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尿脱落细胞学73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晓丽;王云帆;岳常丽;刘红刚;金玉兰

    目的:回顾性分析尿脱落细胞学与膀胱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尿脱落细胞病理诊断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0年11月~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病理科先后接受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活检病例735例,尿脱落细胞行巴氏染色,活检标本行HE染色。将所有病例按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三组:阴性组(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和非典型细胞)、可疑组(发现非典型细胞)和阳性组(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并与对应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用ROC曲线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尿脱落细胞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组间关系以及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735例中,男性551例,女性184例,年龄28~91岁,中位年龄69岁。细胞学阳性组187例,其中184例恶性,3例为假阳性;可疑组186例,其中67例恶性,119例为良性反应性改变;阴性组362例,其中90例恶性。细胞学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00(0.767~0.834),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细胞学诊断阴性、可疑、阳性组级别的增加,癌的比率增加,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83,P<0.001);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细胞学诊断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癌的发生率有影响,每增加1岁,组织学确诊癌的风险提高1.04(1.03~1.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结论随着分组级别的增加,尿脱落细胞诊断阳性率增加;同时,患者年龄与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掌握详细的临床资料能提高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晋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在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扩展库之后,成功晋级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

  • 前列腺癌中TMPRSS2、ERG及ETV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华山;朱德茂;罗海军;蒋莎莉;王志敢;谢晋予;刘爱凤

    目的:探讨TMPRSS2、ERG及ETV1在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 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70例PCa、1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18例良性前列腺组织( benign prostatic tissue, BPT)中TMPRSS2、ERG、ETV1的表达。结果 TMPRSS2在PCa、PIN及BPT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G在PCa的阳性率(81.4%)高于PIN组(30.0%)和BPT组(0.0)(P<0.05);ETV1在PCa的阳性率(68.6%)高于PIN组(50.0%)和BPT组(22.2%)(P<0.05)。 TMPRSS2、ERG及ETV1在PCa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 TMPRSS2与ERG在PC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465,P<0.01);TM-PRSS2与ETV1在PC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590,P<0.01);ERG与ETV1的表达无相关性(rs =0.151,P>0.05)。结论ERG 和ETV1有望成为PCa 的治疗靶点;TMPRSS2、ERG、ETV1联合标记对PCa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PCa 的新分子标志物。

  • 金黄地鼠诱发性肝内胆管癌中 Wisp-1、β-catenin、TGF-β1及Smad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筱莉;蹇顺海;文彬

    目的:利用BOP[N-亚硝基双(2-氧丙基)胺]创建金黄地鼠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模型并探讨Wisp-1、β-catenin、TGF-β1及Smad4蛋白在金黄地鼠ICC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1)采用57只8~9周龄雌性金黄地鼠(实验组39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动物皮下注射BOP,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取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isp-1、β-catenin、TGF-β1及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39只大鼠中29例发生了ICC,8例发生了胆管不典型增生,1例发生了灶性胆管增生,1例无胆管增生。(2)4种标志物在金黄地鼠ICC组织、胆管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Wisp-1,79.3%、87.5%和5.0%;β-catenin,96.6%、100.0%和15.0%;Smad4,96.6%、100.0%和25.0%;TGF-β1,62.1%、12.5%和5.0%。 Wisp-1、β-catenin及Smad4在金黄地鼠ICC组织及胆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01),TGF-β1蛋白在金黄地鼠ICC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及胆管不典型增生组织(P<0.001)。结论 BOP可以诱导金黄地鼠发生ICC,为研究ICC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β-catenin、Wisp-1、TGF-β1、Smad4蛋白在金黄地鼠ICC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ICC的发生、发展、侵袭相关。

  • 苦瓜子有效成分RNA酶MC2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作者:苏曙光;王晓华;赵震;郭经锋

