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1、Zeb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洁;边立会;王晓玉;杨月丽;张小玲;肖胜军

    目的 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tBP1在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17.86%,Zeb2分别为34.92%和10.71%,E-cadherin分别为50.79%和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b1在胆管细胞癌仅1例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CtBP1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cadherin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E-cadherin和CtBP1及Zeb2表达呈负相关(r=-0.034、-0.029,P均<0.001),CtBP1和Zeb2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05).结论 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2与E-cadherin均表达异常,CtBP1、Zeb2可能共同参与E-cadherin表达调控.联合检测CtBP1和E-cadherin有望成为评估胆管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HPV感染及p53、 p16、 EGFR、Cdc2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玉满;吴蒙;韩凤艳;刘宏侠;杨俊泉;汪宏斌

    目的 初步探讨HPV感染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涎腺ACC手术标本,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PV-DNA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Kaplan-Meier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涎腺ACC组织中HPV感染率为0(0/76).p53、p16、EGFR及Cdc2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 (58/76)、57.9% (44/76)、60.5% (46/76)及64.5% (49/76).p53、p16、EGFR及Cdc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EGFR阳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阴性患者(x2 =19.111,P<0.01).EGFR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低于阴性患者(x2=6.621,P<0.01).Cdc2阳性患者中位OS短于阴性患者(x2=3.870,P<0.05).Cdc2阳性患者中位PFS低于阴性患者(x2=6.755,P<O.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GFR、Cdc2蛋白表达(RR=13.417、13.075,P均<0.001)是涎腺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涎腺ACC组织中未检测出HPV感染.p53、p16、EGFR及Cdc2蛋白在涎腺ACC组织中呈不同程度表达,p16不能作为涎腺ACC患者HPV感染状态的替代指标.EGFR及Cdc2阳性表达是涎腺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EGFR及Cdc2蛋白表达患者应密切随访.

  • 脱落细胞学在慢性口腔溃疡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丹凤;韩晓兰;朱维明;李俊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慢性口腔溃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7例临床难以确定其溃疡性质的慢性口腔溃疡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或临床治疗效果验证作为终诊断,终诊断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脱落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5.3%,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4%,细胞学检查与终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符合率为67.0%.结论 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慢性口腔溃疡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具有简单易行、快速、创伤小等特点,医师可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 非小细胞肺癌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韩义明;饶兰;丁莉;郑杰;杨婉;沈金花;邹先进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基因突变率为7.5% (11/146),与患者吸烟史有关(P=0.04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 (68/146),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P<0.05).共检测出4例同时具有BRAF V600(3例V600E及1例V600D)及EGFR基因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2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例),两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BRAF V600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多见于无吸烟史患者.

  • 骶骨富于细胞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军;杨道华;华莹奇;陈安

    目的 探讨骶骨富于细胞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骶骨经典型神经鞘瘤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发生于骶骨的富于细胞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8例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6.4岁.临床上以骶尾部疼痛为主,影像学上表现为骶骨或骶骨及骶前肿块.镜下见富于细胞神经鞘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束状、交织状排列,无明显栅栏状排列和“verocay小体”结构,未见明显束状区和网状区,伴有骨质破坏.免疫表型:瘤细胞S-100蛋白和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3%~10%.8例中有4例为复发病例,平均复发时间6.5年.结论 骶骨富于细胞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由于其形态学和生长方式与骶骨经典型神经鞘瘤有一定的差异,故病理诊断时应将该肿瘤给予注明,以供临床随访、治疗.

  • 外周细胞淋巴瘤中TET2和DNMT3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孟琦;王丽丽;冉雯雯;李宏;邢晓明

    目的 探讨TET2和DNMT3A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中的表达及其与PTCL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CD3、CD4、CD10、BCL-6、CXCL-13、CD30、ALK免疫标记将PTCL分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l ymphoma,AITL)、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K+ALCL)和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K-ALCL)4种类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L组织中TET2和DNMT3A的表达.结果 89例PTCL中,AITL 36例,PTCL-NOS 26例,ALK-ALCL 18例,ALK+ ALCL 9例.在AITL组织中,TET2胞质表达和DNMT3A胞质及胞核表达的高表达率均高于PTCL-NOS和AL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T2胞质表达和DNMT3A胞质及胞核表达在AITL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ET2和DNMT3A可以作为诊断AITL的分子标志物,为AITL的明确诊断提供新策略.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刘亚岚;蒋冬先;侯英勇;徐一凡;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高峰;张小垒;徐晨

