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癫痫手术标本中HSV的检测意义

    作者:江庆萍;肖莎;林汉良;谢亚峰

    目的了解某些原发性或难治性癫痫的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感染情况和感染的皮层定位及神经细胞类别.方法利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0例癫痫手术标本中HSV的感染情况,并选用20例无脑病病史的尸体解剖正常脑组织颞叶作为对照组.结果在PCR检测的30例癫痫标本中有8例(26%)显示HSV阳性,其中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6例,阳性细胞主要为分布于外颗粒层及椎体细胞层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在20例对照组中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无1例HSV阳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癫痫或用大量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存在嗜神经病毒感染,可能因感染症状为一过性或处于亚临床状态或以癫痫为首要表现,而常被临床医生忽视.对"原发性"或"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有时可以考虑使用实验性抗病毒治疗.

  • 乳腺错构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廖谦和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错构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8例乳腺错构瘤,均为女性,占同期97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0.8%.年龄28~46岁,平均38岁.62.5%(5/8)位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37.5%(3/8)位于右侧,均为单发病灶.临床主要症状为无痛性包块,术前临床均未能获确切诊断.组织学主要以纤维、脂肪和腺体增生3种成分组成,且其组成比例有所不同,无细胞间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6例肿瘤中乳腺小叶上皮细胞ER和PR表达阳性.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属乳腺组织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病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传山;张静;李增山;程虹;马福成;王文亮

    目的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构成的非特异性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表达.结论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常无特殊性,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恒定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梅毒性直肠炎既易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又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肠道病变.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 胸苷酸合成酶对结肠癌5-FU治疗耐药的影响

    作者:陈新;林文博;施作霖

    目的探讨结肠癌对5-FU产生耐药的机制,揭示不同胸苷酸合成酶(TS)蛋白表达水平的结肠癌患者对5-FU治疗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T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TS表达水平高于结肠癌组织,结肠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与5-FU化疗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与患者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TS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对5-FU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 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牛俊杨;王晓秋;王志华;周荣妹;程荣旋

    目的观察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4岁.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囊性占位.光镜下囊壁内衬黏液柱状上皮,3/5例上皮下伴有卵巢样间质,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5/5)、CK(AE3)(5/5)、EMA(4/5)、CA199(5/5)、PR(1/5)、p53(1/5)、E-cadherin(2/5)呈阳性表达,不表达Ki-67及c-etbB-2;间质细胞vimentin(5/5)、SMA(4/5)及ER(2/5)、PR(3/5)呈阳性表达.结论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较为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囊壁内衬黏液柱状上皮,可伴有卵巢样间质,有恶性潜能,可以发展为交界性变甚至癌变.手术完整切除预后好.

  • 肾集合管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艳红;刘芳;顾莹莹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肾集合管癌,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集合管癌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镜下肿瘤呈弥漫性或腺管状、乳头状排列.肿瘤纤维性间质反应性增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高分子CK、EMA、vimentin、溶菌酶阳性.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罕见的肾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

    关键词: 肾肿瘤 诊断 鉴别
  • 消化道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马敬涛;李成梅

    目的研究消化道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7例消化道小细胞癌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光镜形态分为3型:小细胞型8例,中间细胞型4例,混合型5例.免疫表型:EMA 12例、NSE 10例、keratin 9例、CgA 6例、S-100蛋白3例呈阳性,vimentin均阴性.结论EMA、NSE、keratin为小细胞癌的较为可靠的标记物,支持此瘤来源于内胚层全能干细胞.

  • 间皮相关抗体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喻朝霞;郑晓刚;夏思钧;孟奎;陆珍风;马恒辉;周晓军

    目的探讨calretinin、CK5/6、mesothelial cell(MC)、CEA和vimentjn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及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例胸膜恶性间皮瘤和13例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calretinjn、CK5/6、MC、CEA、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calretinin、CK5/6、CEA在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MC、vimentin在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皮相关抗体calretinin、CK5/6及癌抗体CEA对鉴别胸膜恶性间皮瘤及胸膜转移性肺腺癌有诊断价值.

