68%,治愈率31.57%,病死率26.32%.结论 早期采用脑室及原发出血灶穿刺和尿激酶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俊玮;罗湘颖;伍军;柳浩然;卢明;方芳;方加胜

    目的 探讨脑内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 采用在成年大鼠中立体定向纹状体内注入新鲜自体血液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术后1 d采用立体定向将在体外扩增、纯化并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部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并通过双标GFAP、NeuN、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NSCs.结果 移植的NSCs迁移至血肿周围区,并分化为神经元(≈10%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75%);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且此疗效可维持长达8周.结论 移植的NSCs可在脑出血的大鼠脑中存活、迁移,并促进功能恢复.立体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变化

    作者:曹贵方;杨期东;袁存国;李海燕;许念桂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据Longa's的5级标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在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磷酸化的ERK表达,再灌注1 h开始检测到阳性表达,再灌注4 h达到峰值,12 h下降;假手术组高倍镜视野仅见个别凋亡细胞,阴性对照片未检出阳性细胞,再灌注1 h阳性细胞增加不明显,4 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48 h下降;磷酸化ERK阳性细胞计数与凋亡细胞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为-0.036,P=0.863,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但其表达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无关.

  • 过氧化氢对多巴胺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作用

    作者:曹旭;孙圣刚;曹学兵;徐丽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作用.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以N2a细胞作为对照,2组细胞共同经H2O2处理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α-synuclein异常修饰和聚集以及细胞形态改变;PC12细胞经利血平耗竭多巴胺后用H2O2处理,并观察α-synuclein异常修饰和聚集及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H2O2处理的PC12细胞胞浆内逐渐出现泛素化的α-synuclein聚集,细胞轴突回缩消失,胞体变圆、变小,胞核变大,N2a细胞及利血平耗竭多巴胺的PC12细胞经H2O2处理后细胞胞浆内无α-synuclein聚集.结论 H2O2能选择性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胞浆内泛素化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并导致细胞退行性变,该现象可能与神经元内源性多巴胺有关.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汪春娟;姜亚平;宋林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合并垲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卒中起病的AP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例为反复性脑梗死,1例为多灶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结论 脑血栓形成是APS的常见表现,具有反复、多发特点;对年轻或年龄较大但无危险因素的反复脑卒中患者应考虑抗磷脂抗体(APS)检查.

  • 小檗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作者:周岚;何国厚;李承晏;王云甫;艾志兵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了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外,其余各组行高脂饲料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小檗碱组分别肌注生理盐水和小檗碱,术后4周麻醉处死;取动脉血及颈动脉组织分别测定循环型和组织型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挑选部分颈动脉行HE染色作为模型阳性筛选.结果 模型组血管病变以泡沫细胞为主,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对照组血管病变是以泡沫细胞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灶;小檗碱组血管主要显示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组织型ACE活性和Ang 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小檗碱可抑制ACE活性,特别是颈动脉ACE活性,降低组织中Ang Ⅱ含量,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孙小玲;王伟

    目的 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其治疗TIA的机制.方法 将8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及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拮抗血小板的聚集,这是银杏达莫可用于TIA治疗的原因之一.

  • 二硫化碳影响大鼠学习记忆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秀明;唐荣华;陈国元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CS2)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吸入染毒法制作不同浓度CS2中毒大鼠模型;染毒2个月后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分别以TBA法、硝酸还原酶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同时应用维生素E(VitE)干预后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染毒后大鼠平均逃逸潜伏期延长;各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降低,经检验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与CS2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单纯VitE及各浓度CS2+VitE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大鼠平均逃逸潜伏期与CS2浓度和MDA含量呈正相关,与NO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CS2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和NO代谢障碍有关.

  • 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的铁、镁、铜、锌含量变化

    作者:徐仁伵;张玉生;徐和金;方朴;万慧;吴裕臣;王桂珍;童萼塘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的发病与机体部分必需金属元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大鼠选择性偏侧(右侧)PD模型,观测对照组、PD组左右侧纹状体(ST)、大脑皮质(CC)、海马(HP)组织铁(Fe)、镁(Mg)、铜(Cu)、锌(Zn)的含量变化.结果 PD组第6、16、26、36和46 d 5个时间点右侧ST、CC、HP组织Fe含量均显著高于左侧(P<0.01);PD组5个时间点右侧CC组织Mg含量均低于左侧,但仅第16 d有显著性差异(P<0.05);PD组5个时间点右侧CC组织Cu含量均显著高于左侧(P<0.05),PD组5个时间点右侧CC组织Zn含量均高于左侧,但仅第6、16 d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左右两侧ST、CC、HP组织Fe、Mg、Cu、Zn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机体部分必需金属元素Fe、Mg、Cu、Zn参与PD累及部位ST、CC、HP损伤的发病机制.

