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慢病毒介导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解燕春;关景霞;曾艳平;周琴;梁静静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bFGF基因修饰BMSCs,获得稳定转染bFGF的BMSCs.脑梗死后1d立体定向移植至梗死灶周围.在MCAO术前及术后1、3、7、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14d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标记微血管,结合共聚焦显微镜和3D Doctor 3.5版软件分析梗死灶周围区微血管的直径、面积及血管分支数目.结果 bFGF-BMSCs组术后3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与BMSCs组(P<0.05),BMSCs组和bFGF-BMSCs组术后7d及14 d m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bFGF-BMSCs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BMSCs组(P<0.05).bFGF-BMSCs组微血管直径、分支数目及面积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和BMSCs组(P<0.05).结论 bFG-F修饰的BMSCs能更好地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晓晴;毕齐;王力锋;王力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认知损害特点.方法 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分为OSAS组21例,未合并OSAS组作为对照组65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结果 OSAS组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2组MoCA总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延迟记忆能力、定向力7个认知域的评分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OSAS可以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陈治国;恽文伟;董万利

    目的 评估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效果.方法 回顾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相关资料及血管内支架置人情况,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的疗效.结果 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27例,闭塞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8例,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成功置人36枚锁骨下动脉支架和1枚椎动脉支架;术后同侧上肢脉搏、血压恢复;随访12月,无明显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SSS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明健

    目的 研究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高频(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在原有抗抑郁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频率为10 Hz的真性rTMS刺激2周共10次,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假性刺激.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共四次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大体评分量表(GAS-SI)评分的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HAMD评分及GAS-SI评分均有显著改变;对照组HAMD评分无显著改变.结论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rTMS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具有快速起效的肯定治疗作用.

  • RNA干扰抑制NgR表达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张小乔;李鹂;陈敏;霍江涛;潘庆敏;严洁

    目的 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ogo受体(NgR)基因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脊髓束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大鼠模型,用携带U6启动子和NgR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pNgR-shRNA1、pNgR-shRNA2行缺血侧侧脑室注射给药,以含非特异性shRNA编码序列的无关质粒pGenesil-Con (pCon)注射组及模型组作为对照,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Western blot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的表达,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法观察皮质脊髓束可塑性变化.结果 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pCon组及模型组(P<0.05),pCon组及模型组mN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与pCon组及模型组相比,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GAP4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BDA顺行示踪见病变侧大脑脚水平及病变对侧C1-3脊髓水平BDA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RNA干扰抑制NgR表达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可塑性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

  • 伴与不伴颅内大动脉病变的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标记物比较

    作者:刘宏为;孙冬;刘煜敏;梅斌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颅内大动脉病变的轻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差异,以期能为轻型脑卒中的病因鉴别提供血清学帮助.方法 56例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脑血管造影、头颅磁共振及心脏评估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14例)和小动脉病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管危险因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5%的轻型脑卒中患者存在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小血管病变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血管病变组,但差异不明显(P=0.085).大血管严重狭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的患者(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的斑块不稳定和微小栓塞可能是大动脉病变导致轻型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

  • 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王虎清;李燕玲;张晓娜;孙露;吴海琴;张桂莲;张茹;徐光

    目的 总结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9例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患者中发生皮质盲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479例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患者发生皮质盲4例,发生率约0.27%;4例患者年龄19~75岁,入院诊断和血管情况各不相同,但术前SAS评分高于60分,使用的造影剂都为碘佛醇;患者皮质盲临床表现相似,术后复查头颅CT都未见后循环供血区域梗死病灶,术后2例合并有高血压;通过治疗后患者都完全恢复正常,但症状持续时间不同.结论 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患者出现皮质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而术前高度紧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素,同时造影剂的使用量有可能影响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提示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术中尽量减少造影剂使用量可能有助于减少皮质盲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上官守琴;杨志宏;陈光辉;徐鹏;柯尊宇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分为脑梗死康复脑梗死组和脑出血康复脑出血组各21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配合康复治疗,1次/d,3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2组治疗30 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治疗前ADL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ADL评分分别增加135.69%和199.51%,且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1);治疗后脑出血组增加的ADL评分与脑梗死组相比较多(17.52±3.62)分,且2组治疗后ADL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药物并配合康复治疗可提高2组的整体疗效和ADL指数,且脑出血康复组更显著.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作者:詹利英;凌芳;华梅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前瞻性研究.将本院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和依达拉奉组80例,将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每日2次,连续给药14d.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均检测发病第1 d(治疗前)、第3d、第7d、第14d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SSS评分和BI指数(ADL评分)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病后第1d,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达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下降.在发病后第14d,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三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在发病后第3d、第7d、第14d依达拉奉组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2周和3周依达拉奉组患者ADL、SS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前,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SSS、ADL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r=-0.968,r=-0.959,P均<0.01),血清HMGB1水平与ENA-7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8,P<0.01).结论 血清S-100β水平可作为评估脑出血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MGB1和ENA-78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出血后继发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 首发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作者:靳春凤;梁庆成;吴云