    目的:探讨苦瓜子有效成分RNA酶MC2(RNase MC2)在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克隆形成和体内裸鼠成瘤实验研究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电镜检测RNase MC2诱导的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法检测RNase MC2作用引起的蛋白变化。结果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RNase MC2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上调p53和p21蛋白表达导致G2/M期阻滞;增加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诱导细胞自噬。RNase MC2在体内外均能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苦瓜子有效成分RNase MC2可能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而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可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高翔;邢玲玲;刘淑霞;杜云霞;李科军;刘思媛;刘青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EF-FLAG-I/mSOCS3质粒(1 mg/kg),每隔7天注射1次。成模后12周收集肾皮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K18和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STAT3、CK18和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 p-STAT3、SOCS3和α-SMA的表达增高, CK18表达降低。SOCS3质粒注射后能下调p-STAT3和α-SM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CK18的表达。结论 SOCS3可能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的磷酸化从而缓解糖尿病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原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隋燕霞;党诚学;张勇;宋永春;刁冬梅;张晓智;韩苏夏;高莹;赵东利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依据WHO(2010)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对6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PNEN进行形态学评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60例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男女比为1∶1.61。发病年龄19~69岁,平均(49.38±11.60)岁。肿瘤大径0.5~16 cm,平均(3.29±3.53) cm。30例位于胰头部,27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位于胰腺颈部。组织学分级:G1级24例,G2级25例,G3级9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MANEC)2例。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CgA、Syn、CD56多呈弥漫阳性。本组4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0个月,死亡7例,其中G2级1例,G3级4例,MANEC 2例。结论原发性PNEN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准确详细的病理学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提示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结直肠癌中 K-ras基因突变与 Fasc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李晟;蔡琳;刘启玲;周伊;张润岐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和Fascin-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CRC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cin-1的表达。结果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4.88%,Fascin-1阳性率为60.47%;有淋巴结转移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组( P<0.05);侵犯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的Fascin-1蛋白阳性率高于未侵犯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P<0.01);CRC组织中K-ras突变和Fascin-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p =0.236,P<0.05)。结论 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发生转移,表达Fascin-1的CRC更容易侵犯浆膜和发生转移;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表达Fascin-1。

  •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分子表型的关系

    作者:陈健;田茹;刘艺;董红梅;郭瑞峰;梁化印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及CK5在16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每例均包含DCIS和IDC病变。结果165例乳腺癌组织中,IDC与DCIS中ER、PR、HER-2及CK5表达呈正相关,IDC中基底细胞样型18例(10.9%),HER-2过表达型19例(11.5%),腺腔A型102例(61.8%),腺腔B型20例(12.1%),空白型6例(3.6%);DCIS中基底细胞样型19例(11.5%),HER-2过表达型20例(12.1%),腺腔A型104例(63%),腺腔B型17例(10.3%),空白型5例(3.0%)。IDC与DCIS表达一致者157例(95.2%),不一致者8例(4.8%),其中3例腺腔A型DCIS分别发展成为1例HER-2过表达型和2例空白型IDC,3例HER-2过表达型DCIS发展成为腺腔B型IDC,1例空白型DCIS发展成为1例腺腔A型,1例基底细胞样型发展成为HER-2过表达型IDC。结论绝大多数DCIS进展为具有相同分子表型的IDC,少数可转化为其他类型。

  • WT-1、AR和Ki-67在睾丸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惠;孟宇宏;路平;宁浩勇;洪柳;康筱玲;段敏刚

    目的:探讨睾丸穿刺活检标本中Sertoli细胞和生精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选取3例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行去势治疗的正常睾丸组织及15例临床诊断为无精症的睾丸穿刺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WT-1、AR和Ki-67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WT-1和AR在3例正常睾丸组织和15例睾丸穿刺活检组织曲细精管内的Sertoli细胞胞核均呈棕黄色,阳性率均为100%,生精细胞胞核的阳性率为0。15例睾丸活检组织中生精细胞的Ki-67阳性率为100%。结论 WT-1、AR和Ki-67可做为睾丸穿刺活检组织中Sertoli细胞和生精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为睾丸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 肺癌组织及其肺癌干细胞中FOXO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志强;杨艳荣;李运霞