  • 肺癌中P63与P53、E-cadherin、Ki-67表达的比较

    作者:周春辉;王华新;李晓楠;孙雷;宋波;郑仁恕;李连宏

    目的比较p63及p53、E-cadherin(E-cad)、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以了解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63与抑癌基因(p53)突变、上皮分化标志基因(E-cad)失活及细胞增殖标志基因(Ki-67)激活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1例原发性肺癌中p63、p53、E-cad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率为100.0%,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p63基本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鳞癌中p63、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Ki-67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的表达在小细胞肺癌与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Kj-67的表达在各种组织类型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鳞癌中p63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63可作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分化有意义的指标,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和腺癌、小细胞癌的指标.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结直肠癌组织P53表达的差异

    作者:买买提艾力·吾马尔;沈宝茵;黄琼;朱益民;陈俭;来茂德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浙江汉族结直肠癌组织中p53、Ki-67、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上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4例结直肠癌组织(新疆维族38例和汉族52例、浙江汉族54例)中p53、Kj-67、COX-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组结直肠癌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族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于两组汉族(浙江汉族、新疆汉族和维族病人的年龄分布分别为57.7士12.6、57.0±11.5、51.4士11.2岁,经方差分析,F=3.520,P<0.05).组织学类型:浙江汉族病人管状腺癌占82.7%,新疆汉族和维族病人乳头状腺癌所占的比例高于浙江汉族,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间分化程度:新疆汉族高于其他两组(P<0.01).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民族与结直肠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有关.维族p53阳性率高于汉族,比值比为2.492(95%CI 1. 046~5.939).新疆汉族和维族结直肠癌与Ki-67和COX-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维族结直肠癌p53蛋白表达高于汉族病人,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 原发性食管胃交界处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玉平;朱建善;林维;郑文钧

    目的分析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原发性食管胃交界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食管胃交界处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改变类似于皮肤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S-100蛋白和vimentin阳性,cytokeratin阴性.同时必须排除皮肤、眼等处的原发病灶.结论原发性食管胃交界处恶性黑色素瘤(无色素性)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一些食管发生的肿瘤相鉴别如低分化癌、肉瘤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等.本瘤预后极差,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0个月.

  • 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表达

    作者:张闽峰;孟加榕;郑瑞丹;郭以河;刘会发;林明珠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作为判断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程度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6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ICAM-1和TopoⅡ标记.结果ICAM-1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肝癌84.3%、62.5%(27/32,20/32);癌旁组织为68.7%、46.8%(22/32,15/32);肝硬化为65.3%,38.4%(17/26,10/26).10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及弱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肝癌组织中ICAM-1和TopoⅡ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1),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肝癌、肝硬化发展及细胞增殖活性,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胃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严青;陶琨;侯英勇;朱雄增

    目的检测t(11;18)所致API2-MALT1融合转录本的发生率,探讨其对胃MALT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lymphoma)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26例为实验组;含MALT成分的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单纯的胃DLBCL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各10例及慢性胃炎活检石蜡包埋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嵌套式PCR检测B细胞IgH基因重排;采用RT-PCR检测API2-MALT1融合转录本,并通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比较,研究API2-MALT1融合转录本的检测在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结果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在胃MALT淋巴瘤中为76.9%(20/26),在含MALT成分的胃DLBCL中为100%(10/10),在胃DLBCL中为80%(8/10),在慢性胃炎中为0(0/10);API2-MALT1融合转录本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19.2%(5/26),在含MALT成分的胃DLBCL、胃DLBCL和胃炎中均未检出.结论API2-MALT1是胃MALT淋巴瘤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但其阳性率相对较低,通过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B细胞IgH基因重排检测的结合,对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沈宏;王一玲;施桂芬;许爱娥

    目的探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5例SCAP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本组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0~14岁,临床上皮损表现为数个丘疹呈线状排列或孤立性结节、斑块.组织学特征:大小不一的乳头状突起衬以两层上皮细胞.免疫表型:SCAP绝大多数内层柱状细胞CK7、CK19阳性,外层立方细胞CK5/8、CK7阳性.结论SCA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错构瘤,鉴别诊断包括乳头状汗腺囊腺瘤、管状大篌汗腺腺瘤.

