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樊敬峰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乌司他丁,检测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乌司他丁可改善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这可能与其广谱抗炎性反应有关.

  • 肝素钠微量泵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前后TCD改变和临床观察

    作者:黄伟;滕海英;毛媛媛;孟兰芳;王卫红;王洋;隋鑫;赵丽娟

    目的 探讨肝素钠持续微量泵人抗凝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前后TCD参数变化与GOS预后评分改善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选择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双通道双深度TCD监测,治疗组34例采用肝素钠首剂20~30 mg生理盐水稀释10 mL静注后每8 h 50 mg加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远心端Vm值、PI值和异常频谱,治疗7 d后复查;记录治疗前、治疗7 d和15 d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治疗15 d后进行GOS预后评分,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1 h和7 d后Vm值明显加快,频谱形态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GOS预后评分4~5级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 肝素钠持续微量静脉泵人可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可能与抗凝治疗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血流灌注有关.

  • 早期低脑血流量和高乳酸血症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伟

    目的 探讨早期低脑血流量和高乳酸血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SAH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有无DCI发生分为DCI发生组(n =35)和DCI未发生组(n =55);根据病历信息及临床检查详细记录SAH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烟酒嗜好,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和现状、治疗方式,责任动脉瘤位置、血肿形成、脑积水、有无高乳酸血症、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等;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预测SAH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H患者中35例(38.89%)发生DCI,55例(61.11%)未发生DCI.2组患者在性别、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血肿形成、脑积水、有高乳酸血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方面差异显著(P<0.05).其中,DCI发生组在高乳酸血症患者比例方面显著高于DCI未发生组(P<0.05),在CBF方面显著低于DCI未发生组(P<0.05).CBF、CBV、 MTT. TT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70、0.89、0.73,预测DCI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5.95 mL·100 g-1 ·min-1、1.77 mL·100 g-1、9.62 s、11.48 s.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高乳酸血症、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CBF<15.95 ml/100 g/min会增加SAH 后DCI 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 早期低脑血流量和高乳酸血症可预测SAH后DCI发生.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防治效果及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耀忠;王永健;李明海;曾祥富;梁土金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防治效果及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中信惠州医院就诊的急性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患病组;同期收集来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志愿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病组脑梗死各时间点(入院后第1 d、第2、4、8周)对患者的Lp-PLA2水平进行检测,健康对照组人群在体检时进行相同检测,对比2组间的差异.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析Crouse积分与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治疗后应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与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各时间点患病组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患病组患者从发病到缓解血浆Lp-PLA2水平逐渐改善(P<0.05);患者的Crouse积分比较,患病组中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5);患病组中患者Lp-PLA2水平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5);Lp-PLA2水平与斑块稳定存在相关性,并与稳定斑块呈负相关(OR=-2.586,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轻型患者的Lp-PLA2水平低于中型与重型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的Lp-PLA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结论Lp-PLA2可能是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水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 介入栓塞治疗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辉;刘珍;李钢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对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8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直径不同分为小型动脉瘤组(瘤体直径≤3 mm)41例,中大型动脉瘤组46例,均行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栓塞效果、并发症、复发率及预后.结果 术后6个月小型动脉瘤组完全栓塞率为100%,中大型动脉瘤组完全栓塞率为91.30%(42/46), 动脉瘤瘤颈残留3例(6.52%),动脉瘤腔残留1例(2.17%),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小型动脉瘤组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5例,中大型动脉瘤组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2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小型动脉瘤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中大型动脉瘤组低(7.32% vs 15.22%),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小型动脉瘤组无复发病例,中大型动脉瘤组复发率为8.69%(4/46),2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d,小型动脉瘤组GCS预后评分中恢复良好例数明显多于中大型动脉瘤组(87.80% vs 58.69%),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对不同直径的颅内动脉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小型动脉瘤预后较好.