    目的 分析PD-L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3例ESCC组织中PD-L1的表达,PD-L1阳性分别被定义为1%与5%的肿瘤细胞阳性.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肿瘤表达PD-L1的患者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患者分为Ⅰ+Ⅱ期(60.9%,154/253)和Ⅲ+Ⅳa期(39.1%,99/253)两个亚组,在Ⅰ+Ⅱ期患者中,PD-L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子,提示患者预后较好(1%为分界值,P=0.046和0.021;5%为分界值,P=0.011和0.004);而在Ⅲ+Ⅳa期患者中,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1%为分界值,P=0.586和0.682;5%为分界值,P =0.807和0.620).结论 不同分期的ESCC中,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存在差异.在Ⅰ+Ⅱ期患者中,PD-L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子,而在Ⅲ+Ⅳa期患者中无预后意义.

  • 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韩丹丹;郗彦凤;白文启;高宁;王丽丽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癌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组织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1.03% (18/58)、25.86%(15/58),常见的突变位点为G12D;PIK3 C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8.62%(5/58)、10.34% (6/58),常见的突变位点为E545K.有1例同时发生KRAS(G12D)、PIK3 CA(E545 K)基因突变.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较好.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原发灶肿瘤部位、转移灶多少、大体类型相关(P<0.05),PIK3CA突变与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转移灶多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KRAS突变状态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比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KRAS野生型比突变型患者总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G12D位点突变率高,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一致性较好.原发灶可以作为分子检测的标本来源,基于精准医疗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则需再次评估肝转移灶中的基因状态,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 miR-21通过PDCD4调控肝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作者:印滇;杨莉;张亮;缪亚军;冯秀;王以浪

    目的 探讨miR-2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检测miR-21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使用miR-21抑制剂后,观察HCC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21可能的靶基因.应用miR-21抑制剂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对靶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 HCC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HCC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细胞(P<0.01).抑制miR-21后,HCC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降低(P<0.01).抑癌基因程序性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肝细胞(P<0.01).干扰PDCD4后,肝癌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提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使用miR-21抑制剂后,PDCD4表达上调(P<0.01),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降低(P<0.01).干扰PDCD4后,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升高(P<0.001).结论 miR-21可通过PDCD4调控肝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关键词: 肝肿瘤 miR-21 PDCD4
  • FoxM1抑制剂下调Rad51增敏顺铂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的化疗抑制作用

    作者:朱霞;鲁康洋;江燕;尹玉;胡勇;蔡永萍

    目的 探讨FoxM1是否调控DNA修复基因Rad51参与顺铂(CDP)对骨肉瘤耐药细胞化疗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逐步增加剂量间歇作用的方法诱导骨肉瘤耐药细胞系并分别命名为MG-63/R和HOS-MNNG/R.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FoxM1和Rad51的mRNA及蛋白表达;耐药细胞中4μmol/L Thiostrepton处理后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和Rad5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计数法检测单独或联合运用4μmol/L Thiostrepton和2-μg/mL CDP对骨肉瘤耐药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建立在2 μg/mL CDP浓度中稳定生长的耐药细胞系MG-63/R和HOS-MNNG/R,耐药指数分别为30.52和37.87(均重度耐药).FoxM1和Rad51的mRNA及蛋白水平在耐药细胞中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在耐药细胞中联合运用4 μmol/L Thiostrepton和2μg/mL CDP组较单独应用4μmol/L Thiostrepton组或2μg/mL CDP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耐药细胞4 μmol/L Thiostrepton处理后FoxMl及Rad5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 FoxM1及Rad51高表达可能参与骨肉瘤细胞对CDP耐药,FoxM1抑制剂Thiostrepton可能通过下调Rad51增强CDP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

  • 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珊;董丽儒;刘爱东;熊艳杰;任会强;宋旭东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及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64例NSCLC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27例(占42.2%)、KRAS基因突变8例(占12.5%),同时发生EGFR和KRAS基因突变者4例(占6.2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史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肺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KRAS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率在女性、肺腺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KRAS基因突变率在腺癌患者中较高,且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可以同时发生.