  •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作者:吕炳建;来茂德;程蕾;许敬尧;黄琼

    目的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17例胃髓样癌和64例非髓样癌(低级别癌19例,高级别癌45例)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少、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为特征.与非髓样癌比较,还有以下特征:(1)胃髓样癌、低级别癌平均生存时间好于高级别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2)胃髓样癌29.4%(5/17例)、非髓样癌9.4%(6/64例)未累及浆膜,髓样癌较不易累犯浆膜(P<0.05);髓样癌、非髓样癌各70.5%(12/17例)和20.8%(11/64例)为推进性生长,髓样癌推进性生长较常见(P=0).(3)胃髓样癌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 380/10HPF,较非髓样癌(147/10HPF)明显(P=0);35.2%(6/17例)髓样癌、3.1%(2/17例)非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较常见(P=0.001);70.6%(12/17例)髓样癌Crohn样反应阳性,较非髓样癌32.8%(21/64例)常见(P<0.05).(4)与低级别癌比较,胃髓样癌和高级别癌上皮钙粘素低表达更常见(P<0.05).(5)41.2%(7/17例)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比非髓样癌的2.5%(1/64例)更常见(P=0).结论(1)胃髓样癌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宜作为单独的组织学类型.(2)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和阴性两个亚型在预后上有差异,Bat26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束木娟;陈颖;张福林;金嘉平

    目的探讨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发生于成人,位于小脑.形态学上是一个小细胞肿瘤,由神经细胞和散在或成簇的脂肪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Syn、NSE阳性,Ki-67弱阳性.结论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是一非常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依赖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预后相对良好,不同于髓母细胞瘤.

  • 胃和大肠腺上皮分化癌的多态性观察

    作者:李新建;任素珍;王富有;李发言

    目的探讨胃和大肠腺上皮分化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变异规律.方法对233例进展期胃和大肠腺上皮分化癌的根治术标本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233例胃和大肠腺上皮分化癌的在向固有肌层浸润时,116例发生组织学分型或组织学分级变异而呈两种及两种以上组织学构型,117例组织学构型无变异.结论胃和大肠腺上皮分化癌的组织学构型变异与其生长微环境改变可能有关.

  • 胃癌中BRG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青;周晓军;谢海龙;苏宁;邓红;孟奎

    目的探讨BRG1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Rb、p53基因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中BRG1及pRb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且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初步探讨其和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G1与pRb的表达有相关性,而和p53无关.BRG1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与正常组织相比呈高表达.BRG1和pRb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分级和分期有关.结论BRG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BRG1及pRb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垂体含淀粉样物质的催乳素细胞腺瘤1例

    作者:张庆华;任玉波;张琪

    患者女,28岁,停经7个月人院.无视力障碍,无多饮多食.开颅手术鞍区切口1. 5 cm×1 cm,在垂体部位见一肿瘤,黄白色,质韧呈胶皮样,刮圈不能刮除.其中央部分质软、粉红色,瘤组织向两侧扩展,紧靠海绵窦,约1.0 cm×0.8 cm,部分囊性变.

  • 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死亡尸解1例

    作者:易旭夫;陈晓刚;邓振华;林霞;谢英

    患儿,女性,36+3周顺产,Apgar评分出生0 min评6分,5 min后评9分,体重2 400 g,羊水Ⅲ.粪染,出生后予吸黏液、吸氧等治疗.查体:唇周微绀,前囱平软,呼吸平,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软,四肢肌张力稍低,诊断:(1)新生儿窒息;(2)早产低体重儿;(3)羊水吸入.

  • 喉神经内分泌癌2例

    作者:曹志星;赵甲升;李东海

    例1,男,52岁.以喉部肿痛2个月,于2003年8月5日入院.有30年的吸烟史,每天10支.查体:颈部未触及明确肿大淋巴结.CT扫描示:左侧声门上喉室肿物.纤维喉镜检查:左侧会厌喉面根部可见3 cm×2.5 cm的菜花状肿物,累及同侧声带及室带,左侧披裂活动受限,右侧声带前端黏膜糜烂.