  • 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华

    目的 观察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以及同期在本院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各85例,分别作为耐药性癫痫组和治疗有效组.另选取健康人群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所有受试人员的外周血清及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类型癫痫患者以上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有效组、健康对照组比较,难治性癫痫组患者血清P-糖蛋白及MDR1-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2组均明显增高(P<0.05,P<0.01);治疗有效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糖蛋白及MD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有效组比较,耐药性癫痫组脑脊液P-糖蛋白及MDR1-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耐药性癫痫组中不同发作类型患者血清MDR1-mRNA、P-糖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癫痫耐药的一项重要指标.

  • 脑梗死患者血浆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欢;何国厚;张兆辉;艾志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再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采用颅脑CT或MRI测量梗死病灶大直径,根据直径大小将其分为大、中、小面积梗死组,利用ELISA法测定所有纳入对象血浆PLGF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PL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脑梗死急性期组血浆PLGF水平高于恢复期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小面积梗死组血浆PLGF水平明显低于中、大面积梗死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血浆PLGF水平明显高于中面积梗死组(P< 0.05).结论PLGF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PLGF水平与梗死面积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一种新的血液学指标.

  • 拟诊为颞动脉炎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3例分析并文献回顾

    作者:吴大鹏;陈黔妹;汪慧;毕晓霞;胡畅;刘芳

    目的 探讨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特点,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认识.方法 收集3例被拟诊为颞动脉炎而行颞动脉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病例,复习并分析国内外相关病例报道.结果3例均表现为头痛,其中2例仅累及颞动脉,另外1例合并双侧股浅动脉病变;病理检查均表现为内膜纤维组织病变.结论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一种血管病,几乎可累及全身血管床,可以"头痛、高血压病、腹痛、癫痫、神经功能缺损等"为首发症状;神经内科医师应警惕此病,正确诊断及治疗.

  • 睡眠剥夺对小鼠脑内细胞型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意义

    作者:胡丽;由振东;李澎;金红阳;黄流清

    目的 探讨小鼠正常昼夜节律下以及睡眠剥夺后大脑海马组织细胞型朊蛋白(PrPC)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Aβ)表达水平的变化及PrPC在睡眠剥夺诱导的认知损害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成年C57BL/6小鼠置于光照和黑暗交替环境中饲养2周后分别在开灯后4、8、12、16、20、24 h等6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各8只,分别取海马、皮层2个部位的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Pc和Aβ的表达水平.成年小鼠按体重大小排序,完全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环境对照组、睡眠剥夺组,采用改良水平台法对小鼠进行72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断头处死小鼠获取海马,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PC和Aβ的表达水平变化.Halberg余弦分析PrPC和Aβ在海马与皮层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结果 单余弦分析显示PrPC在皮层具有昼夜节律性(F=11.22,P<0.05).Aβ在海马具有昼夜节律性(F=26.72,P<0.05);睡眠剥夺后睡眠剥夺组海马PrPC的表达水平(0.22 ± 0.05)较正常对照组(0.64 ± 0.16)和环境对照组(0.58±0.09)明显下调(F=4.366, P<0.05),睡眠剥夺组Aβ的表达水平(13.03 ± 0.71)较正常对照组(8.22 ±0.8)和环境对照组(8.6 ±0.57)明显上调(F=14.511,P<0.05).结论 正常小鼠大脑PrPC和Aβ具有昼夜节律特征,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PrPC的表达水平下调,而Aβ表达水平上调,且这可能是睡眠剥夺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之一.

  • 血清let-7家族水平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洪有波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血清let-7家族水平与M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MCI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在入院时和2周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MCI的严重程度;在入院48 h内和2周后采集静脉血,采用qRT-PCR检测患者的let-7 mRNA水平.另外,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无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血清Let-7水平明显降低(P< 0.001), 并且Let-7水平与GCS 正相关(r=0.639,P<0, 01)与hs-CRP 负相关(r=-0.673,P<0.01);观察组中存在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血清Let-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let-7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MCI的严重程度.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贺文涛;耿纪超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micrORNA-23a/30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2015月7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病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选取同期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选者外周循环血microRNA-23a/30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入院时重型组血浆miRNA-23a/30a水平与轻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轻型组和重型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进行比较,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的非参数分析显示,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17,P<0.05).结论 外周血miRNA-23a/30a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 ApoE和SlcolBl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宝昌;张敬