    目的:探讨FOXO3在肺癌组织与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特点,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着手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组织中FOXO3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肺癌干细胞中FOXO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分型肺癌中的阴性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O3在肺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织及肺癌干细胞中FOXO3 mRNA及蛋白均呈明显低表达,FOXO3蛋白在所有病例中的阴性率为66.7%,且随着癌细胞的分化及转移,其阴性率逐渐升高。结论 FOXO3在肺癌组织及肺癌干细胞中均呈低表达,同时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密切相关,或许可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 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罗丽花;张婉仪;刘惠娟;李炳权;伍世钢;肖靖华

    目的:探讨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解决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胸腔积液标本,应用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法制备细胞块,免疫组化法检测CK7、TTF-1、E-cadherin、CEA和Calretinin的表达。结果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恶性诊断率高于常规离心涂片。 CK7、TTF-1、E-cadherin和CEA和Calretinin在胸腔积液肺腺癌细胞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的肺腺癌细胞中CK7、TTF-1、E-cadherin和CEA呈高表达;增生性间皮细胞中Calretinin呈高表达。结论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解决疑难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徐丽;刘朝霞;方静宜;王军梅;杜江;李桂林

    目的:探讨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置:大脑半球5例,右丘脑2例,小脑蚓部2例,鞍区2例,脊髓1例。瘤组织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细胞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周空晕常见,可见神经毡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分化、血管周围假菊形团、钙化、微血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等病理改变。免疫表型:Syn弥漫强阳性,7例瘤组织Ki-67增殖指数≤2%,5例Ki-67增殖指数为3%~8%。3例行染色体1p/19q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1p和19q均不缺失。随访4个月~4年,1例术后2年肿瘤复发并播散。结论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学表现虽相似,但其更复杂,多见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分化,钙化、血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常见,神经毡样结构少见。需与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染色体1p/19q缺失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对于次全切除、非典型及复发病例术后应辅以放疗。

  • 肾脏原发性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芳;王璇;王建军;涂频;程凯;陆珍凤;余波;饶秋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 primary renal lymphoma, 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岁,平均55岁。以单侧肾脏发病为主,腰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13例行肾脏切除术,6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其中17例接受化疗。病理检查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s lymphoma, NHL),其中1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占73.684%(14/19);4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占21.053%(4/19);1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5.263%(1/19)。15例获得随访资料,12例存活,生存时间1~78个月;3例死亡,生存时间3~3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例死于脑梗)。结论 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分型;组织学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以DLBCL多见;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分型和治疗方式有关。

  • SALL4、D2-40和 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芳;齐冬雪;杨聪颖;王红霞;张洪兰;刘毅;张昶;陈昊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 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甲状腺微小侵袭性滤泡癌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例

    作者:叶长华;罗纯;刘友斌;王名法;陈桂妃;王莉

    患者女性,48岁,1个月前发现左侧颈前有一拇指大小肿物,后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可触及一肿块,大小4.0 cm ×3.0 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好,边界清,无触压痛,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叶上段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0.4 cm ×0.6 cm,纵横比﹥1,边缘毛糙,内回声分布欠均匀,结节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彩流信号;甲状腺左叶可见一中等回声团,大小3.9 cm ×2.5 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周边见环状血流信号,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诊断:甲状腺右叶上段实性结节,恶性病变待排;甲状腺左叶囊实性占位(实性为主),考虑甲状腺腺瘤可能。

  • 硬化性血管瘤与鳞状细胞癌碰撞于同一肺叶1例

    作者:赵园园;郗彦凤;王丽霞

    患者男性,64岁,因“痰中带血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肺呼吸音较右侧稍弱。胸部CT示:左肺上叶近肺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5 cm ×3 cm ×3 cm,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左肺上叶舌段可见一直径1 cm的类圆形结节影,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可见微小钙化影。诊断:(1)左肺上叶肺门处占位,恶性可能;(2)左肺上叶舌段占位,考虑良性病变。术前气管镜下取左肺上叶肺门处肿物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左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大小4 cm ×3 cm ×3 cm,肿瘤侵犯心包,侵及并包绕左上肺静脉,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无法行手术切除。另在左肺上叶舌段见一大小1 cm ×1 cm ×1 cm的结节,予以楔形切除。