    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终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与某些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针对首发脑梗死急性期(10 d内)的患者,采集其性别、年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相关指标,并对MOCA评分<26分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随访后可临床诊断VD的患者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后患者分为恶化VD组和改善正常组.两组脑梗死急性期的MOCA评分,恶化组(12.95±4.16)分;改善组(21±2.49)分,全天收缩压压波动均值,恶化组(40±16.75)mmHg;改善组(25±10.13)mmHg,两指标差异均明显(P<0.05).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比较(P=0.015<0.05),两组间差异明显.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明显.结论 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OCA评分,全天收缩压波动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VD的发生.低学历可能是促使VD形成的显著相关指标.

  • 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

    作者:叶晖;陈治标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例先将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拔除引流管后硬膜下积液复发,行V-P分流术,其余8例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出院时进行头颅CT复查,硬膜下积液消退,扩大的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随访0.5年~2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脑室大小基本正常.本组无死亡病例,按GOS评定:良好4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只要硬膜下积液和脑室是自由交通的,用V-P分流手术治疗是有效的和令人满意的.

  • 血管紧张素Ⅱ和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珂;于弋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Valsartan)的干预作用.方法 分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第5~10代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成AngⅡ组(A组)、AngⅡ+Valsartan组(A+V组)、Valsartan组(V组)及对照组4组,各组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VSMC的增殖率升高;与AngⅡ组比较,AngⅡ+Valsartan组VSMC的增殖率降低,差异均明显(P<0.05).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AngⅡ+Valsartan组与AngⅡ组比较,MMP-9rn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 R)拮抗剂-缬沙坦可抑制此作用,AT1R参与介导此过程.

  • 碳酸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兆生;周芳;林马明

    目的 观察碳酸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67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康复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运动功能,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 for Spasticity,MAS)评定其肌痉挛的程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MBI及FMA两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碳酸锂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等级下降.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碳酸锂和康复训练后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锂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而起作用.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

    作者:由凤秋;董亚茹;狄政莉;张秀娟;高亚亚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载脂蛋白A1(apoA1)、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比值变化.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300例患者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对其血清中HDL-C,apoA1,LDL-C,apoB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其apoA1/HDL-C、apoB/LDL-C、apoA1/apoB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DL-C和apoA1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P<0.05),LDL-C和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和P<0.01),apoA1/apoB比值明显降低(P<0.01),apoA1/HDL-C和apoB/LDL-C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调节,除了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LDL-C水平外,也应观察apoA1,apoB及其比值的变化.

  • 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BDNF和GDNF的影响

    作者:王强;张一;王榕;杨伊林;李璐;屈洪涛;夏锡伟;支枫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治疗组(30mg/kg),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测定脑梗死体积,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BDNF和GDNF的含量.结果 与缺血再灌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增加脑组织内BDNF和GDNF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脑组织合成BDNF及GDNF有关.

  •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陈道文;李继民;林兴建;张书刚;余年;张岩松

    目的 总结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小脑幕DAVF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6.2岁;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3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震、共济失调等;头颅CT联合MRI检查可提示颅内出血性病变、非出血性病变、血管流空或异常血管影;DSA检查可清楚显示小脑幕DAVF瘘口、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小脑幕DAVF临床表现多变,一些MRI特征性改变可提供小脑幕DAVF诊断线索,但确诊依赖DSA检查.

  • 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献文;曾文双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运动功能障碍,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容易合并抑郁、情感淡漠、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可出现在帕金森病早期,甚至先于运动障碍出现,并伴随整个病程.目前无论是患者还是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的重视程度都不足,漏诊率很高.本研究将从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工具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维生素D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丁思文;梁庆成;吴云

    维生素D作为一种有神经活性的类固醇激素,除了传统的预防骨质疏松以及对钙代谢的作用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感染等疾病有密切关联.其代谢和脑部疾病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有大量研究提示低维生素D水平既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增加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 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赵燕;朴春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体检947例体检者,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是否大于0.9m,将调查对象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209例,其中男168例,女41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0.72±10.89)岁,对照组738例,其中男462例,女276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6.74±11.82)岁.

  • 探讨TCD、MRA在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炎林;李云华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越来越高,如何早期发现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尽快给予相关干预治疗,倍受临床关注.TCD,MRA作为两种无创脑血管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 微创软通道治疗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当;吴锦坤;陈治标

    颅内出血,特别是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既往多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微创手术方法的规范化,国内外对高血压脑出血已普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对血肿准确的定位,采用早期或超早期手术,病死率已明显下降,国内有报道病死率为19.8%.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