    目的 探讨汉川市汉族人群ApoE基因和SlcolB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的血液,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人群ApoE和SlcolBl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测遗传平衡性.结果 (1) ApoE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 =0.982), ApoE基因型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P =0.034); (2) SlcolBl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 =0.469),SlcolBl基因型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P =0.031).结论 汉川市汉族人群ApoE基因和SlcolBl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

  • 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与病因的关系

    作者:葛婷婷;徐文安;曹树刚;王建;夏明武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患者507例,分别进行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CISS分型相关(rs=-0.133,P=0.003).其中,33例小穿通支供血区梗死(x2 =63.220,P =0.000),68例前循环供血区散发梗死(x2 =33.420,P =0.000)和44例单侧前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x2 =63.220,P =0.00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有关;6例单发的皮质梗死(X2 =8.570,P =0.003), 15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x2 =33.309, P =0.000), 13例单侧前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x2=8.882,P=0.003),与心源性脑卒中(CS)有关;87例小穿通支供血区梗死(x2=39.918,P =0.000)与穿支动脉疾病(PAD)有关;除此之外,有小部分前循环供血区散发梗死(X2=4.311,P =0.038)有其他病因(OE).结论 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发病初期可以通过病灶的DWI病灶分型来推测病因.

  • MRI、DT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凌卓敏;王林;朱连海;陈家琛;朱向阳;赵青;黄怀宇

    目的 探讨MRI、DT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电生理,MRI,DTI检查.结果 轻度CTS患者只有平均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CTS患者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及FA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只有FA与电生理指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MRI,DTI与电生理检查在诊断CTS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FA是评估CTS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H-H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珂;岳慧丽;苗旺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H-H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入院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aSAH患者,所有患者均与入院3 d内行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依据H-H分级是否≥ Ⅲ级将患者分类后分别对这两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脑脊液置换组和非脑脊液置换组.I和II级aSAH患者中非脑脊液置换组42例,脑脊液置换组46例;>Ⅲ级患者非脑脊液置换组53例,脑脊液置换组56例,比较脑脊液检查、颅内感染发生率、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入院90 d预后.结果 I和Ⅱ级aSAH患者非脑脊液置换组与脑脊液置换组比较,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入院90 d预后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Ⅲ级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非脑脊液置换组(28.3%)明显高于脑脊液置换组(10.7%) x2 =5.415, P=0.020),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 =2.231,P=0.045),预后较差x2 =4.380,P =0.036).两类患者中非脑脊液置换组与脑脊液置换组颅内感染率均未见明显增加,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能够减少≥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但不能改善I和Ⅱ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90 d预后.

  • 194例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分析

    作者:吴靖;常丽英;续蕾

    目的 探讨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194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症状性癫痫患者中老年人高发,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8~39岁年龄段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居首位,其次是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40~65岁年龄段患者脑血管病居首位,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脑外伤等;6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脑血管病居首位,其次是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等.结论 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脑肿瘤为成年人症状性癫痫的主要病因,患者年龄不同,病因分布也存在差异.

  • 探讨垂体前叶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明锐;吴万福;薛兴森

    目的 探讨垂体前叶细胞激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a,HIF-1α)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表达水平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6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和重型组;收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并检测垂体前叶激素、HIF-la和NGF水平.结果 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ACTH、GH、HIF-1α和NGF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内HIF-1α和NGF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而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TSH和LH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内水平并无明显改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垂体前叶激素、HIF-la和NGF水平异常升高;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垂体前叶激素、HIF-la和NGF水平升高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 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多种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化艳;舒小珉