  • 脑膜瘤颅外转移2例

    作者:涂频;张佃乾;王春淑;乐美兆;李桂梅;李祥周

    例1,患者女,41岁.于2002年5月体检发现两肺多发性球形病灶,咳嗽、畏寒、盗汗,于外院诊断为"两肺转移癌".于2002年6月行胸部伽玛刀治疗,术后复查胸部CT,病灶无明显变化,遂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979年发现脑膜瘤,行脑膜瘤切除;术后1982年和1998年脑膜瘤曾2次复发,均予手术切除.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额部可见陈旧性瘢痕,左侧颞部凹陷,左眼视力丧失,心电图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多结节性占位.

  • 成人睾丸卵黄囊瘤2例

    作者:王刚平;李挺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向卵黄囊和尿膜囊分化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在男性,卵黄囊瘤是青春期前儿童常见的睾丸肿瘤,常为纯卵黄囊瘤,而在青春期后或成人常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单纯型罕见[1].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制备不同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王振宁;徐惠绵;姜莉;张学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基因水平分析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而指导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其中,准确、深入地研究某类特定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是前提条件之一.

  • 免疫组化染色中消除黑色素影响的方法

    作者:徐志秀;李新功;丁洪基;吴起嵩;董艳光;李爱英

    常规免疫组化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检测系统,但在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如S-100蛋白、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等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胞质中的棕黄色颗粒与组织内原有的棕褐色的黑色素颗粒混杂在一起,不易区别,往往给判断造成较大困难,甚至误诊.笔者利用氧化剂先将黑色素脱色,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满意.

  • 提高肾脏穿刺标本免疫组化切片质量的方法和体会

    作者:颜亚晖;郑晖

    由于肾组织在显微镜下呈囊腔状结构,肾小管上皮细胞又含有丰富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在免疫组化染色时常出现结构不清晰,阳性信号定位差,背景非特异性着色深等现象,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经反复摸索,发现用Trition X-100处理切片,蛋白酶K修复抗原解决了上述问题,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显示石蜡组织切片脂质的染色方法

    作者:孟峰芳;龚志锦;朱明华;张顺民

    在实验动物脂质代谢模型中,为了观察组织中脂质的分布情况,笔者采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脂质染色,克服了冷冻切片不能有效原位固定脂质的局限性.经过改进油红乙醇液和Tracy染色法的石蜡制片,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 超声波快速石蜡细胞块切片技术在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邱瑞成;唐世洪;杨天真;刘玉竹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可以对体表及实质器官的肿块作定性及分类诊断,但有局限性,对少见疑难病难以定性和分类,文献报道细胞块切片可一定程度地弥补细胞学诊断的局限性,因在制作细胞块切片过程中可部分恢复原组织结构,其中的微小组织碎片经切片也更清楚地显示其组织学特征,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分类有一定帮助.

  • 大鼠脑组织原位杂交染色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丽红;李玉林;李一雷;李伟

    近年来,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已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内的靶RNA定量定位分析.但由于组织的来源不同,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组织的各期处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脑组织中其含大量磷脂成分,质地柔软,原位杂交染色一直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实验室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caspase-3原位杂交染色,结果较为理想.

  • 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组织芯片上的应用

    作者:赵秀兰;张诗武;刘增辉;王欣;古强;孙保存

    组织芯片是从组织块中挑选典型部位的组织以获得数百个圆柱状的样本,并按次序排列在一个新的石蜡块上,制作成HE切片,然后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研究[1,2].组织芯片技术重要的特点是:一次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块检测研究而对原来的组织材料破坏很小[3].

  • 基因芯片在胃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谢海龙;周晓军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胃癌和其它肿瘤一样是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相关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改变,尤其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因此寻找胃癌相关基因、构建其基因表达谱是阐明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进行有效预防的关键.基因芯片自问世以来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胃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芯片
  • 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作者:侯英勇;谭云山;朱雄增

    以往,临床、影像及病理工作者对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认为平滑肌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当前,人们已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mtestmal mesenchymal tumor,GIMT)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点逐渐转变到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的观点上来,大量文献报道了当前认识的GIST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1~3].