  • 成人胸壁间叶性错构瘤1例

    作者:李霞;杨树东;孙荣超;蔡颖

    患者女性,18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肋骨肿瘤10余天”入院。患者于2014年3月22日体检时( CT)发现右前胸壁第4肋区有一直径约4.2 cm的团块状混合密度影,突向肺区,与肺边界较清,有多量钙化密度影(图1)。术中见右侧第4肋骨有一大小4 cm ×4 cm肿瘤,质地硬,向胸腔内突出,病变局部与右中肺和心包外脂肪组织紧密粘连,余肺探查未见异常,遂切除部分右侧第4肋骨及肿瘤、部分右中肺和心包外脂肪组织。

  •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贾雯;马小兵

    患者女性,24岁,主因发现纵隔占位10余天就诊。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晰,均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CT示:前上纵隔囊实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胸腺。术中见肿物位于前上纵隔,由实性成分构成并伴有液体流出,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镜检:镜下可见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呈基底样或立方状的中间细胞呈巢状排列,形成囊样腔隙,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术中冷冻病理诊断报告为:(纵隔)胸腺肿瘤,考虑B3型胸腺瘤。

  • 卵巢种植性畸胎瘤综合征1例

    作者:万美珍;周林艳;陈玉芳

    患者,40岁,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10年,腹痛、腹胀1周入院。腹部CT示:左下腹有一巨大混杂密度团块影,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伴肝、脾、盆腔多发结节肿块,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大网膜部分增厚,伴小结节灶,转移可能性大。肠管扩张积液,部分肠壁水肿,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大小10 cm ×10 cm,质硬,境界欠清,无明显触痛。血清学检查:AFP、CA125、CA199等均正常。既往史:2004年因卵巢肿瘤行卵巢肿瘤减灭术,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网膜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左侧卵巢实性未成熟性畸胎瘤,阴道壁及网膜见未成熟畸胎瘤成分,盆腔见多处结节,示未成熟畸胎瘤成分。术后患者行6周期化疗。此次剖腹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中下腹,直径约15 cm,与左侧壁层腹膜、后腹膜、空肠、回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粘连。腹腔内见散在粟粒状结节。

  • 肝内和肝外胆管癌中Napsin-A和TTF-1的表达

    作者:王新根;周有俭;徐胜美;彭全洲

    目的:探讨Napsin-A和TTF-1在肝内和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肝内和肝外胆管癌30例,同时选取非肿瘤性胆囊及肝内胆管增生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Napsin-A和TTF-1的表达。结果7例胆管癌表达Napsin-A,均呈灶状阳性,TTF-1均阴性。结论 Napsin-A可在胆管癌中表达,与肺腺癌鉴别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其它抗体以避免潜在的诊断陷阱。

  • 肾上腺腺瘤样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采欣;韩增磊;高涵;张芳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腺瘤样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病理形态特征与发生于生殖系统的典型腺瘤样瘤相似,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呈腺样、管网状、小梁状、乳头状等排列,可见印戒样细胞;免疫表型:CK、vimentin、CK5/6和MC均呈阳性,CD34、CEA和FⅧRAg因子均阴性。结论肾上腺腺瘤样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易与腺癌混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可鉴别诊断。

  •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辛芝;孔棣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大多仅镜下可见,1例大者则占据整个阑尾全长。镜下见癌细胞大小、形状一致,呈巢状、腺泡状排列。免疫表型:32例CgA均阳性。30例仅行阑尾单纯切除术。1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术后半个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标记。早发现、早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治愈率的关键。

  • RKIP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付美;李冬霞;朱芳恒;叶历;秦栓梅

    目的:探讨RKIP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RKIP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RKIP的甲基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KI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KIP的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 P<0.05),RKIP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 P<0.05);RKIP低表达与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 P<0.05);RKIP蛋白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RKIP蛋白阴性组( P<0.01);RKIP表达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 RKIP 低表达的原因之一,RKIP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子治疗的靶点。