    目的 观察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入的108例脑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康复治疗,2组各54例,比较2组住院天数、洼田饮水试验和MRS生活质量评分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吸人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MRS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 0.05), 而观察组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较人院时均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也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亦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佳;朱海峰;马运萍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脑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受试对象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脑梗死发生时间分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观察PWI和DWI表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为DWI的检测评价指标,以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为PWI的检测评价指标,并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的PWI和DWI表现.结果 随着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T2WI显示信号随之增高,DWI信号随之降低,ADC信号随之增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梗死区ADC值随之增加,健侧对应区随着梗死时间的变化,ADC值无明显变化;在每个不同分期中健侧对应区的ADC值均高于梗死区(P均< 0.05);超急性期rCBV和rCBF值均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升高信号;急性期rCBV、rCBF、MTT和TTP值在三种信号上均有表现,但rCBV和rCBF值均以降低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以升高信号为主;亚急性期中rCBV和rCBF为正常和降低信号,其中以正常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升高信号为主;慢性期rCBV和rCBF均表现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降低信号为主;超急性期DWI<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急性期DWI<PWI、DWI =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和DWI>PWI为主;亚急性期DWI=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T=PWI为主;慢性期均为DWI =PWI.结论PWI联合DWI对脑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较高, PWI对缺血半暗带有较好的诊断,其与DWI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定缺血半暗带.

  • 缺血型和出血型成年烟雾病患者MMP与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作者:杨学丽;严兴丽

    目的 探讨缺血型和出血型成年烟雾病患者MMP与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烟雾病患者,其中出血型34例,缺血型46例, 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健康的6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MMP-9及VEGF水平;比较出血型和缺血型烟雾病患者Suzuki分级中血清VEGF和MMP-9水平;根据病情进程,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非好转组,比较2组患者发病后第3d及第15 d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结果 出血型和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之间的VEGF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Suzuki分级的增加,2组患者的VEGF和MMP-9水平也相应增加,且有明显差异(P< 0.05);好转组患者入院后第3 d和第15 d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低于非好转组(P<0.05).结论 血清MMP与VEGF水平在缺血型和出血型成年烟雾病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欧茹;唐亚梅;李飞;邹腾甜

    目的 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2例, 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根据颅脑磁共振(MRI)表现分为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EPVS)及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在发病1年通过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kin Scale, mR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了生活质量,包括机动性、自我保健、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等,然后将患者分为功能预后良好(mRS≤2分)及不良组(mRS>2分),生活质量低劣的定义为EQ-5D指标得分0.5或更低,将纳入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8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58例患者失访,共纳入784例.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有218(57.9%)例发生了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而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有198(48.5%)例(P=0.008).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146例(38.8%)和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92例(22.5%)患者生活质量较差(P =0.000).EPVS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不良(OR=1.232, 95%CI=1.009~1.505), 生活质量低下(OR =1.421,95%CI=1.093~1.847)的独立预测因子.亚组分析显示EPVS评分2~4级组与EPVS评分0~1级组比较,功能恢复不良(P =0.003)及生活质量低下(P=0.001)的差异明显.结论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低下的预测因子.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作者:余沛勋

    脑卒中是一种影响生命的恶性事件,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1].它是一种由血管、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2].在众多与脑卒中相关的基因之中载脂蛋白E(ApoE)是研究广泛的基因之一[3].近年来关于 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载脂蛋白E(ApoE)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在脂类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生及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poE基因多态性与IS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尚不统一,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有研究证实了 ApoE与脑缺血后血管神经修复的相关性.本研究就ApoE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玉彦;张淑岩;沈鹏;杨冬雪;王建勋;武倩倩;桂可欣

    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作为一项可信度极高的指标,临床用于肾功能损伤的评价,目前相关研究发现胱抑素 C与炎症反应、自噬功能的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及降解密切相关,并受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诱导,进而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A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亦是全面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发生发展、预后和复发的核心.近年来的研究表示,Cy-sC与AS、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评估指标,并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探究相关机理有利于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关键词:
  • 自噬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樱泽;熊晓星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内的自噬体将胞内变形、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包裹转运至溶酶体腔中消化降解的过程,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细胞周期的一条重要代谢途径.自噬的正常完成是真核细胞维持自稳状态的基础,自噬的缺陷或过度激活会导致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新研究发现,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自噬的过度激活可促进神经元损伤.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或破裂(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结构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其可导致严重的认知、运动、感觉等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研究报道,在发生脑卒中的病理条件下自噬过度激活、不足或缺陷均可促进细胞死亡[1-2].