  • 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Lynch综合征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李惠;孙怡;刘春样;赵苏苏;韩梅;陈劼;钱晓萍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分析蛋白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其中20例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检测.结果 102例结直肠癌有15例(14.7%)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7% (13/102)、3.9% (4/102)、4.9% (5/102)、10.8% (11/102).结直肠癌标本中MLH1、MSH2、MSH6、PMS2的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MLH1与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化高低相关(P<0.05).进行MSI检测的10例MMR蛋白缺失病例中有2例(2.0%)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其余8例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另10例无MMR蛋白缺失的病例微卫星状态均为低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MSS.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的缺失可以用于Lynch综合征的初筛,对结直肠癌患者行MMR免疫组化检测和MSI联合检测可提高Lynch综合征的诊断率.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DAB2IP和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林峰;倪型灏;程国平;杨世峰

    目的 探讨DAB2相互作用蛋白(DOC-2/DAB2 interactive protein,DAB2IP)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BU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DAB2IP及β-eaten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UC组织中DAB2I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DAB2IP蛋白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BU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5年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BUC组织中DAB2IP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UC组织中DAB2IP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升高,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DAB2IP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预后有关.

  • 肺腺癌中CD147、 MMP-9和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小艳;徐宪伟;王慧;杨金花

    目的 观察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肺腺癌、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相对正常肺组织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试3种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强度.结果 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值在肺腺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相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均<0.001).在90例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 (80/90)、84.44% (76/90)、80% (72/90).CD147、MMP-9和VEGF均分别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01),三者与肺腺癌患者年龄、吸烟史、大体类型均无关(P均>0.05).CD147表达和MMP-9、VEGF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p=0.992,rp=0.984,P均<0.001).结论 CD147、MMP-9和VEGF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推测CD147刺激肿瘤细胞产生MMP-9和VEGF,进而促进肺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可以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 长链非编码RNA TUSC7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袁志明;林泽旭;陈一峰;吴晓红;林鑫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SC7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CMM)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人皮肤CMM组织和良性痣组织,CMM细胞株G-361、SK-MEL-1、A375、A875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HEMn-LP中TUSC7的表达.将CMM A375细胞分别转染TUSC7过表达质粒(pcDNA-TUSC7组)和阴性对照序列(pcDNA3.1组),分别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60例CMM组织和CMM细胞株中TUSC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20例良性痣组织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P<0.05).A375细胞过表达质粒pcDNA-TUSC7转染组中TUSC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pcDNA-TUSC7组A375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克隆数均显著低于pcDNA3.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表明pcDNA-TUSC7组A375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M细胞株中TUSC7呈低表达,上调TUSC7表达能显著抑制CMM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TUSC7可能参与CMM的恶性进展.

  • 肝脏少见转移性肿瘤3例

    作者:赵九英;王燕;赵春梅;廖兰;唐钒

    例1男性,55岁,发现肝内占位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左侧乳房疼痛,外院诊断为“乳腺癌”,后行左侧乳腺切除术;CT平扫+增强:肝右前叶下段见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大小7.67 cm ×4.04 cm,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例2女性,40岁,2012年因血压升高伴心悸气促入院,后行“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图1),2015年因巩膜黄染伴腰部酸胀,小便发黄3个月入院.B超:肝内探及片状不均质回声区,范围11.3cm×8.8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CT示肝实质内见大片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清,大小19.6cm×11.6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多考虑肝癌.例3男性,52岁,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入院.MRI示胰腺尾部有2个结节,境界清楚,脾血管位于结节间;肝右叶下段见多个低信号结节.临床诊断:胰腺癌伴肝转移可能.术中所见:胰腺尾部有一大小5 cm×3 cm×2cm的质硬肿块,与脾蒂粘连紧密,活动度差;肝脏胆囊床背面、肝脏膈面有一直径1 cm的质韧包块.

  •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2例

    作者:李庆;彭鸿;雷浪;郝华;苏晓燕;张昕昕

    例1男性,66岁,因左腰部疼痛伴右上腹部疼痛15天于2013年7月入院.彩超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45 mm×45 mm低回声团块.MRI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占位,大小6.5 cm×4.6 cm×4.0cm,T1WI呈稍低信号,中央见高信号区,T2WI呈稍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区,DWI病灶呈高信号,中央低信号(图1).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楚,左肾受压下移.诊断为左肾上腺区占位,内坏死、出血明显,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正常,盐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均正常.