  • 前列腺癌组织中Smad4、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丹丹;王迎宾

    目的:检测 Smad4和 p53蛋白在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 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PC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PCa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组织中Smad4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Smad4蛋白在 PCa中的阳性率低于BPH(P<0.01),p53蛋白在PCa中的阳性率高于BPH(P<0.01);PCa中Smad4蛋白阳性率的降低及p53阳性率的增高与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升高以及骨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Smad4、p53蛋白异常表达与PCa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mad4和p53有可能成为PCa个体治疗的新靶点。

  • 胃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制作方法

    作者:杨京彦;管冰心;王海涛;王晓映;滕国鑫;季昌华;于洁;张廷国;周成军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28例中,前期10例标本全部取材,每个脱水盒独立包埋1个组织块,单病例蜡块数多16个;后期18例采用每个脱水盒多个组织块顺序包埋,单病例蜡块数多6块;18例中有4例同一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包埋后组织块未在同一平面,切片显示组织部分缺失,其余14例每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脱水包埋后组织平整,切片显示组织切缘完整,胃黏膜层次清晰。结论胃ESD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制片有利于准确病理诊断。

  • 甲状腺异位胸腺瘤B3型伴副肿瘤性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洁;闫爱丽

    目的:探讨甲状腺异位胸腺瘤伴副肿瘤性脑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71岁男性甲状腺的异位胸腺瘤伴有副肿瘤性脑炎,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表现为进行性声音嘶哑、边缘性脑炎等症状。影像资料显示,甲状腺右叶下极有一明显的肿块,肿瘤与纵膈胸腺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续性。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圆形或多边形的上皮细胞构成,有轻至中度异型,其中有少数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肿瘤呈片状生长,侵及甲状腺实质,切缘阴性,肿瘤周围甲状腺组织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典型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 AE1/AE3)、HCK (34βE12)、CAM5.2、CK5/6、CK9、p63和CD57(Leu7)均阳性,CD5阴性。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CD1a、CD4、CD5、CD8、CD99和TdT均阳性。结论甲状腺内异位胸腺瘤极为罕见,而伴有副肿瘤性脑炎者未见报道。该类肿瘤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源于胸腺B3型胸腺瘤相同,但其部位及临床表现有差异。

  • 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耿建英;牛群丽;安杰;刘艳丽;张文;刘爽

    目的: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FDC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8岁。发现左侧扁桃体肿物10天。镜下见肿瘤由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构成,呈片状、巢状和束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vimentin、CD21和 CD68均阳性, CK、CK5、p63、CD1a、CD3和CD20均阴性。 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结论扁桃体FDCS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特征的形态学表现和免疫表型。

  • 肾集合管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苏丽丽;晋龙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 CDC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D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 CK、CK ( H)、CK8/18、CK19、CK34βE12、EMA、CAM5.2、vimentin 及Ki-67,不表达TTF-1、AFP、CK7、CD10、Villin、SMA及desmin。结论肾CD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CT、MRI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需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肉瘤样肾细胞癌、转移性癌等鉴别。

  •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盛;韩雯;孙振柱;朱君玲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囊腺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包膜均完整,表面光滑,灰白色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灰白色,质地韧,其中1例切面见一直径约1.5 cm的囊腔,内为灰红色液体并见细小乳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突起、扩张的导管和微小囊肿及致密的纤维性间质组成;囊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或低立方上皮构成,囊腔内见乳头,部分形成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嗜伊红样物质,纤维性间质内见玻璃样变区域及少量炎细胞。瘤细胞立方状或柱状,胞质透亮清晰,界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不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CK ( AE1/AE3)、Calponin、vimentin 和 PAS 均(+)。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免疫表型。