  • POEMS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吕晓强;刘玲玉;曾庆杏

    目的 探讨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便在疾病早期认识该综合征.方法 回顾总结笔者诊治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OEMS综合征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周围神经病,但常合并其他器官受累,病程长,病情进展慢,易反复,临床经过不符合一般周围神经病特点,预后较差.结论 早期加强对拟诊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躯体全面检查,常规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和骨骼X线检查,可以降低该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 偏侧萎缩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俊岭;谭兴林;张宁;吴晓英;田发发;杨晓苏;江泓;唐北沙

    目的 了解偏侧萎缩症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对1例单纯右下肢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右下肢皮肤变薄,皮下组织几乎消失,肌肉轻度萎缩,骨骼变短,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患肢皮肤和肌肉活检在光镜下见肌纤维散在萎缩,肌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皮肤各层组织变薄,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电镜下见在有病变的肌纤维内线粒体减少并空泡样变,肌细胞胞核数目减少,胞核周围胞浆内可见异常颗粒沉积.结论 单纯一个肢体萎缩可能是偏侧萎缩症的一个特殊类型.

  • 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治疗脑脓肿

    作者:顾征;徐爱民;赵奇煌;孙永全

    目的 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术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间采用CT定位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技术治疗72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微创穿刺置入硬通道双腔冲洗技术治疗脑脓肿简便易行,72例穿刺病例中成功68例,总有效率94.4%;死亡3例,病死率4.1%.结论 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技术是治疗脑脓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抑制剂对凝血酶脑组织毒性的影响

    作者:黄亚林;曾非;曾庆杏

    目的 通过动物在体实验了解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tTG)抑制剂(monodansyl-cadaverine,MDC)对凝血酶(thrombin,Tm)脑组织毒性的影响.方法 第1组动物用4种剂量的Tm(0、5、10、15U溶于5μl生理盐水)通过立体定向仪注射入大鼠纹状体,第2组动物在各剂量Tm中同时加入MDC(5mM)加以干预作为相应对照,动物存活24 h后取注射部位石蜡包埋切片,做常规HE染色和凋亡特异性TUNEL染色及照相.观察两种染色的切片细胞变化并对各组TUNEL特异染色的凋亡细胞进行计数,以了解在大鼠体内MDC抑制tTG对Tm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Tm处理脑组织的胞体发生肿胀,细胞核发生浓缩固缩现象,核仁消失,核膜完整性破坏,且浓度越高异常形态的细胞越多.而在对照的Tm+MDC处理组织切片的异常细胞减少.TUNEL凋亡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5、10和15UTm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3.78±3.31)、(25.56±4.16)和(35.00±5.96)个;而同时加入MDC3种不同浓度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8.56±2.51)、(16.89±2.03)和(28.33±5.83)个.结论 MDC可通过抑制tTG减少Tm引起的细胞凋亡.

  •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作者:马敏敏;何晓军;张平;陈光辉

    目的 总结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Ⅳ)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4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SMA Ⅳ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并对其中3个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SMA Ⅳ平均发病年龄38.7岁,起病与进展隐匿,预后相对良好,以四肢近端肌萎缩无力为主,肌电图(EMG)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示小群性肌萎缩,其中2个家系分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 依据临床表现、肌肉病理可确诊SMA Ⅳ.

  • 阿司匹林间歇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伯荣;罗冰;王融;刘子凡;关海涛;许治强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间歇疗法与常规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2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间歇疗法组(间歇组)(每8周内停药1周)和常规疗法组(单规组)各12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2年.结果 (1)2组脑卒中再发率无明显差异;(2)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3)间歇组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阿司匹林间歇疗法较常规疗法能有效减低了长期治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6-羟基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大鼠双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田有勇;孙圣刚;汤翠菊;陈小武;冯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双侧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自一侧纹状体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PB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双侧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双侧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双侧(毁损侧与其对侧)黑质致密区TH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双侧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区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侧DOPAC和HVA含量也降低.结论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制作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侧黑质纹状体也有损伤.

  •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陆正齐;胡学强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一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既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又可以诱导免疫耐受,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发病及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 线粒体DNA修复系统与神经疾病

    作者:刘涛;章军建

    Clayton曾报道线粒体不能清除粒体DNA(imtochondrical DNA,mtDNA)中由紫外钱诱导生成的嘧啶二体,因而一直认为线粒体没有mtDNA修复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的研究,人们对DNA修复系统有了深入的认识,证明mtDNA修复系统可保持mtDNA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突变的产生,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张旭静;王桂清

    1前言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缺血中心区毛细血管增生,其增生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关系到缺血边缘区血流的改善,影响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敏;陈文军;黎红华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改善临床转归.近年来发现,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2004年6月~2006年1月本研究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