  • COX-2与结直肠癌早期发病的关系

    作者:陈俭;来茂德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为环氧化酶和PG内过氧化物合成酶.COX的主要功能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PG).COX家族主要有两个亚型,分别是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1].PG参与体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高水平的PG特别是PGE2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 子宫内膜癌中CK-mit和bax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成继民;贺占国;陈静;郭宏;刘艳丽;张乃哲;陈兴

    线粒体肌酸激酶(mitochondrial creatine kinase,CK-mit)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在磷酸肌酸穿梭过程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ax和bcl-2是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二者表达失平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1,2].笔者探讨CK-mit和bax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 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罗晓青;张大虎;曹进;汤合莲;杨绍荣;王瑞国;周晓红

    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临床易误诊为尿道肉阜、尿道黏膜脱垂等.本院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颞部上皮样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杨丽;杨幼萍;林曦;张建民

    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ngioma,E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良性血管瘤,笔者报道1例颞部EH,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研究,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寿田;施红旗;楼善贤;徐庆才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lasia,FNH)是肝脏的一种很少见的良性病变,1958年由Edmondson提出,并于1975年被WHO确认.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结合文献复习,就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作讨论.

  • 25例女性生殖道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吴丽娟;章美珍;翟梅娟;赵再秋;黄雅萍

    1材料与方法收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992~2002年子宫、卵巢、输卵管肿瘤及瘤样病变7 124例,其中腺瘤样瘤25例.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黏液染色(AB染色),糖原染色(PAS染色).每例均做免疫组化,采用Dako公司产品:vimentin、CK、EMA、actin、FⅧRAg、CEA、HBME-1,工作浓度均为1:50.每种抗体均设阳性、阴性对照,免疫组化步骤按S-P法进行.阳性结果根据瘤细胞阳性数占整个瘤细胞数的比例分3级:"+"为阳性细胞比例<1/3;"++"为1/3~2/3," "为>2/3[1].

  •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渊;周丽菲;毛卫波;朱忆凌;吕益新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样、组织细胞样和其混合形态的血管内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该瘤WHO(1994年)分类曾称交界性或中间性的血管内皮瘤,根据WHO(2002年)新分类现被列人软组织肿瘤中恶性的脉管肿瘤.该瘤罕见,组织形态结构多变,极易误诊,现报道3例.

  •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红凯;邓洪兵;易永芬;何莉

    脾窦岸细胞瘤是1991年Falk首先提出的一种仅发生于脾脏的良性肿瘤[1].文献报道较少,国内迄今报道2例[2,3],国外已经报道44例[4],病人的发病年龄1~74岁,平均5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笔者于2002年10月遇到1例,现报道并复习文献如下.

  • 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良性结节性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

    作者:丛文铭;张树辉;朱忠政;董辉

    在我国,随着肝脏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手术切除的各类肝细胞性和非肝细胞性结节性病变不断增多,为肝脏肿瘤外科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病例资料[1].尽管肝细胞癌(HCC)是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肝脏各类结节性病变的78%[2],而且对HCC的各种形态学特征也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3],但如何正确区分高分化HCC与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仍是病理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4,5].因此,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高分化HCC与常见的肝良性结节性病变之间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做一扼要讨论.

  •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检测脑胶质瘤蛋白共表达中的应用

    作者:李增鹏;肖华亮;张沁宏;王东

    目的了解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并评价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蛋白共表达中的应用性.方法利用双标免疫荧光分别检测EphB4/ephrinB2蛋白与GFAP或CD34蛋白在35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CHG-5、SHG-44中的共表达状况,以Leica SP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像并分析.结果EphB4或ephrinB2蛋白与CD34蛋白可共表达于部分间质血管,EphB4和ephrinB2在肿瘤血管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在瘤组织内肿瘤细胞及两种细胞系,亦可见EphB4或ephrinB2蛋白与GFAP的共表达.SHG-44细胞中EphB4或ephrinB2红色荧光强度强于CHG-5细胞,而CHG-5细胞GFAP绿色荧光强度较之SHG-44细胞则明显增强.结论(1)脑胶质瘤间质可能存在不同免疫表型的血管内皮,提示肿瘤血管的不同属性;(2)EphB4/ephrinB2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3)双标免疫组化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是一种可用于观测肿瘤蛋白共表达的良好方法.