  • 起源于胸腺囊肿的腺癌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松梅;谈伟;李媛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恶变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例胸腺囊肿恶变为腺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4岁和50岁,肿块均位于前纵膈。镜检:例1,纤维囊壁组成的囊腔内异型细胞呈腺状、管状结构排列,与囊壁内单层柱状上皮有移行。周围可见残余胸腺组织;例2,单层柱状上皮形成的囊肿,良性上皮移行为异型上皮排列成复层、腺样结构。周围梭形细胞被粗大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分隔成实性团块状或拼图玩具样,实性细胞周边可见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实性细胞团内可见腺样结构。免疫表型:例1,CK7在囊壁内单层柱状上皮中(+),与之移行的异型上皮中(-),CK20、Villin的表达则与之相反。例2,异型腺样细胞CD5、EMA和TTF1均(+),Ki-67增殖指数约10%,梭形细胞p63和TTF1均(+),CD20和CD117均(灶+),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胸腺腺癌非常罕见,可起源于胸腺囊肿,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梅佳;殷正进;潘书梅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H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HNEN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HE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8例患者以腹部胀痛起病,腹部彩超、CT均提示多发性肝脏占位,7例提示肝细胞癌或转移性癌,2例提示肝囊肿,1例提示为血管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腺样或菊形团样,瘤细胞形态多为单一性,胞质红染,胞核圆形,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Syn恒定阳性表达(100%),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增殖指数2%~30%。随访4~140个月不等,2例死亡,8例带瘤存活。结论 PHNEN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罕见的恶性肿瘤,腹痛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多发性占位,确诊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需与其他脏器神经内分泌转移瘤相鉴别。

  • 混合血清封闭降低石蜡切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的应用

    作者:李丽;曹德宏;陈菲;杨群;步宏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光进行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分别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方法。目前,随着Alexa Fluor 新型窄谱染料[1]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2],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研究表明石蜡切片组织血管腔内红细胞、血浆蛋白因甲醛残留,易出现非特异性强荧光,对实验结果造成明显干扰[3]。作者以小鼠胰腺石蜡切片组织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蛋白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为例,首次用混合血清封闭的方法降低石蜡组织内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现介绍如下。

  • 肝脏穿刺组织常规制片流程

    作者:徐开军;孙涛;缪应英

    肝脏穿刺活检在慢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等肝脏疾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虽然取材标本较小,但病理诊断结果常被视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2]。在组织制片过程中,脱水、包埋、切片等环节尤为重要,组织处理不当会造成制片的质量下降,影响诊断结果。本科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的时间及包埋切片等步骤进行严格控制,终使切片优良率明显提升。

    关键词: 肝脏穿刺 制片 流程
  • MICROM HM550恒温箱式冷冻切片机中静电的产生和处理

    作者:田密;赖建明;高爱民;毛仁贤

    冷冻切片机作为医院病理科常见的必备大型设备之一,在国内医院病理科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冷冻切片诊断是手术过程中为临床手术医师鉴别肿瘤类型、明确病变性质、选择手术方式和确定手术范围的快速可靠方法之一。冷冻切片机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些小问题,如冷冻切片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就是其一(尤其在胃镜、子宫颈活检等小标本制作中)。静电生成后,技术员在粘片过程中极易造成组织薄片重叠、皱褶,从而影响切片质量和病理诊断。

  • 超声组织快速处理仪在小标本石蜡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熊克美

    煮沸法石蜡快速制片和快速冷冻制片是快速病理诊断中较为常规的方法。然而,由于组织过小担心影响常规制片而不能用冷冻快速制片,抑或煮沸法所做切片存在形态欠佳、时间较长(约1h左右)、安全性不佳等缺陷,影响快速诊断的及时、准确。超声组织快速处理仪的应用解决了以上难题。本实验把超声技术应用于人体小组织快速处理,探讨该方法在快速石蜡切片中的作用和价值,以便更好地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优质的服务。

  • 微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在不同组织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施洋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规定,病理学诊断报告发放时间要求自接收标本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然而现在很多单位的临床科室因其诊疗的需要,对病理报告周期的要求越快越好,目前常规组织处理技术在一定范围内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因而微波快速组织处理技术被很多病理科应用到常规工作中。微波快速组织处理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组织处理技术,但是微波快速组织处理对不同组织的处理效果不同。本文现就微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在不同组织处理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微波 快速 组织 处理
  • 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作者:陈莹;陈琼霞;刘丽江