    关键词:
  • BDNF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雯娱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境情感障碍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 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而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在5%以上[12].该病表现为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负性思维,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记忆、学习、执行等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认知心理研究院将其分为早发性抑郁症(EOD)和晚发性抑郁症(LOD)两种,前者常表现出更严重的抑, 郁症的症状,而后者则倾向于提示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系统的变化[3].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DNF与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较多,本研究将从BDNF、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两两关系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 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脑梗死的现状

    作者:刘爽;张卓伯

    自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被发现以来它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iPSC及其衍生物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结论进行概述,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

    关键词:
  • 老年癫痫的临床特点

    作者:李尚霖;吴逊;王薇薇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2016年报道,全球有 7000万癫痫患者[1].依据2010国际抗癫痫联盟诊断标准,癫痫发作(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活动所造成的一过性临床表现.癫痫(epilepsy)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脑部疾病,间隔24 h至少有2次非诱发性发作.老年阶段是癫痫及癫痫发作的高峰时期[2].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癫痫及癫痫发作的年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3].目前,将年龄≥65岁的人群定为老年人群.在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癫痫患病率仅次于痴呆和脑血管病.有数据表明癫痫在65~69岁人群中的年发病率为 85/10万, 在80岁以上人群中的年发病率为159/10万,而在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中为80.8/10万[4].另有数据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癫痫的发病率为240/10万.新发癫痫25%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5].预计2020年一半以上的新发癫痫发作将出现在60岁以上人群中[6].同时,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在老年人中常见,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为50~ 10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癫痫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年轻人群[7].由于老年癫痫的较高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及临床诊断的较高难度,对临床神经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对老年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国内外老年癫痫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云丹;苏志强

    1989年Louis Caplan首次提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这个概念,用来描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颅内深穿支动脉开口处的严重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是1个被忽略的、未充分研究与利用的概念,近年来在日本等亚洲地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尽管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的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病死率仍然较高,且缺血性脑卒中导致残疾的负担也在逐年上升.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常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 易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是导致患者残疾的1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 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祖能;阳玉洁;王云甫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疾病,其确切的病因未明,本病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本研究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症状多为急性发生的,四肢对称性迟缓性肌无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呼吸肌无力,症状多在2~4周内达到高峰,呈单时相自限性疾病,恢复期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脑脊液(CSF)检测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该病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约2/3的病例发病前3周有感染的症状,常为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有部分患者发病前期有疫苗接种史或手术外伤史,约有40%的患者发病前并无诱因[1-2].

    关键词:
  • 觉醒型脑卒中研究进展

    作者:魏晓勇;关景霞

    觉醒型脑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一类在睡眠醒来时发现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无法获知准确发病时间,常被排除在再灌注治疗之外.近年研究表明WUS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非WUS相似,经影像学筛查后给予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可能使该类患者临床获益.本研究就WUS临床特征、影像学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ICU相关性危重症神经肌肉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朱育年;李涛

    1 概述ICU相关性神经肌肉病变主要包括危重症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 CIM)、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CIP)或两者同时存在的危重症多发性神经肌肉病变(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myopathy CIPNM),自首次提出以来受到神经病学、危重症学界的广泛重视,但这些病变在重症监护病房往往诊断不足,并且常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脱机困难,终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主要讨论CIM、CIP及CIPNM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以及当前的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医生对重症监护病房CIM、CIP及CIPNM的认识,以达到早期治疗和康复,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关键词:
  • 发作性睡病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景珊;孙威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严重的不可抗拒的白天嗜睡和睡眠异常-唤醒模式作为其重要特点,分为两型: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以脑脊液中 Hcrt-1水平显著下降为重要指标;2型,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out Cataplexy),通常脑脊液中 Hcrt-1水平无显著下降.发病年龄可能是基因决定的,发病年龄较早(年龄<27岁)的有发作性睡病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在猝倒发作时表现较为严重[1].本研究现就本病的近些年来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Sturge-Weber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翁泽安;查运红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也称作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综合征.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以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葡萄酒色痣、同侧软脑膜血管瘤和眼脉络膜血管瘤为主要特征.本研究就近期收治1例SWS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家对该病认识.

    关键词: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