  • 富于肿瘤细胞的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晓燕;雷浪;胡萍;李庆;李里香

    目的 探讨富于肿瘤细胞的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 lymphoma,M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l例13岁患儿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淋巴结结构破坏,背景为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其间混有大量单核的霍奇金细胞和多核Reed-Sternberg细胞(HRS),可见典型双核的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30、CD15、PAX-5、MUM1,不表达CD20、ALK,Ki-67增殖指数较高.CD2、CD3、CD5、CD7阳性的T细胞包绕HRS细胞.原位杂交检测EBER阴性.结论 富于肿瘤细胞的MCHL临床罕见,易误诊,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骶尾部皮肤纤毛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耀辉;高丽丽;梁立锋;刘春样;章宜芬

    目的 探讨骶尾部皮肤纤毛囊肿(cutaneous ciliatedcyst,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骶尾部CCC的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发生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童,11岁,发现骶尾部臀裂处赘生物、盆腔MRI尾骨后软组织内边界清楚的囊肿.镜下见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内囊肿形成,与表皮不相连,囊腔内上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可见鳞状上皮化生,衬覆上皮类似输卵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及分泌细胞组成,未见胞质内分泌物及顶质分泌,未见肌上皮细胞.免疫表型:上皮细胞表达ER、PAX-8,不表达GCDFP-15、TTF-1.结论 骶尾部CCC属罕见的良性囊肿,该例起源于异位的Müllerian上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手术切除后不复发.

  • 肺胸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娜;王志敢;朱德茂;赵林;罗海军;蒋莎莉;谢晋予;周华山;刘爱凤

    目的 探讨肺胸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HE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和女性患者各1例,年龄分别为21岁和52岁,影像学示左侧胸膜增厚、乳腺包块或左上肺结节影.组织学特征性地出现异型的嗜酸性上皮样瘤细胞、空泡状假脂肪母细胞,含单个红细胞的原始血管腔.免疫组化至少1项血管内皮标记阳性.例1瘤细胞中度异型,见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组织结构多样,伴有肿瘤坏死,未行放、化疗,短期内死亡.例2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少,未见坏死,行放疗及2个疗程化疗,带瘤生存.结论 EHE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需与结核病、上皮样血管肉瘤、腺癌、恶性间皮瘤、黑色素瘤等鉴别.单发的经典型EHE者预后较好,而核分裂象多与肿瘤直径>3 cm的恶性EHE、胸膜起源、多中心或多脏器发生者预后差.

  • 伴恶性软组织巨细胞肿瘤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少华;曲利娟;曾德华;叶显宗;齐兴峰;刘庆宏;郑智勇

    目的 观察伴恶性软组织巨细胞肿瘤(giant cell tumor of soft tissue,GCT-ST)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GCT-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分界清楚的两种成分组成,分别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约占10%)及GCT-ST(约占90%).GCT-ST由大量轻度异型的肿瘤性单核细胞和均匀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混合组成,其中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达vimentin、CD13、CD68及PGM1,肿瘤性单核细胞表达vimentin、CD13、CD10、Ki-67及p53;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甲状腺标志物、各种上皮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神经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乳头状癌细胞表达TG及CK.电镜下未见上皮源性、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分化的超微结构特点.术后11周见肿瘤复发及肺转移.结论 伴恶性GCT-ST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应注意与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亚型未分化癌鉴别.

  • 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MTA1、RECK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现亮;吴义娟;吕卓;赵慧敏;韩宝娟

    目的 分析MTA1、RECK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TA1、RECK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4例结肠癌组织、114例结肠腺瘤组织、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TA1、RECK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正常结肠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至结肠癌组织中MTA1的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肠腺瘤(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MTA1的阳性率高于结肠腺瘤(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MTA1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随肿瘤临床Dukes分期的提高、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RECK在正常结肠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8.57%、77.27%、53.85%;正常结肠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至结肠癌组中RECK的阳性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中重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组中RECK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轻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随肿瘤临床Dukes分期的提高、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TA1呈高表达,RECK表达缺失.MTA1、RECK参与正常组织、癌前病变、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在结肠腺瘤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乳腺原发性皮脂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左中;冯亮;王晨

    目的 探讨乳腺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原发性S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70岁,左侧乳腺肿物1年余.镜检:肿瘤组织大部分区域呈典型的SC形态,约5%呈现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ER2、CK5/6阴性;E-cadherin强阳性,ER>75%强阳性,PR约5%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30% ~ 40%.淋巴结广泛转移(左侧腋下13/14,腋间淋巴结3/3,大部分淋巴结被肿瘤占满),乳腺SC可能具有较高侵袭性.结论 乳腺原发性SC十分罕见,需要与皮肤皮脂腺癌、富于脂质性癌、大汗腺癌、分泌性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等鉴别.