    淋巴结制片是常规石蜡切片石蜡制片技术的难点之一。由于淋巴结具有完整的被膜,阻碍固定液、脱水剂、透明剂及蜡液的渗透,且细胞丰富、致密而间质成分少,这些特点均影响淋巴结制作出优质石蜡切片。高质量的淋巴结切片应具备以下条件:(1)淋巴结包膜完整,无挤压;(2)皮、髓质充分展现;(3)切片厚薄均匀,染色适中,细胞核微细结构清晰[1]。在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有组织收缩、变脆和硬化;切片厚、裂隙多;HE 染色结构不清;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不准确,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本文主要探讨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 甲苯胺蓝染色在黑素瘤免疫组化复染中的应用

    作者:吴琼;李阿梅;邵雪宝;程伟;姜祎群;孙建方

    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显色系统(即DAB显色),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但在黑素瘤组织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常与组织原有黑素颗粒混淆,难以鉴别,若黑素颗粒较多,结果判断较困难。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Giemsa染液进行后续复染能够很好的使组织内黑素颗粒显示为墨绿色,以区分DAB显色阳性的棕黄色颗粒[1]。本文采用甲苯胺蓝染料在苏木精复染的基础上进行双重复染,背景细胞清晰,黑素颗粒取得与Giemsa染液复染相似的结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PTPRO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德元;刘繁荣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酶O(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O, PTPRO)是一种新型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细胞分裂、分化、凋亡、迁移、骨架动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 PTPRO 是一个抑癌因子,在肝癌、结肠癌、淋巴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探索PT-PRO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诊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TPRO在食管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现简要综述。

  • 新近认识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王艳芬;周晓军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的广泛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将其他一些形态学特征性不明显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过诊或误诊为 GIST。事实上,除 GIST外,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炎性纤维性息肉(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IFP)、腹腔和肠系膜纤维瘤病、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及腹腔内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等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此外,国外文献近相继报道了一些形态学特殊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新病种,如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 clear cell sarco-ma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CS-GI)、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 MG-NET)、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 EIMS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PAMT)等。由于对这些肿瘤组织学谱系和变异型尚未完全认识,在诊断中可能存在误区。该文对这些新近认识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作一简要阐述,着重强调各自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学特征、鉴别诊断以及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临床病理工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正确诊断这些肿瘤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 钙黏蛋白17是后肾腺瘤的敏感和特异标志物

    作者:康锶鹏(摘译);余英豪(审校)

    后肾腺瘤( 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上皮样为主型肾母细胞瘤( e-WT)和乳头状肾细胞癌(s-PRCC)有重叠。钙黏蛋白17(CDH17)主要在正常小肠、消化道肿瘤中表达,而在包括肾肿瘤在内的其他部位肿瘤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作者首次对CDH17在MA、e-WT和s-PRCC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分析CDH17、CD57、AMACR、WT-1和CDX2在17例e-WT、15例s-PRCC、21例MA以及3例胎儿及2例婴儿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成人肾实质不表达CDH17。在胎儿肾脏发育后期其肾小球和近端肾单位连接部开始出现CDH17的表达。大多数MA(81%) CDH17呈膜阳性表达,而e-WT和s-PRCCs均不表达CDH17(P<0.0001)。 WT-1在所有MA、e-WT中均阳性,在s-PRCC中阴性。 CD57在所有MAs均呈强演戏,在35%的 e-WT 和13%的 s-PRCC 中呈中度阳性。AMACR在所有 s-PRCC中呈强阳性,但仅17%的 e-WT和10%的MA呈中度阳性。由此可见,CDH17是MA的敏感和高度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与其他具有相似形态学的肾脏肿瘤鉴别。

  • CXCR4表达促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播散并降低患者生存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邰艳红(审校)