  • 亚砷酸对CNE1细胞株增殖和端粒酶hTRT的影响

    作者:林英城;吴名耀;李德锐;杜彩文;吴贤英;陈炯玉;洪超群;郑瑞明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的影响.方法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用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作用不同时间后对CNE1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条件作用后CNE1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及周期分布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端粒酶hTRT表达情况.结果亚砷酸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随着亚砷酸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一定浓度亚砷酸作用于CNE1细胞后,其S期细胞比例及增殖指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但凋亡指数逐渐增多.随着亚砷酸浓度增加,PCNA及hTRT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逐渐下降(P<0.05).结论亚砷酸可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生长,除了诱导凋亡以外,调控DNA合成及细胞增殖的PCNA蛋白合成降低,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能是亚砷酸的部分抗肿瘤作用机制.

  • 含CpG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造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盛蓁;王先松;官阳;杨木兰;阮幼冰

    目的观察含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种植小鼠肝癌(hepatoma-22,H 2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右股皮下接种H22细胞后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组、非CpG ODN组、CpGODN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细胞介素-2(IL-2)组、CpG ODN+5-FU组和IL-2+5-FU组.皮下注射给药,给药期间鼠尾静脉采血观察骨髓抑制情况.用药12天,于后一次用药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肿瘤,测量大小和称重.结果单用CpGODN、CpGODN+5-FU、5-FU、IL-2+5-FU的抑瘤率为42.75%、56.02%、63.98%、57.91%(P<0.01),后两组不良反应明显,有显著骨髓抑制作用.结论CpG ODN对移植小鼠肝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能缓解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状态.

  • KIT阴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

    作者:

    关键词: 阴性
  • 肉芽肿性胃炎

    作者:

    关键词: 肉芽肿性
  • 伴有腺样囊性癌转化的乳腺微腺病

    作者:

  • 起源于妊娠样和囊性高分泌性增生的乳腺癌

    作者:

    关键词: 起源 妊娠 分泌性 增生
  • 免疫组化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正确应用与评价

    作者:朱梅刚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于病理诊断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单隆抗体的问世,抗原修复和检测系统技术的不断改进,免疫组化技术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中,成为病理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特别在淋巴网状组织肿瘤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中,与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一起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1].但在实际应用和结果的评价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合理的应用与正确的评价其结果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将自己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成分的癌/甲状腺内胸腺癌

    作者:杨践;李剑敏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颈前肿块4个月,枣核大小,质较硬;无疼痛、声嘶、咳嗽及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要求手术治疗.体检:肿块位于颈前左侧下部,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差,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左侧甲状腺偏大,下极见3 cm×2.8cm×2.1 cm的低回声团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临床诊断:左侧甲状腺内占位性病变,癌?甲状腺吸碘试验为凉节结.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手术时见肿块位于左甲状腺下极,3 cm×3 cm×2 cm,质硬,表面不平,边缘不清,与胸腔上端相连,颈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行左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及颈前左侧三角区清扫术.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发病极早期的VEGF和MMP-2表达(二)

    作者:宁维侣;黄荷凤;金帆;周彩云

    (续上期)3讨论3.1内异症发病机制黏附的发生可能不是影响内异症发生的限制性因素,Sampson理论是关于内异症发病原因为流行的学说.其认为内异症的发生必然要经过以下步骤:内膜碎片随着逆流月经通过输卵管进入腹膜腔,其中仍具活性的细胞接下来发生黏附、植入、反复生长、出血而形成内异症.

  • 外科病理诊断中的医疗法律问题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病理诊断 医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