  • 结直肠癌中Survivin、Caspase9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岩;孙健;吴影;王志强

    目的 探讨Survivin、Caspase 9和Ki-67三种肿瘤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Caspase 9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和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而Caspase 9阳性率低于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与Caspase 9的表达呈负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Caspase 9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Survivin、Ki-67、Caspase 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 9的激活,使细胞不能进行有效凋亡并异常增殖,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对患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干预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持.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RAD5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静波;卫茹;李永才;李辉;窦艳;刘钟歆;陈江伟

    目的 探讨RAD5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41例正常胃黏膜、112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14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RAD5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征特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RAD5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低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食管胃结合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20.45%、44.12%和72.34% (P <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分别为1、2.29 ±0.08、4.97 ±0.24、8.13±1.03 (P<0.05),提示RAD51蛋白表达为逐渐升高的趋势.RAD51蛋白表达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RAD5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桂;杨荣

    目的 探讨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成人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大量小圆细胞构成,细胞成分单一,大小均匀一致,细胞核偏位,胞质红染,核染色深,少量细胞核染色质呈车辐样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小圆细胞表达vimentin、CD38、CD79a及MUM-1,PAX-5、CD20、CD5、CD23、Cyclin D1、BCL-2均阴性.结论 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性惰性淋巴瘤,需除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借助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小圆细胞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瘤及肉芽肿性病变等鉴别后做出诊断.

  •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乐;卢婍;刘安文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s)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是牛磺酸作用小鼠视网膜细胞后表达上调基因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UG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主要通过ceRNA模式与转录因子竞争性结合miRNA、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及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TUG1还可作为肿瘤的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RNA解螺旋酶DDX5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韵;丛文铭

    RNA解螺旋酶DDX5(DEAD-box helicase 5)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的核蛋白,在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增殖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多种转录因子具有共激活作用.新研究发现,DDX5在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是肿瘤诊断及预后的新标志.探索DDX5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诊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就DDX5基因及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PDCA循环法持续提高病理切片优良率

    作者:刘学影;陈淼;薛娣;施洋

    PDCA循环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法之一,其步骤主要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2015年江苏康复医疗集团病理中心首次将病理切片优良率作为PDCA循环的监测指标,因为病理切片优良率是卫计委专业质控指标之一,提高病理切片优良率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基本保障.通过PDCA循环,病理切片优良率得到逐步提高.本文现将PDCA循环的具体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 冷冻切片干燥处理对HE染色效果的影响

    作者:林兴滔;葛岩;王慧玲;豆文宪;朱小兰

    冷冻切片是术中快速提供病理诊断和观察组织细胞有效成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再进行切片染色的快速制片.在制片的过程中,临床快速诊断的组织除了需要防冰晶形成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到不同的固定液及不同的处理方案对冷冻制片HE染色质量同样会带来影响,现分析总结如下.

  • 石蜡对病理组织切片的影响

    作者:刘毓玲;周林;许爱萍

    组织石蜡切片技术是病理科基本重要的技术,从病理科接收到已固定大体标本,到一张病理切片制成,其间经组织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一系列步骤,由于试剂、手工操作、人为主观性以及个人经验等因素,对终的切片质量均有直接影响.而组织蜡块制备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切片质量.本文结合近10年日常工作实践,分析探讨石蜡对病理组织切片的影响.

  • Leica、Dako和Roche的免疫组化自动化染色平台应用体会

    作者:陈杰伟;刘君;卢佳斌;陈克明;朱明书;杨远忠;蔡木炎;肖永波

    从1988年第一台code-on自动免疫组化仪的诞生,历经30年的不断改革创新,免疫组织化学自动化技术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大改善,有效地推进了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进程[1].但免疫组化自动化染色系统只是高度模拟手工免疫组化操作的所有步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诸多问题,本文现观察Leica Bond、Dako AS Link 48和Roche Ventana XT/Ultra三类免疫组化自动化染色平台在临床标准化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病理实验室选择和应用自动免疫组化仪器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 不同pH值甲醛固定液对肾脏标本特殊染色的影响

    作者:朱小兰;骆新兰;张科平;武鸿美;许洁

    特殊染色是肾脏病理诊断不可缺少的依据,而特殊染色制片质量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制片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的是肾脏组织光镜标本的固定,因此固定液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配制的三种不同pH值的甲醛固定液用于肾脏组织光镜标本的固定情况进行比较,观察肾脏组织切片六胺银、Masson三色、高碘酸-无色品红等特殊染色的染色效果,找到肾脏组织固定效果好的固定液配制方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