    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涉及恶性B细胞的迁移和播散。尽管研究发现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过表达,但该受体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中的作用仍未可知。 CXCR4在多种肿瘤中是预后不良的标记,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降低相关。作者研究了CX-CR4在体外细胞迁移和体内播散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94例活检DLBCL患者中CXCR4表达对预后的意义。作者观察到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且CXCR4高表达能促进NOD/SCID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降低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给予特异性CXCR4拮抗剂AMD3100,能降低DLBCL细胞在小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播散。此外,作者发现CXCR4的表达是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率短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CXCR4介导DLBCL细胞的播散,并首次确定了其作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标记的价值。

  • CD5阳性的滤泡性淋巴瘤:8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和结局

    作者:魏建国(摘译);刘勇(审校)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典型者缺乏 CD5的表达。作者描述88例CD5+的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男性53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31~86岁)。66例淋巴结和22例结外部位初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81例患者有淋巴结病,66例有多个累及位点,46例累及骨髓,7例伴脾肿大。84例患者可获得分期信息:52例Ⅳ期,18例Ⅲ期,12例Ⅱ期,2例Ⅰ期。61例分级为级别1或级别2,27例为级别3。Ki-67的中位增殖指数为30%。6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的表达,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采用两种方法检测。28/44(64%)病例中检测到 t (14;18)( q32;q21)/IGH-BCL-2或其它BCL-2易位。38(43%)例患者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同时并发者20例,继发于滤泡性淋巴瘤之后者13例,之前者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12例并接受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0.5~207个月),15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带病生存,20例患者临床缓解。与CD5-的滤泡性淋巴瘤对照组相比, CD5+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通常国际性预后指标>2(35/80 vs 10/99, P <0.001),更易进展成弥漫性大 B细胞性淋巴瘤(38/88 vs 17/99;P<0.001),并且中位存活期较短(44个月 vs 89个月,P=0.0042)。两组中高Ki-67增殖指数和国际性预后指标均被认为是预后差的因素。总之滤泡性淋巴瘤中CD5的表达与较高的国际性预后指标、较高比率的转换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较短的存活期有关。

  • NKX6-1是胰腺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新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作者:胡舜(摘译);余英豪(审校)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WDNETs)及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PDNECs),前者通常进行手术切除和(或)分子靶向治疗,而 PDNECs通常采用化疗。NKX6-1是一种同源框转录因子,参与胰岛内分泌功能的发生和调节。由于WDNETs目前尚无特异性标志物,为此,本研究评估NKX6-1作为WDNETs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作者对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胃、阑尾、肺等不同组织来源的共178例原发性和26例转移性WDNETs进行NKX6-1、TTF-1、CDX2、ISL1和多克隆性PAX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6例(82%,36/44)胰腺原发性WDNETs和12例(67%,12/18)原发性十二指肠WDNETs均表达NKX6-1,并且几乎不表达于肺、胃和阑尾的WDNETs中。 NKX6-1作为胰腺及十二指肠WDNETs标志物的特异性为93%。在26例转移性WDNETs中, NKX6-1仅表达于胰腺起源的病例中(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100%)。由此可见,NKX6-1可作为胰腺及十二指肠 WDNETs 的新免疫组化标志物,组合使用NKX6-1、CDX2、TTF-1和ISL1鉴别不同组织来源的WDNETs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提示在免疫组化套餐中加入NKX6-1将有利于判定转移性WDNETs的来源,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 论文修改注意事项

    作者:

    1论文“题目”是否精炼、准确,一般不超过25个字;
      2论著的“中英文摘要”是否符合结构式要求,综述类论文用指示性摘要,各项描述是否准确,内容有无交叉,要删繁就简;
      3“前言”是否简明扼要,与“讨论”部分有无重复,“材料与方法”和“结果”的内容有无交叉。

  • 敬告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敬告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作者:

    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作者:

    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19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1)样本的算术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 q检验用英文小写q;(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F值等);(10)比值比用英文大写OR;(11)95%可信区间用95% CI表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